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關於《燕子》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97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燕子》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燕子》教學反思

關於《燕子》教學反思1

《燕子專列》是三下年級的一篇課文,文本中帶着濃濃的人文關懷,傳遞着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由於文本與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因此在教學中要通過拉近文本和學生的距離,幫助學生理解內容,才能促使他們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三維目標和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我在教《燕子專列》時確定瞭如下的達成目標:知識能力目標:會流利、有感情讀課文,能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過程方法目標: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學會探究,在老師創設的情景中,自己學會想象,在老師的鼓勵聲中,自己學會表達。情感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情意,增強愛護鳥類的意識。從課堂的實施來看,這幾個目標還是基本能達到的。

首先在課堂上聚焦“困難”。孩子們在第一次朗讀時,只能很表面地知道燕子遇到了麻煩,在能夠讀正確的基礎上,先從孩子的起點出發,讓他們從主觀上找找自己覺得最讓燕子感到困難的是什麼?在學生説的同時,以各種方法幫助學生加深“氣温驟降”、“長途跋涉”、“飢寒交迫”這幾個重點詞語的意思。例如:“氣温驟降”這個詞語以2幅圖片的對比讓學生感受到氣温降得快,降得突然。“長途跋涉”這個詞語的理解是先給學生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在“飛過了……飛過了……還飛過了……”這樣的句式練習中體會到燕子飛行路途的遙遠以及燕子的辛苦勞累。理解了這幾個重點詞語,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燕子遇到的困難,燕子的可憐,激發學生對燕子的同情心,學生邊理解邊讀,朗讀水平有層次地獲得了提高。

在聚焦“救護”這個教學環節中,讓學生想象自己是播音員如何呼籲,體會瑞士人民的焦急心情。學習小姑娘的做法時,讓學生看圖想象她的'動作、語言,體會她對小燕子的珍愛,學習居民們救助燕子時,讓學生思考有哪些人紛紛走出了家門,然後讓學生帶着這些角色反覆朗讀“冒着料峭的春寒,頂着漫天飛舞的大雪,踏着凍得堅硬的山路,四處尋找燕子”一句,讓學生強烈的感受到居民們為了救燕子不辭辛苦,不怕困難。最後進行拓展,讓學生欣賞鳥類圖片,為保護小鳥設計宣傳語。

感情朗讀是對理解課文、人與文本交流的一種情感上的昇華。要想使學生讀好課文,必須要讓學生理解課文的意思,體會其思想感情。由此可見,字詞的理解的確是讀好課文的關鍵。

比較遺憾的是:1、對孩子整體的情緒與表達把握不夠。特別是到了後面

感覺提出的問題不夠明確,不夠到位。2、教師在範讀方面不夠。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應該更關注學生的情態發展,挖掘課堂的生成資源,讓自己的教學教態更從容,更淡定。更多把平台讓給學生,讓他們施展,把方法教給學生,讓孩子們發展。

關於《燕子》教學反思2

教學思路:

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燕子的資料,觀看有關描寫春天的文字和錄像等。教學中,首先創設情境,引入課文;之後,運用朗讀加探究的方法學習課文內容;最後,教師幫助學生總結全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正確理解課文中的長句子,並初步掌握讀懂長句子的基本方法。能用“增添、”“偶爾”造句。

2.能力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奪目、百花爭豔、波光粼粼”等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

通過對課文中優美詞句的朗讀,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體會春天給人們帶來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

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俊俏、聚攏、生機、掠、偶爾、盪漾、光彩奪目”等詞語,積累優美的句子。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春光的美好,瞭解燕子樣子、性情、飛行等方面的特點。

學習作者細緻、有序的觀察。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圖文結合,以讀為主,引導想象,讓學習在讀中想象畫面,感受春光的美好以及勃勃生機。在品讀中,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培養學生語言的感知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春天大自然的讚美和熱愛之情,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重難點、關鍵:

理解課文的內容,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景象,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

初步體會比喻、擬人等表達方法在課文中的作用。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優美詩句。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春的消息》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蝴蝶紛飛是春天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也是春天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嗎?(學生自由地説説)

