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實用的國小語文説課稿範文錦集6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77W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語文説課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實用的國小語文説課稿範文錦集6篇

國小語文説課稿 篇1

一、縱橫聯繫,説教材

《蒲公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五冊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選取了三個有趣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説明了一個道理,分別的告訴學生如何正確的認識自己,如何理智的看待別人,如何拿出實際行動。《蒲公英》是一則寓言故事,全文采用擬人的手法,寫蒲公英的種子對太陽公公的囑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結果他們的命運也各有不同,從而揭示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這篇課文在本單元當中取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它對本組課文的學習方法起着示範作用,我在仔細對教材進行分析解讀基礎上,依據課文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1、方法性的目標:

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和運用詞語;通過理解關鍵詞語來理解課文內容,讀好人物對話;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

2、情感性的目標:

通過課文的學習,明白做人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同時也看到蒲公英種子的探索精神,但是不提倡無謂的犧牲。

3、能力性的目標:

以初讀、精讀、賞讀、活讀為主線,在不同方式朗讀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多讀多想、讀懂課文,讀書感悟”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來理解課文,讀好課文。教學難點:深刻體會寓言的含義。

教學突破:採用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出理解,讀出感受,並且創設情景讓學生敢想敢説。

二、靈活多樣,説教法

1、信息收集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前,我讓學生多渠道多途徑蒐集有關蒲公英傳播種子、發芽生長等方面的資料進行閲讀了解,這既為上課做好了準備,又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情趣盎然法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創設情景談話激趣,拔動學生心中的理智的琴絃,由此“披情入文”,達到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課堂中,教師的談話也必不可少,或指導、或點拔、或解疑、或釋惑,將學生的思維不斷的引向深入。

3、體驗教學法

讓學生走進課文,當太陽公公、當“小降落傘們”、當那兩顆小種子,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本展開零距離的對話,實現“三維一體”的教學。

4、讀書指導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識其真”。(葉聖陶語)如何帶領學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讀書指導十分重要。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通過“初讀、精讀、賞讀、活讀”對學生的讀進行四個層面的指導,讓學生的讀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幾個來回,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三、主動參與,説學法

1、聯繫生活法

“語文的學習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課標一語道出了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土壤。教學中,必須將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地整合。《蒲公英》一課教學中,我積極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結合自己,想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2、讀書入境法

朗讀是十會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尤其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素質的全面提升。學習《蒲公英》過程中,我着力於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人讀、小組讀、齊讀,指名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養。

3、合作探究法

新課程尤其倡導要培養學生的個人意識和團體協作能力,在多維互動的學習中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中,我多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如:在小組裏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課文,説説學懂了什麼?

4、多元評價法

在課堂學習評價當中,我嘗試讓自評與他評、師評與生評相結合,讓評價主體多元;讓總結性與商討性評價相結合,讓評價方式多元;讓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讓評價項目多元。通過積極、有效的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

四、多元閲讀,説程序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設計了以讀為主的課堂教學策略,讓學生讀出一方新天地。

1、激趣導入 上課伊始,讓學生觀看動畫,並通過教師的激情談話導入新課的學習。

2、初讀感知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通的就多讀幾遍,不能隨意放過。通過初讀,學生了解了課文的大概內容,在讀給大家聽的過程中體會到了通過自己努力獲取成功的喜悦

3、精讀探究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各學習小組的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學習,並在小組裏面進行交流探究、梳理疑難,在精讀過程中,讓學生採取讀、畫、圈、議等方法,形成個體感悟,而後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在相互印證,相互補充的基礎上,形成共識。

4、彙報交流

在交流的過程中,我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理解。通過朗讀比較、角色扮演、重點圈議等手段,讓學生明白蒲公英的種子對太陽公公的囑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他們的命運也各有不同的原因,從而揭示出深刻的人生道理。

5、賞讀體味

在此環節教學中,要以指名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扮演讀等多層次的朗讀訓練,對文中的內容進行仔細揣摩、回味。我特別注重情境的創設,讓學生置身於課文的角色中去,設身處地地讀,如臨其境地讀。

