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讀《藤野先生》有感合集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36K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藤野先生》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藤野先生》有感合集15篇

讀《藤野先生》有感1

魯迅在東京上學的時候,遇到過一位無法忘記的先生——藤野先生。這位先生在教他的過程中,把讓他抄的講義從頭到尾都用紅筆改了一遍,並且更正了他作業的錯誤。

有一次魯迅把解剖圖的血管移了位置,藤野先生教導他,解剖學不是美術,移了位置就不行了。

藤野先生的.悉心教導一直到魯迅最後離去。

後來上課時要看短片,講的大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可裏面偏偏有中國人做偵探,每當學生們歡呼的時候,魯迅就會覺得特別刺耳。

魯迅要離開了,他為了安慰藤野先生,告訴他自己要去學生物學,先生教他的解剖學還是很有用的。

離開前藤野先生交給了他一張照相,後面寫了“惜別”二字,告訴魯迅以後要時常通信。可在後來,魯迅怎麼也沒勇氣給藤野先生寫信。

魯迅現在唯一對他的留念,就是抄的講義。

一箇中國學生在日本遇到了一位這麼好的老師,誰讀了不會落淚呢?老師是靈魂的工程師,是一位園丁,教書育人,給我們的大腦輸入了知識,輸入了做人的道理。希望下一次的教師節,所有學生都可以對老師説一聲:“您辛苦了!”

讀《藤野先生》有感2

原本在《朝花夕拾》上偶讀的一篇文章竟在課本上出現,於是細細看起來,發現竟也還滿有趣味。聯繫現在,倒不知從哪冒了箇中國式的驕傲來。

在中國,唱歌厲害可以驕傲,跳舞厲害驕傲;但是打仗厲害不是驕傲,大多人都認為打戰只是武夫而為,並非文人之事。我倒是妄下結論“那是因為中國人不能打戰而找的理由罷了”。

中國是個很無恥的國家,擺在牆上的全是自己的得意之作。永遠都是在自欺欺人;看到的也永遠是自己的優點,但嘴上卻永遠是什麼謙虛、禮儀。自己總以為自己很了不起,但是根本輸不起。中國人死要面子,認為有面子就是驕傲。記得曾經在路上見到兩個人,在不停的'爭吵,一問路人才知道原來是芝麻大點的小事,但兩人是僵持不下,為的就是面子。

在中國,完全學人家的是崇洋媚外,不學人家的是頑固不化。學到一半的,就是真正驕傲。什麼也學不到,還把自己的忘記了一疛,並恬不知恥的説是什麼保留傳統,還挺會為自己找理由。

以前去人家日本幹什麼?為的就是學習。永遠説自己是泱泱大國,還不是夜郎自大。自己以為自己天下無敵,那又叫什麼發展中國家。

人,不要那麼恬不知恥行不行?越王勾踐,勝利前,不是一直在看自己的缺點吧?

中國式的驕傲,説白了就是恬不知恥。

讀《藤野先生》有感3

恩師是讓人永遠懷念的,特別是當你獨處異國他鄉,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在追求中常遭侮辱的時候,卻有一位老師給你無私的關愛和真誠的鼓勵。那是永不墜落的寒夜星辰,永遠在人生的征途中温暖的閃亮。藤野先生這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發生在20世紀那個特殊年代裏感人至深而又發人深省的往事。

甲午中日戰爭時,中國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因為政治不作為被日本打敗了。這是中華民族的屈辱,為了洗刷屈辱,中國出現了一位位愛國者,魯迅就是其中一位。魯迅為救國學起了醫術,來到了日本仙台,碰到了藤野先生,而藤野先生並沒有因為魯迅是中國人而歧視他,反而特別照顧她,幫他修改講義,改正解剖圖,關心他的解剖實驗。還經常問他中國女人是怎用纏足的。在魯迅的記憶中,藤野先生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着眼鏡,穿着很樸素,很馬虎,有時竟會忘記帶領帶。有一回上火車去,管車的疑心他是扒手,竟叫車裏的乘客大家小心些。藤野先生雖然穿着馬虎,寒顫,但他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治學嚴謹,教學認真,能以公正之心對待來自弱國的學生,而且給與了極大地關心、鼓勵和真誠的幫助。他是一個偉大的人。

