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經典]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6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傅雷家書讀後感[經典]

傅雷家書讀後感1

由於結婚時間不久,時而會考慮到孩子的教育問題,自己是個小白,身邊也沒有出類拔萃的人,討不到經驗,所以選了這本書來學習。為什麼不選擇育兒類的書籍,我感覺那些都千篇一律,理論上的都一樣,書上都會説要教孩子善良、正直敢擔當,但沒有一本書從父母的角度,以父母的口吻來教育孩子。這也是我選擇這本書的原因吧,想知道傅雷是怎樣與孩子溝通的。

因為我只讀完了一小部分,也正因為讀到傅雷讓兒子不要一次寫完工作小結,而是要分幾次來寫,我決定敲起鍵盤來對我的讀書做個小結。

本書是從傅聰去波蘭後開始寫的,初信表達了思念之情,後續就夾雜着許多內容,思想交流、賽前調整、賽後激動等等。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傅雷對傅聰的思想教育,他總説傅聰是為國家爭光,為國家的文藝事業做貢獻。起初我會嗤之以鼻:會彈鋼琴有什麼了不起?參加國際大賽就為國爭光?後來想想,拋去時代背景不提,一位父親能以自己的孩子為傲,那是對孩子莫大的肯定,不像現在的父母,在家在外都覺得自己孩子不如別人,各種語言抨擊孩子,孩子自然不自信,做事不會堅持,生怕一點點失敗。傅雷能夠對孩子説出如此驕傲的.話,傅聰在國外也會自信滿滿吧。信中,父親也會向孩子報告家中的情況,父母身體安好,傅敏學習上遇到困難等等。

有些人認為孩子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他本身就優秀,必然有人天資聰慧,但一旦用錯了地方,就會釀成大錯,如若沒能及時指導,就會泯然眾人。傅聰天資如何,我無從考證,也沒細細研究,但從父親的信中,我發現傅聰也有青春期的通病,不願意與父母溝通。雖然有回信,但不積極,也會迴避父親多次提到的問題。但父親並沒用惡劣的言辭來斥責他,而是向兒子表真情,説一説自己的心境,為什麼要兒子回信中必須寫一些東西。

信中不乏批評之語,但絕無失望的態度。信中提到最多的還是學琴練琴的事,既想讓孩子技藝上有進步,又擔心孩子的身體,一字一句都是肯定、關心、教導與鼓舞。可見,我們要做感情充沛並且有遠見的父母,孩子是個個體,但在他思想完全成熟之前,我們還要做個舵手,為他們保駕護航,還要有不被理解的心理準備。

到此為止,我只看完了1956年之前的信,後續內容如何,是否有與我所總結的相悖之處,還有待於探究。我會堅持把觀後感碼出來,供自己日後學習。在此強烈推薦家長閲讀此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2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自古以來,一封封雪片似的家書都飽含着親人間的濃濃情感,在戰場之間來回穿梭。而這本厚厚的《傅雷家書》,又包含着傅雷對兒子的哪些情感呢?

輕輕翻開嶄新的封面,細細品讀,字裏行間都流露出傅雷夫婦對兩個兒子的愛和期望。不管是對他們藝術方面的諄諄教誨,還是生活上的千叮萬囑,從中我都品味出了濃濃的親情。傅聰出國多年,為了避免他忘記中國的文化傳統,傅雷不間斷地為他寄去一本本中國名著,從《詩經》到《世説新語選》,從《楚辭》到《唐五代宋詞》;他建議兒子每天寫一些中文日記,並堅持要他用中文與自己寫信,就是為了不讓他忘記祖國的漢字;為了讓兒子更好地理解東方和西方的文化差異,他用文字耐心地引導兒子,一步一步……他做這些事情,就是為了讓兒子不要忘記:我是龍的傳人,那個有着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國家的子孫!

