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月光啟蒙》説課稿11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99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月光啟蒙》説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月光啟蒙》説課稿11篇

《月光啟蒙》説課稿1

一、説教材

《月光啟蒙》是蘇教版第十冊第五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本文是語言淳樸優美、感情真摯的散文。作者飽含深情的回憶了童年時夏日的月夜,在月光沐浴下,母親唱童謠、民謠和講神話故事的情景,字裏行間洋溢着對母親啟蒙教育的感激,對母親的深切懷念。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三維教學,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本文的寫法。

3、情感目標:領悟“月光啟蒙”的真正含義,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感激和深切懷念之情。

三、説教學法

根據閲讀教學的規律和新課程標準對閲讀教學的建議,教學本文,我準備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的詞段,進行研讀和品讀,藉助文章插圖和民歌童謠,通過深情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得,以讀促悟,以讀代講,從而讓學生從內心與作者達到情感的共鳴,受到薰陶和感染。

四、説教學流程

閲讀教學是學生潛心會文、獲得獨特體驗和感受的`過程,是教師文本學生對話,情感交流的過程,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建構獲得能力的過程,基於此認識,我設計了兩個課時的教學。

第一課時

1、初讀感知,理清條理。

1.讓學生看題質疑:什麼是啟蒙?作者為什麼説月光啟蒙?讓學生自讀課文。

2、出示自讀要求:讀通句子,讀準字音,藉助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

3、説一説文章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在這一課時,給足學生時間,讀思批畫,獲得初步的個人體驗,同時鼓勵學生質疑,做到“書不讀熟不開講”

第二課時

課前播放民謠,創設一種情景。

1、激情導入:柔和的月光灑滿農家小院,母親摟着我吟唱歌謠,講故事,這是多麼温馨的畫面啊。

讓我們一起去重温那感人的時光。

這樣,創設一種情景,讓學生初步與作者產生共鳴,鋪設本文的情感基礎。

2、精讀感悟,體會情感

(1)聽着這動人的歌謠,讓作者感受童年的夏夜永遠是最美妙的,為什麼?讀讀第一至四小節。想象畫面,重點體會“柔和、灑滿、摟着、唱起”等詞語,引導學生看插圖,提出要求:你們的朗讀要讓人感受到母親那芳香的音韻。

師範讀,學生連讀。

探究:為什麼説“不長五穀卻長歌謠”?母親的歌謠給我怎樣的影響?從中感受到了什麼?放手讓學生讀悟談,獲得個人體驗和感受。

閲讀教學是個性化行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鼓勵學生説出自己不同的感受,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是閲讀教學中彌足珍貴的。

(2)總結方法,自學第二部分

讀一讀,抓住重點詞句談感受,感情朗讀。

閲讀教學中,不僅要善於引導,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漁”,能力的獲得才是最重要的。

(3)學習第三部分

讀文思考,作者為什麼説“母親是我的啟蒙老師”?這部分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與客體“月光啟蒙”有什麼關係?或者討論“為什麼以月光啟蒙為題”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創設學生學習的情景,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尊重獨特感受,注意價值取向。

4、課外作業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課下讓學生去搜集吉祥的民歌童謠並整理,舉行一次“家鄉民歌童謠交流會”讓豐富的民間文化滋養孩子們的心靈。

總之,像一位教育專家所説的“語文教學只有逗號,沒有句號。”教學之路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月光啟蒙》説課稿2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月光啟蒙》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親情依依”,這一單元向我們展示了人間最美好的感情:愛情、親情、友情,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本文是一篇內藴豐富的散文。課文以“民謠、童謠、謎語”的形式,充分展露“母愛、童心、智慧”這一主題。作者回憶自己童年時,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親唱民歌、民謠和講故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啟蒙教育的感激懷念之情。這篇課文淳樸優美,感情真摯,是上節課的延伸,更是本單元主題展示。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結合教材結構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這篇課文分為兩課時,今天我説第二課時,這課時的教學目標是:1、能體會重點詞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2、通過師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體會月色的美與母親對孩子無盡的愛。 領會“月光啟蒙”的真正內涵,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

3、 體會把握民歌、民謠的內藴美。藉助民歌民謠,插圖,讓學生走進文本,感悟課文內涵。遷移延伸,蒐集民歌民謠,學習人民羣眾的語言。

(三)説重點、難點

這課時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

這課時難點:聯繫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難點突破:

1、能體會重點詞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精讀課文,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作者童年夏夜的美妙,感悟作者從母親那裏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深深懷念之情。

3、以讀促悟,加強朗讀訓練,在滿懷深情的朗讀中受到感染,領會“月光啟蒙”的真正內涵,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

二、説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後聯繫、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多渠道接受信息。

三、説教學步驟

根據本課特點和學生認識水平,為了貫徹新課標的精神,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如下幾步設計:

教學思路:

這裏,我着重説一説第二課時的教學思路:

(一)直接揭題,自主定位

課始,我直接揭題,並讓學生説説:“這節課在學習中你想學到什麼呢?”

[這一設計既符合“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條原理:目標控制原理,又有利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構建,使學生在最強的學習慾望、最佳的學習條件下進行學習。]

(二)歌文對應,初步感知

1、快讀課文,找出表明母親給予我《月光啟蒙》的詞句。板書(智慧啟迪)

2、課件出示語句(最後一小節),配樂範讀,並讓學生説説“你認為學習這篇課文我們要重點理解、體會什麼?”

