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掌聲》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56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掌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掌聲》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掌聲》教學反思1

《掌聲》這篇課文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氣,走出了困境,打開了心扉,變得開朗、樂觀、向上。《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以讀為主,讀中感悟”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我緊扣小英情感變化這條主線,將掌聲前,掌聲後的小英進行對比教學,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去體味小英的情感變化,從而充分感悟掌聲的神奇和偉大,進而明白文章所藴涵的道理。

對這節課,我感覺以下幾點做得比較好:

由字到詞,由詞到句,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領悟讀音、用法,落實了朗讀指導;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去體會、想象英子的生活,從而理解她憂鬱、自卑的原因。對於身體正常的`孩子來説,只有理解了殘疾孩子的精神世界,才能最終理解這個故事。語文課,不僅要有語言文字訓練,更要有精神的培育與涵養;在文本的細讀階段,基本上經歷了兩個層次:第一,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與神態,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第二,由人物的內心世界反觀人物的外部動作與神態的細微變化。情感體驗與表達方法統一在教學過程中,朗讀則成為學生表達情感與領會表達方法的一種手段;配樂朗讀,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一切情感因素,使語言與情感共生,文心與人心交融。

但是,在這課堂的教學中還有很多不足,對於詞語的理解和感悟沒有做到位。希望各位多提寶貴意見。

《掌聲》教學反思2

由於我所教的一個班裏也有一個殘疾女孩陳映卉,她是左手殘疾,而本課的內容主要反應殘疾女孩英子的故事,所以在教學前我特地仔細地觀察了她,並側面地瞭解到她的心理狀態,她有點害羞,但由於各科老師都在有意鼓勵她,及同學們對她的幫助,她還沒有脱離班級。我就想借這一課,讓她忘掉自已身體上的不足,讓她有信心有勇氣和同學們一起競爭,在心理上不把自已當成殘疾人看。我也是殘疾人,小時候受到過很多同學的.奚落,後來我就一直保守祕密爭取事事做得比正常人還要好,我知道自身的缺憾帶給自已的痛苦有多深,我希望我的班級裏沒有歧視只有愛。

所以這學期初得知轉來的這個女孩是殘疾後,一直很同情,處處鼓勵她,同時也對她嚴格要求,讓她不落人後。上課了,我請同學們讀文,自已説説自已從課文中讀懂了什麼。學生們從英子的變化開始説了。於是我就引導他們讀描寫英子的句子來深入瞭解英子的內心,瞭解同學們對她的態度,及這種態度帶給英子的力量。大家通過對英子心理的瞭解,又通過對英子能力展示的瞭解,知道了每個人都有優點有缺點,缺點並不代表着這個人的美與醜。課尾我讓學生們交流自已從英子的變化而想到了什麼,有的同學想到掌聲的力量很大,它可以使一個同學改變,所以我們要多給別人鼓掌,像我們班的陳映卉,她雖然手不好,但她很努力一直在進步,有的學生想到一個人有了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已敢不敢面對,要有勇氣戰勝自已才行,有的學生想到一個人只要有勇氣微笑着面對生活,生活就會很快樂,還有一個學生許浩在課堂上訴説陳映卉同學剛來時他笑話人家,有時還故意欺負人家,可是人家雖然身體不好但卻一直在努力,自已卻不如人家,以後要向她學習,再也不欺負她了,請陳映卉同學原諒,陳映卉也表明原諒他,並説自已要勇敢面對生活。

看來孩子們從這一課確實學到了很多。看着同學們真誠的眼光和陳映卉充滿希望的眼光,我放心多了!