和現在許多父母不一樣的是,傅雷和兒子之間不僅僅是父子的關係,更是朋友的`關係。他像一個知心者一樣,與兒子天南海北地談:他們談藝術,“理想的藝術總是如行雲流水一般自然,即使是慷慨激昂也像夏日的疾風猛雨,好像是天地中必然有的也是世所必然的境界”;他們談婚姻,“古語説,'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有一句話説,'夫婦相敬如賓'。可見只有平靜、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另外一句的意義是説,夫婦到後來完全是一種知己朋友的關係,也即是我們所謂的終身伴侶”;他們還談中西方文明的異同,“中國人的理想是追求智慧而不是追求信仰。我們只看見古人提到徹悟,從未以信仰堅定為人生樂事,而這恰恰是西方人心目中的幸福”……他希望兒子在國外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人格的尊嚴和崇高的氣節,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的父親,他對兒子的要求很高,但他同時也在懺悔自己以前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並希望兒子能做得比自己更好。

合上書本,閉上眼睛,平日裏的一幕幕浮現在腦海裏——桌上一碗碗冒着熱氣的菜餚,上學前耳畔的一聲聲叮嚀,也包括父母日漸蒼老的背影……為人父母,他們雖然沒有傅雷夫婦的博學,但他們也在努力讓我們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做人的道理。可是他們對我們的期望,我們又真的像傅雷一樣,理解它們,並努力去完成了嗎?

傅雷家書讀後感3

家書,是親人之間互相傾訴的媒介。思念之人以情為筆,以感為紙,書寫下句句行行。字裏行間流露的真情——擔心、思念、祝福、祈盼——祈盼對方也回一封,也好平了自己胡思亂想的心。

看似是父親的開導,但其中還隱隱含着什麼。讓我們還原場景,略顯疲倦的父親對孩子語重心長:孩子,你儘早瞭解愛中心酸,便會學着接受一些。流過的淚雖苦澀,卻可以在淚中微笑着向她説,願今生今世兩不相見!

不知那個父親是否身為過來人,可話中安慰的感覺卻不言而喻。於此,不是父親,而是身邊摯友,向初嘗禁果的'少年勸誡。這是身為父親的嚴厲,冷硬卻夾雜着擔心與思念。

身後父親的心願,“總之,你無論再定演出合同方面,在情感方面,在政治行動方面,主要避免‘身不由主’,我寫這封信的心情尤其感觸萬端,非筆墨能形容。孩子,珍重,各方面珍重,千萬珍重,千萬自愛。”

多次強調,望君自重自愛。為父已無太多話對你説,滔滔江河提筆之時便化作一江春水緩緩流動。我寫這封信的心情非筆墨能形容,除此之外,還有嗎?跳過人物帶入,我們看到了不再年輕的父親提起筆為遠在他國的兒子寫信,只留。珍重!

兒子啊,你可知這一字一畫都刻在了你體衰的父親的心上,你能瞭解他嗎?我想父親一定會説:希望吧,若是不可,也不強求。只要你安好那便足矣。這是身為父親的軟言細語,真摯還包容着祝福、祈盼。

我見到書的特點。若是整張家書,全都是教育兒子待人謙虛,做事嚴謹;不氣餒,不驕傲;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的話未免有些冷淡。這是家書,面對學有所成的兒子,除了感到自豪,不應該還有一點寂寞嗎?畢竟……那是從小養大的兒子啊!《傅雷家書》還成功在那一絲人情味兒。不説全部,大致上寄給傅聰信的日期後,都會有一兩句描述家人近況的話。我還記得那一句。

“前幾日我連續着發燒,直到近期才有所好轉。”“你娘很想念你,何時你能寄一封信過來呢?”

後記:看到書的前言,方知傅聰是在葬禮上趕到的。我儀表堂堂地歸來時,你已去了。黑白相片印着你曾經地容顏。因為時差,計劃中的正午到來已推移到黃昏遲暮。樹欲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一遍遍温習泛黃的紙信,想從墨香殆盡的紙張中看到昔日人。

我給您的回信,遠少於您給我的,連關心也是,有時幾個月也不會一封,可我卻不曾在意。

今日,我終究是慢了一步。

願天上的親人,一切安好。

傅雷家書讀後感4

傅雷對兒子的失敗,並沒有責罵,也沒有訓斥,而是祝賀兒子又有了一點失敗的經驗,再教兒子如何面對失敗,戰勝失敗。這種循循善誘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是一般家長能做出來的。是的,在生活中栽了跟頭並不是壞事,重要的是事後能否爬起來,這樣,便有了一次失敗的經驗,離成功更近了一步。每個人的成功都伴隨着痛苦,戰勝痛苦,就能成功。

