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79W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自開展學習“洋思”以來,我深刻體會到了“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洋思國中課堂教學三條原則:以學定教原則;教學目標五不準原則;嚴格命題原則。嚴格規範了教學行為,使洋思課堂教學改革在一定的框架下縝密有序地發展,這給我們學習洋思提供了借鑑。洋思經驗不是一種死經驗,也不是萬能的格式,需要我們靈活運用、傳承與創新。教師應以改革求發展、求質量、求生存。就要注意以下兩點:

1、教學理念的改革。相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追求“讓每一位家長滿意”。

2、課堂教學的.改革。追求高效的課堂:自主而不自流、放手而不放任、互動而不胡動、形散而神聚。高效課堂做到“三講三不講”:講易混點、講易漏點、講易錯點;不講學生已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學生怎麼學也學不會的。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1、在導入新課時,創設了一個學生生活實際中常常見到的熱水器製造問題,讓學生從實際問題情境中感受立方根的計算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體會學習立方根的必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例題中做了適當的處理,把課本上的一個習題作為導入新課的引例。這個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的分析對於學生來説是不成問題的,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入了新問題,

“什麼數的立方會等於31。84?”,這對學生來説是一個挑戰,是一個學生只有“跳一跳”才能解決的問題,所以在此處鋪設了一個台階,再設置了一個學生容易解決的問題,將學生的注意力朝着開立方運算轉化為立方運算的思路引導,讓學生對立方運算與開立方運算之間的互逆關係有初步認識,為進一步探究新知做好準備。

3、本章前兩節的內容“平方根”“立方根”在內容安排上也有很多類似的地方,因此在教學中利用類比方法,讓學生通過類比舊知識學習新知識。教學中突出立方根與平方根的對比,分析它們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這樣新舊知識聯繫起來,既有利於複習鞏固平方根,又有利於立方根的理解和掌握。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充分發揮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感受了立方運算與開立方運算之間的互逆關係,並學會了從立方根與立方是互逆運算中尋找解題途徑。

4、在“深入探究”環節中: 完成課本第169頁的探究題:

(1)對於 ,可以進一步追問學生,除了2以外是否有其他的數,它的立方也等於8呢?對於下面幾個問題可以類似設問。

(2)思考正數、0、負數的立方根各有什麼特點?並追問一個正數有幾個立方根?一個負數有幾個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什麼?(學生獨立探究,再小組合作交流,給出立方根的性質)

(3)嘗試用符號給出數a的立方根的表示方法。( 並問a可以取什麼數?)

討論數的立方根的特徵,以填空的方式讓學生計算正數,0,負數的立方根,尋找它們各自的特點,通過學生討論交流等活動,歸納得出“正數的立方根是正數,0的立方根是0,負數的立方根是負數”的結論,這樣就讓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經歷了一個由特殊到一般的認識過程。教學中注意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間,在探究活動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5、在“拓展新知”環節中:

(1)學生獨立研究課本第170頁的探究題,並不妨請同學再舉幾個例子,探索從上面的計算結果中可以得到什麼結論?

學生自己總結出兩個互為相反數的立方根的關係: , 請同學再試試看 可以怎樣解?

(2)小組學習:課本第173頁的第9題,探索從上面計算結果中可以得到什麼結論?

讓學生探討了一個數的立方根與它的相反數的立方根的關係,由此可以將求負數的立方根的問題轉化為求正數的立方根的問題,讓學生體會轉化的思想。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一、我教學的此次課自己最滿意的是:層次清楚,步步扎牢為下一環節的教學做好基礎,這樣學生能夠很好的理解和認知。

“距離”教學,對學生來説是比較困難的一部分知識,在過直線外一點到直線連接的線段的圖形,我在設計時先讓學生觀察、猜測一下哪條線段最短,學生一定會説“線段AC”,教師追問:“為什麼?”重點引導説出“因為線段AC是直線的垂線段。”這樣有助於理解距離的概念,理解垂直線段的長度就是距離。因為這是教學的.難點。

