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品説課稿1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62K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精品説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品説課稿15篇

精品説課稿1

一、教材分析

函數的單調性是函數的重要性質.從知識的網絡結構上看,函數的單調性既是函數概念的延續和拓展,又是後續研究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三角函數的單調性等內容的基礎,在研究各種具體函數的性質和應用、解決各種問題中都有着廣泛的應用.函數單調性概念的建立過程中藴涵諸多數學思想方法,對於進一步探索、研究函數的其他性質有很強的啟發與示範作用.

根據函數單調性在整個教材內容中的地位與作用,本節課教學應實現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函數單調性的概念,初步掌握判別函數單調性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歸納、抽象、概括,自主建構單調增函數、單調減函數等概念;能運用函數單調性概念解決簡單的問題;使學生領會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函數單調性的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體驗數學的科學價值和應用價值,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勇於探索的良好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根據上述教學目標,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函數單調性的概念形成和初步運用.雖然高一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函數單調性概念對他們來説還是比較抽象的。因此,本節課的學習難點是函數單調性的概念形成。

二、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教法上我採取了

1、通過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問題引入課題,為概念學習創設情境,拉近數學與現實的距離,激發學生求知慾,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

2、在形成概念的過程中,緊扣概念中的關鍵語句,通過學生的主體參與,正確地形成概念。

3、在鼓勵學生主體參與的同時,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要教會學生清晰的思維、嚴謹的推理,並順利地完成書面表達。

在學法上我重視了:

1、讓學生利用圖形直觀啟迪思維,並通過正、反例的構造,來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思維的質的飛躍。

2、讓學生從問題中質疑、嘗試、歸納、總結、運用,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研究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函數單調性的概念產生和形成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教學設計上採用了下列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問題情境)(播放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的音樂)。如圖為某地區20xx年元旦這一天24小時內的氣温變化圖,觀察這張氣温變化圖: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觀察圖象,提出問題:

問題1:説出氣温在哪些時段內是逐步升高的或下降的?

問題2:怎樣用數學語言刻畫上述時段內“隨着時間的增大氣温逐漸升高”這一特徵?

[設計意圖]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是學生思維的開始,問題是學生興趣的開始。這裏,通過兩個問題,引發學生的進一步學習的好奇心。

(二)探究發現建構概念

[學生活動]對於問題1,學生容易給出答案。問題2對學生來説較為抽象,不易回答。

[教師活動]為了引導學生解決問題2,先讓學生觀察圖象,通過具體情形,例如,“t1=8時,f(t1)=1,t2=10時,f(t2)=4”這一情形進行描述.引導學生回答:對於自變量8<10,對應的函數值有1<4。舉幾個例子表述一下。然後給出一個鋪墊性的問題:結合圖象,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在區間[4,14]上,氣温隨時間增大而升高”這一特徵。

在學生對於單調增函數的特徵有一定直觀認識時,進一步提出:

問題3:對於任意的t1、t2∈[4,16]時,當t1

(t1)

[學生活動]通過觀察圖象、進行實驗(計算機)、正反對比,發現數量關係,由具體到抽象,由模糊到清晰逐步歸納、概括、抽象出單調增函數概念的本質屬性,並嘗試用符號語言進行初步的表述。

[教師活動]為了獲得單調增函數概念,對於不同學生的表述進行分析、歸類,引導學生得出關鍵詞“區間內”、“任意”、“當時,都有”。告訴他們“把滿足這些條件的函數稱之為單調增函數”,之後由他們集體給出單調增函數概念的數學表述.提出:

問題4:類比單調增函數概念,你能給出單調減函數的概念嗎?

最後完成單調性和單調區間概念的整體表述。

[設計意圖]數學概念的形成來自解決實際問題和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但概念的高度抽象,造成了難懂、難教和難學,這就需要讓學生置身於符合自身實際的學習活動中去,從自己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經歷“數學化”、“再創造”的活動過程。剛升入高一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幾何形象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從日常的描述性語言概念昇華到用數學符號語言精確刻畫概念是本節課的難點。

(三)自我嘗試運用概念

1.為了理解函數單調性的概念,及時地進行運用是十分必要的。

[教師活動]問題5:(1)你能找出氣温圖中的單調區間嗎?(2)你能説出你學過的函數的單調區間嗎?請舉例説明。

[學生活動]對於(1),學生容易看出:氣温圖中分別有兩個單調減區間和一個單調增區間.對於(2),學生容易舉出具體函數如:f(x)=—2x+2,f(x)=x2+2x—3,f(x)=1/x,並畫出函數的草圖,根據函數的圖象説出函數的單調區間。

[教師活動]利用實物投影儀,投影出學生畫出的草圖和標出的單調區間,並指出學生回答問題時可能出現的錯誤,如:在敍述函數的單調區間時寫成並集。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提出新問題,使學生明瞭,過去所研究的函數的相關特徵,就是現在所學的函數的單調性,從而加深對函數單調性概念的理解。

2.對於給定圖象的函數,藉助於圖象,我們可以直觀地判定函數的單調性,也能找到單調區間.而對於一般的函數,我們怎樣去判定函數的單調性呢?

[教師活動]問題6:證明在區間(0,+∞)上是單調減函數。

[學生活動]學生相互討論,嘗試自主進行函數單調性的證明,可能會出現不知如何比較f(x1)與f(x2)的大小、不會正確表述、變形不到位或根本不會變形等困難。

[教師活動]教師深入學生中,與學生交流,瞭解學生思考問題的進展過程,投影學生的證明過程,糾正出現的'錯誤,規範書寫的格式。

[學生活動]學生自我歸納證明函數單調性的一般方法和操作流程:取值作差變形定號判斷。

[設計意圖]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的模仿與記憶,數學思想的領悟和學習過程更是如此.利用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親身經歷和實踐體驗,師生互動學習,生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四)回顧反思深化概念

[教師活動]給出一組題:

1、定義在R上的單調函數f(x)滿足f(2)>f(1),那麼函數f(x)是R上的單調增函數還是單調減函數?

2、若定義在R上的單調減函數f(x)滿足f(1+a)

[學生活動]學生互相討論,探求問題的解答和問題的解決過程,並通過問題,歸納總結本節課的內容和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主體參與,使學生深切體會到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方法,從而實現對函數單調性認識的再次深化。

[教師活動]作業佈置:

(1)閲讀課本P34-35例2

(2)書面作業:

必做:教材P431、7、11

選做:二次函數y=x2+bx+c在[0,+∞)是增函數,滿足條件的實數的值唯一嗎?

探究:函數y=x在定義域內是增函數,函數有兩個單調減區間,由這兩個基本函數構成的函數的單調性如何?請證明你得到的結論。

[設計意圖]通過兩方面的作業,使學生養成先看書,後做作業的習慣。基於函數單調性內容的特點及學生實際,對課後書面作業實施分層設置,安排基本練習題、鞏固理解題和深化探究題三層。學生完成作業的形式為必做、選做和探究三種,使學生在完成必修教材基本學習任務的同時,拓展自主發展的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符合自身實踐的感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獲得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潛能,從而激發學生飽滿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的形成。

四、教學評價

學生學習的結果評價當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評價。教師應當高度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自信心、團隊精神、合作意識、獨立思考習慣的養成、數學發現的能力,以及學習的興趣和成就感。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串的設計可以讓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師生對話可以實現師生合作,適度的研討可以促進生生交流,以及團隊精神,知識的生成和問題的解決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縝密的思考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讓學生在教師評價、學生評價以及自我評價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的積累、探索能力的長進和思維品質的提高,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精品説課稿2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Is this your pencil》第一課時,P7,P8。

2、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課在教材中不可忽視,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預備單元已學過What’s this in English?及其回答,現在進一步用What’s that in English?及其回答,接着用這個句型介紹出本課中的大量詞彙。通過詞彙進而學習Is this /that your pencil?及其肯定、否定回答。在這個過程中充分複習並運用my, your, his, her, 等形容詞性物主代詞。指示代詞this, that及這一句型為第三單元及以後學習一般疑問句打下基礎。並且這一課時的教材在原來的基礎上使學生更明白英語的學習是在相互交流中有趣地進行,聽、説、讀、寫、用就是學習的過程。為學生學習以後的內容打下堅實的心理、方法和知識的基礎。

3、教學目標

⑴知識目標:

通過演示及情景教學法,使用句型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使學生掌握重點詞彙:pen, pencil, pencil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ruler, backpack, dictionary等,並且學會對物品的所屬進行提問、回答,在問答中會熟練運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即:Is this/thatmy/your/his/her pen? Yes, it is. / No, it isn’t.