傅雷對兒子説話,一會兒像一位語重心長的長輩,教育孩子如何做這做那,這個放心不下,那個放心不下;一會兒像一位知心朋友,在困難時給孩子打氣、談心、給予安慰,解決煩惱。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講方法,大道理誰都懂,孩子需要的僅是一點安慰,因為這安慰可以使他們的意志更加堅強,行為更加獨立。

一般家長,為了鼓勵孩子,讓孩子以自己為榜樣,把自己説的無比偉大。但這也是不好的,因為一旦讓孩子發現父母在説謊,就會失去孩子的信任,直至不服家長管教。傅雷將自己兒時的不用功毫無保留地告訴兒子,只是為了鼓勵兒子,不要為俄語成績太低煩惱。傅雷並不希望兒子以他為榜樣,他對兒子就像對待老朋友一樣推心置腹,沒有祕密。傅雷這種對待兒子的方法,就是一般朋友之間也很難做到。

雖然傅雷對待兒子像朋友一樣,但在兒子犯有原則性錯誤時,哪怕是很小的一個細節,也要立刻糾正。人的儀表儀容十分重要,人們之間的第一印象就是靠儀表儀容得出的。行為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行為會給他人留下美好印象,但不文明的、不合習俗的行為會讓他人惱怒,尤其是對師長和老人,只有行為規範,他們才願意為你講授知識。好的行為規範可以使人受益終身。

傅雷對兒子的成功沒有大加讚許,而是語重心長地給兒子講一些生活中的細節,提前防範一些不好的習慣。對於兒子已經懂了的道理,沒有長篇大論,只有一句“你是對的。”節約,是一種傳統美德,但如今有許多人不懂得節約,尤其是一些暴發户。在精力方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分散精力往往一件事也做不好。生活也是一件較難處理的事,對生活有預見的人,知道防患於未然,才能生活得好,才可能生活得有品質。

傅雷家書讀後感5

在這個漫長的寒假中,我讀了《傅雷家書》這一本書。起初我以為裏面大多是一些長篇大論,讀起來十分枯燥,可當我打開書細細品讀了之後,我就將我之前的想法毫不猶豫的否決了。

書中所寫的並不是那毫無趣味的道理,而是一些生活中的瑣事,在這其中包含傅雷對兒子的教導,但在我看來,那完全就是平常我們在生活中與父親的對話。雖然這些都是傅雷給兒子的家書,但從其中的內容來看,彷彿他們就在面對面對話,絲毫感覺不到他們一個在國內一個在國外隔着大海的距離感,也感覺的'到一個是嚴父一個是遊子的隔閡感。

傅雷,一個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人,對親人有着無私的關愛,他是一個偉大的父親。從他給兒子的一封封家信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兒對兒子的情深、對兒子的鼓勵和對兒子囑咐。字裏行間都散發出一種傅雷對兒子的深愛,不僅有對兒子的肯定,鼓勵他樹立努力拼搏的決心,也讓兒子倍增成功的信心。此外,他還並直接提出自己的希望,希望兒子多與自己溝通,給孩子指明瞭前進的路線和發展的方向。

傅雷對於傅聰而言,是父親,是老師,是朋友,亦是知己,他們在信中不僅僅只是談生活的瑣碎,他們還談人生,談藝術。傅雷不僅是兒子的楷模,他也成為了我們的好榜樣,他告訴我們讀書並不是提高修養的唯一途徑,即使是讀書,也不能只偏重某一學科,要多方面的讀;學習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一味的用功,要懂得適當放鬆;與人交往,要禮尚往來,不要給人留下忘恩負義的印象;要時刻心繫祖國,把報效祖國作為己任。

在看這本書時,我時不時的也會想起自己的父親。平時,他總是板着一張臉,對我也十分嚴格,有時也會讓人望而生畏,我也經常與他對着幹,鬧過不少矛盾。但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我忽然感覺自己更加了解父親了,我明白他對我的愛是深沉的,一句句叮囑,一聲聲責備,都是他對我的關愛。不同於母愛的温柔,父愛是深遠而寬廣的。

《傅雷家書》對我而言是一部真正使我發生變化的書,這是一部拉進父母與孩子之間關係的書,它能使父母更懂孩子,也能使孩子更理解父母,是一部每一位中學生都應該看的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6