播放《小燕子》的課件。可以讓學生一起跟唱。

小同學們,春天到了,燕子又要從南方飛回來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燕子》這一課,看看春天裏的.小燕子。

(鞏固舊知,遷移新知,通過談話激發學生讀文的興趣。在指導讀題中,初步體會燕子的形體以及飛行的特點)

二、初讀課文,感知整體。

1.自由讀,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字音,注意讀錯的句子要重讀,直到讀通為止。

2.同桌互讀,每人一段,讓對方提醒字音。

3.集體一起朗讀課文。

(學生為主體,自讀課文,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過程中,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在集體認讀和交流中,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三、播放《燕子》的課件。

讓學生結合課文和課件談談對小燕子的感受。

四、再讀課文。

1.提醒學生注意體會生字生詞的含義。

2.充滿感情地朗讀,將課文讀通順,讀連貫。

五、解決生字生詞。

要注意生字和讀音。

“俏”讀“qiào”,要和“悄”區別讀音和字形。

“拂”讀“fú”,不要錯讀成“fó”。

生字方面,你要注意以下的字:

“燕”的上半部分是“廿”,不要錯寫成“艹”;

“演”的裏面有一橫,寫時不要丟掉;

“漾”的下面是“永”,不要錯寫成“水”。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作者以優美的文筆,流暢的表達,把我們再次帶進了光彩奪目的春天,真是讓人留戀往返。還有作者,對燕子樣子的描寫,只用了16個字,就把燕子的特點描寫得栩栩如生,令人歎服。

七、佈置作業

1.默寫生字。

2.熟讀課文,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第1、2自然段。

關於《燕子》教學反思3

教學中體現的深刻的教學思想,精湛的教學藝術給我們的閲讀教學留下了寶貴的啟示。

一、重基礎,“寫字教學”貫穿始終

目前閲讀教學追求“個性”“創新”成了一股時髦的風,“寫字教學”常常被人們忽視,平時的教學中尚能在課尾提一提並佈置學抄寫默寫,但在“課改”研討課之類的閲讀教學中越來越成了麟毛鳳角了,生怕學生的“創新”的熱情,弘揚的個性受到它的破壞。在老師的課上“寫字教學”不僅受到了重視,而且貫穿在整 個教學過程中。在導入新課後即板書課題,他是這樣教學的,“請同學們一起看一下‘荷花’怎麼寫的”。隨即在黑板上書寫,“‘荷’字上面是草字頭,下面是‘何’字”。“現在我一起讀題目。”這樣的寫字教學一點不刻板又起到了識字的效果,做到“潤物細無聲”,教學過程中的也是這樣。

老師讓學生把課文中自己認為用得好的詞語劃下來,然後指名學生把自己劃的詞語寫在黑板上。一個學生寫了“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中的“冒”字。於老師相機進行寫字指導。“這位同學‘冒’字寫得很好,很正確。對學生的好的寫字習慣給予表揚,激勵和引導學生注重寫字“‘冒’字的上部的兩橫不封口的不要寫成‘曰’字,隨後又書寫‘帽’字”,“這個字很形象,你看眼睛上(書寫‘目’)戴着一頂帽子(畫個半圓,再畫兩橫作帽沿),帽口是不能封死的,又因為帽子是布做的要加個‘巾’字 旁,這就成了一個‘帽’了”。

形象的“字理教學法”即教會了學生識字,更教給了學生識字的方法,是真正的`“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課程最後於老師和學生一起把文中的生字書寫了一遍,提出了一些注意點,並讓學生認真描紅才結束此課。

二、讀書要讀出“味”來

以前的閲讀教學往往以“講解”為主,而剝奪了學生“品讀”“體味”的權利,現在的一些閲讀教學則因追求“創新”和“個性”而剝奪了學生“品讀”“體味”的機會。《荷花》的教學為“呼喚回歸閲讀權”的閲讀教學留下了深刻的啟示。

