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活着讀後感作文(彙編14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08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活着讀後感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活着讀後感作文(彙編14篇)

活着讀後感作文1

《人為什麼活着》,一本稻盛和夫探析經營哲學的書,卻滲透了很多人生哲學。其實也是在之後才明白,或許這本書,它本來就應取名為《人就應怎樣活着》。

人為什麼活着?就應怎樣活着?其實在某些方面,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能夠互通的,雖然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法準確地面面俱到地回答。但看完這本書,至少有一個原先就有的觀點被再次鞏固和強化,那就是:勤奮努力地工作,用樂觀用心、與人為善的心態好好活着。

首先一點,勤奮。按稻盛和夫書中的定義來説:勞動的目的不應僅取得糧食、免於飢餓,也是為了鍛鍊人類的心智,如果每個人都勤奮努力,就能夠培養出完美的心智,讓人變得更完美。

我認同這個觀點,我們都不完美,但都能夠努力讓自我更完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想,努力勞動在給我們帶來物質回報的同時,確實帶來了精神上的收穫,雖然在勞動的過程中,我們不免抱怨、煩惱,情緒鬱悶,但當事情過去後再回頭看,或許這其實也是一個修煉心智的過程,正是因為有好多好多這樣的抱怨和煩惱,我們才逐漸變得成熟,變得穩重,變得能獨當一面了。

當然,努力工作的.過程中,我們也該持續用心樂觀的心態,與人為善。稻盛和夫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要持續謙虛真誠的態度,儘量少摻雜個人主觀意識,秉承他人之心看待所處的局面。

拿我們的工作來説,總有人抱怨廣告佔用了太多版面,也聽人説誰踩了誰的線,是誰在本該截稿的時候還沒拿出稿子來,或者是誰不管稿件資料如何就只管把自我的稿子放在頭條位置……這樣的狀況我們幾乎天天碰見,摩擦也不少見。但如果在摩擦發生之前,我們能夠嘗試着將心比心,或是設身處地,有些摩擦和爭議説不定就能避免。

正如稻盛和夫所説,當一個人低落的情緒也會對一個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損害,樂觀地看待每一件事情,不論結局如何,最起碼我們贏得了經驗和持續樂觀的心態,因而心懷感恩、欣然理解這個考驗。換句話來説,事已如此,生氣並無用處,又何必拿別人的錯懲罰自我?所以,還不如一笑而過。

或許,我們能夠學習作者避免煩惱的一些方法:

1。如果有時間去煩惱,就比別人更加努力地工作;

2。持續謙虛絕不驕傲;

3。每一天自我反省,反省並不是意味着每一天煩惱一下;

4。以知足、感恩之心而活;

5。秉持利他之心而活。

讓我們以此共勉。

活着讀後感作文2

學了餘華的《十八歲出門遠行》之後,開始對餘華有點產生興趣,課間同學還不停的討論着。不知誰説他的小説《活着》很有味道,太好看了。於是我抱着一絲好奇借了這本書,本着無聊便看了起來,誰知道一看就是一下午,看入了神。

《活着》是一個名叫福貴的老人用一天時間對其一生苦難的敍述。在近四十年裏,他經受了人間的很多苦難,面臨了與一家四代人的生離死別,他本應該死掉,可他活着,甚至只是為了活着而活着。正如作者餘華自己所説的那樣:活着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福貴的不死,讓人很是迷惑,可是他活着,有着自己存在的價值,有着自己活着的`意義,有着自己的不死。

起初,他吸引我的只是福貴的經歷,即小説的故事情節。然後是作者的寫作風格和特點。作者只是用了普通的敍述方法,但卻有種特殊的渲染效果,越讀越有沉重感。而這種沉重感並非故事情節本身所造成的,作者明明用最普通甚至於冰冷的語氣去描述不尋常的事情,那種沉重以至於難以自拔的感覺卻悄悄地潛入我心裏,也正因此有人描述説餘華他就象一個熟練的外科醫生慢條斯理地將生活的殘酷本質從虛假仁道中剝離出來一樣。

