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讀《三國演義》有感經典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9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三國演義》有感經典15篇

讀《三國演義》有感1

我正認真地看一本小説《三國演義》,忽然間,一陣耀眼的藍色光芒把我吸了進去。

氣象勝諸葛

我一睜眼,媽呀!周圍全是黃塵路,搭配着矮矮的小茅屋,哪兒還有一點兒城市的模樣?

我向前走,周圍人都議論紛紛。突然,一個微微華麗的諸葛府矗立在我眼前,我立刻進去了。迎面走來一個羽扇綸巾,身高七尺的人出來迎客,只見他相貌堂堂,驕傲地説:“來者何人?何事?”我立刻行了個禮,回道:“小女姓丁名好,乃丁府二小姐。今我來,欲與先生切磋切磋氣象。”“可。”説罷,諸葛亮眯起眼,手指微動,羽扇還在扇風,突然他睜開眼,説:“明日有小雨,後日晴到多雲,之後晴轉小雨。”哼,這可難不倒我!我從口袋拿出手機,解開密碼説:“喏,十五天的氣象,都在這兒。”

大刀耍關公

諸葛亮看了,大驚!“這世上難得的知己啊!”説着,把我帶到了關羽面前。“關公,久仰大名,小女子不才,特來與您切磋大刀。”我也沒繞彎,便直説了。只見關羽紅光滿面,丹鳳眼,劍眉,長髯,説:“哪兒來的黃毛丫頭,竟勝了軍師?好啊,我倒要會會你!”

“你先。”“不,您先。”一陣推辭之後還是關羽先出招,只見關公手持大刀,“嘩嘩譁”幾下,這棵樹倒了,“嗖嗖嗖”幾下,那根樁倒了,一直耍了三個時辰!我面不改色,從行李箱中取出爸爸從日本帶回的機器人,讓它來耍,一下子耍了三天三夜。關羽見了説:“這真是知己難逢啊!”

嗓門過張飛

説罷,關公帶我來到張府。説完前兩件事後,張飛瞪大了眼睛。我不動聲色:“小女子不才,今日特來與您切磋嗓門。”張飛説:“妥,看你能有多大能耐!”

隨後,張飛紮下馬步,“啊哼!”清了清嗓子,左邊的樹葉“譁”一下掉了。“啊——”一大聲,樹上的鳥蛋掉了下來,樹枝折了。只見張飛站起來,抖了抖身上的灰,説:“汝見如何?”“將軍神勇。”我急忙答道。我潤了潤嗓子,拿出我的麥克風和音響,大唱:“大河向東流啊,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啊……”一下子,東邊的.樹倒了,西邊的花枯了,南邊的牆倒了,北邊的門塌了。張飛聽了,耳朵都“嗡嗡”響,張飛立刻説:“在下不才,願與汝結為兄妹!”我説:“不敢當,承讓承讓!”

突然,我被一股神祕的力量拉出來了小説。呵!對於古代來説,現代真是神通廣大,要啥有啥,科技發達。人可以上月球,會用汽車、地鐵和其他許多交通工具,知道很多知識。

啊!現代的生活原來如此美好!

讀《三國演義》有感2

由於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假期的旅行計劃全部泡湯。行萬里路改成讀萬卷書了。今天我翻開了古典名著《三國演義》,這本書裏面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比如奸詐的曹操、謙遜的劉備、正義的關羽、謹慎的孔明等。

除了這些人物,還有一些著明的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是主要戰役。官渡之戰主要由於袁紹不聽人勸而輸給對方,最終導致戰役失敗。而赤壁之戰是中國較為出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疫,與夷陵之戰分別為火燒軍船和火燒連營。

三國裏面還有許多故事,如諸葛亮七擒孟獲、關羽水淹七軍等,這些故事都能夠使我不厭其煩的去讀它,去品它。

如果説魏國在三國中最有智謀,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更是用兵如神。

通過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讀《三國演義》有感3

寒假時,兒子的老師給家長佈置了作業,寫一篇讀後感。在兒子的督促下,我又一次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人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蟬,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説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説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説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時年盡二十六歲。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當我們羨慕地看着別人成功時,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艱辛。就像冰心説的:成功的花,人們只驚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我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