⑵能力目標:

a: 通過情景對話、遊戲及題目的訓練,使學生學會根據場景就學習用品詢問物主,並正確運用對應的英語表達方式。

b: 通過聽力及上下文來培養學生基本的邏輯思維能力及聽音辨詞的基本功。

⑶情感目標:

a: 教學的過程是老師與學生及學生與學生的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參與、表演、運用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b: 結合物體學習單詞和句型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視覺美感。

c: 通過詢問、辨認物主,倡導學生要保管好自己的學習用品。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詞彙和句型:

a: 重點詞彙:pen, pencil, pencil case, pencil sharpener, book, eraser, ruler,backpack, dictionary, that等。

b: 重點句型:

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pencil. / It’s an eraser.

Isthis/that my/your/his/her pen?

Yes,it is. / No, it isn’t.

難點:進一步運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詞性物主代詞,明確this/that 這兩個指示代詞的用法。

二、説教法

在教學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勇於開口、大膽表演,培養學生獲得新知識及口語、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為此,主要採用情景演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分組合作、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法,充分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三、説學法

指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既要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鍛鍊口語、聽力,又提倡合作與交流來共同運用新知識進行語言表達,即自主探究式,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與聽、説、讀、寫、用能力的培養。

四、説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這節課為了方便、實用起見,課前準備好26個字母的卡片及鋼筆、鉛筆、鉛筆盒、卷筆刀、書、橡皮擦、尺子、詞典、揹包(掛在牆上)等物體,使學生覺得自然有趣。

1、複習

為了突出本課的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複習分作兩項:

a: 姓名每個人都很熟悉,每個同學又都會説,所以首先通過問答姓名,讓學生在複習中運用my, your, his, her等形容詞性物主代詞。首先對個別同學進行提問:What’s your English name, please?

該同學回答:My name’s Gina.

轉而問另一名同學:What’s her English name?

該同學回答:Her name is Gina.

然後用同樣的方法引出:His name is Tom.

接着把這些問答進行於教師與小組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教師與全體同學之間,這樣每個同學都敢於開口,都有機會開口,而且能自然地運用my, your, his, her等詞了。

b: 通過幾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對26個字母是再熟悉不過了。所以複習的第二項就是運用字母卡為新內容作準備,具體是:

舉起一個字母卡放在胸前,問某同學:What’s this in English?

同學回答:It’s “A”.

接着用這個動作再問幾個字母,然後手遠遠地舉起一個字母卡,問:

What’s that in English?

同學回答:It’s “B”.

然後用舉在胸前和舉在遠處這兩個動作繼續向個別、小組或全體同學問:“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學生們初步理解了“this”與“that”的區別了。問完之後,順勢向同學們提議為老師唱“ABC Song”,這樣不單複習了舊知,還活躍了課堂氣氛。

設計意圖:基於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創造條件讓學生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用英語進行表達,使他們有學好英語的信心。

2、學習新詞:

舉起課前準備好的物品,向同學們提問或自問自答:

What’s this / that in English? It’s a book.

注意用“this”時,把物體舉在胸前,用“that”時,物體舉在遠處或放在遠處,揹包體積大,乾脆掛在牆上,那麼用手指着揹包使用“What’s that in English?”時,學生們是再明白不過的了。

用這樣的方法一直教授完重點詞彙,並注意和不定冠詞連用,邊教邊讀 (a) pen, (a) pencil, (a) pencil case, (a) pencil sharpener, (a)book, (a) ruler, (an) eraser, (a) backpack, (a) dictionary。然後把這些單詞投影出來,重點教讀、練習。

設計意圖:把詞彙融於句型進行情景教學,意在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接觸英語時,樂於探究其含義並嘗試模仿的能力。

3、學習新句型:

手拿物品介紹:This is my book.

然後問同學:Is this my book?

引導學生回答:Yes, it is.

手指某個男生接着問:Is this his book?

引導學生回答:No, it isn’t. It’syour book.

然後再介紹幾個物品:This is his dictionary.

Thatis her pencil.

進行如下問答:Is this my dictionary?

No,it isn’t . It’s his dictionary.

Isthis his dictionary?

Yes,it is.

Isthat his pencil?

No,it isn’t. It’s her pencil.

Isthat her pencil?

Yes,it is.

再要求學生兩人合作或者小組與小組合作手拿物品相互進行問答,練習過後進行表演。兩人合作到教室前面進行表演,小組與小組合作只需兩組的同學分別站起來,通過這些練習表演,學生們對新詞彙、新句型不只是瞭解,而且會説,會運用了。並且使他們深深體會到:我也能使用英語進行表演交流了。那麼一種喜悦與成就感就油然而生,對“我能學好英語”也充滿了堅定的`信心。

設計意圖:依據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交流與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感受成功的愉快。

4、運用、鞏固新知識

經過詞彙和句型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本課的重點、難點知識。現在通過課本P7,P8的筆試、聽力訓練,對新知識進行運用、鞏固,並跟着磁帶反覆讀,培養語感。

設計意圖:利用教材進一步鍛鍊學生的聽、説、讀、寫的能力。

5、遊戲

遊戲能促使學生根據場景運用所學語言進行交流,並能增加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具體方法:

叫幾個同學起來,其餘的人把眼睛閉上,這幾個同學把自己的幾個物品放進一個盒子裏,然後宣佈:睜開眼睛,這個盒子裏有這幾個同學的東西,當你從中拿出一個時,就要通過問他們問題尋找物體的主人。

問題:Isthis / that your / his / her pen?

回答:Yes,it is. / No, it isn’t.

每個人最多隻能問三個問題,問得好,尋找到了主人要給予獎勵。

設計意圖: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設置儘量真實的語言情景,使學生能夠在活動中使用英語,通過實踐活動來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

6、練習

練習是緊扣本課的內容進行選擇或判斷,培養他們運用知識的能力(見投影),並且以兩組競賽的方式進行,促使他們有競爭意識,積極動腦、主動參與、敢於表現。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現、歸納和實踐等方法,學習語言知識,感悟語言功能。

7、結束

讓學生在愉悦的氣氛中以“Good morning to you!”的歌聲歡送老師,結束本課。

精品説課稿3

下面我從説教材、説目標、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説這堂課的設計:

一、説教材。

本單元的課文包括現代文和一篇文言文,雖然題材不同,但都是從不同方面詮釋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學習本單元,應結合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和思想道德、修養方面的教育。 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小精悍,辭約意豐,字字珠璣,有諄諄告誡之語,更溢滿殷殷期盼之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澹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學習本文重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把握主旨,開闊視野,體會情感,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情趣,並由此積累背誦以自勵。

二、説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①熟讀成誦,正確理解文中的字詞句,積累本文重點文言詞;②賞析精彩妙點,積累名言警句。③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2、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認識求知、立志、修身的方法,汲取精神養料。

3、學習方法:

①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自譯文本;

②引導學生賞析語句,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教學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重點文言詞,背誦課文,積累警句。

2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三、説教法、學法。

1、誦讀法。 新課標規定:“閲讀教學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詩文尤其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只有對課文反覆誦讀,才能對文章的美產生審美體驗,激發學生的想象,培養語感,提高表達能力。所以,我採取了四步朗讀法,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感情、讀出含義 。

2、自主——合作——探究。 課堂上,調動各種手段,通過自主學習,分組合作,讓學生的眼、耳、腦、手各個感官都調動起來,充分的讓位給學生,只在必要的時候穿針引線,或鼓勵激趣、或點撥提示、或啟發引導,讓學生在誦讀了解大意之後深入品讀,由淺入深地學習。學生有了充分的朗讀、思考、討論、交流的時間,各項教學目標能落到實處,同時學生在自主——合作中也能逐步學會學習。

四、説教學過程。

本課主要設計了“故事導入,激發興趣;介紹作者,深入瞭解;朗讀讀文,合作探究;品讀賞析,背誦課文”四大板塊進行教學。 第一環節———設置懸念,激趣導入: 屏幕“中國第一望族”,教師介紹,引發思考,成為望族的到底是靠什麼內容?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説過:“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口,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因此,要完成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就必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要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懸念式的導語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使學生很快進入課文特定的情景,為下面課堂教學做好鋪墊。

