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掌聲》教學反思(集合1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87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掌聲》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掌聲》教學反思(集合15篇)

《掌聲》教學反思1

《掌聲》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叫做英子的小姑娘,由於身體殘疾,但通過同學們給她的兩次掌聲,讓她從一個內心自卑憂鬱變成了一個自信開朗的孩子,開始用微笑面對生活。文章通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們對英子深深的情和濃濃的愛。雖然是質樸的語言,但在平淡的語言中包含着充沛的情感。

課堂上直接點題,將課後的習題進行一一的講解,出示“文靜、默默、角落”和“勇氣、微笑、面對”兩種類描寫不同性格的詞語,引導學生髮現英子前後的變化。

接下來用重點講解描寫英子神態、動作的句子,如: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教學中運用角色體驗的方式讓學生抓住關鍵詞“低”,來想象體會英子當時緊張、害怕的心理,讓學生真正把自己想象成英子,感受英子,然後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情。教會學生會運用抓關鍵詞、想象體會、用心朗讀的方法體會英子當時的心情,並且讓學生學會獨立完成對句子的分析,活學活用,再次用同樣的學習方法,以小組討論的方式解決對“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這一句話的學習。

通過對英子當時內心情感的理解後,創設情境“你想對英子説些什麼”來引出兩次掌聲,理解掌聲給英子帶來的變化。最後講解課後習題,如果是英子自己來講這個故事,她會怎樣講呢?從第2~4自然段中任選一段試着講一講。開始的時候學生不知道角色的轉換,怎麼變成自己的話來講故事,然後我就送給同學們一個錦囊祕訣,我告訴他們,把“英子”換成“我”,講給大家聽。後來學生掌握了這個方法後就有很多自告奮勇的,學習也就不那麼困難了。

當然,教學中也存在很多遺憾。比如:

1、讓學生通過用心朗讀的方式感悟英子的內心變化,在關於朗讀的知道上,品讀做得不夠到位,對學生回答的評價不夠及時,也不夠機智。

2、雖然現在三年級學生已經是中年級的`學段了,但在日常學習中,學生有提筆不會寫的字太多,勤於查字典的習慣也沒有養成,因此識字教學仍然應放在重點來講解,更進一步的加強學生書寫的指導。

3、由於本篇課文的閲讀要求是默讀課文,我沒有過多地讓對課文進行朗讀,但給出的效果不太好。

4、由於設置的問題環節過多,稍顯枯燥,學生到後半部分有懈怠現象。

在今後的教學中課堂上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朗讀課文,讓學生將課文真正都讀通讀懂,可採取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加深理解。課堂需要在設置有鼓動學生的環節,及時調整,真正做到全員參與,身心投入。

《掌聲》教學反思2

我執教了課文《掌聲》這節課成功的地方,就是從“深情引讀”開始,後面的環節很順暢;從“學生採訪英子”到最後形成了課堂的高潮,學生回答也很精彩。我帶頭鼓掌,讓學生在掌聲中成長。從而,我覺得教師要很好地運用學生的掌聲,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掌聲的內涵,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當我問到學生:“小英儘管緊張,儘管自卑,儘管難受,但還是在同學們的注視下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台。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員,你向小英投去怎樣的目光?”“我向她投去可憐的目光。”一名學生大聲説道。“我的目光是靜靜地等她講故事。”又一個學生洪亮地説道。聽了這兩名學生的發言,我一時楞住了,哦,這和我預設的答案相差甚遠,我原以為學生會這樣回答,“我的目光充滿鼓勵,我用目光告訴小英,你是勇敢的孩子,我為你加油!相信你一定會講得成功!”

這時,學生們見我臉上的`笑容消失了,都不舉手了。“這是學生真實的想法,有何不對?”我暗想。於是,我又笑着問學生,“還有誰有不同的目光?”靜默片刻,我終於聽到了一個清亮的童音:“我用目光告訴小英,別害怕,我們不會嘲笑你的,勇敢地講吧!”不知為何,我突然被感動了,我覺得這個孩子真善良,這是她內心真實的心聲,她的目光不是可憐,不是同情,更不是無情,這是一種可貴的人性美,當別人身處困境的時候懂得給別人送去安慰和鼓勵,多麼得難能可貴啊。在她的引導下,一隻只小手高高舉起了,孩子們心底的純真善良被激發了,我感到欣慰。接下來的講課,我充滿激情,因為我心裏有了那份感動和激動!