洪平老師雖然從來沒有給我上過課。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和他聊了一會,我們一直都在聊關於父母的事情,我總是覺得父母對我太嚴了,我無法成為一個自由自在的小小鳥,帶大説:"以後等你出去了,你就知道了,父母的管束對一個孩子來説是多麼重要的……。

讀《藤野先生》有感4

《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收錄於《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寫的是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的時候與他的老師的故事。表達了魯迅先生對藤野先生無盡的懷念和崇敬。

在這一篇文章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藤野先生沒有把魯迅先生當成低人一等的人,而是把他當成自己的朋友知己,要知道當時魯迅先生的周圍都是日本學生或者是不學無術的中國留學生,他們都不願意與魯迅在一起,可是藤野先生卻並沒有這樣的歧視。他不僅安頓好了魯迅先生的衣食住行,而且還關心魯迅先生的學習,要魯迅每個月都把講義拿給他看,在魯迅先生決定棄醫從文的時候,藤野先生用各種方法挽回,還送給魯迅先生一張照片。我不禁想到,人和人之間就應該有這種真誠的感情啊,真正的感情並不是建立在血緣,不是建立在地域,不是建立在所謂的社交關係上的,而是我們之間的心靈和思想要彼此相通,藤野先生和魯迅先生他們雖然並不是一個國籍的人,在魯迅先生去日本留學前,也沒有什麼交集,可是藤野先生卻依然把魯迅先生當成與自己平等的人當成自己的朋友,這可見平等待人的重要性,如果藤野先生沒有做到平等待人,那麼藤野先生可能就會錯失一個好的學生,錯失一名好的朋友,而魯迅先生也不能得到好的老師的教導。所以我們要平等待人,這樣才能交到更好的朋友,結交更優秀的人。

在這篇文章中,我也再一次更深刻的理解了,魯迅先生為什麼要棄醫從文的原因。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匿名性事件,所謂匿名信事件就是魯迅先生在心態優秀的時候成績優異,可是其他日本學生卻認為中國人一定是通過作弊取得這個分數的,並且極具奚落的給魯迅寫了一篇匿名信。這時,魯迅先生感受到了極大的人格侮辱,雖然後來藤野先生出手當魯迅先生解決了這件事情,但是這件事情依然給魯迅先生的心靈帶來了極大的震撼。這僅僅只是第1個原因,後面有一個原因是更深刻更徹底的讓魯迅先生有了棄醫從文的想法。這就是看電影事件,魯迅先生在仙台留學的時候,老師有時候剩時間就會給學生放一些當時比較流行的電影片。那一天放的是慶祝日俄戰爭的勝利的定義,其中有一個片段,一箇中國人給俄國人當偵探,被日本人發現了,日本人把這個中國人拉到集市上,要當眾槍斃,周圍圍着很多中國人,槍聲響的時候,許多中國人竟然拍手鼓掌,卻沒有意識到那是自己的同胞!周圍的日本學生也紛紛拍手鼓掌,魯迅先生再一次被深深的.刺激到了,國人的麻木以及周圍日本學生的狂妄,都極大的讓他意識到,如果不能喚醒中國人的精神,那麼無論中國人的身體如何健全,他們也只能繼續被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和奴役。魯迅先生從此決定棄醫從文,以筆作劍,喚醒國人的意識。他知道要想喚醒國人近20xx多年來的受束縛的思想需要極大的努力,而且很可能不是他一個人能夠完成的,但是他依然選擇了這條道路。這由此可見魯迅先生的偉大!

魯迅先生的偉大不僅僅只在於他寫下的文章這麼的犀利,而在於他就算知道很可能自己的努力並不能取得多大的效果,他仍然堅持着走向了這一條道路,這就是真正的思想深度,這就是真正的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魯迅先生真正做到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他對於人民十分熱愛,對敵人,對人民的公敵他又萬分憎恨,以筆為劍,刺向他們最薄弱的地方!

