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小屋》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89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屋》説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小屋》説課稿

《小屋》説課稿1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青島市幼兒素質發展課程用書,大班《語言表達》中的詩歌《快樂的小屋》。我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綱要>中提出“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詩歌《快樂的小屋》語言樸實、短小精悍,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它以清新的語言、擬人化的手段,形象生動的描述了小動物們利用自己的特長、本領讓小屋變成快樂的小屋,給大家帶來快樂的一個內容。詩歌鮮明的結構特點,擬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語言風格,給幼兒清楚明瞭的記憶和想象線索,便於幼兒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這朗朗上口的詩歌能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源於生活的題材能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因此適合大班教學。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詩歌內容,知道小動物能運用自己的特長為別人製造快樂。

2、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誦詩歌,並能用動作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3、情感目標能夠聯繫生活,理解什麼是快樂。

三、説活動的重、難點

1.活動重點:理解詩歌內容,知道小動物能運用自己的特長為別人製造快樂。

2.活動難點:有感情的朗誦詩歌,並能用動作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四、説活動準備

為了使活動的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協調統一,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特做以下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教師在活動前引導幼兒瞭解各類動物和他們的特長。

物質準備:

1、課件《快樂的小屋》,教學掛圖一幅,舒緩的背景音樂,

2、教師繪畫一幅大森林的背景圖,並將詩歌中的角色:小朋友、小屋、螢火蟲、小蜘蛛、小麻雀、紡織娘、蛐蛐和小螞蟻製作成可以粘貼的卡片。

五、説教法

1、直觀教學法。通過圖片、課件的出示,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便於幼兒理解、易於記憶。如:出示小屋:引導幼兒觀察你覺得這是一間什麼樣的小屋?你有什麼好辦法讓這間美麗的小屋變成一間快樂的小屋嗎?

2、談話法。由師生互相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所組成。恰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幼兒的智力,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習慣。

3、知識遷移法。在幼兒已具備的知識基礎上,利用提問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如:這些小動物他們用什麼辦法讓小屋變成快樂的小屋的呢?瞭解小動物們運用自己的特長來打扮小屋。

六、説學法

1、多種感官參與法。在活動中通過眼看、耳聽、腦想,學一學、説一説等多種方法獲得知識體驗。幼兒學習語言的表達能力主要通過聽這一途徑,所以在活動中,我讓幼兒多聽,從而也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

2、講述法。讓幼兒多講、反覆講,練習次數增多,從而來記住和理解詩歌中的內容,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表演法:通過幼兒的肢體動作表現詩歌的寓意,更加深了對詩歌的意境感受與理解。如:唸到你扮演的小動物,你就做相應的動作。

七、説教學活動設計

一:出示課件引起幼兒觀察講述,激發學習詩歌的興趣

設計提問:出示小屋:你覺得這是一間什麼樣的小屋?你有什麼好辦法讓這間美麗的小屋變成一間快樂的小屋嗎?(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自由講述)(這裏兩個提問喚起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為幼兒提供説話的慾望和積極性,為接下來的教學作鋪墊。)

二、欣賞詩歌,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1、放課件:快樂的小屋。教師:用鵝卵石搭建的小屋雖然漂亮,可我覺得還不夠完美,看,屋子裏黑黑的,窗子上光光的,周圍也沒有花草,如果是你,你會怎樣裝飾這間小屋?這間小屋也吸引了一些小動物們,它們也想來裝飾這間小花屋,咱們來看看都有誰好嗎?(出示圖片:蜘蛛,小蜘蛛會怎麼裝飾小花屋,它有什麼本領?)逐一出示小麻雀、紡織娘,蛐蛐、小螞蟻圖片,並用詩歌中的語言説每一個小動物怎樣打扮小屋。

2、完整欣賞課件:這些小動物都用自己的本領幫助了小花屋,大家都感到很快樂,很高興。我們把這些小動物做的事編成一首詩歌好不好?

(這個環節中有效地運用課件,把大部分時間都留給了孩子,從理解到感受,使幼兒已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聯繫,為他們創設了一個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讓他們在“回答提問、自由討論、

的過程中學習、理解詩歌內容,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直觀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創造性地學習)

三、學習詩歌,能用動作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1、播放背景音樂,師朗誦詩歌。(背景音樂的運用能讓幼兒更好的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從而能更有感情的朗誦詩歌、感受詩歌)

提問:這些小動物他們用什麼辦法讓小屋變成快樂的小屋的呢?教師邊講邊出示相應圖片,加深幼兒對詩歌內容的印象。分析小動物製造快樂的共同點,瞭解小動物們運用自己的特長來打扮小屋。(這個環節,在孩子回答的過程中教師出示相應的動物圖片,幫助幼兒記憶理解詩歌)

2、師: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小動物的好方法好嗎?幼兒朗誦(根據幼兒朗誦情況及時地指導)

3、幼兒進行詩歌表演。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表演,及時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表揚、肯定。請小朋友來表演一下好嗎?唸到你扮演的小動物,你就做相應的動作。(此環節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進一步鞏固詩歌。促進幼兒積極思維、鍛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突破了重難點)

四、聯繫生活,理解什麼是快樂。

1、師:在這首詩歌裏你體會到了什麼?(快樂)對,大家幫助了小花屋,把小花屋裝扮的更漂亮了,大家都覺得很快樂,小花屋也覺得很快樂。那在生活中你覺得什麼什麼是最快樂的?你做什麼事情時會覺得很快樂?(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小結:剛才小朋友説了那麼多快樂的事情,對,幫助別人,為別人付出了人再感到快樂的同時,自己也會很快樂,所以我們要做一個快樂的人。剛才小動物們裝扮了一間快樂的小屋,那我們小朋友們想不想也來裝扮一間屬於自己的快樂的小屋?