[我認為這樣設計以優美的畫面、抒情的音樂、動情的範讀構成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磁場,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迸發,同時讓學生自己談談“學習這篇課文我們要重點理解、體會什麼?”更是貫徹、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具體體現。]

3、初步理解課文,分4小步進行:

第一步: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民歌民謠。

第二步:讀:讀出所找的民歌民謠,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對應的語句。

第三步:説:説説你由這些民歌民謠所想象到的美景,會説哪一句就説哪一句,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突出相關語句。

[課件這樣設計主要是因為學生的回答具有不可預測性,而我們設計成網頁形式,可選性強,加強了師生互動,提高了教學效率。]

第四步:議:互相討論,試着把自己感悟到的意境以讀一讀、畫一畫、唱一唱的形式表現出來。

[我認為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方式,又有利於教學難點的突破。有了第一課時的反覆熟讀課文,又有了上述三步的對應,再加上這一環節中教者的適當點拔,突破難點可謂是水到渠成。]

4、師生共同小結,回讀文末語句:“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三)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快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體現母親智慧才華的語句。

2、感悟課文前一部分。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這一句教學在自由讀的基礎上個別讀,點拔“你已經知道這裏體現了‘母親的智慧才華’,怎樣才能讀得更好呢?”並引導評讀,激勵再讀,體會“深情與芳香”。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這一句教學讓學生讀中談體會,相機板書“混沌 開朗”,再次體會“母親的智慧才華”。

[需要説明的是,這兩句的出示並沒有固定的先後順序,而是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使得教學過程更具靈活性,從而使教師從黑板、粉筆的束縛中解脱出來,開拓更廣闊的教學領域。同時我認為這一設計通過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期待、閲讀反思和閲讀批判等環節,拓展了思維空間,提高了閲讀質量。]

?在學生細讀基礎上穿插理解“黃河留給家鄉的不長五穀,卻長歌謠。”

回讀“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談體會。

[我認為這樣設計既使學生在閲讀中加深感悟,體會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又以“回讀”這一特定形式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自主靈活性。]

3、感悟後一部分

請同學們繼續找出文中體現“母親的智慧才華”的語句,並分讀、看、悟、品四步來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一讀,讀文中句子。

二看,看課件演示。(第6自然段開始展示的場景)

[這一設計符合媒體組合教學多感官配合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做到視聽結合,動靜結合,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這一設計同時也體現了現代教育媒體的延伸功能,向學生提供了當時當地無法看到的現象與過程,加深了學生對“母愛與童心”的感悟。]

三悟:領悟兩個問題:從“哪些詞可以看出‘母親的智慧才華’?”“能談談你認為讀得好的經驗嗎?”並配樂朗讀,分角色朗讀10-13小節。

四品:出示“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點拔學生品讀。

[綜觀這四步的教學,既展示了媒體組合教學的優化功能,提高了教學效率;又提高了學生參與意識,調節了課堂氣氛;還加深了學生感悟,突出了教學重點。可謂是一箭三雕。]

[這一部分的2、3兩個模塊中的師生互動生成也沒有固定的先後順序,力求充分體現在主題性閲讀中整體建構,在個性化閲讀中主動感悟,在“無字書”閲讀中涵育人格的閲讀教學理念。]

4、師生共同小結:回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

(四)昇華理解,拓展延伸。

1、課件配合下的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全文。

議一議,還可以給課文加個什麼題目?比較體會文題《月光啟蒙》意境美。

2、通過小博士提問,學生自主總結所學知識,交流、吟唱已收集的民歌童謠。

3、通過小博士挑戰,出示實踐性、延伸性閲讀練習:繼續體會文章意境美,繼續收集家鄉民歌童謠。

[這樣設計既體現了師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還貫徹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有利於語文教學資源的開發。課件配合下的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為全課又掀起了一個高潮,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動畫形象更是調動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為學生課後語文實踐活動的高質量完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七、板書設計

19 月光啟蒙

母親 我

智慧-啟迪

混沌-開朗

[我認為這一板書設計從文字上看簡潔明瞭,緊扣文意;從形式上看回環交融,寓含文意;從媒體運用的角度看,與課件演示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月光啟蒙》説課稿3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月光啟蒙》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親情依依”,是體現人與人之間的濃濃親情和人際關係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本課寫了作者回憶自己童年時,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親唱民歌、民謠和講故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啟蒙教育的感激懷念之情。這篇課文淳樸優美,感情真摯,是上節課的延伸,更是本單元主題展示。

(二)説教學目標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結合教材結構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這篇課文分為兩課時,今天我説第二課時,這課時的教學目標是:1、能體會重點詞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把握民歌、民謠的內藴美。

4、學會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領會“月光啟蒙”的真正內涵,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之情。

(三)説重點、難點

這課時重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

這課時難點:聯繫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二、説教法和學法

《課程》中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學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創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創造學習,多渠道接受信息,我還設計了指名讀、品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中形式的讀,讓學生以讀動情,以情促讀,注重薰陶,加強理解,以讀啟智,注重啟發。讀中感悟,角色體驗。

三、説教學步驟

根據本課特點和學生認識水平,為了貫徹新課標的精神,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如下幾步設計:

(一)緊扣課題,課題質疑。

由於這課題藴含着豐富的意韻,所以上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質疑,提問:“啟蒙”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叫“月光啟蒙”?課文主講了什麼?然後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脈絡。

(這一設計有利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構建,使學生在最強的學習慾望,最佳的學習條件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他們強烈的求知慾。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在這個環節我分四步進行:

(1)、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民歌民謠。

(2)、讀:讀出所找的民歌民謠,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對應的語句。

(3)、説:説説你由這些民歌民謠所想象到美景説哪句,根據學生的回答突出相關語句。

(4)、議:互相議論,試着把自己感悟到的意境讀一讀、畫一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我認為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方式,又有利於教學難點的突破。)

2、師生共同小結,回讀文末語句:“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相機板書:民歌民謠 展開想象,飛向詩歌的王國)

(三)、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快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體現母親智慧才華的語句。(板書:智慧才華。)

2、感悟課文前一部分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這一句教學在自由讀的基礎上個別讀,點撥“你已經知道這是體現了‘母親的智慧才華’這樣才能讀得更好呢?”並引導評讀,激勵再讀,體會“深情與芳香”。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母親用民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我一顆混純的童心豁然開朗。”

