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經典[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7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國演義讀後感經典[15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1

話説“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三國演義》的開篇詞。古往今來,《三國演義》一直是中國歷史文學系中的一部宏偉之作。人們總是説:“温故而知新”。現在重温《三國演義》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啊!仔細讀完後才知道,原來這本書裏真是有那麼多“美味”的故事啊!有令人感慨的,令人憤怒的,令人傷感的.……

《三國演義》是明朝時期羅貫中寫的一部著作,主要內容是魏、蜀、吳三國三分天下的故事。

這本書裏,最令人崇拜的人是諸葛亮,他是足智多謀、顧全大局、忠心耿耿的一個人。從《火燒新野》、《草船借箭》、《空城計》中就可以看出諸葛亮的聰明才幹。《七擒七縱孟獲》充分展現了他寬宏的胸襟以及顧全大局;《白帝城託孤》可以看出他的忠心耿耿。但他也並非神仙,他也有失誤的時候。比如《街亭之戰》中,他不但沒能保住街亭還將街亭這一重要地點落入了敵人手中,最終導致蜀國滅亡。

周瑜是個心胸狹窄的大都督,他的職位雖然比諸葛亮高很多,但他並不滿足,總是嫉妒諸葛亮的才能,幾次想謀害諸葛亮,但每次都會被諸葛亮給識破。後來,因為諸葛亮立下了許多大功,最終居然被他給氣死了。我個人認為,如果遇上了不開心的事情,應該要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要適當的和他人分享,不要總是憋在心裏,然後再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

我覺得,《三國演義》是一本好書,他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並且給了我許多的啟示和啟發,希望大家去細細品嚐。

三國演義讀後感2

我喜歡上三國是從唐國強老師版的《三國演義》電視劇開始的,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首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那時候的看不太懂裏面發生的故事,只是喜歡那些英雄人物,比如諸葛亮,張飛,關羽等。唐國強老師飾演的諸葛亮有一種“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感覺,很儒雅。然後慢慢長大了,就去看了這本書,我覺得看書比看電視還要過癮,看完整本書有了更深的的體會。

我覺得《三國演義》就是一本英雄故事書籍,他描寫了1000多個人物,是四大名著裏面人物最多的一部,儘管《水滸傳》,《紅樓夢》和《西遊記》的人物也不少。《三國演義》也是出了神話故事《西遊記》之外,歷史跨度最長的小説故事,從東漢末年到晉朝。人物刻畫很深刻,每一個人都有着鮮明的性格特徵,每個人都有缺點。諸葛亮聰明過人,謙虛謹慎;趙雲勇冠三軍,一生無敗仗;劉備仁愛的之心,體恤平民;曹操一代奸雄,愛惜人才;呂布武藝天下無雙,但是有用無謀。對於三國中誰是英雄的爭論,一直都沒有停止過。有人説是曹操,因為成王敗寇,有人説是劉備,因為他禮賢下士,三顧草廬,有人説是孫權,憑藉天險獨佔一方。我覺得他們説的都挺有道理,因為歷史都是他們這幫英雄所寫的。

當代社會我們也有無數的英雄楷模,為全國的解放犧牲的烈士們是英雄,新中國成立做出傑出貢獻的人是英雄,默默無聞在平凡崗位做着對國家和人民有意的事情的人同樣是英雄。我們要以他們為榜樣,不忘初心,努力奮進。

三國演義讀後感3

最近,老師向我們推薦了幾本古典名著,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內心深受震撼。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徵,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我彷彿進入了那個風起雲湧的三國境界。

諸葛亮又名卧龍先生,與龐統合並“鳳雛卧龍”,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幫助劉備打過無數次勝仗,當看到諸葛亮幫助周瑜借來東南風成功火燒赤壁後,又預知周瑜因妒嫉會加害於他,便預先叫趙雲前來接應,才得以順利逃脱之時,我真打心眼裏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之才能。

