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9.34K

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歡迎閲讀與收藏。

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1

有人説 “有教育就必然有公開課”,而教育家於漪先生卻説過:公開課永遠是一件遺憾的藝術。我在和學生共同學習《角的度量》這一課時,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較好地實現了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的融合,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願望,以及主動探究的意識。有以下靚點

1、不斷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帶着問題的思考和解決中進行學習,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探索能力,使學習過程成為問題解決的過程;

2、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呈現學習內容,使學生經歷在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學模型的過程。問題情境的創設,需要教師進行教學法的加工,以及一定程度的創造。既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題材,也可以創設更符合學生現實的、有趣的情境,使學生充分體會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道理。

3、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初步學習將簡單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4、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數學思想隱含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中,是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知識是思想 的“軀體”,思想是知識是“靈魂”。所以對學生而言是不能從教材的字裏行間讀到的,要在教師引領、指導、學生自己學習、感悟中慢慢體會。學生只有領會了數學思想,才能有效地應用知識,形成能力。在本節課中,線段知識類比角的度量,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

感悟:

教學過程是一種師生間,學生間以及學生主題與教學媒體之間的相互交流的過程,教師對學生的表現及時給予肯定,積極的評價和熱情的鼓勵,會喚發學生學習熱情。需以後做好以下幾點

1.抓基礎:以教材為主,領悟編者意圖,注重對基礎知識的傳授,還要對教材中新增設的欄目給予重視。

2.抓規律:注重對相近知識的整理,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自己總結規律,而不是教師代替其整理。

3.抓典型:通過典型事例的講解,培養學生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學習方法。

4.抓方法: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革,不搞題海戰術。

5.抓學生:加強對學生學習的關注,學法的指導,創新探究能力的培養,做到及時檢查、反饋。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將盡自己所能,引領學生加強思維訓練, 注重方法引領,讓課堂成為學生喜歡的樂園。

點評:

整個課堂以學生的活動為主,體現了“和諧”的數學課堂。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學生的已有水平進行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注重了學生探究過程,課堂上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以個合適的思維空間。課堂中不僅僅是教師的教,而是更多的學的場面,是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場面。

注重小組互助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和共同發展的過程,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使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有效的發揮了他們的學習主體作用。

另外,又設計複習提示和預習指導的作業,閲讀課本4.2節課文並與4.3.第二節課文對比,思考怎樣比較角的大小.讓學生帶着數學問題走出課堂,從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一個更加廣闊的空間,讓學生在課外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實踐、探究。

總之,在本節課教學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致力啟發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堂中,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人人都得到良好的數學”教育的最終目標。

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2

角的度量”是課程標準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這節課歷來是國小數學教學的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

一是量角器的擺放,

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針對學生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我們教師常常抱着習以為常的心態,要求在熟記量角“點重合、邊重合、讀刻度”的三大步驟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進行大量的技能訓練。

在教學角的度量中,覺得學生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中下層的學生,掌握的較難,在課前,我也預設到了這節課學生的難度,但是課上了以後還是不盡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數分內圈和外圈,學生看量角器時,不論角的一邊對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線,他們習慣看的是外圈的度數;有的即使外圈內圈看對了,但是在讀刻度的時候,有時把四十幾讀成五十幾,從哪邊讀過來在他們的頭腦中比較模糊。我認為主要在於:

首先是教具量角器與學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頭做的,中心點與零刻度線找起來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給學生以很好的示範。

其次是學生對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個方向讀數容易受錯覺指引,再加上有兩排數據,有時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線沒找準外,視覺上產生的錯覺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另外,四年級的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態的.、完整的角,還沒有認識到角是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而成,量角為什麼要“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邊看刻度”,對於角的旋轉過程、方向沒有建立表象,加以認識,自然讀度數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麼情況下看外刻度線或內刻度線,儘管總結出量角方法,學生仍是不知所措。實踐證明,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把握遠遠遜於對形象的記憶。儘管也有教師的示範,但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説仍然太抽象。

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變了策略,除了指名上來量角,集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麼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還有不能只讓學生對量角器的認識停留在中心點、內外圈、零刻度線、刻度等一些標誌性的靜止狀態,而無法用思維的連續性去指導量角行為的連貫性,“量角器為何能量角”這一問題解決了也就突破了量角這個難點。