直到看到最後,看完了一本書,再回過頭來看看作者的簡介、別人的評語。我又有了新的感覺。我一直在想《活着》的目的何在。僅僅只是為了寫小説而寫嗎。有人説他只是為了讓人們就對此書留下深刻了印象。因為閲讀是一次心理的恐懼經歷。還有人説:實際上,這又暗示了中國文學的另外一個事實:以現實主義做口號的現實主義其實是最不敢面對現實的。比如:本質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並無任何意義。那麼如果一定要賦予意義的話,那麼唯一可以算作意義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活着》的偉大感可能恰恰源於這裏。

也正因如此,《活着》就明確了一個內容,活着在一般理解上是一個過程,但是,活着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靜止的狀態。餘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活着讀後感作文3

活着,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卻載着厚重的不可描述的生命的意義。初讀《活着》,在安靜的大學宿舍裏,斜着身子,聽着窗外吹來的呼呼的風響;記得鹽似的月光,撒在有慶赤腳跑來的路上——這一處記了很多年,記得東北冬天夜晚的雪地上,撒滿了月光,清冷寧靜,也像是有人在講着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餘華總是能用最平靜、樸實的語言勾勒出情節和細節,簡簡單單,就把人心剜地生疼。再讀《活着》,仍是流着淚讀完。讀完後,卻充盈着樂觀、踏實和平靜。

腦中浮現的是消隱在黃昏裏的鄉村,黑夜從天而降。廣闊的`土地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像女人召喚着他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暗來臨。

從一個紈絝子弟,紙醉金迷的生活淪落到一貧如洗的境地,福貴接受了命運的宣判,並沒有失魂落魄。反而是認認真真地接受了這樣的命運,決定要主動的活着。未曾經歷苦難的人生,難以言成長。而對於福貴,一個個親人相繼離去,他理解的不僅僅是成長的含義了,而是活着的含義。他和命運是一對朋友,互相感激也互相仇恨;他們誰都無法拋棄對方,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路上,最終一起化為雨水和泥土,一起被埋葬。

餘華説,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福貴回憶起的人物都是鮮明而慈悲的。 旁觀者看福貴的一生無疑是痛苦的一生,在苦難的舊社會年代,無奈地堅強地忍受命運一次又一次的撞擊與破壞,最終活了下來成為了一個倖存者。然而在福貴眼中,他在回憶中能得到踏實和幸福,他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的兒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兒女。他有着老牛陪着他,等自己死了也和他們埋在一起......

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而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在笑地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活着是一種生命狀態,我自己的生命狀態是什麼樣的呢?我一直在思考,有時靈魂遠離人羣索居,有時喧囂隨波逐流。有時覺得自己像個空殼,只顧看着別人的幸福和忙碌,丟掉了思想和思考的動力;有時又感覺到身體的另一個自己在努力地活着,忍受現實給予我的苦難、無聊和平庸。

能寫出《活着》的餘華,眼睛該是有多犀利,看穿了時代的苦難;內心該是有多通透,才能描述出生命的本質和活着的意義。外物牽絆住的是我們的肉體,我們的靈魂可以穿透過時間和空間,去感受存在,感受活着。

活着讀後感作文4

《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着》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着》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主人公以前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並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

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我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杯具接連發生,最後只留下自我活着,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應對自我的過去能夠冷靜的回憶與論述。

他在剩下的日子裏與老牛為伴,寄託着自我對親人的.懷念,與對生活的感激,儘管不幸發生在自我身上,但卻慶幸自我以前有那麼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無遺憾!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那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完美,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潛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我兒子的使自我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取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亞無法拋棄地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着,只要活着,只為能夠活着。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那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完美,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我們此刻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我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的昇華,然而我卻能夠透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

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着就好,只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讀後感作文5

