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精選]孔融讓梨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6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孔融讓梨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孔融讓梨讀後感

孔融讓梨讀後感1

中華自古以來都傳承着禮讓兄弟姐妹的傳統美德,讀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感受到古代的小孩子都這麼懂得禮讓,何況我們現代人呢?

孔融讓梨的故事主要講了在孔融四歲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個學生來看老師和師母,並帶來了一大堆梨。客人讓孔融把梨分給大家吃。在爸爸點頭同意後,小孔融站起來給大家分梨。他先拿個最大的梨給客人;然後挑兩個大的給爸爸、媽媽;再把大的一個一個分給了哥哥們;最後,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個最小的給自己。客人問小孔融為什麼撿一個最小的給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紀最小,當然應該吃最小的。客人聽了孔融的回答直誇獎他。爸爸也滿意地點了點頭。

孔融是最小的一個,在現代社會中,長輩有好的,有大的東西都會毫不猶豫的'給最小的小孩子,無比溺愛他,呵護她。這也成為了現代常見堪稱幾乎的現象。尤其是獨生子,家長團團圍着一個小孩,就像一羣龍守護一顆明珠一樣。“孩子,巧克力吃不吃呀?”“喝水嗎,換飲料吧?”“冷了嗎?”讓人不禁感歎道,這比慈禧還享福啊!這就導致了孩子不懂禮讓。

我就是個“嫡系皇子”。因為哥哥住在姑姑家,逢年過節也很難來一趟。家裏雖説這有三口人,但那兩個大人無非不圍這我團團轉?我也要學習禮讓,可去哪學呢?家裏只有我一個“嫡子”啊!謙讓是人和人相處必不可少的一種美德,懂得謙讓的人能和同伴和睦相處,能深受同伴歡迎。但是,在生活中,不少家長不懂得謙讓的內在含義,喜歡無原則地要自家孩子謙讓。記得有一次,我才那麼小,和鄰居家的小孩玩,爺爺端過來兩隻蘋果,説給我們吃,而那兩個蘋果一大一小,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挑了一個又大又飽滿的,而那個小孩更是被寵愛得不得了,就嚷嚷着要拿大的,我們就因為一個蘋果鬧得不可開交,你爭我搶,後來爺爺把那個小蘋果換了個大的才平息了這場無理取鬧的戲碼。長大後回想此事,真是有感而發!唉,現在每家每户都有一個蜜罐,每個獨生子都在蜜罐裏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玩最好的。當我問爺爺為什麼不鍛鍊我禮讓的時候,爺爺滿不在乎,只是拋了一句“禮讓了就是懦弱的人啦,你要去爭去搶啊”。可我認為,不學會禮讓,而去爭搶,就像後宮裏的你爭我鬥一樣,這才是懦弱的表現,這才是不懂事不聽話。

現在的我們該怎麼做呢?在朋友之間要互相禮讓,互相謙讓,不要你爭我搶,鬧得一團糟。人與人之間不要咄咄逼人,要你讓我我讓你,才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儘管自己是個“嫡系皇子”,也要像古人學會怎樣禮讓。

孔融讓梨讀後感2

可能是受天氣的影響,今日午睡我感到睡意全無。其他同學也一樣,嘰嘰喳喳,吵吵鬧鬧。我想,教室裏這麼大的動靜,必須會引起值日教師的注意。

“咚、咚、咚”二樓走廊上傳來教師的腳步聲。我趕緊伏在桌面裝睡。之後,教師迅速走進教室,把幾個玩糊塗了的同學逮個正着。教師批評並警告他們不許再鬧。

教室裏最終安靜下來。越是安靜越是沒有睡意。我便找出一本書,隨手翻看。我被書中《孔融讓梨》的故事吸引住了。

孔融四歲的時候,爸爸拿了一些梨子回家,叫孔融與幾個哥哥分着吃,孔融把大梨子分給別人,自我留下最小的梨子。爸爸問他為什麼這樣做,孔融説,我在全家是最小的,應當吃最小的梨子。之後,爸爸帶着孔融去親戚家玩,親戚家有兩個小表弟。爸爸又拿出三個梨子叫孔融和表弟三人分吃,孔融仍然把最小的梨子留給自我。爸爸問他:“上次在家裏你是最小的,所以你拿最小的梨子;這次你在三個孩子當中是最大的,為什麼也拿最小的梨子呢?”孔融説:“做表哥的照顧年幼的小表弟是理所當然的事。”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感到十分臉紅。