再説説讓我佩服的關羽吧。人稱他關公,你看他美髯飄飄,相貌堂堂,武藝高強,忠肝義膽;你看他身着綠錦戰袍,手提青龍偃月刀,坐騎馬中赤兔;你看他温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刮骨療毒,英勇無畏。這才是真正的英雄呀!他忠心輔佐劉備成就大事,即使被曹操俘虜,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時刻不忘回到劉備的身邊,以致後來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我覺得這些點點滴滴都能看出關羽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

三國英雄數不勝數,雖然那個戰爭紛起的時代已經遠去,但戰馬的嘶鳴、英雄的形象依然清晰地浮現在我的眼前,從他們身上我明白了為人作事要小心謹慎,智勇雙全,要做一個正直忠誠的人。

《三國演義》是一本好書,它如同無聲的老師,教給我浩瀚的歷史知識,告訴我做人的道理。

三國演義讀後感4

臧克家曾説過“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時間過的越長,情誼也越深厚。”我們已經讀了好多本書了,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寫的是天下被分成三國,分別是吳、蜀、魏,他們都想自己一統天下,於是都招兵買馬,互相吞併,請謀士出計謀,讓將士帶兵打仗。

《三國演義》中有很多將領,比如:關羽、張飛、典韋……我最喜歡的人是趙雲。趙雲他聽見主母和小公主落進曹軍裏。於是他奮不顧身地衝進曹軍,找到主母和小公主後,他受主母所託把小公主系在背上,帶小公主逃出來。把曹軍殺的片甲不留。趙雲他忠誠,勇敢,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為了主公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

説起趙雲,我想到了抗美援朝時期的黃繼光。黃繼光看見久久不能攻破敵人的火力點,心中非常憤怒。於是他帶了兩名戰士,去攻克火力點,兩名戰士都犧牲了。他也彈盡糧絕,手和腳也中了彈,他趴在草叢裏面匍匐前進。衝鋒的號角吹響了,戰士們冒着槍林彈雨往前衝,無數戰士被機槍的子彈打倒。他看着一個個倒下的戰友。忽然,他縱身一躍。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機槍,黃繼光英勇犧牲了,戰士們佔領了高地,這場戰鬥取得了勝利。但黃繼光英勇就義了。

這就是我《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三國演義》的故事非常精彩,裏面有無數的英雄故事讓你愛不釋手。我建議你們去讀,你一定會很喜歡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5

只要讀過《三國演義》的人,有誰不被諸葛亮的智謀所震撼?有誰不為周瑜的氣量狹小而感到可惜?有誰不為劉備的仁義,仁愛所感動?有誰不為曹操的奸詐殘忍而氣憤?有誰不為關羽的義氣而感到折服?有誰不被貂蟬的美貌所傾倒?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説。本小説的內容多為北宋一至明朝的坊間書藝人所編。經羅貫中的整理和編輯後。就成了一本中外名聞名的鉅作。

書中的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變量盡在掌握之中。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味亭中可以看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讓他讓馬季去守街亭。導致的丟失了街亭列成兩個軍事重鎮,一出幾聲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對別人過於苛刻,沒有人是不存在錯誤的,包括我們自己,所以不應該因為別人一點點過加以指責,也不應該因為自己的一次失敗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為自己取得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制朵碗口,意識妍妍可謂功不可沒,只習慣與艾絲病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75萬大軍的心靈,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

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11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施,以病死五丈原為告終,從他的身上我懂得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三國演義讀後感6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當你翻開這本書,就彷彿回到了戰火紛飛的東漢末年。

《三國演義》裏面的幾乎所有人物都刻畫得有血有肉。就比如“温酒斬華雄”的關雲長,“長板橋退曹軍”的張翼德,“草船借箭”的諸葛亮,“截斷江流奪阿斗”的趙子龍,“火燒赤壁”的周公瑾……

“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正是那次的.大分裂,使中國歷史上又多了一個傳奇。這本書既是訴説英雄的詩篇,也是講述智慧的寶典,更是講述勇武和忠義的經典:神勇如關羽,驍勇如張飛,智勇如趙雲。書裏面始終貫穿着“忠義”二字。當初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關羽遇害後,劉備痛不欲生。因與劉備結義,關羽也過五關斬六將,一心想回到劉備的身邊,義重如山。為了報答曹操,他還在華容道時冒着生命危險放了曹操。同時,書中還讚賞了忠臣,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令敵人也不能不佩服。