讀《三國演義》有感4

今年暑假,我閲讀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羅貫中編寫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説了東漢末年的羣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書中一個個英雄人物,譜寫傳奇;一個個精彩故事,膾炙人口。

我覺得三國中最聰明的人物就是諸葛亮了。他神機妙算,通曉天文地理,想出了許多奇謀: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氣周公瑾、巧布八陣圖、七擒孟獲、六出祁山……即將去世的時候還用木像嚇退司馬懿、以錦囊妙計巧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他的聰明機智,為蜀國立下了很多的功勞,是蜀國三分天下不可缺少的一個人。設想一下,在關張二人都懷疑諸葛亮的時候,劉玄德説罷就罷,那麼蜀國還會有嗎?還能三分天下嗎?所以諸葛亮的到來,才使得蜀國能強盛。

關羽是忠義勇猛的代表。温酒斬華雄,殺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他讓華佗刮骨療毒,一邊飲酒吃肉,一邊與馬良下棋,眾官見了大驚失色,而他談笑自若,全無懼色。勇猛兼忠義,當他迫降曹操,曹操以厚禮待之,他還要過五關斬六將,尋找主公;在華容道曹操被他捉住,他義釋曹操;而呂蒙用計,關羽雖然大意戰敗,臨死也不肯投降。那是因為他心中知道:我桃園三結義,同心協力,報效祖國,視死如歸!

讀完了《三國演義》,我最大的.感慨就是魏蜀亡國,江山皆歸司馬炎。蜀主劉備和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文臣武將辛辛苦苦打下了江山,可是,關羽、張飛不幸離世,劉備去世後劉禪即位。在諸葛亮去世之前,他還能聽取諸葛亮出師表之言,管理好國家;可諸葛亮在最後一次出祁山的時候不幸病死,只有姜維這員大將了。本來需要養精蓄鋭的時候,姜維又急於攻打魏國江山,九伐中原都失敗了,雖然也打過一些勝仗,可最終還是沒有取得成功。後主劉禪在蜀國後期寵信黃皓,這位蜀國的君主,竟沒有一點義節,視社稷為兒戲,屈身降魏,樂不思蜀;又無治國之能,沒有賢臣輔佐,國家不富強,是致使蜀國走向敗落的原因。而魏國比蜀國先前要更繁榮一些,可是後面司馬氏專權,威逼魏國最後的皇帝曹奐讓位,是導致魏國亡國的根本原因。如果當時的魏國皇帝自己再強大一點,爭取主動,那麼可能也就不會讓江山變成晉帝司馬炎的了。

總的來説,《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千姿百態,故事跌宕起伏,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既瞭解了書中人物的傳奇,古人的胸懷,讓我更加知道了以史為鑑。這就是《三國演義》的魅力。

讀《三國演義》有感5

提到四大古典名著,我認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三國演義》了,在作者羅貫中神奇而有魔力的筆下,又重現了三國時期戰火紛飛的場景,讓我這位小讀者看得如醉如痴。

當我看到諸葛亮一次又一次為蜀國立了大功時,我實在激動了,對諸葛亮的卓越才華敬佩之極。“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等等,哪一個計謀不是令人世人驚歎?而最讓我佩服的是他的“空城計”。由於前城意外失守,司馬懿領十萬大軍進攻孔明,孔明身邊只有一班文官,能抗擊敵人的有五千人,其中貳仟伍佰人正奉命去異地執行任務,所以只有貳仟伍佰人可用。正當眾人焦急萬分,一籌莫展之時,孔明曰:“把城門大開,讓20兵偽裝成百姓,在城門內掃地,此刻,城門禁止進出,若有違抗者,斬之!”這時司馬懿已兵臨城下,見異情,便下令退軍。司馬懿次子司馬昭曰:“孔明莫非無軍,故作此態?父親為何退兵?”司馬懿曰:“孔明一生不曾弄險,做此態,必有埋伏,懂此?”

