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04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一、認真鑽研教材,備好課。

要教好書,首先要了解教材。瞭解教材,就要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幅圖、每個符號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材料,怎樣才能教好。根據教材與學生的年齡特徵,認真擬訂好教學計劃。根據每節內容,認真確定好教學目標。此外,還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質量,他們的興趣、方法、習慣,預測學生在學習新知識過程中可能會有哪些困難,並結合教材,認真安排每一節課的活動。做到有備而上,不打不備之戰,這樣才能保證教學任務的出色完成。

二、認真組織課堂教學。

雖然一年級教學內容少、淺,但要組織好一節課,須得下一番苦功夫。由於學生中大部分都讀過學前班,本學期學習的內容對於他們來説是舊知識,因此課堂上如何把“舊知識”變為“新知識”,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是學好數學的關鍵。據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使教法新穎,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反饋。創設教學情景,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教學時採用直觀教具演示,讓學生看得見,也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動口説一説動手的過程與結果,從而達到動口、動手、動腦的目的,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各種感官。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講練結合,練習中多以遊戲形式進行,讓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如教學時,以“開火車”、“對口令”、“搶答”等遊戲進行練習。這樣,學生不僅感興趣,而且記得牢。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學得樂,樂於學。

三、及時作好教後反饋,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國小生愛動、好玩,缺乏自動能力,有些學生課堂上常開小差,對老師教的知識掌握不夠,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每節課的作業及時批改,認真反饋,及時發現,及時輔導。對學困生除了學習上多輔導,同時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多與他們交談,把師生的距離拉近,逐漸使自己成為他們的朋友,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幫助他們進步,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這學期我擔任一年級的數學課,共有學生36人。經過一學年的努力,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使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所學的基本知識,如:學會並比較熟練的計算100以內的加減法;人民幣的認識、空間和圖形、簡單統計、找規律等。為了更好的總結經驗和教訓,推動今後的教學工作再上新台階,針對所教班的實際情況,對本學期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取得的成績

1、認真備課。我不但備教材備教法而且備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認真備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

2、改進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我努力做到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深入淺出。大膽摸索,創新教學,在課堂上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儘量少講,讓學生多動口動手動腦;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3、認真批改作業。佈置作業做到精選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及時全批全改,認真分析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另外,重視與家庭教育相配合。通過不同方式,和每一位家長密切聯繫,針對不同孩子存在的不同問題,與家長溝通交流,對個別學生的教育着重放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上,使他們有了明顯的進步和提高。

總之,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學習數學的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習慣已經初步養成,這些都為學生下一步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存在的不足

1、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的目的不夠明確,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上課聽講不認真,家庭作業經常完不成。

2、只注重後進生的轉化,而忽視了尖子生的培養。

3、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夠重視,主要表現在:學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學習差。

三、今後努力方向和設想

針對本學期在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今後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幾點:

1、精心備課,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抓牢基礎知識。精心上好每一節課,虛心向老教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和知識應用的靈活性,特別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自己還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2、因人、因材施教,及時輔導落後生,抓住他們的閃光點,鼓勵其進步。進一步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家校協作,共同培養學生。同時還要注重對尖子生的培養。

3、充分利用數學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

4、充分利用直觀教學,把難點分到各個層次中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布魯納説:“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在教學中我安排了各種形式的遊戲活動,通過遊戲激發學生的興趣,是他們在玩中學,在樂中悟。學生在自由、輕鬆的課堂氣氛下,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遊戲中。學生對分解合成已有一定的認識,我重視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和理解數學,從他們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活動的素材,通過學生的動一動、擺一擺、説一説等活動,加深對數的分解合成的理解,使他們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從課堂的`反饋來看,學生對遊戲活動比較感興趣,參與性強,情感體驗積極,對本節課教學目標的完成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但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如學生原有的經驗不夠一致,甚至差別很大,少數學生在活動中處於旁觀者的態度或是人云亦云,教師還需適時點撥、提醒、幫助他們,但在課堂上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難免有時會注意不到,因此在提倡個體化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今天,如何關注“學困生”的發展,仍是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左右”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教科書第二冊1—3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用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過程與方法:經歷識認左右位置關係的過程。通過活動,使學生能確定物體左右的位置與順序,並能用語言表達,初步體驗“左右”的相對性。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活動中感受左、右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具準具:語數教科書、鉛筆盒及練習題掛圖。

