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日記

學生數學日記

欄目: 日記 / 發佈於: / 人氣:2.56W

一天終於結束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穫的,是時候用心地寫一篇日記了。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生數學日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生數學日記

學生數學日記1

今天,學完小數除以小數不好除,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後,爸爸給我出了兩題:

(1)小李批發了13.6噸水果,他租了一輛載重量是4噸的卡車來運,他至少要幾次才能全部運完?

(2)興旺服裝店要做衣服,每套衣服用布2.4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這樣的衣服?

我一看到題目就迅速用四捨五入法將把這兩題解決了:

(1) 13.6÷4=3.4(次)3.4 次≈3 次 (2)50÷2.4=20.8(套)20.8套≈21 心想:這太簡單了,不就是要求近似數嗎?我迅速將答案告訴爸爸,爸爸笑着對我説:真的是這樣嗎?我疑惑地看着爸爸,再看看自己的答案,百思不得其解。這時爸爸説:你做題時要聯繫實際生活想一想,這樣做對不對?這兩題都不能用四捨五入法來取近似數,第一題剩下的0.4是扔掉呢?還是再運一次?第二題剩下的0.8夠不夠做一套呢?

我聽後恍然大悟,原來做題目要聯繫實際,不能學習了四捨五入法就形成了定向思維。像運貨,裝油等等類型的題目在取近似數時,不管小數點後面是幾都要向個位進一;像做衣服,做傢俱等等類型的題目在取近似數時,不管小數點後面是幾都不向個位進一。想明白以後,我立刻重算起來: 13.6÷4=3.4(次) 3.4次≈4次 50÷2.4=20.8(套)20.8套≈20套 我把這個結果告訴了爸爸,並告訴他我是怎麼想的,爸爸摸了摸我的.頭,説這兩種取近似數的方法叫進一法和去尾法。

通過爸爸給我出的兩題,使我知道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死學習,要將課堂上的學習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要恰當運用。

學生數學日記2

每當我走進校園,眼前就會出現十分醒目一個牌子,上面寫着一句話,那就是“在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是啊!在生活中我們總也離不開數學,如果不學習數學,就會鬧出許許多多笑話。

就拿我兩年前發生一件事來説吧!那天,我起得早,媽媽讓我幫她到樓下去買些早點,説完我就帶着五元錢下樓了。來到樓下,買了早點,就付了錢。老闆説:“這些總共是二元五角,我找你二元五角。”説完,就把錢交給了我,我見了,連忙説:“不對不對!你少給了我一元,應該找我三元五角才對呀!”老闆聽了,傻了眼,猶豫了一會兒,對我説:“小朋友,是你算錯了,就是找你二元五角呀!”我一聽,急得爭了起來:“叔叔,是您算錯了,明明就是三元五角嘛!”一旁老闆娘見了,用一口帶有生氣方言,對我叫道:“瞧這孩子,年紀不小了,怎麼連最基本算術都不會!”在那兒吃飯人聽了都“哈哈哈”地笑了起來,我看了看,難過地跑回家,把事情前因後果都告訴了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聽了,也笑得前俯後仰,我生氣地説:“連你們都笑我!”爸爸連忙解釋道:“不是我們愛笑你,這是因為你沒理解,沒去思考數學中‘元角分’。那我問你兩張五角等於多少。”

“一元。”

“那兩張二元等於多少?”

“當然是四元嘍!”

最後,我終於在爸爸解釋中明白了自己不認真。從此我再也沒犯過同樣錯誤。

這個笑話,我都不會忘記,它給我一個教訓,永遠印在我腦海裏。

同學們,一定要認真學數學,數學可不是那麼簡單傢伙。學後一定要記着:在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

學生數學日記3

今天在做試卷時 ,看到了這樣一道題。如下: 1--5o人 3o元、51--1oo人,25元、1oo人以上2o元,西湖幼兒園大、中、小三個班同學去賞菊,小班42人,中班52人,大班64人。是分別合算?還是一起買合算?二個班和一起外加一個合算?

