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活着》讀後感必備14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活着》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活着》讀後感必備14篇

《活着》讀後感 篇1

《活着》這本書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着》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着》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主人公以前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並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杯具接連發生,最後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應對自己的過去能夠冷靜的回憶與論述。他在剩下的日子裏與老牛為伴,寄託着自己對親人的懷念,與對生活的感激,儘管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卻慶幸自己以前有那麼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無遺憾!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那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完美,而是對一切事物明白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潛質,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取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亞無法拋棄地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着,只要活着,只為能夠活着。

我們此刻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的昇華,然而我卻能夠透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着就好,只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2

我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着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説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活着》

活着為了什麼?當然,有很多人毫不猶豫的會説活着為了享受眼前美好的生活讀完《活着》,我的心情十分沉重,闔上書感到隱隱不快。小説講的是大少爺徐福貴嗜賭成性,妻子家珍屢勸無效,帶着女兒鳳霞回孃家。當夜福貴輸光全部家產,父親給他氣死。一年後,家珍帶着女兒及手抱的有慶回家,福貴痛改前非,走埠演皮影戲維生。適逢國共內戰,福貴先被拉俘當兵,後被俘擄。好不容易獲釋回鄉,慶幸一家團圓。後來,福貴因家產輸光未被劃入地主成分,但生活讓他失去了兒女等親人,最後剩下的.惟有活着……讀完後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艱辛,活着的痛苦。“我該為誰而活,我為什麼要活着。”那幾天我想的只有這樣的一個問題,那鮮紅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開始重新去體味活着的含義。我總認為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於地靜靜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着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福貴只剩孤零零的一個人,但他堅持活着。我慢慢地讀懂了,他在經過了人生百態後,學會了堅持,學會了忍受,為了活着而活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上天給予我們生命,同時給予我們苦難與幸福。但,不管怎樣,生命僅僅只是存在的形式,苦難與幸福只是其中的小插曲,為了自己而活着,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在苦難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苦難!

《活着》讀後感 篇3

《活着》是一個讓人讀完後痛哭流涕的故事。它給人留下的除了悲情,還有深深的無奈,以及在絕望之中若有若無的希望。

主人公名叫福貴,名字很是喜慶。他原是一個富家公子,卻因吃喝嫖賭輸光了家產,最後成了佃農。青年時一次上街,被國軍壓走當雜役;中年時,女兒鳳霞因病成了聾啞人,兒子有慶因為抽血過度而悲慘離世,他目睹了這一切,卻無能為力;步入老年,相濡以沫的夫人家珍得了軟骨病,最後病死在家裏;女兒鳳霞在生產時因難產失血過多而去世,女婿二喜也被水泥板砸死了;鳳霞的兒子苦根成了他最後的希望,卻因為吃豆子撐死了。多麼熱鬧的開頭,又是多麼悽慘的結尾!最後,福貴牽着一頭衰老的老牛,走在鄉間的泥路上,當夕陽的殘輝落在他們身後時,是多麼的蒼白啊。

福貴顛沛流離起起落落的人生遭遇,正應了那句老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生活總喜歡製造缺憾,總像在欺騙着福貴。一個人最難過的,並不是自己已將要面臨死亡,而是身邊的至親一個又一個的死去,自己卻活着。活着,難道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嗎?對,福貴是這麼説的,我也是。

宗璞在《紫藤羅瀑布》裏説過一句令我記憶猶新的話:“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活下去,才是最棒的選擇。無數的困難與挫折,是這輩子來人間走一道的“調味劑”啊。

抬起頭,我看見了窗外的那棵盛開着無數粉色花朵的夾竹桃,它曾經被調皮的孩子折斷過枝椏,也曾遭受颶風、驚雷和暴雨的折磨,但是,無論是在怎樣惡劣的環境下,它都能頑強生長。即使成了兩半,也會像蚯蚓一樣,反而要以雙倍的熱情堅強生存。正應正了沙爽的一句話:“原始生物本性往往是潑辣的,反襯出人類的'矯情。”人是高級動物,在擁有思想的同時,卻也忘記了最原始的本能。

前兩個月我去鄉下玩,我看見一個老農,皮膚因為長期被太陽照射而黝黑黝黑的,身旁跟着一頭老牛,他走到一個土包前坐了下來,土包裏似乎是他的親人,他咿咿呀呀地唱着小曲兒,伴着月色來臨。看着他的影子,我似乎看到了福貴。