回想去年暑假,舅舅家孩子——我的小表弟到我家來玩。媽媽拿出我最喜歡吃的荔枝招待小表弟。誰知小表弟一邊剝一邊吃,一口一個,不一會就把荔枝吃光了。

我看到垃圾簍子裏都是荔枝殼兒,心裏生悶氣。小表弟喊我一齊去玩,我也不理他;我一個人跑到樓上書房裏關起門來假裝看書。媽媽喊我,我也假裝沒聽見。

爸爸回家後,弄清了事情的真相,爸爸不留情面狠狠地批評了我。我哪裏理解爸爸這麼嚴厲的批評呢?我一鼓作氣跑到屋後桑葉地裏躲起來。

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彷彿聽到奶奶喊我回家吃飯。可是我卻迷迷糊糊睡着了。

這一睡險些惹出極大的麻煩。一家人屋前屋後到處找我,怎樣也找不着。爸爸打電話問鄰居、問同事,是否看到了我;媽媽在羣裏發信息問親戚、問同學,沒有得到我的行蹤。正當爸爸媽媽着急打算報警的時候,我醒過來了,我急忙跑回家,才明白一家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回想這件事,再對照今日看的《孔融讓梨》的故事,使我羞愧萬分。

我在家裏也是最小的。每次吃好東西的時候,大人們總是讓我先挑,而我每次都是挑選最大的、最好的。當我去親戚家,我在小朋友當中是最大的時候,我又覺得我這個老大應當吃最大的,小弟弟小妹妹吃不下那麼多。我一向都是這樣心安理得的想着,從來就沒有意識到自我的錯誤,根本就不懂得什麼叫做“禮貌相讓”,更不明白好東西應當“與人分享”。

今日看到《孔融讓梨》的故事,我明白了以前這樣做,既是自私自利的表現,又是極端不禮貌的行為。

孔子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要學會將心比心。時時事事處處替別人着想,把利益讓給別人,把吃虧留給自我。僅有這樣,才能剋制自我的慾望,才能使自我走向成熟。

孔融讓梨讀後感3

我相信在每個人的幼兒時代,父母們總會有一些教育我們的方法。這也是父母愛我們的表現了。

就在我小侄子快滿一歲的時候,我的姐姐為我家小侄子買了兩本幼兒教育書。他們這種行為我也能理解,畢竟每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這也是姐姐她們愛自己孩子的一種表現,這也從古至今遺留下來的一種習慣了。

一天,我有一些好奇,便拿了一本來看。於是隨便打開了一頁,便看到了《孔融讓梨》這則故事。可能這個故事,每個人在小時候多多少少都聽過了些吧。這是一則從古至今,都用來教育小孩子的道德教育小故事。

這個小故事是講述東漢文學家,孔融先生兒時的一個故事,在孔融還小的時候,他們家裏共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有一天,家裏吃梨。爸爸拿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而孔融他只拿了一個最小的。他的爸爸看見了,心裏 很高興,就故意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説:“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父親又問他:“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孔融説:“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

讀完這個故事,我也知道它是想教育小孩子們做什麼事都應該懂得謙讓,要尊老愛幼的道理。的確我認為這個故事是個很好的正面例子,讓孩子們學會謙讓對他們未來的人生是有很大作用的,畢竟"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嘛。

現在想想的話,在過去的時候,總有一些人少,在公交車上時,他們坐在車位上絲毫不注意周圍的事情,不是在低着頭在玩手機,就是在申着脖子在看窗外什麼的。有時,在他們的身邊可能還站着個滿臉皺紋,滿頭白髮的老人家。可能有些老人家不説出他想要你們能讓個位置給他們歇歇,或者讓個寬一些的地方給他們站站。就算那樣,他們也沒注意到。

其實對於這個事情,有一些人是表示,在車上給老人讓座,是自己自願的事情不是法律規定,不能道德綁架,可是,我們想想,如果一個老人在一輛人多的你擠一下我,我擠一下你的車上,萬一突然剎車,一些年輕人都站不住,更何況老人家啊。