二、1、垂直雖然是新知識,但是也比較好理解,但用語言恰當的表達出來有難度。在做練習一的時候,要想準確地説出答案,就要求學生組織好語言。例如可以説“長線和短線是互相垂直的。2、我預設教學“距離”的時候,可能會出現理解不清,尤其是對“垂直線段的長度”有難度。但是,意想不到的是通過做練習第二題學生都能理解的到位。留在頭腦裏的印象還很深刻。

三、我覺得自己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必須要明確方向。首先,課堂語言必須要做到簡練、明確,不拖泥帶水,使學生在準確理解語言的基礎上去探究、尋求問題的答案;其次,教學思路是關鍵,這是一堂課好壞的關鍵所在。我必須備好課,體現出明確的思維、思路,為學生的理解做好鋪墊,使學生水到渠成的有所收穫,自然的接受新知;再次,可好課的同時,也要備好學生,這樣才能融為一體,使孩子們的才智得以施展,充分的調到學生的積極性,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通過本課複習,要求達到一要了解,二要掌握,三要會用的目的。即進一步瞭解數據整理、統計圖表的意義和用途;比較熟練地掌握數據處理分類整理的統計方法等基礎知識;對統計圖表要學會看、學會制、學會用。在複習過程中要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安排複習內容和複習形式,紮紮實實地組織好基本訓練,重視技能技巧的培養,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認知結構。

一、改進複習方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數學學習是一個再創造過程,整理與複習更應如此。複習時,我避免直接提供給學生一些材料(實物或圖片),啟發學生把它們排列、統計,或者在“萬能表”(方格紙)上塗色,畫線,然後背條文,做練習。而是創設一些具有生活化、情境化、問題化的情境,讓學生經歷收集——統計——整理——分析的全過程,再根據整理複習的要求,分別製成統計表和各種統計圖,在這樣一個過程裏,學生可以進一步體驗和感悟統計圖表及各種統計圖之間的內在聯繫,以及它們在描述和反映事物的不同特徵方面的優勢,使之相得益彰。這樣的`複習,既可以克服把複習課上成新授課弊端,又可以使學生在統計知識的整理、各種圖形的製作規則以及製作圖表的操作技能等方面,得到訓練與加強。由於學生是在一種充分自主的情況下從事整理複習的,因此,學生的主體性、個性化的學習得以突現和張揚。

二、加強習題訓練,增強應用意識

在複習過程中,要精心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溝通聯繫、綜合提高。訓練包括學會整理數據、製作圖表、看圖表、分析説明四個方面。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人要有夢想。我們的夢想就是在這三尺講台上。

一、智慧的老師,智慧的學生。

聰明才智也會“傳染”!沒有聰慧的老師,就沒有智慧的學生?

二、作好鋪墊,為思維的發展提供平台。

老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引、導二字,又何其簡單呢?冠冕堂皇的話誰都能説,可是在每一次教學中,怎麼引,怎麼導,什麼時候需要引,什麼時候又需要導?學生困難在哪?找準了,墊上一塊墊腳石,收穫得又何止是知識?老師的引導和幫助,為孩子的思考提供了一個平台!

三、提升自己,讓自己的數學課堂也充滿智慧。

人該做自己喜歡的事!領略課堂帶來的幸福,是成就老師最大的幸福!

教學是一門藝術。可是沒有老師的`智慧,談何學生的聰慧?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要有中學數學的知識,更應該具有高屋建瓴的數學才能。所以,我想呼籲:看書吧,思考吧,鑽研吧!一個不能提升自己的數學老師,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充滿智慧的老師;一個不會研究思考的老師,是不可能領悟到數學內涵;一個不會鑽研的老師,是不可能培養智慧學生的老師!