6、想象説話在學生學完全文之後,我設計了“假如你是太陽公公,會怎樣勸告那兩顆想落到沙漠裏和湖泊裏的小種子?”“你自己想對這兩顆小種子説點什麼呢?”兩個問題,讓學生大膽説出自己的看法。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出能思考會創造的人。”在此,我鼓勵學生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不強求一致,更不拘泥於教參,“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學生置身於這種主動、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中,對課文進行了多角度的、有創意的解讀,盡展其獨特的思維和豐富多彩的個性。課堂上,不斷閃爍着學生美麗的創新思維的火花。學生體驗着成功的喜悦,追求着創新的價值,走向創新的人生。此時的閲讀,成了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成了心靈的對話。

五、自我反思,説體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本節課中,我本着鼓勵多元解讀,展現獨特思維的觀念,努力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時我也在個性化閲讀方面做了一些嘗試,沒有照搬教學參考書上的正確答案灌輸學生,而是在學生充分閲讀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鼓勵學生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適時讓學生“辯一辯”,讓學生在思想碰撞和觀點交鋒的過程中,形成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幫助學生在懂得探索與幻想重要的同時,要正確處理聽從和盲從的關係,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國小語文説課稿 篇2

【説教材】

《你一定會聽見的》是一篇隨感式的小品,學習本文主要引導學生注意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本文為自讀課文,課時安排為一課時。

【説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朗讀課文,瞭解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路。

(2)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2、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的質疑、自主探究能力。

(3)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及對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標

(1)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2)引導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體驗生活。

【説教學重點】

1、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2、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説教法】

1、朗讀法

2、點撥引導法

3、放錄音

【説學法】

1、朗讀法

2、欣賞法

3、默讀法

4、討論法

5、質疑法

【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人們常説“眼睛是心靈的窗户”,可見視覺對於人類來講是多麼重要!還有一種感覺對人類同樣重要——那就是聽覺。是如泣如訴的二胡聲,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滿陽光;是琅琅的讀書聲,使冬天的'校園也充滿了生機;是媽媽的一句關心的話語,使你傷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學由於在平時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種美妙的聲音。從今天開始,只要你“用心”去聽,你一定會聽見的!

導入新課時,通過列舉學生熟悉的事例説明聽覺的重要性,喚起學生對聽覺的感情體驗,切入課文主題,“不知不覺地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題上,引起新的學習興趣”。

(二)師放音樂磁帶《動物狂歡節》。

要求學生:ɑ、閉上眼睛,發揮想像,再現音樂中描繪的畫面。

b、聽完後,用語言描繪出聽到的音樂中的景象。

讓學生聽音樂以激發閲讀興趣,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調動課堂的學習氣氛。

(三)初讀課

1、學生大聲自由朗讀課文。

讓學生自由朗讀,學生自然會被文章生動活潑的語言所吸引,通過朗讀熟悉課文。

2、勾畫出與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語句或段落以備發言。

訓練學生的默讀能力,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找出相關的語。

3、學生自由發言,談談讀後的感受,教師注意點撥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於學生的發言只要言之有理就應給予表揚,對於不當之處適當給予點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研讀課

1、學生齊聲朗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

2、説一説這篇課文寫了哪些內容可劃分為幾部分(各小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發言,教師總結歸納)。

注重朗讀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反覆朗讀,在朗讀中注意變換方式。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

(五)品味質疑(跳讀、精讀)

1、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提出朗讀的要求:語氣親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談心,不要讀得像朗誦表演,誇張造。

2、品味文章重點句子或語段。找出自己認為精彩的句子或語段,説説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繼續讓學生朗讀課文,領會運用排比、問句的表達效果,品味文章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通過朗讀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

(六)拓展延

播放自己蒐集的最感動的聲音,並簡述聽後的感受。(遊戲活動要組織好,課堂氣氛要輕鬆,但不能鬆散)。

愛因斯坦説“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教師以平等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做聲音遊戲,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營造出一種輕鬆活潑的教學氛圍。

(七)作業設

寫出對最讓你感動的聲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佈置此項作業,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內容,並將學生已調動起來的生活體驗深化,通過寫短文,鍛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八)板書設計(略)