第二環節——介紹作者,深入瞭解;通過對諸葛亮的事蹟介紹,學生了解到諸葛亮的才華與品質,背景的補充能使學生對文章的説理力量更加信服,第三環節:朗讀讀文,合作探究;《語文課程標準》也一再強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而誦讀是語感培養的重要途徑。在本環節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又為翻譯全文、感受文章深刻內涵打下基礎。通過四個層次的朗讀要求,不同形式的.朗讀變化,在熟讀中,學生熟悉課文,理解了文章內容。對於七年級的學生,翻譯課文是個難點,教師要在關鍵詞上通過屏幕加以標註,並指導翻譯方法,從而降低難度。並告訴學生可以合作、質疑,提高學生的合作與探究能力。

第四環節——品讀賞析,背誦課文。 這一環節,通過引用畢淑敏的一句話引導學生注意本文提到的珍貴的東西,在諸葛亮的深刻分析中,學生學到了擁有這些美德的方法和應該注意的地方。2、熟讀成誦,積累警句。學生針對自己的不足,選取某句話作為座右銘。 新課標強調了背誦是培養文言語感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徑。課堂上用輕鬆的語言營造氛圍,並提示方法,指導背誦。使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按提示背→接龍背→全班齊背的步驟,由易到難,逐步達到熟讀成誦。

第五環節——練習拓展,佈置作業 。針對文言文的特點,設計了一詞多義及古今異義詞練習題,便於學生更好積累詞語。諸葛亮作為智慧的化身,道德的楷模,家喻户曉,他的很多故事廣為流傳。請同學們課外收集有關他的故事、名言、成語學習諸葛亮的“智”,或學習諸葛亮的“德”,推薦觀看《百家講壇》中的“向諸葛亮借智慧”這些內容。 這一作業的設置,不僅將學生的視野從課內拓展到課外。 本課的板書, 以“修身”“治學”“惜時”為主線,以文中志當存高遠的名句:“非淡泊無以名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為主體。這一板書,既可以提示思路,幫助學生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又言簡意賅,突出了教學重點,是師生語言交流的有益補充。 本課件主要採用powerpoint,製作,插入圖片畫面背景古色古香,與課文的情境相稱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我願與大家交流分享,如有不當之處,還敬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精品説課稿4

一、説教材

《倒數的認識》是人教版國小數學教科書第十一冊的內容。教材首先出示乘積是1的分數乘法,從而引出分數的含義,並舉例説明倒數的特點。例1教學求一個數的方法。從教材的內容來看,比較簡單。數學知識的聯繫性很廣泛,比如本冊將要學習的《分數除法》就要運用到倒數的知識。

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倒數的意義.

2.能正確的求出一個數的倒數.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倒數並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小數與整數求倒數的方法

在於讓學生在經歷中體驗、在做中發現、在活動中理解倒數的意義,能正確的求一個數的倒數,滲透辨證唯物主義關於事物都是普遍聯繫觀念的啟蒙教育。

教材內容在編排上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但教學重點難點比較突出,求1、0、小數、帶分數的倒數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二、説教法

基於教材內容比較單調,那麼只有在教法上體現新、奇、特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想學,要學。

首先,根據國小生一般是從具體的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的邏輯思維發展的思維特點,我將在教學中聯繫國小生熟悉的身邊的實際,使抽象的內容直觀化,同時把要解決的問題通過聯繫實際,幫助學生架起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橋樑,可以達到理解掌握新知識,培養學生興趣的目的,同時也體現了數學的趣味性。

比如讓學生先理解“互相成為好朋友”就是你是我的朋友,我是你的朋友的意思,朋友必須建立在兩個人的基礎上的,那麼有了這樣具體形象思維的理解,學生對倒數有互相依存的特點這一比較抽象的.概念就有了比較直觀的理解了。

其次,我將在教學中始終扮演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比如教材中只是簡單的出示幾個乘積是1的分數乘法,然後就引出倒數的含義、特點,學習怎樣求一個數的倒數。其實這樣的導入根本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有點牽着學生鼻子走的味道。我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寫出等於1的算式,看看自己能寫出幾種不同類型的式子,然後學生彙報、分類,要讓學生自己説出等於1的乘法算式有特色,有怎樣的特色,並且讓學生自己給這些有特色的算式中的因數起個名。這樣學生就對倒數的意義中的“乘積是1的兩個數”有了徹底的理解。

三、説學法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如何體現學生的主人意識,我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應始終在合作中發現問題,在合作中探討問題,在合作中解決問題。在這一系列的合作中進行恰當的學習活動,有時也能產生思想的碰撞、人格的昇華……這樣才能體現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人意識。

四、説教學思路

本課主要圍繞“導入、探究、深討、練習、小結”四個環節進行。

(一)談話導入,初步感知。

和學生談談“老師和大家互相成為好朋友的”意思,在談話中讓學生理解“互相”應該是雙方面的,這句話可以理解成“老師是你的朋友”,“你是老師的朋友”。這樣學生對馬上接觸到的“互為倒數”就比較容易理解了。接下來告訴同學人與人之間有着相互的關係,同樣在我們數學中數與數之間也有着相互關係,比如8是4的倍數,4是8的因數,比如2和3是互質關係,等等,今天我們要繼續研究兩個數之間的有趣關係。這樣就比較自然的過渡到新課的學習中。

(二)經歷體驗,探究發現。

讓每一個學生寫幾個等於1的算式,並且小組合作進行分類,分類時大部分學生可能都會以加、減、乘、除來分類,(也有可能會出現其它情況的分類方法)然後讓學生找出比較有特色的一類,當學生找出乘法算式等於1的這一類的比較有特色時,要及時讓學生説出它們的特色體現在哪裏,再讓學生寫出幾個和這些算式類似的算式,根據特點,給它們取名字。由此引出課題和倒數的意義。

(三)加強合作,深入探討。

以小組為單位,找出還有哪些數有倒數,怎樣來求這些數的倒數。這一環節主要解決的問題是怎樣求整數、帶分數、小數的倒數,要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求帶分數、小數的倒數必須要先變形,再換位。在探討中,如有學生提出1和0的倒數,那麼要作為重點進行研究,總結出:1的倒數是1,0沒有倒數。如沒有學生提出,教師可稍加提示,比如:有沒有哪些數的倒數是它本身呢?是不是所有的數都有倒數呢?

(四)加強練習,鞏固提高。

本節課的練習形式多樣化,主要有合作練習和獨立練習兩種形式,在練習中碰到的問題及時解決。

(五)課堂小結,談談感受。

讓學生談談上了這堂課的感受,這堂課最讓你感到高興的是什麼?最讓你值得自豪的是什麼?要啟發學生説出自己的真實感受,這既是課堂小結,同時也注重了對學生的人文培養。

精品説課稿5

一、教材內容分析:

“我想飛”是一個從“飛行”切入的主題,其更深層的內涵是:激發孩子朦朧的渴求意向,使之昇華為鮮明具體的“飛天”理想,並進行順勢引導,讓孩子們的'創造想像以及如何實現理想的現實認識都獲得發展。活動的重點和難點讓幼兒大膽想像,激發他們想“飛”的慾望,並在想像的基礎上,願意用語言或繪畫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

二、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探 索慾望增強,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成人進行溝通與交流,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

三、活動目標

通過以上活動教材內容和幼兒情況分析,結合新《綱要》精神,滿足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發展的需要,確定本次活動目標為:

1、大膽想像,激發幼兒想“飛”的慾望。

2、在想像的基礎上,願意用語言或繪畫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

3、萌發探索未知事物的願望,相信通過努力,想像會變成現實。

四、活動準備

為順利達到活動目標,在活動準備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兒知識經驗準備:請家長和孩子共同查閲有關飛行器的知識。

2、教具準備:為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顯示飛行器的光盤、準備了孩子們繪畫的紙、筆,以及展示繪畫作品的展板。

五、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分為三部分:一、我們現在這樣飛;二、未來的飛行設計師;三、“我想這樣飛”畫展。總體設計思路以新《綱要》為指導,由淺入深,由表入裏,從感官到體驗到創造,使原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聯繫,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從中發展孩子們的觀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精品説課稿6

