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美術説課稿 1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82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美術説課稿 ,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術説課稿 15篇

美術説課稿 1

一、設計意圖

各位老師好,我是12級學前8班的xx ,今天我帶來的説課內容是中班美術活動《美麗的紙杯花》。先説説我的設計意圖:一天,一個小朋友帶來了舅舅結婚專門定製的大紅色的一次性紙杯,這讓我想起了紙杯花。中班孩子年齡較小,動手能力不強。而紙杯花不但美觀漂亮而且簡單易學,非常適合中班孩子學習。並且《綱要》藝術領域中指出:"應指導孩子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來美化和創造自己的環境。"因此我們想通過活動鍛鍊幼兒動手、動腦能力。

二、活動目標再説説我的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我確定了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標:

1、知道用簡單的圖案裝飾紙杯,使紙杯變得更漂亮。(認知)2、能使用剪刀給紙杯剪出"花瓣"。(技能)3、體驗手工製作的快樂,產生初步的環保意識。(情感)

活動的重點:增強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幼兒產生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的難點:能使用剪刀給紙杯剪出"花瓣"。

三、活動準備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本次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知識準備:會使用剪刀剪直線,已經聽過故事《三隻蝴蝶》

2、物質準備:範例、紙杯、剪刀、、勾線筆人手一份。

四、教法下面説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本次活動中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①提問法②直觀、探索法③講解、示範法④觀察、討論法⑤情境法五、學法再來説學法,本次活動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發展為本,幼兒採用的學法主要有①討論法②操作法③觀察法六、活動過程本次活動共有五個環節:

(一)以提問形式引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引入部分通過提問《三隻蝴蝶》的故事,激發幼兒幫助三隻蝴蝶做小花避雨的慾望。

師:小朋友,我們都知道《三隻蝴蝶》的故事,故事裏當下雨的時候,三隻蝴蝶找什麼避雨呢?可是花兒們有沒有讓它們避雨?那今天我們一起來做些小花給三隻蝴蝶避避雨吧!

(二)出示紙杯及範例,探索紙杯花製作的方法。

這環節我選擇先出示紙杯而不是範例主要是鼓勵幼兒發揮想象説説日常生活見到的紙杯是怎麼變成花的,有什麼方法。孩子説完後再出示紙杯花,進行小結,調動幼兒製作紙杯花的興趣。

師:用什麼來製作小花呢?看,這是什麼呢?(出示紙杯)這紙杯能變出小花嗎?怎麼變呢?想想看,試着和你旁邊的好朋友説説。

小結:原來紙杯除了喝水,在剪刀的幫助下還能變成一朵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紙杯到底是怎麼變成一朵花的。

(三)講解、示範剪、畫紙杯花製作的方法。

講解、示範是為了讓幼兒掌握本次活動的重點從杯口剪直線,一直剪到杯底,寬度要一樣,製作出紙杯花。

1、講解示範紙杯花製作的方法。

師:首先從杯口開始剪直線,要剪到杯底,相隔一段距離再從杯口剪到杯底。每段距離都要差不多一樣寬。直到杯身全部剪開,用手將剪開的長條狀花瓣向外打開後,再用我們的小手放在杯底花心壓一壓,一朵漂亮的`紅色紙杯花就做好。

2、欣賞範例,共同探討除了紅色紙杯,是不是其他顏色的紙杯也可以做漂亮的紙杯花呢?

引導幼兒觀察並提出問題:如果再畫些圖案,會不會更漂亮呢?通過"提問法"明確的把觀察這任務交待給幼兒。

(四)幼兒作畫,教師巡視指導。

1、提出任務和要求:

(1)從杯口剪直線,一直剪到杯底,寬度要一樣。

(2)用你喜歡的花紋方式來裝飾紙杯花。

(3)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不要對着別人和自己,保持桌面乾淨。

2、幼兒作畫,教師巡視,重點指導幼兒從杯口沿直線剪到杯底,相隔一段距離再從杯口沿直線剪到杯底。

(五)展示作品讓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説説自己的創作經驗,充分體會成功的喜悦

活動延伸佈置場地"蝴蝶飛飛",引導幼兒將小花送給蝴蝶避雨,相互欣賞和交流。

七、活動特色

整個活動我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在活動設計中,我給予了孩子充分的創造空間,也充分尊重了每位幼兒的創造。並且充分利用了原材料特有的顏色,使作品更加環保和方便。

我的説課結束了,謝謝!

美術説課稿 2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是“造型表現”領域,要求學生初步把握撕、貼、包、扭等製作方法的基礎上本課加入了簡單的捆綁。根據一些海洋動物的特徵,在材料上增加了有透明感的包裝紙、蠟光紙、和半透明的硫酸紙等使學生對質感有了更豐富的認識。在製作表現的學習過程中,應注意到不同紙質的材料特徵,在體驗和掌握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所學知識,來表現海洋動物的特徵。

2、課時安排:1課時

3、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們所知道的東西。現在的孩子以獨生子女居多,他們接受信息的途徑很廣,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聯想奇特,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好奇心重,愛表現自己,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來稚拙地表現自己的想法。《水族館》這節課就是讓他們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髮展的特點。

4、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欣賞美麗的海底世界,讓學生用多種材料、多種方法來表現海洋動物。

能力目標:在活動中發展學生有意識的觀察力,充滿激情的表現能力和動手能力

情感目標:感知人類與動物之間愉快友好的關係,在動手製作中懂得珍惜自然,愛護生靈,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及保護自然的責任感,激發學生對人類生態保護的意識。

5、教學重點:

通過引導學生欣賞、觀察各種各樣的海洋動物,用撕、貼、包、扭等製作方法制作出來。

6、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運用材料,作成生動創新的作品。

7、教學準備:牛皮紙、包裝紙、蠟光紙、硫酸紙、繩子等廢舊材料。

二、説教法

國小二年級美術下冊《水族館》説課稿:我根據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新課標提示“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關注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的要求為目標,打破原有的單純講畫教學模式,力求營造一個“自主,平等,合作競爭”的課堂教學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獲取知識,真正體驗到求知的快樂,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在教學中我將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1、啟發談話法:運用談話能抓住關鍵,培養學生分析事物,解決問題的能力。

2、創設情景法:用課件的展示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情景中,使其產生一定的體驗,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説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我把教學活動的重心,從“教”移到“學”,變“全盤授於”為“啟發引導”,導之以學,導之以思,導之以畫,導之以創作,在學的過程中,以學為主,以導為輔,幫助學生學會觀察自主學習,拉近師生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引導學生採用學習方法進行學習,主要有:

1、觀察體驗法: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引發豐富的聯想,通過自身嘗試體驗,思維更加活躍,學習興趣更加高漲。

2、合作學習法: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拓寬學生思維,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聽取不同的看法意見,交流彼此的經驗。

3、練習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將所學的知識運用於實際,以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在本課繪畫練習中,讓學生觀察課件中的圖片,以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想象力。

四、説教學過程

1、談話引入,激發審美期待

“小朋友,你們有沒有見過水族館啊?想不想跟隨老師一起去美麗而又神奇的水底世界周遊一番呢?”教師充滿誘惑的語言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適時播放課件中的精彩片斷。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讓學生留戀、嚮往。同時也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了。在欣賞的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去觀察水底世界,直觀又生動,欣賞完畢,讓學生説説海里的主角,學生爭先恐後,將課堂氣氛推向第一個高潮。接着揭示今天的學習主題——《水族館》,到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遵循了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保持對繪畫的興趣和着手錶現物象的衝動。

2、新授

1)展示課件通過看課件,讓學生了解、觀察水族館裏的動物。

引導學生説一説希奇古怪的海洋動物。

2)製造懸念,激情引趣。

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朋友。把課前做好的魚展示出來。“好看嗎?你們想不想學”

3)引導學生探索學習。

小組討論學習書中四個步驟圖

4)教師示範

針對所總結的方法做演示補充説明,示範揉紙,捆紮等技巧。

5)啟發思維

“你們想做一個什麼動物,小組內説一説。”

3、學生開始創作。

“你們看老師黑板上有一個水族館,你們覺得還少了什麼?請你們做出漂亮的海洋動物放到我的水族館裏吧。”

4、作品展示評價。

在這裏,我採用了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三位一體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在評價中發現不足、完善自我、建立自信,引導學生逐漸形成美的共識。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品評: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適、形狀的變化是否生動、材料的運用是否獨特。然後師生互評,教師肯定學生的評價,創意的作品及時給予表揚,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個小小心靈對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構思之大膽,手法之自由,盡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約束,這正是兒童作品最動人、最精彩的價值。

最後教師總結談話:海底世界非常美麗,這是大自然賦予我們人類的瑰寶,我們在感受它美的同時更有責任去保護它,那怎麼去保護呢?請小朋友下課後去收集這方面的資料,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讓學生懂得珍惜自然,愛護生靈,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及保護自然的責任感,從而激發學生對人類生態保護的意識。

美術説課稿 3

本課例出自湘版國小美術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第2課《彩雲衣》。我將從教學理念與思路、教學過程、學法教法三方面進行闡述。

一、 教學理念與思路——重新分層、合理配置

分析教材時,我就遇到了一個“攔路虎”。原教材中活動一的學習內容是:欣賞各種各樣的服裝,選擇書上的一套服裝圖片進行顏色搭配的練習,這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説,學習難度不大,因此課堂的結構可能會顯得過於鬆散,密度不夠。而在活動二中既要學習款式的設計、又要學習花邊和二方連續紋樣的製作,還要完成一套服裝的繪畫作業,內容又太過於密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葉聖陶先生説過,教材不過是個例子。在新課改中,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對教材進行合理調整和靈活調動,讓學生層層有進展,處處有成功,處於積極學習狀態。