老師介紹了葉聖陶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的散文語言清淅流暢,平實淡雅,寫景狀物細緻優美,耐人尋味。然後説:“《荷花》就是一篇描景的‘美文’,我們要能讀出他的‘美味’來”。這給閲讀教學下了一個總的要求,然後又介紹方法説:“古人把讀書叫估‘煮書’(板書),書越‘煮’才越有‘味’”。在“煮書”過程中,老師分三步走進行教學。首先是熟讀課文。“現在請大家認真讀課文,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把課文讀熟(板:熟讀)。”在讀書過程中老師邊巡視邊指導讓學生讀進去,然後指名幾位同學讀文。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老師要求學生再品讀課文。

“同學們,請你們細細品味文中的語句(板:“品讀”),把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或語句劃出來。”“同學們讀得很仔細劃得認真,再請你把自己體會的內容批註在旁邊。”這裏老師提出更高要求,繼續“煮書”,深入“體味”。在“品讀“的過程中於老師讓學把一些好的詞語

寫在黑板上。當“品讀”告一段落後,讓學生共同交流從劃出的詞語中“體味”到了什麼,並讓學生練習如何把體會到的東西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品讀”逐漸進入了高潮,“煮”出的味道越來越美了。如: 一個同學在課文第一部分劃出了“趕緊“這個詞,並説到:

“我體會到了,‘我’迫切的心情,巴不得一下子跑到,同時也好像‘聞’到了塘裏的荷花的淡淡清香,荷花一定美極了。”(贏得了同學們一陣掌聲)。老師繼續引導,“你能把迫切又美的感受讀出來嗎?”他試着讀到:“趕──緊──”(“趕”字讀得很急切,“緊”字則舒緩,讚美的讀出)。

老師這時豎起了大姆指,然後又帶領大家讀了兩遍。此外於老師還引導學生“品讀”了“挨挨擠擠”、“冒”、“飽脹”、“翩翩起舞”等關鍵詞語及第四自然段中的優美語句。在細細“品讀”讀出“味”之後,於老師再讓學生美美地讀課文讀出“美味”來。(板“美讀”)在學生朗讀的過程於老師給予指導,並範讀,如第四自然段要輕聲讀,用氣讀,帶着想象讀。通過於老師的引導學生不僅自己陶 醉在優美的文中,聽者也被深深的吸引了。

關於《燕子》教學反思4

我在教學這一課時,我結合這一單元作文來講,滲透寫作知識。所以這篇課文提綱挈領的問題是: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來描寫動物?《燕子》一文是哪一段是寫燕子的外形?動作?想象?(外形、動作、想象)。然後我講第一段時讓學生積累詞彙,講第三段時讓學生領悟動詞運用的準確性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燕子的活潑可愛。講第四段時引導學生品味貼切的比喻句。

我正想讓學生用感情地讀第二段時,無奈下課的鈴聲已經響了。我本打算讓每個同學都充分地讀這一段,讓同學們帶着自已的感情來讀着一段。備課時我覺得這裏時這節課的.高潮,因為講前面幾段是引導學生欣賞燕子的活潑可愛,學生在這一段應該在讀書聲中讚美燕子。我為這一段的教學埋下了鋪墊。同學們一定會讀得如情入境,而課堂則在對春天對燕子的美好讚美聲中結束,但是事與願違,我感到很遺憾。

我想應該是我自己沒有分清一節課的主次,想着什麼都要抓,結果導致時間不夠。

關於《燕子》教學反思5

這是一篇文字優美的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優美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湖面上飛行、在電線杆上歇息的情景。課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過“斜、掠、沾”等幾個動詞十分準確傳神地寫出了燕子優美的飛行姿態。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幾個動詞反覆體會,感悟燕子飛行時的優美姿態。

首先,我讓學生細讀課文,感知這一自然段的內容,然後讓學生回到課文中去,找出有關的句子慢慢品讀,看看能體會到什麼?在學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書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品詞。“斜”字寫出了燕子飛行時的什麼?“掠過”在字典裏是怎麼解釋的?其次輕聲讀讀句子,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從“斜着”、“掠過”這兩個詞中你體會到什麼?那麼“沾”在這裏應作什麼講?能換個詞嗎?(碰、撞)那作者為什麼不用“碰”、“撞”而要用“沾”字呢?(通過比較、品味,學生感悟到了“沾”字十分準確地寫出了燕子飛行之輕,體會到了作者用詞之精確,同時學生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燕子飛行時姿態的優美。)最後,學生領悟之後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增加領悟的效果。同時引導學生背誦,學生在背誦的時候既快又輕鬆。