一、説教材

《白鷺》是部編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組的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是著名學者郭沫若。課文以詩一般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白鷺的外形美、和諧美、神態美和動感美。揭示了白鷺平凡、樸素而高潔的美感,表達了作者熱愛白鷺,讚美白鷺的思想感情。本課是本年級的第一課,緊扣單元主題:借具體事物表達自己的情感。本課優美的句子和表現手法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表達能力具有很好的啟發作用。

二、説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準確把握課文內容,感悟文章的主旨,學習課文語言的優美性和作者對白鷺外貌描寫的手法。

4.用心感受生活,善於發現生活中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審美能力,豐富人生內涵。

三、説教學重難點

1.掌握本課生字詞,背誦課文。

2.正確理解課文主旨,學習作者的表達手法。

3.加深對生活的感悟,加強對生活中事物的`觀察,能發現生活中平凡事物之美,提升審美能力,豐富人生內涵。

四、説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朗讀法

本課語句優美,要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朗讀充分感受課文的句子之美,感受課文句子所呈現出的畫面美。主要採用學生跟隨範讀錄音朗讀和學生自由朗讀等形式。

2.發現點拔教學法

本課的語言比較抽象,情感比較含蓄,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在教學過程中分析重點語句,帶領學生品味課文所呈現出白鷺的外形美,和諧美,神態美和動感美。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五、説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詩歌導入,出示圖片。

清清的水田裏,兩隻水鳥正在垂釣。它們就是——(學生齊讀課題)然後小黑板出示古詩《白鷺》,老師有感情地朗讀:“霜衣雪花青玉嘴,羣捕魚兒溪水中。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這是大詩人杜牧筆下的白鷺。我國現代傑出的文學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雋永的筆墨描寫了白鷺,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賞讀這篇如詩如畫的美文。

(二) 學習生字詞

師:請大家大聲朗讀課文,標出本課的生字和不熟悉的詞語。

1.課件出示生字詞。

2.教師範讀,學生跟讀,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完之後同桌之間相互交流。3.教師指導學生書寫生字,強調書寫規範。讓學生自行臨寫,教師檢查書寫 情況。

(三) 學習課文內容

1.整體感知。讓學生通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試着給課文劃分層次。

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試着給課文劃分層次。在朗讀的過程中思考:為什麼説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

提示:共分為三個部分。第1自然段為第一部分,第2-10自然段為第二部分,第11自然段為第三部分

2.學習第1自然段。

思考第一自然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提示:總起下文。

第二課時

(一) 學習第2—10自然段

1. 學習第2-5自然段的內容。 2-5段描寫是白鷺的外形之美。請大家在文中找出白鷺的外形特點。(點明學生回答)

第5段重點描繪了白鷺的外貌特徵。作者從顏色,外形兩個方面對白鷺的進行了描述。注意詞語:雪白的蓑毛,鐵色的長喙,青色的腳。

讓學生注意特殊句式: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試着用這個句式造句。

這一部分講述的是白鷺的外形特點,作者表現出對白鷺美麗外表的高度讚美。

2.學習第6-10自然段的內容。

先齊讀第6-8自然段,邊讀邊想象作者所描繪的畫面。

第6自然段描繪的是白鷺在清水田中釣魚的情景-釣魚圖,展現了白鷺優雅,和諧之美,這種美是很容易被忽視的。作者卻敏鋭的發現了;

第7自然段描繪的是清晨白鷺在小樹的絕頂瞭望的情景-瞭望圖,這一段展現的白鷺的神態美;

第8自然段描繪的是黃昏白鷺在天空中低飛的畫面-飛行圖,畫面傳遞出一種動感美。

第9-10自然段表達了出作者對白鷺的讚美。作者認為白鷺本身就是一首很優美的歌。白鷺是一種很美麗的動物,然而這種美常常被大家所忽視,所以我們要有一雙善於觀察、善於發現美的眼睛,用心去感受,發現藴含在平常事物中的美。

(二) 學習第11自然段

請同學説一説最後一個自然段的作用。提示:照應開頭,點明中心。請大家再次齊讀課文,仔細體會作者所説“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裏的散文詩”的內涵。引導學生體會這樣結尾的好處。

(三) 拓展延伸

1.讓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段落,説一説這些段落好在哪裏。

2.教師對作者的表現手法進行點撥。

美的事物還要作者採用高妙的藝術手法加以描繪展示。想一想作者用了什麼手法突出這些事物的形象和美的。 本文也是一篇優美的詠物散文,在狀物抒情方面作者採用的是寫意手法,即抓住事物的神韻作粗線條的勾勒。

(四) 課文主旨歸納。

郭沫若先生的這篇文章清純自然,富有情趣。作者通過對形象和色彩的刻畫, 描寫出白鷺獨特的美,同時運用新穎、貼切的比喻,使白鷺的形象鮮明生動,使文章清麗悠遠,富有濃濃的詩情畫意,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六、説板書設計

外形美

1. 白鷺→詩 和諧美 韻在骨子裏的詩(平凡的事物,不一樣的感受)

神態美

動感美

精品説課稿7

我説課的內容《石頭魚》是一節自編課,同時也是去年設計的沙河文化系列的延續。我準備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闡述:一、學情分析;二、教材分析;三、目標預設;四、材料準備;五、教學流程;六、教法學法;七,教學反思。

一、學情分析:

我校位於沙河邊,沙河現在很美麗,學生大多數都喜歡在沙河邊玩耍,對沙河有很深的感情,孩子們是沙河的一員,那麼孩子們能不能在讓我們的沙河更美麗更熱鬧呢?為我們沙河的娃娃創造自己的理想中美麗的和諧的沙河呢?在這一特殊的前提下,也為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學生髮展為本,使學生在積極的自我設計石頭魚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創造力,發揚團結和睦友好的精神,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沙河的關注和熱愛,以體現新課程標準,我順應去年自編的沙河文化系列編了了這節課作為沙河文化系列之二。

二、教材分析:

在本節內容中通過用隨處可見的卵石製作石頭魚,激發孩子們作為沙河的一員,隨時為沙河的美麗動腦筋,並能用豐富的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對孩子進行個性和創造性思維及團結合作的培訓,讓他們在研究中學習在合作實踐中發現問題,並在充分利用卵石製作石頭魚中加強環保意識。同時鼓勵孩子們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有助於學生成為積極的評價主體,提高評價能力。通過學習使孩子們瞭解沙河關注沙河。基於我設計這節課的目的,我對本課的教學目標預設為:

三、目標預設:

1.通過探索用卵石自由創作出各種各樣的石頭魚,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創造精神和想象力。2。培養學生生活情感,體驗合作探究發現的愉悦,激發自信心和美術學習的興趣。3.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使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開發學生的實際創造潛能。

四、材料準備:

1、教具學具準備:卵石.水粉

五、教學流程圖:

主要通過5個環節進行:

(一)、激趣導課。通過提問激發孩子們對沙河產生關注

(二)、質疑探究。觀察分析卵石,小結出要關注身邊事物學會巧妙利用材料創作或再創造,培養小組共同探究能力。

(三)、學生分組在實踐中體驗自己做主並通過設計石頭魚,一起努力把沙河變得更加熱鬧的樂趣,調動全班學生積極參與,增強小組團結合作能力,激發創作潛力和學習激情。

(四)、欣賞評析別人和自己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悦和美的感受,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五)、擴展思維激發繼續探索精神及自主學習能力。

六、學法、教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採取“啟發——引導法”,圍繞小組合作展開學習,通過了對原材料的分析,工藝設計的構思,改變傳統的師生的教學方式,瞭解本校學生情況,聯繫實際生活,立足於新課程標準,把“感知”“欣賞”“創造或再創造”為前提,做到以學生髮展為本,並把合作和探索想結合,培養小組合作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繼續探索的精神。無論教法還是學法,都全方位滲透到教學程序中去。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根據學生的認識和掌握知識的規律,運用激趣導課---質疑探究---嘗試創造---體驗成功----小結拓展,積極創設一種寬鬆的自由的情景,使學生對卵石工藝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併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製作慾望,緊接着展示製作技法與過程,然後引發其展開聯想的翅膀,激情澎拜地動手製作石頭魚,師生共同合作,完成多維評價。既保護了學生的自信心,又發展了其個性,很好的體現了新課程改革提供創造性教學精神,整個教學過程充滿美的韻律,讓學生在一個和諧的民主的快樂的氛圍中學習,並自覺的.探究製作技能技巧,對卵石工藝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感性認識,有效的調動了學生的眼,腦,手,使其得到全面的鍛鍊與培養,而且背景色彩營造的意境給學生提供很好的視覺效果,既培養了學生審美和創新意識,又增強了學生對工藝設計學習的興趣。總體來説,學生對於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感興趣,學習過程中始終表現很積極很投入,對於在石頭上創作掌握的比較好,只是由於是第一次嘗試的原因,學生的經驗不足,底稿畫的不錯,在填色時有學生沒有把握好水分,導致魚的形象模糊了些,但再多做幾次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學生得到了體驗,得到了收穫,得到了快樂。