在拜讀日本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為什麼活着》一書的過程中,讓我領悟到了一些做人,做事,為人處世的道理。有些道理對我來説是全新的,尤其是書中管理者的一些理念。下面我就書中“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中的核心概念中“以心為本”的經營發表我的感想。

書中第十三頁中有這樣一段話,他説,“我到此刻所搞的經營,是一種以心為本的經營。換句話説,我的經營就是圍繞着怎樣在企業內建立一種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麼一箇中心點進行的。”白手起家的稻盛和夫認識到,“雖然沒有比人心更易變、更不可靠的東西,但是一旦建立起牢固的信賴關係,那麼也沒有比人心更加可靠的東西。”“以心為本”的經營哲學歸根結底是在企業中構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公司成員不再是受支配的僱員,而是具有主人翁意識的共同創造者。

“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成就了這天的京瓷。從那裏我們能夠看出,對於管理者,構建團隊凝聚力是多麼重要。一個團隊,小至兩人大到幾千幾萬甚至幾十萬人,如果沒有建立起牢固的彼此信賴的關係,很難想像這個團體能有生命力和戰鬥力。團隊管理者的重要任務就是怎樣在團隊中建立起心與心的彼此信賴,讓每個人都有主人翁意識,為了團隊共同的目標努力。正如《十兄弟折箭》的`故事所講:從前,有一個國王,他有十個兒子,但是這十個兒子互相爭權奪勢,一點都不團結。老國王擔心自我死後,他們會為爭奪王位而互相殘殺,這樣下去,國家必須會四分五裂。有一天,他把這十個兒子叫到跟前,給十個兒子每人一枝箭,讓他們折斷。十個兒子輕輕一折,不費吹灰之力就把手中的箭折斷了。國王又給十個兒子每人十枝箭,這十枝箭是緊緊捆在一齊的,這回,十個兒子不管怎樣使勁,沒有一個人能折斷捆在一齊的十枝箭。這時,國王説話了:“你們就像這十枝箭,如果只憑一個人的力量,很容易被打敗,而大家團結在一齊,就會像捆緊的筷子,力量才強大。”十個兒子恍然大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團結在一齊,力量才是最大的。

團隊的管理者就應懂得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賴的關係是多麼的重要。因為,信賴能夠創造出完美的一切,信賴也直接決定了團隊的戰鬥力、生存潛力。而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需要管理者心中有愛,用愛走進人的內心,用真誠融化心中的壁壘,用激情帶領團隊去成就夢想。

活着讀後感作文6

活着或死亡都是一個年輕生命難以駕馭的題目。同樣是一本薄薄的讓我只用了一個下午就讀完了的書。巧的是讀了幾頁便發覺心這本書為背景的電視劇我竟看過,這讓我更真切地體會到了這書的含義。

《活着》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特殊的年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興富到衰落,身邊人陸續的死去。在他們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金錢,失去親人,最後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儘管是這樣,他還是友好地面對世界,一切傷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變得那樣的.平淡。也許當我們的生命已將要走到盡頭的時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會做到安下心去對待,才會做到清醒的重新認識所有的事。我想起陸幼青的死亡日記,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邊緣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對世人講述一切。

讀到家珍死去,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離死別中最寧靜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後喬峯抱着她的屍體的痛器失聲,想起陳家洛聽聞心上人香消玉殞後流下的懦弱眼淚,想起莎翁着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絕,我想人活一生,總要承受這樣的擊,而多年之後,當身邊的人一個個全都被歲月帶走了,那時的我們也許真的會選擇一種平靜,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滄桑的經歷,澆鑄而成的。數十年後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對着一塘殘荷將過去的傷痛記憶娓娓道來,我對自已的過去是否清楚地知道並且敢幹面對,我不敢説。

這個世界的確不公平,有人可以享盡榮華,有人卻要像富貴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揮灑着血汗過完一生。面對這樣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勞,甚至我也説不清到底該怎麼做,我面對的是無法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無奈和內心與現實的強烈,盾,在這樣一個狀態下,我一面應付着現實中的瑣碎,而在內心尋求思想上的解脱,但不管怎樣,我始終希望自已能對世界友好,儘管天性中的倔強與後天形成的反叛也許會導致我走上叛逆的路。