這一句教學讓學生讀中談體會,再次體會“母親的智慧才華。”(這兩句的出示並沒有固定的先後順序,而且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使教學課程更是靈活性,同時我認為這一設計通過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魚肚期待,閲讀反思和評價等環節,拓展了思維空間,提高了閲讀質量。)

回讀“她讓月光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談體會。(板書:啟迪)

(我認為這樣設計即使學生在閲讀中加深感悟,體會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又以“回讀”這一形式體現了課堂教學中的自主靈活性。)

3、感悟後一部分

請同學們繼續找出文中體現“母親的智慧才華”的語句,並分讀、悟、品三步來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讀文重句子

(2)、領悟兩個問題:從“哪些詞可以看出母親的智慧才華?”能談談你認為讀得好的經驗嗎?並配樂朗讀,分角色讀10—13小節。

(3)、出示“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點撥學生品讀。(師用相機板書:勤勞的雙手)

(綜觀這幾步的教學,既提高了學生參與意識,調節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了學生感悟,突出了教學重點)

4、昇華理解,拓展延伸。

1、配樂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

議一議:作者為什麼用“月光啟蒙”作為課題?還可以給課文加個什麼題目?

(這樣設計既體現可師生民主合作的理念,又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去精神。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為全課又掀起了一個高潮,調動了學生的思維和靈活性,為學生課後語文實踐活動的高質量完成了堅實基礎)

四、板書設計:

17、光月啟蒙

《月光啟蒙》説課稿4

一、説教材:

(一)學情分析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我要相信學生,依賴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為他們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他們主動學習,自主探索,自我建構,最終實現自我發展。

(二)文本解讀

1、 文本解讀

《月光啟蒙》是蘇教版語文教材第十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語言淳樸優美、感情真摯的散文。作者孫友田深情地回憶了自己的童年時,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親唱民謠、童謠和講故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啟蒙教育的感激、懷念之情。

課文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課文插圖也非常優美,與課文相得益彰,這些將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學習興趣。

《月光啟蒙》與《愛如茉莉》、《我和祖父的園子》等組成了一單元,並構成了“親情無限”這一個共同的主題。這一單元的課文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它將潤澤着孩子們幼小的心靈。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教材的實際情況,同時考慮課標對本年段的要求,特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A、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B、學會本課生字,聯繫上下文理解“長”、“芳香”等詞語的意思。

C、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悟作者從母親那裏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

3、教學重難點:

A、通過閲讀,感知課文語言,感知母親形象,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之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B、領會“月光啟蒙”的真正內涵,感悟課文內在的意藴是教學的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何完成對話過程呢?我用幾個關鍵詞來解答,分別是“質疑”“研讀”“積累”和“遷移”。

1、質疑 有道是“學貴有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愛因斯坦也説過:“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一切探索都要從疑問開始。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就為學生揚起了思維的風帆,探索之旅由此啟航,創造就在前方。

2、研讀 閲讀教學離不開讀。除了朗讀、默讀、有感情地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引導他們入情入境,潛心會文,自主研讀,讓他們徜徉於字裏行間,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在潛心研讀中,感知語言的優美,感知母親對“我”疼愛;同時,在潛心研讀中收穫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獨特發現,實現個性化閲讀。

3、積累 荀子説:“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累是語文學習的法寶。課標中不止一次地提到“要豐富語言積累。”本課語言生動優美、情感豐富感人,是學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好材料,因此積累必不可少。

4、遷移 閲讀教學的目的絕不僅僅是為了閲讀,其終極目標是為了讓學生自由地、順暢地、準確地進行表達。葉聖陶先生説過:“課文不過是個例子。”課文不僅是閲讀的例子,也是習作的範例。因此,在這一課中學結束後,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母親或對課文的留白處進行續寫我覺得非常有必要。

三、説教學過程:

本課我打算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指導識字、寫字,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第二課時,引導學生自主研讀,對話文本,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我安排了“啟、承、轉、合”四個板塊。

啟:通讀全文,引發質疑

提出問題是思考的開始。課初,我引導學生通讀全文,然後引導進行質疑,這是為了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同時,抓住核心問題,找到對話文本的切入點。這一環節中,學生自主質疑可能會產生非常多不同的問題,比如:課文寫了母親的哪些事情?母親是個怎樣的人?等等,這時教師就不僅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促進者和幫助者,因此,我將幫助學生對他們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比較,挑選出最有價值的問題即:母親是如何給我啟蒙的?與此同時,要向學生傳達質疑的方法,即要抓住重點段或中心句,從內容上質疑,從中心上質疑,從寫法上質疑。完成了質疑過程,也就找到了對話文本的抓手,進入下一個環節。

承:潛心研讀,對話文本

這是教學的重點。

1、潛心會文

讓學生靜下心來帶着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圈劃有關詞句,反覆品味,走進作者描繪的情景之中,也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寫下自己的個性化解讀或感受,然後進行集體交流。

2、交流收穫

交流內容預設如下:母親是如何為我啟蒙的?

A、品味歌謠、童謠 ——母親用歌謠、童謠等為我啟蒙

1、母親給我唱了許多歌謠、童謠,課文中寫了多首,找出來讀一讀,可以把你最喜歡的那幾首多讀幾遍,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B、感悟月光、母親——母親在月光下用愛為我啟蒙

“童年的夏夜”“籬笆小院”“柔和的月色”“灑滿”等可以感受月色下的寧靜與安詳;

“母親摟着我、唱起”等讓我們體會到那份幸福與美妙。

“母親甜甜的嗓音”“深情地吟唱”“芳香的音韻”。等詞語讓學生反覆品味,感受母親歌聲的優美,使人陶醉,也久久地留在了“我”的記憶裏,滋潤着“我”的心田。同時理解“芳香的音韻”的含義。

“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長歌謠”“長”從“生長”引申而來,有“產生”的意思。引導學生理解是家鄉的親人擁有的聰明才智影響着我,所以,“我”從小就在心裏藴含着對故鄉、對民間藝術的愛,而這種愛讓“我”“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得到“啟蒙”。