因此我把活動一,即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調整為:欣賞服裝,學習款式設計和色彩搭配,用剪貼的方法,小組合作完成一套服裝設計。

相應地,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認識身邊的設計藝術—服裝設計,瞭解中國服裝文化。

2、能大膽設計服裝款式,剪貼裝飾,體現創新意識,提高審美能力

3、體現合作精神,在競爭中體會學習的愉悦感、成功感。

認識、設計、剪貼服裝是本課的知識技能目標,而第三條在知識教學的同時,也關注着學生的情感體驗。

其中,重點是學生能掌握設計、剪貼服裝的基本方法,練習色彩搭配。

難點在於學生的設計大膽、表現創新。

二、教學過程

在上述教學理念和思路的指引下,我設計的教學過程如下:

1 欣賞激趣。用一場動感十足的服裝秀激發學生興趣,導入新課

2 觀察發現。觀察各種類型服裝,總結服裝設計的幾個要素

3探究學習。在遊戲中主動探索,發現規律,掌握方法

4合作應用。四人一組合作完成一套服裝

5評價展示。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讓學生體驗成功樂趣。

三、學法教法

1 學法

在這裏,我將學法列於教法之前。因為,新課改的核心目標就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一堂課上學生怎麼學,不正是我們最應關注的問題嗎?這節課上學生的學法可以概括為: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具體表現在:

1、 參與選擇。在欣賞觀察環節,我給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目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想看什麼,我聽你們的。”學生意識到,在這堂課上,自己就是學習的主人。欣賞現代服裝讓學生認識了奇特的款式,古代服裝讓我們感受到了色彩的魅力,而少數民族服裝的裝飾圖案神祕而美麗。這樣學生很快總結出服裝設計的幾個要素,即款式、色彩和裝飾,從而達到了認識、瞭解服裝的目標。

2、 參與發現。在開始探索環節,我給了學生一個難題:“你能剪出這件衣服來嗎?”學生為難之

際,我出示了這件衣服的剪影,學生髮現,原來它的衣領和衣袖都是半圓形。我又出示了它的一半是什麼形狀,學生馬上恍然大悟,一位同學自告奮勇上台,成功地剪出了這件衣服的形狀。

3、 參與探索。孩子們是這樣説的.:“告訴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與,我才會明白。”在設計上創新是本課的難點。怎樣去突破它呢?我的辦法是,讓學生自己來!在我設計的一個讓衣服“72變”的小組接龍遊戲裏,學生勇敢地嘗試把這件衣服變成各種各樣的款式,有變衣領的,有變衣袖的,一張彩色紙在各組間傳遞着,學生覺得既緊張又有趣,並不時為自己的創意開懷大笑,當最後一款服裝成功完成時,課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學生領悟到:設計款式的要決,就是將衣服的不同部位進行形狀上的改變。難點,就這樣被學生親手突破了。

通過全程參與,主動探索,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正因如此,學生在作業中才能創意迭生、充滿童趣。

2 教法:

一堂課上學生的有效學習,自然與教師的教法密不可分。我採取的教法主要是:創設情境,實例演示

1 創設情境

古人云:“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真切感知到的東西,學生才有激情去創造。因此,我播放“服裝秀”的短片來調動學生的興趣;出示異彩紛呈的服裝給學生一場視覺盛宴;張貼精美的範作引來他們的驚歎;設計頒獎典禮給學生競爭的動力。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激情,又為創造奠定了基礎。

2 實例演示

實例演示的目的在於以點帶面,啟發點撥。服裝色彩的搭配是本課的重點之一。我選取這件衣服作為實例,有意貼上一張相同顏色的圖案,學生馬上發現了問題,並挑選了一張與之對比鮮明的紅色圖案。還有在討論上下裝的組合問題時,我出示了幾件作品,讓學生思考:哪一件最適合與這件上衣相配套呢?最終我們選擇了顏色和款式都最配套的長裙來組合。學生從中領悟到了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提高了審美能力。

縱觀本課,我做了兩個嘗試:一是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設計;二是力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創新思維。本課的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學生學的輕鬆、有效。這堂課讓我體會到,在新課改下的美術課,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最重要的是教者自身有創新意識和改革的勇氣。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

美術説課稿 4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湘版美術教材的新編課目:《蝌蚪旅行記》,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思路、教學流程、教學體會這四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蝌蚪旅行記》是一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和繪畫表現能力的課目。教材以清晨小蝌蚪們排隊出發開始充滿驚喜的冒險之旅來展開故事,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思考、想象、創造性地參與繪畫和學習。在以連環畫開展故事的同時,本課針對性地讓學生體會並認識:繪畫中多個點狀相似物的排列、組合可構成美觀有趣的羣體圖案,畫面因此產生強烈的節奏感,如同由許多音符組成一曲美妙的旋律。教材以“旅行途中小蝌蚪還會遇到什麼樣的情況”為發散點,學生思考並將自己的想法畫下來,讓學生在看似隨意的繪畫中體會蝌蚪旅行在形式發展方面的多種可能性。

二、説教學

思路針對一年級的學情和教材自身特點,《蝌蚪旅行記》引發了我的思考:

1、如何從兒童的繪畫心理出發,巧妙地向學生滲透相似形大小、疏密組合的繪畫知識?

2、如何在柔化處理知識問題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奇思妙想,使學生情境教學活動中大膽想象,表達源自故事和繪畫帶來的快樂?基於這些思考,結合新課標精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能認識瞭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徵,運用繪畫形式進行創造表現;能將簡單的'相似形排列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感的畫面。

2、能根據特定情境推理思考,在繪畫中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想象,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3、能增強熱愛生活的情感。

三、説教學流程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以五個流程來展開教學:

教學過程

教學時間

一、聯想添畫、初步感知

5分鐘

二、創設情境、展開故事

5分鐘

三、拓展想象、繪畫構思

5—7分鐘

四、自主繪畫、巡迴輔導

15—18分鐘

五、作業展示、評價延伸

5—7分鐘在聯想添畫,初步感知環節,我先設置一個激發學生聯想的小訓練:出示一圖片提示學生:看到這些小黑點點,想到了什麼?有沒有想起成羣結對地在池塘、小溪邊游來游去的小蝌蚪?請一兩名學生上台將黑豆添畫成小蝌蚪,將學生添畫的小蝌蚪與事先準備的尾巴太短、太長、前後粗細一致的蝌蚪做比較,讓學生分析並歸納出“小小蝌蚪象黑豆、細長尾巴圓圓頭”的外形特徵並掌握基本畫法。在添畫外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欣賞實物圖片觀察蝌蚪在水裏遊動的不同姿態。示範添畫出往上下游動、左右遊動、勾着尾巴、翹着尾巴、拉直尾巴快速遊動的蝌蚪形象。緊接着,進行一個“給蝌蚪拍照”遊戲,讓學生給兩隻、三隻、五隻、七隻蝌蚪造型,對組合體現前後、大小、稀疏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通過聯想、添畫、比較、歸納、觀察、嘗試繪畫的學習方法,在頭腦中初步形成:外形相似的蝌蚪象黑豆,他們可自由組合成有趣而多變的羣體圖案。此時,再欣賞一首輕快的動畫歌曲:《小蝌蚪》,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小蝌蚪的認識和喜愛,為下一教學環節情境故事的展開做鋪墊。在創設情境、展開故事這一教學環節,主要運用動畫分段呈現故事,以情創境、以境育情。把涔涔的流水、隱隱的蛙聲音、清清的池塘、樂悠悠的蝌蚪融入學生想象,引導學生看動畫、想故事、説故事:

(1)清晨,小蝌蚪們起牀了。

(2)小蝌蚪們排好隊,充滿驚喜的冒險之旅開始了。

(3)小蝌蚪們正歡快的往前遊着,突然,不知從哪扔下了一顆小石子。

一顆小石子激起多種可能,這是拓展想象、繪畫構思這一教學環節的發散點。蝌蚪們除了會被嚇得慌忙逃竄外還會繼續他們的旅行嗎?此時,學生可能會有很多種想法,而這種想象如果漫無邊際則失去了推理及繪畫的意義。所以,我以時間推演、性格推演這兩條主線拓展學生的想象。首先,以假定的時間推移為線索,啟發性地提出問題:石突然落入水中,一分鐘、五分鐘、十分鐘、一個小時過去後,小蝌蚪的旅行會發生什麼新的情況?中午,它們又到哪去了、遇見了什麼新鮮事?黃昏,天快黑了,小蝌蚪們還會有什麼新的活動安排?通過時間的變化,使頭腦中變換蝌蚪的旅行形式與場景,解決畫面表現內容與場景表現的問題。其次,以性格推演啟發想象,我先在黑板上畫出一個開心的蝌蚪的形象?讓學生思考它在旅行的途中遇到什麼開心的事?再畫一隻表情驚恐的蝌蚪,讓學生猜想小蝌蚪為何如此驚恐?再以以不同性格、不同表情的蝌蚪形象引導學生想象豐富畫面情緒、使原本如黑豆的蝌蚪有了喜怒哀樂情緒。

激發學生的想象後,如何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想法用繪畫形式表現實現想象到繪畫的過度是教學的關鍵!

