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品】説課稿模板彙編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87W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説課稿模板彙編5篇

説課稿 篇1

《馬的世界》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活動的主題。本次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明確、集中,但涉及的問題太多,所以圍繞活動的主題有針對性地進行了選擇,確定了六個活動項目:

1、沿坡討源,見字見馬。

2、悠悠歲月,濃濃馬情。

3、走進詩的海洋,找尋馬的足跡。

4、脣槍舌戰。

5、自由暢想。

6、與馬共舞。

借本次活動激發學生對馬的相關知識的探究興趣。為此確定了本次活動課的目標:

[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活動,進一步認識馬與人類的親密關係,激發和培養關愛動物和崇尚真知的情感。

2、探尋“馬的世界”,瞭解馬的有關知識,開闊文化視野,提高人文素養。

3、培養多角度研究問題的意識,學習一般問題的研究方法,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4、培養學生收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與合作精神,開闊學生的視野。

[活動重點]

培養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與合作精神。

[活動過程]

(一)活動準備

本次活動的內容較為豐富,若要每個學生每一項活動都參與,耗時太多。因此在活動前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自選感興趣的與馬有關的字詞、俗語、諺語、歇後語、詩詞、故事、傳説等相關的資料進行收集,並能對相關的材料進行整理,形成自己的展示成果。

(二)活動過程

由學生組織進行,主要是利用匯報、遊戲、評述、演唱等各種形式進行成果展示。

首先,主要是藉助交流以“馬”字為主的字、成語、俗語、歇後語等,瞭解馬與人類的密切關係;培養學生對與馬有關的諸多知識進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收集,並能對該問題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進行研究的意識,因其涉及的面較多,所以利用分組的形式進行資料的收集與處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從不同角度進入文化世界,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

其次,是由學生自行收集與馬有關的詩詞,以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開闊視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再次是讓學生在收集、整理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篩選,確定最佳材料作為展示成果進行交流,並針對話題中的兩個議題進行探討,形成自己的見解,培養思辨問題,崇尚真知的能力。

然後是藝術作品展示,讓學生用其自己的方式再現他們心中的“馬”,由前面的側重於對“馬”的理性的探討轉為側重於情感體驗與審美觀照。展示學生的愛好與特長,培養學生初步的審美能力和表現能力。

説課稿 篇2

張海燕老師《醜小鴨》教學設想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方案,挑戰着童話主題、挑戰着學生的閲讀習慣、挑戰着學生的思考品質、挑戰着應試教育的精英教育理念。而這些挑戰的亢奮源於“選擇和創生中預設”。

一.選擇“教什麼”,創生“怎麼教”。

《醜小鴨》教學設想的重心一直植根於“教什麼”,即課文內容上。傳統認為《醜小鴨》是勵志篇,用醜小鴨的經歷詮釋着”愛拼才會贏”的主題。但是張老師在解讀時,沒有照本宣科,重構文本時發現,醜小鴨只所以能變成白天鵝,不僅僅在於它的拼搏!而在於它本身就是一枚天鵝蛋!而不是鴨蛋。它只是誤入歧途,“虎落平陽被犬戲!”而變成天鵝的過程,不是拼搏的結果,是它自我發現價值的結果!

王尚文先生説過“語文教學的弊病,我以為病象雖在‘教學’,而病根卻往往是在‘語文’。”有些老師在備課時從一開始就陷入教學方法中,在教“教什麼”還捏不定的時候,一心去設計有新意的“怎麼教”。從“怎麼教”入手去解決“教什麼”的難題,這帶來了語文教學的種種問題。

張老師安排以下三個教學環節,即走進文本,弄清作者的創作意圖;走出文本,闡釋教者的價值取向;超越文本,綻放讀者的閲讀個性。能夠從羈絆中突圍出來,是語文教學觀念上的脱胎換骨。

二.選擇“講什麼”,創生“怎麼學”。

新課標要求課堂由知識性課堂,轉變為素養性課堂。課堂框架必須面臨重組。一篇課文是一個筐,裝滿着字詞句篇邏修文理,麻雀雖小,肝膽俱全。在45分鐘中選擇“講什麼”尤為,他是創生“怎麼學”的前提。