我想了一下,是這樣的,合在一起的是先把三個班的人數加起來,由小班+中班+大班,算出三個班的人數,42+52+64=158(人),接着算要多少元?要算幾元?先算是哪一類的,158>1oo,所以可以每人2o元。再算要幾元?由人數x元數,158x2o=316o(元),合在一起,一共要316o元。

分別買是要先把小班多少人,用哪一類?42<5o,用3o元一個的,再算小班一共要幾元?由小班人數x元數,算出一個要幾元?42x3o=126o(元)接着算中班要用哪一類?52>5o,用25元一個的.,然後算中班要用多少元?由中班人數x元數,算出中班一共一共要付幾元?52x25=13oo(元),再算大班一共要付幾元?先算大班用哪一類/,64<1oo。64>5o,用25元一人的。接着要算大班一共要付幾元?由大班人數x元數,算出一共要付幾元?64x25=16oo(元),然後把三個班要用的元數加起來,小班元數+中班元數+大班元數,算出總元數,126o+13oo+16oo=416o(元)。分開來的+一共要付416o元。 最後,把合起來的和分開來的比一比,誰用的錢少,誰就合算。?416o>316o,所以合起來買的合算。

學生數學日記4

每年暑假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回鄉下奶奶家掰玉米了。一個個玉米掛在玉米杆上,像得了一等獎似的笑破了肚皮,露出金黃金黃的玉米粒。

奶奶左手抓住玉米杆,右手抓住玉米棒,用力往下一壓,只聽見啪的一聲,一個胖乎乎的玉米棒就到手了。姐姐也學着奶奶的樣子一手抓玉米杆一手抓玉米棒,玉米棒被乖乖地掰了下來。我跟在姐姐身後接住沉甸甸的玉米棒,裝進籃子裏。

只見籃子裏的玉米漸漸地滿了,媽媽笑呵呵地説:“天姿,媽媽出個數學題考考你吧?”

我自信滿滿地説:“沒問題,我可是咱們班的數學小明星呢!”

“奶奶掰了26個玉米,姐姐掰的是奶奶掰的數量的一半,她們一共掰了多少個玉米?”媽媽像老師一樣問了起來。

數學老師曾教過我們,碰到問題要好好審題,這道題要求奶奶和姐姐一共掰了多少個玉米,必須找出兩個條件:奶奶掰的玉米數量和姐姐掰的玉米數量,然後把它們加起來。但題目裏並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姐姐掰的玉米數量,這可怎麼辦呢?

這時,我想起了老師教的用除法解決平均分的問題,姐姐掰的`是奶奶掰的數量的一半,也就是把26個玉米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姐姐掰的數量。所以姐姐掰的玉米數量是26÷2=13(個)。然後把她們倆掰的玉米加起來:26+13=39(個)。媽媽和奶奶聽了我的分析,連連點頭稱讚。

一旁的姐姐聽了説:“天姿,這道題還可以用綜合算式計算,更簡便!26+26÷2=39(個)”

媽媽摸着我們兩姐妹的頭笑呵呵地説:“你們都是數學小明星!”

今天真開心,不僅吃到了奶奶家又香又甜的玉米,我還通過了媽媽的數學測試呢!真是收穫多多呀!

學生數學日記5

今天晚上到家時,發現家門口有一張“電費通知單”。琢磨起來,咦,紙中間的表格裏每度電的價格怎麼都不一樣呢,還分了“總、峯、谷”三欄?我家電費為什麼只在“峯、谷”兩欄裏寫了呢?我回到家裏拿着電費通知單去問媽媽,媽媽告訴我:“我們小區安裝了分時電錶,對國家對個人都是有利的,是一種新型的計電錶。”“‘峯’‘谷’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安裝這種電錶對國家對個人都是有利的呢?”“峯是用電高峯,是指七點到二十一點,那時人們用的電非常多,所以那時每度電收費就多一些,控制人們少用一些電;谷是用電低谷,是指二十一點到七點,這段時間用電的人比較少,平均每度電收費低一些。目的是為了鼓勵大家避開用電高峯期。這樣只要我們合理的調整家電用電,人們可以得到實惠。而‘總’就是不分峯谷,統一按一個標準收費。”“那哪個划算一些呢?”我疑惑地問。“先不告訴你,你自己算算看呢”媽媽一笑説。