“前後”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教科書第二冊4、5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理解前後位置的相對性,能從具體的情境中正確確定“前後”。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操作、表演説一説等活動,感知前後的位置關係,初步體會前後的相對性。培養探索意識和協作精神。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探索知識的積極性,滲透“事物之間的相對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具準具:“龜兔賽跑”教學掛圖或課件。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數學教師,其首要任務是樹立正確的數學觀,積極促進自己的觀念改變,以實現由靜態的,片面的、反論的數學觀向動態的,辯正的模式論的數學觀的轉變。特別實現對上述問題的樸素的不自覺的認識向自覺認的轉化。要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眼中有人是指關注現在的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認識並肯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愛護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培養學生自覺自理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主動參與性,要尊重學生的差異,不以同一標準去衡量學生,更不要以學生的分數論英雄。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提出為什麼?做什麼?怎樣做?鼓勵學生敢於反駁,挑戰權威,挑戰課本。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對於這一學期的七年級數學教育教學工作,我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反思:

一、課堂教學的思索

1、因材施教

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個性和特長,都潛藏着許多閃光點和存在各自的薄弱點。教師應瞭解學生的個別差異,在課堂教學中既要做優生的培養又要照顧中等生,更要注意後進生的轉化,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實行分層次教學,加強個別輔導、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儘可能給各類學生提供獲得成功的機會。

2、抓好三基

三基教學是指基礎知識教學、基本技能訓練、基本能力培養。國中數學教學大綱中

指出國中數學基礎知識是國中代數、幾何中概念、法則、性質、公式以及由內容反映出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技能是應用基礎知識按照一定程序及步驟來完成的動作、能力,是對思想材料進行加工的活動過程的概括。三基教學是抓好素質教育的基礎,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發展的基石。

3、發展思維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素質教育要求注意培養學生的智力和能力。而思維是智力的核心,能力的培養又依賴良好的思維品質的形式,因此課堂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素質教育深入教學的重要體現。本人在教學中主要以優化課堂結構,使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

4、思想教育

良好的個性品質是指正確的學習目的,濃厚的學習興趣,頑強的學習毅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獨立思考、勇於創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結合知識的傳授,恰當介紹中國古今數學的偉大成就,使學生了解祖國豐富的科學貢獻逐步提高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學生意識到有責任繼承民族的光榮傳統。 使學生有良好的思維品質和良好的個性品質以及純正的思維素質。也只有真正把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落實到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才能適應21世紀人才素質需要的根本要求。

 二、備課的修正

如果把課堂教學比之為演奏一首優美的樂曲,那麼備課就是譜曲了。反思一下,着重修正三點:

1、備教材。進一步花功夫吃透教材,科學處理教材。課本中的例題(習題)往往顯得層次不強,對照例題(習題)精心設計一些鋪墊或引申的題目,形成例題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各自的成功。做好每節課的理性審視工作,今天的課哪些地方成功了,哪些地方失敗了,哪些地方還需改進。不斷總結成敗得失。

2、備學生。我感覺備學生是備課的難點,難在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參差不齊的思維體。要做到經常自覺地深入學生,從課內外的每一個環節瞭解和研究學生,一個重要的工作要做好面批作業。盡最大可能親自來到每一位學生身邊,問:你是怎麼想的?讓學生在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認識過程,邊探討,邊批改。改善師生感情,使學生做作業更具有糾正錯誤的主動性。

3、備練習。要從鞏固教學成果、檢測教學效果的前提出發,精心選擇作業。具體做好三點:①與本課密切對應的最能強化教學重點的練習;②要符合本課的練習,需要以前學過的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在學生腦海裏的生疏程度如何,怎樣誘導;③針對學生出錯的原因,在課堂教學中捨得花時間讓學生反思解題過程中的易錯點,給學生提供一個對基礎知識重新理解的機會,從而深刻理解基礎知識。

三、數困生的轉化

1. 正確認識學生的差異

按照多元智力理論,許多數學學困生實際上就是在語言智力和數理邏輯智力方面具有弱勢,而在其它某一種或某幾種智力方面具有相對優勢的學生。如果這些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即善於利用自己的優勢智力來學習,那麼他們完全能夠像其他學生一樣取得好成績。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選擇適合學生不同特點的教育方法,有效地因材施教