讀《藤野先生》有感5

《藤野先生》選自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此文感人肺腑,讓我感慨萬端,回味無窮。為什麼呢?因為作者的一顆愛國心,一段師生情深深地感染着我。

《藤野先生》一文回憶了作者在仙台留學期間的生活,記敍了作者與老師的相識與相處,還有離別的過程和對他的懷念。

魯迅初到東京時,看到的是清國留學生在飽含中國人的恥辱的上野公園中櫻花樹下的身影,聽到的是留學生傍晚時分在學跳舞的喧鬧。這是魯迅厭惡不已的,也正是這樣,他去了仙台,在那兒,他與藤野先生相識。藤野先生為魯迅添改講義,關心解剖實習,他了解中國女子裹腳。在這諸多片斷中,我看到那個對學生要求嚴格的老師,那個對魯迅關愛有加,毫無民族偏見的藤野先生。遇到這樣的老師,也難怪魯迅説:“在我認為我師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藤野先生》一文不僅僅只回憶作者與藤野先生之間的師生情,也記錄了作者的心路歷程。由學醫救國到文藝救國的轉變,其中的“中心思想”就是愛國、救國。

在魯迅留學日本之時,是“風雨如磐暗故園”之時,也是魯迅個人處於“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之時,他本以為他的夢很美滿,預備畢業回來當個偉大的軍醫,可當他從匿名信事件、看電影事件中,看到了中國人的麻木不仁。這時,他才深刻認識到,學醫可以救人的身體,卻不能拯救人的.靈魂。他發現,要想拯救人的靈魂,只有用文學來當武器。於是開始提倡文藝運動。

我讀《藤野先生》所讀取到的是魯迅“寄意寒星全不察,我以血薦軒轅”的報國之心;對於中國人的熱愛,對於中國的熱愛——為着所有人的健康而學醫,為了拯救中國人的靈魂而從文,而不是以自己個人利益為目標。

我讀《藤野先生》所感受到的是魯迅對藤野先生的感動、感激和懷念之情;字裏行間,無不洋溢着魯迅對這位恩師的讚揚與牽掛,即使藤野先生的形象深入人心,卻少有人記住他的名字——藤野嚴九郎。

《藤野先生》記敍的確實是一段感人的師生情,一顆動人的愛國心。

讀《藤野先生》有感6

《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寫的一篇回憶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學時期的文章,藤野先生是他的老師。讀完這篇文章後給我感受最深的主要有兩點:一是藤野先生的行為和品質;二是“看電影事件”。

通過文章中寫的藤野先生與“我”發生的四件事,我看出藤野先生的治學嚴謹,教學認真。而且他沒有民族偏見,對作者這樣一個弱國的學生一直給予關心、幫助、鼓勵,這在當時的情況下是難能可貴的。

文中藤野先生為作者改講義的事、改血管圖事件和關心“我”解剖實習的事,都可看出藤野先生對“我”的關心,不倦的教誨和對“我”熱心的希望。魯迅先生有一句話寫出了藤野先生這麼做的原由“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藤野先生為了讓醫學傳播的更遠,讓新醫學更有所發展,所以對魯迅更有所愛護。從這幾點中展示了藤野先生一個正直學者的偉大。

但魯迅因為在仙台那次“看電影事件”之後,改變了以醫救國的思想。的確,當我讀到“看電影事件”的時候也有了更深的感觸。

《藤野先生》中提到他的日本同學看到中國人給俄國人做偵探,而被槍斃的幻燈片後,都拍手歡呼起來,嘴裏還喊着“萬歲”。讀到這時我覺得日本人真是可惡和野蠻,但繼續讀下去,我的感覺又多了一條關於中國人的,“此後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閒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鳴呼,無法可想!”的確無法可想,中國人看別人殺中國人而喝彩。那時的人們或許已經麻木了,在長期殘酷的階級壓迫和思想統治後大腦不得不變得愚昧無知了。

魯迅先生在《吶喊自序》中寫到:“從那回以後,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要緊的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所以人民的覺悟和思想有了提高,才會更加愛自己的國家,使自己的國家強大。

現在的中國已不是一個弱國,但也不是一個強國。所以我想我們現在更應該好好讀書,使自己有思想,有覺悟。周恩來總理也説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想每一箇中國人都希望中國強盛起來,都熱愛着我們的祖國,那就讓我們把自己這種對祖國深厚的感情化為實際行動。

《藤野先生》這篇文章,更加深了我對祖國的熱愛,使我明白了祖國的崛起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我們要從小做起,學習更多的知識,為了國家的強大,奮發圖強。