為此,指導學生欣賞兩幅範畫:和“相似形組合”從“表現想象”兩方面的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怎麼樣表現想象?在畫中有許許多多的小蝌蚪,它們分別在幹什麼?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一羣小蝌蚪在,另一羣小蝌蚪在,還有幾隻在。讓學生在“羣”和“只”的比較中感受疏密處理的形式美。此時,我向學生提出本課的作業要求:

1、大膽想象小蝌蚪們在旅行中將會遇到的情況,比比誰的想法更驚奇。

2、畫出一羣羣和幾隻小蝌蚪的不同姿態,比比誰的組合更有趣。在作業展示,評價延伸的環節,將一幅幅方形作業相連,形成一道的蝌蚪旅行的畫卷。讓學生連起來説説蝌蚪旅行的精彩故事,比比誰的想法更驚奇。

比比誰的組合更合理有趣。

在評價的基礎上,我總結歸納大千世界裏點狀的物象,諸如蝌蚪、瓢蟲、麻雀、花朵均可以作為本課繪畫的表現內容。引導學生觀看相似形的組合名畫,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相似形的組合排列,從繪畫到生活發現相似形組合的形式美,增強熱愛生活情趣。

四、教學體會:

1、情境教學法則已是一個老話題,但如何恰到好處的創設情景、真正作到情境創設為教學服務是我多年一直探索的課題。在本課中,我利用課件情境感染學生的視聽,讓學生如置身於夏日河塘中。以合理的情境為學生繪畫和想象提供特定環境,讓學生找到相對穩定而又廣闊的思維空間。

2、知識技能的滲透,將二年級學生能接受的“羣”與“只”的概念巧妙地結合到相似形組合的學習中,讓學生通過組合小蝌蚪的練習掌握疏密規律,把重點擺在體驗與發現中,做到刪繁就簡、化難為易,避免概念化教學,使學習經驗在美術習得中得到自然增長。

3、從想象到表現,如何去實現合理的轉換,是國小低年級想象畫教學的一個難題。要解決從無序到有序,從偶然到必然的學習思路問題,只有明確方向才能理清思緒,我以時間、性格為線索設置條件進行推演,幫助學生確定想象力伸展的方向,解決了思無所定,胡亂塗鴉的盲目行為。以上反思及體會所得説明了一個樸素的道理“教學相長”,有效教學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一把利刃,如何提高學習效能,從轉變學習方式開始無疑是一種正確的選擇,讓孩子們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進取,享受美術學習的快樂是件十分有意義的工作,期待有更多的發現和驚喜。

美術説課稿 5

説教材:

本課是藝術教材第四冊《你的房我的房他的房》(第一教時)的教學內容。通過欣賞各地的民居,使學生在對自己生存空間的感受中擴大文化視野,瞭解居住環境的演變過程,認識不同地域文化中的居住形式。課本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蒙古包為什麼是圓尖頂?窯洞為什麼到現在還得到陝北人民喜愛?土樓為什麼居住着那麼人家?竹樓為什麼架得那麼高?江南水鄉的民居為什麼是黑瓦白牆?通過教學,學生找到問題的答案:我國幅員遼闊,各地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總會影響到它們的建築形式。人們居住的房屋,總是因其民族習慣、地域環境、經濟、文化等諸方面的差異而千差萬別。本課的教學重點:1、認識不同地域文化中的居住形式。2、嘗試用多種材料進行房屋模型的立體制作。本課的教學難點:瞭解民居與環境的關係。

説教法:

講授法、欣賞法、問答法。

説學法:

討論法、欣賞法、製作法。

説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

第一環節是探索交流階段。首先鼓勵學生上台將課外收集的資料作介紹。引導學生回憶見到過的房子,並談談大體的印象。並將資料佈置於教室裏有備而“賞”。然後通過師生交流,確定民居的定義並揭示課題——《你的房我的房他的房》。

(設計意圖——通過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中的各種房子的欣賞,瞭解民居的定義與民居的各種形式。)

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是探索欣賞階段。本環節教師帶領學生欣賞全國各地的民居,瞭解不同地域,文化環境下的民居形式。首先欣賞全國各地民居的圖片,思考:蒙古包為什麼是圓尖頂?窯洞為什麼到現在還得到陝北人民喜愛?土樓為什麼居住着那麼人家?竹樓為什麼架得那麼高?江南水鄉的民居為什麼是黑瓦白牆?帶這這個問題,學生邊學邊解答。

一、黑瓦白牆的江南民居

出示老師帶來的圖片,説説你喜歡哪幾幢?為什麼?學生欣賞民居:農村民居、現代別墅、江南傳統民居,學生欣賞黑瓦白牆的江南民居,説説你的感受?想想江南水鄉的民居為什麼是黑瓦白牆?教師講解江南的氣候與梅雨季節。師生討論總結:江南多雨,民居採用大坡度,屋面採用小青瓦相扣鋪就,便於防潮,多采用二層。黑瓦耐髒,黑瓦配白牆清新典雅非常好看。

二、皖南民居

皖南民居和江南民居有點相同,也是黑瓦白牆,最具特徵的是馬頭牆。

(設計意圖——以上兩部分民居有共同之處,學生能更好了解江蘇、徽浙一帶民居的大體特徵及氣候與民居的關係。)

三、上海石庫門和北京四合院

瞭解北京四合院大小適中,冬天太陽可以照進室內,石庫門解決眾多人口的居住問題。

四、房頂有曬場的窯洞

師生共同欣賞出示各種形式的窯洞,看看窯洞的外部與內部,然後由學生觀察當地的地理環境討論窯洞為什麼到現在還得到陝北人民喜愛?最後師生總結出: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建造窯洞,因為建造窯洞省工省料,經濟實惠。而且冬暖夏涼。

五、欣賞影片——《馬》,回答我們來到了哪裏?

(設計意圖——用影片來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過渡欣賞民居的地域。)

教師出示蒙古包圖片,並欣賞二胡獨奏《賽馬》,伴隨着音樂聲師講述蒙古的地理環境與當地牧民的生活。然後師生總結:內蒙古草原地區氣候乾燥,居民隨季節變化逐水草而居,為了適應遊動放牧的生活,傳統民居多采用蒙古包。

最後的實踐表現,旨在動手製作中體現學生的聰明才智。

a、教師示範蒙古包的簡易製作方法。

b、學生選用自己喜愛的表現方式,自由組合、合作學習、大膽創作。學生互相協作,進行實踐體驗創作。

c、展示學生的作品,與學生分享創作喜悦。談自己的收穫。

d、欣賞作品師生互評。

(設計意圖——學生選用自己喜愛的表現方式,自由組合、合作學習、大膽創作。學生互相協作,進行實踐體驗創作。)

六、居住着許多人家的福建土樓

學生欣賞方型與圓型的土樓,教師講解土樓的形成原因:客家人是唐宋以來由中原南遷的漢人,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區,受當地人的排擠和欺侮,他們不得不聚族面居,也不得不建造具有防禦性的城堡式住宅——圍龍屋,以抵禦盜匪和當地人的侵擾。最具代表性的土樓是永定土樓。永定土樓是閩西客家民居的一個代表性的建築。坐落於福建龍巖市永定縣。土樓外形呈圓形似蘑菇狀,曾被美國軍事衞星認為是導彈發射井;土樓內部更以傳統的八卦形佈置,樓內既能做到每户相互聯通,現時又能相互隔斷。具有防風、抗震、防火、防盜及反攻敵人的`特點。

(設計意圖——以上部分學生不太瞭解,通過講述土樓形成原因,拓寬學生知識面。)

七、吊腳樓與竹樓

從重慶城市雕塑——吊腳樓開始,學生欣賞一系列吊腳樓,説説吊腳樓的特徵。通過

師生討論這種民居出現的原因。總結出山區的土地高低不平是這個地域出現吊腳樓的原因。本課的尾聲,學生欣賞影片《竹樓》(音伴:月光下的鳳尾竹),在優美舒緩的音樂聲中,學生知道竹樓架得高可以防潮。

(設計意圖——以上兩部分學生在對西南民居的欣賞中,懂得民居與地理環境的密切聯繫,)

第三環節

第三環節是總結欣賞階段。首先找出民居在我國的位置,瞭解我國地大物博,説説上了這節課的收穫。再通過欣賞名作及學生作品,討論並指出藝術家用的藝術手法(長線條的運用,沉着柔和的色彩,體現古樸、凝重的悠遠的意境)培養鑑賞、評析能力。

(設計意圖——我國幅員遼闊,各地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總會影響到它們的建築形式。各式各樣的民居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房屋是人們賴以生存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設施之一。它就像是一部用石頭寫成的歷史,記錄了我們祖祖輩輩的故事……)

美術説課稿 6

隨着説課的發展及其應用範圍的擴大,説課逐漸成為現階段極其重要的一種教研活動。那麼湘教版高中美術該如何寫説課稿呢?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湘教版高中美術説課稿,一起來看看吧。

湘教版高中美術説課稿:人間生活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主要講述《人間生活》(中國古代美術作品部分):教材例舉了從唐代到宋代的較有代表性的人物畫作品,並分析了這些作品所體現的社會觀念。本節課通過對這些作品進行講述與思考、體驗與探究、使學生真正認識理解畫家是如何表現世俗生活的。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中國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畫、風俗畫作品。

能力目標:體會並理解美術作品是如何表現世俗生活的。

情感目標:感受中國古代美術作品的美,培養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教學要點】

重 點:美術作品如何表現世俗生活的。

難 點:體會作品所表現的生動生活。

興趣點:畫家是怎樣捕捉並表現精彩的生活。

二、教學方法

運用啟發式教學、討論法、練習法等相結合。

綜合運用感悟式鑑賞、形式鑑賞、社會學式鑑賞、比較式鑑賞。

三、教學過程

(一)、課前(5分鐘)準備

1、播放背景音樂《生活》。

2、出示字幕: 《美術鑑賞》上篇 第二單元 第四課:人間生活 第1課時

主講:石門縣第一中學 歐文博

(二)、複習導入:(2分鐘)

以古箏曲為背景音樂,多媒體課件(每幅6秒的速度)展示關於宗教方面的美術作品。並同步講述:隨着歷史的不斷髮展,宗教和政治因素的不斷減弱,藝術家們開始把世俗生活作為藝術表現的主要內容。他們的靈感主要來自於現實社會中真實的生活場景,即描繪人間生活。

板書課題:人間生活(第1課時)

(三)、新課講授(28分鐘) 創設情景:

1、播放影視片段《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局部 (3分鐘)(以啟發式、談話式)(3-4學生回答)

(1)、看視頻思考以下問題: 劇中講述的是什麼朝代的故事?劇中婦女的體型是胖還是瘦?她們穿戴的服飾有何特色?在你印象中這個朝代的社會狀態是怎樣的?