由此,我感到,要讓學生沉浸課文中,教師首先要沉浸其間,要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去撥動學生心中的情感的琴絃。教師要用智慧去引領智慧,用人生去感召人生,用真理去啟迪矇昧,這樣才使學生的認識得以昇華,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這節課,也有不足的地方,使我讓我深切地感受到:老師提問的語言非常重要。如果教師的提問語言不夠明確,就會指向不明,導致學生回答錯誤。我想問學生:英子在掌聲前給同學們留下怎樣的印象?而我卻提問:讀文後,一開始英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找出有關的句子説説感受。結果學生並未領會“一開始”這個詞,就有同學説,“

從那以後,英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似,不再像以前那麼憂鬱。”即使老師再説明是“掌聲前”的印象的句子,還是有好幾個學生談了英子的變化的句子。這樣就使得這個品讀重點句的環節顯得凌亂,而且浪費時間。我原以為“一開始”這個詞會讓學生説“掌聲前”的句子,可是,不如直接説“掌聲前”,讓學生明白老師的問題範圍。真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可後,我想其實還有補救的辦法:我再次補充提問的時候,應該果斷地提醒學生注意傾聽老師的提問,讓學生的再次關注教師強調的問題。或者,一個學生弄錯的時候,教師出示最簡單的一句(句子三)教會學生是找的掌聲前的句子,而且教師抓住“低下”這個動作詞,引導學生從動作詞來體會句子內容。

《掌聲》教學反思3

當我選擇了《掌聲》這樣的文本,我一直在想:一羣正常的孩子,怎樣去了解一個殘疾女孩的內心世界?一羣活潑、開朗的孩子,怎樣去體驗一個殘疾女孩的憂鬱與自卑?對一個殘疾女孩怎樣表達自己對她的善意,而又不讓她感到羞辱?思索再三,我決定教學時,緊緊抓住一個“情”字,以“英子自卑———自信,憂鬱———快樂”為主線,藉助兩次掌聲,引領孩子透過樸實的話語,走進課文,去體會英子情感的變化,去感受掌聲在英子的一生中所起的作用,去領悟掌聲對於一些正遭遇困境的人所具有的神奇力量,從而使學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一、突出主題,感受愛意。

本組單元的主題是“愛的奉獻”。《掌聲》一課中,“掌聲”代表着鼓勵、尊重,同樣代表着“愛”。為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情感薰陶,在課前交流中,我以真心感受着孩子的真情,以激情的語言詮釋着孩子愛的表現。課堂上充滿愛意的語言,使本單元的情感主題如涓涓細流,融入孩子幼小的心中。

二、緊扣文本,訓練朗讀。

“讀”是國小語文教學的核心和靈魂,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我靈活地採用了多種閲讀方法:有教師示範讀,也有學生展示讀,有整體閲讀,也有部分閲讀,有默讀,也有師生合作讀,還有重點詞句的反覆閲讀。其中重點指導描寫英子動作、神態的部分,抓住“立刻把頭低下”“猶豫”“慢吞吞”“眼圈紅紅的”等一些關鍵詞語,走入人物內心,給學生強烈的心靈震撼。學生經過多次讀文本,有體會,有感悟,有理解;在讀中增長知識,在讀中提高了能力,在讀中發展了思維,在讀中陶冶了情操。

三、以讀代講,感悟體驗。

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鑽研文本,堅持和文本對話,善於從文本中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關係和聯繫中去發現文本中的空白,從文本的字裏行間去揣摩作者的未盡之言、未了之情,從作者寫出來的文字中去發掘未寫出來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為此,教學本課時,我注重了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書,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適時提出問題:“假如英子就坐在你身旁,你想對她説點什麼?”“你用熱烈而持久的掌聲告訴英子什麼?”“你再次用掌聲告訴英子什麼?”學生在老師的啟發下,很快打開思維能力的閘門:“我想對她説,英子加油!”“我想對她説,英子,你一定行,我們支持你。”“英子,你的故事講的真棒。”“英子,你要微笑着面對生活。”……角色決定人的思維、情感和語言,學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去觸摸課文精彩的內藴,情不自禁地去感受,去體驗,去表白。他們以自己獨特的感情和經驗模式介入和參與到對文本的解讀中去,學會了通過人物的外在表現揣摩人物心理,激發了思維,學會了閲讀,提高了語文能力。

《掌聲》教學反思5

在正式課堂上,我問學生如何表達對他人的歡迎和祝福?鼓勵學生歡迎老師。之後,幾張面向生活的掌聲圖片引導學生理解掌聲可以帶來自信、勇氣和力量。在教學中,要緊緊圍繞掌聲前後英姿的情感變化主線,引導學生體驗英姿的內心感受。

(一)成功:

1、在本次教學環節設計上,我抓起兩句話寫掌聲,從第一次掌聲開始,探究英姿的自卑情結及原因,從第二次掌聲開始,猜測英姿在第二次掌聲前後的心態和性格變化,感受到了掌聲對英姿靈魂的震撼,理解了兩次掌聲的含義,明白了人需要關心鼓勵人,要主動關心和鼓勵他人,珍惜自己的關心和鼓勵。