《掌聲》教學反思3

教學中圍繞“掌聲”這一主題,抓住整體——局部——整體的關係,透過掌聲前後英子的巨大變化質疑掌聲,精讀精練理解掌聲,最後昇華掌聲含義,做到循序漸進。教學中,我始終謹記面對文本,要有語文意識。要透過語言的形式把握語言的內容,再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了悟語言運用之妙,最終遷移內化於學生的語言活動之中。

打開一篇篇課文,我們所見的從表面看來,僅僅是一個個字和一個個標點組成的一句句話,一段段話。除了這些字、句、標點以外,似乎一無所有。只有當讀者慢慢品味,字字斟酌時,方才發現那字裏行間的生命躍動之感。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三、四年級學生在閲讀中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所以,我們的語文課就是要引導學生接觸、咀嚼、揣摩感悟這些語言。例如,教學中抓住“猶豫一詞,讓學生體會英子矛盾的內心衝突,感悟當時她的痛苦。這是理解英子之所以被掌聲感動的基礎。英子越是猶豫説明她越是需要他人的幫助與鼓勵。

在教學中,我注重了抓住描寫人物神情、動作、語言等的詞語,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學習的方式來體會課文用詞的精準、語言的美,感悟文本所傳達的情感,以便走進人物的`內心。對小英矛盾心理的體會,每個學生的理解可能不夠全面,但是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激發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抓住重點詞語,學生們就有了全面且更為深刻的理解,就更加體會到了兩次掌聲的可貴。

同時,我教學中較注重對學生進行語言的訓練,朗讀方法的指導,以及指導學生如何“由表及裏”的感悟人物情感。

《掌聲》教學反思4

篇課文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八組的一篇課文,寫的是殘疾女孩英子內心很自卑,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不得不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學們給了她鼓勵的掌聲。掌聲從此改變了英子的生活態度,她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着面對生活”。課文通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和關愛。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理解本課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地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教學難點是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我認為本節課比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兩方面:

一、以讀促思,以讀悟情

本節課我採用的是“讀悟式”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從而提高讀書的能力。本節課通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讀書,讓學生感受英子不同的內心世界。如:指導學生邊讀邊劃出描寫英子神態、動作的句子,交流感悟後,再指導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去讀,讀出英子以前的自卑和現在的.開朗,讀出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這樣反覆品讀,培養了學生的閲讀能力,引導學生懂得文中詞句的意思,並通過對重點語句的理解體會人物內心世界,從而生成個性化的理解。引導學生在品讀中積累,在品讀中感悟,豐富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認識水平。真正做到以讀促思,以讀悟情。

二、與文本對話,走進人物內心

語文最終的意義是對學生心靈的滋潤、靈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要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最深處,讓他們自由自在地、盡顯個性地在文本里綻放智慧的花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抓住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出描寫小英的神態、動作的句子來品讀。品讀中,我不斷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如:在理解兩次掌聲的含義時,我問學生:“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學,你想通過掌聲告訴她什麼呢?”讓學生走入文本,體會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和關愛,感悟兩次掌聲的內涵。再如:體會英子被同學們的掌聲感動時,我又創設情境:“無數話語在心頭湧動,此時的英子想説什麼?”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想,身臨其境地説,體會英子的感激之情。就這樣,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中感受到英子從憂鬱到開朗的變化過程,從而體會到大家的愛。我努力讓學生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本節課後我覺得教學中還有不少環節值得認真推敲,如:體會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英子這一部分時,我只抓住了英子低下頭這一舉動來引導學生體會英子的內心感受,而忽略了同學們目光中的含義,沒有引導學生理解得足夠清晰。再如:從整節課來看,顯得前鬆後緊,後面留給學生拓展交流的時間不夠充裕。這些方面都還有待改進。

《掌聲》教學反思5

《掌聲》一文寫的是一位原本內心自卑的小女孩小英在同學們鼓勵與愛的掌聲中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這樣一篇感人致深的愛的課文給了我們一次出色的愛的教育機會。為此,我設計了一堂情意交融,開放、紮實而有效的語文課,讓愛的掌聲響起在課堂的每個角落。

一、加強閲讀教學,放手學生自讀自悟

教學本課時,我給了學生充足的讀書思考的時間,就讓他們抓住描述主要人物的神態、動作的幾段話,去體會人物心理變化過程。課堂上同一句話,因為閲讀者不同,所以產生的感悟也各不相同。充足的閲讀時間讓孩子們對小英這一人物的瞭解了個透徹,讓我真實地感受到了“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全班的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見,把一個心理自卑得盡乎變態的可憐的小英活生生的擺到了大家的眼前。