讀《藤野先生》有感7

毛澤東説:“魯迅的骨頭最硬,他沒有奴性和媚骨。”看了文章《藤野老師》,深深感受到了魯迅的愛國情懷。他直麪人生,從善中尋求真理。他用一生的筆墨為葛而戰。如果説英國文學離不開莎士比亞,那麼我們的民族也離不開魯迅——,他是現代中國的國魂。

《藤野老師》表現了魯迅崇高的愛國情懷。魯迅選擇在仙台學醫,是為了治療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傷害的病人,改善被嘲諷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他想通過醫學來激發中國人的意識。他懷着“我以血薦軒轅”的遠大志向,投身救國,但這個夢想沒有持續多久,就被嚴酷的現實擊碎了。魯迅作為一個弱國,在日本受到一些“愛國青年”的歧視。在他們眼裏,中國人都是“低能兒”,可笑!魯迅解剖得了59分,所以他們懷疑他有藤野老師泄露的問題。魯迅覺得很苦,很難過。有一次,下課前幾分鐘,他看到一箇中國人被槍殺,一羣中國人看着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魯迅的思想受到了極大的動搖。這使他意識到精神麻木比身體虛弱更可怕。要改變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悲慘命運,首先要改變中華精神,而善於改變中華精神的,首先是文藝。所以,為了拯救中國人民,魯迅毅然選擇棄醫從文,雖然他知道文學的`道路是多麼艱難。

看完這篇文章,我想到了我們的生活。升旗儀式上,學生們整齊地排成一排。隨着音樂的聲音,鮮豔的五星紅旗緩緩升起,在風中飄揚。在這樣莊嚴的場合,幾個學生在國旗下竊竊私語,一直笑個不停。我覺得很生氣。作為一箇中國人,難道不應該以一顆愛國的心為祖國驕傲嗎?我們現在享受這樣優越的學習條件,不都是靠黨的領導人的艱苦努力換來的嗎?想想自己,難道不應該好好學習,為祖國未來的發展而努力嗎?難道不應該把青春貢獻給祖國的繁榮昌盛嗎?祖國的尊嚴受到侵犯,難道不應該站出來嗎?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時光,樹立崇高的理想,塑造美好的心靈,讓我們努力學習,為祖國未來的發展做出貢獻。

讀《藤野先生》有感8

對於魯迅來説,藤野先生無疑是個令他難忘的好老師。這個日本老師沒有民族偏見,對每個學生都平等對待。他是一個認真負責的老師。

全文主要是在記敍與藤野先生相關的事情,突出對他的敬佩。在魯迅學習的過程中,藤野先生一直在幫助魯迅:修改筆記,指出錯誤,消除謠言……他可以説是毫無保留地把醫學傳給魯迅。在魯迅要回國時,他也表現出了學生將離開時的悲哀。他是把魯迅完全作為一個學生來看,沒有絲毫偏見。比起魯迅的其他兩位老師,他是最為偉大的。

但是,我們都知道,魯迅的作品中絕對不乏對黑暗的批判,在這裏再次體現了。看到紀錄片上的中國人被殺時,在坐的日本人高呼“萬歲”,而除魯迅以外的.中國人對此麻木,甚至一起喊“萬歲”;在東京求學的中國人甚至不務正業,在那學跳舞;而日本人認為中國人愚蠢,成績高於一半分數就認為是作弊……這讓魯迅認識到醫術對國家、民族作用的渺小,也從此“棄醫從文”,回到了中國開始創作。

藤野先生,是一個愛護學生,盡職的好老師,但那時的社會,卻讓魯迅離開了這位老師,去挽救那時的中國。

讀《藤野先生》有感9

《朝花夕拾》是我很久以前讀過的書,其中要數《藤野先生》給予我的印象和啟示最為深刻。

重讀這本書的時候算是我比較巔峯的時候,因為我戰勝了碾壓我五年的好同學,儘管不是在班上,但仍是在同一個培訓機構做同一張試卷,還是不止一次,自然膨脹驕傲了。

重讀這本書是被媽媽壓迫的,因為我已經讀過了,覺得意義不大,但卻令我收穫滿滿。

讀過這篇《藤野先生》後,我被文章中的藤野先生深深感動了。要知道,那時候的種族歧視是非常嚴重的,而且那時候的中國還十分的落後,魯迅可算是吃遍了苦頭,飽受欺凌與輕視。在日本學生眼裏,中國留學生就是卑微的,成績就該是最落後的,就該是被嘲笑的。但藤野先生卻不,他對每個人都有同樣的尊重,從不偏袒任何一個人,大公無私,而且兢兢業業,十分的認真。這種可貴的.品質深深打動了魯迅,魯迅從心底拜他為自己的顯示,向他的品質學習着。