2、我採取了“讀而不説,換主角”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在愛和進入的地方多次閲讀,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讓學生能夠靜靜地進入文本,發現自己,感受英姿不同的內心世界。通過不同聲調的朗讀,學生可以更好地把握英姿的`不同個性,對英姿表示同情,感受英姿蜕變後的快樂心情。真正感受和品味閲讀。在課堂上,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這次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讀懂自己的真實感受,從而在閲讀教學中實現閲讀技能。

(二)缺點:

1、預覽時間不夠,沒有檢查。當三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預習時,教師應給予更多的指導,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閲讀課文,並及時核對。

2、無整體讀數。雖然我安排了多種形式的閲讀,如普通閲讀、自由閲讀、姓名閲讀等,但學生的閲讀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平時需要在課堂上多練習。

3、本單元的目標要求學生在默讀中學習理解故事材料。當我確定閲讀形式時,我只準備了教材,而忽略了單元的目標。當學生們體驗到英姿掌聲前後的情緒變化時,讓他們帶着問題默讀第二段和第三段自然段落,我相信應該達到“此時沉默勝於聲音”的效果。

總之,通過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我也深深體會到,只要我們能為孩子們的進步鼓掌,為他們的精彩創造力鼓掌,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表達心聲的天堂,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我們課堂上獨一無二的自我。

《掌聲》教學反思4

《掌聲》這篇課文寫的是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子上台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從一個內心自卑的人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着應對生活。課文經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間的鼓勵和關愛。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敍述後面飽含着充沛的情感。

1、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

如第一課時重點指導兩次次掌聲,讓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經過抓住英子動作神態來多角度的讀,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和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

2、在閲讀中感悟。

這堂課以兩次掌聲為線索。經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後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閲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一樣含義。在感悟掌聲的內涵教學中,經過讀重點段,談體會;細讀重點段,品字詞;再讀重點段,指導朗讀。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本事,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3、在體味中昇華。

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完美情感的薰陶、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經過過渡語、小結語、評價語和活力語潛移默化的滲透,讓學生的情感與文本產生共鳴。

最終,在理解課文後,邊播放音樂邊讓學生寫一寫自我心中的掌聲,大多數學生都寫出了自我的體會,文章資料得到昇華。

《掌聲》教學反思5

《掌聲》一課生動地記敍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從此變得樂觀開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尤其是當身處困境的時候;要珍惜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這篇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敍述後面飽含着一個充沛的情感主題:文章中“掌聲”代表着鼓勵、尊重,代表着“愛”。全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因此,如何指導學生走近人物的心理,感受英子的`內心世界,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那麼如何在教學中體現語文教學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讓學生在情境誦讀中入情,在切己體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呢?我反思教學過程,覺得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一、落實語言文字訓練

讀詞,讀句,落的幾種不同的讀法以及怎樣運用,指導寫字,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初步體會果因關係以及好處,這些方面我覺得落還是比較實的,落實了語言文字訓練。

二、以悟代講,以悟促情。

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通過朗讀來啟發學生感悟課文人物的心理、情感。

三、對比理解,走近人物內心

如何讓學生領會英子的內心變化,從而走近人物內心,就要讓學生學會對比。當英子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時,同學們在幹什麼呢?有的同學説在操場上快樂地玩耍,有的説在課堂積極發言,大聲地唱歌。感受到同學們的開朗活潑,再看英子的表現,學生就能走近人物內心,感受英子的憂鬱、自卑。英子上學和放學也可以讓學生對比;同學們是結伴、聊着天上學,而英子總是一個人,感受她的孤獨。掌聲之前的英子和掌聲之後的變化要讓學生對比;這是感受人物情感的一座重要橋樑。

上完這節課,反思課堂,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原意是為了改變直接出示詞語這一不變的模式,想有點兒新意,但由於學情估計不足,在詞語這一環節,學生屢次出錯,我屢次糾正,因此用時過多,以至於後面時間不充分,顯得很倉促。另外,我的語言有時不夠簡潔,不夠準確,還需要錘鍊。課堂中,很多學生還是缺少主動思考及發言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思維積極性及能力方面我還需要不斷探索和思考。

《掌聲》教學反思6

《生命的掌聲》一課記敍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從此變得樂觀開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尤其是身處困境的時候;要珍惜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文章中“掌聲”代表着鼓勵、尊重,代表着“愛”。抓住這個主題,課前,我佈置了這樣的前置性作業:

一、讀文,出題考同學(可考課文的主要內容、針對課文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來考。)

二、收集有關愛的故事。

教學中,我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給學生讀的時間、交流、討論、彙報的時間,老師作適時的點撥。