《傅雷家書》能印刷出來出版,不用説都知道,這不是一般的家書。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書的點點滴滴很容易就聯想到生活中的自己。雖然我沒有傅聰的成就,也沒有一個像傅雷一樣的爸爸,可是我依然感覺到生活中,總有一些東西與傅雷家書中發生碰撞。如在傅聰出國的第三天,傅雷給傅聰寫的信中提到,傅雷重温了傅聰的童年,“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齊過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藝術的壯年。幸虧你得天獨厚,任憑如何打擊都摧毀不了你,因而減少了我一部分罪過”。書中這一句話讓我想起我與我爸爸,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爸爸對我脾氣很好,可是他從不會讚美我,還經常打擊我,還記得在讀國小的時候,有一次考試居然考到99分,回到家裏很開心跟家裏的人宣揚了一下,可是我爸卻只説了一句話,怎麼那麼差,差那麼一分都拿不到。我們家本來就沒有什麼獎懲制度,沒想到考得這麼好,連一句讚美的話也不給我説一下。當然,我有着樂天的性格,這麼一點點是不會打擊到我的,所以我依然開心的活着,還經常與我爸倜儻。還閲讀了《傅雷家書》,在想自己是否也是“得天獨厚”呢?在想我的父親是否有覺得“罪過”呢?如果是的話,那我想我應該努力活的更精彩,來減少父親的愧疚。

《傅雷家書》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書,而且不同時期會有着不同的感受。如果在國小中學時期看,你會羨慕傅聰,如果自己也有一個這樣愛自己的父親就好了。現在上大學,看着有一種不一樣的感受,你會想起自己的`童年,你會用不一樣的角度去看問題,你會從書中學習怎樣去閲讀着父愛。你會發現,母愛如海父愛如山,不僅僅母親的愛是如此的直白,父親其實也一樣,只是他們的方式不一樣,我們不懂得如何去閲讀父愛的偉大。

閲讀着《傅雷家書》,閲讀着偉大的父愛,學會了感恩。

書中也有提到“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無非是完美。但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所謂完美像水中花、鏡中月,始終可望不可及。”最後,我把這句話獻給所有的父母子女,父母對待子女不必太苛刻,偶爾讓他們暫停一下,這樣才會有更大的動力勇往直前;子女不必對父母太挑剔,如書中所説的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唯有學會感恩。

傅雷家書讀後感7

當我讀着這本家書,傅雷的嚴格教育,以及對兒子的無限關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封封家書就好像一次次交心的談話,將相隔萬里的一對父子緊密相連。傅雷用自己的文字點亮了兒子心靈的燈,也點亮了千千萬萬孩子心靈的燈。

傅雷以身作則,立身行事,在一封封的家書背後,我們更多感受到的是他大到事業與人生,小到吃穿冷暖,事無鉅細,對兒子無不關懷至微。書信是最真切的文字,它將內心所想傳遞,濃濃的愛子心切在這諸多封信中最為強烈的表達。對於兒子的愛與希望,不捨與思念,都濃縮在這真切而又樸實的文字裏面。面對兒子為了自己的未來,在異國漂泊打拼時,他是悲喜交加的複雜感情。

由於在兒子幼年的時候,傅雷對他的教育過於的嚴苛,所以導致他們二人的`關係並沒有那麼親密。面對因為這樣的原因導致他們緊張的父子關係,傅雷先生在書信的伊始就表達了自己強烈的悔恨,並且他也一再提到自己的教育有很多不適的地方,也不斷感歎希望兒子能夠避開這些不利因素,最終可以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藝術家。

在這從1954年開始長達十餘年的信件裏,字裏行間滲透的是他們夫妻二人對傅聰生活的真誠關心,對他事業進步的欣慰,並且也在不斷告誡他如何做人,如何愛國。傅雷對他的子女是一種因材施教的愛,他始終把教育和藝術放在首位,呵護和疼愛放在第二位。是傅雷的教育使傅聰在音樂上展示出了自己的天賦與實力,富有勇氣與信心去施展自己的才華,為他將來成為鋼琴大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本家書以一種家常談話的口吻來展現,字裏行間流露的是質樸與親情,它拉近了與讀者之間的距離,也就是因為這樣一種真實,在讀完之後,書中的許多情節烘托出來的感情仍讓人久久不能忘卻。它記錄的是一段濃濃的父子情,傅雷的循循善誘,他在不斷的給他的孩子指引前進的方向,與兒子的交談中悟出的許多人生哲理,現實而又客觀,是對兒子的深深關切,也是對國家前途命運的眷戀。