精品説課稿8

説教材、目標、重點難點:

我説的內容是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第九冊第二十四課《給予是快樂的》。課文講的是保羅在聖誕節前夜與一個小男孩在短促的接觸中,由誤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揭示了“給予是快樂”的人生道理。課文篇幅短小,結構緊湊,很適合學生閲讀、複述;文中小男孩面對新車的種種表現和保羅產生的心裏變化交替敍述,使故事情節一波三折,引人入勝,很容易調動學生的閲讀興趣,作為課文的切入點,作為學習全文的經緯。為此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能聯繫全文、掌握表現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義。

4.憑藉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真切感受,激發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思想情操。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抓住保羅兩次想錯了,體會他的心理變化,及抓住小男孩的言語行為,小男孩的心理活動,從中感受小男孩的優秀品質。

説設計理念:

閲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閲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閲讀,促進表達的過程。為此本節課我主要採用“疑問導讀法”,即以讀為經,以問為緯,抓住保羅兩次想錯了,錯在哪裏這個大問題,引導學生讀、思、議、辯結合,營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氛圍,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達到“無為而治”的教學境界。

説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質疑定標:

首先我們做個遊戲,做“笑”的遊戲。(大笑、微笑、笑眯眯等)與高興相近的詞語有哪些?板書:快樂 你什麼時候會快樂的?可是我們今天來學習一篇課文,作者得出了這樣的感受,板書完整課題:給予是快樂的 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其中“給”讀“ji”。其次讓學生説説對於課題的理解,即“給予”這裏是指能夠幫助別人,為別人付出勞動,作出貢獻。“給予是快樂的”就是助人為樂的意思。最後讓學生就課題質疑,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誰給予誰?在怎樣的情況下給予的?給予了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從好的問題中小結髮現的方法,即針對問題提問時,要抓住關鍵詞“給予”進行思考。根據學生提的問題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文本自主閲讀狀態。

二、整體感知,讀中悟學。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然後在全班交流“通過讀書,你都讀懂了剛才提的哪些問題,讓學生初步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然後根據“保羅想錯了幾次”這個問題,引導學生理清文章層次,檢查學生讀書情況,並由此引導學生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研析設問,精讀感悟:

課程標準中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為此在這一環節,我抓住了“保羅兩次想錯了,錯在哪裏”這個大問題,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在讀中感悟、體會。具體教學步驟是這樣的:

首先學習保羅第一次想錯的部分:

1.文中哪些部分是寫了保羅第一次想錯了呢?

讀課文,找出文中的句子。指名讀讀句子,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保羅為什麼想錯了

2.保羅剛開始認為自己的想法有錯嗎?從哪些詞句中反映出來的?

學生找句子,出示:保羅當然知道他希望什麼,他會希望也有他一個這樣的哥哥。

引導學生抓住“當然”一詞體會保羅相信自己的.想法沒有錯。

提問:保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因為保羅自己就是認為得到是快樂的)、

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讀出保羅對自己的想法堅定不移的語氣。

3.儘管保羅對自己的想法堅定不移,但他的確想錯了,小男孩是怎麼想的呢?

指名讀小男孩的話,根據學生的朗讀,讓學生説説自己為什麼要這樣讀,你的體會是什麼。緊接着,教師改換句式出示:我希望我將來也能像你哥哥那樣……”

讓學生補充完小男孩的話。(藉助於文本,讓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想像了,又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

最後讓學生説説,從小男孩的話中體會到什麼?並指導讀好這段話。

第二、引導學生學習第二次錯:

1.像學習第一次一樣,先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保羅第二次錯在哪裏?並相機出示句子(小男孩的話)。讓學生抓住這兩句話談談體會,並指導學生讀出激動、興奮的語氣。

2.聽了小男孩的話,保羅再次發現自己錯了,這時他會想些什麼?

3.教師總結引導過渡:正是由於小男孩的話打動了保羅,所以保羅引讀第十二小節:在這美好的夜晚,車裏的三個人會各自想些什麼?説些什麼或者做些什麼呢?-

四、拓展延伸,形成積澱:

語文課本中有許多課文對於指導學生做人有着深遠的影響,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在引導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美的同時,使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為此,在文章結尾,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填空題:

保羅的哥哥因為( )而感到快樂,保羅因為( )而感到快樂,小男孩因為( )感到快樂。並延伸到學生實際,再出示填空:

我也曾因為( )而感到快樂。這一填空題,既總結了全文,使學習課文又迴歸到了整體,並給開始就題目展開的質疑有了一個交待。

另外,為了把課內課外有機結合,適當拓展學習資源,拓展學習渠道,我還佈置了課外閲讀作業:讀讀蔣風的《給,永遠比拿愉快》,屠格涅夫的《乞丐》,林潤翰的《感恩之心》。

説板書:

給予是快樂的

一輛新車

保羅 小男孩

驚訝 (不是)獲取(而是)給予

又錯了 (不是)炫耀(而是)關愛

精品説課稿9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謝省教育學會給我們每位參賽老師提供了一個展示交流的平台,可以説科利亞的這隻木匣,我是整整抱了一天半,到現在還捨不得放下來。作為一名即將邁入中年的青年教師,今天是第一次和新教材有了親密接觸,對我來説是一次全新的考驗。從今天的課堂中走出來,我的心裏滿是激動,既是為了採荷二小315班的的孩子們在課堂上精彩的表現,同時也是為了從參賽中走來的自己,無論成敗與否,我會永遠記住這一天,在這裏讓我完成了夢寐以求的語文教學之旅。

執教《科利亞的木匣》這篇課文,讓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的感悟。《科利亞的木匣》是編排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講述的是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告訴了我們隨着時間的變化,周圍一切都在不斷地變化,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用靜止的眼光看,要隨着情況的變化採取不同的做法。這篇課文敍述順序比較清楚,是圍繞着“埋木匣”、“挖木匣”和“從中得到的啟示”來講的,但是《科利亞的木匣》篇幅較長,段落較多,如果按傳統的教學方法,按部就班依次教學就無法凸現文本的特色。

因此,把數字作為研讀主線,作為切入口,充分利用這一因素,使學生加強對文本的理解,是我這節課教學設計上的一個亮點。

圍繞這一亮點,反思我的教學,我覺得自己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就是簡簡單單教語文。

這堂課上首先抓住什麼是匣子,在理解木匣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展,讓學生知道除了木匣還有鐵匣、竹匣、藤匣,甚至還可以引申為話匣子,抓住了匣子這個中心詞提煉了一個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匣子裏有什麼繼而帶着這個問題,去扣及文本,感知這隻匣子在故事情節中的發展。

為下文做鋪墊。接下來整堂課的教學主線就是挖掘教材的潛在資源,既抓住文本的數學知識去培養學生感受、理解、積累和運用的能力,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

二、紮紮實實促發展。

主要表現在識、悟、讀、説、寫五個方面,在識字詞上,根據中年段的特點,我採取的是隨文識字和詞,把字放在句段中,讀準並理解音形義,形成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如冰鞋、斧子、手鋸這幾個詞,在語境中讀準,在語境中知道這些都是科利亞的小玩意,使學生在識的過程中也產生了羨慕、高興、好奇的情感體驗。這樣的教學,以語言為抓手,順學而導,自然巧妙而又靈活的理解詞語的意思。在讀書上,對於整堂課而言,我處理了讀的三個層次,首先是初讀,目標是讀通順,讀懂匣子裏面的內容;第二層次是深讀,藉助課題理解課文主要寫了科利亞埋匣子、挖匣子的故事;第三層次是細讀,抓住描寫埋和挖數字的句子去品讀。整堂課就突出一個“讀”字,以讀來通課文,以讀來解文意,以讀來品人物,以讀來悟道理,每個環節都離不開朗朗讀書聲;其次課堂中我還注重了朗讀的`指導,尤其是注重朗讀過程的指導,在默讀上是引導學生邊讀邊劃邊思考課文中有哪些數學知識,在説和悟的環節中藉助板書讓孩子對文本有深入的體會後達到語言與情感的共振,讓孩子去説去交流。比如從四年前媽媽從家門口走了三十步去埋箱子,四年後還是走了三十步挖到了箱子,看了這組板書你看出了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讓學生感悟到算術的有用;科利亞四年前在家門口走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四年後還是走了十步卻挖不到木匣,進而體會出人是在長大,步子在變大。這樣一環一環讓學生感悟出人在變,事物也在不斷變化。最後在教學環節中我安排了鞏固識字教學的環節,中年級的識字、寫字教學雖不像一、二年級作為教學的重點,但也不容忽視,絕不能認為中年段只抓課文的閲讀理解,蜻蜓點水式地處理寫字。