我往電單右上方一看,哎呀,是6月到8月的那表格裏每個數都要除以2吧!先把所用電的度數除以2:“峯”100÷2=50(度)“谷”124÷2=62(度)“總”50+62=112(度)。再把度數乘以每度電費:“峯”50×0.5583=27.915(元)“谷”62×0.3583=22.2143(元)“總”112×0.5283=59.17(元)。再用高峯的`費用加上低谷的費用,和總的費用比一比,那個少一些那個就划算一些。27.915+22.2143=50.1293(元)50.1293元<59.17元。“媽媽,媽媽,我算出來了,按峯谷收費划算!”我興奮地叫道。“對,你説得對,把過程給我瞧瞧。不錯,完全正確!”媽媽開心地説。

通過這次,我發現數學真是無處不在。只要你善於發現,其實還是很有趣的。

學生數學日記6

數學的學習,在生活中,佔據着很重要的一塊位置。相信許多同學們對數學的學習都有許多的迷惑,但我所以我今天來給大家講究一下數學學習之道。

數學最關鍵的地方在於理解。不同於語文的死記硬背和英語的活學活用,數學更注重在每一個公式的理解和創新。其實一個公式表面上看起來簡單,但是真正應用到題目中,真正應用到生活中卻又不那麼簡單了。我在數學學習中有時間進行一個公示,便覺得自己掌握的全部其實並不然,僅僅掌握了公式及其定力,只是掌握了皮毛,而要多應用,才能熟能生巧,熟能生精!

數學有一個和其他學習最重要的地方,就是一定要多加練習,有句話講——一日不練手生,一日不練口生。只有多加練習,才能將數學知識應用的更加純熟更加熟練,在考試中才能擁有更快的解題速度,更高的準確率,從而達到更高的分數。而數學做題並不是搞題海戰,盲目的做題,而是有的放矢,做不會的題也做難以理解的題,做常考的題,做有代表性的典型題目!

學習數學千萬不能僅僅是追求難題,而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容易題和簡單題上,有句話説得好:“大道至簡,最難的往往是最簡單的。”有個詞語叫做慣性思維,人們做簡單題做多了,往往會把思維定格在那裏,殊不知道已變形,便把這道題做錯了。所以一定要多加簡單練習,而且還要認真仔細的.讀讀題,多讀題才能多發現,多發現,才能多有真正的感悟和思考。只有這樣才能應對考試中的風雨而巍然不動,以不變應萬變,最終取得理想的分數。

其實學習數學知道是一個久而久之的過程,並不是一朝就可像煉成的,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應用越來越廣泛,也是隻有學好了數學,才能在生活中一展宏圖,只有學好了數學,才能更接近理想和目標。

祝大家:學習努力成績進步,將數學學習,成為自己的強項,將數學學習,成為自己施展目標的利劍!

學生數學日記7

今天午飯後,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超市購物,準備買一些好吃的和新年禮物。昨晚剛下過雪,外面的空氣格外清新,陽光透過車窗,照在身上暖暖的,好舒服啊!

一進超市大門,琳琅滿目的商品映入眼簾。我們先在入口處拿了1桶旺旺寶貝桶42.8元,這是送給姑姑家的小弟弟“豆丁”的'。繼續往裏走,媽媽看到牛奶和酸奶都在做促銷,就各買了兩箱。特侖蘇進口牛奶1箱88元,買兩箱合計99元,原價88×2=176元,現價99元,共優惠176-99=77元。安慕希酸奶1箱66元,買兩箱合計99元,原價66×2=132元,現價99元,共優惠132-99=33元。豆丁特別喜歡喝旺仔牛奶,我們也給他買了一箱,花了52.8元。