(2)、學生思考回答:唐朝;比較暴露、領口低、顏色很鮮豔;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思想開放。

(3)、教師小結:通過簡短視頻瞭解到唐朝宮女服飾特點及社會狀況。假如要你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唐代宮廷生活,你會畫嗎?有難度!那我們一起看看唐代宮廷畫家是如何描繪的。

提示同學們翻開課本第31頁。

2、展示圖片:張萱《搗練圖》(6分鐘)(啟發式、感悟式鑑賞)(3-4學生回答)

(1)、教師介紹:這是一幅唐代仕女畫,作者名叫張萱,宮廷畫師。這幅作品主要是描繪宮中婦女搗練時的情景。練是古代的一種白絹,經漂洗和衝搗後才會變白變軟。整幅畫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搗練、織修、熨燙。我們來欣賞“熨燙”部分。

(2)、展示“熨燙”部分圖片。

(3)、教師提問: 你覺得這個片段哪些地方最有生活情趣?(學生思考交流並得出結論)

學生思考並得出結論:仕女扯白絹時挽袖,身子微微着力後仰;中間婦女手拿熨白絹器具,表情十分專注;小孩屈身來回穿梭於白絹下等。

(4)、活動:學生上台模仿體驗“熨燙”部分人物動作及神態。

(5)、教師小結: 這些細節非常真實、生動,極富生活情趣,是畫家對生活細心觀察善於表現的結果。我們欣賞了唐朝畫家張萱畫的宮廷仕女搗練時的生活畫,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幅表現宴請的作品。

3、出示作品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10分鐘)(啟發式、社會學式鑑賞)(3-5學生回答)

(1)、教師語:閲讀課本第32頁的文字內容,要求學生介紹這幅作品表現的內容。

(2)、教師小結:南唐後主李煜讓畫家去窺探大臣的生活,以瞭解大臣的為人。整幅畫採用了我國傳統表現連續故事的手法,隨着情節的進展而分段,以屏風為間隔。通過聽樂、觀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節,敍事詩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

(3)、出示《韓熙載夜宴圖》 “聽樂”部分。播放琵琶曲,讓學生判斷是什麼樂器聲音?引導學生判別畫面中哪個是韓熙載,判別的理由是什麼?韓熙載心情怎樣?

(4)、學生回答:琵琶;從坐的位置、相貌、穿着打扮;心情顯得很沉重。

(5)、教師小結:聽歌妓彈奏琵琶,韓熙載正襟危坐,戴着高帽,留着長鬍子,內心顯得很沉重。

(6)、教師語:這幅畫中韓熙載邀請當時幾位名流志士也參加宴會,有太常博士陳致雍和門生舒雁、狀元郎粲、李嘉明等。除歌伎外,賓客都穿着官袍。

(7)、教師提問:哪位是狀元郎粲?畫家捕捉到他的動態,反映了他怎樣的心情?我們有這樣的舉動嗎?

(8)、學生回答:穿紅色狀元袍;比較得意、忘形(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9)、教師小結:通過畫家對服飾和動態的描繪我們認識了郎粲,體會到得意、忘形的'心情。

(10)、教師提問:畫中李嘉明的側身、回頭,太常博士陳致雍、門生舒雁拍手掌跟聽音樂聯繫嗎?

(11)、學生回答:有,他們聽音樂很投入。

(12)、教師語:畫家觀察非常仔細,表現了他們對音樂的不同感受。

(13)、教師提問:你們再仔細看這些歌伎們,她們對這種場景的感受以及她們在畫面中所佔畫面比例説明了什麼?

(14)、學生回答:女性身體比例較小,反映出當時歌伎們身份卑微、地位低下。

(15)、教師小結:通過探討、合作、交流等方式對這幅畫有了比較真實細緻的瞭解,如果畫家沒有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不可能畫出這樣的畫來,同時這樣一幅畫對後人瞭解當時社會生活和韓熙載提供了寶貴真實的歷史資料。

4、北宋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啟發式、形式鑑賞)(6分鐘)(4-8學生回答並體驗)

(1)、教師演示詩句:“歷經風雨八百年,繁華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態眾生像,盡在綿綿畫中間。揚名海外震國威,驚世絕技人人贊。”並思考這首詩是指哪幅中國名畫?

(2)、學生回答:北宋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3)、教師語:《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反映市井生活得風俗畫,有人稱它為我國宋代的小百科全書。觀看視頻,思考這幅畫到底畫了些什麼?有些什麼特點?

(4)、教師演示:出示視頻《清明上河圖》並配樂《春江花月夜》。

(5)、教師小結:此畫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繪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寫繁忙的汴河碼頭,第三部分描寫熱鬧的街市。繪畫的規模宏大,場面繁雜,且筆筆精到,一絲不苟,達到生動明確,惟妙惟肖的境界。

(6)、教師演示:出示範畫《清明上河圖》。

活動:讓學生分組走近欣賞、感受這幅名畫。並模仿體驗畫中人物動態的描寫。比如挑擔的人、賣東西的人、店裏的小二、抬轎的人等等。(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7)、教師小結:剛剛我們一起着重欣賞了古代畫家的三幅美術作品,其中兩幅是表現貴族生活,一幅是描繪反映市井生活的風俗畫。那麼,在當今我國現代畫家是否也在表現現今的人間生活呢?

5、出示:現代畫家忻東旺作品《早點》以及徐維辛作品《工棚》(形式鑑賞)(1分鐘)

(1)、教師語:這是中國現代畫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忻東旺教授一幅同樣描述人間生活的油畫作品,畫家描述了是處於城市郊外農民工兄弟吃早點的情景,畫家對畫中的人物的表情、神態、動作、穿着打扮以及周圍環境進行了詳細刻畫,是當代社會普通人人間生活的真實寫照。在現代中國有很多像忻東旺教授這樣的畫家,以同樣的方式在關注人間生活。如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徐維辛作品《工棚》等等。

(四)、課堂總結:(1分鐘)

1、教師總結:今天我們一起分享了中國古現代畫家描繪世俗生活的美術作品,很有感觸和體會。可以説現實生活是畫家永恆的主題,沒有畫家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和細緻入微的深入觀察,古代畫家不可能,現代畫家也是不可能表現出的這麼生動的“生活”畫面。假如你以“春遊”為題,畫一幅畫,你會表現什麼內容?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

2、教師總結並同時演示上課內容:

(五)、實踐練習:(12分鐘)

(1)、出示文字:思考與交流:如果你以“春遊”為題,畫一幅畫,你會表現什麼內容?你會選取什麼樣的對象?突出哪些細節?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

(2)、教師提示:從人物主體形象(包括表情、動作、神態)周圍環境、道具等方面進行分析。

(六)、展示點評:(3分鐘)

要求3至4個同學就自己的描寫內容與大家分享。請其他同學評一評,你覺得他的描寫內容怎麼樣?閃光點在哪裏?有什麼樣的意見。

教師最後點評:

(七)、作品欣賞:(3分鐘)

1、背景音樂:播放背景音樂古箏曲《高山流水》。

2、演示圖片:出示古代人間生活的一些圖片(20幅,每幅6秒)

3、結束語:這節課我們通過了中國古代畫家的一些代表性作品瞭解了中國古代社會人間生活狀況,透析作品我們看到畫家高超的技藝和對生活細節的細心觀察。而在我們的生活中,表現人間生活的素材很多很多,只有通過對生活得細心觀察才能創造出好的美術作品。謝謝大家!!

