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42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1

講課前一天,我把我的教學設計思路和同組的老師進行了交流,達成共識。晚上,按照習慣,我一邊看教學設計稿一邊想象課堂上學生會產生怎樣的反應,思過來想過去,越看越覺得教學設計太死板,於是我想到了省教科所崔海江老師講座時説到:“對於幾何圖形的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先讓學生知道幾何圖形上有什麼?然後想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特點﹚?……”聯繫我要講的《圓柱的認識和側面積》一課,同是幾何圖形的教學,運用以上教學流程行不行?這時已經是晚上九點多,臨時調整教學思路可能會很倉促,萬一講砸了怎麼辦?還是按白天想好的思路講吧,畢竟有前兩位教師的基礎,得失擺在眼前,就算講不精彩,也不會糟糕到哪裏。

一、成功之處

現在講課結束,有得有失。成功的地方來源於教師課前充分備課,對教材理解比較到位,課堂上尊重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交流,對於學生的不同見解能耐心誠懇的傾聽﹑鼓勵,教師的這些做法感染着每一位學生,消除了學生對新教師的陌生感,拉近了師生距離,課堂氣氛輕鬆活躍。

二、不足之處

不足之處來源於教師臨時更改教學設計,課堂預設不夠充分,對於課堂生成把握不到位,導致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學任務沒有完成。另外,對於我組的研修主題——教師的課堂評價語對激發學生主動性,這方面做的還有欠缺,教師的課堂評價語不夠豐富,還需繼續研究。

三、改進措施

就這樣,大腦裏一直有兩個小人兒在鬥爭。就在不定時,我想到自己此行的目的,在國培中心一位位專家傳授的教學理念,在影子學校聽課研討的.感受,再一次明晰了數學課堂不能只是傳授知識,而是要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引領孩子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想到這些我堅定了想法︰即使不成功也要試一試。

一節課結束了,雖然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但是通過這次課例研修,特別是自己親自執教課堂,帶給我的收穫很多很多:教學理念需更新,課堂執教能力需提高,前路漫漫,任重而道遠。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2

圓柱在國小低年級學生就有所接觸,是繼五年級長方體、正方體之後的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因其在建築業、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這是一個將數學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的典型。因此這節課的學習顯得尤為必要,使學生明白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上課伊始,圖片顯示建築物,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圓柱形,給學生一個震撼,瞭解圓柱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實際生活中,雖然圓柱形的物體很多,學生對圓柱的認識都是感性認識,而課堂教學是對圓柱體進行理性的認識。學生對新知識是好奇的,所以在教學時,動手操作和探索研究,自我發現和掌握圓的柱的基本特徵,是本節課的主題。過後組織學生觀察、觸摸、猜測、操作驗證、鞏固、應用這幾個環節組成。組織學生通過觀察手中的圓柱實物,初步感知圓柱特徵,是直觀感知層面的活動中,對圓柱特徵有一個較為完整的把握。再把圓柱放在平面上來了解,由實踐上升到理論的層次,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抽象思維能力。

圓柱側面展開的學習我將它作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它將影響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學習。我上網查閲了不少資料,關於圓柱側面剪開的'教學,沒有象以前的課堂中,將包裝紙剪開後成四種不同的形狀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不規則的圖形作為教學的重點,即使出現了這麼多形狀,只是口頭帶過去了。一般同學不會的,在圓柱體的特徵教學中它能起到什麼作呢?不管怎麼剪成什麼樣不都要將它轉化成長方形來研究嗎?因此,教學中簡化這一過程,當學生剪開側面出現了長方形。正方形,而沒出現平行四邊形和不規則的圖形時,我用課件動畫展示了側面轉化成長方形,以及底面圓與長方形之間的關係的過程。認識到長方形與圓柱側面積之間的關係。把教學重難點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並把“觀察、猜想、操作、發現”的方法貫穿始終,既加深了學生對圓柱各部分名稱和特徵的認識,又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練習題設計緊緊圍繞新知展開。我設計了針對性練習和發展性練習,在形式、難度、靈活性上都有體現。判斷題有利於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最後一題讓學生動手操作,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瞭解。