父母的叨嘮是對我們最深切的愛的詮釋,我們要理解他們的愛,感恩他們的付出,用我們的進步讓他們感到欣慰,像傅雷一樣立身行事,讓濃濃的親情不再漸行漸遠。

傅雷家書讀後感8

讀這本《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傅雷夫婦對兒子孜孜不倦的教導,同時我彷彿感受到了自己的父母正在與我交流,不時地提醒我、鼓勵我、教導我……

給我印象很深的是傅雷一家人的優秀,無論是在藝術上的造詣,還是對國家民族的榮辱感,對人格尊嚴的的高度要求,這些都從書中字裏行間體現了出來。

這是在上世紀前期的中國,當時我國國力不足,一時不能滿足學生的高效學習,但是傅雷卻適時地為國人翻譯了很多的世界名著,在藝術上也體現很深的造詣。傅雷的長子傅聰,彈了一手好鋼琴,多次在國際大賽上獲獎,並努力鑽研多種語言……這需要多強的毅力才能實現呀!我得向他們學習向他們致敬!

給我感受最深的是傅雷對兒子的愛,他與兒子的書信往來一直不斷,每一封都體現了傅雷對兒子的牽掛,他的每一封家書都十分認真地完成,毫無草草了事的意思,這使我看到了傅雷成熟穩重的一面,也看到了傅雷對兒子深深的愛。

傅雷在這些家書中強調了一些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中的問題等一系列問題,其中,傅雷對兒子的日常行為十分看重,如傅雷在家書中説“你車上的信十分有趣,可見只要有實情、實事,不會寫不出好信”,爸爸經常告訴我寫文章要透露出真情實感,老師也強調寫實,我突然覺得他們就在我的'面前

這世界上的感情不侷限於那信中,全世界的父親都是這樣。在我的生活中,我的父親在細緻的呵護着我的生活。就像那時我考試失利,他就對我説:“孩子,不要怕我門要勇敢的面對一切困難,不論那困難有多強大。我相信你,因為你可是我的孩子啊!”他還在我學習過程積極的幫助我。他教育我,讓我更加堅定的在學習這條路上越走越遠。我知道他總是和我並肩前行,這樣我的心裏總會多了那種令你安下心來的保護感陪我漸行漸遠……是他讓我挺起胸膛大踏步的向前走,綻放出最燦爛的自己。

用心詮釋什麼是父愛,用文字詮釋父愛,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如此父愛,但是我想他説出了世上所有父親想説卻又埋藏在心裏的那份濃濃的真愛。

父愛就是一本書,值得你一輩子用心去讀。

傅雷家書讀後感9

翻開《傅雷家書》,一封封深情的信映入眼簾,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的感恩之心流入我的心田。

《傅雷家書》不僅僅是書信,還是傅雷與傅聰交流音樂的平台。正是傅雷對小時候的傅聰嚴加管教,傅聰才可以成為一位出色的鋼琴家。而對於自己的嚴厲,傅雷是有些後悔的。他給了傅聰現在的成就,而給他帶來了痛苦的童年,給他的母親以精神上的折磨。見此,我才真正意識到,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在傅聰給傅雷的回信中表示自己的情緒一陣一陣的,有時感覺萬事皆空,有時又開始好好上進,情緒也像週期一般,不會永遠平和自信,也不會永遠停留在低谷,我們對此需要坦然接受,把這些起起伏伏看開一些。每個人都有煩惱,不管在外人看來多麼優秀、多麼有成就,但在自己看來,不同階段的不同煩惱接憧而至。不過心生煩惱只需換一種想法,做好自己的'每一天。誰不會像傅聰一樣心情有起有伏呢?