美術説課稿 7

尊敬的評委、老師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美術第五冊第七課的《最受尊敬的人》,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這個學習領域,是集人文性、欣賞性、互動性、創造性等特點為一體的美術課。

《美標》提出:“美術作為人文學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濃郁的人文精神。我深挖教材中所展現出來的人文魅力,引導學生去思考:誰是最受尊敬的人,培養學生的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使學生更容易抓住描繪對象形象神態等特徵,通過繪畫創作,培養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尊敬之情,有效地形成和發展學生的人文意識。寓教於樂,讓課堂成為學生的學習樂園,也讓自己成為與學生共同探究的好夥伴,使學生主動、自覺、愉快地進行敏鋭的觀察、豐富的想象,使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培養學生對學習美術的興趣、愛好。在充滿生活情趣的繪畫中,讓學生養成尊重、關懷、友善等品質,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現在我就《最受尊敬的人》一課從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等四個方面來進行説課,敬請指教。

準確把握,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最受尊敬的人》雖然是國小第二學段造型表現領域裏表現人物肖像的課題,但它並不孤立存在,編者在編寫過程中始終抓住了與學生切身感受聯繫的一條線:從一年級培養學生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的《我的新同學》,二年級培養學生通過平時的觀察抓住人物特徵的《我心目中的老師》,到三年級培養學生通過平時的觀察抓住人物形象神態等特徵的《最受尊敬的人》等,基本遵循了由簡到繁、由淺到深、由感性體驗到理性認識的發展順序。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的特點,它強調的不是學生描繪形象的精準度,而是要求學生通過學習體驗,大膽表達自己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熱愛,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學會抓住人物形象、神態特徵,培養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尊敬之情。為四年級的人物畫:瞭解人的基本結構——《我的`新同學》;五年級:瞭解人物大體比例和不同姿態——《我和我的小夥伴》、《為解放軍叔叔畫張像》等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具備了初步的造型和色彩基礎,感知的有意性和目的性也正在逐步發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續性上還不夠,所以課前鼓勵他們結合曾學過的人物肖像畫方法預習、思考:誰是最受尊敬的人?為什麼?儘可能收集相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是引導他們主動學習和自主發展的有效途徑;另外設置懸念導入以及寓教於樂,聯發想象的教學方法也有助於學生抓住不同職業的人物的外貌特徵,對肖像畫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和掌握。

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思考誰是最受尊敬的人,並通過平時的觀察抓住人物的形象神態等特徵。

能力目標:欣賞名家的肖像作品,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學生會運用繪畫、拼貼等方法來表現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

情感態度目標:通過繪畫創作,培養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尊敬之情,養成尊重、關懷、友善等品質。

2、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思考誰是最受尊敬的人,抓住不同職業人物的外貌特徵;感受色彩、線條的表現力。

難點:能用繪畫、拼貼等多種製作方法來表現人物的外貌特徵。

四、教學具準備

師:名家作品、VCD片斷、繪畫工具、學生作業用紙

生:課前預習觀察人物特徵,水彩筆、油畫棒、鋼筆等繪畫工具

有機滲透,説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良好的教學方法是教學成功的一半。基於課程標準的要求,本課設想以下幾種教學法:

1、懸念設置法。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和科學家培根説過:“好奇是知識的萌芽。”好奇激發起興趣,所以才引起了探究反射,思維也就隨之活躍起來了。因此在教學的導入階段設置一些懸念,在最短的時間裏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積極性也被調動了起來,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懸念的設置也是演示法的運用,讓學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同時學習肖像畫的畫法,一舉兩得。

2、直觀感受法。

觀看VCD片斷,感受解放軍、醫生護士在人們最危難的時候依然堅持在危險的最前線,加強學生對他們尊敬之情,並對他們的形象特徵有更深刻的印象。

3、問題引導法。

“老師在畫的時候是通過哪些特徵的描繪,讓你們一看就知道我畫的是解放軍叔叔呢?”“小組同學討論一下,還有哪些人也值得我們尊敬呢?”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裏,問題設置的針對性是很重要的,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解決教學的難點問題。討論、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舉一反三思考不同職業人物的形象神態等特徵,激發他們的發散思維,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同時又讓學生挖掘出不同職業的閃光點,培養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尊敬之情,有效地形成和發展學生的人文意識。

4、遊戲聯想法。

“貪玩”是學生的“天性”,而遊戲又是學生最喜歡的一種形式。我把這些內容融入課堂,可以增加學生的心智活動,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快樂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5、引導欣賞法。

通過不同畫種的作品欣賞,積累美術表現方法,拓展學生的視野,體會畫家是怎樣抓住人物最顯著、最令人記憶深刻的特徵,以及色彩、線條的運用和畫面的構圖安排。

自主發展,説學法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葉聖陶先生也曾説過:“教是為了不教。”努力創設多種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通過本課教學着重培養學生以下幾種能力:

1、遊戲學習法。

通過生動的舉例和有趣的小遊戲,帶領學生走進課題情境之中,使學生主動、自覺、愉快地進行敏鋭的觀察、豐富的想象,使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讓同學們通過學習,培養和發展自己的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和繪畫表現創作能力。

2、互動交流法。

學習教育心理學指出:“合作、交流是人類生活的基本能力。”蕭伯納也曾説:“你一個蘋果,我一個蘋果,交換了還是一個蘋果;你一種思想,我一種思想,交換了便有了兩種思想。”教學過程中採用小組交流的學習形式,可以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不同的想法,從而也激發了自己的創造思維,也培養了口頭交流能力。

美術説課稿 8

小班美術活動彩色的汽車教案(附教學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認識紅、橙、黃、綠四種顏色,學習使用彩色筆在一定的空間內塗色,通過觀察教師的示範,探索學習順着一個方向細心地使用不同顏色的蠟筆塗色,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小班美術活動課,快來看看彩色的汽車教案吧。

活動目標:

1、認識紅、橙、黃、綠四種顏色,學習使用彩色筆在一定的空間內塗色。

2、通過觀察教師的示範,探索學習順着一個方向細心地使用不同顏色的蠟筆塗色。

3、樂意使用各種不同的顏色塗色。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一盒彩色筆或蠟筆。

活動過程:

1、遷移使用蠟筆的經驗。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説説:書上有什麼?汽車是什麼顏色的?我們怎樣做才能使這輛汽車變得比較漂亮呢?教師:“小朋友想的方法都可以使汽車變漂亮。我也有一個方法,就是用不同顏色的蠟筆給汽車穿上漂亮的衣服。”

2、談話:我喜歡的汽車。

教師:呀,小汽車想穿漂亮的衣服了,誰來幫幫它呢?

教師分別出示紅、橙、黃、綠四種顏色的彩筆,模仿彩色筆的口吻,説:我來,我來,我來了—我想給小汽車穿上紅衣服。小朋友,請你們説説,你想給汽車穿上什麼顏色衣服呢?

鼓勵幼兒模仿彩色筆的口吻,大膽説説自己的意願。

3、幼兒操作活動。

(1)教師提出塗色要求:

要順着一個方向塗色。塗色過程中要經常更換自己手中的蠟筆,讓自己的顏色更加漂亮。注意儘量不要塗到外面。

(2)幼兒進行繪畫活動。教師觀察幼兒是否順着一個方向塗色,提醒大家細心地給汽車塗色。

4、音樂遊戲:開汽車。

大家一個跟着一個排成一隊長汽車,聽着音樂邊歌唱邊向教室外開去。活動開始的環節改為了欣賞車展覽,從而引起幼兒興趣,使之在身臨其境中產生追求美與表現美的慾望和熱情,積極主動的去觀察、去創造。

活動反思:

按物體輪廓塗色是小班繪畫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幼兒在以後的活動中所必需要掌握的'技能,是一種表現技法。對發展小班幼兒的小肌肉羣、各種動作的和諧發展,起着促進作用。本次活動是要求幼兒在汽車的輪廓內能順着一個方向塗色,正確使用油畫棒,並在此過程中能分辨幾種基本的顏色。

本次活動我分三部進行:第一,採用情境激勵法,即教師努力為幼兒創設一個美妙的汽車展的情境,引起幼兒興趣,使之在身臨其境中產生追求美與表現美的慾望和熱情,積極主動的去觀察、去創造。第二,採用講解演示法,通過教師、個別幼兒的講解演示,讓幼兒學會塗色。第三,首尾響應,以汽車展的形式進行作品講解。

情境導入:“今天,我們小三班要開一個汽車展覽會,你們想開嗎?”這樣的問話一定能讓幼兒感到親切、有趣,興致勃勃地參與塗色活動。

師幼一起聽音樂,做開汽車動作。開到目的地,“啊!這裏的汽車真多呀”然後,讓幼兒看看説説你都看到了什麼顏色的汽車呀,在這裏教師可適當提醒幼兒不知道可以問老師,或者問知道的小朋友。小班幼兒對色彩的感受力很強,他們能夠正確地辨別多的顏色,但都不能正確説出它們的名稱。在作畫時,往往任意取用一種顏色,不加選擇地進行塗色活動,也不知道換顏色,有的一種顏色一直用到結束。於是在活動中,通過提問:“在小樹下的汽本是什麼顏色的?小狗開的汽車又是什麼顏色的呢?……”觀察了這麼多汽車以後,教師可以以提問方式讓幼兒參與塗色活動“你們想不想也把你們的汽車拿到汽車展上去展覽呢?”這時幼兒一般都想親身體驗活動的樂趣。

美術説課稿 9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節 ,它在課程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對以前課程的延伸,也是對以後課程的提高。因為這都是對材料的認識與理解、並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的課程,意在為學生打開一片探索和創作的天地,本課以大量的 為主線、輔以生動的講解,使學生從應用與審美雙重功能中,感受美術的社會價值,從而進一步提高進行審美創造的.願望。

二、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提高物以致用、審美、創新的能力,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設計。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 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會思考,學會交流,學會合作。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通過 的學習,培養了

三、根據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難點我定為一下內容:

1、教學重點:掌握 ,學習

2、教學難點:通過學習 掌握了

四、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我主要採用“啟發,引導”法,利用多媒體,教具,掛圖,實物的展示讓學生感受 的魅力。

並不斷的採用欣賞,啟迪,討論,展示交流相結合的教育方法,並注重個別差異,因人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五、學法指導:

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六、根據以上內容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過程:

導課:

新授: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2、授課結束,佈置作業要求,教師指導,學生製作,

作業展 評:我將採取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手法,鼓勵同學們大膽的把自己的做平拿到講台上來展示,

然後讓作者自己説一下自己的構思想法,自評結束後請其他的同學互評説一下你最喜歡的是哪幅作品,並説出你的理由,並加以評價。

最後教師評價總結,因為每個學生創作設計的都是獨特的,我們應該對每個學生抱以熱切積極的期望,並從各個角度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能與長處。

課堂的總結:通過本課的學習 拓展,延伸,根據新課標的指出教材不是我們唯一教學的資源,課堂不是唯一獲取知識的渠道,因此在這一環節讓學生拓展知識面,為下節課做好準備。

我的説課結束,謝謝各位老師!