二、悟兩次掌聲——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本

整堂課,我設計了複習導入、新授、總結點題、拓展延伸這樣四個教學環節。其中第2-4自然段是課文的主要資料,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述小英的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後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走到一位同學邊,摸摸她的頭):你為什麼低頭呀?你能説説你的心裏話嗎?學生這時走入文本,把自己當作英子,説:“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我到底上去,還是不上去。”“不上去,才來的新老師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必須要笑我,怎樣辦?”此時學生透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鬱的'心理。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我讓一位女同學上台)我鼓勵學生説:“難道我們不該為小英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裏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我又創設情境:“小朋友,此時,你就是英子的同學,你想用掌聲告訴她什麼?”學生熱情的話語打動了我們:“別怕!我們不會嘲笑你!”“勇敢點!”當同學們給了英子兩次熱烈的掌聲時,老師引導:快把這誇獎的掌聲響起來吧!英子在掌聲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呀!無數的話語在英子心頭湧動,英子你想説:……“謝謝你們,你們的掌聲給了我

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地應對生活。”“你們的愛使我終身難忘。我要自信地應對一切。”就這樣,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中感受到英子從憂鬱到開朗的變化過程,從而感受到大家的愛。這部分情境的創設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我努力讓孩子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去理解課文資料。

三、拓展延伸,昇華文本內函

在理解好課文後,我要求學生説説自己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獲得別人的掌聲或把掌聲獻給別人的故事。這樣,無疑昇華了課文的內函:既要珍惜別人的“掌聲”,又要不惜奉獻自己的“掌聲”。

但是這一部分也有不足的地方,小英心裏活動的3個句子,雖然找出來了,但是我沒有即時好好地讓學生透過朗讀去品味。個性是“低下頭”“猶豫”“眼圈紅了”“慢吞吞站起來”還沒有好好突出,沒能深刻體會小英此時的心態在慢慢發生變化。這一部分處理太匆忙了,還需多指導學生朗讀,為下面學生為何自發地送給小英的掌聲做好鋪墊。

透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為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為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為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掌聲》教學反思6

《掌聲》這篇課文寫的是殘疾小女孩小英經過同學們給她的兩次掌聲,從一個內心自卑的人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着應對生活”。課文經過小英的變化表現了同學間的鼓勵和關愛。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敍述後面飽含着充沛的情感。

《掌聲》這堂課我主要用比較的教學方式:如原先的小英和之後的小英比較,第一次掌聲和第二次掌聲比較,由淺入深,從而使學生理解“掌聲”的意義,從而理解課文資料,受到思想教育。這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兒童的情感容易激發,也容易變化,所以,在生情的基礎上,引導他們把情感的體驗上升為理性認識。從情到理是認識上的昇華。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隨着教學資料和教學實際的需要,給學生進行場景的描摹,或情境再現,或傳遞情思,或渲染氣氛,力爭讓學生如臨其境,沉浸在那感人的故事情節之中。這樣,既豐富學生的`想象,發展學生的語言,使其心靈產生感應,加深對文本主旨的理解。教學中,我以“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學,你會説……”、“如果你是小英,你會想……”、“如果你是小英,你想説……”等問題引導學生進入主角,使教材描述的客觀世界成為學生自我的主觀感受,融入情境之中進行推測、想象,探索文中人物情感變化的軌跡,在主角參與、主角轉換中不但豐富了想象,加深了對課文資料的理解,還增進了情感體驗,昇華了思想認識。

教學中更存在許多遺憾,讓學生經過朗讀品讀感悟到小英的前後變化,從自卑、憂鬱、膽小到開朗、自信、勇敢,在朗讀指導上,品讀上做得不夠到位,對學生回答的評價也不不夠及時與機智。作為低年級的學段,識字寫字教學時間不夠充分,受限於文本教學任務的完成,對於識字寫字教學的力度還不夠,需要進一步的加強學生書寫的指導並有效的落實。

