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小數乘小數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03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數乘小數説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數乘小數説課稿

小數乘小數説課稿1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國小蘇教版義務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九單元86到87頁"小數乘法"的第一課時,我從三方面説課:

一、説教材:

1、小數乘小數是在整數乘法,小數乘整數及積的變化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既是小數除法學習的基礎,也是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學習基礎,因此,佔據着重要的地位。

2、小數乘小數第一課時是直接在積上點小數點,而無需在位數不夠時用0來補足。我想學生要掌握小數乘小數的算法並不難,關鍵是在理解算理的前提下去歸納算法,這才是完整的計算教學。

3、根據以上的分析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制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理解並掌握小數乘小數的算理及算法;

(2)讓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遷移類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3)通過學習,體會數學知識間內在的聯繫,感受探究活動本身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4、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重點:自主探究小數乘小數的算理和算法;教學難點:初步掌握積的小數點的定位方法。

5、教學安排:結合本節課的特點,以學生自主探索,理解算理,歸納算法為主,加以多層次,多形式的新穎練習為輔,突出計算教學的本質。

6、教學準備:課件的演示

二、説教法學法

本課是計算教學,計算本具有較強的抽象性,但它在現實中卻與人們的生活有緊密的聯繫,為了使學生順利的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體現《新課程標準》在計算教學方面的要求,本人在教法學法上突出體現以下五點:

1、以情境教學促學習動機

《新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因此,本課創設了計算小明房間面積的現實情境圖,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感悟生活中藴涵着的數學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來説,學習動機是實現自己理想目標,而力求學好的內部動因,它總是和需要直接關聯的。國小生入學前已有一些生活經驗,包括一些模糊的數學活動經驗,他們對數學知識有一些膚淺的潛在的需要。因此,數學教學的關鍵在於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提供誘因,把學生那些膚淺的潛在的需要變成正在"活動"的、實實在在的需求,並不斷喚起求知慾,引導學生積極而主動地獲取知識。

2、以估算促筆算,突出算法多樣化

在學生列出2.8×3.6後,安排了學生先估算,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不同方式,同時為學生探索筆算提供了一種支持過程,通過筆算與估算的比較,進一步驗證筆算的合理性

3、重視過程,突出算理

算理是小數乘小數理論依據,要讓學生知道怎麼算,又要知道為什麼要這樣算,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這是計算教學之根本。傳統教學中就一直重視讓學生明確算理,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計算教學中,我們強調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算理算法,只有明確了算理,掌握了算法,才能進行準確、靈活的計算;才能突破難點,實現算法的多樣化和最優化。

小數乘小數的難點是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我認為只有當學生深刻明白小數乘小數的算理,才能真正的突破難點,因此在尋找積的小數位數與因數的小數位數的關係時,我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去發現把因數看成整數計算的積和真正的積有什麼關係,弄清楚為什麼還要縮小積的倍數,應縮小多少倍,從右往左數幾位,點上小數點。只有重視弄清算理的全過程,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突破教學難點。

4、多種形式應用,促進內化

一般來説,教材上計算題的呈現方式都是比較單一的,大家都覺得比較枯燥乏味,這就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適度的改編,豐富例題的呈現方式,使學生在期待中開始並進行計算的教學。我在練習環節中,變換了練習的呈現方式,設計了有坡度的多形式的習題,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課堂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提高計算技能。

5、注重合作探究,促進學生的交流與發展

本節課中,我創設了兩次學生合作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加強小組合作,同桌交流,通過個體思考,小組交流和班級研討,理解算理,歸納算法,從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説教學程序

數學課堂注重的是學生思維的持續發展,為此,結合新課程標準對計算教學的要求,我安排了以下四個環節:

1.在情境中引發問題;

2.在探討中解決問題;

3.在應用中深化認識;

4.在餘味中延展問題

一、在情境中引發問題

讓學生參觀小明的房間,説説根據圖中的數據你能口答出哪個事物的面積,學生只能説出牀的面積:2×1.2=2.4,而對於房間,陽台的面積只能列式,以此來複習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積的變化規律,然後找出3.6×2.8,2.8×1.15與2×1.2式子的不同,引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板書課題

數學來源於生活,通過對學生熟悉的住房面積的計算,既複習了舊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課要探索的新知,同時,賦予了計算一定的生活意義與實際意義,使學生感悟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認識到計算確實是一種需要,產生急於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慾望,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創造了良好的心理條件。

二、在探究中解決問題

1、估算引路,大膽猜測

先讓學生估計3.6×2.8的積大約是多少?在估算的時候教師可作適當的引導,最大值和最小值,找出3.6×2.8的積應在9和12之間。

估算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換個角度去思考,為筆算提供一定的支持過程

2、細化過程,掌握算理

這個環節,是本課中突破難點的核心環節,本着"授人以漁"的思想,引導學生根據小數乘整數的經驗,探索計算的方法,提出問題:回想一下,我們以前是怎樣計算小數乘整數的?此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建立了新舊知識間的聯繫。這樣學生能夠根據以往小數乘整數的經驗,憑直覺判斷小數乘小數也能轉化成整數乘法進行。

然後學生按整數乘法算出積後,再拋出問題:按整數乘法算出積後該如何迴歸到小數乘法的積呢?這個才是學生思維的困惑處,此時安排一個小組合作探究的活動,圍繞這個問題展開討論。在全班交流彙報時,教師再借助於課件具體,形象的進行演示,()讓學生弄清3.6×2.8的積為什麼要點出兩位小數,然後引導學生再一次藉助於課件的演示完整的敍述推導過程。然後,再結合前面的估算結果,與筆算進行比較,進一步確認按上面的計算方法算出的積是合理的。建立了估算與筆算的聯繫。

在教學試一試時,我直接放手,讓學生獨立在書上完成,完全放手,大膽嘗試,在完成後再同桌的互相交流,説説自己是如何計算的。第二次的同桌交流是在例題積的推導過程的基礎上,讓學生再一次的理解小數乘小數的算理。

在掌握算理的這個環節,通過扶與放的結合,循序漸進的推理活動,讓學生在探索中感悟知識的內在聯繫,計算思維的內在魅力,及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遷移類推的思想。

3、加強口算,提升算法

出示課件(已知:482×73=35186,求:482×7.3=,48.2×7.3=,4.82×7.3=),讓學生快速找出積的小數點應點在哪裏?