我們又來到調料區,媽媽準備買油,福臨門菜籽油正好做促銷,原價一桶79.9元,買兩桶共計優惠26元,實際花了79.9×2-26=133.8元。我突然看到旁邊有一座雞蛋禮盒堆成的小山,媽媽讓我從小山上取下兩盒土雞蛋,一盒69元,兩盒共計69×2=138元。

媽媽看到我只顧給弟弟買好吃的,誇我懂事,便獎勵我一個趣多多禮盒,原價49.8元,促銷一盒減10元,實際花了39.8元。

好吃的都買完了,現在該給我和弟弟買新年禮物了,我心裏別提多開心了。來到玩具區,我立刻被眼前各式各樣的玩具吸引住,最後我給自己選了一個129元的芭比夢幻手提包,給弟弟選了一個199元的智能機器人。買新年禮物共計花了129+199=328元。

兩個購物車被塞得滿滿的,我來算一算今天在超市,共計花了多少錢,又節省了多少錢。

原價合計:1079.2元

現價合計:933.2元

優惠合計:1079.2-933.2=146元(10+26+33+77=146元)

學生數學日記8

數學不是規律的發現者,因為它不是歸納。數學也不是理論的締造者,因為它不是假説。但數學卻是規律和理論的裁判和主宰者.下面是為大家收集的國小生趣味數學日記媽媽的生日,供大家參考。

今天是媽媽的`生日。媽媽早上去上班,晚上才能回來。等到晚上8點多,媽媽回來了。吃蛋糕的時候,媽媽對我説:“媽媽來考考你,如果答對了就可以吃一塊蛋糕,好嗎?”我説了聲“沒問題”就開始答題了。

媽媽出了第一題:媽媽今年36歲,你今年10歲,媽媽比你大幾歲?姥姥的歲數是你的6倍,姥姥今年幾歲?我很快口算出結果,我説:“媽媽比我大26歲,姥姥今年60歲,太簡單了,我的蛋糕吃定了”。媽媽笑着説:“驕傲了吧?”再來一題:小明今年8歲,他爸爸已經40歲了,問再過幾年,爸爸的年齡是小明的 2倍?這下我傻了,冥思苦想,看來我的蛋糕吃不成了,媽媽説:“怎麼樣,不會了吧?”“讓我再想想,想不出來我不吃蛋糕。”

過了一段時間我想到一個笨辦法,我可以把他們的歲數都找出來呀,過一年爸爸和小明都大了一歲,最後終於推算出來過了24年後爸爸的年齡剛好是小明的2倍。我把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説還有更簡便的方法的,接着就給我講起來了,只要用爸爸的年齡減去小明的年齡就是若干年後小明的年齡了,也就是32歲,再用32—8=24 年就是經過的年份數了。我恍然大悟,原來可以這麼簡單呀。

媽媽説:我能自己想辦法得出結果還是好樣的,作為獎勵給我吃蛋糕了,我心裏又喜又難為情,以後我可不能在驕傲了,小朋友們也不要學我呀。

學生數學日記9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影子,購物、設計等都用着它。在這兒,我談一談在家中處理家務,它也跟數學有緊密的聯繫。

設想一下,你要做以下幾件事:燒水(5分鐘),掃地(8分鐘),倒垃圾(3分鐘),拖地(7分鐘)。如果真按常規方法就要將5、8、3、7相加,得5+8+3+7=23(分)。但仔細一想,實際在燒水的五分鐘時完全可以做接下來的掃地這件事,這樣就省下了一部分時間。則(8—5)+3+7=13(分)。

還有烙餅,餅雖然好吃,但是還有不少學問呢。那天,媽媽要我幫她烙餅。烙餅時,我突然想到如何烙餅能夠節省時間?假設有三個餅,兩面都要烙,一個平底鍋能放下兩張餅,烙一次需要一分鐘,則最少烙完的時間是多少?一般來説,我們通常會這樣做:先放進兩張餅烙(1分鐘)→再翻過來烙(1分鐘)→拿出兩張餅,放進最後一張餅烙(1分鐘)→再翻過來烙(1分鐘)。則1+1+1+1=4(分)。而省時做法則是:先放進兩張餅烙(1分鐘)→拿出其中一張餅,放進另一張餅烙,將在鍋裏的`另一張已烙好一面的餅翻過來繼續烙(1分鐘)→拿出一張餅,再放進另一張半熟的餅,將另放在鍋裏的一張餅翻過來繼續烙(1分鐘)。則1+1+1=3(分)。