整節課的設計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如學習方式:自主、探究、合作,評價多元等等,但課中教師設計的環節太過樸實,缺乏有力的感召力,還必須在創設生動活撥的場景方面下功夫,教學環節太理性化,不太適合國小生的特點,語言方面要求少而精,富有童趣。只有在不斷的反思中去改正才有極大的收穫。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3

學習立體圖形對於學生來説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學生對於立體幾何的知識僅僅是在五年級的時候學習過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雖然對於立體圖形的學習有一定的學習方法,但是學生的空間觀念是比較薄弱的。因此在教學《圓柱的認識》時,我注重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了基礎。

在複習導入階段

首先通過課件展示圓柱體的實物,引入學生對圓柱的初步感知,然後通過師生共同出示生活中的圓柱形物體,導入課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學生對新知識是好奇的。

在教學新知識時

讓學生根據自學提綱自主探究,通過親自動手摸一摸、比一比,小組討論、交流等形式,讓學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整體地感知圓柱的特徵。在討論圓柱的兩個底面的大小關係以及側面時,設置懸念,先讓學生猜一猜:“這個圓柱的側面展開會是一個什麼圖形呢?”通過猜測再進行驗證,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認識到長方形與圓柱側面積之間的關係。把教學重難點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並把“觀察、猜想、操作、發現”的方法貫穿始終,既加深了學生對圓柱各部分名稱和特徵的.認識,又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練習階段

我設計了針對性練習和發展性練習,在形式、難度、靈活性上都有體現。判斷題有利於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最後一道開放題進一步鍛鍊了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

在教學方法上

充分利用圓柱形實物,讓學生自己去動手觀察,認識了圓柱的特徵,並利用課件輔助教學,使學生對圓柱的特徵有直觀的認識,有利於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對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還不夠,有待進一步訓練提高。

總之,整個教學的過程,操作性強,學生參與面廣,思維活躍,不但獲取了數學的知識,又掌握了學習方法,發展了數學能力。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吸取經驗教訓,彌補自己的不足,更好的進行數學知識的教學。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4

本課例從“大家想想,我們已經學習了物體的哪些特殊形狀?”“請大家看一看,摸一摸,與圓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麼?摸到了什麼?”“説説圓柱和圓錐的特徵,並比較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等一系列問題着手,讓學生初步瞭解數學並不只是算術,它還要研究現實世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與位置關係,讓學生站在數學科學的.高度把握學習數學,培養數學意識。在回憶舊知識的同時學習新知識,並將新知和舊知有機的結合起來。只有教會學生將知識歸納、總結,隨着學習的不斷深入,才會逐漸形成數學的思維能力和完整的結構體系,才能靈活地應用數學知識,實現創新和創造。

本課中,積極地創造機會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或者去探究問題.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指一指”,“説一説”,“猜一猜”等問題情境,讓學生根據問題有目的地大膽猜想、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協作學習,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交流、學會分享信息,培養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5

本節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上課開始,採用遊戲導入,當學生從袋中摸出比較陌生的物體時,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這個過程雖然看似簡單,但並不是流於形式。因為學生在觸摸中初步感受了圓柱的特徵,因而能準確地把它與學過的立體圖形區別開。

第二,注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課堂上留給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了自主探究的實效性。讓學生結合實物閲讀教材進行自學,很好地利用了教材,並且把學生學習的全過程用“看一看”、“摸一摸”、“議一議”、“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等幾個活動連接在一起,使整個教學過程形成一個動態的教學整體。

第三,注重學生多樣化的思考策略。

教學中,充分為學生提供思考和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通過多種方法解決問題。例如。在讓學生驗證“圓柱的上下兩個底面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圓”這一環節,學生的思維也迸發出智慧的火花。課堂上我們聽到學生説出了4種不同的方法,教師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評價,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力爭讓每名學生都有所收穫,體現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這一教學理念。

第四,注重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課堂結束時為學生布置了一項“實踐性作業”:讓學生為罐頭廠家設計一個外包裝。這是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又體現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這一理念。

