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推薦】幼兒園小班説課稿10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説課稿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幼兒園小班説課稿10篇

幼兒園小班説課稿 篇1

導讀:

我今天選擇説課的主題內容是“我自己”。我的教育對象是小班小朋友。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着重於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並儘量與他們自身有着較強情緒體驗的經驗結合起來,因此,為小班幼兒安排的活動內容要更貼近幼兒的生活。

背景:

我今天選擇説課的主題內容是“我自己”。我的教育對象是小班小朋友。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着重於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並儘量與他們自身有着較強情緒體驗的經驗結合起來,因此,為小班幼兒安排的活動內容要更貼近幼兒的生活。我在“我自己”這個大主題背景下,根據小班幼兒喜好和生活經驗,將預設一些活動,如“自己的玩具”、“我的漂亮衣服”、“我自己的家”、“我的小手和小腳”等小主題。接下來,我要介紹的活動——“漂亮的鞋印”就是“我的小手和小腳”小主題下的一個集體活動。

這裏介紹一段小插曲。有一天我班的萱萱小朋友不小心把一團橡皮泥踩在了腳下,萱萱的鞋底花紋便清晰的印在橡皮泥上面。我拾起橡皮泥對萱萱説:萱萱你的鞋印真好看。其他小朋友聽到了也湊了過來,爭着看那團橡皮泥。我忙説:你們的鞋底也有着祕密,不信你抬起腳自己看看。孩子們都抬起了自己的小腳看了起來。於是孩子們的興趣點從橡皮泥的花紋迅速過渡到對自己鞋底產生興趣,看看自己的小腳、講講花紋……於是我就萌發了開展這個集體活動的意念。

大家都知道鞋子是千姿百態的,有名稱的不同、有質地的不同、有外形的不同、有功能的不同等,對於小班幼兒,他們的認識是具體的,只能根據外部特徵來區別事物,鞋子的不同中最直觀的就是外形,幼兒對此已有了一定的認知經驗,但鞋子除了上面花樣的變化,其實鞋底也有許多學問,藏着許多祕密和教育契機,這也是平時常常被老師和孩子們忽略的。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鼓勵幼兒觀察、發現鞋底花紋的不同,並能大膽地表達表現。

2、通過與鞋印做遊戲,引發幼兒對自己鞋子的喜愛,體驗和鞋子做朋友的快樂。

活動流程:

第一個環節:鞋子跳舞了

第二個環節:我和鞋印做朋友

第三個環節:鞋子、鞋印手拉手

第一個環節“鞋子跳舞了”。小班的孩子好動、好玩,認識學習很大程度依賴於行動。“鞋子跳舞了”就能滿足孩子好動的天性,在遊戲中讓幼兒體驗學習活動的快樂。為了讓孩子無拘無束地玩,在創設環境和提供材料上我從“大”上面做文章。我準備大的顏料盆,幼兒可以雙腳踩在盆裏;還有半個教室大的圖畫紙,圖畫紙不是以一張方方正正的形式出現,而是以一條大路的方式,彎彎的,圍着教室展開,大路的寬度大約可以讓四個孩子平排行走,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讓孩子自由的印畫,同時又便於下一個環節孩子欣賞自己的作品;另外我還會和家長取的聯繫,發揮家長的資源和教育配合者的作用,讓家長當天給孩子穿着一雙鞋底花紋明顯的鞋子。“鞋子跳舞”還離不開音樂。我會在活動中放一段歡快的背景音樂,並帶着孩子們跟着音樂的節奏,一會兒在顏料盆裏走走,一會兒在紙上跳跳、扭扭、踏踏,還可以跟着音樂引導幼兒快快的走、慢慢的走,讓鞋印印滿紙上的每一個角落。在活動中我還要關注一些膽小的孩子,鼓勵他們大膽的走、大膽的印,此外還要注意幫助動作過快過強的孩子,要他們小心,不撞痛別人、不打翻顏料盆……整個第一環節強調營造一種愉快、歡樂、無拘無束的遊戲氣氛,讓孩子體驗鞋子跳舞的快樂,讓孩子有充分表現的機會。