第一次出現根據整數乘法的積,來確定小數乘法的積的小數點的位置,旨在減少學生的繁瑣計算,直接運用學過的積的變化規律,體驗和發現確定積的小數點位置的簡便方法,為歸納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打好基礎。

4、回顧比較,歸納方法

對比例題和試一試的計算過程,我直接提出問題:比較上面兩題中兩個因數和積的小數位數,你發現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從特殊到一般,總結出:兩個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進一步抽象出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一算,二數,三點點"簡潔的話,概括了小數乘法的算法,便於學生的記憶。

這個環節的設計,以小數乘小數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為線索,層層推進,逐步抽象概括,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總結出計算方法,讓學生在掌握算法的同時,深刻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

三、在應用中深化認識

不鞏固的`教學,就把水潑到一個篩子裏一樣。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節課的難點是讓學生準確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單純的計算訓練,往往單調枯燥,索然無味。為了突破教學難點,所以教師應善於剖析學生的錯誤思維,組織有層次,多形式的練習,讓學生親身體驗在輕鬆愉悦中,鞏固所學的知識,從而有效的形成計算技能。我安排了5個環節的練習:

1、幫幫小馬虎(出示課件)

把學生曾在作業中出現的錯誤呈現出來,讓錯誤成為自己的教學資源,從而避免學生在作業中再出現類似的錯誤。

2、給積點小數點。

運用所學的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鞏固新知

3、等式變形

第二次出現根據整數乘法的積,來確定小數乘法的積的小數點的位置,不過這次是根據積的位置,確定因數的小數位數,在開放練習中,更加凸顯因數中小數位數與積的位數關係。

4、我做小判官

形式新穎的遊戲環節,讓學生能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使學生的學習參與熱情高漲,鞏固知識,培養學生思維的全面性,讓學生明確點小數點後,積末尾的0應劃去。

5、課堂作業

通過適量的課堂作業,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教學目標所完成的情況

四、在餘味中延展問題

數學學習總是環環緊扣的,一節課結束了,應留有餘味,為下節課埋下思維生長的起點,於是我出示了:16×24=384,求:0.16×0.24=?

第三次出現根據整數乘法的積,來確定小數乘法的積的小數點,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為下節課的教學,積的位數不夠時應用0來補足,埋下思維的生長點

總之,本節課,我緊緊以整數乘法和積的變化規律為基礎,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原則,引導學生理解小數乘法的算理,算法,擯棄了大題量計算的教學方式,努力使自己的設計能從更高層次上發展學生的思維,關注思維的有效生長,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打好基礎。

小數乘小數説課稿2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九冊第1頁例1,練習一的第1~4題。

2教材簡析

“小數乘整數”是小數乘法的第一課,它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乘法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同時它又是學生學習小數乘法的重要基礎,所以學生對小數乘整數的意義和法則的掌握水平,將直接影響學生對小數乘法的進一步學習。

3、根據設置數學課程的基本目的不再只是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更應該讓學生願意親近數學、瞭解數學,用數學學會“做數學”和“數學地思考”,發展學生的創新創意和實踐能力這一數學課程新理念,我確定以下三維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能正確運用計算法則計算小數乘整數的乘法。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創設情境教學,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發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

4、根據《標準》要求,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學生學數學的重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小數乘整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難點是: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的推導。

二、教法學法

因為學生在四年級已學過整數乘法的意義及其計算法則和積的變化規律,根據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和原有的認識水平,我運用遷移、類推,採取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構建新知識。

本節課在教學中安排了兩個層次,先理解小數乘整數的意義,再探究算法。在理解意義階段,通過對整數乘法的意義,計算法則的複習,回憶積的變化規律,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表中的祕密等這些做法為學生進行新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促進作用,因為積的變化規律是推導小數乘法計算方法的依據。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探究算法階段,教學設計時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把教材中的應用題改為生動有趣的買布的情景,把數學知識轉化為孩子們身邊的數學,讓他們樂學,主動參與。注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應用多媒體出示表格

讓學生完成表格,並且説135×5的意義。

設計意圖:從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入手,學習新知做充分的準備。

2、回憶因數變化引起積的變化規律,此處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表格第一行因數的變化,第二行因數不變,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積有什麼變化規律,最後由學生歸納出: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10倍、100倍、1000倍……積也擴大(或縮小)10倍、100倍、1000倍……。

設計意圖:用填表的方式,使所有的學生都參與找規律的過程,並且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發現題中的規律,這樣對後面的新課學習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3、如把上式135×5寫成13.5×5,它表示什麼呢?引出課題:小數乘整數(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經歷觀察、思考、猜測、交流、推理等數學活動來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師生共同探索小數乘整數的意義。

多媒體展示媽媽到布店買布的情景,出現對話。售貨員説:“花布每米13.5元,”媽媽説:“我買5米布,要付多少錢?”學生經過分組討論後作答。

學生甲用加法算:13.5+13.5+13.5+13.5+13.5=67.5。

學生乙用乘法算:5個13.5連加,可以寫成13.5×5。

師問:13.5×5表示什麼意思呢?

甲説表示5個13.5連加,乙説表示13.5的5倍是多少。

教師引導學生回想整數乘法的意義,歸納出小數乘整數乘法的意義和整數乘法意義相同,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板書意義)

設計意圖:將教材上的學習內容轉化為現實情景,創造、靈活地使用教材,使學習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數學課程的新理念:人人學數學,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討論回答練習一第1題,説出下面各式的意義。

2、師生共同探討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先讓學生觀察、比較、猜測上式13.5×5=67.5,為了驗證該結果是否正確,我設計了個問題:

小數乘整數,能不能將小數因數轉化成整數因數來計算?