《醜小鴨》的設想算的上是一個典範。老師設想講三個方面:一是簡介安徒生和寫作背景;二是在交流中發表了純個人對文本的解讀體驗;三是提供了互文性文本。

雖然是説課稿,但是我可以預測學生至少塑造瞭如下素質:一是閲讀品質得到提升,不迷信書、不唯書的觀念基本形成。閲讀過程是與作者、與文本、與生活的對話,正如開課前的師生對話:“我的大腦不是別人思想的馬兒任意踐踏的草坪。”二是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提升,作者以偏概全,斷章取義的邏輯思維導致誤導學生的人生觀。三是人的價值取向引爆學生關於成才觀的思考,自己的個性、自身的特點、自我的愛好是奔準目標的參數。

三.選擇“問什麼”,創生“怎麼悟”。

由預設走向生成,所依賴的是問題意識,而問題意識的深刻理解就是尋求事物內在矛盾的理解。《禮記?中庸》裏説:“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要對於自己與學生及教材有一個整體性的把握,有一個全局性的巡視,同時還需要對於文本的精細的解讀。

《醜小鴨》的設想克服了“大問題不斷,小問題成串”的通病,全過程圍繞一個主問題-----醜小鴨為什麼能走向成功?尺水興波,層層剖析,不斷追問,讓學生在文中找出醜小鴨帶給他們的更多的啟示,如環境、機遇、先天因素、他人的幫助等對人成長的影響;外在美與內在美;成功後的自我認識和奮鬥;做人的準則和應具備的優秀品德;從鴨媽媽的身上體會到親情的重要……,根據其獨特的眼光和體驗,站在不同的角度,暢談自己的感受。

言於此也該打住了,張海燕《醜小鴨》説課稿畢竟是一個設想,是一種預設,預設好比講故事,生成好比正在發生故事. 生成應該是燎原着摩擦的火花,是師生靈感瞬間的噴發! 由預設走向生成,還需要張老師的智慧和教育機智。如果説,一節好課不應該是一個定論,而是能引起思考的課堂.那麼我想《醜小鴨》説課稿是炸藥。

説課稿 篇3

本節是高中地理必修三的亮點內容,也是探究區際間地理環境對區域經濟影響的熱點知識。從加強區域聯繫和區域協調角度,使學生視角從區域內擴大到區際之間,嘗試情境教學法值得探討。

一、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以東亞為例,通過我國境外投資設廠三幅示意圖説明產業轉移的現象和目的,引入產業轉移概念,內容簡單,易於理解。在東亞選擇不同地點,多個案例,通過大量“閲讀”、“思考”、“活動”等形式,説明產業轉移影響因素及產業轉移後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教材選取內容,地區繁多複雜,資料呈現順序跳躍,缺乏主線。選取案例遠離學生生活範圍,不易理解。

教材處理:以武漢為案例,以日本本田汽車工業轉移為主線,分析產業轉移影響因素。通過本田汽車工業轉移後,武漢經濟和日本經濟發展變化説明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影響。

(二)課標解讀

課標要求:舉例説明產業轉移對區域地理環境影響

課標解讀:“產業轉移對區域地理環境影響”是要達成的知識目標. “舉例”要求採用案例教學的方法。

(三)學情分析

1、學生通過媒體對產業轉移知識有感性認識,但缺乏系統性;

2、已具備工業區位因素分析知識,為分析產業轉移影響因素打下基礎;

3、具有一定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習地理有濃厚興趣。

因此課堂設計:深度解讀產業轉移的定義,簡要分析影響產業轉移因素,重點分析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影響。滲透區域地理學研究基本方法。使學生切實感受和構建知識規律。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本田產業轉移案例,理解產業轉移概念,分析影響產業轉移因素。

2、通過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日本發展變化,歸納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角色扮演,體驗教材內容,感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

2、通過了解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變化,傳承武漢精神、熱愛家鄉、建設家鄉。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影響。

教學難點:影響產業轉移因素之內部交易成本。

四、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角色扮演、情境教學。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為兩個環節,產業轉移的概念和產業轉移影響因素及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一)產業轉移的概念

觀看圖片[東風本田CR-V]思考:本田的原產國在哪裏?這款汽車又在哪裏生產?引導學生了解產業轉移是企業由原產地轉入其他地區的現象。把抽象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本田原產於日本,現在武漢生產。播放[東風本田公司]視頻,增加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歸納產業轉移的概念。

產業轉移概念:企業將產品生產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產地轉移到其他地區的現象。通過生產環節價值鏈對定義進行解讀,為分析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作鋪墊,也為説明產業轉移促進區域分工與合作這一重要影響打下基礎。

(二)產業轉移影響因素及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本環節分為六個教學步驟

1、承轉過渡,引出重點;