通過咬文嚼字,反覆誦讀,使學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飛行時的動態之美,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感悟力。

關於《燕子》教學反思6

《燕子》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在桃花盛開、綠柳輕揚、燕子飛來的情景。根據教材的特點和該年級的教學要求,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位於以下幾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理解課文,抓住描寫燕子和春天的語句,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

3.正確讀寫“燕子、趕集” 等詞語。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教學難點是: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以讀為主是當今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旋律。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讀”,我認為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的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為主 ,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想象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終追求的教學境界。

二.情境的創設在語文教學,尤其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學生對課文敍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調動起學生的各路感官,讓他們在情境中積極地觀察、感受、操作,才能實現對語文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本課教學中我在情境的創設上是花費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體驗情境。這課要讓學生從生活中體驗春天的特點。課前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春天的景物,或蒐集有關春天的圖片以及誦讀歌頌春天的詩歌和文章,讓學生對春天有一個切身的感受。可見,學生獲得的體驗能夠很好地幫助他們理解和感受課文。

2.畫面再現情境。根據教材和學科的特點,這節課,我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精美的畫面和恰當的音樂,加深了對課文描寫的意境的直觀感受,比如,青草、柳葉、鮮花、小溪流水、青山綠水、燕子、蝴蝶等,讓學生體會到春天的特徵和美麗。由此看來,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得這些生活經歷有限、生活感受粗淺的低年級學生,不僅眼裏有語言文字,還有相對應的形象畫面,“符號”對應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關於《燕子》教學反思7

本課教學採用了“合──分──合”的方式,將兩首古詩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共同突顯“春”這一主題。開課伊始,便將兩首古詩和盤托出,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發現兩首詩之間的共同點──都描寫了春天,都寫到了春風這一事物──從而引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以此導入對《詠柳》一詩的教學。又以“二月春風裁出了??裁出了??裁出了一個萬紫千紅的春天(出示:萬紫千紅總是春)”過渡到《春日》一詩。兩首古詩的分開教學看似獨立,其中又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自始至終不離“春”這一主題,為二次整合鋪墊基礎。 課末,將兩首古詩再次整和,進行對比參讀。使學生領會到:《詠柳》如細筆勾勒,由一柳而見出整個春天;《春日》則如潑墨揮毫,渲染出春天的“無邊光景”,“萬紫千紅”。然而此處對比的實質並非為求異,而為探求兩首古詩內在精神之一致,即對春天的'讚美和熱愛。至此,學生對春的感悟和熱情得以昇華,此時,讓他們寫下心中對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課堂氛圍達到高潮。

關於《燕子》教學反思8

《燕子》這是一篇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作者用詞準確傳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其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點詞語,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

這堂課氣氛較活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我從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入手,激發學生閲讀動機,再到組織學生自讀交流,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平等參與者,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同時我適當點撥,為學生的思維起着“搭橋引路”的作用。然後我又巧妙的創設説話情境,讓學生們運用寫作方法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投入聽説訓練中,從而學得更紮實,更靈活,鍛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了寫作水平。

關於《燕子》教學反思9

《燕子》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在桃花盛開、綠柳輕揚、燕子飛來的情景。根據教材的特點和該年級的教學要求,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位於以下幾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理解課文,抓住描寫燕子和春天的語句,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

3、正確讀寫“燕子、趕集” 等詞語。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教學難點是: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以讀為主是當今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旋律

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讀”,我認為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的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想象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終追求的教學境界。

 二、情境的創設在語文教學,尤其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學生對課文敍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調動起學生的各路感官,讓他們在情境中積極地觀察、感受、操作,才能實現對語文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本課教學中我在情境的創設上是花費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體驗情境:

這課要讓學生從生活中體驗春天的特點。課前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春天的.景物,或蒐集有關春天的圖片以及誦讀歌頌春天的詩歌和文章,讓學生對春天有一個切身的感受。可見,學生獲得的體驗能夠很好地幫助他們理解和感受課文。