人的這一生,就是由無數個悲歡離合組成的,不管在什麼樣的境遇裏,活下去,才能看到明天的陽光,才能看到希望。挫折帶來的不應僅僅是絕望,在粗糲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像福貴一樣,即使一無所有,依然能夠放聲高歌:“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晚年做和尚。”

《活着》讀後感 篇4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這就是餘華的《活着》裏,福貴的一生。

遠近聞名的闊少爺徐福貴迷上了嫖賭,一心想着光耀祖宗,結果他輸光了家裏的一百畝地。原先他昂着脖子大搖大擺別人喊他少爺,後來他笑得滿臉褶子低頭哈腰喊別人老爺。他的父親摔死,母親病死,女兒鳳霞從小命苦,一場大病讓她成了聾啞人,兒子有慶抽血過量死了,好不容易鳳霞嫁了出去,日子好像有些起色,結果死在了生孩子,然後妻子家珍得了軟骨病,病死了,孫子叫苦根,女婿叫二喜,二喜在工地上被水泥板壓死,孫子苦根因為自己的疏忽,吃豆子被撐死。

結果徐福貴的一家都是被自己親手埋了的。

原先徐家的老祖宗不過是養了一隻雞,雞養大後變成了鵝,鵝養大了變成了羊,再把羊養大,羊就變成了牛。徐家就是這樣發起來的。後來到了徐老爺這代牛變成了羊,羊變成了鵝,到了徐福貴這一代,他愛上了嫖賭,一下子連雞也沒有了,徐家就是這樣衰落的。

那時徐福貴對“我”説着自己的故事,但好像在説別人的故事一樣,他明白自己是怎樣一步一步走向衰落的,他比誰都清楚,可是誰都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他也許很痛苦,很遺憾,很後悔,就像他沙啞的笑聲。晚年的福貴有一頭老牛,也叫作“福貴”,是福貴在經過牛市場時把它從屠刀下救出來的`,這頭牛和福貴一樣,被餵飽過,被餓過,最後也都在脖子上抵着鋒利的刀片的時候,被救過。

福貴讓牛耕田,他説,“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説了,説出來你會覺得我是要羞你。話還得説回來,你年紀大了,能耕這麼些田也是盡心盡力了。”

福貴用那麼多不存在的人和名字去騙那牛幹活,同時也好像在騙自己,讓自己多一份信仰。活着,無非也就是為了自己的信仰。

讓我談起“活着”,我一定是沒有多大概念,我怎麼知道活着究竟是怎樣會更好,或者説,活着不一定要好,不一定要長久,每個人的人生路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大家“活着”才會顯得有價值,這個價值很難説,不明不白。

是到了像福貴那樣的年齡,回憶起跨越了大半個世紀的故事,心裏就突然明白了。

《活着》讀後感 篇5

《活着》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這本書講述了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主角福貴是一個出生在地主家庭的敗家子,嗜賭成性,最終輸光了家業一貧如洗。後被俘虜,歷經波折,最終回到家鄉。回到家鄉後,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真正的悲劇開始漸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軟骨病幹不了重活;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裏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枱上;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隨福貴回到鄉下,不料卻被半斤豆子撐死……生命裏難得的温情被一次次親人的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活着》就這麼用一個老人講故事的方式描述了自己悲慘的一生,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過多的修飾。越是這樣,越能讓我在讀的過程中潸然淚下,越能引起靈魂的震撼。看完之後,覺得心情是沉重的,悲傷的,一直被作者有意無意製造的'死亡陰影籠罩着。但是,故事的主人公福貴在接二連三的重大打擊下,並沒有呼天搶地,一蹶不振。雖然命運如此,福貴卻仍能堅強樂觀的活着,這是怎樣一種境界。福貴雖然生活貧苦,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但是他依然友好的對待這個世界,並沒有抱怨什麼,也從來沒放棄過希望。“活着”,這兩個字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與苦難、無聊與平庸。

生活,是平淡的,這種平淡需要我們用一顆平常心去面對生活的一切成敗得失。生活中或許會遇到苦難,遇到艱難,但是,無論遇到什麼不如意,想想福貴的堅強和豁達,就會覺得其實不算什麼。很多人在人生中困惑,或許是因為他們把人生複雜化了。其實,活着,是最簡單化的人生,它沒有功名利祿也沒有喧囂浮華。而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的幸福,就像作者説的: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6

曾幾何時,我就是那位收集歌謠的旅人。

我遊手好閒,卻對鄉村生活心馳神往。我尋,尋遍世間的每一個角落;我尋,尋遍每一條田野小徑;我尋,遊手好閒也期許迎來蜕變。於是,我尋着一支支歌謠,懵懵懂懂地試圖理解,何為生活?何為生命?