小數乘小數説課稿3

一、 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小數乘小數》。它是蘇教版國小五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本課時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以及前一節課《小數乘小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小數除法學習的基礎,也是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學習的基礎。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 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掌握小數乘小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通過學生的積極思考、全班交流和教師引導,得出確定積的小數位數時,位數不夠要用"0"補足的方法。並能正確進行筆算和口算。

2、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遇到問題、不斷探究解決問題方法的過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在探索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歸納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積裏小數點的位置。讓學生掌握確定積的小數位數時,位數不夠用"0"補足。

教具準備:

小黑板、實物投影

二、 教法、學法指導

本節課是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單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訓練,學生深感計算枯燥、錯誤百出。計算本身有很強的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內容常常是現實的、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有這緊密的聯繫。所以在教法、學法指導上應着重突出以下幾點、

1、情境教學促感悟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本課創設了計算小明卧室內幾種物品佔地面積的現實情境,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根據自己的體驗,感悟生活中藴涵着大量的數學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合作學習促發展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本課力求在每一個環節的推進過程中都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探究,在讓同桌合作探究,教師只起穿針引線的作用,給予學生應有的尊重與信任,提供其廣闊的思考空間與交流機會,使其通過個體思考、小組或班內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認可的計算方法,充分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三、 説教學程序

(一)、在"情境"中引發問題(出示例2的平面圖)

昨天我們參觀了小明的新卧室,並且運用集體的智慧幫他算出了卧室和陽台的面積,小明非常佩服大家。今天,他又邀請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他房間的新擺設,並且想再次考考大家:在他的新卧室裏,你們還能發現哪些數學問題?哪些是你們已經會解答的,哪些是還需要大家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來解決的?你們有信心嗎?

1、 説説:圖上又告訴了我們哪些新信息?

(學生髮現的信息應該是:房間裏多了牀、牀頭櫃、寫字枱、書櫥、陽台上多了花架,以及每樣物品後都有一道乘法算式,也可能有學生知道乘法算式的意思。如果沒有可選擇一道乘法算式讓學生説説是什麼意思。或者發現表面是長方形的傢俱有哪幾樣,它們的長和寬各是多少米,表面是正方形的物品它們的邊長各是多少。)

這裏可根據學生回答,教師並排板演在黑板上。

(設計意圖:現代心理學表明,精彩的開頭不僅能使學生很快由抑制到興奮,還能使學生把知識的學習當成"自我需要",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這個環節以幫助小明計算傢俱佔地面積以及尋找新知來導入,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又複習了舊知,為新知識的學習架起橋樑,可謂一舉多得。)

(二)、在"探討"中解決問題

1、嘗試計算,發現問題

問:這些數學問題你們都會解答嗎?

它們和昨天學習的算式有什麼相同的地方?(都是小數乘小數)

師:在小數乘小數這一課時,我們學習了那些知識?

(方法:先按整數乘法算出積是多少,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計算要求:每人選做一題,如果在做題時有新發現或有疑惑的,可同桌交流。)老師巡視

指名展示作業,説説自己的新發現或疑惑,並且説説自己的處理方案。 以及遇到這樣的問題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選做1.95×1.1的同學應該毫不費力就能完成,並且發現自己所做學題就是昨天學習的類型,而選做別的習題的同學可能就會説出自己在點小數點時的困惑並能根據小數點移動規律來確定解決方案。)

2、 利用檢驗,解決問題

問:用這樣的方法計算正不正確呢?

現在我們就以計算花架佔地面積的算式0.28×0.28為例,誰能有一個快速的檢驗方法?同桌可討論一下。

(學生可能用估算的方法,也可能用計算器進行檢驗)

根據學生的回答,肯定學生的計算方法。並要求學生用完整的.語言向同桌、向全班同學敍述自己的計算方法。

板書課題,説明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所學的"小數乘小數"裏的新內容積小於1的情況,計算時要注意:在積裏點小數點時,位數不夠的,要在前面用0來補足。)

根據你們剛才總結的計算方法,你能快速、準確地計算出小明卧室內另幾件傢俱的佔地面積嗎?

要求:同桌兩人每人選做兩題,做完後互相檢查。

小組派代表彙報計算情況,並説説遇到在積裏點小數點時,位數不夠的時候怎麼處理的。

(設計意圖:周玉仁教授倡導:凡是學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本 環節在推進過程中我都力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探究,再讓小組合作討論、探究、驗證、解決, 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思考空間與交流機會,使其通過個體思考,小組或組際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認可的計算法則或規律,充分體現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

3、針對練習、強化認識:

你能給下面各題的積點上小數點嗎?

0 .7 1.0 5 0.1 8

× 0. 9 × 0.0 6 × 0.3

6 3 6 3 0 5 4

提出:要注意什麼問題?

三、在"練習"中拓展問題。

1、説説積是幾位小數

0.67×0.13= 1.02×0.76= 0.045×14=

2、解決實際問題。

(1)一塊長方形鋁板,長0.85米,寬0.6米;一塊正方形鋁板,邊長0.72米。哪一塊鋁板的面積大一些?大多少平方米?

(2)一台拖拉機每小時耕地0.5公頃,1.2小時可耕地多少公頃?0.75小時可耕地多少公頃?