但精彩中難免也會有些遺憾:一是,語言有時不太準確。如:指着圓柱説“圓柱旁邊有一個面是側面”。過於急躁,如果説“圓柱除了兩個底面還有一個曲面,它是圓柱的側面”就會更好了。二是,應該善於啟發學生的`思維。如:當有一個小組彙報出側面展開後是一個不規則圖形時,應該就勢引導學生演示,讓學生髮現它通過割補法也可以轉化為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

反思了本節課,我有了一點教學重建的設想:對於“圓柱的高”的教學同樣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這一環節的處理應再深入一些。上課過程中應該讓學生親自動手測量一下手中圓柱的高。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體驗到它的高有無數條,而且知道測量外側的高比較方便,同時也為後面佈置的實踐作業奠定了基礎 。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6

圓柱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幾何形體,教學這部分內容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應用幾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成功之處:

1.經歷立體圖形的抽象過程,認識圓柱。在教學中,首先呈現了現實生活中具有圓柱特徵的建築物和生活用品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並認真思考:“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麼共同特點?”然後從具體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立體圖形,給出圖形的名稱,讓學生對圓柱的認識經歷由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最後讓學生説一説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圓柱形的物體,豐富學生的頭腦中圓柱形象的儲備,加深對圓柱的認識。

2.通過觀察和操作發現和總結圓柱的特徵。在教學中,首先要從整體上把握“圓柱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通過學生的觀察交流指出:圓柱的兩個圓面叫做圓柱的底面,周圍的面叫做側面;其次要深入各個部分的研究。通過動手操作發現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各有什麼特徵,讓學生依據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索驗證,如證明上下底面是兩個大小一樣的圓可以剪下來比較,也可以把圓柱的一個底面畫下來,再把另一個底面放在畫好的圓上,看是否重合,還可以量出直徑和半徑來比較。

不足之處:

在揭示圓柱的高含義時的過渡比較牽強,應該出示兩個高矮不同的`圓柱體,讓學生思考圓柱的高矮與圓柱的兩個地面之間的距離有關,從而得出圓柱的高,若這樣設計就比較好一些。

再教設計:

在原有課件的基礎上添加上兩個高矮不同的圓柱,教學起來就比較流暢了。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7

本單元的大頭就是圓柱的認識。圓柱是生活中一種常見的立體圖形。並且在實際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很多,學生打小就認識圓柱並對圓柱有初步的感性認識。所以在教學《圓柱的認識》時,注重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毋庸置疑,這樣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好基礎。對於本節課的重點圓柱特徵的認識和圓柱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我應該注意和反思這麼幾點:

1、利用班班通中現成的資源課件展示生活中的圓柱形物體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一方面初步感受圓柱行物體的特徵,另一方面控制老師多言或暗示的頻率,學生會直接告訴我們像這樣的物體就叫做圓柱。

2、圓柱特徵的認識要全面,比如讓學生説説對圓柱的感覺;藉助圓柱體實物,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親自感受體驗;同學之間互相交流;最後在學生感知、操作、交流的基礎上學生集體的力量就小結出了圓柱的基本特徵。

3、藉助煙囱解決圓柱側面積計算的推導貫穿始終!具體操作為在整體地感知圓柱的特徵後,設置懸念,先讓學生猜一猜:“這個圓柱的煙囱側面展開可能會是一個什麼圖形呢?”然後進行驗證,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討、互相交流。認識到了圓柱煙囱的'底面周長相當於長方形的長,圓柱煙囱的高相當於長方形的寬。接着質疑問難,要想知道圓柱煙囱的側面積,你有何高招?這樣一個化抽象為具體,並把觀察、猜想、操作、發現的方法趣味盎然的貫串首尾!對學生而言,圓柱各部分名稱和特徵就如同久別重逢的老朋友般親切!圓柱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也一定有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敞亮感!還有效的培養了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8