3、老師在活動區也準備了一間小屋,我相信用我們的雙手裝扮的小屋,小朋友們會更快樂。跟音樂出教室。(本環節為幼兒提供了情感遷移的機會,通過談話,幼兒知道小動物們利用自己的特長、本領讓小屋變成快樂的小屋,進一步理解了幫助別人,為別人付出了,人再感到快樂的同時,自己也會很快樂,所以要做一個快樂的人。一個教育活動的結束,如果能引起幼兒將學到的知識和經驗遷移到幼兒實際生活中,那麼這個活動的目的和教育價值是無價的。)

《小屋》説課稿2

各位老師下午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20xx人音版二年級下冊第七課《跳動的音符》中的音樂小屋一節,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開始展開我的説課

一、説教材:

《音樂小屋》這首歌曲輕鬆愉快。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構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節奏,給人一種柔和的感受。描繪了“叮咚”作響的玩具小屋給人們快樂,抒發了熱愛音樂的孩子們的愉快心情。

二、説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學生能夠用輕快甜美的聲音表達快樂和高興的心情,體驗學習音樂的樂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過程與方法:通過帶着任務聽學歌曲,讓學生在聽、讀、唱、動等情感體驗中感受歌曲,表現音樂。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準確的拍擊節奏,並在音樂活動中掌握為歌曲伴奏的方法。

2、教學重點:本課是在創設的情境中進行一步一步的教學,所以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學會有表情的演唱。教學難點: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和最後一句音準、時值地把握,打擊樂器的配樂設計。

三、我的設計理念:

本課音樂活動的設計是以“音樂小屋”為主線而展開一系列的藝術活動。即參與音樂小列車→參觀“音樂小屋”→豐富“音樂小屋” →我為“音樂小屋”添磚獻瓦。在設計本音樂活動時,緊緊地抓住以發展學生為本,注重參與音樂實踐,注重學生的表現與創造,將知識的學習融入音樂活動之中,整個教學過程以“遊”為主線,讓學生在聽、唱、動等多項音樂活動中體會學習的快樂,培養孩子們對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團結協作的精神以及創造

四、説教學過程

首先,播放《音樂小屋》的旋律,模仿列車的律動,讓學生從愉快的氣氛中熟悉歌曲旋律,然後通過邀請卡設置情景,激發學生對音樂小屋的興趣和好奇,點擊課件出示帶音樂的美麗的畫面,讓學生對音樂小屋更加的嚮往,(我們已經來到了音樂王國,這裏好漂亮啊,可是,音樂小屋只歡迎懂音樂、喜歡音樂的孩子,所以音樂小屋要考考我們……)這時出示的`節奏是從《音樂小屋》中提出的難點,讓學生先自己拍擊節奏,給學生自己主動權學習讓他們充分的探索,然後教師再根據實際情況糾正,再通過不同的形式讓學生掌握節奏、鞏固節奏,同時提出要求,節奏接龍要接的連貫,再把課中的難點句(音樂小屋在歡迎你歡迎我)提出來進行模唱,這樣層層深入解決書中的難點!

錄音範唱:對學生適當的鼓勵(看,音樂小屋出現了,他已經在歡迎我們了,仔細聽聽,音樂小屋要跟我們説些什麼?……)歌曲的學習先進行曲調接龍(出示大歌篇)老師先範唱,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熟悉歌曲旋律,教師用電子琴彈奏學生跟唱,再以接龍的形式唱曲調(一是降低短時間內唱熟曲調的難度,二是變換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習曲調不顯得那麼枯燥),然後再進行歌詞教學,教師先按節奏有感情的讀歌詞,學生在教師的輔助下有感情的跟讀歌詞,(這樣為歌曲的演唱層層的做鋪墊)然後再讓學生聆聽錄音,通過在心裏記憶旋律,悄悄話的形式填唱歌詞,每一階段都給學生設置問題,讓學生有目的、有層次的學習,在填唱歌詞時讓學生自己找出唱的不準確的地方,再糾正,不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還解決了預設中沒有想到的會出現唱得不準確的地方。老師範唱,讓學生評價與學生唱有什麼差別,從而引導學生有表情的、用輕快而甜美的聲音演唱,再分組比賽,即可以鞏固學生對歌曲的情感表達,又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課堂的氣氛就更活躍了。

我為《音樂小屋》添磚獻瓦環節中,利用課件引導學生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同時還是讓孩子們在設置的情境中去完成,二年級的孩子對三角鐵、手鈴都並不陌生,讓學生自己嘗試敲擊合適的節奏,選擇其中的某一個或兩個節奏,全班一起敲擊為歌曲伴奏。分組合作進行三角鐵和手鈴的敲擊同時為歌曲搬走。最後總結説這次音樂會開得非常成功,音樂小屋裏面到處都是開心與快樂,希望同學們經常到音樂小屋來做客,希望音樂能永遠給大家帶來快樂,讓學生聽音樂《單簧管波爾卡》愉快地走出教室。

《小屋》説課稿3

説教材分析:

本課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國小音樂教材第四冊第七課《小小音樂家》第一課時《音樂小屋》。《音樂小屋》是一首兒童歌曲,2/4拍。這首風趣的歌曲,輕鬆、愉快。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構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節奏,給人一種柔和的感受。描繪了“叮咚”作響的玩具小屋給人們的快樂,抒發了熱愛音樂的孩子們的愉快心情。《單簧管波爾卡》是一首以波蘭民間音樂為素材創作的器樂曲,這首經波蘭作曲家、單簧管演奏家普羅修斯卡改編成的器樂曲一直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後來,樂曲又被改編成各種器樂獨奏曲和合奏曲。

説教學重點:

學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並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音樂活動。

説教學難點:

1.解決歌曲中附點音符的應用。

2.歌曲中的休止符和最後一句音準、時值的把握。

3.與他人的合作、協調能力等。

説教學方法:

為了全面準確的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時我針對兒童好新、好奇、思維活躍,集中注意持久性較差,但容易對有趣、富有童趣的事物產生興趣等特點,遵循直觀性、啟發性原則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點採用引導法、激勵法、情境教學法等方法, 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等優點,為學生創設一個音樂小屋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美。

説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使學生能夠用輕快而甜美的聲音表達快樂和高興的心情,體驗學習音樂的樂趣,感受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合作的愉快。

2.能力目標:使學生在輕鬆愉悦的學習氣氛中能積極、主動地聆聽、體驗、想象、創造、表現音樂形象。

3.認知目標:使學生能準確地進行節奏練習。

説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在組織教學這一環節中我採用談話法,然後彈一段旋律給學生聽,初步掌握孩子們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從而拉近了我與學生間的距離。

(二)設計門鈴聲,引入欣賞

這個環節我主要是為突破歌曲難點做的鋪墊,使學生在輕鬆愉悦的學習氣氛中能積極、主動地聆聽、體驗、想象、創造、表現音樂形象。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使學生初步熟悉了歌曲中休止符的唱法,還初步感受了單簧管演奏出的歐洲舞蹈的風格,更好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為完成歌曲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

(三)歌曲教學

在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反覆聽來表達對歌曲情感體驗,引導學生自主對歌曲的.表現形式及情感內涵的把握,並在聽、唱、演的過程中感受不同的角色形象。我主要分兩大塊來完成:一是學唱歌曲,二是歌曲處理。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直觀的畫面,運用聽唱法這種歌曲教唱的方法來完成歌曲學唱的。在歌曲處理這個環節我主要是引導學生改變歌曲的速度、運用不同的情緒的來演唱各個角色的,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歌曲,使學生獲得審美愉悦的體驗。

(四)合作創編歌詞

新課標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創編歌詞這一環節中我充分滲透了這一教學理念。通過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來進行歌曲創編。這一學習方式不僅為學生創設了民主、寬鬆、自由的氛圍,更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了自信心。通過合作創編歌詞,學生的合作意識在羣體中的協調能力得到了發展。

(五)課堂小結

這一環節我創設了小記者採訪的情境,讓生談感受。最後整節課在《單簧管波爾卡》樂曲聲中愉快的結束,希望孩子們回憶起這節課的時候心中滿是開心與快樂!。

以上設計肯定還有一些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老師提出寶貴意見。

《小屋》説課稿4

一、説教材

本單元是以“難忘童年”為主體編寫的 。兩篇主體課文《小屋》和《我和祖父的花園》。小屋的作者通過對童年居住了12年的小屋的美好回憶,表達了童年生活的樂趣和對童年生活的難忘之情;《我和祖父的花園》是從現代著名女作家蕭紅的長篇小説《呼蘭河傳》中節選的,她在文中回憶了自己童年時代與祖父在一起的快樂的田園生活,讓人感到快樂地成長是多麼幸福與可貴。快樂讀書屋一篇課文《童年的朋友》作者通過對童年時代一隻玩具熊的美好回憶,從另一個側面表達難忘童年的感情。“能説會寫”讓學生説自己的童年,寫自己的童年,是對單元主題的拓展,是對學過的3篇文章寫法的實際運用。“語文七色光”安排了詞語搭配練習和對學過的3篇文章的回憶。“日積月累”的名人名言是讓學生從童年起就應養成的優秀品質。“知識窗”是對國小階段記敍文學習和寫作的簡要總結。 本單元教學的完成,朗讀是必不可少的手段,還是啟發學生對課文的領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説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從而確定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閲讀課文,使學生理解“我愛我的小屋,愛那個裝滿整個童年的小屋”的含義。同時培養學生自讀自悟能力,陶冶學生熱愛生活、珍惜時光的情操。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體會作者對裝滿童年的小屋的留戀和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我愛我的小屋,愛那個裝滿整個童年的小屋”的含義。

2.通過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體會作者對裝滿童年的小屋的留戀和喜愛之情。

三、説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而採取的教與學互相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展而共同活動的方法。因此,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重在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的學習過程,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活動,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意識,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我主要採取的教法有:創設情境法、講解法、朗讀法、設計練習等;準備讓學生運用“讀課文——畫句子——品句子——談感受——悟寫法——填表格”六步學習方法來學習本課。 情境教學法:為激發學生對魯迅的高尚人品的崇敬之情,奠定情感基調;講解法:老師通過寥寥數語就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寫作背景、人物介紹等內容向學生講解、講述、講讀,從而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朗讀體會法:通過導讀、默讀、份角色朗讀、感情朗讀,讓學生走近人物,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達到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的目的;自主學習完成練習法: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以自主學習為主,培養學生能力和習慣的一種教學方法。教會學生自主自主學習,是推進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

四、説教學流程

一、 導入

(1)伴隨音樂,激趣導入 伴隨着這首輕鬆愉快的歌聲,我們彷彿又回到了童年時代。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寶貴、最令人羨慕的時期,每個人的童年都會給人留下美好的回憶。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走進那間裝滿作者整個童年回憶的小屋,去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音樂 數鴨子)

(2)激情引趣,揭示課題。 讓我們一起步入綠油油的田野深處那間裝滿作者整個童年的小屋,去感受作者對快樂童年的美好回憶。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讀後正字音,學生交流彙報易讀錯的字音。 如:“秫秸”的讀音等。不理解的詞語,教師要適時點撥,指導理解。 有的詞語可以指導學生在預習課文時查字典理解;有的詞語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或圖片理解,有的詞語可以聯繫上下文理解。

2、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寫了童年時在小屋生活的快樂時光,表達了對那段童年生活的難忘之情。