2.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針對學生缺乏數學學習策略,不會對信息進行加工儲備,不會反思調控自己的數學認知過程與方法。教師應在彌補知識缺陷的過程中,以數學學習和問題解決為載體,讓學生認識數學思維活動的特點,儘可能讓他們掌握較多的基本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培養善於靈活應用各種方法的能力。例如,講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時,學生對確定不等式組的解集的方法感到抽象難掌握。我教給他們兩種方法。一是口訣法: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間找;大大小小找不了。學生覺得易懂、好記、輕鬆。二是數形結合法:先通過畫線把各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數軸上,再看數軸上被各條線都覆蓋的那一部分所表示的數,即為不等式組的解集。學生感到這樣的方法形象、直觀,便於操作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3. 注重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首先,通過直觀教學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理解概念、性質。其次。加強對教學語言的藝術應用,讓教學生動、有趣。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觀察學困生的學習情緒,應恰當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語言及相關有趣的事例,活躍課堂氣氛,引導每位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再次,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數學,挖掘數學的美,進行美的創造、美的教育;可以巧妙設障,營造懸念;可以進行教學的再創造,再發現,再探索等等,使得學困生在愉快的教學誘導下激發起對數學的興趣。教師還應注重情感教育。學困生尤其需要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當他們失敗時,教師要及時給予心理撫慰,主動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和克服困難;當他們有進步時,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悦。如儘管已經看出學生某道題的計算是錯誤的,但還是以親切的話語啟發學生,使學生既能感到自己的進步和希望,同時又找到了自己的錯誤與不足。

4.分層設計練習和試題

我在一堂課內安排兩次反饋。第一次反饋嘗試練習。如發現問題,及時補充講解,起強化、調節作用;第二次反饋課堂作業,如再發現缺陷,當堂就能補救。精心設計每個練習,做到有的放矢,在反饋基礎上,重視講評,具體地幫助學困生彌補知識缺漏,使之切實掌握所學知識,並在實際運用中,逐漸形成技能技巧。在佈置作業時,要注意難易程度,要對學困生輔導、轉化,督促他們認真完成。對作業做得較好或作業有所進步的學困生,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在出試卷時,要有意識地出一些較易的題目,培養他們的信心,讓他們嚐到甜頭,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可以學好的,並在考試前對他們提出具體的要求,對知識的薄弱點進行個別輔導,這樣就可能使有些學困生經過努力也會得較高分數的機會,讓他們感到自己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功感,逐步改變他們在學習上總是比別人差一等的印象。逐步培養他們,激勵他們積極爭取,努力向上。

對期末考試的理性審視,我體會到,教學的過程不僅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指導自己認識自我的過程。我決心大膽探索,用智慧經營教學,用感情去灌溉學生,為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而作出應有的努力。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一

師生在課堂上不僅要有知識方面的信息傳遞,更應有情感方面的互動。一年級的新生由幼兒園進入國小,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學習模式。他們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據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我耐心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説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二

興趣是人們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關心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學生認知矛盾,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興趣,誘發學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學"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時,要求同桌的兩個小朋友分別在紅、黃兩個學具盒內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幾個花片,再將自己抓的花片告訴同桌,比比,誰抓的多。提問:你有辦法知道誰的多,多多少嗎?這時候學生就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並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三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拼一拼等動手操作,動口表述,動腦思維的實踐探究活動,可使學生明理動情。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提問:你能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圓嗎?通過讓學生猜一猜、圍一圍、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初步感受到直線圖形和曲線圖形的`不同。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四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在教學中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並能學以致用。例如:在教學完人民幣的認識這一課後,讓學生用自己帶來的各種用品創辦小小商店,讓學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購物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五

現在教學的例題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遊離於生活之外的應用題或文字題,已變成了各種形象生動、鮮活直觀的生活情境:買東西、去旅遊、做遊戲、找規律等等事例;像這樣,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層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數學就變得生動有趣。我們教師運用起這樣好玩的教材教學,自己都能感到特別興趣。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六

在分類教學中,我讓孩子們應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試着分一分,和自己的小夥伴説一説,結果許多孩子們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們除了按年齡,按性別,有的還按衣着分、按髮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説明了這樣的教材設計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感受到的是一個親切的數學問題,使他們樂於接收。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七

知識來源於生活而又服務生活。學知識是為了長本領。在《位置》中,教學完前後、上下、左右時,我出現了"去火車站"一題,請學生們試着用方位名詞告訴叔叔去火車站的路,當一當小小導行員。許多孩子躍躍欲試,不僅説得很詳細,還給了建議走哪條路比較近?可見孩子們是非常樂意展現自我的。