今天這節課的教學,還是完成了預設的教學要求,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從孩子們的朗讀和發言中,可以感覺到他們已經體會到了隨着事物的變化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處理問題到了,至此,明白故事所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時這節課也讓我懂得了課堂教學的價值就是要讓學生經歷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的學習過程,並在這樣的過程中獲得生命的成長。 大家常説: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今天也如此。但是由於孩子接觸的時間還是比較短的,所以對學情把握還有欠缺,我希望在今後的課堂中能與孩子們有更自然的磨合與交流,更關注孩子們課堂生成的細節,同時我還是會繼續帶着這隻木匣回到紹興,審視自己的成敗得失,繼續追尋新的目標!

精品説課稿10

我説課的內容是全日制培智學校教材數學第六冊《認識釐米、用釐米量》。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為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這一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比長短”,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認識,並學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長短的基礎上來學習以一些計量長度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並初步認識線段。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學習,已經認識了100以內的數,學會了兩位數的加減,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這些平面圖形,認識了圓柱、球、長方體、正方體這些立體圖形,認識了人民幣,並學會了一些簡單的統計方法。這些知識儲備和學習習慣為我們進一步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三、教學目標

知識點:

1、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不同測量方式,體會建立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2、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3、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並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能力點:能選用合適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培養觀察、動手操作能力。

德育點:

1、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認真學習的習慣。

2、進一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量的計量應用越來越廣泛。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是統一長度單位以及釐米的認識。先通過故事情境的導入,引出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然後進一步引出長度單位釐米。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並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釐米的認識。

五、教法和學法

教法: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雖然他們已經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由於年齡較小,好動,好玩,好奇心強,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應以情境教學法為主,創設學生喜歡的故事情境、熟悉的遊戲情境、活動情境,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讓他們充分去感受和發現獲取新知識,採用啟發式教學、直觀教學法、談話法、練習法等,實現學生的多樣化學習。

學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多樣化學習方式,在學習中讓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腦,在課堂上採用多種形式的活動,讓他們在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新知。

六、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故事:科利亞4歲時,從家門口往菜園的方向走了十步路埋下了他的木匣子,8歲的時候,科利亞還是從門口往菜園走了十步,卻怎麼也找不到他的木匣子了。這是什麼原因呢?你能幫幫他嗎?

讓學生自己發現是因為長大了步子也變大了的原因,並找到應該用尺量出家門口距埋下木匣子處的距離的辦法,得出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認識直尺

觀察直尺上的信息:①刻度 ②刻度線 ③字母“cm”讀作釐米,是國際統一的計量長度的單位。

2、認識1釐米

看直尺,説説1釐米有多長並用一句話概括。

明確:相鄰的兩條長刻度線之間的長度都是1釐米。

3、建立1釐米表象

感受: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夾住1釐米的物體,慢慢的抽出物體,感受兩指間的縫隙就大約1釐米,閉上眼睛把1釐米的長度深深地印在腦海裏。

啟發:發現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

4、正確使用直尺

出示幾種不同的使用直尺的圖,要求判斷測量方法是否正確,從而讓學生導出正確使用方法:讓尺子與所要測量的物體的邊平行,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看右端對着刻度幾就是幾釐米。

動手:用尺子正確測量各種實物,並記錄結果。

(三)鞏固操練,多種方式使用長度單位

1、搶答:①尺子直接測量鉛筆 ②鉛筆的左端被物體遮住,只見右端刻度。

啟發:第二張圖的鉛筆是幾釐米?怎麼知道的?這兩種測量方法你會選哪種?

小結:第一種物體左端對準直尺0刻度是常用的一般量法,直接觀察右端對準的刻度讀出結果;第二種是在特殊情況下會碰到的(如尺子斷了)量法,用物體右端的刻度減去左端的刻度得出結果。

(四)拓展練習

量一量:

小螞蟻清晨外出跑步,量一量從出發點跑到旗杆的位置跑了幾釐米,這時突然下起了大雨,探討小螞蟻該如何做呢?若到樹下去躲雨,要跑多少釐米呢?雨停後小螞蟻還要走多長的路才能到家?思考小螞蟻直接跑回家和躲雨後走回家哪個更遠呢?

(設計練習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五)總結:

① 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必須使用統一的單位長度;

② 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子量;

③讓尺子與所要測量的物體的邊平行,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看物體右端對着刻度幾就是幾釐米。

七、課堂總結

在練習結束後,讓學生來總結本節課有什麼收穫和感想。充分肯定學生的學習成績並提出新的要求,這能使學生有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同時又引發學生積極探索的慾望。

八、課堂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以動手實踐為主線,遵循具體到抽象的教學原則,讓學生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經歷“質疑—探究—釋疑”的過程,教學中不僅關注到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關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

精品説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友誼地久天長》是冀教版國小音樂教材六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唱歌課程,第八單元的主題是“畢業暢想”,是六年級臨近畢業所學習的最後一個單元,所以把學唱這首歌放在本單元的第一課時,旨在啟發、誘導學生珍愛友誼,不忘母校。

《友誼地久天長》又名《過去的好時光》,這是一首著名的蘇格蘭民歌,是1788年由蘇格蘭詩人彭斯從一個老人那裏記錄下來。歌曲曾作為電影 《魂斷藍橋》的主題歌,歌詞優美,深情,懷念着舊日的友人,回想着與朋友共同走過的路,一起同甘共苦,相互團結友愛,心裏充滿着激情。這首歌是英國最為著名的歌曲之一,常常作為朋友之間離別時的儀式歌曲。歌曲採用了弱起小節的形式,每一小節強拍上的附點節奏為全曲特徵,結構簡潔,素材精煉,特點鮮明。歌曲一共四個樂句,每句弱起,節奏平穩,重複較多,學生容易學唱。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指導學生區分樂句,掌握弱起小節的的特點,圓滑線的作用,領會速度、節奏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讀譜視唱能力,引導學生用圓潤的聲音,自信地歌唱《友誼地久天長》,表達優美、懷念的感情。充分理解音樂的內涵。

(3)情感目標:通過歌唱《友誼地久天長》,激發學生珍愛友誼的情感。激發學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

(4)創新目標:激發學生即興演奏、為歌曲伴奏,隨音樂跳舞(三步)。

3.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友誼地久天長》;教師有情感地範唱後,用豐富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對歌曲情感的體驗。

4.教學難點:

掌握弱起小節知識;準確、有表情地演唱《友誼地久天長》,並理解每段旋律的意境和情緒,並從中領會到珍惜同學之間的友誼。

5.教學準備:

(1)多媒體、Flash、電子琴;歌頌友誼的格言,詩歌;“友誼萬歲”四個大字的標誌牌;蠟燭、火柴等。

(2)將音樂教室佈置成“畢業聯歡會”的形式。

6.課時安排:一課時(40分鐘)。

二、教學思路

1、創設良好的音樂課堂氛圍,把學生帶到想象中的依依惜別的情景,讓學生感受同學間的真情。

2、在學生會唱之後,引導學生感受蘇格蘭民歌的風格。激發學生即興演奏歌曲、為歌曲伴奏,隨音樂跳舞(三步)。

3、最後播放《友誼地久天長》小提琴協奏曲,使學生在體驗情景的活動中再次聆聽音樂、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

三、教法和學法

1、運用綜合教學形式,把音樂與表演、舞蹈相結合,藉助電教手段,採用“情境教學和啟發式教學法”進行教學。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啟發想象、提問、組織討論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視唱,學習音樂知識,理解作品,享受音樂的美感。