我想,再好的教學藝術都需要有一位有數學涵養,有數學頭腦,有數學智慧的數學老師,才能演繹精彩的數學,才能展示智慧的課堂!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1、對於平行線的判定(2)的引入,在上課時平行線判定(1)的基礎上,導入得當,銜接自然,達到預期設想目標。

2、把本課時一分為二,重點在於對例2的講解上,添加輔助線的導入也十分順暢,學生掌握較好。

3、對於少部分同學同位角、內錯角是哪兩條直線被哪一條直線所截構成的`還不是很清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課堂教學中,常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學生精神不集中、對一些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不願多做思考、提問題時只有少數同學舉手或是得到一問一答式的回答等等。面對這個現實,我覺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愉快的學習氣氛,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挖掘他們潛在的能力,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數學的主人。在此談幾點淺薄認識:

1、學生思維與表達有差異,應該允許思維慢的學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間,允許表達不清晰、不流暢的學生有重複和改過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允許學生有失誤和糾正的機會。使學生處在民主、平等、寬容的教學環境中,確保他們擁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和主動探究的心態,讓他們常常品嚐到成功的喜悦,從而使他們產生創新的慾望。

2、要尊重學生的意願,挖掘學生潛力,把學生從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教學的體系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參與生活實踐,在課堂上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中的認知結合起來,不妨講一些課外知識,比如歷史、時事、自然、科學等等方面的知識,與學生共同討論分享,增長學生的知識;

3、教學過程可以由指令性操作活動向自主性探索實踐轉化。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驗、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課堂教學應當走過這樣的過程:“學什麼?……為什麼學?……怎麼學?……用在哪?”學生要學習新事物,除了自身對新事物的興趣外,還要體會到學習的必要性、學習的價值。

4、課堂提問由問答式教學向學生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學習轉變。

傳統的教學過程,基本上是師問生答的問答式教學。教師問得淺顯直露,無思維價值,探索的空間太小,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師問生答,似乎是啟發式教學,實際上是灌輸另一種表現形式。久而久之,學生就懶得思考,從而導致其發散性思維、求異思維、探索性思維泯滅,哪裏還有創造能力?在教學時如果能讓學生一直處於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猜想,進行實驗等問題狀態之中,學生就能用不同的'眼光觀察事物並發現問題,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行探究,形成獨特的個人見解。學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表現自我的強烈慾望,才會在不同意見或見解的相互碰撞中產生創新的思想火花,才能因自己富有創意的做法或觀點得到他人的認同而產生強烈的心理滿足感與成就感,才能在學習互動的過程中學會競爭與合作,增強團隊互助合作的精神。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説、敢做、敢爭論,充滿着求知慾和表現欲。在“以學論教”的今天,結合一些具體案例,從學生的變化看課改,別有洞天。

因此,我覺得要想教好學生就要做到:

1、傾聽學生説,做學生的知音。

2、相信學生能做好,讓學生做,獨立思考、獨立説話,教師要誘導發現,凡是學生能做的不要包辦代替。

3、放下老師的“架子”和學生交朋友,來一個換位思考,讓學生當“老師”。

4、教學上掌握好“度”及時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用書要源於教材又不拘於教材;要服務於學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強課堂教學尋求規律的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探究規律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

6、誠實守信,嚴傳身教,教書育人。

總之,教育學生就要從正面解決問題,而不是抱怨。教師與學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師要愛學生,用心去愛,用行動去愛,對於學生所犯錯誤,不能只批評不教育,要寬容善待,並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教學基本功要過硬,教學業務能力要強,教學水平要高。課堂教學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要具備良好的師德。這樣我們就能撐起一片藍天,用我們的道德行為感染學生,學生就會愛戴我們,家長就會信任我們,我們的教學改革就會成功。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9月21號學校組織了九課全體任課老師赴馬牧池中學學習教學經驗,聽了倆節數學課收穫較大.

老師的教法各有風采,但都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合作競爭,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探索,解決,不講求該節課的內容完成如何,重在講求解決問題的力度,深度,範圍的大小.這樣的課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學效果較好.