2、畫面再現情境:

根據教材和學科的特點,這節課,我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精美的畫面和恰當的音樂,加深了對課文描寫的意境的直觀感受,比如,青草、柳葉、鮮花、小溪流水、青山綠水、燕子、蝴蝶等,讓學生體會到春天的特徵和美麗。由此看來,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得這些生活經歷有限、生活感受粗淺的低年級學生,不僅眼裏有語言文字,還有相對應的形象畫面,“符號”對應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遺憾之處

1、學習第三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教學中,我覺得學生能夠很容易領會,沒有帶領學生加以引導或想象,部分學生對對“正待譜寫一曲春天的讚歌”根本不理解,因此對教學效果略有影響。

2、教學調控不夠靈活有效,教學機智有待提高。今後在這方面要加強學習。

關於《燕子》教學反思10

《燕子專列》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閲讀課文,本文講述的是人們關愛保護燕子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它表現了人類對動物的博大的愛心,一種濃濃的關愛之情貫穿於整篇課文。

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直奔主題,教會學生點線面。首先牽出文章的主線,以線貫穿全文,再抓住點與面中重點詞理解和體會,感受文章中所藴涵的情感因素,並通過朗讀傳達出來。

一、一線貫穿全文

在讀熟課文的基礎上,我提出問題:這篇課文敍述了一件什麼事?學生回答:課文敍述了瑞士人民保護、救助燕子的事。這件事説明了什麼?表現了什麼?我緊跟着問了一句,學生們都明白:説明了人們喜歡、關心燕子,表現了人們對燕子的'關愛之情。對,説得好!我立即板書出關愛二字,並小結道:人們對燕子的關愛之情就是這篇文章的主線。課文圍繞這條線,敍述了事情的前因後果,請同學們看看作者採取了怎樣的敍述方式。我要求學生用列小標題的方法寫出文章的敍述步驟。如:

①燕子專列準備啟程→②氣温驟降燕子遇險→③政府居民齊心救助→④燕子專列快樂開動可以看出,作者採取了倒敍的方法,先將事件的結果呈現出來,然後講述整個事件的過程。全文圍繞主線講述的政府呼籲,居民找尋,專列運送幾個情節,字裏行間無不體現出人們對燕子的關愛之情。

二、點面結合抒情

在引導學生體會人們對燕子的關愛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去感受瑞士政府的關心專列運送、電視廣播呼籲,作為一個政府下這樣的命令難能可貴。然後用心去感受每個人為保護燕子、關心燕子做出的努力。在講述這一內容時,我教給學生點與面的知識。

老師講解:文章在表現了人們關心、救護燕子時,所採取的方法是先敍述所有人的行為面的描述,再選取點一個代表性的人物的情節描寫。有點有面,點面結合,真實地抒發了人類對動物的關愛之情。

我要求學生找出面和點的內容,細細品味語言文字,抓住重點詞句理解體會。如紛紛冒着頂着踏着四處等詞集體表現了居民們的真心關切。在對點一個叫貝蒂的小姑娘的描寫中,用三句話來敍述:在覆蓋着皚皚白雪的山間巖縫裏,尋找凍僵的燕子。一天下來,她一個人就救護了十幾只燕子。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一點也不在乎。突出了貝蒂為拯救受傷的燕子而忘我的精神境界。以面引點,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文章因而簡潔、生動、感人。

短短的四十分鐘時間裏,我教會學生點線面,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不走彎路,一下子理清脈絡,抓住重點,進而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品讀語言文字,去感悟文章情感,去體會表達方式,達到與作者共鳴。

關於《燕子》教學反思11

在授這節課的過程中,我利用學過的第一課《燕子》導入課文。先讓學生説説燕子的外形特點,燕子還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感受燕子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是多麼快樂,再讓學生進入課文,本課中的燕子遇到了什麼困難?讓他們的心一下子為燕子的遭遇而着急着,而我也注重了每個環節導入語的設計,希望學生在充滿感情的導語的引領下,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

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從課文的重點語句中體會到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的情意,增強孩子們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在課堂設計中,我以愛作為主線來貫穿課文打動學生。