2、為了培養學生可貴的創造性,課堂上充分讓學生成為主體,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多方面的音樂活動,老師作為引導者,通過對各方面不同的提問去誘導和啟發學生多想、多説、多動、多做、多創等,學生參與的越多,就會越開心,寓教於樂,誘發情感,從而培養了良好的素質。

3、引導學生用聽、説、看、唱、體驗、想象、表演、合作、討論等多種方式學習;聆聽歌曲,感受音樂風格;看意境畫面,體驗蘇格蘭風情;演唱歌曲,表現歌曲的音樂內涵;通過演奏、伴奏、舞蹈活動,進一步感受詞曲的魅力。

四、教學過程:

我將過程設計為常規訓練、導課、新授、擴展延伸、總結五個環節。

(一) 發聲練習:(5’)

唱音階

上行: .i

下行:

方法 : 音高準確、氣息悠長、均勻,換氣準確。

音階級進練習:

1=C 2/4

13 24 | 35 46 | 57 61 | 72 1 | 27 16 |

75 64 | 53 42 | 31 27 | 1 - ||

方法:教師教唱,學生模唱,注意連音線的唱法

節奏練習:

X |X . X X X | X .X X X |X .X X X | X - - - 0 ||

方法:先找有特長的學生打節奏,然後教師點評;教師再示範,學生模仿。再找學生打節奏。次節奏貫穿歌曲的始終,所以先練習為學習歌曲做好鋪墊。

(二)導課:(3’)

1、教師就學生即將結束六年的國小學習生活,就要告別母校,告別朝夕相處的老師和同學的現實,啟發他們想起一起度過的難忘的日日夜夜,每一間教室,每一個角落……討論此時此刻學生的心情,並展示自己課前製作的畢業卡片,朗讀他們的畢業留言。

2、教師總結,引出課題。

(三) 新授歌曲《友誼地久天長》(25’)

1. 學習歌曲

第一步:感受歌曲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電影《魂斷藍橋》的主題曲------《友誼地久天長》,學生欣賞歌曲和畫面。要求學生:

1).認真體會歌曲的情緒。

2).思考: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學生邊聽音樂邊默唱並思考,聽完後回答以上兩個問題。

第二步:分析歌曲

教師介紹歌曲背景並用多媒體播放蘇格蘭風情的圖片----威士忌酒、男人穿的紅格裙子、風笛、牧羊犬、首府——愛丁堡城等。《友誼地久天長》是一首蘇格蘭民歌,詞作者羅伯特彭斯是18 世紀蘇格蘭最偉大的農民詩人。這首歌翻譯過來有幾種名字,如《憶往日》、《過去的'好時光》等。這首歌在英國家喻户曉,在我國流傳也很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曲。在學唱之前教師請同學們注意:

1).歌曲的拍號。

2)、歌曲開始的這幾個小節叫什麼小節?(注意唱準)

3).歌曲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與弱起小節有關的。同學們請注意看樂譜(每個樂句都是從弱起小節開始的)。

4). 歌曲共幾個樂句?

第三步:學唱歌曲

教師伴奏、學生演唱歌曲(採用先唱曲譜學生自己添歌詞的形式)教師指出學生在演唱時存在的問題,局部練唱。

教師從歌詞、樂句、氣息、聲音、咬字與吐字等幾個方面,啟發學生演唱歌曲時的情緒。(學生完整演唱全曲,準確表達歌曲的情感。)

2. 體驗與創新

1)、分小組演唱歌曲。

2)、教師彈琴,學生在個別處加上一些動作(握手、勾手)

3)、播放音樂,學生合唱,部分學生結組伴舞。

(四)擴展延伸(5’)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還知道那些讚美友誼的歌曲?與《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歌從歌曲演唱形式、速度、風格等方面有什麼區別?(學生討論回答)找1—2首有代表性的歌曲用多媒體播放。例:周華健的《朋友》、《送別》《永遠是朋友》《一二三四五六七》等。

(五)總結 (2’)

教師在學生討論完有關於友誼的歌曲之後,總結所學歌曲的特點以及歌曲的主題,同時用大屏幕播放Flash《友誼地久天長》小提琴協奏曲背景音樂,讓所有的學生捧起點燃的蠟燭,高唱歌曲 ,結束此課。

五、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堂課的總結、概括,所以我儘量做到少而精煉。

課題:《友誼地久天長》

弱起小節 = 不完全小節

特點: 第一小節的拍數 + 最後小節的拍數 = 一個完全小節的拍數

連線 連音線 圓滑線

精品説課稿12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各位前輩:大家好!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_____)(過渡句:首先是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_____是高中物理必修___第_____章第____節 .本節內容是在必修____第____章____之後,而且是在____之前。不僅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也是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的。為後面學習____打下了基礎,同時也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重要補充,是對 ____進一步理解和完善。

(過渡句:接下來是學情分析)

二、學情分析

根據高____ 學生已經有了____的知識基礎,已經會理解了____.但____是個全新的知識點,不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對____ 已經有了感性認識,根據他們的認知水平很容易接受什麼是____ .他們難以理解是____ ,所以在教學中多列舉生活中的實例,儘量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這節內容。由於高中學生基本還保留了對直觀現象的興趣,所以我精心設計了____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過渡句:在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叫___________.

(2)知道____ 是一種____ ,知道____ 能____ .

(3)理解____ .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歸納,提高學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過實驗探究經歷科學探究過程,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思維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歸納 ,讓學生體驗學習物理的樂趣。

(2)能領略____ 的奇妙與和諧,發展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過渡句:根據前面的教材分析,學情分析,以及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分別是_______)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2、教學難點

理解____________

(過渡句: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和學法是:___________)五、教學方法及學法

為了突破重難點,提倡教學新理念在教法、學法上主要採用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與實驗探究相結合的____法和____法,在教法上綜合使用演示法和講授法,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過渡句:新課標指出,物理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節:____________)六、教學過程

1、複習舊知,温故知新

採取情景導入法,讓學生舉出生活中____的例子,生活中____的例子較多,再利用多媒體播放精彩的視頻片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探究____的'熱情,明確學習目的。

2、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讓學生觀察視頻中____等,並且引導學生分組討論、猜想 ,再通過實驗驗證,最後得出____,突出重點;觀察演示實驗後讓學生利用給出的器材自己設計實驗,在小組內的互助、交流過程中進一步探究 ,進而突破了難點,同時使學生在親歷探究的過程中,體驗探究的樂趣,增強了探索新知的興趣。

3、發現問題,探求新知

讓學生考慮____,探究____原因。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體現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新理念。用圖片、實物演示、多媒體動畫等展示 ,讓學生觀察並得出____ .

4、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再次讓學生看剛才動畫讓學生猜想____.接着演示____,分析____並且在黑板上畫圖分析,並得出結論。再用動畫驗證。

5、強化訓練,鞏固雙基

設計典型的練習題,小試牛刀,不僅鞏固了本節知識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6、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進行分小組討論,並且請學生代表總結髮言,其他學生進行評價、補充,培養學生概括總結能力。

7、佈置作業,提高深華

佈置與生活實踐更加貼近的作業,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也加強學生的探索精神(過渡句:接下來是板書設計)

七、 板書設計:

在教學中我把黑板分為三部分,把知識要點寫在左側,中間知識推導過程,右邊實例應用。

(過渡句:最後進行教學反思)

八、教學反思

以上是我對《____》這節教材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在整個課堂中,我引導學生回顧前面學過的知識,並把它運用到 的認識,使學生的認知活動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識,又學會了方法。

總之,對課堂的設計,我始終在努力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基礎,以能力、方法為主線,有計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和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為指導思想。並且能從各種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過渡句:)説教法學法前邊面用

(【過渡句】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本節課我採用:__________【過渡句】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特點和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交流的學習特點,本堂課中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_____________)(注:常用的教法:講授法 談論法 演示法 練習法 讀書指導法 課堂討論法 實驗法 啟發法 實習法情景教學法。常用的學法:課前預習法,體驗感悟法,質疑法)

精品説課稿13

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老師們,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散步》,相信大家對這篇也是比較熟悉的,這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下面結合我對新課標的理解給大家説一説我的課堂設計。

一 速讀,整體感知

組織同學們用最短的時間讀,並能夠用自己的話概括的主要內容,教師做好歸納與整合。本文主要寫了我們一家四口人早春在田間散步的事情,展現了作者一家互敬互愛、和諧相處的生活畫面。