生老病死,我們都得一樣一樣地過,生命只不過是個過程罷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願選擇一個方式,真實清醒併發自內心的去實現它的價值,到了那一天,但願我能帶着平靜的微笑向世界道個別,也對身邊的人説聲再見。

活着讀後感作文7

第一次捧起這本書時,我16歲,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使我耐心地讀完了全本,卻只是為主人公富貴的一生感到難過。

再一次捧起這本書時,我20歲,我仍為富貴的一生感到難過,卻又品嚐出悲慘生活中的一絲温暖,他有淳樸善良的家人,有堅貞不移的妻子,最重要的是,他有努力活着的心態——即使生活滿目瘡痍,無人相伴,也要努力生活。

作者在中文版的自序中寫到:“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説,就是這篇《活着》。”富貴頑強生活——從富家子弟落魄為貧農,再到成為父親、爺爺,他用不同的身份有喜有悲地活着,可身邊的人卻一個個地被宣判死刑,他的人生一次又一次經歷毀滅性的變化,但活着,就是他的意志。書中最後這樣寫到:“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一句話,總結了福貴的一生。

相比於富貴生活的那個年代,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是美好的。但是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玩物喪志、自怨自艾,更有甚者輕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為了愛情,為了面子......每當看到這種新聞時,我啞然並震驚於為何會有人把生命看的如此之輕,你所輕易捨棄的生命,是那醫院病房裏的人不願放棄的,是那身體有殘疾的人努力爭取的。

有時我也會對平淡的生活感到煩惱,如今我卻懂得,我們所厭倦的恰恰就是富貴窮極一生渴望追求的。誠然,我們如今都在活着,而每個人卻都不同的活着。有的人泡在煙霧縈繞的網吧中“虛擬”地活着;有的人把課桌當做牀糊塗地活着;有的人在費盡心思爭取周圍人的讚許誇獎中“努力”地活着;有的人積極向上樂觀開朗地活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着的方式,我們不能説哪種方式是錯的。但是,當自己選擇的路走完時,當窮盡一生時,每個人收穫的卻也不盡相同......

我們每個人都在向死而生,我們都知道苦難是生命的常態,煩惱痛苦總相伴人生,何必自怨自艾,何不熱熱忱忱地活着。

活着讀後感作文8

讀完這本書,我哭了好幾次,淚水打濕了一大片枕巾。第一個讓我流淚的地方是有慶給他老師輸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麼懂事、可愛的小孩,每天上學前、放學後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還那麼孝順好學!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也是和羊一塊長大的。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有慶被活活愁死的悲劇呢?我想可能是這個社會現實造成的吧!作為當時的醫生,能救活縣長夫人是能得到好多好處的,而救不活卻可能招來禍患!而一個平常農家孩子的命能值幾個錢?臭死了大不了賠幾個錢!在他們看來有慶的命就像一隻羊、一頭豬,用得上已經很好了!這不僅有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看的一篇報道。同坐一輛車的農民和工程師一塊出車禍死亡,工程時被補償了幾十萬,而農民卻只有5000!難道工程師的命是命,農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嗎?

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為什麼要分等級?為什麼法律上寫着平等公平,而一邊又做出違背自己諾言的事?我並不是崇洋媚外的人,可在許多方面我們的確應該向西方國家學習! 綜觀全文,當富貴的父母、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相繼一個個去世時,他還活着!但它的活着比死更難,活着在那時需要膽量和勇氣

因為只要你活着就要承擔責任履行義務,忍受貧困生活與精神的折磨!面對貧困的生活與親人去世的事實,我敢説有90%的.人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會像縣長春生一樣選擇死亡。其實她那點打擊相比富貴又算得了什麼?而現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大學聯考落榜、愛人趨勢等而選擇死亡的有多少人!他們不知道或者才是勇氣、才是勝利!他們的命不只屬於他們自己,還有父母等等!他們在這個世上還有未盡完的責任與義務!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至愛的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為了活着而活着。 記得有那樣一句話: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為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所以或者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富貴一樣,不管發生什麼,都要堅強的---------活着!