通過圖片[本田的全球之旅]提出問題:本田為何在武漢投資設廠?產業轉移後,對日本武漢的發展有什麼影響?引出本節課的重難點。

2、呈現案例,創設情境

案例: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是一家由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日本本田科研工業株式會社各出資50%共同組建的整車生產經營企業 。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於20xx年7月16日,註冊總資本5.6億美元。公司 現有員工7139人,佔地面積181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66萬平方米。公司成立以來,快速發展,經營質量持續看好,20xx年本田公司總銷量25.5萬量,當年實現銷售收入400億元,累計產銷與保有用户量雙雙突破100萬,累計納税250億,成為湖北省第二大納税企業。

選取武漢的產業轉移,貼近生活實際,不拘泥於教材。引導學生結合熟悉案例,在積極思考與討論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認識與把握。

3、角色扮演,合作探究

分為遷入地,遷出地兩組,六個角色,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愛的角色,分組探究。活動要求:①角色扮演依據材料和課本已學知識,研讀、思考、分組討論。②發言要符合扮演的特定角色。通過角色扮演營造一種仿真的產業轉移氛圍,使學生能設身處地體驗學習內容和學習要求。

4、知識生成——產業轉移影響因素

①學生分角色扮演

本田公司總裁:近段時期本田公司生產成本提高,利潤降低的原因:勞動力成本高、國際經濟形勢變化、用地緊張、地價昂貴、國家政策調整、環境污染。

武漢招商局局長:抓住機遇,宣傳本地優勢:市場廣闊、交通便利、工業基礎好、科技發達、勞動力豐富、金融優勢。

②教師擇其要點板書,發現學生總結時缺少內部交易成本這一因素。

③通過武漢出口加工區材料突破難點。

5、知識生成——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影響

產業轉移成為帶動整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分別從政府、企業與居民角度,從遷出區和遷入區兩方面分析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①政府角度——產業結構

東京都知事:通過日本三次產業結構調整表格説明,日本原主導產業汽車工業部分外遷,使國內生產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導產業——高科技工業。

武漢市市長:通過產業結構圖分析,承接轉移,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加快工業化進程。

通過日本武漢的產業結構變化説明產業轉移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

②企業角度——利潤

材料:據瞭解,本田一向對研發業務十分保守。 本田在武漢的工廠,本土化率非常高,在80%以上,零部件並不依賴進口,但核心技術研發中心設立在日本本土。目前市面上除了原裝進口的日系車都是國產的,在汽車配件中一二級配件基本是國產的,國產率達90%,但是三級以上 電子控制元件、電子控制模塊以及自動變速器三大關鍵零部件上,全球幾乎被日本壟斷,基本進口,合作廠商生產也由中國製定的,日本只是提供技術以及核心配件。

本田總裁通過企業材料説明,本田的生產線雖外遷,但核心仍在日本。這種日本設計,武漢製造,説明產業轉移加強日本與武漢區際聯繫,促進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

材料:東風公司佔有51%的股份,而日本本田佔有49%的股份,雖然股份佔比基本相同,但是他們進入中國市場賣給中國汽車廠一筆技術轉讓費和一些重要部件的利潤,最終利潤分成約為3:7(東風本田一台車淨利潤70%給日本本田)。

閲讀材料,結合微笑曲線,使學生明確武漢所承接產業轉移的加工環節,處於價值鏈的最底端,附加值低,利潤低。承接產業轉移的同時,應注重提高科技。由武漢製造走向武漢創造。傳承武漢精神。

③居民角度——就業與環境

伴隨着產業轉移,日本失業率上升,武漢就業機會增多。通過圖片對比説明產業轉移改變勞動力就業的空間分佈。

產業轉移後,日本環境污染減輕,城市環境改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由一個雜草叢生的黃土崗發展成現代化工業製造基地,產業轉移改變區域地理景觀,加速城市化。通過圖片直觀反映產業轉移改變區域地理環境。

6、歸納總結

六、教學總結

這節課我對教學結構與突出學生個性發展上,做了有益的探討與嘗試,體現了教師行為的轉變。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嘗試探討,讓學生探究質疑;適當點撥,讓學生開拓創新;歸納體驗,讓學生把知識納入系統。通過體驗感悟認知,讓學生學習方式轉變,體現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本課地位