直到那個夏天,我遇見了一位樸素的老人,向我講述了他的故事。

原來,這位老人名喚福貴。年少時,福貴是有名的闊少爺,嗜賭成性,後而輸光了家產。此後,命運便像與其開玩笑似的,接二連三的奪走了他的親人們。如今的福貴早已鬢已斑白,只能同一頭老牛共度晚年。

我側耳傾聽着,彷彿找到了什麼別樣的靈感,不能自已。

久久,見老人清了清嗓子,站起來,拍抖走身上的泥,又召喚起他的老牛去了。

記得有那麼一刻,我就坐在原地,愣在那兒,既感歎於富貴一生的艱辛,又驚訝於這位老人講訴時的輕鬆和難以置信的平緩。我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老人對自己的評價一直縈繞在我腦海裏。

我似乎尋覓到了什麼。

一位輸光家產的敗家子,一段中國二十世紀艱難暴力的時期,分明湊成了一部家庭的悲劇。可對於已至暮年的福貴而言,他更像是去欣賞一出精妙絕倫的佳劇。他沒有喊叫,沒有進攻,沒有惶恐,沒有自怨自哀。活着似乎就是一種力量,他試着忍受,於是贏下了他的世界。

一種幡然醒悟的感覺在我心中瀰漫,我走着,尋着。眼前羊腸小道都像是現在的我。

路,狹窄而漫長,前方是漆黑的`,看不清路的盡頭,未來將駛向何方?我也忍,忍受生活的鞭策,我也享,享受生活的酸甜苦辣。清新的空氣,美好的風景。我呼吸,我欣賞。機械地走着,無休止地尋着,生活束縛了我的生活。

我彷彿看到一雙渾濁的眼睛凝望着我,意味深長地向我微笑。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為了活着以外的事物而活着。路的一端似乎響起了這麼一句話。

如飲甘露,如灌醍醐就是這樣的感覺吧?包袱的人生,為名利,為金錢,到最後孑然一身這又何必?

我抬起頭,望向前方。因活而活,為自然而活,泰然地活在當下,所有的美麗都藏在我的腳下。

幾縷陽光從縫隙中照向大地,追尋着,路的前方明亮了!

《活着》讀後感 篇7

我在環球時報上看到了這樣一篇文章—《為了女兒,他在日本黑了15年》。這文章是從11月3日日本富士電視台播放的電視記錄片《含淚活着》描述出來的。在這部歷時十年拍攝的兩個小時的記錄片裏,講述了一位中國父親為了給女兒掙學費在日本15年的動人故事。

有一個場景,我覺得十分感動。這位偉大的父親名叫丁尚彪。作為非法居留者,丁尚彪生活在隨時可能被發現、被追究法律責任的恐懼中。但他仍然每天打3份工,乘坐最後一班地鐵回家。回家之後的固定程序是做飯(包括第二天的早飯和午飯)、吃飯、洗澡,睡覺都是在後半夜。

丁尚彪住在東京豐島區一個破舊木板樓的二層。做飯、吃飯、睡覺、洗澡、如廁,都在這不到十平米的空間內。洗澡設施是丁尚彪特製的:一個澡盆大小的塑料袋,“花灑”就是洗碗用的熱水噴頭。洗澡時,人必須站在塑料袋裏,水才不會留到地上。洗完澡,再把塑料袋拎起來,從洗碗的下水口把水倒出去。牆上掛着一幅照片,是女兒國小四年級時照的。回家後看看女兒的照片,是丁尚彪最幸福的時刻。

讀了這篇文章,我心潮起伏好久。這是怎樣一個偉大的父親呀!孤身到異國他鄉,不僅不通語言,而且是非法居留者,日日擔驚受怕。即使是在這樣艱苦惡劣的環境中,他都能整整呆了十五年,目的只是為了給女兒掙足去國外一流大學留學的學費。(.)