課文的最後一段,點出了母親是“我的啟蒙老師”等等,啟發學生思考,這部分內容在文中起到什麼作用?怎樣理解課題“月光啟蒙”?不僅要引導學生讀懂,更要把自己的體會、感受説出來。

C、藉助媒體,幫助學生理解文本

為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我進行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多媒體課件在這堂課的教學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將學生與文本建立了必要的聯繫,使得學生更容易走近文本。歌謠要給學生切身的體會,要做到還真不容易。通過音頻的播放就能非常好的解決這個問題,那種“如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的聲音流淌出來,母親的嗓音就彷彿迴盪在我們的耳邊,學生的感受才能真切,朗讀才能入情入境。除此之外,圖片的呈現也讓學生走進了那籬笆小院,而那“母親在如水的月色裏,像一尊玉石雕像”的畫面對學生來説頗為抽象,看了圖之後,便會在腦海中留下永不磨滅的形象。

3、感情朗讀

在學生暢談對文本的理解之後,我採用多種朗讀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作者“情動而辭發”我們“披文以入境、入情”,通過感情朗讀感知語言文字,感知人物形象;在感情朗讀中釋放自己的情感,達到情感共鳴、物我交融。

轉:精彩賞讀,豐富積累

語文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得其意,更要得其言。通過引導學生賞讀精彩句段,體會作者寫法的精妙,進而積累語言,形成內化,教學才具有實效性。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在反覆誦讀中可以感受語言美、形象美、意藴美、韻律美,在賞讀的同時,指導學生有選擇的背誦,豐富其語言積累。

合:傾訴表達,讀寫結合

葉聖陶曾説過:“閲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讀得多,讀得透,自然能促進寫;寫得多,寫得妙,自然能促進讀。讀與寫的互相滲透,應該成為我們語文課堂教學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教材中不少課文因表達的需要沒有寫完整,這留給我們非常大的想象空間,在處理教材時,就可以讓學生在充分閲讀的基礎之上,有根據的進行補白。這節課教學中,學生在全面學習課文後,想象多年以後,面對年老的母親,我趴在她的膝前,會説些什麼呢?把最想對母親説的話寫下來。這不僅是學生情感在課堂中得到昇華並宣泄出來,也是在充分感悟課文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回顧的再理解。(視時間而定,如時間不夠,可在課外完成。)

作業佈置:(課外拓展,延伸閲讀)

語文學習僅靠書本是遠遠不夠的。有道是: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課本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讓學生透過這扇窗,看到外面更廣闊的世界。本課的閲讀是個引子,課外推薦學生閲讀孫友田的其它作品,讓學生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豐富自己的閲讀體驗。

《月光啟蒙》説課稿5

一:説教學內容

《月光啟蒙》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親情依依”中的一篇淳樸優美、感情真摯的散文。作者孫友田回憶自己童年時,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親2唱民謠、童謠和講神話故事的情景,表達作者對母親啟蒙教育的感激、懷念之情,文章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親情。

二:説教學目標

在反覆研讀教材,結合本班學生學習情況,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讀文,理解文中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從母親那裏受到的啟蒙教育,體會作者對母親懷念的情感。

2、理解“月光啟蒙”作為課題的含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寫一段話:表達對自己媽媽的感激之情。

三:説教學重、難點

1、聯繫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2、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四:説教法與學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根據教材特點和本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後聯繫、讀中感悟、角色體驗。

五:説教學流程

本文較長,為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用兩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學會生字新詞,反覆閲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第二課時:在細讀課文,朗讀的基礎上,品味歌謠、童謠的魅力,昇華延伸。

這裏,我着重説第二課時教學流程

(一)複習導入

課伊始,我讓學生看課文插圖,聽我描繪插圖內容。提問:“如果圖上小朋友是你,你會有什麼感受?”學生談完之後,我出示第一段中心句:“夏夜永運是美妙的。”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感受夏夜的美妙!此時,我播放課文錄音,學生邊聽錄音,邊找出文章中心句。

這樣設計以角色轉化,輔以優美的畫面、動情的音樂範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迸發,又有利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構建。使學生在最強的學習慾望、最佳的學習條件下進行學習。

(二)品味歌謠、童謠的魅力

本文特色是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因此品味歌謠、童謠的魅力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對於本環節的教學我採取四步進行:

1、學生找出歌謠、童謠。

2、通過不同形式的讀。

3、説自己由這些歌謠、童謠所想到的美景。

4、學生之間議論。

結合學生找出歌謠、童謠,我先後出示

(1)“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

(2)“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3)“黃河留給故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長歌謠。”

(4)“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裏,像一尊玉石雕像。”

(5)“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在師生共同品讀、討論中感悟歌謠、童謠的魅力。結合第(5)“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品讀提出“課文為什麼用‘月光啟蒙’作題”?

這樣設計我認為既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方式,又有利於教學難點的突破。有了第一課時的初讀課文,又有了上述教學環節和我的適當點撥,突破難點可謂水到渠成。同時我通過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期待、閲讀反思等環節,拓展了思維空間,提高了閲讀質量。提高了學生參與於是意識,調節了課堂氣氛,突出教學重點。可謂“一石三鳥”

(三)感情昇華,表達懷念之情

在教學中我抓住母愛的“無私、不求回報”的特點,讓學生讀文感受作者母子“情深”。然後提問:“同學們,你們學了這篇課文後想對自己的媽媽説寫什麼呢?”請寫在紙上,送給媽媽。

這樣設計既讓西紅柿將文本的內涵牢牢地抓住,理解作者對母親的感激、懷念之情,又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人文滲透。同時對學生進行小練筆的鍛鍊。

(四)課外延伸

在新課結束之際,我拿出孫友田的散文《母親似水》、《月光母親》,推薦給學生。

這一設計旨在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外閲讀量。從而把《課標》“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要求落實到實處。