國小語文説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寓言二則》中的第一則《掩耳盜鈴》。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教法學法、説教學程序以及説板書設計等五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1、説教學內容

《掩耳盜鈴》這則寓言選自語文版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2課,講了一個盜鈴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鈴的故事。諷刺了那些自己欺騙自己的人,告訴人們做了壞事想叫別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聰明的結果是騙了自己,騙不了別人,這種人是極可笑的。

這則寓言以文言文的形式向我們講述,全篇共42個字,篇幅短小,語言精練、簡約、生動。

2、説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通過自學,掌握“掩耳盜鈴”這則寓言中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則寓言的寓意。

過程方法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誦讀這則寓言。

(2)能用自己的話説出成語“掩耳盜鈴”的意思並用這個詞造一個句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從中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

教學重點:理解這則寓言的內容和寓意。

教學難點:能用“掩耳盜鈴”造句。

教學準備: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準備鈴鐺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説學情

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大多數學生在課外已有所瞭解,並且文言文後面配有大意,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有一定的幫助。但由於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再加上學生又是第一次接觸,學習起來可能仍感到有一定的難度。

三、説教法、學法

1、教法分析

為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學氛圍。我採用範讀引路--導學鋪路--點撥過橋

2、學法分析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自讀自悟,質疑問難,合作交流、教師點撥中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説教學程序

我這堂課的設計主要分四部分:

(一)激趣導入,揭題解題

(二)明確目標,整體感知

(三)理解內容,揭示寓意

(四)創造表演,拓展延伸

(一)激趣導入 ,揭題、解題

1、首先播放動畫片《掩耳盜鈴》,讓同學們欣賞。

2、揭示課題, 《掩耳盜鈴》這個成語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則寓言故事《掩耳盜鈴》中來的。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首先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因此,在進行導入環節時,我抓住了學生的興趣愛好,給他們播放動畫片,學生邊看動畫邊聽故事,聽完後揭示課題,讓學生説出故事的名字,然後告訴學生:《掩耳盜鈴》這個成語故事就是從古代文學作品《掩耳盜鈴》這個寓言故事中來的,同學們閲讀的興趣自然高漲了。

(二)明確目標,整體感知

1、明確學習目標

(1)課件出示學習目標。齊讀

(2)過渡:這是一篇文言文,語言和我們以往學過的課文不同,先聽老師範讀一遍

2、初讀,整體感知課文

(1)教師範讀,學生聽,注意語氣和停頓

(2)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要求: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在自己不明白的字、詞或句子旁邊做上記號。

(3)檢查自學情況。A.指名試讀課文。B.質疑(這個問題不宜急着解決,可放到下一環節中)

目標既是學習的目的也是動力。有了學習目標,學習起來就有了明確的方向,不再盲目了。因此,在教學第二環節時,我通過大屏幕將這一課的學習目標清晰地展現出來,學生齊讀,明確本堂課的學習任務。由於學生初次接觸到文言文,對這種文體還很陌生。所以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時,我先範讀一遍課文,讓學生注意語氣和停頓,然後讓學生模仿老師去讀,要求: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在自己不明白的字、詞或句子旁邊做上記號。再檢查學習情況指名讀課文,在讀通、讀順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質疑,培養學生思考質疑的能力,但是這個問題不宜急着解決,可放到下一環節中再去解決。

(三)理解課文內容,揭示寓意

1、自己對照譯文讀懂課文,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 學生相互交流疑難問題,

教師適時點撥。

(1)重點理解字、詞的含義: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兒,聞--聽。怳然--形容聲音很大

(2)理解“欲負而走。則鈴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鈴怳然有音”的意思

3.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小故事。(要求不宜過高,只要能講清楚內容即可)

4、問題貫穿,理解課文內容

(1)思考:這個盜鈴人的.想法、做法你們認為對嗎?為什麼?