傅雷曾告訴過傅聰:“一個人孤獨了,思想集中,所發的感想都是真情實意”。確實,孤獨才能讓人透徹地回顧自身,深刻地去思考。我是一個説話不過腦子的人,喜歡直來直去,説的話有時也不合適;而當我真正冷靜下來思考時,才會發現自己當時怎樣做才更好。但凡經過思考整理出來的頭緒或者想法都是極真切的,也極耐人尋味。這也讓我學會了做事説話前要多加思考,體會為人處事的藝術。一個人不能永遠活在喧囂之中,而缺乏冷靜思考的獨處時光。不然,心靈將會蒙塵,生活將變得蒼白。“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仁愛其子,勝於一切。傅雷對孩子灌注的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書中。傅聰在異國他鄉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信中吸取了信念與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中,好像父母仍在給他教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擁有更多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艱難和險阻,走自己正當的道路。他拒絕與祖國敵對的國家合作,從不做有損國家尊嚴的事。這種愛國的精神,與傅雷在千里之外給他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樓適夷曾説:“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侮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羣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湮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想必傅雷一家正是如此。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或許是所有家長教育子女時的共同想法,然而,成功者屈指可數,著名的翻譯家傅雷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傅雷家書》是傅雷先生與妻子及兩個兒子的家信收錄集,整本書體現了傅雷先生和妻子對兒子成長的關心和期盼。樓適夷先生曾經評論道:“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章。”

那麼,為什麼傅雷先生的教育能成功呢?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應該就是他的`教育方式。他和兒子都是藝術家,因此他們能談論的內容很多,傅雷不會一下子去強求傅聰做什麼事情,而是慢慢地教導,循序漸進、循循善誘,這樣可以讓他的兒子更能理解父親的教育想法。在意見產生分歧時,傅雷不會隨意斥責和強迫傅聰,而總是以探討的語氣來寫信溝通,維持他們良好的父子關係。

其次,傅雷的教育內容很貼近傅聰的生活。他的家書中包含了給傅聰的生活細節、人際交往、讀書求學、感情處理等各方面的建議,這些都是對傅聰的日常生活有用的建議,而不是泛泛而談一些長遠道理,他以一個過來人的口吻給與兒子生活上的幫助。正如他所説的那樣:“兒子變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呢!”沒有了父子間的隔閡,只有朋友間的親密,這也正是我們現在的教育所需要的。

還有一個原因,傅聰是對父親的教育心服口服的。現在許多年輕人,和父母説幾句話就會不耐煩,但傅雷父子之間可是通了上百封書信呢!同時不只是傅雷教育了傅聰,傅聰也給了傅雷不少的啟發。“我從你身上所得到的教訓,並不比你從我身上所得到的少。”傅雷這樣説。

其實傅雷的願望,與現在的多數家長又差得了多少呢?他也是一位嚴厲、盡責、愛子的父親,但就是因為教育方式的不同,才導致了不同的結果,我認為傅雷這種成功的教育方法是值得學習的,同時,我們也不能辜負父母的期望。

《傅雷家書》是一把打開智慧之門、啟迪心靈之窗的鑰匙,也是每位父母、每個孩子必看的一本好書,它恰如其分地詮釋了何為“成功的教育”。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天下父母心”,父母愛子女,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同樣是“愛”,卻常常有着不同的方式:有的是“溺愛”,我們要什麼給什麼,物質條件一概滿足;有的是急於望子成龍,教訓責罵我們,有的甚至棍棒相加,他們説這是“恨鐵不成鋼”。暑假裏,我認真閲讀了一本書《傅雷家書》。從傅雷寫給自己孩子家信的字裏行間透露出的濃濃父子之情中,我才感到了什麼是對孩子的真正的愛,那就是——既是慈父,也是嚴師,更是我們孩子志同道合的朋友。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他曾經翻譯了許多受羣眾喜愛的世界名著。在生活中,他也是一位稱職的、有高度責任感的好父親。即使孩子身在異國他鄉,他仍通過書信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例如在一封回信中,一開始就連用了五個問號,詢問孩子(面對孩子寄去的照片):最近消瘦的原因、飲食、睡眠、交友和周圍環境等情況。可見,這些溢於言表的`關切之情使我們體會到作為慈父的一顆炙熱的愛子之心。