我也在閲讀,我也在思考:是否有那麼一個人可以成為自己心底的老師?答案是:每個人都可以。

於是,我開始不斷去尋找自己的老師。我一般都是在課堂外的生活中尋找着——等待公交車時,路過身邊的環衞工人,我向他學習着,無論是什麼職業都不分貴賤,都是重要的,需要儘自己之力的;來到圖書館看書時,坐在我對面的老爺爺,我向他學習着,看着他認真閲讀的樣子,我知道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閒着無聊時,池塘裏游去游來的小魚兒,我向它學習的,儘管我們時間和能力有限,但我們仍要盡全力去尋找心底的那些美好……

《藤野先生》不僅是一篇文章,更是一位老師,教會我謙遜。

讀《藤野先生》有感10

藤野先生是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一個人,他發表了第一篇白話文小説,參加新文化運動,對歷史的發展貢獻很大,他一生只出了一本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回憶了從青年時期以來的經歷。其中有一篇是《藤野先生》。當時的背景是作者在礦路學堂畢業後感到爽然若失,一無所能,學問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於是決定出國到日本學醫。從題目和所收錄的小説集可以推測出來,是作者回憶一位日本的老師藤野先生。

文章前兩段看似是描述到東京的見聞,可是在每一句中都暗藏着對當時清朝留學生的諷刺,表達作者的失落,寫得暗藏不漏,讀者卻又感受得到這種感情,實在是妙。如開頭一句“東京也無非是這樣。”“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問問精通實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學跳舞。’”

在這之後作者重點回憶了在仙台和藤野先生學醫的故事。作者寫了藤野為我一一訂正講義,描繪出一個和藹的熱心的老教師形象。可是讓我感到有些失望的是作者竟然對科學很不嚴謹,對血管的位置錯誤不但不接受還認為自己這樣畫畫兒好看。這點最後學年試驗成績給了他一個警示,“同學一百餘人之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我對魯迅這一點也很不滿意,有這樣好的老師手把手教,居然對自己的要求僅僅是沒有落第!我認為,魯迅這樣做是辜負了藤野先生對他的期望,也是自己時光的荒廢。只有刻苦學習才對得起中國人民納税的錢,只有名列前茅才能給中國人揚眉吐氣。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作者醫治國人身體的理想,完成藤野先生給中國傳播新的醫學的心願。

在作者被譏刺後,藤野先生主持正義,為中國學生贏得了尊重。我十分欣賞他正氣的作風。

作者認為要救國需要救思想,於是放棄了學醫,這點可以理解。可是讓我再一次感到失望的是,藤野很重感情地交給作者一張背面寫着“惜別”的'照相後,作者當時沒有相片,在離開西安太后也沒有補寄給他。如果我是藤野先生,我會每天到傳達室問是否有信,過一陣後,我可能會擔心是不是魯迅的信在半路寄丟了,再後來我可能會更加擔心他的安全。因為我從藤野先生之前對他的態度看到,藤野是十分想培養魯迅的,而且從得知魯迅棄醫從文之後的“歎息”和離別時的表現看,藤野是很惋惜的。魯迅儘管有他的理由,但是這些不過是藉口,既然心存感激,話怎麼會無從談起呢?完全可以從幾句問候,幾句感謝談起。

但是我仍然能夠看出魯迅還是很感激藤野先生,並以藤野先生的警示自己,要為中國革命繼續出力。只是我對他在以上幾件事情的處理有些不滿而已,我想在這點,我可以做得比他更好。

讀《藤野先生》有感11

在日本的仙台,在仙台的醫學院,當中國學生歡呼雀躍,為中國人被槍斃而快樂時,那些人的可恥,我時常不能忘懷……

魯迅,一個多麼響噹噹的人啊,可是你們又知道嗎,在一切的成功和榮譽的背後,是主人用汗水和辛苦積累回來的。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中國內戰爆發,魯迅以留學生的身份在日本學醫。