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無人可及。他以巧計,用氣勢嚇退了司馬懿大軍,因為他深知司馬懿個性多疑,見此異狀,必定不會冒險出兵,反而退兵,從而守住自城,化險為夷,贏得勝利。這是一枚險棋,但諸葛亮卻巍然穩坐在城牆上焚香撫琴,心中有必勝的把握,此舉除了諸葛亮無人敢用。

其實我們在面對自已不利的'情況下,也要不退縮,不落荒而逃,而是開啟智慧的大門,想出巧妙計策,應對眼前的困境,那麼就會有一個讓你滿意的結果,就會化險為夷,反敗為勝。

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跟孔明一樣,利用計謀,取得勝利。那是一個星期五,我們正在體育課上進行五對五的精彩籃球賽,我們看到對方那個投籃高手,覺得奪冠無望,情緒低落。我略一思考,心生一計,我便對我們隊中的隊友説:“他們那兒有一個隊員很強是事實,但其它的隊員比不過我們的球藝,你去攔住他,讓他沒有投籃機會。”最後,我隊以弱勝強,真是欣喜若狂。

用計謀,贏得勝利!這是人生的法則,這也是取勝的法寶!

讀《三國演義》有感6

在那個波瀾壯闊的大三國時代,北伐,一直是那麼一羣理想主義者的終極願望。

劉備戎馬半生,好不容易打下的益州家業,可以説,她存在的合理性就是北伐。如果蜀漢君臣放棄了北伐,那可以説,這個政權將會不攻自破。劉備入主西川后,麾下的隊伍大致可分為外來派和益州派。外來派的代表人物有諸葛亮,關羽和張飛等跟從劉備征戰天下的元老,當然也包括劉備本人。他們自然是想着北伐的,“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也是他們的夢;而益州派則不然,他們是益州本土勢力,無論老大是誰,他們都可以如魚得水地過自己的小日子,自然不會支持北伐這個政治理想。

兩派的離心日久,先主在世時,憑藉昭烈帝的威望,自然無人敢造次;他去世後,兩派的矛盾便逐漸不可調和,甚至李嚴等人上表劉禪,認為諸葛亮北伐是空耗國力而無一益,後主雖昏庸,可也知道諸葛相父的北伐就是他可以繼續在成都過他的安穩日子的基礎,於是和善的劉禪也只能砍了李嚴的頭以平眾怒。

相父隕後,姜維扛起了北伐的大旗。可到此時,外來派的元老死傷殆盡,成都支持北伐的人越來越少。後方的傾軋,讓前線的姜維無法全力對敵。

姜維其實是個夾縫中的男人:他有才華,私德也沒什麼可挑剔的,但落在他手裏的,是一個諸葛亮都無法逆轉的大局面,以及朝內不斷的鬥爭。但直到最後,蜀漢沒亡在他手裏——哪怕面對魏國大軍壓境,他自己身在沓中,被鄧艾層層圍裹阻攔,他還是完美的.殺過陰平橋、晃過諸葛緒、回到劍閣、守住了鍾會,簡直把魏國的西征計劃摧毀了大半。最後蜀漢是亡在鄧艾那次傳奇的偷渡之上,但直到成都被破,鍾會在劍閣,還是動不了姜維。

本來,到此為止,哪怕就這樣結束,姜維也算為漢盡力了。可甚至在蜀漢滅亡後,姜維還是籌劃着那著名的復興大業。他説服了鍾會,搞定了鄧艾,而且給劉禪的祕奏裏如是説:”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當然,最後眾所周知:計策未成,但一日之內,姜維拖死了鍾會、鄧艾和他自己,好歹也算是,熬到了蜀漢的最後一刻,然後以身殉之。

姜維死,北伐亡,這大漢最後的希望,也就亡了。昭烈帝漢中北望,丞相秋風五丈原,連帶着逆天而行的北伐事,全部淹沒在歷史的清風中,供後人評説。

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

讀《三國演義》有感7

我是一個小書迷,看過許多書,其中,最令我深受啟發的書就是《三國演義》了。

《三國演義》作者是羅貫中,書中主要講述的是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征戰的故事。在那個動盪的年代,諸侯四起,羣雄逐鹿。書中情節的生動描述,人物的鮮明刻畫,引人入勝,讓我彷彿置身於那個烽火連天的時代。曹操的狡詐多疑、劉備的仁義寬厚、關羽的忠勇無雙、周瑜的英姿勃發,尤其是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三國演義》裏面有很多的計謀,成就了很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