(2)引導學生先討論,然後交流,分析。

(3)指名回答,教師小結:那個人想掩住自己的耳朵就行了,可是他卻掩不住別人的耳朵,他的做法只能是自己騙自己,騙不了別人,這種做法叫(自欺欺人)( 板書)他的做法在別人看來是十分愚蠢、可笑的。

5、你從這個故事中能汲取什麼教訓?(或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一個什麼道理?)

學生小組交流後,指名回答。

6、用自己的話説説成語“掩耳盜鈴”的意思。

7、指導有感情朗讀。

①指名讀課文,注意讀出自作聰明的語氣。

②齊讀全文,注意誦讀時要把盜鈴人自作聰明的愚蠢表現讀出來。

在教學第三環節時,我先讓學生對照譯文讀懂課文,不理解的地方再做上記號。這裏,學生上一環節中畫出的問題有的自己已經解決了,剩下的難點問題再師生共同解決。這樣就為課堂節省了時間。複述課文,訓練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要求不宜過高,只要能講清楚內容即可。緊接着我緊扣主題,以一個問題貫穿進去理解課文內容“這個盜鈴人的想法、做法你們認為對嗎?為什麼?”這裏我考慮到學生在閲讀中的情感投入,沒有直接給盜鈴人的想法下判斷,而是給學生留足空間去思考、感悟、然後交流,最後教師小結。很自然地就過渡到寓意,“這則寓言告訴人們一個什麼道理?”通過剛才的討論交流,學生談起來就很輕鬆了,重難點不攻自破了。最後再指導有感情朗讀,通過自由練讀,師範讀、男女生比賽讀等形式指導學生朗讀,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讀出來。

(四)合作表演,擴展延伸。

1、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給故事補充個結尾吧!

2、指名回答,我們把這個故事完整的演出來好不好?

3、小組內合作表演,分出角色,準備道具

4、全班展示表演。

5、想一想,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類似“掩耳盜鈴”的事?聯繫學習、生活實際,談談感想,學生討論後自由發言。

6、課件出示:選擇成語填空

掩耳盜鈴 亡羊補牢 揠苗助長

現在許多家長望子成龍,不顧孩子實際,讓孩子學這學那,這真是( )!

我發現了自己的錯誤,趕緊改正,還算( )吧!

有的同學做練習冊上的題目,照抄後面的答案,這不是( ),自欺欺人嗎?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因此,在教學第四環節時,我先發揮學生的創造想象,補充故事的結尾,然後把這個故事完整的演出來,為有效利用課堂時間,教師可參與其中分出角色,準備道具,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生活中類似“掩耳盜鈴”的事情很多,引導學生聯繫學習、生活實際,談談感想,學生討論後自由發言。這個問題看似平淡,實則是課堂上的又一次小高潮,將學生的認知與實踐相結合,才會有體驗與感悟,最終迴歸生活。

我們學習寓言故事不只是要讀懂內容,領會寓意,更主要的是要會運用,為此我設計了一道填空題,可以説是對本堂課教學目標的反饋,通過學生的完成情況來檢驗教學目標的實現。

(五)説作業佈置

選擇作業:①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②找幾個小夥伴,把這個故事演給別人看;③用“掩耳盜鈴”説一句話。④閲讀下一則寓言故事《畫蛇添足》

(這是一項選擇性作業,設計體現了教學的民主和開放性)

五、説板書設計

掩耳盜鈴

掩耳盜鈴 -- 自欺欺人

(“板書總是為教師的教及學生的學服務的”。為了讓學生能直觀地理解,我設計了少而精的板書語言,使古文內容更為清晰。)

國小語文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泊船瓜洲》一詩是詩人王安石應召自江寧赴京任翰林學士途中感慨仕途多險,前途未測,對仕途沒有足夠信心。全詩的大意是:從京口到瓜洲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幾座山。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鄉。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州之後,望着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並不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遠。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能借助註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對學習古詩抱有一定的熱情。他們已積累了很多古詩。通過“國小生必背古詩詞”,積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書湖陰先生壁》等等,這為以詩讀詩、以詩學詩、以詩悟詩、創設詩韻課堂奠定了基礎。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2)通過看註釋,查閲資料,邊讀邊想象和古詩五讀法等方法來學習古詩,感知詩詞大意。

