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河流對土地的作用》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42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河流對土地的作用》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河流對土地的作用》教學反思

《河流對土地的作用》教學反思1

課前我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和圖片,還下載了關於黃河的視頻,在課堂的上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識素材,在短時間內給學生很大的信息量。學生在自己設計實驗過程,和老師交流的也是很好,實驗準備充分,所以完成實驗的時間很快。

本課受課時和條件限制,教師只能泛泛而談,未能組織學生做有效的實驗。從教材上來看,這一課的內容信息對學生來説是艱深的,書上安排的實驗,實驗的過程太簡略,實驗效果不顯著。這部分的教材和教學設計需要重新考量。

由於本節課,對於完成實驗這一塊的內容花的時間比較多,包括學生的推測,包括實驗中的注意事項的説明,是的本節課在時間上有些緊張,是的對其他自然力量帶來的侵蝕討論得不都深入,建議在引出課題方面可以開門見上,直入主題。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忽視學生的對實驗現象的猜測,先讓學生用鉛筆在書上的途中畫出自己的猜測結果,再讓學生帶着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符合現實的好奇心來觀察實驗,受到的教學效果更加的好。

在課前要有效的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實驗,最重要的是實驗材料的收集,在準備裝置的時候可以選擇大的紙箱,在上面鋪上塑料薄膜防止水的滲漏,河道的製作老師可以事先演示製作過程,最好請學生自由發揮各種各樣的河道製作,這樣才能更好的體會河流對土地的作用。

科學課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不要太多的誇誇奇談,而是要教給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們應該把時間留給孩子,讓他們在動手操作的試驗中,培養動手能力,相互協作的能力,孩子才是學習的主體。

《河流對土地的作用》教學反思2

這節課主要有兩個內容:一是“探索河流對土地的影響”,二是“侵蝕和沉積形成的地形地貌”。第一個內容是通過一個水流通過地形的實驗,讓學生了解在這一過程中,河水對兩岸的土地產生了侵蝕。坡度大的地形,侵蝕的程度大,平緩的地形,侵蝕程度小,而且會產生沉積。第二個內容是讓學生了解,從河流的上游衝下來的大量泥沙,經歷了長途旅遊在下游沉積下來。上游的水土流失,改變了上游的地形地貌。下游泥沙的沉積,改變了下游的地形地貌。

例如:黃河經過黃土高原,侵蝕了那裏的土地,在下游沉積,形成了華北平原。長江上游的土地被侵蝕,形成了長江中下游平原。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對地形地貌的形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由於有了前面雨水對土壤的侵蝕的鋪墊,加上學生又有一些生活經驗,所以很容易理解。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忽視學生的對實驗現象的猜測,可以先讓學生用鉛筆在書上的途中畫出自己的猜測結果,再讓學生帶着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符合現實的好奇心來進行實驗,受到的教學效果會更加的好。

《河流對土地的作用》教學反思3

【教學背景】

《河流對土地的作用》一課是新教科版國小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地球表面及其變化》的第七課時。是在探究了雨水對土地的侵蝕後,本課繼續探究流水對土地的侵蝕,不同的是本課側重在河流對土地的侵蝕作用方面。雖然學生對河流不陌生,但“河流會侵蝕兩岸的土地嗎?如果河流從崎嶇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勢平緩的地方,河水攜帶的泥沙會怎樣呢?”這樣的問題如果不是仔細觀察過,學生很難回答。

於是我認為有必要讓學生親身體驗。因此,在準備學生的分組實驗材料時,我需要像篩沙子一樣,選之又選,思考再三,為教學的成功服務。當我需要旁邊帶洞的杯子時,在實驗室巡視了一圈,也沒有找到,只好親自制作。可怎樣才能製作一些洞大小一樣的杯子呢。經過一陣思索,最終,我利用了一次性筷子燃燒後帶有的燙度,將一次性杯子燙了一個小洞。當一切準備就緒後,我滿懷信心得給學生們上課。相信這次學生會有一個很好的體驗。

【教學描述】

制定的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1)河流也是流水侵蝕土地而形成的。

(2)河流會侵蝕河牀和兩岸,並帶走泥土,在水流比較緩慢的地方,這些泥土又會沉積下來。

(3)河流的侵蝕和沉積作用,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2、過程與方法

(1)做河流實驗,探究河流對土地的作用。

(2)推測河流什麼地方流速快,什麼地方流速慢,什麼地方將會有侵蝕,什麼地方將會有沉積。

(3)觀察河流實驗中的現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號記錄和表示河流實驗結果,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

(4)嘗試解釋沖積平原的形成原因。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斷變化着的。

(2)培養對土壤的感情,認識保護耕地不被破壞的重要性。

(3)風化、侵蝕、沉積等作用對人類有利有弊。

教學重、難點

學生自主探究河流對土地的作用,並進行實驗。在觀察、實驗中記錄和表示河流實驗結果,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

教學片段:

師:為什麼上、中、下游的河牀分佈的石頭狀況不一樣?河流對土地有什麼影響?