本課是《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一書中的第四章"職業個性"三節中的一節,該三節(職業興趣、職業性格、職業能力)各自獨立,自成體系,都是對前三章內容的拓展,更是為第五、第六章(職業選擇、職業理想)的教學做準備、打基礎,是本書不可或缺的內容。職業學校的學生由於專業已經定向,讓他們瞭解自己的性格與職業要求之間的差異,調適不適應未來職業的性格,以適應即將從事的.職業,使自己有一個成功的職業生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上述教材的特點及新課程理念,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職業性格的類型;理解不同職業需要不同的職業性格及所學專業相關職業羣對職業性格的要求。

2、能力目標:通過學習能對自己的性格特徵與職業相適應程度進行分析判斷,並根據所學知識培養自己良好的職業性格。

3、思想覺悟:通過講述職業對從業者職業性格要求,培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適應職業的意識,進一步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觀。

根據上述教學目標,我確立了以下重、難點:

1、重點:所學專業相關職業羣對職業性格的要求;職業性格培養的途徑和方法(依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掌握此知識後可使學生及時調適的性格以適應未來的職業)

2、難點:職業性格的類型及職業性格的形成(依據:受心理學一般將性格劃分為內、外向型及"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思維定勢的影響)

二、説教法

1、教學方法

(1)案例啟發式方法

思想政治課應以生活為基礎,着眼於學生的發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於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的課程模塊。在本課我即採用了大量的生活案例,學生討論交流的是自己或他人親身經歷的事,不經意之間,就受到了思想的薰陶和感染。

(2)歸納法

思想政治課是集理論性、現實性、邏輯性於一體的思想教育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不加以梳理、歸納,那麼學生學到的知識將是片面、零碎和不完整的,這樣很難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通過歸納會使原本不明確的問題變成"顯現"而且重要的問題。在學生課堂討論和提問學生等教學情境中,我會注意適宜地加以歸納,而且在教學中,有老師自行歸納,也有讓學生歸納。

(3)情景式教學法

新課程理念的指導思想要求我們要始終把學生的主體性放在首位,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只有在課堂中創設情境,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當中,在參與中討論問題,解決問題。

2、教學手段

多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直觀性強,實用性大,可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學習興趣,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深,效果好。根據學生心理需求及教學內容的具體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我使用了多媒體播放幻燈及flash,以提高學習效果。

三、説學法

應試教育把學生完全看作是教育教學的客體,學生的學習就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因此,學習方法也主要是死記硬背;而素質教育認為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主動的,方法應該是富有創造性的。本課我主要採用瞭如下方法:

1、閲讀指導法。

是指學生自己閲讀材料,並在閲讀中自己提出問題,自己發現結論的學法。同時,這個學習方法又迎合思想政治課中有些內容的分析和講解完全可以簡化,可由學生自己閲讀理解的教學要求。

2、課堂討論法

讓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可以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充分發揮和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精神,同時在課堂討論和歸納中會發現很多對問題的不同看法,不同觀點,再加之正確引導即是學生思維的閃觀點。四、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6分鐘)

由學生根據前一節課的內容帶領大家複習,要求儘可能地調動同學的積極性,這一環節的設置給了學生很大的發展空間,也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各個方面的能力。

(二)、導入(1分鐘)

成功地導入教學,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和諧愉快的教學氣氛,使學生進入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提高教學效率。本節課我採用了愛因斯坦的事例導入:"愛因斯坦從國小習很差,校長曾經跟他的父親説:"你的孩子將來不管做什麼,都不會有什麼成就。"有趣的是這位成績平平甚至在學業上被判"死刑"的人,日後在科學上卻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這其中的奧妙在哪裏呢?就隱藏在他的性格之中。愛因斯坦在很小的時候就顯示了一些良好的性格特徵: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喜歡刨根問底,自己鑽研問題,具有創新精神。由此可見,性格對一個人的職業生命有很大影響,那麼什麼是性格?性格是否可以調試?我們將來的職業需要什麼樣的職業性格?如何培養職業性格?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這樣,帶着探究的心理學生進入了本課的學習。

(三)、新授課程

一.職業與職業性格(13分鐘)

1。概念(1)性格:是一個人在對待客觀事物和社會行為方式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徵。

我採用了案例啟發式教學,出示事例:一個認真、勤勉的學生,遇到難題時,總愛獨立鑽研,求得解決;而一個馬虎、懶惰的學生,則會抄襲或者不完成作業。

這裏的認真、勤勉、馬虎、懶惰是對待客觀事物的態度。獨立鑽研、抄襲或者不完成作業則是行為方式。指出態度是通過行為方式表現出來的。這樣通過生活中的事例可以清晰地解釋抽象的概念。

(2)職業性格:是指人們在長期特定的職業生活中所形成的與職業相聯繫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