三、細讀深究,品味感悟

在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起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1.在課文中畫出描寫小屋的語句,想一想,小屋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從“屋裏有一鋪光光的炕”“地上站着兩個箱子”“北牆上掛一面擁滿半邊花兒的鏡子”等語句,體會小屋內陳設的簡陋;從“面對小園有一隻正正方方的大‘眼睛’,那就是我的窗口。”“北牆上掛一面擁滿半邊花兒的鏡子,裏面有時會出現個小人,費了好大勁兒才弄明白那個小人兒竟是我。”等句子,體會屋子裏的一切帶給作者的快樂。

2.細讀深究,通過指導學生自學第二個問題,感受小屋帶給作者的快樂童年。 通過自讀感悟課文相關段落,然後在小組內合作探究,交流彙報,從而深刻體會小屋給作者童年帶來的快樂。 (課文寫了作者對童年小屋的美好回憶,讓作者最感興趣的是什麼?想一想作者回憶了童年的哪些快樂?從哪些詞語或句子中能體會到作者的快樂,把相應的詞句畫下來。) 屋內之樂、屋外之樂、讀書之樂

3.細讀探究,通過指導學生自學第三個問題,體會作者離開小屋時的感受。 學生自由讀課文,在學習小組中談一談:作者要離開這與他朝夕相伴12年、給了他無窮快樂的小屋時,心中又有着怎樣的深情?教師通過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幫助學生理解。

(1)從“車輪捲起一股煙兒,淚撲嚕嚕掉”看出對小屋的不捨。

(2)從“小屋小了”“小屋遠了”

(3)窗子“愣愣地望着我”、大門“傻傻地踮着腳”

(4)“我”長大了,可念念不忘小屋,要揹着小屋去逛大海

4.朗讀指導。 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教師給學生充分的練讀時間,鼓勵學生選擇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讀出感情。 四.拓展延伸,感情昇華。 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談一談在你的家裏,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説給同學聽一聽。鼓勵學生聯繫自己的學習實際談感受。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充分交流,廣開思路,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

五、小結

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學會了什麼? 文章通過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表達了作者對裝滿童年回憶的小屋的留戀和喜愛之情,激勵我們熱愛生活,珍惜時光。 板書: 屋內之樂 屋外之樂 懷戀之情 讀書之樂!

《小屋》説課稿5

一、教材分析:

《哦,林中那間小屋》選自蘇教版七年級下冊。是一首帶有敍事性的抒情歌曲。講述了一位老人及其下一代護林保林的工作。歌頌了看似平凡的工作,實質上反映出護林人平凡而又偉大的精神。

1、教學目的:

(1)、通過歌曲《哦,林中那間小屋》的教學,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和保護大自然的熱情及對平凡而又高尚的造綠者的崇敬之情。

(2)、感受音樂要素在這首歌曲中的運用,探究音樂語言的表達特點,提高聲音表達能力。

(3)、通過歌曲的學習,使學生初步瞭解歌曲體材的簡單分類以及我國的植樹節日。

2、教學重點:

(1)、深入體驗作品的情感,能突出表現歌曲所要表現的音樂情感和音樂形象。

(2)、指導學生習用抒情柔美、充滿激情、連貫圓潤的聲音和豐富多樣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3、教學難點:

歌曲中大跳音程和變化音的音準、附點音符時值的把握。

二、説設計理念: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校園優越的自然環境,將音樂融入自然,開拓學習空間,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音樂、生活與自然相結和諧相處中加深對生活與自然的熱愛。合,讓學生更好地體會音樂情緒及表達手段,深入理解主題。同時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加深對生活與自然的熱愛。

三、説教法和學法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在教學中力求將學生對歌曲的感受和參與音樂活動放在重要的位置,讓學生在多聽、多唱、多想、多做、多動的環境中學習這首歌曲。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上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採取對比、情境等教學手段。課內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本着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宗旨,讓每一個學生都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音樂素質基礎上,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展示自己,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動的學習氛圍。提供足夠自由想像和隨意發揮的空間,也提供展示個性才能的機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生動活潑的環境中,在感興趣、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和體現歌曲的美,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師生交流關係,從而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四、説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老師導語: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在一個青山綠林中,有那麼一間小木屋(出示課件),那裏曾經居住着一位老人,他默默的守護着這片樹林讓這裏變得青山連綿綠浪起伏(出示課件),樹木長得又高又大。可是如今,栽樹的老人已經長眠在沃土,用另一種方式永遠的守護着這片樹林。他也將他守護森林的責任傳承給了他的兒子,讓他繼續守護着這片可愛的美麗的樹林。為了保護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保護我們的大自然,很多人在默默的奉獻。今天讓我們用歌聲來讚美那些林中的護林綠者,來懷念那位用一生來守護森林的老人。

二、揭示課題、學習新歌《哦,林中那間小屋》

1、請同學們帶着問題聆聽新歌曲範唱。

(1)、這首歌曲的旋律和情緒是怎樣的?(生答:歌曲旋律是優美的,歌曲情緒是抒情的。)

(2)、這首歌曲可以分為幾個樂段?高潮在哪個樂段?(生答:歌曲分為兩個樂段,第一樂段是歌曲的前16小節,也就是説從歌曲的開頭至歌詞為“綠浪起伏”處。第二樂段是從歌詞的“樹木都長得又高又大”至歌曲的結尾處。高潮部分在第二樂段。

2、學唱旋律

(1)、讓學生再次感受這受歌曲的優美旋律,同時請同學們輕聲跟琴完整哼唱歌譜。

(2)、在初步感受新歌旋律的基礎上,啟發學生想一想或是找一找在這首新歌曲裏有沒有我們已經熟悉了的旋律或是樂句。

(3)、提示學生用輕柔的歌聲跟琴聲整體視唱新歌譜(復唱幾遍,在練習的過程中逐步提出附點音符、換氣記號以及大跳音程的音準等演唱要求,尤其是第二樂段要多加強練習和指導)。