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比較滿意的地方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深入研讀文本,走進語言深處。針對三年級教材特點,着重藉助對“氣温驟降”、“紛紛”、“冒着”、“頂着”“踏着”等重點詞語的理解組織教學。通過多種理解詞語方法的滲透,真正體現了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結合。

二、創設一個個情境使學生融入文中,把孩子們帶進文中。《課標》明確要求:“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也注重讀的形式多樣化。例如:在學生理解政府號召居民拯救燕子時,讓學生當電台主持人、記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呼籲居民救助燕子;對課文第三段——“人們不畏嚴寒四處尋找燕子”和第四自然段——“小貝蒂不在乎飢餓、寒冷、危險,只在乎燕子”的教學,就充分體現了這一教學思想。對這兩部分內容的教學採用了默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師引讀、多次合作朗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達到了語言積累,昇華情感的目的。在感受小貝蒂一心救燕子時,()讓學生看圖説説貝蒂的動作、神情她好象在説些什麼?在送燕子的站台上,讓學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車廂裏的一隻幸福的小燕子,你想對送行的人説些什麼?如果你是送行的居民,你又會對小燕子説些什麼?這些情境使學生更快的融入課文中,感受到人和動物間的美好情意,充分理解了課文。

三、整節課圍繞“愛”之主題構建課堂,理解層層推進,情感步步昇華。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不走彎路,一下子理清脈絡,抓住重點,進而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品讀語言文字,去感悟文章情感,去體會表達方式,達到與作者共鳴。

這堂課的不足之處是,例如:在課堂上,我有時候考慮的只是自己的預設教案,沒有關注到課堂生成的精彩。引導學生感悟、朗讀不夠落實,我覺得上課是應關注是學生學習的狀況,根據課堂上生成的情景,推動教學的進程。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根據課堂上生成的情景,來推動教學的進程。我會認真鑽研教材,整合課程資源,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

關於《燕子》教學反思12

《燕子》這篇文章不僅詞好,更重要的,那燕子被作者寫“神”了。這神來之筆是怎麼來的?那是因為鄭老先生書讀得多。我在上寫作課時我問學生到底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當然答案多是增長知識,讀書能讓自己長大,讀書讓自己高興??學生們也都會背誦“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所以在學習《燕子》過程中,我説鄭老先生只所以能寫出這麼美的文章,讀破萬卷書,行萬里路,那是肯定的。把燕子寫神了,那些詞來自於平時的閲讀積累,來自於不斷地觀察,來自於多層面的感受,少了這些,怎麼可能有這篇美文?

學生在學習勞累之餘,唸叨上“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這就是活潑機靈的小燕子。”兩句,身心馬上會輕鬆起來,精神也會好上許多。也許這也是這篇散文魅力表現吧。

大多數的學生是見過燕子的,他們沒有陌生感,但他們沒有作家那種寫作的衝動,所以燕子不會如此走到他們的紙上,而對於好多學生來説,許多可愛的動物,同樣不能變成文字。這是一種熟視無睹。因此研究這一課,其實我們可以告訴學生不要熟視無睹,雖然我們暫時做不到作家的`寫作水平,但我們能大膽把自己看到的一些動物入文,多多觀察,不放過一些細節,多多用自己的雙手記錄,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屬於學生自己的文章也會自然出現。

關於《燕子》教學反思13

《燕子》一文是人教版小語五年級下冊的第一組的第一篇文章,怎樣教好這篇課文,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我自己而言都是很重要的。

上課之前,我給自己和學生都佈置了任務。我的任務是:蒐集有關燕子的信息資料和相關插圖。學生的任務是:觀察燕子,説説你眼中的燕子是怎樣的?我想,這些準備工作為即將迎來的學習作好鋪墊。

上《燕子》一文我用了三課時,利用一個早讀的時間我專門讓學生熟讀,甚至達到背誦。有了這個作基礎,後面的兩課時就不是那麼困難了。第二課時,我讓學生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引導學生探究課文的基本結構和主要內容,用“你眼中的燕子和文中的燕子有什麼不同嗎?喜歡它們嗎?為什麼?”這一個問題,進行教學信息的反饋,以便及時掌握學生的預習和讀書情況,這樣既達到了整體感知課文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發了學生深層次賞讀課文的興趣,同時,也尊重了學生個性化的閲讀體驗。