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八

數學課其實是思維訓練的場所。老一輩人常常認為數學學得好的人往往比較聰明,這並不無道理。因為數學學科擔負着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重任,一套好的數學教材不在於它的封面設計得多麼美麗,也不在於設計得多麼新穎,關鍵是是否能給學生們廣闊的思維訓練空間。在加減法(一)5的加減法一課中,小雞吃米的數學故事是這樣設計的:5只小雞吃米,有兩個盤子都裝有米,同學們猜猜看,小雞吃米時會出現什麼情況?和以往的教材"5可以分成幾和幾"相比,無疑前者給了學生一個更大的思維想象空間,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我積極與教材的新思想靠攏,在上《前後》一課時,我讓學生們裝扮成不同的小動物,依次是小熊、烏龜、公雞、兔子、大象、小狗。請他們説説大象現在排在第幾?如果我想讓大象排在第二,你們有什麼好方法呢?當然學生們的方法不一定都很好,但是實現了數學課的價值,進行了思維的鍛鍊。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日常生活中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係,以及類似現象中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

2、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關係和其中的簡單規律,並能將這種認識應用到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繫。

3、通過觀察等實踐活動以及與他人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用數學的觀點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教學具準備

學具:小棒、圓片等。教具:課件。

一、談話導入;初步感知。

1、聽説你們班的同學很棒!我帶來兩道口答題。看看誰答得又快又對?

2、出題:

1、2、3、4、5、6、7、8、9、

1——9的自然數中,單數多還是雙數多?為什麼呢?

2、3、4、5、6、7、8、9、10、

2至10呢?原因是?

3、歸納、最好能引出:()開頭,()結尾。(你們主要看兩端)

3、燈片:

上兩圖中,哪種圖形的個數多些?你們答得又快又對?有什麼決竅呢?(看兩端。)

4、提出質疑:真只看兩端就可以了嗎?

出示一行無序排的圖形。首尾相同,中間不同。

4、思考:

燈片:上圖為什麼不能一眼看誰多些出來?

歸納:中間要有規律。什麼規律?一個什麼,又另一個什麼?(補動作相間)這叫什麼?(相間、一個隔一個)補充(也要看中間是否相間)

二、看圖學習,自我探究。

1、帶着體會,我們來參加一個動物王國的文藝活動。

2、燈片:看看動物在幹什麼?

圖上有沒有我們剛才學到的`知識?

誰説説(相互説説)

3、孩子觀察得是否真的對呢?請你們兩人一組拿出卡片出來。填一填

4、發現了什麼:總是多一?哪裏多一?誰比誰多一?兩端多一?兩端的比中間的多一?

5、孩子們真聰明,你們能在紙上畫一畫多一的圖嗎?

誰來説説你畫的?

師也可示範的念出來:方、圓、方、圓……

6、你找一找我們身邊有沒有這樣的間隔規律現象

自由説説、指名説説。

三、練習鞏固,實際運用。

1、圖上哪種物體多?

出題:馬路一邊有25根電線杆,每兩根電線杆中間有一個廣告牌。一共有多少個廣告牌?

2、哪種樹多?(圖上)

出題:河堤的一邊栽了75棵柳樹。每兩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栽桃樹多少棵?

這一段河堤的對岸也這樣栽。共要多少棵桃樹?

3、出示鋸木頭。出題:把一根木頭鋸3次,能鋸成多少段?

如果鋸成6段,需要鋸幾次?兩人説説。

四、思維訓練。

1、國慶節擺花。

30盆大花。聽説在每兩盆大花中間要擺一盆小花。(或兩盆小花)不知要準備多少盆小花?

如果要兩端是小花呢?

我去賞花。走到第10盆是什麼花?