活着讀後感作文9

在讀完兩遍原著小説,觀看了一遍電影之後,我想在這裏簡單談一下,我對這部藝術作品的想法。

“活着只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這是原作者餘華寫在活着小説中的話。乍一看,這句話有點問題,作為一個文科生,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告訴我們,活着是為了提升自己,創造價值,為了奉獻等等。但細細品來,結合富貴的遭遇,就不難發現這句話中藴含的道理,是多麼深刻。我在這裏寫一點我的拙見,我認為,當一個人經歷過很多生離死別,看過了這世態炎涼,他的心或者説他的靈魂,會到達一種超然的境界。到這個時候,活着就變成了一個過程,甚至像是一個任務,到這個時候,活着只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下面我想簡單將電影與小説做一對比。

電影是視覺藝術,小説是文字語言藝術,二者相輔相成,沒有優秀的小説,電影將失去靈魂,沒有導演出色運鏡,藝術創作和演員選擇,小説將無法出色的具象化。這一點上《活着》完全達到了。尤其是鞏俐的表演,讓我想起了《紅高粱》裏的九兒,那種美麗堅強的女性的形象,被詮釋的出神入化,完全讓觀者沒有任何齣戲的感覺。

電影因為篇幅的限制,無法將小説中的情節事無鉅細的表現出來,所以無法避免的要對篇幅有所刪改,但不能改的沒有邏輯。在這一點上《活着》完美的做到了。例如:導演完全把握住了富貴的父親,在知道兒子將家底輸光後的'情緒遞進(從憤怒到釋然)的過程,並將其適當推進,給觀眾造成的衝擊是不亞於小説的。

先暫時寫到這兒,最後我想談一個問題:我們究竟為什麼而活?

這個問題是值得思考一輩子的,我相信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回答。我想在這裏談一點淺薄的想法,三十歲之前為自己活,三十歲後為別人活。三十歲前你的父母還很健康,你需要做的就是努力給自己拼搏一個未來,不讓他們失望,三十歲後,你可能已經事業穩定,也已經為人夫(妻),為人父(母)同時為人子女,這個時候你要做的是,要肩負起責任,要讓身邊的人因為你而感到幸福,但不要過分為自己的兒孫打江山,老話説的好:十分能耐使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十分能耐都使盡,後輩兒孫不如人。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想想富貴這個道理顯而易見,這就是所謂為別人活。

活着讀後感作文10

由小説改編而成的電影,通常都不會比小説出色。於是,我循着好電影追根溯源,直達原著。

看了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着》,葛優繪聲繪色的演技,無不表達着生活壓迫下的弱者形象,從衣食無憂的富二代到一落千丈的普通百姓,從父母雙全、妻小同在到父母故去、一雙兒女橫死,都是對福貴沉重的精神打擊,可福貴呢,總算承受下來了,而且電影結尾也預示着美好的生活。如此悲慘的經歷緊緊揪住了觀眾的心,我覺得要找來原著讀一讀。

放下書,我發現張藝謀太仁慈了,他剝奪了福貴慘痛的經歷,呈獻給觀者一個不錯的結局,殊不知如此圓滿的大結局作者看到後做何感想。餘華用樸實的筆調給我們描繪出福貴乃至芸芸眾生的`生活本意,平白的話語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彷彿揹着一塊大石頭趕路,回頭才發現地上漸行漸遠的腳印已深深烙印在心裏,難以釋懷。一樁樁、一件件的喪子、喪妻直至最後與一頭也叫福貴的老牛相依為命,主人公福貴仍在忍受着生活給予的饋贈,仍在不屈地活着,他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其他而活着,這種感受在他埋葬完最後一層親情後所表達出的對生活,對活着更多了一份釋然。正如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的唐玄奘要比經歷八十難的他更能體會佛的深意。從福貴的遭遇可以瞥見你人生中偶爾的苦難,我驚訝於餘華擁有怎樣一支生花妙筆如此的讓讀者心塞,更為難得的是福貴一次次不服輸的站起來,默默地卻又無可奈何地繼續活着,或許,我們活着就是為了一次又一次接受生活的打擊,而後變得從容不迫。