圓錐的體積練習內容包括圓利用公式直接計算圓錐的體積,利用公式求:圓錐形物體的'容積。能靈活地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在教學時,發現大部分學生對於直接利用公式計算的題目掌握的很好了,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例如:已知底面周長和高求體積;或已知體積和底面半徑求高這種變式題,還有部分學生不熟練。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9

圓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立體圖形。在實際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很多,學生對圓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認識。

導入新課時,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了,利用課件出示長方形圖片,並提現問題“由長方形你能想到什麼樣的立體圖形?”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大部分學生都可以由此聯想到長方體,緊接着我通過實物演示和課件演示:長方形繞着其中的一條邊旋轉,運動軌跡形成圓柱的過程。引導學生由平面圖形聯想到立體圖形,體會“面動成體”,並揭示課題:圓柱的認識。

探究圓柱的特徵時,首先呈現了現實生活中具有圓柱特徵的建築物和生活用品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並認真思考:“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麼共同特點?”然後從具體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立體圖形,給出圖形的名稱,讓學生對圓柱的認識經歷由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最後讓學生説一説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圓柱形的物體,豐富學生的頭腦中圓柱形象的儲備,加深對圓柱的認識。利用課件抽象出圓柱的幾何圖形讓學生經歷由直觀物體到抽象幾何形狀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再讓學生舉例説説日常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體的,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和特徵則採用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通過自學教材、觀察圓柱實物、摸一摸、比一比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習,採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等形式,讓學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整體地感知圓柱的特徵。為了深化圓柱特徵的認識,我還採用實物操作演示:長方形繞着其中的一條邊旋轉。從運動的角度認識圓柱的特徵。

探究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圖特徵是本節課的重難點,我從圓柱的特徵出發設置懸念,提出問題:是不是任意兩個大小相同的圓(底面)和一個側面就一定能組成圓柱?提出探究要求(1)側面和兩個底面之間存在怎樣的關係?(2)側面展開後是什麼形狀?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再動手實踐操作進行驗證。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等形式,讓學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微課《圓柱的側面展開過程》的播放使學生知道了圓柱側面沿着高展開可能會出現的圖形。明白了展開圖形與圓柱各部分之間的關係,認識到了圓柱的底面周長相當於長方形的`長,高相當於長方形的寬,這樣把教學重難點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並把“觀察、猜想、操作、發現”的方法貫穿始終,既加深了學生對圓柱各部分名稱和特徵的認識,又有效的培養了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練習中我設計了三個層次不同的練習,其目的是讓學生在練習中加深對圓柱的認識,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體現數學知識的有用。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引發學生探索的慾望,設計“你發現了什麼?”等開放性的問題,把學生帶入思考、研究的天地,為學生提供了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探索、交流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10

在設計這節課的教學思路時,我就是本着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圖,讓學生經歷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來設計教學程序的。

在圓柱體積的求法的研究過程中,通過學具演示把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得出圓柱的體積求法與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都是用底面積乘以高來計算。這個環節的設計,我認為有助於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體現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這一新課標的要求。

這節課結束後,我靜下心來反思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發現了遺憾與失誤。由於學生的能力有差異,有幾個學習很差,所以在平時的講課中總是對一些關鍵的內容反覆強調,生怕他們沒記住。對學生包辦代替的太多,放不開學生的“手腳”。久而久之,學生不願動腦,不想動腦,一有難題就在等老帥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思考和探究過程,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11

一大早開學第一節課上了圓柱的認識,發現教完後啥都沒輸送下去的感覺。

一、入題太慢,圓柱的認識時間浪費太多。該如何精簡一些呢?從正方體、長方體是由平面圍成的立體圖形引入到圓柱的特點,糾結太久,應該稍微快一些。我卻還在糾結他們圓是不是立體圖形上,這裏浪費了一些時間,但是不解決總歸又是不好的,還是學生基礎太差嗎?還是自己的結論下太慢各個需要學生討論呢?