情感態度價值觀:

(3)通過意境的創設、反覆誦讀來體會作者深深地思鄉情懷。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想象意境,領會詩情,品味詩句。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的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五、教學準備

(1)針對古詩內容有側重地查閲王安石的資料,對他的基本情況、籍貫故鄉、人生履歷有所瞭解,並做簡要地記錄。

(2)收集描寫思鄉的詩詞

六、説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創設情境。

導入語:如果説中國古代文化是一片浩瀚的星空,那麼,詩歌就是其中最亮的一顆星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北宋王安石創作的《泊船瓜洲》”導入課題,師板書課題,生讀課題,並釋題意,然後詳細介紹了詩人王安石,對他偉大的歷史功績和文學成就進行了高度讚揚,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詩人產生了崇敬之情,進而對詩歌產生了學習的渴望。

(二)整體感知,重點品析

一、讀通其文。

(1)糾正字音。如:“泊”的讀音為bó

“間”讀 jiàn;“萬重山”的“重”讀 сhóng;“還”讀 huán;

(2)讓學生小聲朗讀詩文,注意讀準字音。此環節目的在於掃除字詞障礙,大體把握詩意,為後面的細讀詩詞奠定基礎。

(4)小結學習方法,教師板書:一讀通其文

二、讀品其意

(1)自讀詩文,結合幻燈片出示的詞語註釋品味詩句的具體含義。

(因為這首詩的意思比較容易理解,所以,我採用了自學的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品味詩句的意思,通過課上的學生回答表明,學生完全能夠自學,且效果很好。)

(2)捉住詩眼“又”以及“何時還”進一步分析詩人的思鄉之情。

(3)通讀全詩,小結學習方法:二品其意。

總之,通過挖掘全詩重點字詞,使學生深刻體會詩句的具體含義,為感悟詩情做好準備。

三、讀悟詩情

請學生扮演王安石的角色,想象詩人所處的.場景以及他的所見所感。教師在旁用語言步步引導學生進入作者的情境。

在充分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觀察積累,對詩人當時所處的自然環境展開了大膽的想象,並將想象內容連貫起來創作出了一段段生動優美的文字材料。這裏運用語言描述情境。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

在這裏,我大膽的提出了兩個問題,1、為什麼詩人所處的實際距離和他的心理距離產生了差距?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更加感受到王安石對家鄉的思念之情。2、出示王安石推敲用字的典故,讓學生思考為什麼用“綠”字?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感受綠字的動態美,並且詩人感受家鄉的美景從而增添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讓學生大膽談自己的感受,從而深刻體會到了詩人所表達了情感。充分挖掘教材的空白處,讓學生開啟想象的閘門,實現與文本的對話,使學生完全融入到詩詞所營造的意境中,將詩人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所要表達的情感和諧統一起來,從而能夠更好地把握詩的意境、情藴,產生情感的共鳴。)

四、讀誦其韻。

(1)帶感情朗誦,注意音調、停頓,讀出節奏韻味。 請學生展示朗誦,教師進行評價。

(誦讀和朗讀是不同的,其區別就是用情與否,學生經歷了前三個學習階段,對詩情有了很深的感悟,之後,我又給學生出示了四個詞語,分別是:思念、哀傷、渴望、無奈,讓學生用這些詞語説出詩人此時此刻的心情和感受,結果學生的回答淋漓盡致的把詩人的心情和感受表達了出來,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學生的誦讀很成皋,誦讀起來聲情並茂,並能通過關鍵字誦讀出詩人濃濃的思想愛鄉之情。)

(2)指名學生背誦,結合想象與意境,欣賞、誦讀古詩,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利於背誦,而且記憶深刻。古詩學得透徹,所以有的學生能做到當堂背誦。

(三)總結

指出教學重點,做好筆記。回顧古詩四讀法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教學時讓學生先通過自讀自解,整體把握詩意;然後根據查找的資料,小組內交流,用現在的話説説意思;不但要“授之以魚”還要“授之以漁”, 以後學生再讀到古詩時很自然的就能結合註釋來幫助理解詩句了。