父母對子女的愛,往往會對我們子女產生巨大的力量。傅雷常以父母的愛去感染孩子,但他同時也不忘給予語重心長的教誨和熱忱的幫助,這才是一個慈父形象啊。在如何做人這個重要問題上,他要求兒子像他一樣擁有“寧天下負我,毋我負天下人”的精神境界;在藝術修養上,他對搞藝術的兒子説:“你每走一步,無形中都對整個民族藝術的發展有影響,所以你要戰戰兢兢,鄭重其事!”他還教育孩子“隨時隨地準備犧牲目前的個人感情,為了更大的感情——對藝術對祖國的感情。”成為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社交禮儀上,他又要求兒子做個有禮貌有教養的青年。有時兒子來信中寫了錯別字,他也不放過給兒子糾正過來。

正是傅雷在教子上像老師一樣嚴格要求,不忘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才使孩子在理解父親良苦用心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心悦誠服地接受教育,從而走上正確地人生道路。

有哪一位父親能像傅雷那樣既有慈父的温情,又有嚴師的教誨,更多的是朋友式的交談呢?我希望天下所有為人父、為人母的人們真正地關心、愛護我們孩子。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讀《傅雷家書》,人人都可以感受到傅雷作為一個父親的温度,而我卻感受到了他作為一個學者的力度。儘管傅雷在信中對傅聰噓寒問暖,十分感人,但我卻更加關注兩人談論藝術與文化的信件。

作為一個曾出過國、留過學,也接受過中國傳統教育的翻譯家,傅雷對於東、西方文化的主旋律是兼容幷包。他既認為文藝復興時代的偉大作品可以讓人眼光寬廣,又把漢代的精美石刻奉為精品,其開放而寬廣的胸懷和貫通中西、海納百川的治學態度可見一斑。

傅雷是一個善於對比和求同存異的學者。他常在書信中談起中國古代的詩詞。他有時會將詩詞獨立提出,有時則與西方音樂同時談起,尋找共同之處。比如,他認為,莫扎特、舒伯特都富於一種近乎於李白的氣質,而蕭邦樂曲的神髓則與某些中國古詩詞頗具相像之處。

他對東西方文化的對比與分析,並不拘泥於詩歌和音樂,也有許多是針對於文化更深層之中優缺點的。這也體現了他不但長於探求細節,而且也對宏觀的'文化頗有些見解。

比如,他認為西方人的思想是混亂的,具有雙重性和矛盾性。又比如,在貝多芬的作品之中,始終充滿了“人”(即自我)和“神”(即命運)的鬥爭,而在他最後的晚年裏,“人”落在了下風,貝多芬在命運前低了頭。是否低頭沒有定論,但西方思想的混亂由此可見。

實際上,西方宗教信仰之“無我”(非是現在所謂無我),與現代精神之“有我”之間的戰爭,儘管自文藝復興之時便已開始,但一直到今天,仍未結束。反觀中國古代,由於諸子百家,無一以宗教信仰為人之根本,縱是後來傳入的佛教,也極重視自我智慧的完全覺醒(徹悟),所以,中華民族不可能在思想上出現如西方人般的矛盾與混沌。

最不同尋常的是,這些關於藝術與文化的絕佳評論,有相當一部分,是寫於他被強加反黨罪名,隔離審查期間。在這時,他的待遇差到了極致,每天甚至只能看五分鐘書。對於一個愛書如命的知識分子,這樣的情形幾近人間地獄。但他依然在對文化和藝術提出着自己的想法,依然在謹慎而嚴密的思考着。

也許,只有這樣無論境遇好壞,總有一顆求索之心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學者!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假期裏,看了《傅雷家書》一書,起初的時候只是草草的翻閲,但是到後來又忍不住回頭重新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反思。看完之後,我想到了自己和父親這些年來的溝通和交流,也建議我爸爸好好的看一看。

這本書其實就是傅雷給兒子的書信,從書信中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深深的父愛。他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既是嚴師又是慈父更是益友。他要求兒子全身心的投入研究學習,克服困難;他在兒子事業和感情受挫時,鼓勵和安慰他,以一位慈父的愛去教育兒子;在平時,他和孩子是一種益友關係,他説:“我高興的是我有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