課上學生忙,課前老師忙。要想課上學生不懶,需要教師課前不懶。只要老師課前做好精心的準備,備好教材、備好學生、備好學法指導、備好------,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展示自我、放飛自我,這樣呈現出的課堂就肯定是有用課堂、高效課堂了。

總之,做到了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我想在這樣的教法下,在老師每節課的不斷積累總結下,經驗會越來越豐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越來越強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面向21 世紀的數學教學的理念是“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有用的數學應當為人人所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數學教育應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學習聯繫起來,學習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數學”。 數學教材,最顯著的是不再追求學科本身的完備性和知識的覆蓋面,而且符合新課標中的“不僅考慮了數學自身的特點,更遵循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自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得到進步和發展”,這樣即把教材的中心價值轉移到了學生怎樣使用教材上,而且賦予教材中的知識內容以更多的價值觀,以利於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教材中,每一章節的課題,無不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基本觀念。七年級數學上冊是一個全新的體系,與以往的數學課本完全不同。學生的感覺是插圖精美、問題有趣、驚喜連連、引人入勝,但老師的感覺卻是千頭萬緒,難分重點難點,更不知知識講解的“度”在哪裏?作為一個老教師如何根據教材的特點,把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生動、易於理解,讓學生活學、活用,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呢?通過反覆思考,我就從課堂教學入手,聯繫生活實際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一個學期教下來,感慨頗多,對這本教材開始有一點了解、有一點欣賞,同時希望利用這套教材將自己的數學教學工作完善起來,積累更多的經驗。 對教學的理解是: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主動過程,強調師生交流,構建互動的師生關係、教學關係,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

七年級學生首次接觸七年級數學這門課的時候,教師應該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數學環境為以後的數學教學開個好頭,打好基礎。

1、第四章“圖形認識初步”給教師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數學環境的素材,教材中每一小節的課題都是那麼親切、有趣,插圖、想一想、做一做、讀一讀、試一試無不吸引着學生參與其中,感受着探索、創造、求知、合作的美。要教好這一章,教學方法和形式都與以往的教學不同,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準備是多方面的,首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編寫的意圖: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中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和空間,給他們展示自己探索、發現的過程和平台,充分的肯定和鼓勵他們,使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其次,要準備好教具、課件、學具,這一章的學習需要很多實物、模型、圖片,還有許多需要老師帶領學生課堂實踐的操作,如疊一疊、做一做、試一試等,這些需要老師提前佈置預習,有的要求學生回家準備,有的需要老師準備好在課堂上提供給學生使用,這些工作十分繁瑣、費時,教師必須落實,否則會影響上課的效果。教師佈置任務時要求清晰、到位,再給予相應的評價和鼓勵,不但學生準備學具時積極,形成良好預習習慣,而且,課堂學生參與度和積極性都很高,課堂效率會有很大的提高。在較為抽象的內容如:從不同方向看這節教學中,學生準備學具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學生動手操作的基礎上,利用了多媒體課件,顯示用一個平面截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時的截面情況,畫面清晰美麗又富於趣味性,給學生帶來很大的樂趣,同時達到了把抽象問題具體化的功效。學生在學習“從不同的方向看”時,從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的轉化感到困難,我感到光是講解難以達到好效果,所以,藉助實物幫助學生突破思維和學習上的障礙,收效很好。在生活中的圖形一課中,我收集了很多美麗圖片在電腦中,上課時投影給學生,讓他們找出熟悉的幾何圖形,這些都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收到很好的效果。 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的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如有理數的混合運算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學生最不願意參與的課程,在教授這一部分時設計了一個卡片遊戲,使學生在遊戲中編混合運算的題,同時計算。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空前高漲,在分小組競賽時,大家分工協作、積極配合、努力取勝,使許多我認為難以編出的題,不但很快編出,而且迅速準確、多解,令我歎為觀止,感慨萬分。

2、足球比賽、一張紙對摺20 次、24 點遊戲、用火柴棒搭正方形等,這些事例都是同學們很感興趣的,所以他們特別想知道結果,從而自己主動地去看書、學習,從而努力去發現、探索,獲得知識。這是新課標數學教學帶給我的一個啟示:樂學,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樂意學習,即讓學生在快樂和諧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只要學生願意和樂意做的,就沒有難得、不會的,教師唯一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教學過程是交往,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強調是師生間、學生間的動態信息交流,這種信息包括知識、情感、態度、需要、興趣、價值觀等方面以及生活經驗、行為規範等。通過這種廣泛的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