首先,檢查學生的讀文。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生一次次穿越語言文字,在讀中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感受文章怎樣通過英子的外在動作、語言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以感情朗讀來突破文章的教學重難點。

其次,學生交流、討論:對課文的質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於提問題考同學的環節比較感興趣,以興趣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讓學生在找答案中,培養了他們主動探究、質疑解疑的能力。

課前,我發揮小組長的作用,讓其做好作業的檢查,其次,我掌握學生提問的情況,在課堂上,小組進行討論,可在小組解決的問題在小組解決,有價值的問題全班解決,這樣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效率。其中,主抓了一個學生設計的問題:我們都需要掌聲,請説説你在什麼時候最需要掌聲?再次突破教學重難點。台下的學生是這樣回答“在我取得進步的`時候,我需要肯定的掌聲”“”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需要鼓勵的掌聲”“在我獲得成功的時候,我需要讚揚的掌聲”“文藝匯演時,我需要大家的掌聲,記得在舊年,我一個人上台表演,緊張極了!但同學的熱烈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心情也沒有那麼緊張,讀起快板來流暢了、自信了”……學生聽完小樑的真實感受時,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看來,學生已經對課文有進一步的瞭解。在學生説完後,我適時作了一個點撥:當別人給我們掌聲時,我們要珍惜別人的掌聲,當別人與我們一樣需要掌聲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掌聲送給別人。你們想把掌聲送給誰呢?為什麼?於是我讓學生進行了説話訓練:我想把掌聲送給_____,因為______。學生的回答是:“我想把掌聲送給老師,因為老師工作十分辛苦。”“我想把掌聲送給爸爸媽媽,因為他們把我從小養大很不容易。”“我想把掌聲送給殘疾兒童,因為他們非常需要人們的關愛。”“我想把掌聲送給環衞工人,因為他們美化城市,使我們能在美好的環境中生活。”

訓練完後,接着讓學生滿懷深情地朗讀課文最後一段——中心段。讓學生在讀中,領悟到掌聲的深層內涵,它不光是拍手、鼓掌的表示,它還包含着對人的——鼓勵、支持、尊重、信任、關愛……學生根據自己的發言分別上台板書,在這個教學環節中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了學生説的能力。

最後一個環節是交流愛的故事,學生帶回來的故事比較豐富,有地震中的故事,有自己生活的故事,也有在報紙上看到的故事,學生在互動、交流中,對掌聲代表着鼓勵、尊重,代表着“愛”這個主題,得到了更好的瞭解。

這節課,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還有欠缺,今後要切實加強指導。

《掌聲》教學反思7

由於我所教的一個班裏也有一個殘疾女孩陳映卉,她是左手殘疾,而本課的內容主要反應殘疾女孩英子的故事,所以在教學前我特地仔細地觀察了她,並側面地瞭解到她的心理狀態,她有點害羞,但由於各科老師都在有意鼓勵她,及同學們對她的幫助,她還沒有脱離班級。我就想借這一課,讓她忘掉自已身體上的不足,讓她有信心有勇氣和同學們一起競爭,在心理上不把自已當成殘疾人看。我也是殘疾人,小時候受到過很多同學的奚落,後來我就一直保守祕密爭取事事做得比正常人還要好,我知道自身的`缺憾帶給自已的痛苦有多深,我希望我的班級裏沒有歧視只有愛。

所以這學期初得知轉來的這個女孩是殘疾後,一直很同情,處處鼓勵她,同時也對她嚴格要求,讓她不落人後。上課了,我請同學們讀文,自已説説自已從課文中讀懂了什麼。學生們從英子的變化開始説了。於是我就引導他們讀描寫英子的句子來深入瞭解英子的內心,瞭解同學們對她的態度,及這種態度帶給英子的力量。大家通過對英子心理的瞭解,又通過對英子能力展示的瞭解,知道了每個人都有優點有缺點,缺點並不代表着這個人的美與醜。課尾我讓學生們交流自已從英子的變化而想到了什麼,有的同學想到掌聲的力量很大,它可以使一個同學改變,所以我們要多給別人鼓掌,像我們班的陳映卉,她雖然手不好,但她很努力一直在進步,有的學生想到一個人有了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已敢不敢面對,要有勇氣戰勝自已才行,有的學生想到一個人只要有勇氣微笑着面對生活,生活就會很快樂,還有一個學生許浩在課堂上訴説陳映卉同學剛來時他笑話人家,有時還故意欺負人家,可是人家雖然身體不好但卻一直在努力,自已卻不如人家,以後要向她學習,再也不欺負她了,請陳映卉同學原諒,陳映卉也表明原諒他,並説自已要勇敢面對生活。

看來孩子們從這一課確實學到了很多。看着同學們真誠的眼光和陳映卉充滿希望的眼光,我放心多了!