從這裏面,我學到了教育孩子,首先,便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式,讓他們明白自己是一個聽話的孩子,這樣他們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導。其次,要適當放手,管教適度。管教若太嚴,與他們性格不對勁,就會適得其反。要給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再次,要耐心教導。我們可以通過講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錯誤,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長之路。同時也要鼓勵孩子湧躍參加各種文娛體育和社會交往活動,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提高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現在的我們,正處在青春叛逆階段,父母也因為忙於工作,對孩子沒有足夠的瞭解,不知道我們的想法,也不支持我們的行為方式,卻又不能順利的説服我們。這個時候,很多家庭往往就是使用暴力,俗話説“不打不成氣候”,可這樣下去就只會助長孩子的叛逆和怨恨,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的教育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父親是威嚴的代表,他們永遠是正確的,在意見不合時他們能置之不理已是極限,書中提到,有一次傅雷和傅聰爭吵過後,傅雷作為父親卻主動的道歉,放下父親的尊嚴對自己的孩子低頭,甚至於懺悔。我想,這樣的情況出現在每一位孩子面前,他們都或多或少的能讀懂那父母親背後深沉的愛。這樣的教育效果與粗魯的打罵產生的影響完全不同吧。

此外,看了此書後,我想今後我一定會和爸媽多多溝通交流,互相瞭解,換位思考,多瞭解爸媽的想法。其實全天下得父母,哪個不是和傅雷夫婦一樣,都想為孩子的前途着想,為孩子的幸福奔波,為了孩子費盡心血,親情都是偉大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傅雷家書》,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説:“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還是一位嚴慈的父親,他為國人培養出第一位獲得國際聲譽的鋼琴家傅聰。他寫給兒子傅聰、傅敏的家書集——《傅雷家書》更是膾炙人口,八十年代至今。《傅雷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家書》中“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教子的歷程”;也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

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印象最深的除了傅雷每信必有的關於音樂的見解和如何做事做人的教導外,最記得的'就是他告訴傅聰,進屋脱大衣時要連絲巾一起拿下來,站立着跟長輩説話時,要身體站直兩手下垂,以及若把手抄在褲袋裏,是很不禮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裏,則更不禮貌。看到這些文字時,我的驚訝甚至大過了我的感動。這是怎樣的一個父親呵!這樣的瑣事,也要不遠萬里點點滴滴地寫在信中!為此在當年的筆記裏,我寫下了一句話:這是博大而精深、感天而動地的一本書。傅雷對音樂富於穿透力的詮釋,對中國文化清澈的認知,對美術作品深刻的理解,對人生幾近苛

刻的執着,等等,等等。除非你親去閲讀,你親去感受文字間的深刻和温暖,你才能真正體會到這本書它會教會你很多。教會你如何為人父母為人子女,教會你如何生活得雅緻而富有品位,教會你如何理解音樂如何對待藝術,教會你去讀哪些中國古典圖書能更快地吸取其精華,教會你接人待物的禮貌。最最重要的是,它教會你在這樣一個複雜的社會應該怎麼樣做人。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這是一本沉甸甸的書,並不是正因它厚重,而是因為它裏面包含的都是愛。它就是《傅雷家書》,一本關於愛的書。

沒讀過《傅雷家書》之前,我以為只不過是一封又一封枯燥無味的家信罷了,為什麼要編成一本書來讓我們閲讀呢,可是,當我認認真真地讀完這本書後,我完全消掉了我這個認為枯燥無味的想法,這本書竟給我帶來了無數啟示,從中我感受到更多的是父愛!

説起父愛,他是不同於母愛的,他沒有優柔綿長,他更像的是一杯温開水,雖然平淡無奇,可又能讓你渾身温暖,倍感熱血。

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在書信中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教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而且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

家書中,傅雷不忘時刻教誨兒子,沒有一絲的溺愛,既教他為人處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樣與兒子閒談,與他交流音樂、文學、藝術等等,扮演着一半父親、一半益友的角色,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的歷史,開啟了一扇不大卻能看清一切的.窗户,很好的為我們保存了那個年代珍貴的記憶,正因為有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明瞭的闡釋出來,它不僅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生行事的準則。

説到這裏,我不禁想到我的父親,在現實中又何嘗不是這樣,他雖然不是像傅雷那樣的偉人,但是他給我的愛卻並不比傅雷給傅聰的愛要少。他事事為我着想,為我考慮,他給的愛是永遠不能與任何人相比較的。他雖然不能講出許許多多為人處世的大道理來,但是,他的教育方式和處事態度也是非常好的。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當我們面對成功時,要坦然謙虛,面對失敗時,要積極進取,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樂,這些高潮和低潮構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對,才能真正幸福。這句話給了我深深的啟迪,我一定會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