4、學唱歌詞

分段填詞學唱:在分段學唱的過程中將歌曲處理有機的、自然的融入其中,也就是説在新歌曲學會的同時,也誕生了一個二度創作的音樂作品。這樣做一來能激發學生學習新歌曲的興趣和熱情,二來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1)、師指導生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2)、學唱第一樂段:(可以先學唱第一段歌詞,也可以兩段歌詞一起學唱)

a、指導學生慢速輕聲學唱(學唱的遍數根據學情而定)。

b、啟發學生用中速較有情的聲音學唱

c、激發學生用深情、柔美的歌聲演唱(第一段歌詞采用一領眾哼或女領男哼的形式演唱,用中弱的`力度,彷彿在敍述一個娓娓動聽的故事)。

要求:歌曲第一樂段我們用中弱的力度,彷彿在敍述一個娓娓動聽的故事。要唱出微風吹拂樹林,樹葉在敍述兩代造綠、互綠者的感人故事的意境。

(3)、學唱第二樂段:(採用輪唱齊唱的形式演唱)。

a、指導學生慢速輕聲填詞學唱(學唱的遍數根據學情而定)。

b、激發學生用充滿激情的聲音歌唱(但不要喊叫)。

c、指導學生採用輪唱、齊唱的形式演唱(“樹木都長得又高又大”、“茂密的森林難忘老人”用輪唱,其他都用齊唱形式。尾聲處用減慢減弱的聲音和輪唱、合唱的形式演唱)。

要求:用輪唱形式唱出森林裏樹木的茂密和高大的層次感,用齊唱的形式唱出懷念老人那猶如“林濤翻騰”激動心情的情境。最後的哼鳴輕聲演唱,表現意猶未盡之感。

(3)、完整連唱、演唱全曲:

a、按照前面歌曲學唱和處理的要求完整連唱歌曲《哦,林中那間小屋》。

b、教師指揮學生跟着伴奏帶演唱歌曲《哦,林中那間小屋》,演唱形式為:在新歌曲演唱之前加上配樂朗誦(一男生有激情的朗誦歌詞內容,全體學生輕聲哼唱新歌旋律做背景音樂),之後,女生領唱第一段歌詞的第一樂段進入(男生也可以哼鳴),第二樂段的要求同前(輪唱、齊唱),以次掀起新歌學唱的高潮。

五、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為了保護環境,保持生態平衡,我們從一個護林工人及兒子,感受到了還有很多人在默默的奉獻。在我們用歌聲讚美他們的同時,讓我們將歌聲和語言化為行動,只要我們大家都能從自身做起,保護我們的環境,那麼這世界將更美好。

《小屋》説課稿6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課文中的細節所表現的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被信任的喜悦。

3、進行個性化的閲讀理解,讓學生對課文內容談出自己的看法,並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對“信任”這人問題的認識。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通過文章細節體會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本課教學難點是:

進行個性化理解,結合生活實際談出對“信任”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感悟。

本課的教學準備:

課件

本課的教學時間是:

第一課時

本課的教學流程如下:

首先用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老師帶領大家走進美麗的桃林,放鬆心情,感受快樂,讓我們開始愉快的旅程。

新授部分,採用“以讀促講、讀中感悟”的方法進行。

初次讀文:大聲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再次讀文: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次讀文:默讀課文,找出最喜歡的詞語、句子或情節談感悟。

進而根據這篇課文“起因——經過——結果”的寫作順序,深入分析作者“好奇——得到信任——信任他人——喜悦”的情感體驗。親切、真誠、熱情中飽含着信任,大於盛桃的籃子、高於裝錢的箱子,體現出主人金子般的品格。

本環節設立教學預案:

學生談感悟時,可能會打亂文章的順序來説感受,無論學生從最後、從中間還是從開頭説哪一個情節,教師都要充分駕馭課堂,按照學生的思路進行引導,最後理清文章的脈絡,理解“信任”的涵義,桃林裏沒有秤,唯一的`秤就是——信任。

以上是本課設計的主體部分,教師重點放在個性化理解,也就是第三次讀文感悟這個環節。

在學生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師生共同總結“信任”的意義,體會桃林主人的人格力量。並通過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人與人之間有關“信任”和“不信任”的事情來昇華情感。

最後,教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一個真實的有關“信任”主題的故事,來闡述“信任他人”的美好境界,將本課推向高潮,讓我們用“信任”的情感共同創造美好的生活。

我説課的內容到此結束,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我可能隨機調整,以達到預期的更好的教學效果。

《小屋》説課稿7

一、教材分析

1、説教材

《小屋》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第十一課,是第六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本課作者通過對童年時居住了12年的小屋的美好回憶,表達了童年生活的樂趣和對童年生活的難忘之情。起到教育學生珍惜美好童年時光、熱愛生活的作用。

2、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本課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閲讀,讓學生養成讀中思、讀中悟的習慣,讓學生在讀中受到感染,在悟中受到啟迪,從而達到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3、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通過讀課文,可以從文章中感受到作者表達了童年生活的樂趣和對童年生活的難忘之情,也能從語言文字中初步感受到文章語言優美,但是還是缺乏深度,需要進一步走進文本研讀課文,深入體會作者對裝滿童年的小屋的留戀和喜愛之情。特別是作者熱愛生活、珍惜時光,等較深層次的問題需要作為重點來研讀。讓學生在充分閲讀的基礎上感悟到自己童年的樂趣。懷着對童年的美好朗讀課文,讀出對童年的迷戀和難忘。

4、教學目標:

課標指出引導學生熱愛生活,接觸優秀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到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鼓勵學生清楚、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從而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我以本課教學內容、《語文教師教學用書》和《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閲讀課文,使學生理解“我愛我的小屋,愛那個裝滿整個童年的小屋”的含義。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通過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體會作者對裝滿童年的小屋的留戀和喜愛之情。

德育目標:陶冶學生熱愛生活、珍惜時光的情操。

5、教學重點、難點:

我以《語文教師教學用書》為依據,以《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為準繩,根據本課內容制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2)通過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體會作者對裝滿童年的小屋的留戀和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理解“我愛我的小屋,愛那個裝滿童年的'小屋”的含義;受到珍惜時光、熱愛生活的教育。

教學準備:我精心製作了與課文相對應的課件。

二、説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自讀自悟法、講授法,點撥法。語文教學朗讀是必不可少的,以讀代講,在讀中啟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領悟,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點撥法能啟發學生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讀中理解,讀中感悟並受到教育,指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通過小組合作互相借鑑,取長補短,開闊思維,使表達更精準。

★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六個環節展開

環節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我利用兒歌《數鴨子》導入法,這樣既輕鬆,又活躍,還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主動參與教學中來。進而初步引起學生回憶起美好的童年時光,接着通過談話引出課題,板書課題。

環節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以讀為主,重視讀的實踐過程。《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語文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默讀和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本教學設計十分重視讀的訓練,始終以讀為主,朗讀的形式多樣。並在讀後給予鼓勵性評價,逐步引導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讀。落實了讀的訓練目標,重視讀的實踐過程。在琅琅的讀書聲中,學生獲得了初步的情感體驗,激發起對童年美好時光的嚮往,也充分感受語言的美。

《小屋》説課稿8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將要為大家展示的是一節小班的語言活動《葉子小屋》。

故事講述的是:一天小姑娘小馨在院子裏面玩耍,突然下起雨來了,小馨趕緊躲到樹葉下面的樹叢裏,這裏的樹葉很多,就像一間葉子小屋,在這裏她遇到了一個個“不速之客”:螳螂、蝴蝶、金龜子、瓢蟲、螞蟻等,小馨和它們成了好朋友,一起分享着這間特殊的小屋,分享房子裏的温暖和快樂!

最後,雨停了,小馨和夥伴們説再見,回到了自己真正的家。整個故事非常簡單,但卻是孩子們非常喜歡和認同的;能夠吸引和打動幼兒的。我之所以選擇這個故事,主要是因為在院子裏玩耍時,常常看見孩子們對院子裏的小動物、小昆蟲非常感興趣,有時還會和小動物們對話,這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想象遊戲。所以我選擇了這節小班語言活動《葉子小屋》,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對動物的愛心和責任心!

我為本活動預設了以下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

1、愉快的欣賞故事,感受有趣的故事情節,能對故事情節展開豐富的想象。

2、願意幫助動物朋友,體驗用樹葉任意組合為動物朋友製作葉子小屋。

活動的重點是:對故事感興趣,喜歡故事中活潑有趣的動物形象,能對故事情節展開豐富的想象。

活動的難點是:帶領幼兒進入故事空間,激發幼兒多説、多思考,活動過程流暢、完整。

為完成以上目標,我採用了以下策略與方法:

1、設置懸念法。在活動的一開始教師沒有直接講述故事,而是幼兒先觀看《葉子小屋》的繪本封面,通過幼兒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去了解、去想象,增加了故事本身的懸念,也增加了幼兒對故事的興趣。

2、音樂襯托法。教師在啟發幼兒觀看圖片內容的同時,播放清新的`,帶有雨點敲打聲音的音樂,讓幼兒彷彿身臨其境,很快就能走進小馨的意境當中。

3、幼兒先述法。接下來,教師還是沒有把要講的故事直接告訴幼兒,而是讓幼兒兩兩一組自由組合,通過分析想象後,由一名代表上前來把圖片內容講述給大家聽,增加了幼兒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4、情境表演法。由一名幼兒扮演小馨,其他的幼兒手持道具或戴頭飾表演小昆蟲,幼兒親自體驗小馨在葉子小屋裏和小昆蟲們一起活動、對話的情景。

5、手工實踐法。給幼兒提供各種各樣齊全的樹葉和小昆蟲即可貼圖片,放手讓幼兒自己製作心中所想象的葉子小屋,是孩子們非常樂意做的一件事。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作為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我尊重幼兒,關注幼兒,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激發幼兒,鼓勵幼兒理解故事,大膽講述,積極思考,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同時結合音樂、表演、手工等活動增加幼兒的興趣,豐富幼兒的各種感官體驗!

活動的設計和過程肯定存在不足,請領導、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

謝謝大家!

附:故事《葉子小屋》

有一天,小馨在院子裏玩耍,啪!突然一滴小雨點打到她的臉頰上。“哇啊——好涼喔!”接着,啪、啪、啪 ,雨滴又打到小馨的鼻尖和手腳上。“不過,沒關係!因為小馨有個可以躲雨的小房子。” “你看,葉子做成的屋頂很棒吧!”

可是,有隻螳螂已經比小馨早一步躲進了房子裏。“討厭,討厭。不要過來,到那邊去。”

螳螂真的把臉轉過去了。這時候,突然……一隻白蝴蝶,翩翩地飛進小馨的房子。“在這裏安全噢,不會被雨淋到了。”窸窸窣窣,窸窸窣窣一隻小金龜子從葉子後面爬了出來。“原來是小金龜子呀,嚇了我一跳!沒想到你也在房子裏啊。”

正説這,一隻瓢蟲嗖地停在小馨的頭上。“大家好像一家人喔。” “啊,螞蟻。小螞蟻,你也進來休息一下嘛!麪包會淋濕呦。”

“啊,天晴了。”“你們看,雨已經停了。”小馨對葉子小屋裏的朋友們説:“我要回我真正的家了,大家也回去吧,媽媽在等着你們呢。”

附:《葉子小屋》教案

【活動目標】

1、愉快的欣賞故事,感受有趣的故事情節,能對故事情節展開豐富的想象。

2、願意幫助動物朋友,能用樹葉任意組合為動物朋友製作葉子小屋。

【活動準備】

1、圖片14張(片頭大圖片、故事圖片)