與此同時,我不光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還藉助多媒體、真實、直觀、具體地使學生了解燕子的'外形特點,飛行的姿態,停歇的優雅以及春天到來時的美好景象,給學生美的享受,使學生對燕子更加喜愛了。另外,我緊抓“湊”、“趕集”、“掠”、“落”等詞以及一些通俗、優美的句子,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與豐富,句子的生動與形象。理解完了課文內容,我在黑板上寫了幾個詞:“春天”、“燕子”、“快樂”、“優雅”、“演奏”、“光彩奪目”,讓學生根據這幾個詞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進一步鞏固課文內容,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三課時,我報了20個詞的聽寫,剩下的時間就是複習和背書。

教完此課,我發現班上有六、七個同學聽寫的詞語錯得比較多,背書能力也較差。自然而然,這幾個同學也就成了老師幫差的對象。

遺憾的是,課上完了,我沒有讓學生用彩筆把他們心中的燕子和春天畫出來。不過,我會讓他們畫的。

關於《燕子》教學反思14

開學的第一節語文課,孩子們似乎長大了,聽得那麼專注,朗朗書聲那麼動聽,每一個學生都在用心投入地學習。

兩節課上得都很順利。《燕子》是一篇老課文,篇幅短,借對燕子的描寫讚美可愛的春天。一開課,先指導了“燕”字的寫法,接着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説説小燕子的樣子:烏黑的羽毛、雪白的肚皮,剪刀似的尾巴,輕快的翅膀。順勢引入第一段,讀出小燕子的機靈可愛。

第二段的教學側重於理解“像趕集似地聚攏來”一句,感受春天生機盎然的景象。第三段閲讀前創設情境:“我們就坐在綠草如茵的小河邊,看到小燕子在空中飛翔,有的.....有的......”你能想像到小燕子怎樣飛嗎?學生提出幾個很有價值的字詞:“掠”“沾”“一轉眼”。通過能這些字詞的品味,使孩子們理解到燕子飛行的特點:輕盈、歡快、敏捷。

最後一段是全文很有詩意的段落,呈現了一幅安靜的畫面:藍藍的天空,碧綠的原野、清澈的河水、空中的細線和音符。比喻更增加了燕子與春天的美感。本段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同樣引導學生促進會作者用詞的精妙:“為什麼用幾‘痕’細線,而不用幾‘根’?”

全文的教學體現了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燕子的美,配樂的朗誦讓學生入情入境,重視朗讀和對語言的品味與積累。學生覺得比較投入,多數孩子已經能在當堂背誦重點段落。不足是段落間教學似乎還缺少更為精妙的過渡,全文體現了閲讀的“整體到部分”的框架,而缺少再回到整體的迴歸,如對燕子整體特點的回顧,如果最後讓學生再來説説是不是更好呢?

關於《燕子》教學反思15

《燕子》是我國著名文學家鄭振鐸的作品,這篇課文節選自他的《海燕》。通過描繪燕子的外形、飛行和停歇,讚美了燕子給春天帶來了勃勃生機。

本課用詞遣句十分傳神,所以在教學中我抓住重點詞語,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

指導學生在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時,讀懂作者描寫了燕子的什麼特點。學生通過朗讀、圈畫等讀書形式,明白了作者從“羽毛、翅膀、尾巴”等方面描寫了燕子的特點。這樣的描寫方式正好適合輔導學生進行動物的外形描寫,並讓學生閲讀《補充習題》第五題關於動物外形的片段描寫,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小練筆,寫得比較好。

有小燕子的地方,肯定是春光爛漫。美麗的春景,讓人着迷,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寫得就是美麗的.春色,燕子還真是春天的使者。在朗讀中,我讓學生抓住“微風、細雨、柔柳、青草、鮮花”等詞語,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所寫景物的情態,感悟春光的“爛漫無比”以及作者遣詞造句的精當。接着,抓住“趕來、生趣”,體會燕子和大好春光的相映成趣,燕子不僅帶來了春天,還給春天帶來了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