3、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數

( )×( )=0.024

(設計的一些專項性習題,根據算式特點在積或因數中點上小數點的正確位置,以更一步強化積中的小數位數由因數中小數的位數來決定這一規律。為了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和想象空間,安排了一組開放性練習, 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落實,也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開發,探索能力得到訓練。)

四、趣味探索。

用計算器計算前三道題,再直接填出後兩道題的得數。

0.3×0.3=

0.33×0.33=

0.333×0.333=

0.3333×0.3333=

0.33333×0.33333=

學生自主探討,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頗有興趣的計算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數學的魅力。)

五、課堂小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計算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板書設計: 小數乘小數

0.28×0.28=0.0784 (平方米 )

0 .2 8

× 0. 2 8

2 2 4

5 6

0 .0 7 8 4

答:花架的佔地面積是0.0784平方米。

小數乘小數説課稿4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冀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四課時《小數乘小數》。

一、説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

小數乘小數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乘法、小數點的位置變化及小數乘整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小數除法學習的基礎,又是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小數分數混合運算的基礎。

2、教材分析

冀教版教材以計算客廳面積、沙發佔地面積的活動引入小數乘小數的學習,人教版教材是以計算宣傳欄玻璃的面積問題引人小數乘法的學生。兩種版本的教材都是以生活中的問題情境引人,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許多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小數乘法。

冀教版教材安排了以下幾個層次的活動:①先估算一下,再用豎式計算。②動態顯示“4.8×3.6”的豎式計算過程:先將兩個因數4.8和3.6,都擴大到各自的10倍,變成48和36,然後求出積,使學生清楚地看出兩個因數同時擴大到10倍,它們的積就擴大到100倍;最後再看積,由於積已擴大到原來的100倍,要使積不變,必須將擴大後的積1728縮小到它的1/100,得17.28。用計算器驗算。

本節課的關鍵是積中小數點的位置。冀教版教材呈現三個層次:客廳的面積計算,呈現計算過程,給出小數點的位置。沙發的`面積,呈現計算過程,未給出小數點的位置,提出問題“小數點應該點在哪兒呢”,引發學生思考。()茶几的面積,學生自主嘗試。人教版教材在給出例3的問題情境後,呈現了計算過程,並提出問題“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麼關係”,並通過例4的問題討論,明確給出了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通過對比,得出冀教版教材的編排具有引導性和自主探究性,人教版教材更具有指導性和直接性。究其原因,我認為是冀教版教材比人教版教材多安排了“小數點位置變化”的學習內容。

二、説教學目標

學生已經掌握了小數點位置變化的規律和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根據學生已有知識,我將目標制定如下:

1、結合具體事物,經歷自主探索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2、理解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會筆算簡單的小數乘小數的乘法。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感受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提高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説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客廳圖片,客廳裏都有些什麼?

出示客廳相關數據:長4.8米,寬3.6米。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客廳的周長,客廳的面積)

聰聰家客廳面積有多大呢?怎樣列式。

學生列式:4.8×3.6=

A、估算一下客廳的面積有多大。

B、怎樣用豎式計算呢?

(二)、自主探究

1、打開課本自學4.8×3.6的豎式計算過程,小組交流:為什麼積的小數點點在7的後面。

2、反饋:為什麼積的小數點點在7的後面。

3、出示問題:客廳沙發的寬是0.85米,長1.8米,沙發佔地多少平方米?

學生列式計算。

問題提示:小數點應該點在哪?小組交流。

4、反饋:小數點應該點在哪?總結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5、出示問題:茶几的寬是0.45米,長是0.9米,茶几的面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A、判斷積有幾位小數

B、自主完成並展示。

6、知識鞏固

先判斷積有幾位小數,再用豎式計算。

2.72×0.8 0.15×0.08 3.7×8.2

(三)課堂小結

小數乘小數怎樣計算?

先按整數乘法進行計算,再給積點上小數點(看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小數乘小數説課稿5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小數乘小數》。它是蘇教版國小五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是教學小數的計算,教材一共安排了兩道例題和一個練習。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

小數乘以小數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乘以整數、整數乘以小數及整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小數除法學習的基礎,也是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學習的基礎。

(二)教學重難點的確立

教學要求:

1、從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通過學生的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和老師引導,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小數的算理,掌握算法,並能正確進行估算、口算、筆算。

2、在探索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與概括的能力和用數學語言進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滲透轉化思想。

3、使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遇到問題、不斷探究、解決問題方法的過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

學生自己探索獲得“小數乘以小數”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轉化探索活動,使學生髮現因數中小數位數與積中小數位數的對應關係,悟出“兩個因數中的小數位數就是積中的小數的位數”。

二、説教法、學法

緊緊依託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順應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取向,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和討論交流,在不斷地“產生疑問、進行探索、釋疑、運用”這一循環過程中,自然地發現“積中小數位數與因數小數位數”的關係。

1、以學生為主體,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

數學課堂教學要注重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能力,着眼於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為此,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條件,積極營造學生自由學習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學習中來感悟、探究、發現小數乘以小數的算理和算法,讓學生經歷對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比如課堂中首先呈現房間平面圖,啟發學生獲取信息,提出問題,列出算式説明及依據。教學計算要善於捕捉差距,關注生成。比如:通過以上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與經驗,緊接着出示陽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學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探索兩位小數與兩位小數相乘中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的關係。並在小組裏討論過程中學生自主生成,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從而真正體現是學生邁過學習,自主獲得知識的生成過程和計算方法。

2、正確把握老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係。

本課力求在每一個環節的推進過程中都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探究,再讓小組合作討論探究,老師只起穿針引線的作用,給予學生應有的尊重與信任,提供其廣闊的思考空間與交流機會,使其通過個體思考,小組或組際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認可的計算法則或規律,充分體現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比比如:教材重點組織學生探索筆算的方法,先告訴學生可以把豎式中的兩個小數都看成整數來計算,再結合直觀圖示討論,按整數相乘後怎樣才能得到原有的數?啟發學生理解,把兩個因數看成整數,等於把原來兩個因數分別乘以10得到整數,因數擴大100倍,積也就積也就相應擴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來算式的積,應用整數相乘的積反過來除以100。除此以外,學生可以通過單位換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積後再換算成平方米。學生可以通過對筆算結果與估計結果的比較,判斷筆算結果是否合理,從而確認相應計算方法的正確性。在引入“3.6X2.8”時要求學生先用兩種方法估算,並説明正確答案的範圍,根據以上推斷,讓學生獨立計算,為接下來筆算方法提供一種支持。

三、説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數學問題”。

數學來源於生活,通過對學生熟悉的住房面積計算,既複習了舊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課要探索的新知,同時,賦予了計算一定的生活意義與實際意義,使學生感悟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認識到計算確實是一種需要,產生急於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慾望與興趣,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創造了良好的心理條件。比如在創設情景引入的過程中,老師問:“你獲取了哪些信息?”可以體現老師創造性使用教材,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識變成善於學習的知識。