強調當性格與職業相聯繫時即構成職業性格。指出認真、勤勉、馬虎、懶惰用在職業活動中則構成職業性格。

2、類型

(1)變化型(2)重複型(3)服從型(4)獨立型(5)協作型

(6)勸服型(7)機智型(8)自我表現型(9)嚴謹型

這是本節課的難點,首先我從語言上進行了強調以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指出:從心理學的角度,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以內外向型來認識人的性格基本可行。但,就職業性格而言,僅以內向或外向來劃分,則遠遠不夠,為此,科學家根據職業與性格的關係,將性格劃分為九類。為了進一步解決難點,我採用情景式教學法,找九位學生,分別代表九類職業性格,每位學生用自己的話把他所代表的職業性格類型的特點敍述出來,然後讓其他學生判斷他們的職業性格類型並進行歸類。歸類後,再指出同一職業性格可以勝任幾類相關職業羣,同樣,同一職業羣可需幾類職業性格。這為學習"所學專業相關職業羣對職業性格的要求"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通過這樣的教學,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二、職業對從業者性格的要求(22分鐘)

1、不同職業需要不同的職業性格

本部分我採用了閲讀指導法,學生閲讀書中"張飛與繡花女"的事例,讀畢,我提出設問"假設我們將張飛與繡花女的職業調換一下,讓張飛去捏針繡花,讓繡花女去打仗,會如何呢?"學生會在笑聲理解了本部分內容。

2、所學專業相關職業羣對職業性格的要求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由於學生對所學專業相關職業羣及職業性格已經有了認識,所以我採用討論法和歸納法,請學生結合自己平時的瞭解和經驗,分組討論交流所學專業對應的職業羣對從業者職業性格的要求並尋找差距,教師適當地引導學生一起歸納即可。通過歸納使原本不明確的問題"變成"顯現"而且重要的問題。

3、職業性格的形成(影響職業性格形成的因素)

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我主要採取案例啟發式的方法,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於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學生不經意之間,就受到了思想的薰陶和感染,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1)、職業環境與職業性格的形成

首先,我使用多媒體播放flash"孟母三遷",這雖是一個古老的故事,但能很典型地説明環境對性格的影響,由此故事導入到職業環境對職業性格的影響便順理成章,同時再以一組漫畫進行説明,這樣職業性格受職業環境的影響便不言而欲。

(2)、職業實踐活動與職業性格的形成

我用多媒體顯示林肯頭像由學生指認,並介紹林肯由一個內向、口吃的孩子到一個演説家的故事。講罷,提問:林肯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變化哪?師生共同分析歸納,得出結論:林肯自身存在不足,可他在從政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演説技巧,可以説正是不斷的職業實踐,不斷的磨練了總統非凡的能力。

(3)自我培養與職業性格的形成

介紹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與他的13項性格修養計劃事例,説明嚴格要求自己,可以提高自己的職業性格素養。

4、職業性格培養的途徑和方法

(1)、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2)、學習榜樣,陶冶情操

(3)、嚴格要求,提高素養

(4)、積極實踐,加強磨練

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書上介紹比較詳細且不難理解,可採取閲讀指導法及討論法完成。閲讀前我指出:書中介紹了四種培養職業性格的方法,你能否結合影響職業性格的因素再想想其它的方法呢?通過閲讀和討論培養了學生的自學、會學的能力,充分發揮和開拓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作業(1分鐘,課後完成)

1、進行職業性格測試(教師提供測試題)

目的: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職業性格

2、分析自己的性格與職業要求之間是否存在差距,根據分析結果制定自我調適性格的主要措施。

目的:學以致用

(五)小結(2分鐘)

結合板書強調重點、難點,強調性格無好壞之分,不同職業需要不同的職業性格,職業性格是可以調試的。最後,以如下這段話結束本節課: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人總是"有所為,也有所不為"。長於此而薄於彼,很難樣樣會、行行通。戰國時期的齊國高士魯仲連曾經對孟嘗君説過"善於攀援樹木的猿猴,倘處於水中,就不如魚鼈;日行千里的騏驥,要論歷險乘危,就趕不上狐狸。"所以,人之才性不同,關鍵要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的個性,揚長避短,才能在將來的擇業、就業中處於有利的位置。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5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説課的題目是《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選自S版語文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12課,這是一篇懷念母親的文章,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地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作者藉助對幾件平常小事的細緻描寫,表達了母子之間的似海深情。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受到偉大母愛的薰陶感染,接受一次“愛”的教育;二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通過描寫動作、語言、神態來表現人物內心,表達真情實感的。因此,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讀課文,受到偉大母愛的薰陶感染。