之所以這樣設計,主要還是遵循了“輕鬆走進”課堂的原則,讓同學們感覺到學習語文是很簡單的事情,是每個人都能做好的事情。只不過是不同的人所説的內容不同而已,程度好一點的學生概括的全面一些。同時,這樣既鍛鍊了同學們的整體感知能力,又鍛鍊了孩子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並且還營造了一種民主、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為下面課堂的推進做了很好的鋪墊。時間5分鐘左右。

二 細讀,感悟品味

同學們細讀,畫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並加以品析。要求每人至少找兩處來品析,並且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賞析,提示學生可以從句子內容出發,抓住關鍵詞語來賞析,比如“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句子中“熬”字既寫出了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為母親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還可以從語言特點方面來分析,如“有的濃,有的淡”“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句式對稱,形式優美,讀起來有一種節奏感;還可以從個人感受來談。在這個過程中,要別關注待轉化生,因為他們對學習不感興趣,很難在短時間內進入狀態。這時老師一句温馨的話,比如有困難嗎?需要我幫忙嗎?或者是一個友愛的眼神,就能幫助他們儘快投入到學習中。給學生充分自主的空間,讓他們去圈點勾畫,找自己喜歡的語言品析、玩味,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過程的愉悦。

根據學生圈點批註的情況,組織同學們小組交流,互相借鑑、補充、添加、完善。

時間約8分鐘。

三 自主彙報,成果分享

彙報的環節為先説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在哪一段,並且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來,然後説出自己的理解與感悟,其他同學可以即興評價,可以補充,可以質疑,可以拓展。比如有的同學可能會談到第四段: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這段話通過對初春美景的描繪,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一般情況下,同學們都會説到這一點。有的同學不僅理解了這一點,可能還會聯想到以前學過的寫景的片段誦出來;或者想到自己家鄉初春的.景色,即興説出來或寫出來;或為這段文字寫上一首小詩;或者圍繞着這種美景畫出一幅畫,然後説出畫面的內涵;或者為這段文字配上音樂唱出來等。

補充説明:由於此處設計的是學生自主回報,難免會出現學生的發言頭上一句腳上一句的現象,給人一種雜亂無章的感覺,彆着急,越是這樣,越能看出老師的教學智慧。一個比較好的做法便是對學生的發言要洗耳恭聽,當學生説到某一個關鍵詞或句子時,要追問。比如第五段: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小傢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同學們可能會説出這個地方可以看出家庭的和諧和幸福,氣氛融洽、祥和。我抓住關鍵點:和諧和幸福,氣氛融洽、祥和。請同學們找一找中哪些地方還表現了這一點?同學們便會把體現這一點的內容找到,老師做好總結與歸納,再進入下一個關鍵點的賞析。

由於學生的學習是自主的,往往孩子們喜歡哪句就説哪句,對於個別較難理解且又是重點的句子無人設計,比如最後一句: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如果遇到了這樣的情況,教師一定要注意及時把問題拋出來,讓同學們交流討論,自主發言,根據學生髮言的情況進行總結:中年人站在人生的中點上,也處在生命之鏈的關節上,既尊老又愛幼,體現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和對生活的熱愛。

以上內容預計15分鐘左右。爭取人人展示,個個發言,每個同學既是分享者,參與者,合作者,又是學習者,收穫者,。

結合學生髮言的情況,教師做好總結和歸納:《散步》這篇是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語言美於一體的。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啟迪學生的靈性,誘發學生的悟性。《新課標》強調審美體驗,注重引導學生設身處地、身臨其境、用情感和心靈去感受、欣賞、評價文學作品,進而受到感染和激勵,得到情感薰陶。

四 拓展延伸,回味親情。幸福家庭是美好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也滲透着濃濃的親情,它不僅在莫懷戚家中,也在我們每個人家裏。請同學們説説自己家裏的親情故事。學生小組交流,代表發言。“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語文教學要聯繫生活,設計講述親情故事,就是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讓他們在親情的體驗中加深對文本的解讀。

時間約5分鐘。

五.動情落筆,抒寫親情。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温馨,家庭生活因為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看到別人一家人温馨和諧,互敬互愛,想必同學們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撥動了,有千言萬語想對親人傾訴。請以“親情”為主題,寫一段文字,表達自己對親情的理解或祝福。可以用詩歌的形式來表達,或對聯的方式,或仿寫,或歌曲,或三句半,或寫一點自己獨特的感悟……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表達。(教材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樑,是已知與未知的中介,學習過程中,認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學習課文又不能侷限於教材。課內外結合,以外促內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

六.總結全文,表達祝福。親愛的同學們:家,是一個幸福的搖籃,需要我們用心靈來呵護。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擔子,需要我們每個人用責任來擔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園。

精品説課稿1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代數式的值》。我準備從如下幾個方面展示: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程序設計,評價與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代數式的值》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第二章,是我個人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較差、認知能力不強以及思維品質不夠活躍等實際情況而在教學中加以補充的一節課。代數學作為一門學科,它的課題首要的就是研究用字母表示式子的變形規則和解方程的方法。因此,本節課既是算術知識的延續,又為後面知識的學習起着導航作用,即:對於代數我們研究什麼?如何研究?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結合學生的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瞭解代數式的值的概念,知道代數式求值的`書寫格式,能區分易混淆語言,清楚代數式求值過程中易出錯的地方,會解決簡單的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應用變式訓練進行拔高。

情感目標: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學習數學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同時通過多媒體演示激發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代數式求值的書寫格式。

教學難點:代數式求值的書寫格式,變式訓練知識的運用。

二:教法、學法分析

本節課涉及的知識點不多,知識的切入點比較低,根據課標的要求,代數式的值的概念屬於瞭解內容,所以本節課較多的時間用在代數式求值知識的運用上。教師以多媒體為教學平台,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串和活動系列,採取精講多練、講練結合的方法來落實知識點並不斷地製造思維興奮點,讓學生腦、嘴、手動起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而學生在教師的鼓勵引導下小結方法,克服思維定勢,並通過小組討論、組際競賽等多種方式增強學習的成就感及自信心,從而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程序設計

板 書 設 計:

代數式的值

四.評價與反思

新課標要求我們合理選用教學素材,優化教學內容。所以我在教學中,選用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素材,並注意學科間的聯繫。忠實於教材,但不迷信教材,在研究的基礎上使用教材,對於課堂和課外練習一部分取材於課本,而概念的引入卻有別於教材。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探究數學問題的熱情。

教學方法合理化,不拘泥於形式。在教學中,通過問題串與活動系列,實施開放式教學,隨處可見學生思維間碰撞的火花,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思考的習慣,增強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無論是教學環節設計,還是課外作業的安排上,我都重視知識的產生過程,關注人的發展,意到個體間的差異,注意分層教學,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感悟,都有着各自的數學體驗,不同的人在數學上都得到不同的發展。

以上是我對《代數式的值》一課的説課,不當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精品説課稿15

説課內容:

一、 教材分析

(自我介紹)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課件]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標準教科書《品德與社會》學科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我的角色與責任》的起始課——《我是誰》。針對目前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責任心相對較弱的情況,為培養學生的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我將《我是誰》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做出如下設計:[課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生活實踐經驗,體驗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對比,情境表演等學習方式,認識不同角色對人的不同要求和所承擔的不同責任。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增強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願意在現實生活中當好自己的角色。

教學重點:

通過體驗、對比觀察,認識現實生活中的不同角色會承擔不同的責任。

教學難點:

理解不同的角色總是同相應的活動和責任相聯繫的。

二、 學情分析:

處於兒童期的'三年級學生具有喜歡用自己的眼睛對現實生活和所處的生活環境進行觀察和思考的特點,要實現 [課件]有限的時間+有效的教學策略=高效的教學活動,就必須採取適於兒童接受的情境遊戲等教學方式,促進兒童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的生成。

三、 理論依據:

課堂教學中我把[課件]○營造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實現師生互動的有效性。○調整課堂結構,促進知識建構的有效性。○設計多樣的學習形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確保主體參與的有效性。 作為我本節課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

四、 教學環節[課件]

為實現以上目標,較好地突出重點 [課件] ,突破難點[課件],實現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我精心設計如下教學環節[課件]:

(一) 認識獨特的我,體味生活角色

(二) 創設有效情境,強化角色意識

(三) 體驗現實角色,增強責任意識

Tags:説課稿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