2、《葉子小屋》課件一份

3、音樂磁帶

4、各種形狀、顏色的樹葉若干

5、膠棒、小昆蟲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演示片頭圖片,請幼兒根據看到的圖片猜測要講的故事。

1、播放音樂,帶領幼兒自然的走進故事的情境。

2、引導幼兒説出從圖片上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二、教師分發圖片,請幼兒代表上前來講述故事內容。

請幼兒自由組合成8個小組,每組選一個代表,為大家講述自己組拿到的故事圖片的內容。

三、教師把幼兒手中的圖片組合在一起,完整的講述一遍《葉子小屋》的故事。

1、請幼兒觀看圖片,想象小馨在院子裏的活動,在葉子小屋裏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2、提問幼兒:故事的內容和自己想象的一樣嗎?幼兒自由回答。

四、播放FLASH課件,請幼兒找找哪些昆蟲朋友到小馨的葉子小屋裏面躲雨了?

請幼兒分別用道具飾演小馨和葉子下面的小昆蟲,以及和小昆蟲們的精彩對話。

五、為昆蟲朋友們製作葉子小屋。

1、請幼兒選擇各種不同的葉子,發揮想象為動物朋友們製作葉子小屋。

雨還不停地下,許多小昆蟲想到葉子小屋裏來躲雨,可屋子太小了,我們一起來造一間更大的小屋,讓更多的動物朋友們來躲雨吧!

請幼兒選擇不同的樹葉將它們粘帖成小屋,選擇不同的顏色將葉子裝扮起來,以及為葉子小屋設計一些傢俱等。

2、幼兒手持自己製作的畫,給大家講述“葉子小屋”的故事。

【活動延伸】

1、 老師和孩子一起做一個仿真的“葉子小屋”,大家一起躲進小屋來玩葉子小屋的遊戲。

2、 觀察各種小昆蟲,看看它們下雨的時候都是如何避雨的。

《小屋》説課稿9

説課的內容是一年級第一冊16課《童話裏的小屋》。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教學程序四個方面加以説明。

一、 説教材:

1、 教材分析:《童話裏的小屋》是一節富有童趣和美好情感的設計應用課。童話一直是孩子們嚮往的東西,為他們的童年生活敞開了自由遐想的空間。童話中,那種純真、可愛、美好的情感將成為本課的主調,並將這種情感轉化成小屋的形式展現出來,所以童話世界裏奇麗的造型、豔麗的色彩將是小屋的特色。本節課正是引導學生欣賞、感受之後,利用廢舊材料的自然形態(如六面體紙盒、圓柱體易拉罐等),或在自然形態的基礎上略作加工,用折,撕,剪,貼,畫等方法來創作。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接觸到了用彩筆等工具進行繪畫,用彩泥,彩紙等手工材料來表現畫面,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摺紙方法。教師重在引導學生利用廢舊紙盒的形態,通過已有的繪畫、摺紙等美術手段,將其變成外形富有變化的房子。使學生在觀察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現美,創造美。本課用一課時完成教學。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確定本節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利用廢舊紙盒等材料,通過多種手段創造形狀各異的小屋,培養學生想象力和立體造型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欣賞分析童話裏小屋的特點,自主探究小屋的製作方法,合作進行小屋的創制。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童話般美好的情感下去創造,在創作中去體驗美好情趣和造型活動的樂趣,達到陶冶情趣,美化生活的目的。培養學生細緻、持之以恆的工作態度和變廢為寶的意識。

3、教學重點和難點及教學準備:

教學重點:以多種材料,大膽想象,自由的創作童話裏的小屋

教學難點:房屋的造型設計製作與色彩裝飾

教具準備:範作、課件、部分材料

學具準備:紙盒、易拉罐、彩筆、蠟筆、彩紙、橡皮泥、剪刀、雙面膠等

二、説教法

為了更好地落實課程標準,幫助學生認清教學目標,解決本課的重、難點,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1、嘗試教學法;讓學生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通過拆範作、組合範作的嘗試,研究製作方法。2、分組教學法;發揮小組學習的功能,集思廣益,增加學生參與學習和討論問題的密度,提高課堂效益。3、“情境教學法”創設濃厚的童話情景,從動畫片中童話小屋的欣賞,到童話小屋範作的拆、分,和為童話故事中的人物構思設計小屋,最後編講一個童話故事。使童話貫穿始終。4、談話法;通過師生之間的談話交流,瞭解小屋的特點,總結制作步驟,評價作品。5、鼓勵教學法;在學生觀察、分析、討論、交流、合作以及創作時教師對每一位學生進行鼓勵,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評價。

三、 説學法:

學生分析:通過課前調查,發現學生看過大量例如《藍貓淘氣3000問》等動畫片,,但是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之類的動畫片,看過的卻寥寥無幾。由於學生只有5、6歲,識字量少,所以閲讀能力較差,對童話故事的閲讀也極少。所以,孩子們對童話裏的這些小屋沒有多深的印象,根據這些情況,決定在引導階段,給學生提供童話中的小屋圖片供學生欣賞。讓學生充分感受小屋的造型美及色彩美,另外通過前面幾課的學習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動手能力,所以學生在製作上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能通過觀察、拆、分範作自己研究出製作方法。

根據學生的情況,努力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科學的學習方法,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觀察的方法;通過觀察圖片,感受美,觀察範作為自己的初步嘗試作準備和指導。合作學習的方法;通過組員與組員之間的討論交流和合作製作小屋,組與組之間的競爭,培養學生“競爭與合作”共存的現代意識。在競爭與合作中,更快更好地解決問題。探究學習的方法;學生拆、分老師的範作,自己研究製作方法,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習慣,學會評價與爭議;在作業展評中,鼓勵學生自評和互評,並通過評價,提高本學科的審美能力,同時還構建了學生之間的知識互補。 無論是教法,還是學法,都全方位的滲透到教學程序中去。