想到這兒以後,我驚訝數學的實用性,不由得喜不自勝。烙餅,對我來説已成了一件趣事。在餅的香味中,我一邊開心的品嚐着,一邊想着數學的作用及普遍性,更加佩服、喜歡它了。

現在,大家應該體會到了數學的神奇了吧,我可是深深的迷上了數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數學的最終目的是把它運用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用數學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創造更簡潔,更舒適的生活。

學生數學日記10

今天是中秋節,爸爸媽媽帶我去商店買東西。

我看到兩家商店都在搞促銷,商店一是有獎銷售,一等獎1名,獎金是20xx元;二等獎2名,獎金是800元;三等獎10名,獎金是100元;四等獎100名,獎金是5元。商店二是所購商品九折銷售。我心想:等會爸爸肯定又要問我問題了,便跟老爸説:“我要上廁所”。沒想到老爸卻看穿了我的心思,讓我好好想想在哪個商店買東西更好呢?我仔細地想了想,説出了我的想法:“商店一是有獎銷售,運氣好才能中獎,商店二是九折銷售,實實在在的讓利,所以我們應該在商店二買東西”。爸爸聽了我的想法,覺得還是有點道理的。所以我們在商店二買了好幾百元的東西。

買了拜節的禮品後,我們打的去奶奶家拜節。在車上,爸爸又問了我一個問題:“出租車是2。5公里內,起步價是5元,以後每增加1公里則增加2元,不足1公里的'算1公里,如果到奶奶家是5公里,那麼我們打的要花多少錢?”我想了想,説:“10塊錢,對嗎?老爸。”爸爸搖了搖頭問到:“你是怎麼算出來的呀?”“5公里不就是2個2。5公里嗎?起步價5元呀,所以不就是10元嗎?”我望着爸爸説道。

爸爸還是搖了搖頭,讓我再認真想想,可我就是想不起來。爸爸看着我問到:“到奶奶家是幾公里呀?”“5公里呀。”“起步價是2。5公里要花多少元?”“5元。”“每增加1公里是不是要增加2元錢?”“是。”“那麼到奶奶家的距離減去起步價的距離是多少呢?”“是2。5公里呀。”“這2。5公里要花多少錢呢?”我想了想説是6塊錢。“我們總共要花多少元?”“應該是:5+6=11元,哦,原來我少加了一塊錢阿。”“以後要多多注意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這時,車也停了下來,我們結束了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探討。

原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要用一雙慧眼去發現他,還要用大腦去思考其中的奧祕!

學生數學日記11

這天中午爸爸下班回來,哼着小調,興高采烈地跨進了家門。我立刻迎上去詢問道:“老爹,今天有什麼事這麼高興?”爸爸説:“這個月啊,我的工資漲了,還漲了不少呢!”我好奇的追問道:“那你現在一個月拿多少工資?”爸爸想了想,説:“假如你老媽一個月的工資是x元,我比你媽媽的工資多一點,我們兩個的和則是3600元,你説説我一個月大概能拿到多少工資?”

我聽了爸爸的話後,立刻拿出筆和紙,動手在紙上畫出了線段圖幫助我理解。

通過我嚴密的觀察和思考過後,得出了答案,並且告訴了爸爸:“首先把媽媽的工資看作和爸爸同樣多,那麼爸爸、媽媽的月工資一共是(3600+100)=3700元,再把月工資的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爸爸的月工資。列式是:(3600+100)÷2=1850元。

爸爸聽完後滿意地直點頭,我也洋洋得意。這個時候,正在做飯的媽媽卻突然對我説:“難道就沒有其他的方法了嗎?”