我從《三國演義》中還體會了性格的重要性。像諸葛亮和周瑜,他們之間的差距並不大,在智謀方面也是實力相當。不過諸葛亮和周瑜的性格卻發財相同:諸葛亮沉穩,周瑜卻十分驕傲,而且嫉妒心極強,正是諸葛亮的表現太優秀,周瑜才會一心想要除掉那個“諸葛村夫”,但他這麼做是必定要失敗的,最後他果然被諸葛亮活活氣死了,臨死前還在感歎:“既生瑜,何生亮!”這足以看出性格對於成敗的影響有多大。

《三國演義》是一部非凡的英雄史詩,在一個個細節裏凸現出歷史的波瀾壯闊;其浪漫而熱烈的敍事,使得此書超越時空的藩籬,在文學的長河裏熠熠生輝。

三國演義讀後感7

讀完一本《三國演義》,我真是受益匪淺!《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活靈活現的人物為我生動地演繹了一場歷史故事……

《三國演義》中有許多人物使我敬佩,但既使我敬佩又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關羽了。《三國演義》中,對關羽的描寫只有簡單的一句:“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關羽在我看來要屬書中最重情義的人了,他跟隨劉備打天下,對劉備忠心不二。在一次曹操進攻劉備的戰爭中,關羽被生擒,但曹操待以厚禮。但關羽並沒有久留的心意,最後還是留書告辭,千里走單騎回到劉備身邊。關羽的勇猛和武功也讓我敬佩,“温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使關羽威震華夏。而且關羽守信用,與兄弟共患難的忠義有時也值得我們學習。

三國演義中,每國都是靠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有領導指揮的情況下共同建立的。這讓我明白了團結一致,共同努力,相互合作才能使原本困難的事變簡單,這也是成功之道。我還學到要多多聽取他人的'建議,如若不然,曹操怎麼會在赤壁被打敗?還有,做一件事之前要想好方式方法,考慮到事情的結果。

讀完《三國演義》,我領略到古人的才智,彷彿真正置身與那個充滿戰亂的三國時代,懂得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

三國演義讀後感8

我非常喜歡看《三國演義》,這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空城計》中講述到:不料曹真出師不利,軍師王朗被諸葛亮陣前罵死,諸葛亮大獲全勝。諸葛亮寫了一封信,諸葛亮説司馬懿足智多謀,心懷大志。孟達聽諸葛亮説的,把徐晃射死。諸葛亮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搬運糧草,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向西城蜂擁而來!眾官聽見這個消息,大驚失色。

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三國演義》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戰爭殘酷,統治者的爾虞我詐,將土們的赤膽忠心,

關羽,他忠貞守義,赤城勇錳,他是正義的化身,他是我們心中威風凜寨的武神。有一次,我看到有人在欺負小狗,我對那個人叫道:“不能欺負小狗。”那人聽見我的叫聲撒腿就跑。看着他跑走的背影,我急忙跑過去看小狗,它不停地向我搖擺着尾巴,似乎在感謝我的“救命之恩”。我摸了摸小狗的頭,非常開心地説:“我也可以像關羽一樣了,做一個見義勇為的`人。”

還有一次,我在吃完飯後,我把吃完的剩飯打包回家,走着走着,我忽然看見一隻皮包骨的流浪狗,它嗅到我拿剩飯殘羹的味道,立馬就朝我跑過來了。我嚇得飛奔起來,可沒跑了多久,那條流浪狗把我逼到了死衚衕,眼看就要成為那狗的美餐了。我突然間心生妙計:把我手中打包的剩飯扔給那條狗吃,它就不追我了。果不其然,它真的正在美滋滋地吃着那些食物,我也脱離了險境。