第二個環節“我和鞋印做朋友”,這是整個活動的重要環節。我要鼓勵幼兒去觀察、去發現鞋底花紋的不同,並大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覺。一開始教師與孩子圍坐在大路旁,告訴孩子我們跳舞跳累了要休息一下,鞋子也累了,讓它也休息休息。這種帶有情感的話語可以激發幼兒對自己鞋子的喜愛和保護的情感,也為了讓孩子脱下鞋子,把鞋底朝上,可以幫助孩子尋找自己的鞋印。然後是一個分享交流的過程。分享交流是學習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作用是讓幼兒盡情盡興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在觀察和發現中,孩子的積極性一定非常的高,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的作品,同時,孩子一定會發現鞋底花紋也有不同:有的是一條條的,有的是有圖形變化的,還有的印有小動物……通過觀察使孩子們知道原來別人的鞋印和自己的不一樣,有這麼多的鞋印,豐富了孩子們的感性認識。這時我還會有意識地向孩子提出問題,如“為什麼我們的鞋印大小不一樣?”“為什麼這個鞋印只有半個”“為什麼這個鞋印這麼清楚?”“為什麼這裏鞋印多那裏鞋印少?”……

在觀察比較中幫助孩子回憶跳舞時的情景——抬起腳跟走鞋印只留下半個,印出來清楚的是慢慢走的時候留下的,鞋印大小不一樣是因為我們小朋友的腳大小不一樣……在活動中,孩子的語言表達是一個關鍵問題,小班小朋友他們最初表達的一定是他們直觀看到的東西,多數是以單詞的形式出現,如圓圓的、彎彎的,有米老鼠等等,這時老師的作用除了幫助孩子表達清楚,還可以根據小班下期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不斷增強的特點,通過編順口溜的形式,把花紋與孩子生活中的某些相似的東西聯繫起來,提高孩子的表述能力和想象力,這也是這個活動的難點部分,如一條條的就可以編成“鞋印鞋印真漂亮,就象小河流啊流”,又如鞋底有個米老鼠,就可以編成“鞋印鞋印真漂亮,米老鼠對我笑哈哈”……

《課程指南》中提出3歲的兒童愛模仿的特點是非常突出的,模仿是這一時期孩子的主要學習方式,所以我鼓勵孩子跟着老師一起念、一起編。由於孩子表達能力有限,我要注意引導,如“鞋印鞋印真漂亮,圓圓的像什麼呀?”孩子就會結合生活講出像氣球、像泡泡,教師應及時迴應,把孩子的`回答編進去,並鼓勵孩子自己大膽的編,逐步從單詞形式過渡到簡單句子型。這個要求對孩子已有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有一定挑戰性的。在看看、講講、編編中,幼兒的表達內容在不斷的變化,這樣不斷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激起幼兒學説順口溜的興趣。在整個活動中,老師要特別關注幼兒的回答,及時抓住教育契機,如有孩子發現了自己的鞋印,老師就要加以表揚,並用“***小朋友鞋印真漂亮,……”以此激發孩子尋找自己的鞋印的興趣。

第三環節“鞋子和鞋印拉拉手做朋友”。孩子看了各種各樣鞋底花紋,還和老師一起編了順口溜,他們一定還想找找自己印的鞋印在哪裏,所以我決定在最後一個環節再次讓孩子們動一動。這時顏料也基本幹了,因此最後一個環節就可以讓孩子拿着自己的鞋子,看看、走走、找找,這時歡快的音樂再次響起,愉快的尋找遊戲開始了。其實,這也是一個配對遊戲,找到自己的鞋印就站上去或把鞋子放上去就代表朋友找到了,孩子們還可以相互之間看看找找,並自由進行交流“我的鞋印在這裏”“我的鞋印彎彎象小河”……這一過程可再次讓孩子們體驗我和鞋子做遊戲的快樂。

整個活動都是圍繞孩子自己的鞋子展開的,充分展現孩子自主的表達表現,在愉快、輕鬆的遊戲中學習、感知,滿足了孩子的好動和好奇心,又能激發他們對自己鞋子的喜愛,知道鞋底的祕密。在活動中,老師是引領者,幼兒是主體,我會關注每一個孩子在活動中的情況,會去幫助膽小的孩子去遊戲、去表現;教師也要保護敢説敢做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並給予肯定;還要注意那些一般不起眼的孩子,挖掘他們的潛力,可以引導他們從模仿開始,為每一個孩子兒提供表現的機會,使不同能力層次的孩子都能得到發展。其次,活動中我還儘可能抓住活動中教育契機,利用孩子身邊的一切資源進行整合,以給予孩子多元智能發展的機會,如:孩子在玩色時再現對顏色的認知、老師還可以提醒孩子在行走時儘量不要踩到別人的腳印,這可以促進幼兒走的動作發展;在觀察時可以比較大小、多少等等。

接下去,在延伸活動和其他活動中,我將繼續引導幼兒開展“鞋印變變變”的活動,讓幼兒在印好的鞋印上大膽想象和創造;請幼兒回家去觀察大人的鞋子,看看爸爸媽媽的鞋底會有什麼祕密、大人的鞋子和我們有什麼不一樣……,從而使主題活動不斷豐富、充實,整合。