記得一部電影中一句台詞,小女孩問男主人公:人生總是這麼苦,還是隻有童年苦,男主人公答,總是這麼苦。好一個總是這麼苦,簡潔明瞭卻道出生活真諦。餘華筆下的福貴早已超脱活着本身,在命運接二連三的安排下,他依次告別一個個親近的人,最後只能跟一頭牛相依為命,他送走了所有親人,最終為生活、為活着而活着,在我們旁觀者看來,他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令人感到命運的不公,然而在福貴眼中呢,他抱怨過發生在他身上的種種悲慘嗎,他沒有,在他眼中,他有好妻子,好兒女,好女婿,好外孫,他是那麼豁達以至於他晚年與名叫福貴的牛耕種時臉上總洋溢着幸福、快樂。借用作者的一句話,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活着讀後感作文11

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講述一生的故事,有點悽慘,人活着,究竟是為了什麼?中國人兩千年的封建傳統是為別人而活,父母為孩子而活,孩子為親人而活。當就剩下自己時,我們又為誰而活呢?

《活着》發生在哪裏,作者沒有交代,但是從文中的細節和作者的背景可以推斷是在浙北農村,那是中國封建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國的魚米之鄉,魚米之鄉的生活一定很愜意嗎?

福貴,小説的主人公,一個很“舊社會”的名字,大福大貴,人們的願望總是那麼美好,而現實總是喜歡和我們開玩笑。從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土改,革命到改革開放之初,主人公的一生就是濃縮的中國現代史。

年輕時候的福貴有着封建闊少的一切品性,吃喝嫖賭樣樣精通。根本不是我們六十分萬歲的標準,如果大學開這些課程的話前三項福貴一定可以拿滿分,最後一項天生的白痴吧。家珍,小説的女主人公,具有中國封建社會婦女的一切美德,賢良、隱忍、任勞任怨。福貴的家珍的結合,用我們的話就是一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

抗日戰爭時期,浙北很安靜,日本兵沒有打到這裏,福貴和他的爹,一對的敗家子,依然過着悠閒的'生活,老袓宗二百多畝的家產到福貴他爹這裏就只有一百多畝了,抗戰結束,終究由於福貴的賭而住茅草屋了。福貴的闊少生涯結束。人生一劫。

國共內戰時期,徹底悔悟,一家五口,隨苦,也其樂融融,剛看到點生活的曙光,卻被人抓了壯丁,九死一生,回到家鄉和家人團聚,女兒鳳霞卻因病成了啞巴。人生二劫。

土改因為輸掉家產而沒有被劃成地主,因禍得福?分的五畝好田,一家四口,日子安定。

浮躁的年代,人民公社,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全民大鍊鋼,超英趕美,三年自然、人為的災害,險些餓死。人失去理性,是多麼的可怕。家珍落下病根,人生三劫。

革命,摧殘人性的年代,變—態的社會,扭曲了的靈魂,永載史冊的悲哀,可怕的歲月啊!兒子有慶人為夭折,人生四劫。

鳳霞產後大出血不治身亡,醫德的喪失是人類最大的悲哀,是對靈魂的褻瀆。人生五劫。

一生的好女人家珍病逝,傳統女性在中國大地逐漸消失,女強人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社會進步的表現。人生六劫。