從這本書中我體會到了:凡事不慌不忙,機智地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法。

三國演義讀後感9

説起《三國演義》,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想起的是英勇的蜀國五虎將,是運籌帷幄的'諸葛亮。但我印象最深的卻是南蠻王孟獲。

孟獲堅持不懈,與諸葛亮七次鬥智鬥勇。儘管七次是全敗的,但孟獲一次又一次反抗,直到最後被諸葛亮所感動而投降。七次啊!這在古代被同一個人捉拿七次是多麼恥辱的事!但孟獲卻每一次屢敗屢戰、再接再厲,一次次地抗爭堅持,誓要把諸葛亮打敗為止。孟獲憑藉自己的頑強,一次又一次地作鬥爭。這是一個多麼勇敢的靈魂,才能經得起如此大的考驗啊!

蠻王孟獲的堅持不懈讓我聯想到自己身上,我能夠這麼堅持地做一件事嗎?答案是不能。我曾有一段時間嚴格要求自己一定要坐姿端正。確實,我也堅持了一段時間,但不久之後就不行了。之後總是好一段,差一段。有時覺得累了,便要趴下不想再堅持,成績也隨之忽上忽下。我若是能像孟獲那般堅持不懈,那應該就能完全地改正了。唉,有一股堅持的勁頭多好!

還有一次,我因為字總是筆畫寫錯,所以與媽媽約定要一個月改好。前半個多月我一直在努力地改正,眼看就要完全改好了。沒想到有三天因為時間來不及而放棄了改正,第四天卻又再次寫錯了,需要從零開始改正了,導致這個約定最後不了了之。要是我那三天也堅持改,那麼最終就能改好了。啊!堅持是多麼的重要!

生活中,堅持是極其重要的一樣品格。而你呢?你堅持了嗎?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前幾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它的姓名是《三國演義》。 這本書講的是東漢末年,皇帝無能,引發了黃巾之亂。

三國,這個洶湧澎湃的年代開端了。其時,三國被分為蜀,魏,吳三個國家,三國年代裏還有許多人物:智慧過人的諸葛亮,一身是膽的趙子龍,愛才如命的劉備,武藝高強的關羽,張飛。作者羅貫中用他的大筆描繪出了這樣一個個繪聲繪色的人物,其間,我最喜愛趙雲,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我喜愛他是因為他武藝高強,一身是膽,他曾經在曹操百萬軍中七進七出,救出了阿斗。還有許多聞名的戰爭: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薦杜預老將獻新謀 降孫皓三分歸一統……

我給我們講一講降孫皓三分歸一統的`故事:司馬宗族把握魏國朝政之後把魏國的皇帝踢下台,自己當了皇帝,國號為大晉。當即出兵攻擊吳國,這時,孫權現已死了,吳國的皇帝是孫權的孫後代皓,他是個暴君,大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因而,很多人不滿,有的乃至屈服晉國了,他得知這個音訊後,慌了,有一個大臣説:“能夠在江中放置鐵鏈和鐵錐,擋住晉軍。”晉國將軍看見後想:眼看就要攻下吳國,莫非要被這些鐵鏈擋住嗎?他費盡心機,總算想出了一個方法,晉軍砍了許多樹,綁在一同,讓它們順流而下,把鐵錐連根拔起,又用火燒斷了鐵鏈,一股作氣攻下了吳國,孫皓想自殺,大臣們急速勸止讓他屈服,他沒方法,只好屈服了。

總算,三國這個長達一百多年的年代完畢了。正所謂:古人云:全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我印象最深的是孔明,因為他領蜀軍打過很多勝仗。其中最讓人稱奇的就是空城計。馬謖丟了街亭,諸葛亮聽説司馬懿領雄兵十五萬向西城殺來,但是諸葛亮卻泰然自若,在城上撫琴,司馬懿不敢前進,撤退。

諸葛亮有着很高的外交才能,劉備兵敗時,是他説服了孫權: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洲赤收眾江南,與曹操並爭天下。今操……願將軍量力餓而處之!同時指出在這緊要關頭孫權"外託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