但是,現在呀,公交車上能看見不人能主動讓出座位給老人家坐坐了,因為有大人的行為示範,也有一些揹着小書包的小弟弟,小妹妹們學着大人們的動作,語言。一看見有老人家,就開心的從座位上蹦下來,雙手扶着老爺爺,老奶奶,甜甜的説一句:“爺爺,奶奶給您坐”。現在很少出現不讓座的現象了。在我看來這個情況是大家不停宣傳中華傳統美德的功勞,也是人們道德思想的進步,對我來説,中華傳統美德就表現在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裏。

所以,我希望,每位家長都能成為孩子們的一個良好榜樣,教會孩子們待人處事的道理,讓孩子們能快樂的成長,讓中華傳統美德更好的傳承下去。

孔融讓梨讀後感4

可能是受天氣的影響,今天午睡我感到睡意全無。其他同學也一樣,嘰嘰喳喳,吵吵鬧鬧。我想,教室裏這麼大的動靜,一定會引起值日老師的注意。

“咚、咚、咚”二樓走廊上傳來老師的腳步聲。我趕緊伏在桌面裝睡。接着,老師迅速走進教室,把幾個玩糊塗了的同學逮個正着。老師批評並警告他們不許再鬧。

教室裏終於安靜下來。越是安靜越是沒有睡意。我便找出一本書,隨手翻看。我被書中《孔融讓梨》的故事吸引住了。

孔融四歲的時候,爸爸拿了一些梨子回家,叫孔融與幾個哥哥分着吃,孔融把大梨子分給別人,自己留下最小的梨子。爸爸問他為什麼這樣做,孔融説,我在全家是最小的,應該吃最小的梨子。後來,爸爸帶着孔融去親戚家玩,親戚家有兩個小表弟。爸爸又拿出三個梨子叫孔融和表弟三人分吃,孔融仍然把最小的梨子留給自己。爸爸問他:“上次在家裏你是最小的,所以你拿最小的梨子;這次你在三個孩子當中是最大的,為什麼也拿最小的梨子呢?”孔融説:“做表哥的照顧年幼的小表弟是理所當然的'事。”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感到非常臉紅。

回想去年暑假,舅舅家孩子——我的小表弟到我家來玩。媽媽拿出我最喜歡吃的荔枝招待小表弟。誰知小表弟一邊剝一邊吃,一口一個,不一會就把荔枝吃光了。

我看到垃圾簍子裏都是荔枝殼兒,心裏生悶氣。小表弟喊我一起去玩,我也不理他;我一個人跑到樓上書房裏關起門來假裝看書。媽媽喊我,我也假裝沒聽見。

爸爸回家後,弄清了事情的真相,爸爸不留情面狠狠地批評了我。我哪裏接受爸爸這麼嚴厲的批評呢?我一鼓作氣跑到屋後桑葉地裏躲起來。

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彷彿聽到奶奶喊我回家吃飯。可是我卻迷迷糊糊睡着了。

這一睡險些惹出極大的麻煩。一家人屋前屋後到處找我,怎麼也找不着。爸爸打電話問鄰居、問同事,是否看到了我;媽媽在羣裏發信息問親戚、問同學,沒有得到我的行蹤。正當爸爸媽媽着急打算報警的時候,我醒過來了,我急忙跑回家,才知道一家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回想這件事,再對照今天看的《孔融讓梨》的故事,使我羞愧萬分。

我在家裏也是最小的。每次吃好東西的時候,大人們總是讓我先挑,而我每次都是挑選最大的、最好的。當我去親戚家,我在小朋友當中是最大的時候,我又覺得我這個老大應該吃最大的,小弟弟小妹妹吃不下那麼多。我一直都是這樣心安理得的想着,從來就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根本就不懂得什麼叫做“禮貌相讓”,更不知道好東西應該“與人分享”。

今天看到《孔融讓梨》的故事,我明白了以前這樣做,既是自私自利的表現,又是極端不禮貌的行為。

孔子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要學會將心比心。時時事事處處替別人着想,把利益讓給別人,把吃虧留給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剋制自己的慾望,才能使自己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