“還有其它方法?”我驚奇地説。於是我懷着好奇的'心情,又靜下心的再次思考。忽然我發現此題關鍵是找出以誰作標準的問題,標準不同,方法也就不同。於是,我就有了第二種方法:就是以媽媽的工資作標準,假設爸爸和媽媽的工資同樣多,那麼兩個人的月工資和就是(3600—100)=3500元,再把月工資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媽媽的月工資最後加上爸爸比媽媽多的100元,就是爸爸的月工資。列式為(3600—100)÷2+100=1850元。

聽了我第二種方法的介紹以後,爸爸、媽媽開心的笑了。

數學可真是有趣啊!

學生數學日記12

許多同學怕上奧數課,因為一道道難纏的奧數題會搞得人頭昏腦脹。而我對它卻“情有獨鍾”,覺得“風景這邊獨好”。平時的課堂老師單調重複得比較多,讓人乏味。每次奧賽課卻給我帶來新鮮感,讓我學到許多課內無法學到的知識,許多平時難以解決的思考題,在這裏都能迎刃而解。

今天的一堂課,又讓我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老師教我們用“雞兔同籠”法解題,其中一道題是這樣寫的:

3頭牛和8只羊共吃青草42.5千克;8頭牛和23只羊一天吃共青草117.5千克,如果一頭牛一天吃草的千克數是一隻羊的3倍,那一隻羊一天吃草多少千克?

老師問:“這道題誰會解答?”我舉手了,但老師沒發現,自己講解了:“其實這道題蠻簡單的。我們由3頭牛和8只羊一天共吃草42.5千克,可知3×3頭牛和8×3只羊一天可吃……”老師的解答步驟共有4步,而我想的才用了3步。老師講完後,我説:“老師,我只要用3步就能解決問題。”老師説:“那你説一説你的解法。”我説:“條件裏説一頭牛一天吃的草是羊一天吃草數的3倍,我把牛轉化成羊來算後,3頭羊就轉化成3×3只羊,一共有9+8=17只羊,用3頭牛和8只羊一天吃草的總量42.5÷17=2.5千克,求出每隻羊每天吃草2.5千克了。”老師笑着説:“對,安婷的解題方法叫作替代法,用在這道題上使解答很簡便,大家以後要向她學習這種不斷求新的學習態度,不要只滿足於一種解法。”誇得我心裏美滋滋的'。

我學習,我快樂,這裏的“風景”真奇特,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它吧!

評:“快樂學習,學習快樂。”是新課程所追求的,面對人人頭痛的奧數題,小作者卻“情有獨鍾,”可見其熱愛數學,熱愛奧數,善於從學習中尋找成功的快樂。日記真實紀錄了小作者另闢捷徑解決一道奧數題的過程,我們也看到了開放的課堂打開了學生思維定勢,使課堂充滿活力、生機。

學生數學日記13

5月30日星期六 晴

我喜歡吃披薩,吃着吃着就有一個問題來了:為什麼披薩的大小都是説6寸、8寸、10寸……6寸指的是什麼?又為什麼不用常見的釐米做單位呢?

我觀察猜想6寸應該指的是披薩的直徑,問問媽媽,果然是的!

我又上網查了查資料,原來,中國古代有一個長度單叫“寸”,“一尺等於十寸”,“一米等於三尺”,那這樣計算,1米=100釐米,一尺就用100除以3大約是33釐米,一寸呢,就大約是3.3釐米!6寸披薩的直徑就大約是20釐米了!

然而,真相併非如此!披薩店所的.“寸”並不是我國古代的計量單位“寸”,它指的是“英寸”。它們的關係是:

1=1.312335758005……英寸,

1英寸=2.54釐米。

照這樣計算,6寸的披薩的直徑就大約是15.54釐米。咦?和我國的“寸”相差近5釐米?我又算了算8寸的,直徑相差比6釐米還多,10寸的就相差更多了,有近8釐米!唉呀呀,這樣子我得少吃多少披薩呀!