美術説課稿 10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一節美術欣賞課《童年》,首先我想談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説教材

《童年》是國小美術義務教育新課程規範,實驗教科書第五冊中的一課。《童年》是人生中最難忘的階段,當人們回憶自身的童年時,總是充溢着無限的感慨。這節美術欣賞課向我們展示了六幅不同時期、不同藝術表示形式的關於童年的作品。看似簡單的作品,其實卻給我們展現了一部歷史的畫卷。從宋朝的《瑞陽嬰戲圖》、清朝的《歡天喜地》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戰鬥中生長》,解放後的《翻身奴隸的兒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示形式涉和年畫、雕塑、中國畫、油畫、攝影。其中不只僅給了我們美術方面的信息,更為我們發明了一種情景,一種通過美術作品瞭解社會生活變化的學習情景。在這裏,美術活動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為一種文化生活學習,它根植於生活,表示於生活,讚美於生活,運用於生活,並給生活以導向和啟迪。鑑於此,我設計了以下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回憶童年、觀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樂。

(2)能力目標

會表達自身對童年生活的感受,會描述不同時期童年生活的情況,學會通過觀察童年體裁的藝術作品,體會不同藝術表示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同學珍惜現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學重點

(1)通過欣賞、感悟不同歷史時期童年生活的差別性。

(2)認識中國畫、油畫、雕塑、攝影等不同藝術表示形式,體會不同表示形式給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內容和自身對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內涵。

3、教學難點

不同藝術表示形式的特點和對藝術作品相關歷史背景的瞭解。

二、説教法

根據三年級同學的知識儲藏情況和接受能力,針對和利用小同學形象思維發達的特點,本節課我主要採取了創設情景、觀察欣賞、考慮討論、延伸比較等方法進行教學,並運用多媒體課件這一小同學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充沛調動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把枯燥的講解變為生動直觀的課件展示,來提高同學的學習興趣。

三、説學法

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形象是切入點,是關鍵,這節課我放手讓同學主動探究,自身提出問題,通過討論自身解決問題,教師作為引導者,疑點難點師生一起研究解決。從而讓同學逐步走進作品,感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技巧。

四、説教學過程

1、遊戲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同學邊唱邊做《丟手絹》的遊戲,遊戲之後每人拿出自身最珍貴的童年紀念品,給同桌講講童年的故事,並請一兩名同學給大家講講自身童年的故事。

(這樣設計是創設情景,利用遊戲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並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引發同學對童年美好時光的回憶,為後面對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鋪墊。)

2、初步感受,提出欣賞要求

教師針對同學的發言進行小結:我們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藝術家們用他們特有的方法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鮮活的童年景象。多媒體逐個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説説你最喜歡那幅畫。

(這樣做使同學很快的進入審美情景,對所欣賞的`作品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3、分組學習,交流審美心得

(1)同學根據自身喜歡的作品分成六個小組。

(這樣做,是為了讓同學抓住第一感覺,為自主學習做鋪墊,通過自願分組的形式,體現自主學習的初步嘗試。)

(2)分組之後,教師把每組的問題發給組長,由組長帶領組員討論。

A、《瑞陽嬰戲圖》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麼?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識?

B、《歡天喜地》組:你從作品中看到了什麼?你能扮演一下嗎?你想了解這幅作品哪些知識?

C、《戰鬥中生長》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誰?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欣賞作品後你想到了什麼?為什麼這麼想?

D、《翻身奴隸的孩子》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個民族的人?從哪兒可以看出來?他們在做什麼?他們會想什麼?為什麼這樣想?

E、《冬天的陽光》組:你知道這是一件什麼形式的藝術作品嗎?你瞭解雕塑嗎?為什麼起這個名字?

F、《金色童年》組:這是一組什麼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語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嗎?她的笑容讓你感受到了什麼?

(所提的問題都很有針對性,比方説: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識?欣賞作品後你感受到了什麼?這些問題涉和到了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可以通過引導同學觀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態、動作、衣着來體會,另外,讓同學通過扮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還有些問題是關於作品的藝術形式,這些問題的設計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

(3)小組討論後,組與組之間交流,教師針對藝術形式重點引導,比方,國畫、年畫、油畫和雕塑的不同特點,為了加深同學的認識,在欣賞《戰鬥中生長》,播放電影《小兵張嘎》片段,在欣賞《翻身奴隸的兒女》時播放《農奴》片段,讓同學身臨其境地體會社會歷史的變化。

(通過組級交流,使全體同學一起分享各組的學習體會,提高小組化自主學習的實效性。)

4、教學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較《歡天喜地》、《瑞陽嬰戲圖》和《翻身奴隸的兒女》這三幅中國畫在表示形式上有什麼特點?

(通過作品間的橫向比較,使同學初步認識到國畫的一般特點,從而使他們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珍惜優秀民族藝術的態度。)

(2)對比《戰鬥中生長》、《冬天的陽光》和《金色童年》表示形式的不同,他們對快樂的理解相同嗎?

(通過解讀作品中“快樂與幸福”的內涵,培養同學珍惜和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體現美術教育的人文性。)

(3)試着把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並説出理由。

(這是一種縱向排序,使同學透過藝術作品瞭解時代的變化和社會歷史的發展,並使他們認識到藝術作品是時代的反映與生活的記錄。以上設計通過作品之間的對比,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4)聯繫自身的童年生活,談談感受。

(提升同學對美術作品的認識,培養同學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説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有“微縮教學設計”之稱,這節課我設計的是一種框架型的板書,把教材中要欣賞的六幅作品的名稱按年代排序寫下來,並在後面註明它的藝術形式,設計簡單明瞭,涵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美術説課稿 11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謎語,請學生猜一猜。

師:小朋友,上課之前呢,老師這裏有一個謎語,想請小朋友來猜一猜,這個謎語是:"一片兩片三五片,掉到水裏看不見。"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

(指名學生回答,謎底:雪花。)

2、回憶想象下雪天的情景。

師:猜對了,那你們看見過下雪時的情景嗎?

(學生回答,有也有可能沒有。)

師:有同學説有,有同學説沒有,這都沒關係,接下來,請小朋友閉上小眼睛,跟着老師,展開想象的翅膀,一起飛向小雪花的世界。

(教師配樂朗誦有關雪花的詩歌,學生閉目回憶想象下雪天的情景:下雪天,真好看,房子變成胖老漢。小樹好像大白傘,地上鋪了白地毯。我也變成小神仙,嘴巴鼻子冒白煙。

小朋友來堆雪人,小朋友來打雪仗,下雪天,真好玩。)

3、 欣賞《雪野》,感受下雪天的情景。

師:好,請小朋友睜開小眼睛,看,多美妙的景色啊!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指名學生回答:白色的樹、漫天飛舞的雪花、一望無邊的大地……)

師:請你用一句話來讚美一下你看到的景色吧!

(學生略作思考後指名回答:"漂亮極了!""多麼美麗的景色啊!""我真喜歡下雪天!"……)

4、揭題:《下雪天》。

師:那好,這節課,我們就來集體合作創作一幅有關下雪天的畫。

(出示課題。)

〔點評:用猜謎來安定學生情緒,又引出本節課的內容,回憶想象為學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間,激發興趣,欣賞感受豐富學生的下雪天的情景儲備,自然地揭示課題。〕

(二)、交流欣賞,加強體驗

1、交流下雪天最想説的一句話和最想幹的一件事。

師:小朋友,如果你剛好碰到這一天下雪了,你最想説的一句話是什麼呢?而最想幹的一件事又是什麼呢?

(學生相互間交流,再指名説説。)

2、欣賞雪花造型。

師:剛才我聽到有的小朋友説想打雪仗,有的小朋友説想堆雪人,那你有沒有仔細觀察過一朵雪花,它究竟是長什麼樣子?

(老師出示一些雪花的圖片,學生欣賞造型。)

師:其實雪花形狀多樣,除了我們看到的這些,還有其它各種各樣的.造型。

〔點評:交流下雪天最想説的一句話和最想幹的一件事,進一步激發興趣,欣賞雪花造型,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培養仔細觀察的習慣,也為下面環節剪雪花作鋪墊。〕

(三)、教師示範,學生練習

1、教師示範剪折三折的雪花。

師:看了那麼多不同造型的雪花,接下來,就請小朋友看老師怎樣用一張白紙,把它表現出來。

(教師示範剪折三折的雪花,一邊示範,一邊解釋每一步驟的要點,並重點強調難點的解決方法,學生仔細觀察,並記住步驟及要點:一折,二畫,三剪。)

2、出示不同造型的雪花作品,欣賞討論。

師:那,我們再看,這些雪花各有什麼不同?該怎麼剪呢?