2、對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個過程中,老師放手讓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知識自己去探索,憑學生自己的理解來尋找解決新問題的方法。再通過相互的交流,不斷產生認知衝突,思維產生碰撞的火花,營造出繼續探索規律,解釋新問題的氛圍。

(1)獨立嘗試。學生在獨立計算4.2×3.6時,勢必會根據對前面小數乘以整數,整數乘以小數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來進行計算,這一嘗試可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讓老師充分了解學生計算小數乘以小數時在認知上的難點,為老師接下來有針對性、有重點的教學找準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與想法。在交流中,老師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暢談自己的算法與想法,及時掌握學生不同的思維生長點和認知區別。比比如在計算小數乘小數的過程中,老師首先讓學生估算2.8X3.6的結果最大是多少,然後讓學生再進行計算。老師充分尊重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創造性地參與到計算的探索過程中來,對學生算法、算理和結果上的對與錯不作判斷,而是把各種不同的算法與想法展示給全班學生,讓其產生思維的碰撞與衝突,為其留下思維的空間。

3、運用規律來解決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感悟算理,獲得方法。

運用學生自己發現的規律來指導計算,一方面可加深對算理的理解,提高對算法的感性認識,為歸納出小數乘以小數的法則打好基礎,另一方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規律。比如在課堂練習環節中,設計了練一練的習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再指名在全體學生面前談自己的想法與算法,通過計算與交流,學生對小數乘以小數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同時對因數中有幾位小數,積中就有幾位小數這一規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運用法則,進行專項訓練與開放訓練,以拓寬思維,促進發展。

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是對小數乘法算理在操作層面上最簡單的概括,對學生在計算時有很強的指導作用,是思維的簡約化,是解題策略的優化。為此,設計了一些專項性習題,根據算式特點在積或因數中點上小數點的正確位置,以更一步強化積中的小數位數由因數中小數的位數來決定這一規律。為了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和想象空間,安排了一組開放性練習,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落實,也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開發,探索能力得到訓練。最後還安排了一個實踐題:一種西裝面料,每米售價58.5元。買這樣的面料5.2米,應付多少元?(先估算的數,在計算)並應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計算出物品的總價。讓學生在頗有興趣的計算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將探索獲得的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工作中去,應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一些生活問題。

總之,本課力求改變以往計算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少,以計算技能的培養為主,以正確計算為最終目標的教學方法,而是始終關注學生的發展,創設各種條件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產生、形成、發展、運用過程中,通過自主學習、同桌討論、合作交流,去發現和創造小數乘以小數的算理和算法,從而使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學習思維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養和發展,使數學思想方法得到滲透。

小數乘小數説課稿6

一、研究教材

1、教材分析。本節課的內容是國小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小數乘法”中第二節“小數乘小數”。小數乘小數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乘整數,整數乘小數以及整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它既是小數除法學習的基礎,也是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學習的基礎。本節課教材的編排是以換玻璃的活動引入小數乘小數的學習,由計算長方形玻璃面積引入兩個因數都是小數的乘法計算,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許多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小數乘法,當學生列出“1.2×0.8”的算式來求長方形玻璃的面積時問題油然而生:“兩個因數都是小數怎樣計算呢?”學生根據小數乘整數的計算經驗,自主嘗試,小組合作,再一次用轉化的方法將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來計算,使學生又有了一次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新知識的體驗。

2、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並能運用法則進行計算。

(2)能運用積的變化規律進行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的推導。

(3)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教學重點: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4、教學難點:運用積的變化規律進行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的推導。

二、教法、學法

教法:數學課堂教學要注重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能力,着眼於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為此,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條件,積極營造學生自由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學習中感悟、探究、發現小數乘小數的算理和算法,讓學生經歷對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思和創造能力。

學法: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本課力求在每一個環節的推進過程中都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探究,再讓小組合作討論探究,教師只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給予學生應有的尊重與信任,提供其廣闊的思考空間與交流機會,使其通過個體思考,小組或組際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認可的計算法則或規律,充分體現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

三、教學程序設計

(一)複習引入。課前通過兩道練習題,複習了前面學生學過的有關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以及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為本節課學習小數乘小數做好鋪墊,同時也引出本節的學習內容“小數乘小數”。

(二)嘗試自學,發現問題。多媒體出示課本例3的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從圖中獲得哪些數學信息(學生暢所欲言),現在宣傳欄上的玻璃壞了,我們需要更換一塊新的玻璃,你知道這塊玻璃需要多大嗎?這時學生可能會產生急於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究的慾望與興趣,也感悟道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創造良好的心理條件。

(三)嘗試交流,生成問題。學生列出算式1.2×0.8,再引導學生觀察這個算式與我們前面學過的算式有什麼不同?(兩個因數都是小數)。對於小數乘以小數該如何計算,讓學生先自己獨立嘗試,然後小組交流。這一嘗試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讓教師充分了解學生計算小數乘小數時在認知上的難點,為教師接下來由針對性、有重點的教學找準了最佳切入口。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放手讓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的知識自己去探索,憑學生的自己的理解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再通過相互的交流,不斷產生認知衝突,思維產生碰撞的火花,營造出繼續探索規律,解釋新問題的氛圍。

(四)嘗試探究,解決問題。通過剛才學生的獨立嘗試以及小組交流,讓他們彙報各自的算法和想法,在交流中,教師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暢談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及時掌握學生不同的思維生長點和認知區別。從而得出在計算小數乘小數也可以按照小數乘整數的方法,把小數轉化乘整數進行計算。對於1.2×0.8,要把1.2變成12,則擴大了10倍,0.8變成8,也擴大了10倍,兩個因數都擴大了10倍,則它們的積擴大100倍,那要得到原來的積,就應該把所得的積縮小100倍。

(五)嘗試歸納,整合提高。再讓學生認真觀察例題的解題過程,然後小組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A、例題中的兩個因數分別是幾位小數?積是幾位小數?