二、抓住詞語悟詩情

《泊船瓜洲》這首詩字面意思相對比較簡單,詩意容易理解。於是在理解詩意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挖掘,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無重點、無深度、傳統古詩串講串問、逐字逐句的講解,通過板畫幫助學生理解“瓜洲”“京口”“鐘山”的地理位置關係,進一步體會詩人離家近卻不能還的情感。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就是介紹作者王安石時,教師的講解較多,這裏可以讓學生把蒐集整理出來的資料交流討論,這樣可以更有效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另外,學生前面誦讀時間稍多,課前佈置學生收集整理的思鄉的詩詞,沒有時間進行交流。

國小語文説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半截蠟燭》描繪了一場沒硝煙的戰鬥,但它無時無刻不給們以緊張激烈的感覺,讓們觸摸到人物的內心世界。這為什麼呢?這因為對人物神態、語言、動作的描寫已經達到了入微的境界,特別成功地運用了人物的心理描寫和環境描寫,雖然花費筆墨不多,但簡約而不簡單,循一點,足可以窺見全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能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讀。學會生字新詞,能在理解內容基礎上,清楚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怎樣與德軍周旋的。作者對人物神態、動作、語言、心理等描寫的方法,以及環境描寫在烘托當時氣氛的作用。

2、過程和方法:

主要採用“以讀促悟,以悟導讀”的方法,通過揣摩描寫人物神態、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詞語和句子,領悟主人公的精神品質。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朗讀,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敏,勇敢,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重點難點

指導認真朗讀,通過對伯諾德一家人從容鎮靜的動作、神情、語言、心理描寫去體會一家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理念】

應當想法設法創設相應的情境,緊抓文本語言不放鬆,引導通過概括、揣摩、想象、誦讀等方式潛心會文,深入人物的內心,去感受當時情況的危急和嚴峻,更要感受他們一家三口的勇敢、智慧和強烈的愛國心。

如何緊抓語言文字?於永正:“要深入鑽研教材,根據的語言重點和情感重點設計過程……”在這裏,想更進一步地實現自身的意圖,那就根據內容,要仔細斟酌、反覆鑽研,找到語言重點和情感重點的交融點,把最能體現當時形勢嚴峻,人物的內心品質的詞句提煉出來,也要大刀闊斧、刪繁就簡地把雖然也很精妙,但與中心無關或關聯不大的詞句撇開。具體展開就把文中對人物的描寫(語言、神態、動作、心理)和環境的描寫(蠟燭)的.詞句精選出來,穿插在序的故事情節中,引導再三咀嚼其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從而深入領會人物的精神品質,在啟迪智慧的基礎上陶冶情操,使的人文性凸顯出來,最終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此外,在引導文中三位主人公同德軍周旋鬥智的基礎上,本人還力圖在訓練語言、積澱情感的同時,體現一個由扶到放,由指導到自主的過程。實現“教為了不教”和“提倡自悟自得”的理想境界。

本課着力對兩個問題的思考探索。

一、文本解讀的多元性與規定性

中,強化展現個體理解的豐富的非預期性與創造性,同時認為多元解讀並非沒任何制約的純個體主觀心理反應,而主觀心理與文本隱蔽信號的契合,因而中注意通過價值的引領讓領悟文本對話中“主觀”與“客觀”的辨證規律。

二、語言轉換的整體性與主動性

在中力求把握整體性與主動性,將體驗,想象與語言發展結合起來。諸如引發認知衝突,進行爭辯,憑藉文本信息想象描述心理,既力求體現“多維度”“多層次”的豐富性,又旨在激發思維,表達的積極性,使之獲得整體的發展。

國小語文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是人教版第九冊第四單元的《釣魚的啟示》,它講述了作者30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親一起去釣魚,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此時離鱸魚捕撈開放時間僅差兩個小時,父親竟讓“我”把鱸魚放回了湖裏。這件事情讓我受益終身。它是一篇適合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好教材。

二、説學情

國小五年級學生已經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一些學習方法,初步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釣魚的啟示》這節課情節性強,語言質樸,含義深刻,學生愛讀,但不一定讀得懂。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憑藉關鍵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然後再帶領學生走出課本去聯繫生活實際,談談怎樣處理利益與道德之間的關係。