(學生欣賞並思考剪法。)

3、學生嘗試剪折雪花。

師:其實呢,方法差不多,只是畫的花紋不一樣,你能不能也來試着剪一朵跟老師不同造型的雪花?

(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折、剪,教師適時提醒每一步的要點,如折時注意"角"的問題,畫的圖案不要過分細小,剪時要細心,注意力度等。)

〔點評:教師的示範,讓學生有"法"可依,能迅速掌握剪折方法,範例欣賞,拓展學生思維,嘗試動手,讓學生剪折出不同造型的雪花,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同時,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四)、集體合作,創作表現

1、提出創作要求。

師:如果,我們只在這張紙上貼上剛才剪出來的雪花,老師總覺得這幅下雪天的畫不夠美,好像缺了什麼。小朋友,請想想看,還可以加上點什麼景物?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後,小結:這節課,我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一幅雪景圖,先是將剪下來的雪花貼在背景紙上,注意在底部留出適當的空白,在空白的地方添畫或拼貼一些簡單的景物,如雪人、樹、房子等,同時,請把你的心情也表現出來。)

2、學生創作,教師巡視。

(學生以大組形式完成一幅作品,教師分發背景紙,播放背景音樂,並作一些指導,如下雪時景物的變化,用恰當的方法和工具材料進行合理地表現。)

〔點評:利用小組合作,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教師的適時指導,幫助學生創作出更加優美的畫面。〕

(五)、作品展示,綜合活動

1、交流展示作品。

師:差不多,我們已經完成了這幅雪景圖,請各組組長將作品拿上來。看了這些畫,你有什麼話想説的?

(學生上台展示作品,同時師生共同評評作品。)

2、唱唱有關下雪天的歌。

師:是啊,那麼美的畫啊!下雪了,冬天到了,新年也邁着腳步向我們走來了,就讓我們在《新年好》的歌聲中,一起迎接2008年,一起迎接我們的北京奧運吧!會唱的一起來唱一唱吧!

(教師播放音樂,學生聽聽,並跟着唱一唱。)

〔點評:賞析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悦,在遊戲中,讓學生的興趣達到極點。〕

(六)、小結拓展,課後研究

1、教師小結。

師: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通過折、畫、剪、貼等形式創作出了美麗的雪景圖,小朋友們個個都表現不錯。

2、課後延伸。

師:下課以後,小朋友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了解一些跟雪有關的知識,如天上為什麼會下雪?雪是怎麼形成的?雪的種類有哪些?等等。

〔點評:鼓勵學生,激發持續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開闊眼界。〕

九、作業設計

通過訪問、查資料等形式瞭解跟雪有關的知識,如:天上為什麼會下雪?雪是怎麼形成的?雪的種類有哪些?等等。

美術説課稿 12

一.説教材:

《快樂的人》一課是國小美術第七冊第四課,本課教學以“快樂的人”為主題,通過觀察,分析人體的多種優美姿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感受它的藝術特色。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用多種材料表現出特點突出的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設計、製作能力。在本課教學中主要運用的材料是各種線或鐵絲,這主要靠平日的收集,在本環節中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培養學生養成對生活中多種廢舊材料再利用的能力。

二.説學生:

我們的學生生活在農村,生活中的線材多種多樣,電線、鐵絲、銅線、漆包線、麻繩、紙繩等歷數不盡。運用這些廢舊的材料再創作,學生們的興趣很高,由於學生剛剛接觸立體的人物造型,對盤、纏等不同的表現方式也剛接觸,對人體的比例掌握的也不是很好。所以對於這樣一節造型表現課,學生的難度還是很大的。

三.説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作品的觀察、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提高用不同材質的造型能力。

2.過程與方法: 能用生活中的各種線材進行快樂的人的'製作。

3.情感、態度價值觀:初步感受不同種線材作品帶給人的美感。通過豐富的美術活動,培養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培養集體合作精神和勇於創新的精神以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四.説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身邊線材進行不同人物動態的造型。

教學難點:人物動態誇張、生動及線材連接點的處理。

五. 説教學過程:

(一)、定向導入,激情引趣:

這一環節,我先自我介紹,我是一個成天樂呵呵的人,比如今天,我就特別高興,因為我可以把同學們帶到多媒體教室來上課;在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挫折我也不氣餒,因為我想:這是生活給了我一次學習的機會,所以我要積極面對。聽了老師的介紹,請你來評價一下,“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樣引出課題:快樂的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會遇到很多挫折,我們要積極面對永遠做一個快樂的人。

(二)領悟認知,質疑解難:

我先問同學們,哪些活動會給我們快樂?快樂時你又會怎樣做?這時同學們都能説出很多快樂時的動作(唱歌、跳舞、拍手笑、騎車、滑雪、做遊戲、蕩千)緊接着出示快樂時的圖片,初步讓學生體驗快樂時動態的美感,出示奧運會的會徽,是讓學生體會肢體語言的魅力,出示奧運火炬手、劉翔賽跑的圖片與相應的線造型圖案,學生通過對作品的觀察、比較,瞭解了先造型人物的造型特點,通過欣賞圖片與作品的聯繫,使學生感知簡化、誇張、想象等藝術手法。

(三)反思總結,鞏固昇華

在此環節,主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努力感受快樂的意義,鞏固肢體語言在生活中特有的表達意義。

六、説反思:

在學生欣賞作品時,教師應引導學生什麼樣的作品需要裝飾,什麼樣的作品不需要裝飾就已經很完整了,這樣菜不至於在製作的過程中沒完沒了的去裝飾。

美術説課稿 13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染紙》是同學們非常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先選擇吸水性強的紙,嘗試用不同的染紙方法和摺紙方法進行上色。本課的製作工具很簡單,操作也很方便。鼓勵學生盡情地探索方法,享受創作的樂趣。讓學生了解和嘗試民間藝術,培養學生對染紙藝術的興趣,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熱愛之情。

2、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

《染紙》是一節集欣賞性、探究性等特點於一體的美術課。縱觀國小美術教材,染紙涉及到色彩知識,我羅列了全冊教材的色彩知識結構。之前的學習讓學生對水粉顏料等工具已不再陌生。而《染紙》這節課是在此基礎上,學習染紙方法和摺紙方法,並嘗試創造出不同效果的染紙。在染紙過程中,學生有意識地鞏固和運用了對色彩的認識。讓學生在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探究中發現美、享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現美、創造美。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色彩的基本知識。由於這節課屬於綜合探究領域,而四年級兒童活潑好動,他們很樂於各種美術的嘗試和探究。《染紙》這節課正好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所以這節課我把學習的主動權放給學生,讓他們樂學、好學。

三、教學目標:

通過以上對國小美術全冊教材的縱向和橫向的分析以及對四年級學生已有知識水平情況的把握,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為:

1、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得到美的薰陶,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大膽探索和創新的能力,體驗創作的快樂,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熱愛之情。

2、瞭解並初步掌握不同的染紙方法和摺紙方法。嘗試用不同的染紙方法和摺紙方法進行染色。

四、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教學重難點放在對不同染紙方法和摺紙方法的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上。在接下來的説課過程中,我會把教學重難點再一一強調。

五、教法分析: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情境陶冶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法、示範與演示法。在説課過程中我會把這些方法的正確運用説給大家聽。

六、學法分析:

基於四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年齡特點,我把主動權放給了學生,從“教”移到“學”,變“全盤授予”為“啟發引導”,讓學生在愉悦的環境中充分表現自己的想法。學生敢想敢做,體驗合作的魅力,享受創作的樂趣。

七、教學過程的設計:

1、絲巾引入,激發審美期待。

師:看,老師的絲巾好看嗎?

由於四年級學生好奇心很強,為了很快地激發他們的興趣,我採用了情境陶冶法。讓美麗的絲巾帶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立即進入情境。教師適時播放視頻,讓學生直觀瞭解傳統手工印染工藝。通過了解扎染以及各種扎染工藝品,不僅拓寬了視野,而且培養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熱愛之情。通過情境陶冶法,學生探究欲得到了進一步的激發。

2、案例示範,探究染紙方法。

先選擇吸水性很好的餐巾紙,師邊投影示範步驟邊詢問學生,啟發學生思考顏料中加多少水合適?通過觀察和思考,瞭解“點染法”。接着,由教師故意失誤,瞭解了“滴染法”,並培養學生“意外也可以產生美”的意識。最初扎染就是人們不小心將紙的一部分弄上了顏色,開始很懊惱,後來發現被染的紙很好看,便開始了多種多樣的染紙方法的試驗。在試驗中,人們發明了扎染。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種和扎染很相像的表現,美麗的染紙。(教師貼板書:染紙)“點染法”、“滴染法”都是本節課技能知識的教學重點。所以這裏教師直接採用示範與演示法,其目的是讓學生對染紙材料特性及基本方法的認識。為下面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提供幫助、打下鋪墊。

3、主動探究,瞭解技法。

染紙的方法有很多,運用不同的方法染出的效果也都不一樣。師提前在桌子上準備很多工具(摻着顏料水的小碗、滴管、畫筆、調色盤……)讓學生用它們第一次嘗試製作染紙。每組就是一個作坊,一共有六個染紙作坊。在學生做的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用自主探究、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創作。教師巡迴指導,及時發現生成資源。比如,引導學生及時發現並概括自己的染色方法是“浸染法”,注意顏色的搭配要美等。對於特殊的做法——先折後染,具體展開探索和交流。“浸染法”和先折後染的方法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所以我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同的染法和折法,師及時提煉。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和教師及時的指導引領把教學的重難點一一突破。整個學習過程的主人都是學生,讓學生充分享受探索美、創作美的樂趣。通過“染紙作坊”這一創設情境,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中,既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團結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教師的及時引導與提煉讓學生在一個非常寬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雙基。這種半扶半放的教學理念得到了體現。