B、你發現積的小數位數與因數的小數位數有什麼關係?

C、小數乘小數應該怎樣計算?通過學生的討論彙報,我們總結出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計算小數乘法,先按照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六)嘗試應用,提升能力。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是對小數乘法算理在操作層面上最簡單的概括,對學生在計算時有很強的指導作用,是思維的簡約化,是解題策略的優化。為此,我設計了一些專項性習題,根據算式的特點在積中點小數點的正確位置,以更一步強化積中的小數位數由因數中小數的位數來決定這一規律。為了進一步讓學生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我還設計了一組列式計算題和改錯題,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落實,也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開發,探索能力得到訓練。最後還設計了一個生活實際題:一種西服面料,每米售價46。2元,買這樣的面料5。7米,應付多少元?讓學生在頗有興趣的計算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將探索獲得的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工作中,應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一些生活問題。

(七)全課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總之,本節課力求改變以往計算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少,以計算技能的培養為主,以正確計算為最終目標的教學方法,而是始終關注學生的發展,創設各種條件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產生、形成、發展、運用過程中,通過自主學習、同桌討論、合作交流,去發現和創造小數乘小數的算理和算法,從而使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學習思維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養和發展,使學生思想方法得到滲透。

小數乘小數説課稿7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小數乘小數》。它是人教版國小五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是教學小數的計算,教材一共安排了兩道例題和一個練習。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

小數乘以小數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乘以整數、整數乘以小數及整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是小數除法學習的基礎,也是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學習的基礎。

(二)教學重難點的確立

教學要求:

1、從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通過學生的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和教師引導,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小數的算理,掌握算法,並能正確進行估算、口算、筆算。

2、在探索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與概括的能力和用數學語言進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滲透轉化思想。

3、使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遇到問題、不斷探究、解決問題方法的過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

學生自己探索獲得“小數乘以小數”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轉化探索活動,使學生髮現因數中小數位數與積中小數位數的對應關係,悟出“兩個因數中的小數位數就是積中的小數的位數”。

二、説教法、學法

緊緊依託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順應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取向,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和討論交流,在不斷地“產生疑問、進行探索、釋疑、運用”這一循環過程中,自然地發現“積中小數位數與因數小數位數”的關係。

1、以學生為主體,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

數學課堂教學要注重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能力,着眼於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為此,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條件,積極營造學生自由學習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學習中來感悟、探究、發現小數乘以小數的算理和算法,讓學生經歷對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如課堂中首先呈現房間平面圖,啟發學生獲取信息,提出問題,列出算式説明及依據。教學計算要善於捕捉差距,關注生成。如:通過以上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與經驗,緊接着出示陽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學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探索兩位小數與兩位小數相乘中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的關係。並在小組裏討論過程中學生自主生成,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從而真正體現是學生邁過學習,自主獲得知識的生成過程和計算方法。

2、正確把握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係。

本課力求在每一個環節的推進過程中都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探究,再讓小組合作討論探究,教師只起穿針引線的作用,給予學生應有的尊重與信任,提供其廣闊的思考空間與交流機會,使其通過個體思考,小組或組際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認可的計算法則或規律,充分體現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比如:教材重點組織學生探索筆算的方法,先告訴學生可以把豎式中的兩個小數都看成整數來計算,再結合直觀圖示討論,按整數相乘後怎樣才能得到原有的數?啟發學生理解,把兩個因數看成整數,等於把原來兩個因數分別乘以10得到整數,因數擴大100倍,積也就積也就相應擴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來算式的積,應用整數相乘的積反過來除以100。除此以外,學生可以通過單位換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積後再換算成平方米。學生可以通過對筆算結果與估計結果的`比較,判斷筆算

結果是否合理,從而確認相應計算方法的正確性。在引入“3.6X2.8”時要求學生先用兩種方法估算,並説明正確答案的範圍,根據以上推斷,讓學生獨立計算,為接下來筆算方法提供一種支持。

三、説教學程序

為充分體現以上的一些設想,本課的具體過程如下:

1、創設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數學問題”。

數學來源於生活,通過對學生熟悉的住房面積計算,既複習了舊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課要探索的新知,同時,賦予了計算一定的生活意義與實際意義,使學生感悟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認識到計算確實是一種需要,產生急於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慾望與興趣,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創造了良好的心理條件。如在創設情景引入的過程中,教師問:“你獲取了哪些信息?”可以體現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識變成善於學習的知識。

2、對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放手讓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知識自己去探索,憑學生自己的理解來尋找解決新問題的方法。再通過相互的交流,不斷產生認知衝突,思維產生碰撞的火花,營造出繼續探索規律,解釋新問題的氛圍。

(1)獨立嘗試。學生在獨立計算4.2×3.6時,勢必會根據對前面小數乘以整數,整數乘以小數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來進行計算,這一嘗試可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讓教師充分了解學生計算小數乘以小數時在認知上的難點,為教師接下來有針對性、有重點的教學找準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與想法。在交流中,教師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暢談自己的算法與想法,及時掌握學生不同的思維生長點和認知區別。比如在計算小數乘小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讓學生估算2.8X3.6的結果最大是多少,然後讓學生再進行計算。教師充分尊重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創造性地參與到計算的探索過程中來,對學生算法、算理和結果上的對與錯不作判斷,而是把各種不同的算法與想法展示給全班學生,讓其產生思維的碰撞與衝突,為其留下思維的空間。

3、運用規律來解決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感悟算理,獲得方法。

運用學生自己發現的規律來指導計算,一方面可加深對算理的理解,提高對算法的感性認識,為歸納出小數乘以小數的法則打好基礎,另一方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規律。如在課堂練習環節中,設計了練一練的習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再指名在全體學生面前談自己的想法與算法,通過計算與交流,學生對小數乘以小數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同時對因數中有幾位小數,積中就有幾位小數這一規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運用法則,進行專項訓練與開放訓練,以拓寬思維,促進發展。