女婿意外死亡,全家只剩福貴和外孫苦根兩人,一老一少的背影,有點苦澀。人生七劫。

外孫苦根早夭,福貴啊,福貴,一個人的福貴。人生八劫。

改革開放之初,福貴一個人活在樂觀的世界裏。

人,最重要的是活着。人生百態,各得其所。

活着讀後感作文12

又是寫讀後感,現在想想從國小一直到高中都在寫着各種各樣的讀後感,不過這次也有許多不同,活着讀後感。這次是少有的寫一整本書的讀後感,書名叫做活着。讀這本書我用了一個多禮拜的時間,你可能會想一本書用一禮拜的時間很是正常,不過對於我這樣一個讀書很慢又經常半途而廢的人來説,可以稱作是個小小的奇蹟了!

不得不説,這奇蹟的發生是有據可尋的。自打我翻開書的第一頁起,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不論是去飯堂還是晚飯後的休息時間我都會將它帶着,隨時翻看上那麼幾頁。文章的情節時時牽動着我的心,不知何時,我們用餐時的話題也變為了書中的種種畫面......

書中的主任公叫做福貴,一整本書寫的都是他的一生的故事。文章以講述的方式將老人滄桑且充滿了磨難的人生呈現在了讀者的面前。老人經歷了抗日戰爭、國內革命戰爭、新中國成立、大躍進時代、文革時代和改革開放初期,可以説他的一生是現代中國的演變史。雖説只是講述了福貴與他的家人,但文章無時不刻讓讀者體會到了戰爭的殘酷,文革對人們的沉痛影響和一個陰暗的時代。那個時代人們變成了瘋子,他們毫無人性,為了救活縣長的妻子,不禁將一個活生生的小男孩的'血抽乾;那也是個貧苦的時代,農民們幾個月都吃不上米,喝一次稀粥都是無比幸福的。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不應該忘記這段歷史,應該時時刻刻的記住它給過去人民帶來的痛苦,不讓歷史在重演。

福貴是令人敬佩的,雖然年輕時的他貪玩讓自己從一個公子哥落魄成一個普通農民,但他也很快清醒了過來,珍惜起身邊的人。但在那個苦難的背景下,他不得不眼睜睜的看着自己的父母,妻子,孩子一個個從身邊離去。他的心在滴血,流淚,但他挺過來了,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着人生,在年近古稀之時,以一頭耕牛為伴,卻沒有一絲的沮喪,坦然的面對他的人生。生死對他來説早已沒有的恐懼,有的只是他對人生的那一份淡然與豁達。在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中,人們何嘗不正是缺少像福貴這樣一個對人生的淡然態度麼?勤勞、善良、任勞任怨、樂觀、堅韌這些在福貴身上的美好品德不也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麼?這些也許正是作者想通過文章要告訴我們的吧。

什麼是苦?那個時代才是苦,面對現在生活中的一切挫折與苦難,再想想在痛苦年代中生活的福貴的淡然與豁達,就知道我們應該怎樣做了。

活着讀後感作文13

近期,在同學的介紹下品閲了餘華作品集中的《活着》與《在細雨中呼喊》,其中,活着,以其獨特的樸素,給予我良多感觸。

活着,是一個無法華麗,簡單但飽含深刻韻味的詞,活着,究竟為誰?

在作家餘華筆下,主人公福貴經歷了眾多的苦難:獨子有慶捐血過多致死,女兒鳳霞難產而去,妻子家珍病逝,女婿二喜意外摔死,連唯一的小外孫也因過度飢餓被豆子撐死,從此,只剩他一個人孤零零地活着,沒有愛情,沒有親情,更沒有友情。最後,福貴買了頭老牛,給它起了個名字,給周圍農民的牛分別起了妻子,兒子和女兒女婿的名字,他説,這樣,福貴就不是孤零零的了,活着,還是要活着。

被抓去當壯丁的時候,在戰場上槍林彈雨的時候,福貴沒有放棄活着,哪怕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富貴仍是告訴自己,不能死。為什麼?因為他心裏還惦記着病榻上的老母親,柔弱的妻子,他堅信,家人在等待他的歸去。而此刻,他又是為了什麼而活?