讀完這本書,我更加懂得了遇到困難要用智慧取勝,切不可魯莽行事。就拿我的一次圍棋比賽來説吧:在那次圍棋比賽中,對手一開始就顯示出了強勁的實力,很快就佔盡先機,我連連退縮,一時感覺無力招架。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我情急之中,突然發現他的'一個並不起眼的漏洞,我想到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表明上我疲於應戰,實際在為進攻做準備,我繞到了對方的漏洞處,出其不意的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切斷了兩處斷點,成功的將他的一地棋分開,很快便豁然開朗,扭轉乾坤。我勢如破竹,越勇,終於拿下這盤棋。

《三國演義》是歷史故事,同時也是一部充滿謀略和人物思想的的經典名著,它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讀《三國演義》有感8

“我能料其生,卻不能料其死,真乃神人也”。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中羽扇綸巾的諸葛亮讓我徹底沉迷其中。《三國演義》通過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將東漢末年羣雄逐鹿的歷史長卷展現在我們面前,令人歎服!

亂世奸雄的曹操、忠勇雙全的關羽、仁義的劉備、嫉惡如仇的張飛、心胸狹窄的周瑜、老奸巨猾的司馬懿……在魏蜀吳這眾多英雄之中,我之所以最喜歡諸葛亮,不僅因為他是司馬懿口中的`“神人”,更因為他忠誠勤懇。他終生不負劉備三顧茅廬的厚望,從不背信棄義,從不放棄自己北伐中原的理想,從不偷奸耍滑,真正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自創兵法,還會發明創造,木牛流馬、八卦陣法,每一樣都讓我躍躍欲試。他貢獻了三國曆史中近一半的計謀,空城計、反間計、連環計、將計就計……讓你目不暇接,讓你為他喝彩叫好。難怪周瑜被氣死前説:“既生瑜,何生亮!”草船借箭充分地體現了周瑜的嫉賢妒能、用心險惡,一步步設下陷害諸葛亮的圈套。而足智多謀、膽略過人的諸葛亮胸有成竹、從容應對。他早已料到三天之後必有大霧,也看準了魯肅的忠厚老實、信守承諾,不僅找來了船和草把,還在三天內成功地收到了十萬支箭。這樣一個足智多謀、忠誠仁義之士死後也不修大墳,不埋陪葬品,如此高潔的品格讓人動容。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通過錯綜複雜的歷史讓我懂得了什麼是善良,什麼是邪惡,什麼是友誼,什麼是親情,讓我知道了做人要忠厚守信,要善於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我要像關羽一樣重情重義,不背叛自己的朋友;我要像諸葛亮一樣謀略過人又愛惜平民百姓,而不能像周瑜一樣心胸狹窄,活活氣死自己;我還要像曹操一樣具有博學的知識和文韜武略,實現自己的理想。大家都不缺聰明才智,但更需要高尚的品格。我在學習中有點兒成績,但我也不能驕傲自滿,仍舊需要虛心向學,超越自我,幫助同學,共同進步。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以史為鑑,我要向毛主席學習,反覆品讀《三國演義》,讓好的名著伴隨我成長!

讀《三國演義》有感9

三國演義是中國的第一部代體古典名著小説,這書上的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起間,在這戰火不斷中出現了三個大國——魏、蜀、吳他們三國,他們經常爭鋒相對發生了許多令人驚歎不已的故事,有火燒赤壁、三英戰呂布、刮過療毒等等的故事。

那麼有些功勞都歸功於誰呢?當然是蜀國的軍師諸葛亮了!就舉一個例子諸葛亮在城裏只有三千兵力,而司馬懿卻有是萬精兵,諸葛亮的兵嚇的東跑西竄亂了手腳,而諸葛亮卻很淡定,他想起了一個計發,那就是空城計,只見他一聲令下:“把城門打開,你們藏在房子裏,而我在城樓上彈琴不管發生什麼事都別出來。”只見不遠的天空全是塵土,十萬大軍就在不遠處,只見諸葛亮在優雅的.彈琴,城門前有兩位士兵在掃地,他們的心情很好嘴上充滿了笑容,司馬懿心想我瞭解諸葛亮他一定會在城裏設下重重機關,然我們大傷體力,最後再發動總攻那可就不好了,有一位大將説道:“這諸葛亮一定沒有多少兵力我們就殺過去吧!”司馬懿又説道:“安全第一撤退!”之間地上的塵土再次飛起。

至此諸葛亮嚇得一身冷汗,但是他最終還是趕走了司馬懿,得知消息的司馬懿氣得都快吐血了!