(五)總結

在樂曲《懂你》中總結全文。

這樣設計既活躍課堂氣氛,又讓學生理解母愛的無私、寬容和博大,把學生和作者的心緊緊連在一起。

五:説板書設計

唱民謠

講故事

17、月光 啟蒙 母愛

唱童謠

猜謎語

我採用以簡筆畫加文字的方法圖文並茂地將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文本的主題鮮明地表現出來,既激發學生的興趣,又便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回顧。

《月光啟蒙》説課稿6

一、教材分析:

《月光啟蒙》是長春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板塊的第一課。是當代作家孫友田的一篇寫人散文。作者回憶了小時候母親在月光下用歌謠、神話故事、童謠、謎語等對自己進行啟蒙教育的事,表達了對母親養育、啟蒙之恩的美好追憶。文章有兩條線索,明線是母親對“我”的啟蒙,啟蒙之中浸透了母親對“我”的愛。本課的教學重點在於藉助具體的語言材料,讀懂母親的`啟蒙,感受母愛的樸實與温馨,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教學難點則為領會“月光啟蒙”的真正內涵,感受民間文學的藝術魅力。

二、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聯繫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3、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重點、難點:

1、課文語言優美,其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值得好好體味。

2、文中插圖精美,在指導讀書感悟時,可結合插圖,引導學生感悟語言內在意藴感情。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品味歌謠的魅力;

1、引導説出文中那一句話概括了主要內容。

2、指導學生找出母親唱了哪些民歌民謠。

3、你對民歌民謠有哪些新的瞭解?

4、小結。

(三)感悟月光、母親、啟蒙。

(四)表達懷念之情

五、教法與學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本課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後聯繫、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多渠道接受信息。

《月光啟蒙》説課稿7

説教材

《月光啟蒙》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作者孫友田回憶兒時母親在夏夜的月光的沐浴下給自己唱歌謠,猜謎語,講故事的情景,抒發了作者對母親啟蒙教育的感激、懷念之情,也充分激發了自己感恩母親的情懷。

課文的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親情,有利於引導學生感激、感恩的情感。

本文的童謠優美動聽,通過學習,學生能認識我國民間文學的豐富博大,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我校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對自己的鄉土鄉情文化有一定的瞭解。因此課文內容對他們也有一定的吸引力。

説教學目標:

1、 學會九個生字,綠線內的`七個生字只識不寫。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全篇課文。

3、 能有感情地朗讀令你感動的語句。

4、 初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説教法、學法:

質疑法: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我讓學生依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家長、老師、書籍會給我們啟蒙,月光怎麼會給我們啟蒙呢?讓“月光”給學生設下“懸念”。

創設情境:本課的教學教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情境,用圖畫展現情境、用音樂來渲染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語文。

對話法: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可以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來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然後展開課堂對話。

自讀自悟:“閲讀使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閲讀實踐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教學程序

一、導入課文、質疑課題

1、播放歌曲《燭光裏的媽媽》,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歌頌母親的課文

2揭示課題,引導學生質疑課題。

音樂導入迅速把學生的情感調動起來,為全文的學習定下基調。質疑課題這一環節可以培養學生邊讀邊思的習慣,引發閲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走進文本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教師檢查生字詞的自學情況,再檢查課文的朗讀情況。

2、默讀課文,讓學生説説哪些地方寫出了童年夏夜的美妙。

(課文從月夜的景色、歌謠、謎語、故事的美妙學出了童年夏夜的美妙,層次清晰,學生不難把握,這個問題的交流有利於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吟誦生動幽默的歌謠,激發學生產生對民間文化的興趣。讓學生挑自己最喜歡的一首在班中為同學們吟誦。讓激情在吟誦中飛揚,讓童趣在教室裏迴盪。

4、品讀令你感動的句子。在情感朗讀中,讓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言,不僅能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美,還能感受文章的情思意境,體驗生活。

5、課堂總結:今天,我們走近了一個會唱歌謠的母親,是母親用她那甜甜的嗓音為我吟唱一首首優美動聽的歌謠,陪伴我度過了一個美妙難忘的童年,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用智慧和才華啟迪我的想象,使我滿懷詩情地飛向文學的王國。

作業設計

作業設計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

必做題如抄寫詞語等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本課時的教學重點,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

選做題如查閲書籍或登錄網站查閲各地民歌民謠,供學有餘力的學生去做,拓展課外閲讀的空間,併為語文學習的“人文性”做好鋪墊。

《月光啟蒙》説課稿8

一、説教材

《月光啟蒙》是一篇淳樸優美、感情真摯的散文。作者回憶了自己童年時,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親唱民謠、童謠和將神話故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啟蒙教育的感激,懷念之情。

二、説教學目標

由此我指定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民謠、童謠的深遠意境。

3、領會“月光啟蒙”的真正內涵,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

三、教學的重點:感受歌謠、童謠的深遠意境。領會“月光啟蒙”的真正內涵。

教學的難點:領會“月光啟蒙”的真正內涵

四、説教法學法

語文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結合本教材的特點,我採用學講計劃中倡導的自主先學、小組討論、交流展示、質疑拓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採用自讀感悟、圈畫重點詞句、作批註、寫體會、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切實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本文句首點明: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瀏覽課文説説文中寫了夏夜的什麼美,從而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體悟夏夜的美妙。

瀏覽課文找一找。

二、品讀感悟

1、感受月光美:讓學生找出月光美的句子讀一讀。

2、感受母親美:抓住第四自然段寫母親嗓音美的詞“甜甜”“吟唱”“輕輕”“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芳香的`音韻”和第六自然段中“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裏,像一尊玉石雕像”一句感悟母親聰穎、美麗、聖潔的形象,並指導學生抓住這些關鍵詞進行感情朗讀。

3、感受在月光下唱童謠、歌謠、童話故事以及和母親猜謎的意境美。

此部分可以採用自讀感悟:

第一步: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民歌民謠。

第二步:讀:讀出所找的民歌民謠。

第三步:説:小組之間説説你由這些民歌民謠所想象到的美景。

品讀“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這一句教學讓學生讀中談體會,抓住“混沌 開朗”,再次體會“母親的智慧才華”和對我的啟蒙教育,以及我對母親的感激懷念之情。

4、師生共同小結:回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

引導學生點出此段的作用:總結全文,點出母親是我的啟蒙老師。她用月夜詩情為我打開了民間的文學寶庫,她用智慧才華啟迪了我想象的翅膀。

三、昇華理解,拓展延伸。

1、分角色朗讀全文。

議一議,還可以給課文加個什麼題目?比較體會文題《月光啟蒙》意境美。

(1)母親對孩子的啟蒙教育多是在夏夜月光下進行的;

(2)這種啟蒙教育充滿着母親的愛意,給孩子留下美好的回憶;

(3)月光朦朧給人很多想象的空間,激發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2、學生自主總結所學知識,交流、吟唱已收集的民歌童謠。

《月光啟蒙》説課稿9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我來自海口市秀英區西秀中心國小。今天,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説説《月光啟蒙》這一課的教學。

一、説教材

《月光啟蒙》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組的一篇優美的散文。這一組課文的主題是“親情依依”,向我們展示了人間最美好的感情:愛情、親情、友情,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月光啟蒙》的作者是著名煤礦詩人孫友田,原題是《月光母親》。作者以深情的筆觸回憶孩提時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親給自己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説謎語的情景。是母親為他打開了民間文學寶庫,使他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全文洋溢着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之情,自始至終貫注着濃郁的母子親情,真摯感人。

文章語言純樸優美、感情真摯。著名的特級教師於漪説過:“語言不是蜜,卻能粘住學生。”課文中民歌民謠風格明快、流暢、含蓄、風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深受學生喜愛。這篇文章課文插圖精美,與課文內容相得益彰。

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體會重點詞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民謠、童謠的內藴美。

3、情意目標:領會“月光啟蒙”的真正內涵,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之情和懷念之情。

本課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

難點:聯繫上下文,理解“月光啟蒙”的真正含義。

二、説教法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在本課中主要以品讀感悟法為主要教法,穿插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重點詞推敲的方法,讓學生從靜態的文本中去感受湧動的情感,激發學生靈動的想象。此外,我還以情境教學法作為輔助教法,運用農遠教學資源中的圖片和音頻文件創設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重點內容。

三、説學法

五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閲讀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課前我佈置學生預習課文,收集本地民謠,童謠,作為知識拓展,使學生受到民間文化藝術的薰陶。課堂上,我引導學生採用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放手讓學生在自由讀、合作讀、賽讀、引讀、分角色讀等各種讀書活動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情感。利用農遠資源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新課程理念。

四、説教學程序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我這課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學會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流利,讀準確;學習第一自然段;初步理解“月光啟蒙”的含義。

下面主要介紹第二課時教學程序。

(一)、提綱挈領,理清文路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月光啟蒙》一課,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在月光下,母親是怎樣對我進行啟蒙教育的?

根據學生回答讓學生進行板書:唱歌謠、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設計意圖:提綱挈領,理清思路,為下面的教學奠基。另外讓學生板書,可以鍛鍊學生能力,體現學生主體。《月光啟蒙》説課稿 相關內容:聽《二泉映月》斷想《拉薩古城》教學反思閲讀大地的徐霞客 教案《草船借箭》導讀教案設計《少年王冕》教學案例《鞋匠的兒子》説課最後一分鐘教學設計《少年旅行隊》教學反思查看更多>>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案

(二)、感悟啟蒙,體會情感

“唱歌謠”部分

1、質樸的歌謠,甜美的歌聲——感悟母親帶給“我”的美好向往。

(1)、請同學們把課文裏的歌謠找出來讀一讀。然後説説你最喜歡哪一首,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①生自由讀。課件出示兩首歌謠。

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倆去雲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

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後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②學生交流,談從歌謠中感受到了什麼。

③感情朗讀,重點指導讀出歌謠的'韻味。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主朗讀感受歌謠的內涵及意藴美

2、過渡:同學們讀得好聽,母親唱得更好聽。課件播放農遠資源下載的音頻文件(母親清唱歌謠)

①同學們閉目傾聽,想象——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

②學生交流,説説自己的感受。指導理解並讀好“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這句話。設計意圖:利用農遠資源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句。讓學生沉浸在母親甜美的聲音中,自然而然展開靈動想象,進入文本營造的美好意境。

(在這個步驟上,農遠資源確實幫了大忙。如何讓學生感受母親聲音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般甜美,猶如花香四溢,若是光靠語言——很難。當時就上共享素材庫找到這段音樂,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母親天籟般的哼唱,讓學生無比陶醉,這下,連“芳香的音韻”這個看起來搭配不當的詞組也找到了合理的解釋。而且,學生讀書的聲音也變得無比甜美,動聽。)

3、母親不識字,卻是如何熟記這麼動聽的歌謠?

①指名學生談,相機解釋“蓮花落”。

②指導理解“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長歌謠”裏的兩個“長”字,鼓勵學生討論交流得出結果。

③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它雖然土地貧瘠,部長五穀,但是依然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黃河厚重的文化底藴和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給生活在黃河邊上的人們帶來豐富的精神生活。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他真不愧是我的——啟蒙老師!設計意圖:喚起情感,滲透民族主義教育。

“講故事”部分

過渡:母親不但會唱甜美的歌謠,還會講故事,講什麼故事呢?自由朗讀第六自然段。

1、神奇的故事,聖潔的形象——感懷母親讓“我”展開想象的翅膀。

(1)朗讀自己最有感受的句子。

(2)重點引導瞭解“……”和理解“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裏,像一尊玉石雕像”這句話。體會母親對“我”的愛及“我”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3)感情朗讀。

“唱童謠”部分

風趣的童謠,輕鬆的氣氛——感謝母親賜予“我”天真活潑的童年

多媒體出示:

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乾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喝,下不來——老鼠老鼠你別急,抱個狸貓來哄你。《月光啟蒙》説課稿 相關內容:聽《二泉映月》斷想《拉薩古城》教學反思閲讀大地的徐霞客 教案《草船借箭》導讀教案設計《少年王冕》教學案例《鞋匠的兒子》説課最後一分鐘教學設計《少年旅行隊》教學反思查看更多>>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案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着花舌頭。

(1)指名讀,正音。

(2)師生小結童謠特點。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童謠。

(3)朗讀展示。看誰能讀出“風趣幽默”來。

(4)展示自己收集的民歌民謠。

原滋原味的本地方言民謠使教室裏爆發陣陣歡笑,氣氛輕鬆歡快。我告訴學生,至少這種民間文化藝術能給我們帶來歡樂,希望他們把這種歡樂傳承下去。設計意圖: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説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學生本身就喜歡童謠,那就讓他們盡情讀。讀是理解的一面鏡子,在讀中理解文本,享受學習的快樂。

“猜謎語”部分

好玩的謎語,愛意的嗔罵。——感激母親給了“我”思維的啟迪。

(1)學生同桌分角色讀。説説你有什麼感受。

(2)展示朗讀。

(三)拓展練筆,昇華情感。

過渡:如今,孫友田已成為一個有名的作家了,從某種意義上説,他的成功離不開母親月光下的啟蒙。請品讀最後一個自然段,你能體會到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1)生交流,引導學生深入作者內心,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懷念和感激之情。

(2)師引讀: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母親用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設計意圖:運用“引讀法”做到創設情境培養情,加強朗讀感受情,文字訓練品味情,以情激情強化情。掌握契機,引用文中藴含的情和自己的情來扣擊學生的心絃,達到“披文入情”的效果。

(3)感情朗讀。(讓我們懷着對這位平凡而了不起的母親敬佩之情,讀讀這個自然段。)

過渡:作者寫這篇文章時,母親其實已身患重病……課件出示:

母親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記憶。

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裏,依然那麼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裏來,不知我來幹什麼,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着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

母親失去了記憶,而我心中卻永遠珍藏着那一輪明月……

1、小練筆:看到那一輪明月,我想起,想起

想起……

2、學生交流練筆,深情誦讀。

設計意圖:我在朗誦這段文字時進行了比較細膩的處理,語言、語調、表情,動作儘可能配合這句話的感情基調,創設出一個特殊的情境。以情傳情。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用老師的情來扣擊學生的心絃,使之產生情感共鳴。

五、説板書設計

唱歌謠

17、月光啟蒙講故事

唱童謠

猜謎語

設計意圖:板書簡潔明瞭,展現了清楚的教學流程,便於學生理解記憶。“學生能做的,老師不代替”,板書我讓學生自己歸納內容並完成板書,鍛鍊了學生總結歸納的學習能力。

六、説遠程教育資源的利用

這堂課從一開始,我就參考了遠教資源的教案設計。觀看了“名師教學”視頻。然後結合各方面情況對教案進行修改編寫。在課堂教學中,我借鑑了別人的課件,做了一些修改,變成自己的。同時採用了資源庫的音頻文件(母親清唱歌謠部分),這個對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尤其有用。雖然我的教學課件略顯單薄,但是我認為自己把遠教資源用在點上了,事實上,這堂課確實得到了同行們的肯定,孩子們也喜歡,學習效果很好。遠教資源為農村教育的飛躍創造了很好的條件,我希望成為一個善於利用遠教資源,讓農村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的老師。

以上是本人利用“農遠”教育資源教學《月光啟蒙》的一些設想,懇請大家指教。謝謝!

《月光啟蒙》説課稿 相關內容:聽《二泉映月》斷想《拉薩古城》教學反思閲讀大地的徐霞客 教案《草船借箭》導讀教案設計《少年王冕》教學案例《鞋匠的兒子》説課最後一分鐘教學設計《少年旅行隊》教學反思查看更多>>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案

《月光啟蒙》説課稿10

一、教材簡析

《月光啟蒙》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新增選的課文。本教材以“動態生成”的觀念引領教者優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課文以“民謠、童謠、謎語”的形式,充分展露“母愛、童心、智慧”這一主題。

二、教學目標

根據20xx年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蘇教版這一類文章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訂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體會重點詞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把握民謠、童謠的內藴美。

3、情意目標:

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讓知識生成智慧,使智慧與情感共生。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形象再現歌謠意境,感受民謠、童謠的深遠意境。

難點是:互動生成,價值引領,意境領悟。

四、教學準備:

網頁形式、可選性強、動畫演示、運行環境基於Windows20xx下的電腦課件。

五、教法與學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本課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後聯繫、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多渠道接受信息。

六、教學思路:

在傳統教學手段的運行之下,本課教學目標需三教時達成,但由於本課憑藉電腦課件輔助教學,加之,本課件製作採用網頁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所以在網頁式多媒體課件支持下,本課可採用兩課時達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學會生字新詞,反覆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在細讀課文,品味朗讀的基礎上,創設情景,增強體驗,拓寬延展。

這裏,我着重説一説第二課時的教學思路:

(一)直接揭題,自主定位

課始,我直接揭題,並讓學生説説:“這節課在學習中你想學到什麼呢?”

[這一設計既符合“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條原理:目標控制原理,又有利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構建,使學生在最強的學習慾望、最佳的學習條件下進行學習。]

(二)歌文對應,初步感知

1、快讀課文,找出表明母親給予我《月光啟蒙》的詞句。板書(智慧啟迪)

2、課件出示語句(最後一小節),配樂範讀,並讓學生説説“你認為學習這篇課文我們要重點理解、體會什麼?”