《掌聲》教學反思7

《掌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29課的教學內容。

本篇課文寫的是殘疾女孩英子內心很自卑,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不得不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學們給了她鼓勵的掌聲。掌聲從此改變了英子的.生活態度,她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着面對生活”。課文通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和關愛。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研究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

因此,在教學本課過程中,我採用了“以讀代講,角色轉換“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讀書,促使學生思維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自已尋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內心世界。通過不同的語氣朗讀,學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並在朗讀當中表現出對英子的同情和對英子轉變後開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在課堂上,很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

作為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讓學生讀出自已真實的感受,才能實現閲讀教學中的朗讀技巧。

《掌聲》教學反思8

《掌聲》這篇課文以飽蘸愛心的筆墨、樸實無華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氣,走出了困境,打開了嚮往完美生活的心扉,變得樂觀開朗。伴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透過描述人物外表的語句,我們能夠體會到他們情感的`變化,進而感悟到“掌聲”的內在意藴。因此,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去與文中人物展開充分對話,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融通,讓他們在主動用心的情感體驗中去感悟語言,在品味中學習語言,在實踐中發展語言,從而促進學生語言與情感的同構共生,實現文心與人心的諧和交融。

《掌聲》教學反思9

一、設計巧妙、層次明晰。

在教學中,利用小英的來信作為線索串起全文教學,揭示小英的變化以及為什麼而變。教學設計緊緊圍繞“掌聲”這一主題進行教學,從複習導入的質疑掌聲,到精讀訓練的理解掌聲,以及最後的昇華掌聲含義,對文本的把握比較恰當。

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對學生語言的訓練,包括表達方式和語言的訓練,有感情朗讀訓練,在讀中悟,以悟促讀,同時也注意了聯繫生活實際,進行拓展訓練。學生能跟着教師創設的情境,表達自己內心的感情。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透徹,對於掌聲的含義理解比較到位。

二、還學生一個紮實有效的課堂。

然而,這樣一節氣氛活躍,情感豐富的課堂,是否真正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的教學是否真正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呢?課文後面有幾個題目,“同學們注視的目光中包含了什麼?”“小英有了哪些變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背誦和抄寫課文的最後一段話。”等幾個問題是否在這節課中得到真正的解決?三年級的學生要學會複述課文,學習描述的能力又是否在本節課中得到了體現

回顧自己的課堂,在理解“同學們注視的目光中包含了什麼?”這個問題時,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説“如果你就是小英的同學,你看着小英一搖一晃地走上講台時,會想些什麼?想對小英説些什麼?”這是一種換位思考的方式,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説,這有助於學生理解人物的內心,但是,卻忽視了學生能力的訓練,學生能否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來揣摩內心世界呢?再例如,“小英的眼圈兒紅了”,你感受到了什麼?學生還是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只能説出“小英快要流下眼淚了。”……這樣的回答,還未能真正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更深入地鑽研教材,明確課堂問題的指向性,用簡略的語言和一至兩個重要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提高課堂的效率。另外,教師要很清楚,這節課上到底要教會我們的學生什麼?千萬不能只是停留在文本的層面上,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文本,提高語文能力,還學生一個紮實有效的語文課堂。

《掌聲》教學反思10

當我選擇了《掌聲》這樣的文本,我一直在想:一羣正常的孩子,怎樣去了解一個殘疾女孩的內心世界?一羣活潑、開朗的孩子,怎樣去體驗一個殘疾女孩的憂鬱與自卑?對一個殘疾女孩怎樣表達自己對她的善意,而又不讓她感到羞辱?思索再三,我決定教學時,緊緊抓住一個“情”字,以“英子自卑———自信,憂鬱———快樂”為主線,藉助兩次掌聲,引領孩子透過樸實的話語,走進課文,去體會英子情感的變化,去感受掌聲在英子的一生中所起的作用,去領悟掌聲對於一些正遭遇困境的人所具有的神奇力量,從而使學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一、突出主題,感受愛意。