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3

《角的度量》的教學反思角的度量,一直是我感到頭痛的一個知識點。數學概念多,如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純數學語言,同時知識盲點也比較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序複雜,尤其是對於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為了突破重點與難點, 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是課題的引進。我先出示兩個角,讓學生去比較兩個角哪個角大?有人認為角1大,有人認為角2大。當他們在爭論不休時,引入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角的度量”從而產生學習需求。其次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麼發現”這種自主探究的方法。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來看,學生是具備這種自主探索能力的。

課堂中學生的`回答也很精彩,如:“我發現量角器上的有數,這些數的排列有規律,一個從左往右,一個從右往左,中間正好是90”;“我發現量角器上90這個刻度與量角器上最下面這個刻度交叉在一個小點上”;“我從最大的刻度數是180這個數上猜測到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我發現下面有一個小半圓,最中間有一個點”。你看學生研究得多認真,觀察得多仔細!一節課下來我發現還是有學生會把內圈刻度和外圈刻度搞混,在畫角和讀角的大小的時候讀錯讀數。還應再加強畫角和讀角的練習。

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4

角的度量這節課數學概念比較多,(如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純數學語言的東西)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序複雜,尤其是對於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説,是一次關於手與腦的挑戰。因為量角的過程是那麼的艱難:頂點和中心重合簡單,而要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另一邊在刻度內卻非易事(度量不同方位角時更是如此)。即使量的方法是正確的,內外刻度又會不知所措。《角的度量》學生學的效果並沒有預想的好,因為之前看過華應龍的'《我這樣教數學》中有關於如何教量角器這一部分教學的內容,所以很自信,我首先第一層是課題的引進。這裏我創設了讓學生畫角的情境,從而產生學習量角的需求。

第二層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重點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第三層是探究角的大小與兩邊長短的關係以及與角的兩邊張開程度的關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觀察、去操作,從而得出結論。

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1.在教學過程中,唯恐學生不明白有些內容講重複的太多,導致下面練習的時間不夠。

2.當一個學生第一次嘗試量角量錯後,卻忽略了他的再次量角。

3.在教學過程中,語言不夠簡煉。尤其是對一些數學術語把握得不夠。

4.教學評價方式上略顯單一。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多一些,缺少生生之間的評價。

5. 各個教學環節聯繫不緊湊,過度的地方處理的不夠理想

當然,課無完課,人就是在錯誤中不斷反思、不斷改進、不斷成長起來的。

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5

《角的度量》學生學的效果並沒有預想的好,因為之前看過關於如何教量角器這一部分教學的內容,所以很自信,我首先第一層是課題的引進。這裏我創設了讓學生畫角的情境,從而產生學習量角的需求。

第二層是讓學生認識量角器,重點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這裏又分認識量角器、認識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3個層次進行教學。認識量角器時,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麼發現這種自主探究的方法。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來看,有部分學生是具備這種自主探索能力的。課堂中學生的回答有的也很精彩,如:我發現量角器上的有數;我發現量角器最中間有一個點。我發現量角器上上下兩個數加起來正好是 180。認識1角時,採用的方法是:(1)出示使學生初步感知1角的大小的直觀圖;(2)猜一猜這個角多大;(3)在量角器上找1的角,並指出它的頂點和兩條邊,深化理解1角。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時,又分以下三個層次來學習的:(1)在量角器上讀出一個角的度數(50),(2)讀一個刻度上沒有標數的角(52)。此題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注意,不僅要會讀有標上刻度數的角,而且要會讀沒有標刻度數的角,要認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確地讀出量角器上的角。(3)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並指出它的頂點和它的兩條邊。學生有了以上讀角的經驗,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也證實了這點。

第三個層次是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學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經驗,用嘗試的方法來探求量角的方法是可取的。課堂上有的學生會量但説不出來,有的學生講量的方法時也講得可以。

從學生的掌握情況來看,本課的教學情況還是可以的.,但還是有一少部分學生沒有能夠掌握正確使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的方法和技能, 問題主要是:準備不充分。本課需要學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數,課前佈置學生購買量角器時,沒有強調量角器的質量、規格等要求,課後發現很大一部分學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規範,這些不規範的量角器對學生測量角的度數產生了一定的阻礙。對於少部分學生而言,量角的過程仍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頂點和中心重合簡單,而要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另一邊在刻度內卻非易事,內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難。這些都是教學完新授後學生所反應出的問題。

