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南轅北轍》讀後感(精選3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2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南轅北轍》讀後感(精選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南轅北轍》讀後感(精選3篇)

《南轅北轍》讀後感1

大家一定聽説過《南轅北轍》這個故事吧!想必大家都有很多的感受。今天,我帶領大家再來回顧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從前有一個人要從魏國到楚國卻不向南走而向北走,路人三次相勸,卻遭到了他的三次反駁。最終,不管他的東西再好,也再也不會到楚國去了。

這個成語原指本來要想南走卻駕着車向北走,後來也比喻行動和目的截然相反。

從這個故事讓我感受到了:有許許多多的人在做事的時候,往往不能樹立準確的目標,而導致自己盲目行動,卻什麼好處也撈不着,得到了一個相反的結果。就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自己本來要去楚國,要向南走。卻非得往北走,就離他的目標越來越遠。所以,我們應該明確自己的目標,自己該往哪走,不該往哪走。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們就是在努力,還是徒勞無獲的'。

我們為什麼要樹立準確的目標呢?

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向着我們的目標前進,從而我們才會走得正確,不會迷失方向。如果我們不明確自己的目標的話,就會亂走一氣,東撞撞,西撞撞,把自己走的迷迷糊糊的,就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所以,我們要明確自己的目標,向着我們的目標前進吧!

《南轅北轍》讀後感2

今天,我們學習了《南轅北轍》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一個人本來要往南邊走,卻駕車往北行,這樣馬跑的越快,錢帶的越多,駕車技術越好,偏離目的地就會越遠。比喻行動和目的是截然相反的,行動越賣力,離目標反而會越遠。

讀完了這篇文章,讓我想到了發生在我身上的事,在暑假裏,我在學拉丁舞,老師教了一套舞蹈,結果我回到家練習的時候,把一重要的地方跳錯了,到比賽時,那段舞蹈和舞伴跳不到一起,結束後,在老師的指導下改了過來。這使我明白了,作為現代人的我能夠發現問題,及時改正,不至偏離目標太遠。

結合生活實際,我在想,我們班裏也有這種人,其實很聰明,也想學習好,就是改不了上課説話,下課貪玩的壞毛病,結果每次考試都考不好。我希望他們能及時改正,因為現在還不算太晚。

看完這篇文章,我知道那個楚國人不聽朋友的勸告,執意往北邊走,就離目標越遠,最後的那五個“越”告訴了我們那個人的結局。希望我們引以為戒,不再犯類似的錯誤。

《南轅北轍》讀後感3

今天,我看了這樣一個成語故事,叫“南轅北轍”。故事大意是這樣的:

戰國時期,一個人要從魏國到南邊的楚國去,可他卻一個勁兒地向北面飛跑而去。他的一個朋友提醒他往南走,可那人卻不聽勸告,説:“我知道我走錯了,但是我的車伕和馬都很好,再説我帶的路費也很多,你一點也不用擔心!”説完,便離他而去。結果他的行為讓別人很不解,大家感到奇怪,因為那樣的話,不就離他要去的楚國越來越遠嗎?

讀了這個故事,你們一定會認為主人公很傻,知錯不改。但生活中這樣的人和事卻經常這發生在我們身邊啊。例如:作為南京人大家都知道,我們南京正在創建文明城市,説到文明,也許誰都會説:“不就是講公德嘛。”可是走在大街上,卻總能看到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亂扔東西啦、吐痰啦、講髒話啦等等。難道他們不懂什麼是文明嗎,不是的,而是犯了和故事中主人翁一樣的毛病:知錯不改。

就拿我們學生來説吧,都知道要好好學習,可如果不付出行動,是永遠也學不好的。

正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做事時如果你的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目的是永遠都不會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