4、製作實踐,感受創作魅力。

這一環節中,先欣賞不同的染紙作品,再次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然後,學生用學到的染色方法和摺疊方法,第二次嘗試製作染紙。在製作過程中,至始至終都要讓學生沉浸在染紙作坊的情境之中。鼓勵學生把多種方法結合使用,做出與眾不同的染紙作品。

5、展示評價、鼓勵創新。

作業展評這一環節是教學目標實施效果的檢驗。我設立了“染紙作坊”展:師提前在展板上拉六根繩子,由於剛染好的作品是濕的,為了便於展覽,作品可以粘在白紙上,讓學生用夾子同時夾住作品和白紙在繩子上展示。讓學生説説自己滿意的作品好在哪裏?引導學生從色彩的搭配、染色方法和摺疊方法及作品的最終效果進行分析與評價。選出“最美染紙作坊”。下一環節通過欣賞其它不同形式的染紙圖片,鼓勵學生積極動腦,敢於創新。師課前準備好一些素材,如字母、剪刀、衣服、空白書籤等,讓學生第三次嘗試對這些素材進行染色和加工。這又為同學們展開了一片發揮的空間。師課前準備素材,節約了大量時間。最後,把自己認為最滿意的作品進行展示。評價採取讓學生給滿意的作品貼星星的方式,評出“最具創意染紙作坊”。

通過三次分層作業的嘗試與探究,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對染紙方法掌握得更牢了,更具有創新精神。教學的重難點再一次落實與鞏固。

6、總結提升、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不僅用不同的染色方法和不同的摺疊方法做出了漂亮的染紙,還做出了具有創意的染紙作品。這些方法是我們積極動腦、大膽創新、合作探索出來的。”師出示用卡紙裱的染紙作品並出示用染紙作品裝飾的照片牆,通過教師的直接示範展示法,學生再次領略到了美術的魅力,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美迴歸於生活的意識,點綴生活。最後,教師出示染紙服飾圖片,從而激發學生繼續探索的慾望,把課堂延伸到課外。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四種教學方法,給學生設計了三次分層作業,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教師引領,讓學生在愉悦的學習氣氛中掌握雙基,提高審美能力。這完全符合新課程理念。

本課經過這樣教學設計,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見黑板)

我的説課結束,謝謝大家!

美術説課稿 14

一、説教材

《色彩與生活》是國中美術七年級上冊第7課的內容。本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內容。本課引導學生從瞭解生活與色彩之間的關係入手,認識學習色彩搭配知識對於改善和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性,並通過分析生活中的色彩,使學生對色彩現象及色彩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有進一步的瞭解。

二、説學情

國中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他們興趣廣泛、思想活躍。思維方式也已從直觀形象思維向高級形象思維發展,並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七年級年級的學生,這個年級的學生對色彩知識具有初步的瞭解,但對色彩搭配的認識有限,缺少運用色彩基本知識和規律去感知色彩現象的能力。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對本節課的教材分析以及學情的理解,我設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列舉大量生活實例,幫助學生認識色彩的基本知識和規律,引導學生學會分析色彩現象中體現的各種色彩關係。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參與探究,分組合作學習,練習色彩搭配,啟發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色彩現象,感知色彩在生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明白恰當的色彩搭配體現着人們對色彩規律的認識與對美的追求,好的色彩搭配是我們改善和提高生活質量、滿足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的主要手段。

四、説教學重難點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本節課的重點是: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到處存在着色彩現象,它的形成受色彩規律制約;好的色彩搭配是我們改善和提高生活質量、滿足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的重要手段。

難點則是:使學生學會用色彩基本知識和規律去感知色彩現象。學生能運用色彩知識去進行色彩搭配的練習並進一步應用於生活。使學生了解不同色彩搭配所體現的多種文化藝術內涵。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國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教學設計中我以色彩為主線貫穿,依託視覺形象引導,在教學中採用活動探究法、直觀教學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等方法,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進行自主探究。

六、説教學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為此我做了如下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課前蒐集的.資料、繪畫工具如圖畫紙、水彩筆、油畫棒等。

七、説教學過程

從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出發,我將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變靜為動,融聲、形、色為一體,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體環節如下:

環節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教學是科學,更是藝術,羅丹説過“藝術就是感情”,所以創設情境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將出示圖片並提問:請學生説説你看到了什麼?引起學生興趣。接下來我會對圖片進行去色處理,繼續追問:假如讓你選擇,你想生活在哪個環境中,黑白的還是彩色的?為什麼?揭示課題《色彩與生活》。

環節二:探究色彩,新課講授

(一)色彩三要素

《課程標準》中強調美術課程需要凸顯視覺性,所以我將採用講授法與展示法相結合的形式,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各種蔬菜、天空及衣櫃的圖片,引導學生認識色彩的基本知識——色彩三要素,教師講解色彩三要素的概念。

(二)色彩的搭配方法

當學生對色彩的基本知識與規律有一個初步的感知時,出示兩組家居裝飾圖,鼓勵學生觀察分析:兩組在色彩搭配上有什麼不同?你比較喜歡哪一組的色彩?為什麼?色彩的搭配方法有哪些?引導學生思考並回答。教師小結不同的色彩搭配方法。

環節三:實踐練習,展示評價

懷特曾説:教育不是為了青年人謀生,而是教會他們創造生活,美術課程更是如此。為此,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課堂練習時間,和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運用本課學習色彩知識及色彩搭配方法,為校服進行色彩搭配。學生創作完成後自主展示並描述作品,同學之間也可以相互評價,教師做最後總結。學生在展示成果時體驗成功的樂趣,同時積極參與評價。

環節四:小結作業,拓展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課堂總結——拓展延伸”環節,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引導學生色彩三要素及色彩搭配方法的相關知識。

為了使學生能有更高層次的提高,我會鼓勵學生在課後舉例説説色彩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八、板書設計

讓色彩動起來

一、色彩三要素:

色相、明度、純度

二、色彩的搭配方法:

色相對比、冷色調搭配、暖色調搭配、對比色搭配

美術説課稿 15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中美術教科書----中國美術鑑賞課《中國古代工藝美術欣賞》一單元。我主要通過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及教學過程等四個步驟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學目標:

通過對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主要類別、發展概況、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藝品種的簡要介紹,使學生對工藝美術的基本特徵有一個大致的瞭解,引導學生認識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著成就。最終達到加深學生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認識,增強學生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藝術修養和工藝美術的審美感知能力。

2、教學重點:

瞭解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主要類別、發展概況,突出成就。把握各種主要的工藝品中的基本特點及時代風格。

3、教學難點:

通過各類工藝品的造型、裝飾,領會其審美特點及文化內涵,從而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有較深入、準確的認識。

二、教法:

新版教材倡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具體的教學中應注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意識。只有這樣,學生的個性和思想才能表現出來,最終使學生在美術的學習中得到教育和審美享受。由此結合提問教學法,可以採用分目標、分層次的選擇學生來回答問題的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鼓勵所有同學積極參與,不管他們的答案正確與否,在適當修正和更改的同時,主要給予正面的啟發引導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而不要對他們簡單灌輸、指責。這樣使每一位同學都有參與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都會獲得一種成就感,讓全體學生的水平都有所提高。這也會對促進課堂氣氛和提高學習熱情有很大的幫助,從而形成一種學習的良性循環。

三、學法:

課堂中組織討論,通過教師所提供的大量古代工藝美術作品,讓學生賞析、品評,進行自主性學習;經過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知識,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挑戰性,滿足學生的成就感。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通過展示部分中國古代工藝美術作品及圖片、仿製品,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這些工藝品屬於哪些品類,確定由哪些同學來進行分類。

導入本單元課程內容。

(二)主體內容講授:

環節一:

首先從整體上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主要類別、突出成就、發展概況等方面加以介紹,然後分別論述四個工藝美術的.重要品種:絲綢、青銅器、陶瓷、玉器。

本環節重點介紹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對世界的貢獻,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環節二:

簡要介紹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發展史,提出問題。

1、絲綢有哪些分類?

2、誰來賞析一下《聯珠騎士獵獅紋錦》、《卷草鳳紋錦》這兩幅絲綢藝術品。

通過學生回答問題,概括總結,以此兩幅絲綢作品為例,重點分析中國絲綢的裝飾藝術特點。

環節三:

在青銅器一節中,引導學生分析商代的《司母戊方鼎》、《四羊方尊》,西周的《虢季子白盤》,春秋的《蓮鶴方壺》,漢代的《長信宮燈》這幾件重要青銅器藝術作品,讓學生找出不同時期青銅器的造型和裝飾特點。

環節四:

在陶瓷一節中,介紹原始彩陶和宋元明清等朝代的瓷器。引導學生賞析作品,讓學生明確中國古代陶瓷的突出成就和深遠影響,同時感受其藝術特色和多姿多彩的面貌。

環節五:

在玉器一節中,由於學生對這種藝術品類比較熟悉,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見到。在這裏重點引導學生認識玉器的豐厚文化內涵,並分析商代《玉鳳》,和清代《白玉雕桐蔭仕女》這兩件作品。

環節六:小結:

總結本單元四個知識點。

五、板書設計:

通過多媒體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課課題,然後分別展示絲綢、青銅器、陶瓷、玉器四個分支環節,並穿插部分美術品圖片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