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6

一、從教學環節反思

讀講精練教學法是以言語訓練為主線組織數學課堂教學,通過指導學生自學教材,變教師講解為學生彙報講解,然後在學生彙報講解的淺顯之處,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難點進行研討、爭辯,促使學生間合作交流,使學生對教材中的每個重點字、詞都理解到位,剖析明白,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從開始時語言表述不清到表述完整、明晰,提高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從而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本節課我深感此環節處理的不太好,教學法體現極不明顯。

1、指導學生讀書環節:

由於學生剛從二年級升到三年級,看書習慣差,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比較低,加之選用的教學內容文字少,圖較多,這就需要教師應及時給低年級學生以具體的讀書提示,起到指導的作用,而不能範範的讓他們想“從書中看明白了什麼,學會了什麼”。上課時我看到好多學生看書時茫目,不知道讀什麼,怎麼讀,這也是造成後面學生彙報講解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覺得讀書提示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應區別對待,低年級學生的閲讀提示必須淺顯易懂,讓學生一目瞭然,然後帶着問題去看書,效果應該會好一些。

2、學生彙報講解環節:

以言語訓練為主線組織數學課堂教學,有利於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此環節正是突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所在之處,但是低年級學生小,從書中讀不出自己理解出的知識,只能照書念出看到的一些詞句。這時,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啟發、誘導、點撥、疏通學生講解的積極性,並且及時幫他們掃清思維障礙,講解時的疑惑,這樣使講解的學生學的更明白,沒學到此部分知識的學生也能學會,學的不對或不到位的學生重新學習,達到全體都理解、學會的目的。本節課我感覺學生講解不到位,關鍵在於我引導、點撥不到位,使學生的學習只停留於書面上,沒有深度去理解,去挖掘,始終由我牽着學生在看,在説,很牽強。主要表現在:

(1)引導學生關注量角器為什麼是比較角大小的一種好方法時,本意想利用讀講精練教學法中的八個技巧之一“咬文嚼字”,使學生從中找到“方便”、“準確”二字加以理解,教學完用量角器量角後,再返回來理解“準確”、“方便”二詞用在此的含義,但是,課上處理的卻很匆忙,很淺顯。

(2)學生講解把握不夠充分,一名學生講解時,老師應關注到其他學生的反應,有不同意見或補充應及時給其機會,不應為了趕時間而視而不見,打消了學生髮言的積極性,造成學生不再想發言的局面。這一點是我沒有深刻理解“講解”環節的含義,應該讓學生互相講,互相交流,有了爭論,教師再點撥、引導,這樣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積極的狀態,使課堂活而不亂,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3、學習用量角器測量角時

角1與角2的測量方法相同,學生講出了其中一個角的測量方法,另外一個角的測量方法一帶而過,沒讓學生説一説或嘗試操作一下,感覺處理欠紮實。現在想想,如果將另外一個角的測量放在初試驗證環節,讓學生用量角器仿照書上的樣子,實際擺一擺,放一放,這樣降低了擺放量角器的難度,也使用量角器測量角的方法落實到操作體驗上,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與掌握。

4、練習是本節課處理最失敗的環節。時間再短也應保證練習的紮實與有效。

練習是為了鞏固新知,訓練思維,培養能力,所以它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讀講精練教學法將練習定為分層精練,要求練習的數量不要多,但包含的思維程度要大,這樣提高了練習的效率,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1)本節課的第一個練習是為了檢驗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但是教學中我處理此題非常欠妥。對於第3個角“鈍角”的測量,學生彙報出現了不同答案,我沒有在課堂上處理、糾正,而是為了趕時間獎其放在課下進行。問題的出現就説明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學會用量角器準確測量角的度數”掌握還不太明白,草草處理只會使學生對知識一知半解,模稜兩可,本節課的教學也沒有真正落實教學目標的要求。從教以來從來沒有犯過的錯,在這麼重要的比賽中卻因自己只顧一味的考慮時間而鑄就了教學中不應該出現的嚴重錯誤。這是一個教訓,類似的事情決不會再次在我執教的課堂上發生,再精彩的練習可以不要,不處理,但是既然練習了,就一定要進行的紮實、到位,為學生的學習負責。