這位偉大的父親身上體現出來的堅忍、堅持、堅定的精神除了讓人感動外,更多的是令人震驚,讓人欽佩。

現代生活多姿多彩,許多高科技帶來的生活質量的提高,勢必讓人心浮氣燥。所有的奢華的東西都需要錢。為了錢,有的人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有的人,甚至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和肉體。鮮有人向丁尚彪一樣,為了一個樸素的目標,十五年來,含辛茹苦,用自己的汗水實現自己的小小的目標。

如果每個人都有丁尚彪身上展現出來的`這種堅忍、堅定、堅持的精神,為了自己的目標,在各自的崗位上,不懈的努力、奮鬥。我想,一個人,要想不成功,應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呀!

一個人要想生活的好,不付出辛勤的汗水,不經過艱辛的洗禮,是無法實現人上人的目標的。古語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説的應該也是這個道理吧。

珍惜光陰,努力奮鬥吧!

《活着》讀後感 篇8

讀完這本書,我哭了好幾次,淚水打濕了一大片枕巾。第一個讓我流淚的地方是有慶給他老師輸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麼懂事、可愛的小孩,每天上學前、放學後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還那麼孝順好學!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

曾經放棄了很多,從未後悔,因為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當明白,一份可以相伴終生的愛,面對愛的'得失,總是會糾纏不清,總是把過去的惆悵加減在今天之上,再跟明日的憧憬混合在一起,結果便成就了今天的模樣。

漸漸地開始相信,一切經過苦苦掙扎之後做出的決定其實都是多餘的。我們總是在與自己的回憶和過去糾纏着,與其説我們做的是一個決定,倒不如説我們只是在給自己一個理由。於是,今天的我們對過去就不能再説後悔,也不甘心説後悔了。

有時候覺得愛情是迷茫的開始,自由的結束,風花雪月只不過是一種真實的錯覺,相信真愛只不過一場心甘情願的迷茫。教養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文化素養體現,也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家庭教育,道德品質。教養是從小就應該學習的一種規矩,待人接物處事的一種敬重態度,一個人如沒有教養,就是老師,家長的失職!

縱觀身邊的人和事,有些人雖然文化水平不低,但在待人接物,行為處事方面缺乏教養,總是用一顆黑暗的心揣度別人,處理事情,更有甚者,説話粗俗不堪,行事更是沒有底線,平時大吼大叫,沒有最基本的道德,更談不上修養。

其實她那點打擊相比富貴又算得了什麼?而現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大學聯考落榜、愛人趨勢等而選擇死亡的有多少人!他們不知道或者才是勇氣、才是勝利!他們的命不只屬於他們自己,還有父母等等!他們在這個世上還有未盡完的責任與義務!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至愛的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為了活着而活着。

記得有那樣一句話: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為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所以或者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富貴一樣,不管發生什麼,都要堅強的——活着!

《活着》讀後感 篇9

這是一本從高中開始老師和朋友們一直在推薦的一本書,自己高二也讀過一次,但是當時並沒有太多的感悟和對這本書真正的思考,在此假期重新拿出這本書來閲讀,也重新收穫到了一些知識。

平凡,但不平庸。

活着或死亡都是年輕生命難以駕馭的題目,這薄薄的一本書卻花費了我好長時間,這讓我更加切身體會的讀懂了這本書的含義。

人為什麼活着?這永遠是一個問題,答案也因人而異。有人活着是為了享受物質,有人活着是為了追求精神,有人活着是為了親情與愛情。可當一個在物質上一貧如洗,在精神上混沌未開的人看着他至親之人一個個離去之後,這樣痛苦的人生,活着又有什麼意義?

其實恰恰相反,生命的意義往往職匿在痛苦之中,生命只有經受過痛苦的淬鍊才能變得完整與通達,試想年輕時的福貴,終日揮金如土,遊戲人生,可他並不瞭解自己為什麼活着,睜眼便為該如何揮雀時光而苦惱。這樣的行屍走肉,又能看到什麼活着的意義。而當年邁的福貴經歷過人生的大悲大痛之後,給既是作者又是人物的青年講述自己之時,在那米縫地眼中卻無不透視着超邁的豁然。

《活着》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導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但又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有特殊的時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幸福到衰落,身邊的人陸續的死去。在他們的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金錢,失去親人,最後只剩下一頭頭瘦骨嶙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

最讓人心痛的莫過於福貴的兒子抽血過多死了,那麼天真的一個孩子,遇上了一個“醫術高明”的醫生,為了救縣長的老婆,沒想到那縣長還是跟他一起飽受戰難的.春生。人生最大的痛苦莫此了吧,你總會面對到一些不想接受的現實。