這諸葛亮真是説什麼什麼就有,説什麼沒有什麼就沒有。他只是神機妙算呀!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讀三國,許多人都會佩服諸葛孔明的絕世智謀,讚美劉玄德的仁義胸襟,樂道關雲長的義薄雲天,遺憾周公瑾的英年早逝,因為他們似乎都是小説家筆下的正派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但我卻偏愛那位素來被冠名以奸詐、狡猾、生性多疑的曹孟德。

京劇臉譜中常用白臉畫曹操,象徵奸猾小人,我不以為然。身處同樣的.亂世下,各自用計,各自爭奪,憑什麼諸葛、周郎便是智謀無雙,而曹操便是狡猾之徒?曾有人歎:劉備梟雄,曹操,乃一亂世奸雄。我非要找出些證據,為他洗刷這冤名!

論智謀,諸葛亮是絕無二話的天下第一軍師,但戰場用計,揮兵雄才,曹操絕不是泛泛之輩,否則諸葛亮也不會把“詭計多端”的曹操當做人生一大對手;曹操對役袁紹,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又怎麼會是偶然?

論胸襟,劉備仁義,不肯為自己的雄圖大業做出一件有違道義之事,不忍傷害一個無辜百姓,因此人心所向,這是必然,與之相比,曹操的“寧可錯殺一千,不能放過一個”確實令人寒心,但要成就一番霸業,又如何能只靠慈悲之心籠絡來的人心呢?況且他的胸襟體現在不一樣的地方。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是曹操對人生短促,而戰爭任然頻繁、大業未成的感歎。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這是曹操對賢才的渴望、賢者的熱誠。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他對全天下的賢者發出了熱切的呼喚。

清代張玉谷説得對:“此歎流光易逝,欲得賢才以早建王業之詩。陳沆也指出:“此詩即漢高《大風歌》思猛士之旨也。”

論愛惜人才,關羽的“華容道義釋曹操”不是最好的證明嗎?大眾都讚歎關羽忠肝義膽,“身在曹營心在漢”,不為名利財富美色所誘,“過五關斬六將”也要重回大漢,可我們有沒有意識到,若不是曹操肯容人,有雅量,量關羽多麼勇猛無敵,在危機四伏的曹營裏又如何能安然無恙?更不用説放虎歸山了。如此,在勝負已分,應絕後患之時,關羽才甘冒軍令狀之脅迫,義釋曹操。

追隨曹操的大將更是多如牛毛,只是如此梟雄,未在其有生之年完成霸業,令人可歎!