《掌聲》教學反思8

《掌聲》這篇課文以飽蘸愛心的筆墨、樸實無華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氣,走出了困境,打開了嚮往完美生活的心扉,變得樂觀開朗。伴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透過描述人物外表的語句,我們能夠體會到他們情感的變化,進而感悟到“掌聲”的內在意藴。因此,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去與文中人物展開充分對話,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融通,讓他們在主動用心的情感體驗中去感悟語言,在品味中學習語言,在實踐中發展語言,從而促進學生語言與情感的同構共生,實現文心與人心的諧和交融。

《掌聲》教學反思9

打開語文課本,《掌聲》躍入眼簾。這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它以其細膩生動的文筆講述了一個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女孩在同學們的掌聲中上台演講,在同學們掌聲的激勵下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

剛讀完課文我就被這個短小的故事深深感動,也被小英那戲劇性的生活經歷所吸引。但感動之餘,心底也冒出了不少疑問。這堂課我的教學目標到底該是什麼?是讓學生理解掌聲的深刻含義,還是讓學生了解掌聲所具有的魔幻般的作用。反覆品讀課文後我突然感悟,這掌聲其實只是孩子們當時內心湧動情感的最直接的外在表現而已,也許在當時有些孩子是因為同情而鼓掌,有些孩子是因為想鼓勵小英而鼓掌,有些孩子只是被大夥所帶動而鼓掌。在鼓掌的同時,孩子們的內心只有情感在湧動,並沒有思維在深化。於是我決定帶領孩子們透過那樸實的話語,走進課文,去體會小英情感的變化,去感受掌聲在小英的一生中所起的“化學反應,”去領悟掌聲對於一些正遭遇困境的人所具有的起死回生的魔力。

確定了明確的教學目標,我的教學思路也一下子清晰了不少。課文是以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的,因此在教學時我也就藉助了“小英自卑——自信”這一情感主線讓學生透過學習相關資料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在教學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一、情境談話,拉近人文

上課一開始,我先以貼近學生生活的話語(童年是七彩的,夢幻的。你的童年充滿着怎樣的夢想呢?)導入新課,以激起學生學習情趣。這一導入不僅僅挑起了孩子們説話的慾望,也為下文體會小英的童年悲苦設置了一個巨大的心理落差,從而為他們更快地進入主角打下伏筆。

二、加強閲讀教學,放手學生自讀自悟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教學本課時,我給了學生充足的讀書思考的時間,就讓他們抓住描述主要人物的神態、動作的幾段話,去體會人物心理變化過程。課堂上同一句話,因為閲讀者不同,所以產生的體悟也各不相同。充足的閲讀時間讓孩子們對小英這一人物的瞭解了個透徹也,讓我真實地感受到了“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全班的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見,把一個心理自卑地盡乎變態的可憐的小英活生生的擺到了大家的眼前。

三、朗讀教學重視學生情感體驗,讓其融入文章主角。

“聽、説、讀、寫”,朗讀一向是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也十分受人重視的一種基本潛力。沒了讀語文就不能稱其為語文。可怎樣才能不露痕跡的指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呢?這一向是此刻所有語文老師頭疼的一大難事。指導的太露骨,別人説你技巧性太強,指導得太含蓄,學生又領悟不了。為此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便嘗試着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的`人物去進行朗讀。為了到達這種“不捅就破”的境界,在指導朗讀時,我也做了層層鋪墊。例如指導朗讀:“。”這一個句子時,我並沒有直接讓學生説説這時小英的情緒如何?我們在朗讀時要讀出什麼感情來。而是順着學生的思維一點一點的啟發。如此時此刻,我們彷彿能看到,這時低着頭的小英臉上是一副什麼模樣?她的心裏在想些什麼呢?透過這樣一步一步把讀者推進小英的內心世界,來進行感情朗讀。事實證明當學生真正走進了小英的內心,老師不做任何環節上的加工、處理,他也能讀出你想要得到的效果來。

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學習到“透過掌聲我們彷彿能聽到、看到什麼”時,我有目的地滲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加強對閲讀方法的指導,鼓勵學生提出富有個性化的獨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昇華文本內函

在理解好課文後,我又讓學生把掌聲化做語言送給身邊最需要掌聲的朋友。這樣,無疑昇華了課文的內函:既要珍惜別人的“掌聲”,又要不惜奉獻自己的“掌聲”。

總之,這一堂課我並沒有在理解“掌聲”的含義上下多少工夫,也沒有在研究孩子們為什麼會送掌聲給小英上費時間。因為我覺得重要的並不是“掌聲”本身,而就應是它背後的力量。

