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選7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3.26K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選7篇)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一、問題的引入

在問題的引入上,新課標規定應從實際情景入手,並且使學生能夠對問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我設計以下三種情境:A、温度計B、珠穆朗瑪峯、C汽車站牌問題。我感覺在問題引入上問題有些簡單,使學生思考的範圍過於侷限。沒有出現比較熱烈的學習氣氛。所以問題的引入應加大深度,應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二、問題的探索

在問題的探索上,我採用了師生互動,通過師生雙邊活動產生一種動態效果,使學生在充滿好奇心的狀態下,在老師提供的情景下,在具有較多的時間和空間的條件下,親身參加探索發現,主動的獲取知識和技能。但在整個的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在概念的得出上學生的總結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再處理時由於怕時間不夠充裕所以學生出現的問題我給做出瞭解答,其實這裏應由學生自己來解決,這樣對學生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幫助。

三、習題的配備

整個習題的配備大致是按從易到難的順序排列的,面向全體學生,採用多種形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並且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在講解完例題後,讓學生互相提問,以促使學生積極踴躍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創造一種輕鬆的學習氛圍。但我總體感覺習題的量不夠充足,學生的練習機會較少。最後找了兩名學生,在數軸上表示出一些數,發現暴露出很多問題,所以還有待於進一步訓練。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一種傳統教學模式是:給出結果——分析並解釋結果——應用結果,其特點是知識的呈現。是直接的傳授,忽視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此法簡單、快捷,可以省出大量的時間進行練習,學生主要經歷是文字分析、明確題意,給出解答。是“模仿與記憶”的學習過程,滿足不了學生多方面的需求。一種傳統教學模式是:給出若干個某一具體情境下的結果——抽象、概括使之符號化——觀察、歸納特徵得到結果——分析、解釋結果並解決某一具體問題。體現了思維過程由特殊到一般和一般到特殊的思想,重結果的同時也重過程,是一般的科學過程,但不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因為數學學習的主要目標是學習知識的獲得和思維能力的提高。這樣的學習模式缺乏學生數學學習的情感體驗,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數學素質。

新課程倡導下的建構主義教學模式是:給出某一情境下的具體問題——抽象、概括符號化——觀察歸納其特徵得出結果——解釋、拓展並解決具體問題。這種教學方法是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基礎上的教學。教師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給學生創設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且不斷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真正體驗數學學習的過程。從而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與技能,數學學習的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對於這節課的創設情境、引入課題,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出教科書28頁蝸牛沿直線爬行的引例。引導學生觀察後提問,在組織學生討論,並用動畫演示出蝸牛在四種不同的情況下的運動過程,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增強數學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在這幾節課中我發現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中的首要環節,是一節課的綱領,對綱領認識不清或制定錯誤必定註定打敗仗。

對於一個實習教師來説我自認為有以下幾點不足:

1、對教學目標設計思想上不足夠重視,目標設計流於形式。

2、教學目標設計關注的仍然只是認知目標,對“情感目標”、“能力目標”有所忽視,重視的是知識的灌輸、技巧的傳遞,嚴重忽視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學目標的設計含混,不夠全面、開放。

要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眼中有人”是指關注現在的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認識並肯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愛護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培養學生自覺自理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主動參與性,要尊重學生的差異,不以同一標準去衡量學生,更不要以學生的分數論英雄,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提出“為什麼?”“做什麼?怎樣做?”鼓勵學生敢於反駁,挑戰課本,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我覺得要想教好學生就要做到:

1.傾聽學生説,做學生的知音。

2.相信學生能做好,讓學做,獨立思考、獨立説話,教師要誘導發現,凡是學生能做的不要包辦代替。

3.放下老師的“架子”和學生交朋友,來一個變位思考,讓學生當“老師”。

4.教學上掌握好“度”及時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用書要源於教材又不拘於教材;要服務於學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尋求規律的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探究規律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