這個世界確實不公平,有人可以享盡榮華富貴,而有的人卻只能像福貴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揮灑着汗血過完一生,面對這樣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勞,甚至我也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做,我只能面對現實,或者依靠努力打破現實,但不管怎樣,我始終希望自己能對世界友好,因為你很難改變世界,但世界改變你卻易如反掌。

回到書本,福貴做到了不被世界改變,就算經歷什麼大起大落,他總是能無動於衷,依照着自己的意願進行下一步的打算。

世人總説“人生之意不如事,十之八九”,可是真正有那十之八九的卻極少,當你開始埋怨世界,有沒有想過是自己哪裏做錯了呢?

活着容易,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不容易。

《活着》讀後感 篇10

寒假有時間,又讀了一遍《活着》,再讀還是想要流淚,但明顯理智很多。可書中還有幾處太過扎心。一處是福貴送鳳霞回那有錢人家時,父母強忍不捨,鳳霞也是懂事,明明那麼想念弟弟,不想離家,但是不哭不鬧跟着福貴去那個有錢人家繼續給人幹活,可就在他們到了那户人家門前時,作為父親的福貴忍不住伸手摸摸女兒的臉蛋,鳳霞也伸出小小的手摸摸父親的臉,當女兒的手碰觸到福貴臉頰的時候,他再也狠不下心,直接帶鳳霞回家。太有畫面感了,沒有任何言語,但只是這麼兩個動作,卻把這對父親和女兒的情深、無奈、依戀、痛苦和堅忍訴説的淋漓,幾乎瞬間眼睛發酸,止不住淚流。

再是一處“我看着那條彎曲着通向城外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灑滿了鹽”福貴揹着患病的可能時日無多的家珍,來到村西頭兒子有慶的墳上,家珍一直到夜深露重還不肯回去,福貴強行揹着她回去,回去經過有慶常光着腳哧溜溜奔跑的小路。一位失去兒子的父親,一定也是想起那個乖巧、善良、純真、瘦弱卻健康的兒子,月光照在路上,像是灑滿了鹽,疼痛是不能想的,越想可能越疼,像是傷口上撒鹽。

原本以為家珍活不下去了,病重又失去唯一的兒子,可福貴説“你怎麼捨得丟下我們?”一個晚上福貴想要關燈,但是家珍不讓,想好好看看福貴,第二天早上,家珍竟然説要喝粥,我在想她是多麼深愛這個男人這個家,雖然最愛的兒子沒了,對她如同雪上加霜,但她還是找到了活下去的力量“我想天天看到你們”活着再苦,也苦不過天人永別,勇氣和力量是源於愛和不捨。

第一遍讀,只覺得他太苦了,他身上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壓垮一個人,但是他還是活下去了。人也許就是這樣,不會存在真正的.絕望,在命運的玩笑下,只會一步步退讓,絕望中有希望,希望幻滅之後,還有再卑微一點的新的希望,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就像他在送走最後一個也是唯一一位親人的時候,他還是去買回了牛,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是無法想象的,我們能説他堅強嗎?恐怕是不能的。書中説到,所有的親人都是他親手掩埋的,最後一個走也挺好,他可以再無牽掛,無憂無懼了,他在平靜的等待死去,活着和死去,對他意義不大的我想,但是可以活着,就是對死去的人的一種紀念,所以他可以平靜的講述自己的一生。他的一生有過混賬,有過富貴,更多的是有過苦難和愛,苦難給了他最好的妻子和兒女。

《活着》讀後感 篇11

“人生就像心電圖,一帆風順,你就掛了。”這句話在之前對我感觸不大,可在看了餘華的《活着》後,我才真正的理解,是挺諷刺的,一帆風順,災禍也就真的來了,不頂風而行,不逆遊而上,你只會被摔着粉身碎骨,人生就是一場鬧劇,就像硬幣的兩面,一半好一半壞,只有好和壞拼湊起來,才會是一塊完整的硬幣,才會是人生。