再看看小朋友都愛看的電視機,也是説42寸,52寸……這裏的“寸”也是“英寸”。電視機一般是長方形的,所以42寸就不是直徑,而是指電視機的對角線的長度,42寸的電視機對角線的長度大約是101。6釐米。如果想用長和寬來描述電視機的大小,可以用“勾股定理”來求,這個我得慢慢研究。

還有照片的大小,也是用幾寸表示的,也是指的“英寸”。一般情況下1寸的是指2。5cm*3.5cm,2寸的是3.5cm*5.3cm,5寸是12.7cm*8.9cm……

為什麼這些都是用“英寸” 做單位呢?原來,披薩、電視機、照相機都是從外國傳來的。我想,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把我國古老燦爛的文明也發揚到外國去!

學生數學日記14

數學日記,就是讓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他們對每天數學教學內容的理解、評價及意見,包括在數學學習中的真實心態和想法。通過數學日記,教師可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瞭解學生的思維方式;通過寫數學日記,學生可真切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離不開數學,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學習新課前,教師提前告訴學生下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讓他們注意收集生活中的具體實例,採用作業的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將生活中的實例寫到數學日記中,並應用到學習內容中。

有了課前的預熱,課堂上的數學信息就顯得生活化、多樣化,就能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運用數學模式解決、解釋生活中的問題和現象。其中實際問題的數學化過程主要通過建模來完成,建模是一種技術,一種方法,一種觀念。

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數學模型後,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所掌握的模型去解決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有意識地採用應用性廣、操作性強的練習,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在平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記錄與教材相配套的應用知識,培養學生自覺能動地學習課外知識的能力,重視學生在生活中的新發現,把新感受、新現象記錄下來。將數學日記的素材由課本知識拓展到課外,就像樹的枝丫會越來越多,就能引發學生不斷探索,不斷學習。

學生記數學日記,重在素材的蒐集、整理,教師除了在這些方面進行指導外,還應重視採用有效的激勵機制,如開展精美日記本評比、數學信息發佈會等活動,調動學生記日記的情感因素,以促使學生持之以恆地記日記。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的求知慾望,增強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

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合理的複習資料能幫助大家更好的學好數學這門課程。希望為大家準備的國小生如何寫數學日記,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生數學日記15

一天下午,我遇到了一道數學題,題目是這樣的:在一個山清水秀的村子裏,有三個好朋友:小明、小剛、和小強,他們常常在一起打魚。一次,他們忙了半天,打了一堆魚,但實在太累了,大家就坐在河邊休息,不一會兒都睡着了。小明想起家裏有事,就把魚分成三份,拿一份走了。不一會兒,小剛也醒了,要回家,他也把魚分成三份,拿一份走了。太陽就快下山了,小強才醒過來,他想:小剛和小明去哪兒了?這麼晚了,我還得回家,於是,他把魚分成三份,拿一份走了。最後,桶裏還剩下8條魚。

第二天,他們又一起在河邊打魚,才知道昨天分的魚不合理,小明立刻把桶裏剩下的8條魚給小剛3條,小強5條。小朋友,你能算出他們一共打了多少條魚嗎?

開始,我並不明白這條題目是什麼意思,但後來,讀了兩三遍後,我終於明白了題意,並開始解題。

由於最後剩下的8條魚是小明分的三份中的兩份,所以他拿走的是8&pide;2=4條,那麼小剛拿走分的一份後剩下的魚是8&pide;2×3=12條,這是佔小剛分的三份中的兩份,所以小剛拿走的`是(8&pide;2×3)&pide;2=6條,同樣可知小明拿走的是[(8&pide;2×3) &pide;2×3] &pide;2=9條。所以,打的魚一共是[(8&pide;2×3) &pide;2×3] &pide;2×3=27條。

因為我做思考題時,腦筋不太靈活,因此,對答案也不太肯定。所以,我立刻拿去給聰明的爸爸檢查,爸爸檢查後,讚歎道:“我們家的欣欣變聰明瞭!”我聽了,高興得一蹦三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