2、排隊形比賽

3男3女3男2女

要求是每個女孩子總站在兩個男孩子中間。

五、小結:

1、圓形的間隔規律。

2、總結全課。

3、課外作業。

數一數,計一計

物體數量物體數量

兔子蘑菇

夾子手帕

木樁籬笆

樹繩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隨着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學生綜合要求逐步提高,國小低段的數學教材不再是以往單一、抽象、枯燥的數學了,而被多樣、形象、有趣的數學所代替。如果面對新的教材內容,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那將無疑會成為學生學習絆腳石,只能消極的促使學生的厭學情緒早期形成。我作為一名教學一線的工作者,深感壓力重大,積極發現,營造學生需要學習的空間與條件,在一年的摸索學習中對低段數學教學有卑微的感受,請共同探討。

一、在情境教學中要會“思”。

一年級學生聽話效果,理解能力都要相對弱一些,有時教師對同樣一句話重複多次,也不能達到100% 的效果。這樣,教師教的吃力,學生學的煩心。怎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呢?我嘗試在教學較難的內容時,要積極設置活生生的畫面幫助學生分析性學習,例如:小熊從家去學校,已經走了35 米,離學校55 米,小熊家離學校共有多米?在講這道題時,出示小熊上學去的動畫路線圖課件,着重啟發學生思考小熊從家開始走的35 米是哪一部分?離學校還有55 米是哪個部分?生動的畫面不僅吸引了學生,而且明白了藴含在在熊上學這一鮮活的情景中的數學道理,即:已經行的路程+ 剩下的路程= 全路程。又如一塊積木12 元,可以怎樣付錢。這個題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學生對怎樣給錢卻感到有些難度,我在教學中,出示準備好的5 角、1 元、2 元、5 元、10 元、1 角、2 角零錢,讓學生在直觀的演示中,帶着濃厚的興趣,帶着一份深深的思考進行正確的排列給合,輕鬆的解決問題。

二、在情境教學中要會“靜”。

設置有序的情景、場合進行室外教學,會非常有力的增強學生對空間的感知,變抽象的知識為淺而易顯,容易消化的知識。如在教學一冊數學方向與位置時,若要在教室講解,顯的課程資源有很大的侷限性,教師語言蒼白無力。因此,我讓學生在很安靜的情況下帶隊沿右邊從教學一樓走到三樓,再靠右邊下來,這樣往返一趟,在互動中靜觀,在靜觀中互動,既保證了講課秩序,又使學生真正的體會到上、下、左、右前後的相對性,及方位存於空間的真正含義。

三、在情境教學中要會“動”。

教學七巧板相關知識時,我讓學生每人準備好一塊七巧板,讓學生觀察七巧板是由幾種圖形組成的?每種圖形分別有幾個?哪些圖形是完全一樣的?哪些圖形最大?哪些圖形最小?在明白這些基本知識之後,讓學生拆開七巧板,大膽的想象、嘗試、操作,看一看七巧板的組成部分進行不同的有機整合後能拼成哪些有趣的圖案,通過小組合作,學生獨特構思,拼成的圖案各種各樣,風箏、免子、小狗、小鴨等。讓學生快樂的遨遊在七巧板的海洋中,輕鬆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發揮了創造力,挖掘了最大的潛能。又如在教學小紅和同學排隊一題時,小紅前面3 人,後面1 人,這一隊共有多少人?()又如小紅和同學排隊從前面數她是第3 ,從後面數是第2 ,這一隊共有多少人?遇到這類題時,學生往往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有時會多説一人,有時會少説一人,這時,我就指幾個學生扮演小紅,在教室做到快、靜、齊的條件下,自找合作伙伴,按照題目要求自行站隊,等學生站好隊之後,他們會自然明朗,馬上欣喜自信的告訴老師正確答案,不必教師做煩鎖的講解。

四、在情境教學中要會“記”。

數學教學中概念性知識是教師最難講解,學生最難接受的問題,尤其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那就更難了。在學習加法、減法算式名稱時,教師要求每位學生準備一頂頭飾帽,上面寫有一些加法或減法算式卡片,然後同桌面對面叫準對方所準備的算式卡片中的數字名稱,這樣要求每人交友5 次進行對話學習,在具體的遊戲場景中多次重複加數、和、被減數、差,學生便會正確加以區分性記憶,不易混淆。又如在教學長度單位米、釐米的認識及之間的關係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1 米長的尺子上的刻度,先觀察1 小格的長度有什麼特點?然後讓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一釐米,再用尺子畫出一釐米的線段,真切的感受1釐米的實際長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數一大格有幾小格,1 米尺子共有幾大格,共有幾小格,讓學生反覆的數一數,加深印象,歸納得出1 米等於100 釐米。這種教學方法既讓學生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加深知識的記憶,又在記憶的過程中促進了知識的形成,收到了相輔相成的好效果!