本組單元的主題是“愛的奉獻”。《掌聲》一課中,“掌聲”代表着鼓勵、尊重,同樣代表着“愛”。為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情感薰陶,在課前交流中,我以真心感受着孩子的真情,以激情的語言詮釋着孩子愛的表現。課堂上充滿愛意的語言,使本單元的情感主題如涓涓細流,融入孩子幼小的心中。

二、緊扣文本,訓練朗讀。

“讀”是國小語文教學的核心和靈魂,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我靈活地採用了多種閲讀方法:有教師示範讀,也有學生展示讀,有整體閲讀,也有部分閲讀,有默讀,也有師生合作讀,還有重點詞句的反覆閲讀。其中重點指導描寫英子動作、神態的部分,抓住“立刻把頭低下”“猶豫”“慢吞吞”“眼圈紅紅的”等一些關鍵詞語,走入人物內心,給學生強烈的心靈震撼。學生經過多次讀文本,有體會,有感悟,有理解;在讀中增長知識,在讀中提高了能力,在讀中發展了思維,在讀中陶冶了情操。

三、以讀代講,感悟體驗。

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鑽研文本,堅持和文本對話,善於從文本中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關係和聯繫中去發現文本中的空白,從文本的字裏行間去揣摩作者的未盡之言、未了之情,從作者寫出來的文字中去發掘未寫出來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為此,教學本課時,我注重了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書,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適時提出問題:“假如英子就坐在你身旁,你想對她説點什麼?”“你用熱烈而持久的掌聲告訴英子什麼?”“你再次用掌聲告訴英子什麼?”學生在老師的啟發下,很快打開思維能力的閘門:“我想對她説,英子加油!”“我想對她説,英子,你一定行,我們支持你。”“英子,你的故事講的真棒。”“英子,你要微笑着面對生活。”……角色決定人的思維、情感和語言,學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去觸摸課文精彩的內藴,情不自禁地去感受,去體驗,去表白。他們以自己獨特的感情和經驗模式介入和參與到對文本的.解讀中去,學會了通過人物的外在表現揣摩人物心理,激發了思維,學會了閲讀,提高了語文能力。

《掌聲》教學反思5

在正式課堂上,我問學生如何表達對他人的歡迎和祝福?鼓勵學生歡迎老師。之後,幾張面向生活的掌聲圖片引導學生理解掌聲可以帶來自信、勇氣和力量。在教學中,要緊緊圍繞掌聲前後英姿的情感變化主線,引導學生體驗英姿的內心感受。

(一)成功:

1、在本次教學環節設計上,我抓起兩句話寫掌聲,從第一次掌聲開始,探究英姿的自卑情結及原因,從第二次掌聲開始,猜測英姿在第二次掌聲前後的心態和性格變化,感受到了掌聲對英姿靈魂的震撼,理解了兩次掌聲的含義,明白了人需要關心鼓勵人,要主動關心和鼓勵他人,珍惜自己的關心和鼓勵。

2、我採取了“讀而不説,換主角”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在愛和進入的地方多次閲讀,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讓學生能夠靜靜地進入文本,發現自己,感受英姿不同的內心世界。通過不同聲調的朗讀,學生可以更好地把握英姿的不同個性,對英姿表示同情,感受英姿蜕變後的快樂心情。真正感受和品味閲讀。在課堂上,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這次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讀懂自己的真實感受,從而在閲讀教學中實現閲讀技能。

(二)缺點:

1、預覽時間不夠,沒有檢查。當三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預習時,教師應給予更多的指導,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閲讀課文,並及時核對。

2、無整體讀數。雖然我安排了多種形式的閲讀,如普通閲讀、自由閲讀、姓名閲讀等,但學生的閲讀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平時需要在課堂上多練習。

3、本單元的目標要求學生在默讀中學習理解故事材料。當我確定閲讀形式時,我只準備了教材,而忽略了單元的目標。當學生們體驗到英姿掌聲前後的情緒變化時,讓他們帶着問題默讀第二段和第三段自然段落,我相信應該達到“此時沉默勝於聲音”的效果。