《掌聲》教學反思10

通過執教《掌聲》,讓我更深刻領會了蔣敦傑院長説的:磨課就是引領老師把教學足跡寫出來、做出來、記下來、説出來和改出來,並在網上留下來,引領老師們在語文教學上,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設計和課堂實施能力;在校本教研方式上,通過三次備課兩輪打磨、專業化觀課評課,逐步實現校本教研的規範化和常態化,從而引導教師“走上從事一些研究的幸福的道路上來”為此:

一、拓展“磨課”,有效契合

“磨課”讓我明確了語文教學的方向。第一次備課時,我的備課範疇一直在《掌聲》課文中來回打轉,總感覺掌聲的含義該體會,小英的憂鬱也應該感悟,這個詞語須重點體會,那個詞語也不能含糊其辭,反反覆覆,修修改改,放不下這個,丟不下那個,找不準教學中心點,思路一直在繁瑣中徘徊。前前後後經歷了一次次備課、上課、觀課、研討,在一次次地研討中,老師們集思廣益,智慧碰撞,最終找到一種有效又契合語文課程特點的教學方法,使本堂課生動、紮實、有效而又亮點不斷閃現!

二、美化導語豐富想象

一首毛阿敏《掌聲響起了》輕鬆的導入新課,而整體感知、品讀領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這樣五個教學環節。我主要抓住課文第2-4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後創設情境,讓一個同學有感情朗讀,“---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頓時教室裏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當我問到:同學們,通過剛才同學的朗讀,你想到了什麼,你想對英子説些什麼時,爭先恐後的一雙雙高舉的手,一句句肺腑之言,一陣陣熱烈的掌聲,看着學生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這部分情境的創設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我努力讓孩子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體會“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也使同學們更好的理解了文章的內容。“英子:我想對你説——-”更是昇華了文章的`主旨: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也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掌聲的內涵,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三、巧妙設計精彩結尾

三幅不同領域的“身殘志堅”的圖片,一篇“老師寄語”,一篇“愛”小詩,一首韋唯《愛的奉獻》,昇華了本文的內涵,也倡導了和諧友愛。

《掌聲》教學反思11

掌聲,一個多麼平凡的詞語,但它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人生像是一隻在廣闊無垠的大海中行駛的小船,而掌聲好比指揮塔,指引你前進。有人説恩賜能令人感到人間的温暖,那麼掌聲就是精神上的鼓勵,激勵着一些憂鬱的人。《掌聲》一課生動地記敍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本課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個性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要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為此,在教學本課時,我注意到以下幾點:

一,以讀代講,主角轉換

在教學本課時,我採用了"以讀代講,主角轉換"的方法,透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讀書,教師的示範讀等多種讀書活動,促使學生思維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自己尋找感受小英不同的內心世界。透過不同的語氣朗讀,學生能更好地把握小英的不同性格,並在朗讀當中表現出對小英的同情和對小英轉變後開心的情緒。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在課堂上,很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進而明白文章所藴涵的道理。

二,把課堂的掌聲與文本的掌聲相結合

在教學時,我由談話導入開始直至上課結束,掌聲多次響起。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已經明白瞭如何及時把掌聲獻給別人。

《掌聲》教學反思12

《掌聲》這篇課文描述的是殘疾小女孩小英經過同學們給她的兩次掌聲,從一個內心自卑的人變成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着應對生活”。這篇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談的敍述後面飽含着一個充沛的情感主題:文章中“掌聲”代表着鼓勵、尊重,代表着“愛”。全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多次寫到英子的神態與動作。所以,如何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怎樣經過英子的外在動作、語言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學習這一課,我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的:

一、前後比較,感受小英的變化。

1、初讀課文,想想:小英是一個怎樣的人?(膽小、自卑、沒有勇氣應對現實)你從課文的哪個地方看出來的?“

抓重點句: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反覆讓學生朗讀這句話,理解“默默地”、“總是”説明什麼?

2、可是不久以後,小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她變得怎樣樣了?(活潑、開朗、自信)“説也奇怪,從那以後,小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麼憂鬱。她和同學們一齊交談、做遊戲、排練節目……”)是什麼使小英發生這樣的變化呢?(掌聲)

二、感悟重點,領會兩次“目光”和兩次“掌聲”的內涵。

課文的2----5自然段寫出了小英的變化,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1)同學們給了小英幾次掌聲?用不一樣的符號畫出表示掌聲語句。

1、抓重點句子:

(1)一天,教師讓同學們輪流上講台講故事。輪到小英的時候,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小英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2)小英在大家的注視下,一搖一晃地走上講台。

教學中,對以上兩個句子反覆指導朗讀,對兩次“目光”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第一次“目光”包含着關注、期待,也有少數學生準備看笑話的意思。而第二次的“目光”中更多地包含着鼓勵、支持和信任。