[我認為這樣設計以優美的畫面、抒情的音樂、動情的範讀構成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磁場,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迸發,同時讓學生自己談談“學習這篇課文我們要重點理解、體會什麼?”更是貫徹、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具體體現。]

3、初步理解課文,分4小步進行:

第一步: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民歌民謠。

第二步:讀:讀出所找的民歌民謠,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對應的語句。

第三步:説:説説你由這些民歌民謠所想象到的美景,會説哪一句就説哪一句,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突出相關語句。

[課件這樣設計主要是因為學生的回答具有不可預測性,而我們設計成網頁形式,可選性強,加強了師生互動,提高了教學效率。]

第四步:議:互相討論,試着把自己感悟到的意境以讀一讀、畫一畫、唱一唱的形式表現出來。

《月光啟蒙》説課稿11

一、説教學內容

《月光啟蒙》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親情依依”中的一篇淳樸優美、感情真摯的散文。熱血全文講述了作者孫友田回憶自己童年時,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親唱民謠、童謠和講神話故事的情景,表達作者對母親啟蒙教育的感激、懷念之情。

二、説教學目標

在反覆研讀教材,結合對學生的認知水平的分析,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能體會重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能體會、把握民歌、童謠的意藴美。

3、情感目標

能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三、説教學重、難點

1、聯繫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啟蒙”作課題的深刻含義。

2、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濃郁的母子親情、體會作者對母親終身難忘的感激、懷念和敬愛之情。

四、説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課前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作為教輔手段。

五、説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取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採用了“以讀代講法”、“感情朗讀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學方法,以求形成愉悦,活潑的課堂氛圍。

我們常説:“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如何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是我特別關注的地方。因此,根據本文特點,我們讓學生主動走進課堂,用“讀、思、議、悟”等方法來進行學習。這樣做不僅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及價值得到提高。

六、説教學流程

為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完成各項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預設用兩課時來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教學生字新詞,反覆熟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第二課時:在細讀課文、品讀朗讀的基礎上,創設情境,增強體驗,昇華延伸。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直奔主題

出示多媒體課件(月光下的美景),指名背誦關於月亮或月色的古詩。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月光啟蒙》。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麼疑問嗎?

理解“啟蒙”,用“啟蒙”一詞説一句話。

課件出示本文作者孫友田的簡介,説説你看了這個簡介有何感受。(這麼有成就的詩人,月光是如何啟蒙他的呢?以問激起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自主感悟

我要求學生充分自主朗讀,用筆畫畫、寫寫、查查,力求讀通課文,大致瞭解課文內容,也可在讀書時寫下自己的點滴疑問與感受,踐行高年級“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也為理解課文內容做下鋪墊。

讀後檢查初讀收穫,讓學生的思想得到交流。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表達,並對字音、字義等引導集體糾正,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歌謠”與“民謠”的區別。

三、寫字指導,踐行育人

教育部要求中國小開設書法課,那語文課就是一個良好的平台,教師指導學生寫好鋼筆字,為以後生活把握方向。

四、作業設計,訓練能力

由於本節課學習內容較少,所以只讓學生繼續讀書,並讓學生蒐集家鄉的民歌、民謠。(這也是對學生收集信息能力的培養。)

第二課時

一、直接揭題,自主定位

課始,我直接揭題,並讓學生説説:這節課你最想學到什麼?(這一問題,使學生在最強的學習慾望,最佳的學習條件下進行學習。)

二、歌文對應,初步感知

1、快讀課文,找出表明母親給予我“啟蒙”的語句。板書“智慧啟迪”。

2、課件出示最後一小節語句,師配樂範讀。並讓學生説説“你認為學習這篇課文,我們要重點理解、體會什麼?”(我認為這樣設計以優美的畫面,抒情的音樂,動情的範讀,構成了學生學習興趣的磁場,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迸發,同時讓學生談這篇課文應重點理解、體會什麼,更是貫徹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提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3、初步理解課文,分四小步進行:

第一步: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民歌民謠。

第二步:讀,讀出所找的民歌民謠,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對應的語句。

第三步:説,説説你由這些民歌民謠所想象的美景,會説哪句説哪句,課件根據學生回答突出相關語句。

第四步:議,互相討論,試着把自己感悟到的意境以讀一讀,畫一畫,唱一唱的形式表現出來。

4、師生共同小結,回讀文末語句:“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三、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快讀課文,找出文中描述體現母親智慧才華的語句,感悟課文前一部分。

2、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地,像三月的和風,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了她那芳香的'音韻”。

3、這一句教學在自由讀得基礎上個別讀,點撥你已經知道這裏體現了“母親的智慧才華”,怎樣才能讀得更好呢?並引導評讀,激勵再讀,體會“深情與芳香”。

4、根據學生回答出示:“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着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5、這一句教學讓學生讀中談體會,相機板書“混沌開朗”,再次體會母親的智慧才華。

在學生細讀的基礎上穿插理解“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長歌謠。”重點理解“長歌謠”。

6、感悟課文後一部分。

7、請同學們繼續找出文中體現母親’智慧才華”的句子,並分讀、看、悟、品四步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一讀,讀文中長句子。

二看,看課件演示。(第6自然段中演示的場景)

三悟,領悟兩個問題,從哪些詞可以體現母親的“智慧才華”?能談你讀得好的經驗嗎?並配樂朗讀,分角色朗讀課文10—13小節。

四品,出示“是母親用那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點撥學生品讀。

8、師生共同小結。回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

9、昇華理解,拓展延伸。

10、在課件配合下,師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11、交流課前蒐集的民歌民謠。

12、根據所學,自己去寫一寫童謠。

七、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是一份微型教案,而我認為板書應該簡潔明瞭,緊扣文意,因此我設計瞭如下板書:

18、月光啟蒙

母親 我

智慧———————————啟迪

混沌———————————開朗

八、説預測性評價

在本課教學中,我堅持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充分給學生讀、悟、議的機會,始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發揮了課文感情真摯及高年級學生自學能力強的特點,讓他們在讀中學,讀中議,議中悟,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運用多媒體手段也提高了課堂效率。

當然,由於這是課前説課,可能出現對學情估計不足,時間控制不當等情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會以學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