在那個充滿陽光的下午,福貴講起了他自己:他以前是一個富少,成天往城裏跑,煙花巷子裏,睡錯了牀,他挺悠閒的,他知道自己有資本,但煙花巷子太温柔,他真正愛着的是讓他後悔一生的賭場,或許是他傻吧,自己挖了個坑把自己坑進去了,我在想,如果那天晚上他和家珍走了,會變得不一樣嗎?怎麼可能會不一樣,他的性子,他所生活到現在的一切沒有變,又會變什麼呢?他輸了,因為他只看到自己有什麼,卻不知道自己已經失去的太多了,他的'父親知道後,沒有打罵,他把地產田地換成了銅幣讓福貴扛過去。徐家出了兩個敗家子,牛變成了羊,羊又變成了鵝,鵝有變成了雞,到最後連雞也沒有了,福貴的爹也去了。

福貴也不在是以前的福貴了,他要養活自己,他租了五畝地,從早忙到晚,妻子被接走了,福貴變了,他的命是苦的,但無悔啊!他認為自己的妻子是最好的,兒女是最孝順的,哪怕到最後,只剩一隻牛陪着自己。

我沒經歷過那段時代,我不懂,但有慶的死卻讓我泣不成聲!不過或許,在這個動亂的年代,死去或許能少受點苦,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親人相繼離去,福貴的生命也失去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年頭,他看着親人一個個離去,我不知道他怎麼想,他進述時,還是那麼寧靜,是麻木了?就像看一本書,或許帶給你或喜或痛或麻木不仁的感覺,可人生也還要繼續過,還是會出現新的章節,可那有那麼容易就過去,失去親人的痛苦怎麼能夠忘卻,只是暫時想不起來罷了,但那種撕心裂肺的痛,又豈能是我們能夠理解的?

表面上的安靜並代表真正的安靜,內心的波濤洶湧才是真的。其實,老人“福貴”講述自己四十年前自己,讓我覺得,最快的是時間,最慢的也是時間,春去冬來,一年就過去了,四十年間,有太多的遺憾,或許我不該去批判一個人的人生,因為我不是他,我不該去批判一個人的選擇,因為我沒經歷過。

《活着》讀後感 篇12

《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着》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承受三萬斤的重擔,它沒有斷;《活着》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這本書我看了一遍便把它還給同事了,它太沉重,超出了我的承受底線,我不敢看它那封面,怕它刺痛了我的眼,更怕它刺痛了我的心。但即使我不再看它,書中的那些情節,那些曾經鮮活,最終變的死寂的生命早已深深的映在我的心上。本書作者餘華用冷靜的令人發怵的筆調記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至少我認為它是真實的。《活着》揭示了一種高尚:那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世界。正如本書的主角福貴,一生坎坷多折,經歷了家境的破落,經歷了所有親人先後離他而去的苦痛,最後與一頭與他同名的老牛相依為命,默默的活着,無牽無掛的活着,在死亡的`陪伴下活着,為了活着而活着。在這部小説裏,餘華想告訴讀者:生命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活着是一個如此寬廣又如此沉重的話題,這世上的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活着,甚至已去世的人都活在親人的心裏;活着又是如此沉重,它凝聚了太多的責任、使命以及無盡的回憶。活着給人以一種力量,一種使人堅強的面對挫折、變故,甚至死亡的力量;一種支持人無論遭受怎樣的打擊,都堅持生存下去的力量,一種隱藏在人們骨子裏的一種力量,一種精神的力量。

餘華在《活着》的日文版自序中説道:“我知道福貴的一生窄如手掌,可我不知道是否也寬若大地?”如果問我,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是”。福貴是一個小人物,但他身上折射出處於底層很多勞動人民的共同點,包括對苦難的逆來順受,包括對自身的定義,包括對生活的態度。福貴的命運如此卑微與無助,但折射出整個民族的性格與品質,一種敢於直面苦痛的勇氣,一種特殊的生存智慧。

《活着》讀後感 篇13

在讀完兩遍原著小説,觀看了一遍電影之後,我想在這裏簡單談一下,我對這部藝術作品的想法。

“活着只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這是原作者餘華寫在活着小説中的話。乍一看,這句話有點問題,作為一個文科生,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告訴我們,活着是為了提升自己,創造價值,為了奉獻等等。但細細品來,結合富貴的遭遇,就不難發現這句話中藴含的道理,是多麼深刻。我在這裏寫一點我的拙見,我認為,當一個人經歷過很多生離死別,看過了這世態炎涼,他的心或者説他的靈魂,會到達一種超然的境界。到這個時候,活着就變成了一個過程,甚至像是一個任務,到這個時候,活着只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下面我想簡單將電影與小説做一對比。