3、在探究銷售 中的盈虧這一問題時,充分體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教師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將知識系統地講清楚、講明白,學生能聽清楚、聽懂,然後記憶、運用到解題、論證,考試中,忽略了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對學生來説是單純的接受式學習,在這種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的,而現在提倡的是發現學習,在發現學習中,學習的內容是以問題的形式間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這是從七年級數學教學帶給我的又一個啟示 。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換句話説,要構建旨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品質,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讚賞學生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行動,培養學生勤於動手,勇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

4、在學科活動中我們針對教材中內容,利用簡單的幾何圖形(兩個圓、兩個三角形、兩條平行線)為構件,構思出一副獨特且有意義的圖形,並配以貼切、幽默的解説詞。通過課堂上的分組討論和集體創造,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積極主動、興趣高漲,課堂的授課效果也很理想,有的學生甚至設計了兩、三個圖案,所設計出的圖形也很有意義,充分體現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師在鼓勵學生探索有關數學問題的過程中,要善於發現學生的亮點,對他們實施激勵性評價,使他們自覺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困難,用頑強的意志、堅韌的毅力去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從而體驗到探索成功帶來的歡樂。在數學教學中,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教師一臉真誠的微笑、投以信任的目光、贈給熱烈的祝賀等,會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激勵。當學生經過努力暫時沒有取得成功時,如果教師投以期待的目光、贈給温馨的話語,會給予他們精神上的鼓勵。 以上是我在探索中一些實例。我的想法和做法是:“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獲得)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旨在使數學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習變得有趣、生動、易懂,並會把數學知識運用於實踐,使數學變得更有活力。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中學生由於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急劇膨脹,而事實上並沒有成熟,他們往往容易產生逆反心理,自覺或不自覺的把自己擺在老師,家長的對立面,表現出種種不良傾向。面對心理逆反期的學生,採取簡單急躁的教育方法,只能事與願違,應以愛心和尊重為前提,注重溝通和交流,以春雨潤物的耐心、細心融化學生心中的堅冰,具體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做到尊重學生、關愛學生,不要敵視學生。愛心是教育的真諦,尊重是教育的底線。人是感情動物,作為對感情非常敏感的十五六歲的學生,能清楚的認識到老師對他的態度,老師對學生的關愛不一定能消除逆反心理,但對學生的輕視,疏遠必將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愛心和尊重是前提。

第二、要多溝通,少訓斥責怪。通過觀察談心,走進學生的心靈,與學生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把自己當做高高在上的教育者,應放下架子,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消除距離感,隔閡感,敢於向老師坦露心跡;老師也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使其產生成長中的成就感。

第三、要注意工作方式。減少簡單盲動,學生在成長中犯錯是在所難免的,作為班主任,尤其應注意工作方式,要冷靜的`從學生角度分析,切忌簡單衝動,這樣就會使學生關閉心靈的窗口,逆反心理增長,以前的努力都會付諸東流。

第四、要冷靜分析,智慧應對。逆反心理是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一種正常的心理活動,學生故意表現出的一種消極對抗情緒,作為教育者這時千萬不能衝動,要冷靜分析,巧用心理戰術,合理採用激將法,大膽利用逆反心理的積極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其創新意識和能力。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

我們數學組在實施這種教學模式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棘手問題和誤區,現將導學案編寫和應用中出現的問題做了一些反思和總結,並結合課程特點提出了一些關於導學案編寫的原則和實施方案。

一、導學案編寫習題化導學案是引導學生如何學習的方案,是學生學習的枴杖,重在“導”,也就是説,指導學生學什麼,怎麼學,學到什麼程度,這是導學案的關鍵環節。絕不是習題的堆積,當然也不是提綱挈領式的簡單的幾個小問題,更不是以簡單填空形式把課本上的內容再現。我們都知道:學生學習方法的好壞,對於學習成績影響非常大。科學的學習方法能使學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給學習帶來高效率,使學生越學越聰明、越學越有勁、越學越想學;而拙劣的學習方法就會妨礙學生才能的發揮,給學習帶來低效率,使學生越學越困難、越學越無力、越學越打怵。