讀《三國演義》有感11

今年寒假,我再次翻閲了《三國演義》一書,每一次看我都有新的收穫。

《三國演義》一書主要講述了漢朝末年,朝廷昏庸,曹操、劉備、孫權先後產國魏、蜀、吳,三分天下,經過幾十年的相互吞食,魏司馬氏奪權,先後吞來蜀、吳、最終統一天下。

總觀全書,作者書中的主角明顯是蜀國,讀都自然喜歡蜀國一點,一般是蜀軍敗,則傷;曹軍敗,則喜。我也在這列大軍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隆中人,劉備三出茅廬後進入蜀國政壇,以超高的智慧協助蜀國站穩腳跟,開疆擴土,赤壁之戰他功不可沒,三氣周瑜他削弱敵國,七借荊州他兵不備刃增蜀疆土……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劉備臨死前承諾:“鞠躬盡瘁,死而後以。”他的忠心耿耿深深刻進了我的心中。可這位“智絕”,本來可以有更大的功勞,統一天下也不為過,但劉備去逝,劉禪繼位,蜀國大勢已去,七擒孟獲,七出祁山,是他在兑現對劉備對蜀國的承諾,就連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然在軍營中勞作。時隔千年,杜甫也在詩在感歎:“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就是這樣一位智絕,用忠心,智慧而流傳千古,怎不令人敬佩而印象深刻呢?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諸葛亮七出祁山有點兒循規蹈矩,去攻克魏國也不止只有祁山一條路,再説了祁山很貧瘠,就算得到了也沒什麼用。如果諸葛亮當時會仔細想想,蜀國也許也不會這麼快就被滅了呢。

《三國演義》一書,重現了當時戰火紛飛的時代,讓讀者也能在感歎之餘,思考一切可能。

三國成立了諸葛亮也應該不會後悔了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12

讀書,如同與成千上萬的名人交流;讀書,能在沙漠中迷路時找到方向;讀書,是在與一位位睿智的老師對話;讀一本好書就像是種子在瀕臨死亡時遇到了雨露,在無比的黑暗中看見了一絲死曙光。所以,我從小就熱愛讀書,讀書已成了我的習慣。

上國小一年級的時候,喜歡看連環畫。一個個精彩的畫面,陪伴我渡過了十二個春夏秋冬。轉眼間我已步入六年級的學堂,學的字也越來越多,於是古今中外的名著我都喜歡看。尤其是我國的四大名著,其中最讓我愛不釋手的是《三國演義》。

“滾滾長江東流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春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看慣秋風春風”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三國演義》的開篇詞。多麼有氣勢的開篇詞啊!讓我久久不能釋懷,多少的英雄人物讓我刻骨銘心。一代奸雄曹操,有忠有義的關雲長,智慧卧龍諸葛亮,可最令我喜愛的是關雲長。

有多少章,多少篇寫出了關雲長的忠義,寫出了關雲長的'智勇。他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誅文丑,充分體現出了他的智和勇。有一回寫關雲長為了保住甘、糜二嫂,被曹操給抓了,可曹操不想殺有能力之人,對他熱情地招待,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又送美女十人,還封他為漢壽侯。關雲長不受恩賜,將美女送給二嫂做女僕,其他一一謝絕。這一切的一切都説明了關雲長的忠義之心。讀《三國演義》讓我懂得了同學之間要珍惜友誼,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要學會共處。

書是收穫知識的土地;書是為祖國之花施肥的營養品;書是一位知識豐富的老師;書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愛讀書。

讀《三國演義》有感13

名著,之所以被稱為永恆的經典,是由於在瀏覽時,豈但能給人靈魂的浸禮跟心靈的慰藉,還會學會人各種各樣的人生哲理和幹人的情理成為人們成長説路上的老師和友人。

我們中華官族有四大名著,其中,我最愛好的就數《三國演義》了,從小時候的連環繪讀利到當初的古文讀標,我不曉得讀了多多遍。從書中的泛濫經典人物中,我也學到了很多不一樣的本事。

諸葛亮——冷靜寒靜。在這“空城計”中,諸葛亮點對司馬懿十萬雄師的壓迫,卒臨城下本人卻只有二千五百軍士,仍然鎮靜涼靜,臨危不治並想沒空城計,應用司馬懿多信的性情,使司馬懿伏了懷疑,反而不敢入鄉,諸葛亮就這樣保住了城池。在我的成長路路中,面對危機時,我也要像諸葛亮一樣輕着沉着,無所畏懼。

關雲長——義膽忠心。該關羽被迫進進曹營,曹操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地接待他,還上馬一錠金,下馬一錠銀,甚至還把赤兔這匹千面馬迎給了他,可他依然“身在曹營心在漢”,一據説劉備的新聞就奔劉備而往,這是如許蜜意厚義啊!我想,看待大家的冤家和疏人,就應當有關羽這樣的赤子之心吧!