四、 説教學程序:

本節課教學由組織階段;導入階段;發展階段;創作階段;評價階段;課後拓展六個環節組成。其中發展階段有引導分析,啟發想象;分析範作,探究做法;觀察材料,構思作品三部分。

一. 組織階段;

檢查學生用品,穩定秩序。 目的是培養學生準備學習用具的良好常規習慣,師生共同進入學習狀態,為上課作好準備。

二. 導入階段;

“小朋友,你們喜歡看童話故事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童話故事。”課件播放《灰姑娘》有小屋的動畫片段,並告訴學生看完以後回答老師:“這是哪個童話故事?在這個童話故事裏你最喜歡誰?她住在怎樣的屋子裏?” 教師總結學生髮言,運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動動腦筋,利用廢舊的材料自己動手做一做《童話裏的小屋》”導入課題。板書課題。

通過課件動畫片的播放,給學生創造一種情境,讓學生在動畫片的那種美崙美渙的意境中,感受童話中小屋的美。觀察小屋,更好地讓生了解和發現童話故事中小主人的居住房屋的特點,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遵循了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保持對繪畫的'興趣和着手錶現物象的衝動,也確立了學生實踐主體地位。

三、發展階段;

1、引導分析,啟發想象

課件播放的動畫片片段,最後定格四個小屋。師引導學生觀察:“我們再來觀察幾張圖片,你覺得這些小屋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這些部分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的?”師引導學生分析:小屋有門、窗、牆壁、屋頂、煙囱幾部分,各部分有圓、方等形狀,色彩鮮豔獨特。並請個別學生想象“你覺得小屋的門、窗還可以是什麼樣的?回答後總結。

學生了解童話裏的小屋的組成部分,感受小屋各部分造型的與眾不同和色彩獨特的美,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更好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為學生下一步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2、分析範作,探究做法

師以“小朋友,請研究桌子上的小屋,拆一拆,分一分,再組合起來,觀察是用哪些材料做的?怎麼做的?看誰觀察的仔細能發現其中的奧祕。”來激發學生在小組內探索小屋的製作方法。師深入小組,幫助學生。並請個別學生到實物投影演示做法。如:把易拉罐做牆壁,橡皮泥粘上做窗户,彩紙捲成圓錐形做屋頂。把方形紙盒翻過來做牆壁,先定好門、窗的大概位置,再用繪畫或剪貼、撕貼、橡皮泥塑造的方法來製作小屋,裝飾完之後,重新使紙盒回到原來的立體狀態,變成童話裏的小屋。演示讓學生更清楚的瞭解和掌握步驟,此時問學生“你認為小屋的製作可分為那幾步?”總結學生髮言,並板書:構思、組合、裝飾。

這個環節的設計考慮的是孩子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根據孩子接受技能的特點而採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自己拆、分老師的範作,主動思考和探究小屋製作方法,培養探究性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引導創造奠定基礎。師生互動展示製作方法,總結步驟,體現了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體,而是課堂的引導者,培養了學生自己動腦的能力,這也是探究性學習的體現。

3、欣賞課本,開拓思路;

引導學生欣賞課本中的作品,以“你最喜歡哪座小屋,它的造型和色彩有什麼特點?”引導學生分析小屋的造型設計和色彩特點。 任何創造來説都需要一定的基礎,課本是學生學習的依據,課本中範畫的討論和欣賞,進一步使學生感受到童話中小屋的奇麗造型和豔麗色彩。師生的談話使學生明白了小屋的造型設計、色彩特點和材料的綜合運用,也進一步打開了學生的思路,開闊了眼界。

4、觀察材料,構思作品;

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材料,“你想為童話故事中的哪個人物設計製作一座小屋呢?思考你的材料可以做一個什麼形狀的屋頂,什麼樣的屋頂、窗户、門?用什麼來裝飾?” 組織學生在小組自由討論,互相説想法和作法。師深入小組,幫助學生根據材料構思。學生髮言後,師提出合理建議,並鼓勵學生。 為童話故事中的人物設計製作一座小屋,寄託了孩子們的願望,面對這些童話角色,使本課的童話意味更濃。而製作前的個人思考和小組討論,是根據美術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養成事前預想和計劃的行為習慣”而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的觀察和情感積累產生聯想,拓寬想像空間,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通過這一環節師生的談話交流,將學生的感受和認識轉化為獨特的藝術表現。有利於培養學生養成事前預想和計劃的行為習慣。師深入小組和師生交流時提出合理建議,有利於學生打開思路。

五、 創作階段;

組織學生製作小屋,在學生製作的時候,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共同製作。教師及時有針對性的進行個別輔導,使每個學生都充分嘗試。並提醒學生注意使用工具時的安全和保持環境的衞生。 教師在巡迴指導時,有針對性的進行個別輔導,關注了全體學生的發展,有利於學生個體縱向的進步。及時給予展示,過程中的激勵性評價,重視過程評價。有利於培養學生養成美術課程標準要求的“耐心細緻、持之以恆的工作態度”。

六、評價階段;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作業展示。先請個別學生講解自己製作過程,引導學生從造型、色彩進行自評,再小組合作編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進行師生互評。 本環節的設計,使學生能大膽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創作意圖,自我評價是帶有濃厚情感體驗的自我認識活動,它使學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有助於將美術課程價值內化為自己的認識,促進自我發展。根據所小組內不同的小屋編講出故事,整合了語文學科的特點,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在情景中開展評價活動,體驗學習樂趣,貫穿童話意味。而師生互評進一步使學生建立自信,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

七、課後拓展;

回家後思考:除了小屋,紙盒等廢舊物品還可以做什麼?讓學生在作品做完之後,整理東西,收拾桌面及地面。 課後的拓展,為學生提供更寬的創造空間,也對學生進行了變廢為寶的思想教育。收拾和整理,是為了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結束本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