6.誠實守信,嚴傳身教,教書育人。

總之,教育學生就要從正面解決問題,而不是抱怨。教師與學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師要愛學生,用心去愛,用行動去愛,對於學生所犯錯誤,不能只批評不教育,要寬容善待,並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教學基本功要過硬,教學業務能力要強,教學水平要高。課堂教學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要具備良好的師德。這樣你就能撐起一片藍天,用你的道德行為染學生,學生就會愛戴你,家長就會信任你,你的教學改革就會成功。

半學年的教學工作即將結束,這半年的教學工作很苦,很累,但在不斷的摸索中,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今後我會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平移是物體移動的一種基本形式,學習這部分內容,將有助於學生了解變換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感知他們的`作用,並建立一定的空間觀念。通過生活情景,讓學生初步感知平移現象;讓學生通過觀察、分類、對比,初步瞭解物體的平移的變換特徵;初步會判斷圖形的平移。

由於是初步的認識,因此,在教學之前,首先讓學生觀察了具體的實例,對“平移”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學生在玩中感受平移現象。在活動體驗中,研究平移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充分體驗到了“數學好玩”的特點。知道“平移”的特點是:直直的,方向不變。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數學,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學生最喜歡的學習就是“玩”。只有遵循學生特點的設計和教學才是被學生所接受的教學,也才是有實效的教學。

這節課我主要是把數學生活化。會在方格紙上平移簡單的圖形。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平移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運動現象,隨處可見,所以我儘可能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聯繫實際,豐富想象,讓學生在生活化中感知和認識物體的平移。

儘管進行了精心的準備,但還是有少部分學生對平移的距離認識比較模糊。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差生的形成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差生學習成績之所以差,與他們學習動機不穩定,學習一直薄弱、自制能力差等有關,也與教師在教學中忽視差生特點,採用不適合差生學習的方法有關。根據差生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應做到:

1、要克服方法和要求的單一化,使之多樣化和層次化

教學活動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它的功能應使差生也包含在這個網絡之中。為使課堂教學真正面向差生,這裏提供兩種值得注意的方法。第一、改變課堂訓練的結構,變單純的整體訓練為分層訓練和個別訓練,主要是指課堂教學從講授、提問、練習到作業諸環節要設計出不同層次的內容和要求。第二、建立序列訓練程度。序列訓練就是將所學知識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低級到高級,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繫,有不同形式設計出一個題目序列,讓學生按序列要求訓練。

2、提高教學藝術,力求做到教學生動有趣

課堂的教學效率取決於學生的參與程度,差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持久性,呆板的教學會使他們喪失興趣乃至產生厭煩情緒,降低收效。教師課堂教學的教態、言語,板書設計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講課是否生動有趣,不僅起到調節課堂教學的作用,而且起到使學生精力集中,記憶深刻的作用。

3、抓反覆、反覆抓,解決差生遺忘率高的問題。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生活中的軸對稱》是華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十章《軸對稱》中的第一節內容,它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密,軸對稱的知識在國小已有初步的滲透,在國中階段,它不但與圖形的三種運動方式(平移、翻折、旋轉)中的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又是今後研究等腰三角形的軸對稱性及其相關性質的重要依據和基礎。

本節課知識看似簡單,卻也是今後學習相關知識的重要基礎,為了有效地完成本節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猜字遊戲”引入新課,有效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運用多媒體展現生活中軸對稱的圖片,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慾。

學生的“數學活動”是本節課的教學主線,“等腰三角形”、“不規則五邊形”教具的演示以及“剪紙”環節的設計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及表達個人感受和想法的機會,使學生充分的感知後,自然形成本節課的概念。並有效的將軸對稱圖形與軸對稱兩個知識點進行區別於聯繫。教師僅作為知識的組織和引導者,引導學生積極地探索發現、討論交流及概括總結,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親自參與的豐富生動的數學活動。習題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一試身手後對所學知識作出及時反饋,小節的設計由學生自由表達,不限制形勢,並運用多媒體演示增大了課堂容量,可使課堂活動變得生動活潑。同時讓學生動口、動手、動眼、動腦,使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而由於本節課的時間處理的不夠妥當,學生部分練習環節的缺失是我最大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