生:河流對土地有侵蝕作用。

師:河流會侵蝕土地嗎?

生:會!

師:那河流對土地僅僅只有侵蝕嗎?還會產生什麼影響?

生:應該還有。

師:那我們接下去該怎麼辦?

生:做實驗。

師:很好!我們要製造一條河道。那我們需要什麼材料,每個人獨立思考一下。

生:需要水,盒子,土壤。

師:很好!請大家看看具體怎麼做。

學生開始實驗。

在實驗期間,當她們將堤壩建好後。開始詢問河道要如何建構在堤壩上。

10分鐘後學生都未能及時完成河道。

師:接下去我們該如何注入水源到河道里。

生:利用杯子將水倒入

師:是直接將杯子裏的水往河道上倒嗎?

生:不可以。

師:為什麼不可以,這樣不是很方便嘛?

生:這樣水的衝擊力太大

生:水太太大會沖毀河道的

師:那我們該如何是好?

生:水流的速度要慢點。

師:很好!那請看看如何正確注入水源。

出示課件:用塑料杯墊在下方,一次性杯子置於上面,出水孔對準河道。向杯內倒水,始終保持杯內的水是滿的。

學生開始實驗。

當學生倒滿水在杯內時,我發現水直接流出洞口噴向中游,未曾流經上游。而且聽到有個學生説:“老師,這個很向在撒尿”雖然形容的很不雅,但很形象。更有學生説:“老師這個水流的衝擊力太大了。”最終實驗也不是很成功,雖然學生最終將結果都彙報出來了。

教學反思

我滿懷期待的去上課,可課堂中的兩次實驗,讓我不得不再一次去思考自己的材料準備的是否得當。本以為讓學生製造一條“無水河道”應該花不了5分鐘時間。可這堂課學生足足花了10分鐘還沒有完成好。課後我對這一突發事件反覆思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我開始回顧課堂上發生的各個細節。在實驗的期間,有部分學生總是詢問我河道該如何建造,老師是不是這樣的啊。當時我認為學生已經知道如何去建造,在材料齊全的情況下,應該讓她們自己動手操作。最終的結果是學生沒有很好完成。於是我反思是哪裏材料需要改良,才能將實驗時間縮短為我理想的.範圍內。如果教師事先製作一條“無水河道”的模型,讓學生能使理論結合模型去製造。

在第二個實驗中,水流的衝擊力為什麼會如此之大。我再一次檢查自己的材料,發現教參中是提供了木塊。我找不到的情況下,我就改為塑料杯。難道不能將木塊改為塑料杯嗎?還是説杯上洞的位置過高了?

在第二次試教中,我將自己的猜想進行實踐。首先我提供了“無水河道”模型,發現第一個實驗時間縮短了,達到了我理想範圍內。因此有時適當地提供模型會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科學理念和理論,有效地改善了科學學習的質量。在第二個實驗中,起初我只將杯上洞的位置改低,未讓木塊代替塑料杯。發現水流的衝擊力是改善了,但是還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後來我想還是要尊重教參中所提供的材料,終於如我所願。原來木塊不僅僅具有墊高作用,它還起到了引流作用。

要上好一堂科學課,不僅僅需要好的教案,更是需要一套完整的材料。所以,每一次涉及到實驗,教師都要準備好充分的材料,並且要親自實驗。要不斷的完善實驗材料,才能有一個成功的實驗。

《河流對土地的作用》教學反思4

首先感覺《河流對土地的作用》這個題目有點不太對勁,是不是改成《河流對地貌的作用》更合適一些。

河流對土地的作用根據課本內容應該是侵蝕和沉積兩大作用。河流對地表的侵蝕這一知識點,由於有了前面雨水對土壤的侵蝕的鋪墊,加上學生又有一些生活經驗,所以很容易理解。雖然(演示)實驗現象並不明顯,但依靠學生潛意識裏的經驗作出了判斷,個人覺得我這樣的實驗有些像雞肋!而沉積作用造成的江河上、中、下游段不同的河牀,實驗也無法顯示,只有下游段的泥沙沉積現象可以給這個實驗提供一點成功的安慰。

為了便於學生更好的理解河流對地貌的作用,我更多的是結合了我們家鄉的實際,以曹娥江為實例,以圖片為依託,主要以講解、討論為主要學習方式展開教學。

感慨:為什麼我們的配套教學資源這麼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