總之,情境教學的形式不居一格,可以因學生個性的特點和知識層次特點進行設置,也可根據教材內容的可行性進行設置,也可在教學硬件不足的情況下進行設置,只要有一點情境,學生就會

增添一份樂趣,達到因材施教,培養素質型人才的目標。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在實際教學中我嚐到了探索的喜悦,對幾何教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比如;我在教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數學第四單元 有趣的圖形中的第一課時——“認識圖形”這一節課時,採用以下兩個方面的教學方法,我覺得比較成功。

1.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培養空間觀念。

本課打破常規,用“猜一猜”引入,喚起學生的生活經念和學習慾望,在操作活動中,初步體會了立體和平面的轉換。接着讓學生在學具中辨別,在生活實例中辨別。教師精心安排的回憶,觀察,操作,等多種途徑激發學生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協同活動,使空間觀念在大量直觀感知中逐步形成和發展。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養創新精神。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圍,能夠激發起學生創新的火花。這在活動四中體現得尤為充分。在這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僅僅只是活動的.組織者。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對學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通過生與生思維的碰撞,一個方法比一個方法更有新意,一個比一個結論更加精彩。試想,如果學生沒有自主探索的空間,創新的萌芽又怎能長大? 《我又長高了》教學反思

《我又長高了》一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米”,體會米的實際意義。我在課前備課時曾想該怎樣導課呢?是否應該創設情景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呢?後來我還是決定讓學生實際測量一次身高,一是讓他們切實感受到:自己長高了;二是讓他們體會到測量在生活中的用途。

一開始上課,我就問孩子們:“第一節課我們去測量了身高,同學們測量後都非常高興,你們發現了什麼?”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説:“我發現自己長高了。”我隨即板書課題,接着問:“你們究竟有多高呀?”“誰想知道老師有多高?先猜一猜吧!”然後,給每個小組一根和教師身高等長的繩子“請小組合作,用昨天學過的‘釐米’為單位,在2分鐘之內測量出教師有多高?”孩子們一下子來了興致,都想知道老師到底有多高,小組合作測量起來。些談話導入的設計,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效果很好,學生沉浸在自己長高的喜悦中,願意瞭解和學習與之相關的知識,成長的快樂創設了一個愉悦的心理空間。所以我覺得情境設計不見得非得是童話等虛擬的東西。彙報的結果是:有幾個組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測量出來,只有1組測出了接近正確答案的結果。學生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是在預料之中的,我這樣設計主要是讓學生體驗到:在短時間內用“釐米”為單位測量較長的物體時,既慢又容易出錯。我趁機告訴大家:“你們測量得慢是因為‘釐米’是一個小朋友,今天如果認識一個大朋友,你們就會很快很準確地測出結果,他就是‘米’。”很自然的引出了本課的重點內容。這是我這一節課比較成功的一點。

整節課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互動;通過形式多樣的遊戲鞏固新知,形成能力,達到了教學目標,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我覺得不足的地方是:個別環節的處理不夠細緻,如果能更加緊湊一些,效果會更好。

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起始階段的數學學習如果離開了學習的生活,更是寸步難行。剛入學兒童的生活是彩色的,遊戲、童話、動物、故事……不一定是他們生活的全部,也至少佔有很大的比例。在認數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數學素材,努力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並向學生展示數概念的現實來源和實際應用,創設有助於學生理解數學的教學情境,以幫助學生把握數概念的實質,真正理解數的意義,建立良好的數感例如,教學“數一數”時,我就引導學生觀察書上的主題圖,歡快、温馨、富有童趣的畫面帶給學生對幼兒生活的美好回憶,更是對多彩的.國小生活的熱烈嚮往。由於學生一般都有幼兒園裏的學習基礎,他們會興致盎然地去數:1個滑梯、2個鞦韆、3個木馬、4架飛機……無一不是他們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數學就是這樣的無處不在;數完了,學生之間就要互相説一説圖上有些什麼,於是,數成為學生之間進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因為如果沒有數,想説清圖中有些什麼幾乎是不可能的。

再如,教學“10的認識”時,同樣引導學生觀察少數民族小朋友跳舞的主題,數一數,發現有10位小朋友,從而引出“10”這個數。還有像“0的認識”,不僅藉助小白兔拔蘿蔔的情境使學生體會到“0表示沒有”,藉助米尺體會0還可以表示“從這裏開始”,等等。對一年級的孩子學習數學幫助很大,學生很容易接受,避免了孩子因為陌生而產生的恐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