(2)拓展練習的處理也很欠妥當。學生猜想完後,都急於知識正確答案,因此,學生髮表了自己的想法後,我應該及時給學生出示答案,消除發言學生對自己答案的懷疑,然後重點讓學生説説自己猜想的理由和依據,這樣既能使學生充分理解用量角器測量角這一教學重點,又能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起到訓練言語、思維條理性的目的`。

從整節課上我看到了自己對讀講精練教學法研究實在不成熟,但是,從這些遺憾中,讓我對讀講精練教學法的認識更深了一層,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有針對性的運用好讀講精練教學法,真正領悟到讀講精練教學法的精髓所在,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二、從教學能力上反思

1、不能合理把握、分配教學時間。

本節課看似簡單,其實操作性很強,能上好這樣一節課對我來説也是一個挑戰。課前雖然我對每個環節的時間安排都做了精心的計劃,但是,具體實施時卻不很理想。

2、教學環節銜接的過渡語激勵性不強。

過渡語的使用應該使學生願意聽,能聽進去,並且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指引着學生很自然的進入下一步的學習中。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應該注意過渡語的精心推敲,語言要簡煉,切實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3、教學評價語落實不夠恰到好處。

教學中,我評價學生不夠及時,評價語不夠貼切,不夠恰到好處,因此,就顯得對學生的評價平淡,無力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易使學生體驗到成就感。教師的評價語不能泛泛而言,這樣就顯得評價語蒼白無力,而應該要有針對性,起到激勵學生與調動學生髮言積極性的作用。

4、課堂教學語言欠嚴謹。

數學教學要求語言簡煉、準確,每一句話説出來要強調它的作用,要使學生有一定的思考,沒有用的話儘量不説或少説。在教學中,自己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好,還時常有口誤現象,屬於本人教學欠嚴謹,需在以後的教學中,自己要時刻注意嚴格要求自己,把每一節課都當成比賽來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

5、教學不夠大方,拘謹。

在教學中,總感覺自己放不開,顧慮太多。有時拋不開教案,有爬教案的思想,再者欠缺創造性教學的魄力,尤其在比賽時,自己感覺很拘謹,很規矩,怕教學思想或教學方法、手段用不對,主要原因就是自己內在的知識欠缺,也缺乏比賽經驗,鍛鍊機會少。

6、自身的講課藝術有待進一步提高。

聽完別的老師的課,我更加感覺到自己講課的藝術性不夠好。課上,我應該合理利用自己的體態語,例如手勢、眼神、表情等,這些都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再有就是如何在數學課上充分利用自己的語氣、聲音的輕重、高低、抑揚頓挫來吸引學生聽講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四十分鐘內始終能緊跟老師的思路專心學習。

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7

在教學《角的度量》一課時,我努力在課堂中營造創設一種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們在這種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探究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這節課的知識點很多,而且很抽象、枯燥。要讓學生輕鬆愉快的學到並掌握知識,我設計“比眼力”的小遊戲引發認知衝突,激起學習需要。為了讓量角器 “活”起來,我精心設計了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來深入認識量角器的各部分;放開手,讓他們自主探索,尋找量角的方法。為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知識,我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發現問題,再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似退實進,教學過程設計中,我用了三個層次來進行引導。

第一層是課題的引入。一開始出示兩個角(無法用眼睛觀察比較),讓學生比較大小,引出比較的方法是先要知道角的大小。然後質疑:怎樣才能知道這兩個角有多大?從而引出課題。

第二層是認識量角器,重點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這裏又分認識量角器、認識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3個層次進行教學。認識量角器時,採用“學生自主觀察、認識、發現”的方法,研究量角器的特點。課堂中學生的回答非常活躍。

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時,又分以下層次來學習的:

(1)在量角器上讀出一個角的度數。

(2)在量角器上讀出兩個角的'度數。因為讀角時學生容易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學生通過這兩個角的認讀,深有體會地説:讀角時要注意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楚。我發現學生有了以上讀角的經驗,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找錯的概率就小了,讀角的度數也較容易了。

(3)是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學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經驗,我用嘗試的方法讓學生自己來探求量角的方法。但是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並沒有我想象的那樣好,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量角的過程上也沒有講在關鍵點上。在此過程中,我感覺到學生學的並不透徹,還有部分學生不懂。

於是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麼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這樣通過互助互動環節,大部分學生學會量角了,也能掌握其中的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