二、環節把握不好。通過去年的`教學,我知道孩子們對於面旋轉成體其實很難理解,所以第二個環節我把教學定在面旋轉成體上,讓學生多感受,可是沒有形象的課件,有課件放不出來,孩子們的空間想象能力還稍欠缺,導致這部分又沒落實好,卻又花去了很多時間。

三、圓柱側面積的滲透不夠。看了作業本發現,第二題是有關側面的,第三題已經是側面積的計算了。好暈。我只是利用了最後5分鐘,簡單地帶過了一張長方形紙捲成圓柱,長和寬和圓柱的關係這個知識點。對於已知半徑求周長,已知周長和高求側面積這些都沒涉及,可是作業本里有。

於是又困惑了,到底該如何定位呢?如何把握課的知識內容呢?側面積的計算這節課該不該進行呢?這樣一節課的內容有多少呢?進行多少是合適的呢?哎。估計下一次我還是會糾結這些問題。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12

本節課我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能主動學習新知,突破難點、疑點,能解決實際問題。

1、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經歷猜想、操作、驗證、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比如,我從圓柱模型拼成長方體入手,強調它們是等底等高長方體。由長方體體積公式V=Sh,猜想圓柱的體積公式。再通過學生的具體實際操作、小組合作探究,從而探索出圓柱體積公式,並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能解決與圓柱體積計算相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活動中進一步使學生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比如,回顧上學期所學的圓的面積推導公式,從而理解圓柱的底面積與長方體底面積相等。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本節課中,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采用多媒體課件。但我認為一節好課就非要使用多媒體課件嗎?其實不然。當然,今天我在教學中,確實有許多的不足。比如,將圓柱體切割成若干等份,等份越多,分得越細,就越接近於長方體。倘若使用了多媒體課件演示,或許效果更明顯

總之,今天教學中的不足,我會不斷改進。既面向全體學生,又注重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設計更精、更符合學生髮展的梯度問題,讓他們在有限的時空內愉快學習、成長!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

一節課下來,我靜心思考,有以下幾點反思:

1、一節好的課,在教學時要層次清楚,步步深入,重點突出。

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我首先從實物圖形講解到空間圖形,採用對比的方法,不斷加深學生對形體的認識。然後要學生用自己的學具動手做實驗,從實驗的過程中得出結論: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體積是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從而推出圓錐的體積公式。這樣,就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然後,利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加深學生印象。

2、一節好的課,應注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新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觀察,先猜測圓柱和圓錐的大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明白學習目標。在應用公式的教學中,又把問題轉向到課初學生猜測且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計算出圓錐的體積,終於使懸念得出了滿意的結果,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喜悦

3、一節好的課,要有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由於我平時非常重視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因此,學生在這節課上,表現也相當的出色。我在教學中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採用分組觀察、操作、討論,動手做實驗等方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13

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應用公式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通過本節課的教學發現學生對圓柱的表面積這部分知識理解掌握較深、較透、計算也比較準確。同時,也發現學生會出現以下錯誤:圓柱表面積計算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有時只求側面積和一個底面,有時只求側面積,還有時求側面和兩個底面,混合在一起學生就亂套了。在以後的教學中還應加強訓練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14

一、學生不是一張白紙。

“學生不是空着腦袋走進課堂的”,他們的數學學習不僅僅在數學課堂上,在生活中他們也在不斷地積累數學的知識和經驗。因此“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把“數學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圓柱形的物體在生活中可謂太常見了,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一定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積累了一些有關圓柱的知識和經驗。基於“尊重學生的已知,引導學生的未知,促進學生的發展”的思想,我提出了“你對圓柱有哪些瞭解?”的問題,試圖通過這個問題,找到學生學習新知的生長點和聯結點,達到“立足舊知,激起學生靈動思維”的目標。從學生的回答不難看出,學生對於圓柱的整體把握顯然不感興趣,他們更多的關心是某個局部,如兩個底面,底面的形狀等。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對於我的這

個安排學生並沒有領情,舉手回答的學生不多,我所想要看到的“各抒己見”、“百花齊放”的情景並沒有出現。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學生的冷場?除了學生進入高年級,由於生理、心理的諸多問題導致不愛回答問題,羞於表達,或懶於表現的原因以外,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平時的課堂上,為了追求所謂的“教學質量”,所謂的“高效”,犧牲了給學生説話的機會。漸漸的,學生也就習慣沉默了。