孫權立刻反脣相譏:“苟如君言,劉豫洲何不事曹乎?”對孫權有意的諷刺,孔明採用激將法:“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洲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人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世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談吐之間就説服了孫權聯劉抗曹。

雖然諸葛亮很有才能,但是他也犯過兩個錯誤:第一個是在赤壁之戰後期,曹操連環船被火攻,大敗。曹操逃亡華容道,孔明卻派關羽去堵曹操。可是呢,關羽接受過曹操的恩惠,關羽念舊情,義放曹操。這對魏國滅蜀國創立了根。

第二個錯誤是司馬懿來取街亭,諸葛亮讓馬謖出戰,可是馬謖只會生搬硬套,在街亭一戰中失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12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我認識了料事如神的諸葛亮,故事有:火燒連環船、三顧茅廬等,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七擒孟獲,故事是這樣的:劉備去世前,囑託諸葛亮盡力地輔助劉禪治理蜀國。諸葛亮不負重託,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這時,南蠻又來犯蜀。南蠻是當今蜀國的'威脅。叛亂的首領是孟獲,他在當地很威風。諸葛亮本能輕鬆地平定叛亂,為了讓南蠻真心地歸附於蜀國,諸葛亮採用“攻心”策略。

諸葛亮利用孟獲的弱點將他第一次生擒。當孟獲被帶到諸葛亮面前時,孟獲心裏一點也不服輸,説是自己不小心上了諸葛亮的當。為了讓孟獲心服口服,諸葛軍師讓人放孟獲走孟獲回去後,重整軍隊,再次進攻蜀國,卻又一次被諸葛亮活捉,孟獲任然不服,諸葛亮二話沒説就把孟獲放走了。

就這樣孟獲被捉了放,放了又被捉,直到第七次諸葛亮放他走,孟獲不走,要求永遠歸順於蜀國。

讀過這篇文章,我知道諸葛亮不僅才華橫溢,而且懂得人心,心胸非常寬廣。孟獲被抓後,諸葛亮給他吃大魚大肉,美酒給孟獲喝。經過七次,孟獲誠心誠意地當上一名大將。諸葛亮知道不是戰爭才能統一天下,而是信任。

比如我們班上打架,不都是不信任造成的嗎?甲把乙的鋼筆不小心摔壞了,乙氣沖沖地説話,很有可能發生衝突,如果乙説沒關係,甲會愧疚地説對不起,甚至會從超市買一個偷偷地還給乙。

是的,天地間最廣闊的不是大海,不是天空,不是沙漠,而是人們心胸。有廣闊的心胸自然會交到許多朋友。朋友間有寬廣的心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朋友間要以誠相待將心比心。只有得到朋友的心,才算交到真正的朋友。諸葛亮七擒孟獲實際上擒的不是孟獲的人,而是孟獲的心。

三國演義讀後感13

上學期聽動畫版評書節目《三國演義》的時候,我就對諸葛亮這位歷史人物充滿了好奇。這個寒假我又拜讀了羅貫中撰寫的歷史小説《三國演義》,現在對他更是由衷地敬佩!

諸葛亮最廣為人知的是他的文韜武略。在百姓心中,他是聰明絕頂之人,使出了諸如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計、預伏錦囊計、死諸葛嚇走活仲達、七擒孟獲等計謀,讓對手吃盡了苦頭,讓周瑜無奈之下仰天長歎“既生瑜,何生亮”。

但在我心中,他更是一個有温度的歷史人物。

對君上,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生於東漢末年的'亂世之中,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出山輔佐劉備打天下,哪怕劉備因一己私仇導致夷陵之戰大敗,在劉備彌留之際,他仍接受了託孤之請,後來劉阿斗繼位後,不務正業,他又寫下《出師表》,反覆規勸引導;對同僚,諸葛亮雖身居高位,卻謙卑有禮且從不弄權,關羽、張飛之輩也深深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親切的尊稱他為“先生”;對軍隊,他以信治軍,紀律嚴明,鐵面無私,在馬謖大意失街亭時,雖心中惋惜仍揮淚下令斬殺馬謖,並上表自貶;對自己,他向來是嚴於律己,修身齊家,他雖權傾朝野,卻從不貪財,他甚至上書説,家有800株桑樹、15頃薄田,足夠一家温飽了,他還經常告誡家人要修身養性、勵精圖治,還寫下《誡子書》,可謂是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我敬佩諸葛亮的謀略,更折服於他的人格魅力,希望自己努力學習,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14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細緻而又生動地描繪了從東漢末年的黃巾大起義到最終晉統一的歷史畫卷。它生動地展現了魏,蜀,吳三國錯綜複雜的軍事鬥爭。