在去到日本的第二天,他到了仙台,見到了對他人生有最大改變的人—藤野嚴九郎(藤野先生)。在文中,作者注重寫了坐在後面的上一學期的留級生嘲笑藤野先生的`話語,着重突出了中國人對日本教師的藐視,讀完這一片段,我頗有感觸:即使日本人對中國人發動侵華行動,但是那也不是藤野先生入侵的,也不是他提議的,何以你對日本人如此恨之入骨,以致擾亂紀律,要知道,即使日本人有壞人,那麼也有好人,就像中國有像董存瑞那樣的革命烈士,那麼也有打家劫舍,殺人放火的壞人,當中也有一部分中國人,可以看出,好壞是不分國界的。

藤野先生的為人很好,這一點在文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叫魯迅去辦公室,用慈和的語氣教導魯迅,這是一個多麼友善的教師,即使對待仇國的學生,日本人依舊那麼友善地對待他們,這是多麼難得的品質,甚至那些上課講他壞事,擾亂紀律的學生,下課也不追究他們,這樣的品質,從何能找到?

轉眼間,一年過去了,魯迅也開始了第二年的學習,在這一段學習過程裏,我對中國留學生的認識又深了一層。其實,藤野先生是教他們兩年的,在第二年裏,由於學習需要,必須要使用視頻教學,而視頻中又有日本人戰勝俄國軍的片段,而俄國人中又插雜着中國人給俄人做偵探,每當看到中國人被拉去槍斃時,中國留學生總是歡聲雷動,歡呼雀躍……當我看到這裏時,總會有一股莫名的憤怒湧上心頭,我為中國有這樣的渣滓而憤怒,族人,同胞慘遭殺害,居然還能笑得出來,毫無羞恥之心……

回到中國後,魯迅把藤野先生的畫像掛在書枱前,讓他時刻警戒着自己……一對仇國師徒尚且如此,更何況自己人。

讀《藤野先生》有感12

《朝花夕拾》中,在《藤野先生》這篇文章裏,藤野先生作為魯迅在仙台的老師,朋友,引路人出現在了我們的視野中。而魯迅與藤野先生之間發生的故事令我尤是感興趣。

初讀《藤野先生》時,我看到了一個個子黑瘦,八字須,戴着眼鏡,穿衣不太講究的一位解剖學教授,上課時的聲調抑揚頓挫。

讀第二遍時,我感受到了他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誨人不倦的精神。他在學術上一絲不苟,十分嚴謹。同時又有着超越國界的博大胸懷,是一位品格高尚的老師。

通過幾次細細品讀文章後,我理出了大致思路。文章通過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和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敍事,講述了作者在日本留學期間與他的老師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經歷,同時也交代了自己棄醫從文的原因。

從藤野先生的種種作為和對魯迅這個作為“弱國學生”的關照來看,可以隔着書本深深地感到藤野先生的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摒棄了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感受到魯迅對當時進步青年所持有的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民族自尊心還有赤誠的愛國之心。

文章通篇讀完,感受到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懷念,這也讓我想到了我的老師對我的教誨和激勵。

感謝你們!

讀《藤野先生》有感13

藤野先生,是魯迅在異國他鄉最關心他的一個人,一位恩師,藤野先生,是魯迅的老師之中,最令他感激,給他鼓勵的一個。因為沒有忘了藤野,因此魯迅中年後才會寫下《藤野先生》這篇文章;因為沒有忘了藤野,魯迅才得以有毅力繼續不斷地寫下為“正人君子”所深惡痛疾的文章。因此,我認為,我們要不忘恩師。

不忘恩師,是一種美德。居里夫人發現鐳後,名聲遠揚,當她回到祖國波蘭時,波蘭婦女界舉行盛大宴會歡迎她。大會期間,居里夫人被眾人圍在中間,然而她卻分開眾人,激動地跑到角落裏擁抱,親吻一位老年婦女。這位婦女,就是居里的'國小老師西科爾斯卡。從此,居里夫人不忘恩師的美德,便成為世界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話。居里夫人之所以成名之後,仍然會擁抱自己的國小老師,正是因為她擁有不忘恩師的美德,這種美德,也就是居里不斷前進的動力之一。在人生的成長道路上,最重的幾個人之一,便有自己的老師,不忘恩師並不是誰的專利,這種美德,應得為我們大家發揚。