(3)就在小英剛剛站立的那一刻,不知在誰的帶動下,教室裏驟然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持久,小英感動的流下了眼淚。

(4)故事講完了,教室裏又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教學中,讓學生抓住兩次掌聲的句子,帶着不一樣的感情反覆朗讀,體會兩次掌聲中包含着同學們對小英的鼓勵、支持、信任、讚美、欣賞,正是同學們的愛心,才使小英由原先的自卑、憂鬱變為自信、開朗,勇敢地應對生活,從而懂得生活中要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要把自我的掌聲送給別人的道理。

三、採集名言,樹立自信。

課後,讓學生採集自信名言,讀一讀,背一背。讓這些名言時刻激勵學生樹立自信心,異常是對那些憂鬱、自卑的'學生更是一個很好的鞭策。

1、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本事的20%---30%;而當他受到激勵時,其本事能夠發揮80%---90%。

2、生命是不能害羞的,害羞成不了氣候,錯過了自我的天才,生命將是一場浪費。

3、不必害怕陰影,它只可是意味着附近有光。

4、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會消逝。

四、拓展練習,培養寫作本事。

以《掌聲》為題,寫一寫自我在什麼情景下得到過別人的掌聲或在什麼情景下把自我的掌聲送給了別人的事情。

五、不足:

教學中,對學生的發散思維沒有很好地進行培養。如:“小英猶豫了一會兒,最終慢慢地站了起來。”小英為什麼“猶豫”?她當時是怎樣想的?“猶豫”是什麼意思?“教室裏響起熱烈、持久的掌聲,小英感動的流淚了”此時,你想對小英説些什麼?“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她為什麼要向大家鞠躬?她會對同學們説些什麼?這些教材的的空白點,沒有很好地挖掘,沒有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思維。

以《掌聲》為題的寫作練習,沒有很好地進行指導,學生寫得不夠夢想。

《掌聲》教學反思13

《掌聲》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又是一篇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就是想讓它成為教育學生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看待別人。現在的學生因為家庭條件都比較優越,而且幾乎是獨生子女,所以很多學生都是把眼睛長在額頭上,比較驕傲,比較自負,甚至有些盛氣凌人。他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往往不懂得怎樣去關心、愛護、幫助、鼓勵別人,也不知道珍惜別人給予的關心、愛護、幫助、鼓勵。比如在對待家庭條件差的'、學習成績不如自己的、來自農村的、有一些生理缺陷的同學的態度上,有些城裏的學生就處理得不夠妥當。利用今天學習這一課的好機會,我要讓他們好好檢討檢討自己,平時都做得怎樣?什麼地方做得不對?通過學習了這一課,以後要怎樣做呢?

教學時,我圍繞着以下幾個問題,引領學生去讀書、感悟:“文章中幾次提到了‘掌聲’?”“第一次為什麼鼓掌?當時小英是怎樣的神態、心情?”

“第二次為什麼鼓掌?當時小英是怎樣的神態、心情?”“掌聲使小英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麼有這些變化呢?”“我們應當怎樣看待掌聲?”

在教學二至四自然段時,我請了班上一位頗有表演天賦的李含嫣同學,以雙簧的形式再現了課文所表現的情境,同學們都被李含嫣同學逼真深情的表演所折服,經久不息的掌聲自然而然地響起。

《掌聲》教學反思14

《掌聲》這篇課文描述的是殘疾小女孩小英透過同學們給她的兩次掌聲,從一個內心自卑的人變成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着應對生活”。這篇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談的敍述後面飽含着一個充沛的情感主題:文章中“掌聲”代表着鼓勵、尊重,代表着“愛”。全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多次寫到英子的神態與動作。因此,如何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怎樣透過英子的外在動作、語言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學習這一課,我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的:

一、前後比較,感受小英的變化。

1、初讀課文,想想:小英是一個怎樣的人?(膽小、自卑、沒有勇氣應對現實)你從課文的哪個地方看出來的?“

抓重點句: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反覆讓學生朗讀這句話,理解“默默地”、“總是”説明什麼?