總之,通過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我也深深體會到,只要我們能為孩子們的進步鼓掌,為他們的精彩創造力鼓掌,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表達心聲的天堂,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我們課堂上獨一無二的自我。

《掌聲》教學反思11

《掌聲》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叫做英子的小姑娘,由於身體殘疾,但通過同學們給她的兩次掌聲,讓她從一個內心自卑憂鬱變成了一個自信開朗的孩子,開始用微笑面對生活。文章通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們對英子深深的情和濃濃的愛。雖然是質樸的語言,但在平淡的語言中包含着充沛的情感。

課堂上直接點題,將課後的習題進行一一的講解,出示“文靜、默默、角落”和“勇氣、微笑、面對”兩種類描寫不同性格的詞語,引導學生髮現英子前後的`變化。

接下來用重點講解描寫英子神態、動作的句子,如: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教學中運用角色體驗的方式讓學生抓住關鍵詞“低”,來想象體會英子當時緊張、害怕的心理,讓學生真正把自己想象成英子,感受英子,然後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情。教會學生會運用抓關鍵詞、想象體會、用心朗讀的方法體會英子當時的心情,並且讓學生學會獨立完成對句子的分析,活學活用,再次用同樣的學習方法,以小組討論的方式解決對“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這一句話的學習。

通過對英子當時內心情感的理解後,創設情境“你想對英子説些什麼”來引出兩次掌聲,理解掌聲給英子帶來的變化。最後講解課後習題,如果是英子自己來講這個故事,她會怎樣講呢?從第2~4自然段中任選一段試着講一講。開始的時候學生不知道角色的轉換,怎麼變成自己的話來講故事,然後我就送給同學們一個錦囊祕訣,我告訴他們,把“英子”換成“我”,講給大家聽。後來學生掌握了這個方法後就有很多自告奮勇的,學習也就不那麼困難了。

當然,教學中也存在很多遺憾。比如:

1、讓學生通過用心朗讀的方式感悟英子的內心變化,在關於朗讀的知道上,品讀做得不夠到位,對學生回答的評價不夠及時,也不夠機智。

2、雖然現在三年級學生已經是中年級的學段了,但在日常學習中,學生有提筆不會寫的字太多,勤於查字典的習慣也沒有養成,因此識字教學仍然應放在重點來講解,更進一步的加強學生書寫的指導。

3、由於本篇課文的閲讀要求是默讀課文,我沒有過多地讓對課文進行朗讀,但給出的效果不太好。

4、由於設置的問題環節過多,稍顯枯燥,學生到後半部分有懈怠現象。

在今後的教學中課堂上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朗讀課文,讓學生將課文真正都讀通讀懂,可採取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加深理解。課堂需要在設置有鼓動學生的環節,及時調整,真正做到全員參與,身心投入。

《掌聲》教學反思12

《掌聲》這篇課文寫的是殘疾小女孩英子通過同學們給她的兩次掌聲,讓她從一個內心自卑的人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着面對生活”。課文通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間的鼓勵和關愛。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敍述後面飽含着充沛的情感。

課堂上,我緊扣課後習題,主要用對比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髮現,英子前後變化的對比,第一次掌聲和第二次掌聲對比,由淺入深,從而使學生理解“掌聲”的意義,理解“掌聲”給英子帶來的變化。

教學中,我運用了角色體驗,情景對話,想象補白等方法幫助學生揣摩英子的心理。如:讓學生理解“英子猶豫了一會,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這句話時,讓學生通過抓關鍵詞“猶豫”、“慢吞吞”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創設情況“假如你是英子,此時你在想些什麼呢?”我隨機採訪“英子”的真實感受,學生真正把自己當成英子,感受到了英子的內心活動,然後再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

課後習題,如果英子自己來講這個故事,她會怎麼講呢?從第2——4自然段中任選一段試着講一講。開始的時候,學生不知道角色的轉換後,怎麼變成自己的話來講故事,我告訴她們,把“英子”換成“我”,講給大家聽就行了。後來很多學生自告奮勇的講起這個故事。看來,學生掌握了方法,學習起來就不那麼困難了。