也許,是樂觀與對生命的責任在支撐他做好生命的每一步吧,他説,能活着,就是一種幸運。

活着,看似簡單,看似理所當然,但其中韻味,能深得之人又有幾多?

活着,雖然樸實簡單,但它賦予了生命一種責任,一種在於世的擔當。因為活着,所以我們積極去實現生命存在的意義,同時也得忍受並且接受不同的命運,或苦難或幸福,都是活着的.一部分。在愛與痛的交織中,在冰與火的纏綿中,我們始終都應堅強地活着。因為活着,生活就還沒有走到盡頭,就還有希望。活着之於人,是重要的,是根本的。

現實中也有不少人經歷着富貴的“苦難”,類似的是。他們也曾經堅強的活着,不同的是,他們曾經在心理上崩潰過,也曾想過放棄,但最後,希望的稻草,給予他們為生命運行的氣息二努力對抗的勇氣,重新用堅韌詮釋活着的美麗。生命中有太多美好的愛,在我們活着的過程中輕輕伴隨。當死神讓我們最後一次回眸人生時,平靜而從容地吶喊出心中的那一縷縷不凡和堅持——活着。

活着,也就有了盼頭,活着,也就該珍惜,因為,活着就是人生最大的幸運。

活着讀後感作文14

很久前就知道這本書,是通過老師的介紹;今天才翻,緣於她的介紹。

夕陽下一位叫福貴的趕牛的老人用不同的名字吆喝着老牛,就象一個個親人又站在眼前。他們的生活未嘗不象那頭老牛一樣負重着。解放前的生活如一張破了洞的網一般,緊緊地扣着他的呼吸。從闊少爺到佃户,一夜之間的身份改變完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在他的生命中,幾個名字撐起了他的一生。

想起家珍,一個善良而堅韌的女人!富裕的生活沒有讓她變得慵懶世俗,反而愈加襯托出她的高貴。富裕的時候她並不高傲,我腦間唯有是她——一個城市女學生那個清純的背影;轉折時她並不驚慌,懷着8個月的身孕在牌場上的哀求讓我為之動顏,離開了主房去茅屋住時的沉靜讓我為她讚歎;還有失去有慶的悲痛,鳳霞走時的鎮靜,加上那讓她難堪的軟骨病,都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想起她,活着是一種沉重!

想起有慶,一個可憐而樂觀的孩子!在城裏出生半年就被母親帶回了茅草屋,也就那麼短暫的生命卻經歷了幾次的生死磨難。最真切的感受是他對羊的喜愛,赤腳走幾十裏從來不喊累,那麼小的孩子每天就這樣上學、割草、餵羊從不怠慢,我欣賞這樣的一種品質!最痛心的是他的夭折,一個這麼可愛懂事的孩子卻被狠心的醫生活活地抽血而亡。這對於他來説是一個太殘酷的世界。想起他,活着是一種折磨!

想起鳳霞,一個失聰而純淨的孩子!一場疾病奪取了她的言語,卻奪不去她那顆天使般的心。優越的童年的背後是無窮的災難,而一個柔弱的'女子卻支撐着一個破碎家庭的重擔。最讓我感動的是她對於父母的理解和對弟弟的愛護;最讓我心酸的是她為了一段地瓜和別人爭奪,僅僅為了給家人一點乾糧;最讓我痛心的是由於啞而遭受的欺凌;最讓我惋惜的是幸福向她招手時,她卻在迎接一個新生命的到來後悄然離去!想起她,活着就是一種生命的延續!

想起二喜和苦根,一對在書中短暫走過的父子,惟有的只是對活着的詮釋……

一個個走過的人,讓經受了坎坷的福貴,最後近乎了麻木,對於他,活着只是等待着死亡的自然到來,於是,那頭夕陽下的老牛就和他默默相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