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是對小數乘法算理在操作層面上最簡單的概括,對學生在計算時有很強的指導作用,是思維的簡約化,是解題策略的優化。為此,設計了一些專項性習題,根據算式特點在積或因數中點上小數點的正確位置,以更一步強化積中的小數位數由因數中小數的位數來決定這一規律。為了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和想象空間,安排了一組開放性練習,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落實,也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開發,探索能力得到訓練。最後還安排了一個實踐題:一種西裝面料,每米售價58.5元。買這樣的面料5.2米,應付多少元?(先估算的數,在計算)並應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計算出物品的總價。讓學生在頗有興趣的計算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將探索獲得的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工作中去,應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一些生活問題。

總之,本課力求改變以往計算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少,以計算技能的培養為主,以正確計算為最終目標的教學方法,而是始終關注學生的發展,創設各種條件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產生、形成、發展、運用過程中,通過自主學習、同桌討論、合作交流,去發現和創造小數乘以小數的算理和算法,從而使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學習思維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養和發展,使數學思想方法得到滲透。

小數乘小數説課稿8

《小數乘小數》的教學基礎無非是四年級中因數的變化引起積變化的規律和五年級小數乘整數的知識,我們的老師都以這兩點為突破口,教學細節存同求異各有方法,可以看出五位老師都是對教材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的。五節課的基本思路大同小異常,都是緊緊依託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討論交流,在不斷產生疑問中,自然而又流暢的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基本環節大致都分為:

1、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數學問題”。“生活即教育”,數學的知識只有來源於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那麼學生的學習才有可能是積極的主動的。五節課,五位老師分別通過新校園教室面積的計算、籃板面積的計算、房屋面積的計算,從小數乘整數的式子引出小數乘小數的計算式子。學生認識到這樣的計算確實是一種需要,從學生個體的內心產生急於需要弄明白怎樣計算的衝動,而自然過度到小數乘小數的教學中。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為進一步學習探究創造了良好的心理準備條件。

2、嘗試計算、自主探索,主動獲得小數乘小數的算理。這一環節大致都是讓學生估算,掌握估算的技巧,然後聯繫原由的學習經驗學生獨立嘗試小數乘小數的計算,然後重點都放在對小數乘小數的算理的理解上,都做到了不僅讓學生學會怎麼計算,更讓學生理解為什麼要這麼計算。在這一環節中,五位老師的組織形式是多樣的,有個人獨立自學嘗試,有同桌交流相互探討,有大組合作動手實踐的`。學生的思維在這段教學中得到了鍛鍊與發展。

3、運用計算法則,實踐聯繫解決問題。數學來源於生活,必然又迴歸於生活並高於生活。五位老師在學生初步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與算理的基礎讓,應用生活化的練習讓學生的知識得到系統的整理與鞏固,並不斷拓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我是最後一個評課的,前面評課的老師比較全面的對課進行了評價,我只有幾點思考和大家一起共免:

1、關於估算。

估算的方法比較多樣,根據不同的算式,正確的答案可以在估算結果的左右,也可以在兩個估算結果的中間,只要學生能説出估算的方法,那麼這樣的估算都是有效的。而有的老師在課中的估算只涉及到一種,似乎有所缺陷。

估算放在哪裏?本節課許多老師都是把估算作為教學的一個環節,這個環節可以放在哪?算式初始,可以根據算式進行估算,大致把精確的結果框定一個範圍,也可以放在得出正確結果以後,對這個結果用估算的方法進行檢驗。所以有的老師即使上課中開始把估算這一環節遺忘了,也大可不必把那估算的環節生硬的插入教學過程中,讓其他老師都知道你是把教學環節給忘了,你現在是在補教學環節。忘了就忘了,可以在得出計算結果後補啊,用估算來檢驗,這樣補的環節自然也能很好的完成估算教學。

而且估算是學生的一種內在本領,不是在新課的時候當環節交了就好了,當學生在練習鞏固中出現錯誤時,也可以用估算迅速的判斷結果的對錯。要讓學生把估算內化為自己的本領,自然而然的應用於自己的計算中。這點任陽的王芳老師做的比較好,她在鞏固練習中最後安排了一組判斷題:

(1)1.25*3.2=4……( );

(2)8.05*1.2=4……( ),這組判斷第一個需要學生去計算的,第二個計算不如去估算。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提高,也讓學生明白估算真的很有價值。

2、教師的語言。

教師的語言體現的教師的情緒,而教師的情緒更是學生情緒的晴雨表,對帶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很容易但到,何小吳津老師的課學生的情緒是飽滿的,上課是積極的,學生的回答發言既探究活動是活躍的,這和該老師的語言調動是分不開的。作為借班上課,課前的談話還是比較重要的,要讓課前談話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為課的開展做好鋪墊。同時教師的語言要科學簡潔。最起碼做到不羅嗦,教師説的少,目的是讓學生學生的表達更充分更自由。同樣是小數末尾“0”的處理,有的老師説“可以把小數末尾的0撇去”,有的説“可以把小數末尾的0劃去”,有的説“可以把小數末尾的0化簡”,數學語言需要表達的嚴謹和科學。再次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平等賦予激勵的。我摘錄了何小吳老師的三句話:

1、同學們你做完後坐好,我就明白你完成了。

2、第一個發言的學生老師很滿意,第二個發言的學生説得完整老師滿意。

3、沒關係,我們聽聽別的同學的意見。教師不經意的語言可以給學生帶來深刻的體會,平等欽敬的人文關懷對學生心理品質的發展有着積極的作用!教師應該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錘鍊自己的語言。

3、傳統教學媒介與多媒體的比較。

五節課,大家不約而同的都使用了多媒體作為教學手段,將例題思考過程算式等都通過屏幕展示給學生,利用多媒體強悍的呈現力和靈活的交互性,讓課變的生動,提高了課堂效率。但有一節課老師還用到了7塊小黑板,掛在黑板上形成了獨特的板書結構。這幾快小黑板的作用不亞於多媒體的展示,最起碼多媒體展示後就沒了,而本課的重點利用小黑板始終呈現在學生面前。而且小黑板之間的相互移動與對比也能很好的讓學生髮現新知、探究新知。至少在這節課上,小黑板的手段不輸給多媒體。其實有的課,特別是平時的家常課真的每節課都去做課件,那真的很費時間,而且使用的效果也不一定比小黑板等其他傳統教學媒介好,那麼我們就要合理利用僅有的教學手段,上出有特色的好課。