教學中也存在許多遺憾。

1、識字教學時,沒能把“憂鬱”和“猶豫”進行對比地識記,以致學生在課文朗讀時不能正確區分這兩個詞語。如果能創設具體的'語境,讓學生識記詞語,這樣不但增強了學生的語感,還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讓學生通過朗讀品讀感悟到英子的前後變化,從自卑、憂鬱、膽小到開朗、自信、勇敢,在朗讀指導上,品讀上做得不夠到位,對學生回答的評價也不不夠及時與機智。

3、作為中年級的學段,識字寫字教學仍然是重點,但是課堂上學習的時間不夠充分,需要進一步的加強學生書寫的指導並有效的落實。

在今後的教學中,課堂上要留給學生充足時間去朗讀課文,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要採取多種朗讀方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掌聲》教學反思13

掌聲這篇文章是關於殘疾小女孩小英的。在兩次同學的掌聲後,她從一個自卑的人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並開始;用微笑面對生活。在小英的改變之後,文本表達了學生們的鼓勵和愛。文章的語言簡單,但在平淡的敍述背後卻充滿了情感。

在這節課上,我主要採用比較教學法:如原小鷹與後小鷹的比較,第一次掌聲與第二次掌聲的比較,由淺入深,讓學生理解“掌聲”的含義,從而瞭解課文材料,接受思想教育。這是一篇感情真摯的文章。兒童的情緒容易激發和改變。因此,在產生情感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將情感體驗提升為理性認識。從情感到理性是認識的昇華。

在本文的教學中,根據教材和教學實踐的需要,給予學生場景的描述,或情境的再現,或情感的傳遞,或氛圍的渲染,使學生沉浸在感人的故事中。這樣,我們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發展學生的'語言,使他們心靈感應,加深他們對文本主題的理解。在教學中,我使用的問題有“ldquo;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學,你會説&hellip&hellip”,“如果你是小英,你會想&hellip”,“如果你是小英,你想説“hellip&hellip”;,引導學生成為主角,使教科書中描述的客觀世界成為學生的主觀感受,並融入情境中進行推測和想象,探索文本中人物情感變化的軌跡,不僅豐富了想象,在主人公的參與和轉化中,加深了對文本材料的理解,也提高了情感體驗,昇華了意識形態理解。

教學中有更多的遺憾,這讓學生們感受到了小鷹在閲讀後的變化,從自卑、憂鬱、膽怯到開放、自信和勇氣。他們在閲讀指導方面做得不夠,對學生答案的評價也不夠及時和機智。作為低年級階段,識字和寫作的教學時間不夠。受課文教學任務完成的限制,讀寫教學的力度不夠。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寫作的指導,並有效實施。

《掌聲》教學反思14

《掌聲》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敍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上台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讚美同學們的寬容和善解人意,也説明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地關心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我抓住兩次寫掌聲響起的句子進行重點分析解讀,一起探究小英得到掌聲前的自卑的表現和原因;再揣摩小英在掌聲後心情、性格等的變化,使學生感受到了,掌聲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卻帶給小英心靈以極大的震撼,以至於改變了小英的一生。讓學生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不能歧視任何人。課文是以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的,情節感人,描寫細緻。那麼如何讓學生通過學習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呢,在教學中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的:

一、瞭解掌聲前後小英的'變化,質疑掌聲

課文的內容很具有感染力,但對於正常人,對於缺少生活經驗的學生來説卻很難體會其中的辛酸。我便在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設計了引讀這一環節:當同學們( )的時候,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反覆讀,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走進小英的內心世界,理解她在掌聲前的自卑心理。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然後緊接着學習課文的第五自然段,來了解掌聲後小英性格的變化。引出學生的質疑:掌聲怎麼會有如此魔力,讓一個自卑的小英變為一個自信的人呢?