【教學重點】

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感悟母親的良苦用心包含的深深的愛、濃濃的情。

教學難點:

通過品悟菊花的描寫深刻理解母親“好好兒活”的含義。

二、 教法學法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的閲讀訓練重點,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對話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通過“抓細節之美,品言語之情,悟人生之道”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品、品中讀,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運用“剖析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內容”的方法,自讀、自悟,在閲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閲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説教學思路

(一)上課之前,老師請學生們欣賞歌唱家閻維文演唱的歌曲《母親》。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中,然後抓住母愛是一堆細節,導入新課。

(二)瞭解兒子絕望的心境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品味母愛,我以領讀的方法引領學生走進史鐵生絕望的心境中,為更好地品味母愛做鋪墊。

(三)感悟母親偉大的愛

這部分教學是重點,在此階段,我圍繞“從哪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那份濃濃的母愛?”讓學生去文中找、圈、畫,然後抓住母親動作、語言、神態的幾個重點句子去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讓學生明白,愛就是一個個平凡的動作,一句句樸實的話語,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就是一堆細節。

(四)昇華主題悟人生

抓住描寫菊花的語句,引導學生品悟母親“好好兒活”的內涵。

(五)拓展延伸

出示史鐵生的成就,讓學生品味母愛的偉大!再播放歌曲《母親》感受母愛,讚美母愛。同時引導學生走進史鐵生的作品,拓展學生閲讀。

四、説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簡單、明瞭、形象,又突出了中心:是堅強、無私、偉大的母親用自己的良苦用心,用自己的愛心感召了絕望中的兒子,讓兒子走出了絕望,好好兒活!

五、教後反思

(一)在這節課中,我着重指導學生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引導他們讀書、思考、討論、交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我主要採用接讀、 自由讀、誦讀、指名讀、配樂讀等讀書方法,如體會語句: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説:“咱娘倆兒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我抓住“撲”“抓”“忍”三個表示母親動作的詞,先讓學生説自己的理解,然後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如果學生讀得不到位,我激情描述,營造氛圍,“此時的母親身患絕症,已病入膏肓,就是這樣一位母親,她知道自己就要死了,此時,她心裏所經受的痛苦,遠比肉體上的疼痛痛苦千百倍,這是一個怎樣的母親啊!”“可母親沒有你們説的那麼精彩,沒有豪言壯語,只有那萬箭穿心的“忍”哪!所有語言都化作了一句再簡單不過的話語——“好好兒活”! 真是意味深長啊!”,在我的激情描述下,讓學生再來讀這句話。我相信通過我的引導,學生能夠走近這位偉大的母親,感受母親的崇高母愛,將自己的感悟通過自己的讀書聲告訴給大家。正如葉聖陶老先生説,書不是講懂的,而是讀懂!

(二 )營造有利個性充分發展的情感氛圍,形成共鳴。“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學生由於經歷和情感的差異,使得他們對文章的理解不盡相同。在這種情況下,我沒有采用滿堂灌的方式來自己分析,而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對教材的自我理解、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他們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在充分閲讀的基礎上,使他們與作者產生共鳴。在他們談自己的理解時,我雖然也有引導,但同時又尊重了他們獨特的感受和理解,使得他們從中體會到了閲讀的樂趣。

(三)評價產生激勵,評價創造情境。課堂上,我始終創設一種民主、平等、真誠、信任的對話氛圍。當學生髮言時,我並沒有保持沉默,而是首先肯定他的大膽發言,繼而努力、迅速地掌握髮言者見解中的關鍵點進行評價,給予他們及時的鼓勵。評價不僅及時,而且形式多樣。在評價的方式上,除了採用傳統的語言鼓勵外,我還採用了掌聲鼓勵的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有可能是我預設的問題有點難度,讓學生望而卻步,以至於課堂發言還不夠積極。

(四)用情境來烘托教學內容中的情感氣氛。在本節課中我充分發揮了現代技術的作用,多次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為課堂創設了良好的氣氛。上課伊始,《母親》的旋律在教室中響起,讓學生能儘早地走進情境中,在音樂中,品味母親廣博深沉的愛。課堂上,理解母親臨死前的那些自然段時,我用悲傷的音樂《殤》作襯托,深深地打動師生的心絃。

總之,以上只是我在教學中嘗試運用的一些教學方法,還不夠成熟。還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