2、但是不久以後,小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她變得怎樣樣了?(活潑、開朗、自信)“説也奇怪,從那以後,小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麼憂鬱。她和同學們一齊交談、做遊戲、排練節目……”)是什麼使小英發生這樣的變化呢?(掌聲)

二、感悟重點,領會兩次“目光”和兩次“掌聲”的內涵。

課文的2----5自然段寫出了小英的變化,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1)同學們給了小英幾次掌聲?用不同的符號畫出表示掌聲語句。

1、抓重點句子:

(1)一天,老師讓同學們輪流上講台講故事。輪到小英的.時候,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小英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2)小英在大家的注視下,一搖一晃地走上講台。

教學中,對以上兩個句子反覆指導朗讀,對兩次“目光”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第一次“目光”包含着關注、期盼,也有少數學生準備看笑話的意思。而第二次的“目光”中更多地包含着鼓勵、支持和信任。

(3)就在小英剛剛站立的那一刻,不知在誰的帶動下,教室裏驟然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持久,小英感動的流下了眼淚。

(4)故事講完了,教室裏又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教學中,讓學生抓住兩次掌聲的句子,帶着不同的感情反覆朗讀,體會兩次掌聲中包含着同學們對小英的鼓勵、支持、信任、讚美、欣賞,正是同學們的愛心,才使小英由原先的自卑、憂鬱變為自信、開朗,勇敢地應對生活,從而懂得生活中要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要把自己的掌聲送給別人的道理。

三、採集名言,樹立自信。

課後,讓學生採集自信名言,讀一讀,背一背。讓這些名言時刻激勵學生樹立自信心,個性是對那些憂鬱、自卑的學生更是一個很好的鞭策。

1、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潛力的20%---30%;而當他受到激勵時,其潛力能夠發揮80%---90%。

2、生命是不能害羞的,害羞成不了氣候,錯過了自己的天才,生命將是一場浪費。

3、不必害怕陰影,它只但是意味着附近有光。

4、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會消逝。

四、拓展練習,培養寫作潛力。

以《掌聲》為題,寫一寫自己在什麼狀況下得到過別人的掌聲或在什麼狀況下把自己的掌聲送給了別人的事情。

五、不足:

教學中,對學生的發散思維沒有很好地進行培養。如:“小英猶豫了一會兒,最後慢慢地站了起來。”小英為什麼“猶豫”?她當時是怎樣想的?“猶豫”是什麼意思?“教室裏響起熱烈、持久的掌聲,小英感動的流淚了”此時,你想對小英説些什麼?“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她為什麼要向大家鞠躬?她會對同學們説些什麼?這些教材的的空白點,沒有很好地挖掘,沒有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思維。

以《掌聲》為題的寫作練習,沒有很好地進行指導,學生寫得不夠理想。

《掌聲》教學反思15

《掌聲》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敍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上台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讚美同學們的寬容和善解人意,也説明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地關心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我抓住兩次寫掌聲響起的句子進行重點分析解讀,一起探究小英得到掌聲前的自卑的表現和原因;再揣摩小英在掌聲後心情、性格等的變化,使學生感受到了,掌聲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卻帶給小英心靈以極大的震撼,以至於改變了小英的.一生。讓學生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不能歧視任何人。課文是以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的,情節感人,描寫細緻。那麼如何讓學生通過學習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呢,在教學中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的:

一、瞭解掌聲前後小英的變化,質疑掌聲

課文的內容很具有感染力,但對於正常人,對於缺少生活經驗的學生來説卻很難體會其中的辛酸。我便在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設計了引讀這一環節:當同學們( )的時候,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反覆讀,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走進小英的內心世界,理解她在掌聲前的自卑心理。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然後緊接着學習課文的第五自然段,來了解掌聲後小英性格的變化。引出學生的質疑:掌聲怎麼會有如此魔力,讓一個自卑的小英變為一個自信的人呢?

二、創設情境,精讀感悟,來理解掌聲

課文中的2、3、4自然段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習這部分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動作的句子。學生找到後,我便創設情境,指導學生反覆品讀,當學生讀到:輪到小英的時候,全班四十多名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小英立刻把頭低了下去。讀到這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假如你就是小英,你為什麼低頭呀?你能説説你的心裏話嗎?學生這時走入文本,把自己當作小英,紛紛説出了小英的心裏話,此時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小英害怕、猶豫的自卑的心理。當引導學生讀完小英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台時,我鼓勵學生説:假如此時小英就站在你面前,請響起熱烈而持久的掌聲吧。頓時教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當課文中的同學們再一次給了小英掌聲時,我繼續引導:此時你就是小英,你想對大家説什麼,孩子們在我的引導下説出了,小英在同學們掌聲的鼓勵和讚賞下的那種感動與快樂。就這樣,學生在反覆的品讀中,感受到小英從憂鬱到開朗的變化過程,在與文本對話中感受着大家對小英的愛。這部分情境的創設讓孩子在這樣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理解了課文內容,理解了掌聲的深刻含義。

三、深入理解,昇華掌聲

理解了課文之後,在學習小英來信的這部分時,我用過渡語的形式再次的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同學們送給小英的飽含着鼓勵,支持,讚美的兩次掌聲,這些都是大家對小英的一片愛心啊。整節課我注重了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通過過渡語、評價語和激情語潛移默化的滲透,昇華了主題,同時讓學生的情感與文本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