劉備——禮賢下士。“三瞅茅廬”這可是一個有名的故事。劉備為了得到卧龍學生諸葛明,曾三次跋山涉水去到卧龍崗,蒙到禮遇也不在乎,末於在第三次等到了諸葛亮,過後,諸葛亮在睡覺,劉備就在門外站了一下戰書這才睹到諸葛亮,才為三分地下擊下堅名的基本。咱們在成長講路上,也會碰到各種各樣的我,擅待你的,曲解你的,甚至刁難你的,但只有有劉備這樣一顆披肝瀝膽對人的口,我想什麼艱苦都能結決。

還有弛飛的精中有細曹操的'雄才大詳,趙雲的剛勁英勇……這些己物栩栩如生,好像是身邊的敵人一樣陪同着我的成長。他們赫然的共性皆在人不知;鬼不覺中影響着我,輔助着爾,讓我在當前成長的途徑上不畏艱鉅,迎刃而上,成替一個實正的男子漢。

讀《三國演義》有感14

話説三國,各路英雄豪傑,不勝枚舉。要論其中翹楚,非諸葛孔明莫許。作為諸葛“半仙”的鐵桿粉絲,他的英雄事蹟我可以説上三天三夜!可你若認為我今日是為了“吹捧”偶像的無雙智謀,那可就失算了。預知詳情如何,且聽我慢慢道來。

鏡頭回放——與亮同行

冬靄沉沉,四面大霧環繞,曹營諸將尚在酣睡之中。忽然,只聽擂鼓之聲猶如天雷滾滾,從江上傳來。曹操大驚,乃知蜀吳聯合來犯,忙召弓箭手速速趕來,萬箭齊發。不料諸葛先生早有準備,命草船一面受箭後立馬調轉方向,讓另一面船身也來受箭,待草船“借”滿箭後,喊過一聲“多謝曹丞相!”便欣然離去。望着滿載而歸的諸葛亮,望着眼前如期而至的十萬之箭,本想借機陷害諸葛亮的周瑜自歎不如。

氣度不凡——可敬可歎

初讀《草船借箭》,我只覺諸葛先生是位神機妙算、臨危不懼的謀士。可在反覆咀嚼這篇課文後,我逐漸對諸葛亮這位英雄有了別樣的看法——氣度不凡。想那諸葛亮何等聰明,豈不知周瑜對他有謀害之心。但他並不揭穿周瑜,而是將計就計,把自己的實力展現給周瑜。而且在借箭成功之後也未曾驕傲,藉機打壓周瑜,而是以大局為重,聯合周瑜合力抗曹,可見諸葛先生氣度之寬廣。

退而結網——身體力行

諸葛先生有此等氣度,我作為他的鐵桿粉絲若只知不學,那豈不失職?暑假如期而至,我與弟弟閒來無事各自隨性作畫,起初我二人有説有笑,但不知怎的,弟弟的眼中流出淚珠,口裏也漸有嗚咽聲,我簡直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於是上前一看——原來弟弟作畫的本子乃我的暑期作業。估摸着因為上回表妹在我的'字帖上作畫被我狠狠訓了一通,弟弟意識到自己也“闖禍”了。我眼睜睜地看着自己認認真真完成的假期作業被弟弟弄得一團亂,氣不打一處來。剛要開始我的“河東獅吼”,一個念頭跑進了我的大腦:諸葛先生知曉周瑜要陷害他,他也不生氣、不計較,我的偶像有氣度我也得有,更何況弟弟用鉛筆作畫,擦掉也不是件難事。如此想着,我便抱起弟弟幫他擦乾眼淚……

氣度,讓英雄更顯魅力,也讓我更具胸懷!

讀《三國演義》有感15

暑假裏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政治、軍事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三國演義》刻畫了許多人物形象,其中有人稱奸雄的曹操,庸主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雖然作者羅貫中有着“擁劉反曹”的寫作傾向,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在小説中彰顯。他在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國君主中最有才幹的,魏國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是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

曹操求賢若渴是最令人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鑑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後來,曹操於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係,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賈詡追隨張繡時,用計殺曹操,若非典韋死拒寨門,曹操早就被殺了,而曹操對這樣的仇人,非但不殺,反而予以重用,因為曹操知道賈詡是非常難得的人才。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着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説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華容道上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他和他的兩個兒子曹丕、曹植並稱“三曹”。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據重要地位。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曹操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很值得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