二、創設情境,精讀感悟,來理解掌聲

課文中的2、3、4自然段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習這部分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動作的句子。學生找到後,我便創設情境,指導學生反覆品讀,當學生讀到:輪到小英的時候,全班四十多名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小英立刻把頭低了下去。讀到這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假如你就是小英,你為什麼低頭呀?你能説説你的心裏話嗎?學生這時走入文本,把自己當作小英,紛紛説出了小英的心裏話,此時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小英害怕、猶豫的自卑的心理。當引導學生讀完小英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台時,我鼓勵學生説:假如此時小英就站在你面前,請響起熱烈而持久的掌聲吧。頓時教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當課文中的同學們再一次給了小英掌聲時,我繼續引導:此時你就是小英,你想對大家説什麼,孩子們在我的引導下説出了,小英在同學們掌聲的鼓勵和讚賞下的那種感動與快樂。就這樣,學生在反覆的品讀中,感受到小英從憂鬱到開朗的變化過程,在與文本對話中感受着大家對小英的愛。這部分情境的創設讓孩子在這樣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理解了課文內容,理解了掌聲的深刻含義。

三、深入理解,昇華掌聲

理解了課文之後,在學習小英來信的這部分時,我用過渡語的形式再次的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同學們送給小英的飽含着鼓勵,支持,讚美的兩次掌聲,這些都是大家對小英的一片愛心啊。整節課我注重了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通過過渡語、評價語和激情語潛移默化的滲透,昇華了主題,同時讓學生的情感與文本產生共鳴。

《掌聲》教學反思15

掌聲,一個多麼平凡的詞語,但它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人生像是一隻在廣闊無垠的大海中行駛的小船,而掌聲好比指揮塔,指引你前進。有人説恩賜能令人感到人間的温暖,那麼掌聲就是精神上的鼓勵,激勵着一些憂鬱的人。《掌聲》一課生動地記敍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本課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要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為此,在教學本課時,我注意到以下幾點:

一,以讀代講,角色轉換

在教學本課時,我採用了"以讀代講,角色轉換"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讀書,教師的示範讀等多種讀書活動,促使學生思維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自己尋找感受小英不同的內心世界。通過不同的語氣朗讀,學生能更好地把握小英的不同性格,並在朗讀當中表現出對小英的同情和對小英轉變後開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在課堂上,很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進而明白文章所藴涵的道理。

二,把課堂的掌聲與文本的掌聲相結合

在教學時,我由談話導入開始直至上課結束,掌聲多次響起。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已經知道了如何及時把掌聲獻給別人。

國小語文掌聲教學反思二

《掌聲》是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國小語文第五冊第八單元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文生動地記敍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於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兒童純真善良,關愛別人的美好心靈生動地表現出來,讀來十分感人。在教學中,我對教材進行了整合,又設計了給課文補白。

一、扣牢"變化"產生情感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主要把第1小節與第5小節比較教學。我先引導學生自由讀第1小節,通過自由讀,説説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英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去體會,感悟。然後我説:"同學們,面對孤獨的小英,面對憂鬱的小英,面對自卑的小英,你最想看到的是什麼"(生自由説)你們的'願望實現了,請同學們看這段文字——(文字投影):

説也奇怪,從那次演講以後,小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她不再憂鬱,她和同學們一起交談,遊戲,甚至還走進了學校的舞蹈房……

自然引入到第5小節的研讀。在學生對比閲讀後,感知小英的憂鬱,自卑和開朗,快樂之後,我問:"是什麼使小英發生如此大的變化"這樣關鍵性的問題自然引入到下一環節的教學。

二、精心設計,用濃濃愛意打動學生的心靈。

為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我精心設計了每一個教學環節。在朗讀教學的設計中,我安排了要求明確,層次清晰,形式多樣的朗讀,如:自讀,檢查讀,小組合作讀等多種讀書方法。我還特別注重了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如領會同學們兩次掌聲的不同意義時,我引導孩子把課文中敍述的語言轉變成自己的話,用:"如果你在這些同學中間,你的掌聲想表達些什麼""如果你是小英,你想對同學們説什麼"的生動情境幫助孩子體會人物心理,通過這次空白點的挖掘,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通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為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為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為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