三、説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把握和學情的分析,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標示出發,制定了以下午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學習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瞭解課文內容。

2、感情朗讀課文,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過程。

3、理解父親沒有商量的餘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裏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受到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自覺抵制各種“魚”誘惑,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四、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心理變化。感悟文章中做人的深刻的道理

教學難點:精讀重點語句和段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五、説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的重點是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採用以下的教法:

1、情景教學法:教師通過導入並恰當的運用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很快入境動情。

2、朗讀感悟法: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

的閲讀實踐。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情感。教師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鼓勵學生多讀多想,讀思結合,以此引導學生理解文中的重點語句及其段落。

六、説學法

在學法上我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自悟,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以此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的發展。

七、説教學過程

《釣魚的啟示》一課,應以培養學生髮現美為主,以學生髮展為本,活用教材,突破教材。通過課件的適當穿插,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主動。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一談我的教學設想:

(一)、情景導入發現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幻燈片播放月夜圖,伴着優美的樂曲,學生欣賞皎潔、清柔似水的月夜圖畫。讓畫面定格在一幅和課文內容吻合的幻燈片上。“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中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樣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你能找出課文中描寫這種情景的句子嗎?這麼美的月色,誰能將這種美妙讀出來?”學生迅速找出了文中描寫月夜的句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讀起來。給學生個性化朗讀創設了一個展示平台。同樣一個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朗讀起來也就不一樣。學生把意境美和文字美,通過自己的感情朗讀充分展示出來了。同時也把學生帶入月夜的故事裏去了

(二)以讀為本感受美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在這樣美好的夜晚,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呢?讓學生初讀感知課文內容,學會生字新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對故事有了初步的理解。

2、品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幻燈片出示閲讀提示:

(1)默讀課文1—3自然段(釣魚部分),邊讀邊想:“我”釣到大鱸魚的時候,“我”和“父親”是什麼樣的心情?

(2)、自由朗讀課文4——9自然段(放魚部分),“我”釣到一條大鱸魚時,父親和“我”都很得意,而面對到手的這條大鱸魚,我們面臨着一個什麼難題?面對這個難題,我和父親的態度分別是怎樣的?找出相關的語句,同桌交流。

(3)、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人物不同的心理和態度。(教師也扮演角色參與其中。)

爸爸:“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語氣堅決肯定)

孩子:“爸爸!為什麼?”(急切)

爸爸:“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平靜)

孩子:“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大聲爭辯委屈)

通過以上朗讀,從“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中的“得”字感受父親態度的堅決,從父親的一聲“孩子”去感受父親對“我”的温柔和深情,體會其矛盾的心理和實踐道德的`決心。)

3、瀏覽課文第3——9自然段,小組討論,歸納出“釣魚—放魚”時“我”的心裏變化過程:驚喜——驚訝——委屈——無可奈何

(得意)(急切)(難受)(依依不捨)

(設計意圖:把讀書的時間交給學生,把讀書的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品味,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合作探究的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4、品析重點句(10——11自然段啟示部分)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這裏的“魚”是指什麼?作者最後對父親的行為會懷着怎樣的感情?

(學生討論理解“誘惑人的魚”的特殊的含義:榮譽、權利、金錢、地位等吸引人的、讓人追逐的利益。體會到父親的管教讓“我”有了抵制誘惑的能力,作者對父親會心存感激。)

(三)、理解感悟昇華美

當學生還沉浸在感悟父親的行為美,感悟自覺遵守道德規範美的時候,我啟發學生:“在生活中,你們很可能遇到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你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我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説開去,在個人利益和道德之間,我們應該毫不猶豫的選擇道德。這樣,將教書與育人,讀書與做人,讀文與明理,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讀進去再走出來,啟迪學生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學會做人。

最後出示孟德斯鳩的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此時,文字靜靜地定格在屏幕之上,字大而鮮明。教室裏是那麼的靜,老師和學生一起注視着,默唸着這句話。我相信道德美的豐碑會在孩子們的心中築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