二、導學案內容偏難偏多學案的編寫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問題的設計要有梯度,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學習目標不能過高,設計導學案要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層次梯次化,梯次漸進化。我們在編寫時,往往不考慮“學情”,學習目標脱離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大大增多了教學的內容,大大提高了教學的難度,每節課很難圓滿完成教學任務,時常是虎頭蛇尾收場,這樣長期下去,大大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質量也得不到保證,所以編寫學案必須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降低難度,減少內容,注意把握各個知識點的層次,抓基礎、抓主幹,一定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導學案編寫形式單一學案編寫應體現教師對學生的循循善誘,要讓優等生看到挑戰,中等生看到激勵,後進生看到鼓勵。要讓每一個學生能參與學習,並學有所得,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學生都有一個積極健康的學習心態。而我們的導學案不分課型,千篇一律,編寫中基本都是題目,並沒有教師根據不同課型所設計的問題,根本上沒有起到導的作用。

四、其他主觀方面導學案編寫過程中會沒有提前準備,匆忙印製普遍,學案在使用過程中,不能得心應手,有些導學案不利於學生做筆記,甚至部分學生丟失導學案等。下面是我對導學案編寫及教學的進一步理解和認識。 “學案導學”的定位不是一種“教學模式”,而是一種“教學理念”。它的實質是在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因此,導學案設計的關鍵,就應當是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導學案是集教案、學案、筆記、作業、複習資料於一身的文本,它是在關注老師教的同時,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尤其關注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學,導學案還是教師精心準備的教學資料。因此,在編寫“導學案”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作以下的改進:

(一)改變“導學案”中“知識要點”全是填空的形式,遵循知識的發展過程,增設適量的問題串,把所學知識點編成具有探索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設疑、質疑、釋疑、激思,參與整個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全過程,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造”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降低門檻,刪除偏門內容,使得“導學案”層次化、精細化。改變“探討新知”中只有幾個例題形式,而是遵循每個階層的學生認知規律和思維能力,從學生最近發展區出發,把教材嚴謹的、邏輯性極強的、抽象的知識,翻譯成能讀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體的知識,通過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問題串,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引導學生去閲讀學習教材,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導學案”中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看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教會學生學會看書,學會自學。另

外,把“導學案”中的一些偏難、偏離新課標要求的內容刪除掉,使整個“導學案”深入淺出,讓學生在一節課內,完成學習內容,達到學習目標的要求,真正做到“堂堂清”的效果。

(三)數學課主要分概念課、命題課、習題課等類型,所以“導學案”應該打破千篇一律的模式,而是根據不同課型進行設計。例如數學概念比較抽象,設計引入問題時,要通過一定數量日常生活或生產實際的感性材料來引入,力求做到從感知到理解,然後選擇一些簡單的鞏固練習來辨認、識別,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的外延和內涵;通過變式或變式圖形,深化對概念的理解;通過新舊概念的對比,分析概念的矛盾運動,抓住概念之間的聯繫與區別來形成正確的概念。

(四)將按教學進度安排“導學案”的設計責任到人,“導學案”的版面格式設計統一,要求提前一週完成,並在每週的備課組活動中進行討論,從而達成共識,每位教師要寫好教學反思,並不斷優化“導學案”;指導學生整理好“導學案”,將“導學案” 整理成冊。通過對“導學案”的正確認識和有效實施,經過一年的教學實驗,真正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1、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習慣。通過“導學案”中的問題,學生根據自身的認知水平,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他們通過預習、閲讀課本、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被動學習轉化到全程的質疑、釋疑、激思的自學過程,讓學生主動去探索未知、體驗過程、感受挫折、品位數學、享受成功。