4、課堂作業。

公開課不留作業似乎成了慣例。我們五節課都沒有佈置課堂作業,我覺得作為計算課,在課堂上加強了計算訓練的話確實可以不留課堂作業,或者要留在課內也能完成。但我就在想,我們平時的課也能不留作業嗎?我們需要在提高課堂效率上不斷努力。作業可以直接寫在書本上,今天的課有3位老師直接用了課本將練習寫在書本,有1位老師設計了作業紙。

以上的想法比較亂,我是想到哪寫到哪,有許多不到之處請批評指正。

小數乘小數説課稿9

一、説教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因數與積的變化規律、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加減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在生活中學生也積累了一些小數乘法的初步經驗。它是在整數乘法意義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展,同時,它既是小數除法學習的基礎,也是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學習的基礎。所以學好它為以後做良好鋪墊。

(二)教材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教材內容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學生自己探索獲得“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因為培養學生自己探索的能力,即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一方面是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另一方面是為了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更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

難點:小數位數的確定。而解決難點的關鍵:應是在不斷地“產生疑問、進行探索、釋疑、運用”這一循環過程中,自然地發現“積中小數位數與因數小數位數”的關係。

二、説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筆算,並能對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

能力目標:使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培養簡單的邏輯推理能力。

情感目標:使學生體會小數乘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源於生活,生活需要數學,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三、説教法、學法

如何突破重難點,完成上述三維目標呢?根據教材的特點,本節課採用以討論交流、自主探究為主要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創設情境,以生活中的事件為原型為學生提供較豐富、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自主研究發現,用已有知識來求簡單小數乘整數的計算結果,並應用解決實際問題。整個教學按以下四個環節組織進行:①創設情境,激趣導入,②共同探究,明理獲知,③深化運用,鞏固新知,④回顧小結,質疑問難。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在這個環節中,我創設了兩個生活情境:

情境一:老師買了一些水果,算一算共需多少元。

情境二:我是這樣引入的:在炎熱的夏天,你喜歡吃西瓜嗎?隨着農業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現在的.人們不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接着出示場景圖,讓學生根據場景圖提出兩個問題,引出夏天買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的算式。(學生可能會列:①0.8+0.8+0.8②0.8×3,如果出現①,可以問“還可以怎樣列?”,如果出現②,就問: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這個算式和以前學過的乘法算式有什麼不同?)這時教師揭示課題。這一環節意在通過兩個小練習,複習小數加法的計算法則,由於小數乘以整數是在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上學習的,所以,教師先讓學生用原有的知識結構去探索、發現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意義完全相同,也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幫助學生體驗乘法和加法意義的聯繫。同時這一環節的設置也拉近數學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體會到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共同探究,明理獲知

1、探索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研究的重點,當難點突破。

(1)解答上面的問題,該付多少元錢?是讓學生獨立列式,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下,理解小數乘整數的意義和整數乘法的意義一樣。

(2)充分放手,適時點撥,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在計算得數時,遇到了問題:一個因數是小數怎麼辦?引發學生的思考,他們的算法可能有這幾種:

(1)根據意義計算:0.8+0.8+0.8=2.4元;

(2)先化0.8元=8角,再用8×3=24角=2.4元;

(3)0.8×3=2.4;

(4)用豎式計算,但對位不準確

交流時,可讓學生板演或者指名説,教師板書。①②種情況可以讓學生簡單説説理由,③④種可先讓學生説説做法,教師進行指導並板書正確的豎式寫法。豎式完成後,讓學生看着豎式,説説0.8×3用豎式計算的過程。然後問學生:這個豎式和以前的豎式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説出因數和積中都有小數,位數相同。)

(3)關注新知,透徹理解。接着出示問題(2)冬天買3千克西瓜要多少錢?(先列加法豎式計算,再列乘法豎式計算。)學生按要求獨立進行計算,提示用加法算注意對位。組織交流乘法的算法,小組交流:從計算過程中發現了什麼?(通過比較結果,比較對位,初步得出因數的小數有幾位,積的小數也有幾位的規律。)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建構趁熱打鐵:如果用一個三位小數乘3,積會是幾位數?如果用一個四位小數去乘呢?

在交流中,教師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暢談自己的算法與想法,及時掌握學生不同的思維生長點和認知區別。做到充分尊重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創造性地參與到計算的探索過程中來,把各種不同的算法與想法展示給全班學生,使學生在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瞭解積的小數位數和因數有關。

2、猜猜算算,歸納計算方法

出示試一試:4.76×12、2.8×53、25×0.103。

(1)、先讓學生猜一猜每道題的積是幾位數,再用計算器算一算,驗證猜想的是否正確。

(2)組織小組討論:通過剛才的計算,你認為在計算小數乘整數時,可以怎樣確定積的小數位數?(留點時間讓學生自主討論。)在學生自主討論的基礎上師生共同總結出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要求學生説出主要意思。)

(三)、深化運用,鞏固新知

1、“練一練”第1題,先讓學生説一説每題的積是幾位小數,再讓學生獨立計算。

組織交流:0.18×5的積是多少,0.90是否可以化簡,化簡的結果是多少,化簡的依據是什麼。

2、指導完成第2題。

第2題先讓學生根據要求填一填。

全班交流並討論:各題的積是多少?各有幾位小數?你是怎樣確定積的小數位數的?

3、練習十二2、3題

4、拓展

(四)回顧小結,質疑問難

讓學生暢談收穫,提出質疑。

總之,本課力求改變以往計算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少,以計算技能的培養為主,以正確計算為最終目標的教學方法,而是始終關注學生的發展,創設各種條件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產生、形成、發展、運用過程中,通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和多向探索,去發現和創造小數乘法的算理和算法,從而使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學習思維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養和發展,使數學思想方法得到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