不忘恩師,不僅是美德,還要落實於行動。張瀾是朱德元帥上中學時的老師,朱德後來為國為民奮鬥大半生,與張瀾的教育是分不開的。革命成功後,朱德對老師關懷備至,一日,張瀾來北京,朱德親自到車站迎接。而張瀾病逝時,朱德便親自擔任治喪委員會主任,真正做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叩之以禮。”俗話道“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朱德對待他的恩師,正是如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也許,對於我們來説,並不需要像朱德一樣等恩師去世後都要“祭叩之以禮”。但是,我們不應該回去看望一下以前教過我們的老師嗎?真正的不忘恩師,就是要落實於自己的行動之中。

不忘恩師,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需要我們中華兒女,以實際行動發揚光大。因此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像魯迅先生一樣,勿忘恩師,振興中華!

讀《藤野先生》有感14

我很喜歡看書,且特別喜歡魯迅先生寫的《朝花夕拾》這一本書。它使我獲益良多,其中,《藤野先生》這個故事令我感慨萬千。

《藤野先生》主要描述了作者在日本留學的一個過程。中國的那些虛偽的庸醫,不知被他們敗了多少條中國命,以及作者父親病故的原因,他便懷着一顆赤子之心到日本仙台下定決心學醫去,我為之感動。他有幸遇到一位好老師,便名叫“藤野先生”。藤野先生他生活自理有許些馬虎,比如作者所聞的:這藤野先生,據説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有一回上火車去,致使管車疑心他是扒手,叫車裏的客人大家小心些。我讀到這裏,心裏也沒敢取笑藤野先生,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嘛!

但我所佩服他的點兒真正在於他的嚴謹治學,使我的心不由得為這個榜樣澎湃。但那時作者比較任性,當他的.講義被被藤野先生收去檢查時,發來的時候,便讓作者不由得吃了一驚,同時感到不安和刺激——那正是因為講義上所有錯漏的地方都被藤野先生一一訂正了!看到藤野先生對學生的細心和責任心,我為之動容。還有一次作者被他叫去研究室,藤野先生説的那一句句話,我永遠也忘不了:“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麼樣的,我們沒改換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樣的畫。”多麼偉大的老師啊!多麼偉大的園丁啊!多麼偉大的人類建築工程師啊!

司馬光説過:“經師易遇,人師難遇”。那位日本教師的嚴謹治學、平易近人、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德,深深地感動了我,更感動了中國靈魂!

讀《藤野先生》有感15

在《朝花夕拾》這本書中,魯迅先生筆下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既是良師,亦是益友。作為一位異鄉人,魯迅先生身在他鄉留學,受到了不少日本學生的欺辱,而此時出現的老師——藤野先生,給了魯迅先生莫大的鼓勵和勇氣。

人生的旅途上遇到一位良師是多麼的不易啊!

藤野先生衝破了國界,他沒有為難、歧視來自清國的留學生魯迅,而是在百般忙碌之中抽出時間去修改魯迅先生所抄的講義,圈圈改改之中,是一位老師對異國留學生的濃濃師生情。

後來呢?後來的魯迅先生被日本學生侮辱,被質疑,是藤野先生為他消滅了流言。魯迅先生不滿當時日本學生和那些無能中國學生心理的扭曲,執意棄醫從文拯救國人思想,並告知他的老師藤野先生自己要去學生物學時,藤野先生的神色是極其悲哀的,那是為魯迅要離開的悲哀,那是為清國留學生的悲哀,是為友人即將離去的悲哀,他是多麼的照顧、喜愛魯迅啊!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那照片後的“惜別”,那臨別前的千叮嚀萬囑咐,那發自肺腑的'“常寄信給我”,一句句話語縈繞在心頭,一張張講義浮現在眼前。

不懼國界的藤野先生啊!無比照顧留學生的藤野先生啊!認真細心改學生講義的藤野相聲啊!謝謝您。

謝謝您用您高尚的品格温暖了留學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