2、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通過“導學案”為學生建立一個平台,把基本知識、技能、能力相近的學生分成一組,小組明確活動目標、規則、責任,成員間相互信任、情感支持、信息反饋,讓每個小組成員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瞭解對方的觀點,學會傾聽與交流,學會謙讓別人、尊重別人,樂於分享別人的經驗和成果。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和習慣,可以增強班集體意識,對班級集體建設也能起到積極的作用;也可以逐步掌握與人交往、溝通的技能,為他們步入社會、適應社會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

3、有利於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在編寫“導學案”,教師首先要深入鑽研教材,把教材的知識弄懂,並融會貫通,使之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其次,要研究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明確教學目的、重點及要求,使之轉化為教師教學的指導思想;

再次,要進一步研究教學目的要求、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之間的內在聯繫,找到“導學案”內容適應學生接受能力、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實現教育目的的途徑,通過上述三個方面的轉化,就培養了教師的鑽研和組織的能力。

另外,通過每週的備課組活動,認真研討教師編寫的“導學案”,由於同備課組教師的教學年限,業務水平、學科專長和教學經驗各不相同,從而導致教學水平的差異,通過老師門們的討論,可以集思廣益、博採眾長,在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啟發,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這樣就促進了教學相長。

總之,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作為數學教學的主陣地—— — 課堂,應隨着新課標的提出的要求而不斷更新、不斷完善;我們在實施“導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改革課堂教學結構的同時,也已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導學案”不僅僅傳授了知識,更多地傳遞出教師與教師之間精誠合作的情誼,架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良好溝通的橋樑。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

回顧這一節課,既有成功,又有不足的地方,為能更好地從事教學工作,將本課總結如下:

在這一課教與學的過程中,我力圖體現新《新課標》倡導自主學習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學習理念,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數學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在教學過程中,努力營造民主、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了學習的主人,素養得到提高。

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其融入到教學中,多媒體教學的運用給學生的思維帶來了火花。利用電腦展示給學生幾何體的組合模型,並且讓模型動起來,這樣學生不再是隻看到靜止的模型,而是從多個方向觀察它,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體會到觀察一個物體要全面地、

多角度、透徹地觀察,這有助於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

在實施開放式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敢於實踐、善於發現的科學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創新意識。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導入新穎。課題提示自然,這是本節課的一大亮點。

(2)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主體參與,探索新知,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理念;

(3)利用多媒體聯繫實際。生活是現實的'、豐富的,數學是抽象的,如果不把兩者聯繫起來,學生必然要感到枯燥乏味。本節課我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繫,感受到數學確實就在我們身邊。

(4)內容安排從簡單到複雜。從具體到抽象,從低層次的展開到高層次的結合,不斷深化,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5)在學生已掌握本課知識後,設計了一個同位競賽的活動,讓學生自己搭建立方體畫主視圖和左視圖,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賦予學生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

從教學的過程來看,應該説較好地落實了上述構想,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教學中進一步解決:

(1)整合後的課堂,時間顯得緊張,需要教師準確把握。

(2) 對圓錐、圓柱、稜柱等較難理解的三視圖的問題,沒有作補充,沒有讓學生有一個對此進行動手操作,充分認識。

(3)留給學生交流和總結的時間偏少。

常言道:問題是進步的階梯,缺憾也是一種美。它將激勵我繼續深入地研究國中數學課堂教學,為提高課堂效益作出不懈地努力。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3

成功之處:通過在數軸上表示2和-2這兩個數,又藉助上節課觀察在數軸上表示這兩個數的點的位置關係,進一步瞭解在數軸上表示互為相反數的兩個點分別位於原點兩旁,且與原點的距離相等.學生準確掌握了相反數的定義,並能化簡較繁的符號,運用還算靈活.

不足之處:引出相反數的定義,並對定義進行講解與強調,如“只有和互為”怎樣理解?接着通過練習加深對相反數的理解,沒有利用“正數的相反數是負數,負數的相反數是正數”練習題,讓學生自己觀察總結並歸納這一規律,而我是直接的.告訴學生,我遏制了學生探索知識的思維空間.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多想、多思考、多研究,不能説把每一個環節都做得很完美,但要求自己盡力做得更好!