通過這本書,我認識了狡猾的曹操、俠義的劉備、忠誠的`關羽、勇猛的張飛、心胸狹隘的周瑜,足智多謀的諸葛亮……

這本書不僅把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還把一個個故事場面描繪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使人過目難忘。書中有許多精彩故事,如“桃園結義”,“舌戰羣儒”,“七擒孟獲”,“草船借箭”,“望梅止渴‘’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就是”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説周瑜十分嫉妒諸葛亮的才幹,命令諸葛亮在三天之內趕製十萬支箭,並立下了軍令狀。第一天過去了,第二天過去了,諸葛亮都沒什麼動靜,周瑜心裏十分納悶。到來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一起去取箭。這天大霧漫天,對面看不清人,諸葛亮下令開船,並讓士兵擂鼓。曹操趕忙召弓箭手來回射箭。於是船兩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下令回去,這時,曹操想追也來不及了。就這樣,十萬支箭輕輕鬆鬆‘借’回來了。周瑜得知借箭的經過後,驚歎一聲:”我真不如他!“

看了這則故事後,我有兩點感受特別深。第一點是:人才的重要性。劉備在遇到諸葛亮之前,一直都過着東逃西竄的生活,後來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出謀劃策,幫助劉備奠定了蜀漢江山。所以,我們現在要認真學習,積累才幹,爭取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之才。第二點是:周瑜器量狹小,嫉賢妒能,總想設計除掉諸葛亮,結果沒把諸葛亮除去,反而賠上了自己的性命。所以,我們不能像周瑜那樣心胸狹窄,而是要心胸寬大,向比我們優秀的人學習,彌補自己的不足,這樣我們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三國演義讀後感15

《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講述了東漢末年羣雄四起,經過多年的戰鬥,魏、蜀、吳三國鼎立,最後卻因為魏國的司馬家族中的一位人——司馬炎取代曹魏,而統一三國城建立了西晉。

在這本書中,有許多形色鮮明,各式各樣的人物,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諸葛亮的關羽,文武雙全的曹操……在這幾十個,個性鮮明的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三大國中的蜀國君主劉備和魏國君主曹操,他們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劉備從一開始賣草鞋,不知受了多少白眼與恥笑,再到後來,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直到最後,因他始終以德服人,收穫許多人才,成為了蜀國開國君王,稱霸一方。

而曹操雖然被恥笑為白臉奸臣,而且刺殺董卓、二打張繡、官渡之戰都險失性命,更是在赤壁之戰中被孫劉聯軍打得落花流水,狼狽不堪。可是他堅持不懈,最後也是成了三國鼎立中魏國的`開國君主。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淘盡英雄……”歷史已經過去,只留下後人在笑談古今,批評前人的過錯,表揚古人的功勞和聰慧,去吸取前人的教訓,增強自己的技巧。與曹操與劉備雖然受到了不少恥辱,但是他們海闊天空,遇到困難不退縮、不屈服,他們堅持不懈、有智慧、識人才,才能成為一方君主。相反,如果一個人昏庸無能、膽小如鼠、善惡不分,怎麼可能成為一方霸主呢?我們要學習劉備與曹操的這種精神,我們也要堅持不懈、受到恥辱不退縮,要海闊天空、堅強、努力下去,我們就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讀了《三國演義》後,我明白了,我們不能因為一時之恥而憤怒,要海闊天空,把一次次的失敗當作磨練,堅持努力,等待天高鳥飛的出頭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