二、給學生髮現的機會

弗賴登塔爾説:學習數學的最好方法,就是學生親自把知識發現出來。在本環節的教學中,老師並沒有把圓柱的特徵“教”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觸摸圓柱體實物,用他們自己的.眼睛和雙手去發現,去感悟圓柱的特徵。特別是在有一位學生髮現了圓柱的兩個底面大小相等後我並沒有就此作罷,而是讓全體學生想辦法證明這個發現。通過彙報我們不然看出,由於老師給了學生這個機會,其結果是“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學生從各自的視角出發,證明了圓柱的兩個底面相等,展示了學生有個性的學習方式。

三、生成需要互動

證明“圓柱的兩個底面大小相等”這個環節,在備課時預想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證明方法:

1、將圓柱形容器的蓋子取下與底面相比較;

2、用圓柱形實物的底面在紙上畫一個圓,然後將另一底面和畫好的圓作比較;

3、用尺子量出兩個底面的直徑或半徑作比較。然而在課堂教學中,有許許多多的意想不到,生3的説法就沒有在我的預設之中。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想法?如何把握生成?是對教師把握

課堂水平的一次考驗。在這個過程中,令自己感到惋惜的是在生3回答之後,我竟然沒有做出任何評價。我用沉默這盆冷水,澆滅了該生創新的火花;我的無動於衷,擊退了該生答題的熱情。這樣一來,創設一個敢於質疑,樂於表達的課堂學習氣氛的想法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在後來的評課中,教研組長陳老師評價説:“生3的回答,從反面論證了圓柱的底面積相等,應該得到鼓勵和表揚。”學困生這樣一次精彩的回答,獨闢溪徑的思路,我卻視而不見,至今我還後悔不已。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當時沒有聽懂該生的意思,沒有馬上反應過來;另一方面,暴露出在我的思想深處,關注課堂的進程比關注學生多一些。因為學生的回答在我的預設之外,便敷衍了事,心裏更想聽到的是預設中的答案。後來這位學生的回答,我之所以滿意,我想也是這種心理在作怪吧。以學生為主體,具體落實到課堂上,教師應該關注每一位學生表現,重視教師評價對學生所起到的激勵作用。課堂因生成而精彩,而生成離不開師生之間的互動,只有互動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生成,課堂才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15

由於國小生的思維正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還很低,在形體教學中,往往依靠直觀形象,幫助學生掌握新知。以往通過實物演示也能達到很好的效果,現在再加上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學生印象會更為深刻。上課時,老師叫學生拿出實物進行觀察,進而揭示像椰子汁罐、八寶粥罐這類的形體就叫做圓柱體,簡稱圓柱。但是學生的空間觀念比較差,怎樣由實物轉到立體幾何圖形呢?這時就是發揮多媒體課件優勢的'時候了,我用它來演示實物抽象到立體圖形,突破了這個教學難點。接下來,讓學生再仔細觀察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及周圍的面,引入圓柱的特徵,並配以多媒體課件演示,利用畫面的反覆閃爍引起學生的注意,突出了這個重點。這樣,能更為深刻地理解概念,掌握知識。

圓柱側面積的推導用動手演示當然也可以,但運用多媒體課件來演示則顯得更為方便。我通過多媒體課件來演示,屏幕上逐步演示沿着圓柱體的側面上的一條高剪開,並展開成一個長方形(正方形是特例),從而,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推導側面積的計算公式。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如:展開後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什麼?寬呢?長方形面積等於什麼?那麼圓柱的側面積應該怎樣求?然後教師引導學生利用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圓柱體的面積公式。這種聲情並茂的動態演示,牢牢地吸引着學生的注意。它們十分投入地關注畫面的移動、展現,對每一處的變化都觀察得十分細緻、全面。這樣學生就不用機械地背誦公式,他們的頭腦裏隨時會再現出這一場面,為加深學生的記憶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