需注意的幾個問題:(1)注意師生互動,提高學生的思維效率.(2)針對學生的盲區,出相應的練習鞏固.(3)本節課還學習負號的意義,教師多在這種類型題目上加強練習.在今後的教學中,及時找出課堂上出現的共性問題,利用課後及時糾正,然後做針對性練習來鞏固盲區,強化課堂薄弱環節,使課堂走向優質高效化.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4

1、創設情境,營造利於能力發展的教學環境。只有在課堂創設多元化的情感空間,才會使能力的形成融匯於統一的整體佈局中,才會使學生在充滿情感、美感、和想象的教學情境中不斷體驗,從而發現學習的樂趣。

2、圍繞問題,讓學生在情境中做學問。在問題設計上儘量與學生日常經驗相聯繫,力求有實用價值;具有開放性,以便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設置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孩子在“跳一跳,摘果子”的過程中獲得學習過程的體驗。

3、圍繞活動,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交流。

讓學生們親自經歷發現、體驗、探究與感悟過程的課堂,孩子們的主動參與使課堂變得生動,充滿生機。

4、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創造。

為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培養其獨立思考與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為他們充分發展創設寬鬆的環境和氛圍,還要儘量創設一種類似於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處理問題,猜測、操作、試驗、調查、信息蒐集與、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

5、讓學生在有效的課堂練習中鞏固知識,

學生層次的'不同決定了鞏固練習的不同。現在提倡的精心設計板演作業、基礎訓練作業、拓展提高作業等這樣幾種作業是很有必要的。教師在作業的選擇上一定要有分類。批改作業中要仔細分析存在的共性問題和個別問題。如是共性問題,就要集中講評;如是個別問題,就要個別當面輔導。

6、要重視教學活動的反饋。

教師和學生要及時地有針對性地調節教和學的活動,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

來到七年級,隨着數學知識的深入,我明顯感到孩子們接受新知識是那麼的吃力,畢竟六年級數學還是國小的內容,看不出孩子的真正實力,隨着有理數的.開始,整式到方程部分孩子開始慢慢聽不懂了;現在幾何知識的剛接觸,讓孩子們更是無從下手!現在我都懷疑我的能力了,教了十幾年數學了,忽然感覺給孩子們講不明白了:

1、第一節課的對頂角,鄰補角,老師們集體備課時感覺只是比較簡單,可能進行的比較快。但萬萬沒想到找對頂角成了這一屆孩子的難點,更不用説鄰補角的2種情況了。於是課上我讓金宏達詳細地展示瞭如何去找鄰補角(比微課更形象),但就是這樣,仍有孩子找錯了。從這裏我意識到孩子們幾何意識需要慢慢培養!接下來的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就先讓孩子們預習,課上展示,效果倒不錯,思維好的孩子點的相當到位!

2、相交線2周後結束,第一節平行線進行的很順利,但從平行線的判定開始明顯感到孩子們反應慢了,這一課時現在10班上的,上完課,我做了一個調查:本節課學完知道我們學了什麼,將要解決什麼問題?10班孩子不到一半啊!9班稍好點(9班孩子腦子靈活啊)。為了能讓孩子們有點做幾何題的感覺,我們組被迫在此停了2課時,一課時根據角找平行線(最笨的方法:畫角),第二課時,知道平行線和其中的一角,如何找另一角(根據條件找截線,再找角),一步一步領着孩子們找,一句一句引着孩子們説 ,一點一點 陪着孩子們寫,但截止到現在昨晚的作業我都看了,孩子們邏輯思維還是不夠嚴密!期待10班孩子週末頓悟一下,週一有大的改觀!

3、班內出現這樣的現象:代數部分不是很好的孩子,有幾個幾何思維特好(金友梅,張碩,田明正 等)但也有代數不錯,幾何很慢的(張梓劍,成淑卓、金子健等),這部分孩子多多關注了!

孩子們,加油!希望咱們儘快入門!咱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