電影是視覺藝術,小説是文字語言藝術,二者相輔相成,沒有優秀的小説,電影將失去靈魂,沒有導演出色運鏡,藝術創作和演員選擇,小説將無法出色的具象化。這一點上《活着》完全達到了。尤其是鞏俐的表演,讓我想起了《紅高粱》裏的'九兒,那種美麗堅強的女性的形象,被詮釋的出神入化,完全讓觀者沒有任何齣戲的感覺。

電影因為篇幅的限制,無法將小説中的情節事無鉅細的表現出來,所以無法避免的要對篇幅有所刪改,但不能改的沒有邏輯。在這一點上《活着》完美的做到了。例如:導演完全把握住了富貴的父親,在知道兒子將家底輸光後的情緒遞進(從憤怒到釋然)的過程,並將其適當推進,給觀眾造成的衝擊是不亞於小説的。

先暫時寫到這兒,最後我想談一個問題:我們究竟為什麼而活?

這個問題是值得思考一輩子的,我相信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回答。我想在這裏談一點淺薄的想法,三十歲之前為自己活,三十歲後為別人活。三十歲前你的父母還很健康,你需要做的就是努力給自己拼搏一個未來,不讓他們失望,三十歲後,你可能已經事業穩定,也已經為人夫(妻),為人父(母)同時為人子女,這個時候你要做的是,要肩負起責任,要讓身邊的人因為你而感到幸福,但不要過分為自己的兒孫打江山,老話説的好:十分能耐使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十分能耐都使盡,後輩兒孫不如人。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想想富貴這個道理顯而易見,這就是所謂為別人活。

《活着》讀後感 篇14

《活着》在同事推薦的上看到排名看到的,決定看這本書是名字吸引到了我,挺感謝同事給我的電子稿,花了兩天的時間讀完。作者餘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講述了一個人一生的故事,故事主人公徐福貴年輕時是個闊少爺,他吃喝嫖賭、揮霍奢侈,甚至目中無人。

在一次賭場上,他輸掉了家裏所有的地,作為地主階級的土豪,沒有了地,他什麼都不是了,從此以後,福貴一家家道中落、一貧如洗,一夜之間,從大少爺變成了貧農,但令人驚訝的是,福貴沒有自暴自棄,他突然變得成熟起來,他帶着母親、妻子、兒女,在簡陋的平房中過着艱苦的生活,他開始幹苦活、下田耕作、早出晚歸。但生活總是那樣出其不意,令人捉摸不透。在一次回城的路上,福貴不幸被抓去當兵,就這樣與家裏音訊隔絕了三年,等到他輾轉回到家中時,母親已經離開了凡間,女兒鳳霞成了啞巴。後來生活越來越痛苦,妻子病重,並一步步走向死亡,女兒因產後失血過多死亡,兒子因獻血過多死亡,女婿做工時被板車壓死,就連外孫吃豆子也被噎死了。

福貴的`一生,最痛苦的是見證着一個個親人的離開,而他還活着,活下來承受煎熬的孤獨。之前親人的離世,他還會痛苦流涕,後來他麻木了,他變得平靜了,他也明白了,他就是要這樣遭受無數次生活的暴擊後仍然繼續活着。對老父親老母親幾十年的血脈恩情,對妻子家珍、女兒鳳霞、兒子有慶十幾年的家庭温情,對和孫子相依為命的幾年爺孫情...道不完,訴不盡的感情早已無聲沉澱,再也激盪不起他心中任何一道波浪。每一次親人的離開,他能感受得到,是心在割痛,在流血,但卻沒有了嚎啕大哭,只有飽經風霜的臉頰任由清風刺傷。

人為什麼活着?人為了什麼而活着?“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這段話對我的觸動特別大。

我認為,人是為了那短暫的幸福與快樂,就要心甘情願地去承受一生的痛苦。無論多麼黑暗的谷底,多麼低迷的深淵,多麼恐懼.無奈,都不能絕望,因為活着,就是希望。活着,帶不走什麼,也留不下什麼,只有曾經在記憶中永存罷了。

生活中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活着沒意思”成了很多年輕人的口頭禪。

當工作稍有不順心,生活不盡人意時,就開始自怨自艾、懷疑人生。

但只要讀完《活着》,你就會明白:任何苦難都只是人生的一種經歷,只要勇敢趟過去,就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