幼兒園小班説課稿 篇2

一、 設計意圖及教材分析:

全球資源日益減少,環境保護也日顯緊迫,保護生態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而我們的孩子生活無憂,社會環保意識淡泊,經常做出亂摘花草,隨意攀登樹木等行為,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卻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不得不令我們幼教工作者產生重重的憂患。而《綱要》中也明確指出:教育幼兒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的環保意識。所以對幼兒進行認識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樹,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觸,但幼兒對樹的認識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兒進一步去理解樹和人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植樹造林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益處。因此,對“樹”的深層次的探究已是一個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故而,我為大班幼兒設計了一堂社會環保課----《植樹造林》。

二、 活動目標:

基於這樣一種教育思想,接下來我來説説為本次活動制訂的目標。幼兒教育的任何一個目標都應該為幼兒的終生髮展作準備,社會教育也不例外。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目標,分別對幼兒知識、情感、能力方面進行積極的引導。

1、知道樹木是人類、動物的好朋友,瞭解綠化的好處,初步產生環保意識。

2、遷移生活經驗,激發幼兒熱愛和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過看看、説説、聽聽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

我把活動目標一做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三、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是實現活動目標的載體。活動材料應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為了能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提供條件,我為活動作了以下準備。

1、 各種樹的照片、實物投影儀

2、 多媒體課件和CD(山洪爆發、沙塵暴來襲、小動物搬家)

3、 植樹工具、小樹苗若干

4、 知識準備:和家長一起尋找關於“植樹造林”的資料

大班説課稿――我想這樣飛(彭愛雲)

一、教材內容分析:

“我想飛”是一個從“飛行”切入的主題,其更深層的內涵是:激發孩子朦朧的渴求意向,使之昇華為鮮明具體的“飛天”理想,並進行順勢引導,讓孩子們的創造想像以及如何實現理想的現實認識都獲得發展。活動的重點和難點讓幼兒大膽想像,激發他們想“飛”的慾望,並在想像的基礎上,願意用語言或繪畫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

二、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探 索慾望增強,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成人進行溝通與交流,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

三、活動目標

通過以上活動教材內容和幼兒情況分析,結合新《綱要》精神,滿足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發展的需要,確定本次活動目標為:

1、大膽想像,激發幼兒想“飛”的慾望。

2、在想像的基礎上,願意用語言或繪畫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

3、萌發探索未知事物的願望,相信通過努力,想像會變成現實。

四、活動準備

為順利達到活動目標,在活動準備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兒知識經驗準備:請家長和孩子共同查閲有關飛行器的知識。

2、教具準備:為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顯示飛行器的光盤、準備了孩子們繪畫的紙、筆,以及展示繪畫作品的展板。

五、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分為三部分:一、我們現在這樣飛;二、未來的飛行設計師;三、“我想這樣飛”畫展。總體設計思路以新《綱要》為指導,由淺入深,由表入裏,從感官到體驗到創造,使原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聯繫,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從中發展孩子們的觀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認識球體

一、教材內容分析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慾望也特別強,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日常生活中,幼兒其實已接觸很多球體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對它們十分感興趣,但對幼兒來説,他們很難完全用幾何角度來理解立體圖形,往往把平面幾何圖形和立體相混淆,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通過親身經歷探究,實驗和操作感知球體的特徵,獲取有關球體的科學經驗。激發幼兒探索興趣,培養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二、幼兒發展情況分析及目標制定大班幼兒探究慾望增強,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成人進行溝通與交流,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因此,為了滿足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發展的需要。我確定本活動目標為:

1、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和探索能力。。

2、通過觀察比較,在操作活動中初步認識球體的特徵。

3、引導幼兒運用討論、交流、等方式進行研究,體驗與同伴探索交往的樂趣。在遊戲中體驗幾何形體的有趣。

三、本活動的重點是:

讓幼兒在自主的探索活動中,感知球體的基本特徵。對於突破重點採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經驗,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在實際操作中來解決;建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本活動的難點是:

如何讓幼兒在探索、交流中進一步瞭解球體的特點,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對於突破難點採用的方法:創設寬鬆的活動氛圍;運用鼓勵表揚;榜樣示範;個別指導。方法手段注重操作性、感受性、體驗性。

四、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綱要》指出"提供豐富、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因此,我將準備:

1、大量的幾何形體玩具,皮球、乒乓球。

2、橡皮泥、報紙等可塑性操作材料(延伸活動)。

3、創設較為寬敞的場地,便於幼兒的操作。

五、活動過程:

1、導入課題。

教師:"小朋友,請你們玩一玩這些玩具,找一找那些玩具可以滾動。"激發幼兒探索興趣,我為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自由,讓他們任意選擇玩具,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從而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幼兒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讓孩子自由地玩玩具以激發幼兒想玩、想探索的慾望,初步感知球體的一個基本特徵及可以滾動。在此基礎上,我讓幼兒進行了第一次操作,請幼兒任選兩種可以滾動的玩具。

2、引導幼兒操作嘗試在幼兒選擇過兩種玩具後,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你們選的這些會滾動的東西又有什麼不同呢?請小朋友們比一比,試一試。"這一環節通過幼兒親自動手操作來感覺到自己的新發現,體驗到發現的樂趣和求知的快樂。請幼兒説一説自己的發現,並上前試一試,玩一玩,指出哪些玩具能向不同方向滾動。通過集中交流統一認識,感知球體可以向不同方向滾動的特徵。初次嘗試後,孩子們對球體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於是,我引導了幼兒進行第二次的操作。

3、幼兒第二次的操作嘗試第一次操作,幼兒在自由玩的過程中發現球體可以向不同方向滾動的特點。第二次操作則更進一步,主要是讓幼兒探究球體與圓形的不同,從而更進一步瞭解球體的特徵,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這是本活動的難點,首先引導幼兒與圓形比較觀察,認識球體,動手比一比,説一説他們有什麼不同。引導孩子依據比較觀察到的情況得出的結論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和幼兒小結:能向不同方向滾動的,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形的物體是球體。在不斷的探索中,幼兒獲取了知識,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

4、鞏固對球體特徵的認識。應用已獲得的經驗辨別哪些物體是球體。

綱要強調,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等現象產生興趣,因此為了讓幼兒從生活中感受到形、體的重要和有趣,我引導幼兒應用已獲得的經驗辨別我們周圍的哪些物體是球體。先請幼兒在周圍能看到的環境中找出與球體相似的物體。在深一層引導幼兒説一説日常生活中與球體相似的物體。實現了教育在生活中的延伸,體現活動的價值。

5、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創設操作活動情景,請幼兒幫玩具加工廠製作球體的商品,激發幼兒製作球體的慾望。做好後可以試着滾一滾,是不是能朝任何方向滾動。教師提供報紙、橡皮泥等可塑性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利用這些不同的材料製作球體,通過自身的參與動手製作進一步鞏固了對球體的認識。

本活動設計體現了《綱要》中科學教育的理念,緊密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為幼兒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力求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在活動中,通過嘗試操作法、比較法、引導發現法、討論法、讓幼兒在操作遊戲中充分體驗自由、快樂的情緒,輕鬆愉快地獲得知識,感受到數學的有趣,使孩子們感到: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

幼兒園大班説課稿――美術欣賞----《向日葵》

説活動教材

《向日葵》是法國偉大的畫家凡高的作品。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其中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發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人到凡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凡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衝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在《向日葵》這幅作品中,值得幼兒欣賞和學習的是:畫面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 然而對於城市的大班幼兒來説,孩子缺乏對“向日葵”這種植物的真實的感知,孩子不知道向日葵這種植物的外形、色彩、特徵以及它的象徵。 而這些恰恰正是欣賞《向日葵》這幅作品的經驗基礎。新《綱要》強調: “幼兒的學習要來源於幼兒的生活,以生活為基礎,建立在生活之上。” 缺乏生活經驗的學習,對於幼兒來説是空洞乏味的,美術欣賞教學也是如此。因此在欣賞《向日葵》這幅作品之前,我認為幼兒應該豐富的經驗可以包括:色彩、線條、構圖等美術欣賞要素方面的經驗,這一點大班幼兒已逐步積累;另外教師要幫助幼兒認識向日葵這種植物,幫助幼兒建構有關向日葵的知識經驗。那麼我相信在幼兒擁有了如此豐厚的經驗之後,他們的欣賞活動會更加生動獨特。

基於兩種經驗的積累,我們可以圍繞向日葵的欣賞活動構建這樣一個主題: 這個主題包括:實地參觀活動引導幼兒通過實地實物的參觀、認識,建立對向日葵的初步感受和認識。然後認識向日葵的色彩、外形、特徵及作用和象徵意義,幫助幼兒建立對向日葵的完整認識。還有一個種植活動幫助幼兒瞭解種植的要素,這樣幼兒就建立了足夠的生活經驗。另外教師還通過欣賞凡高其他作品的活動幫助幼兒認識凡高,瞭解凡高的作畫特點、瞭解凡高的一生,幼兒有關的美術經驗也隨之形成。

570) h=570;" border=undefined>

説活動日標

1.活動目稱

(1)引導幼兒欣賞凡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

(2)鼓勵幼兒大膽欣賞與評價,發展幼兒對藝術作品的解釋和評判能力。

2.活動重點:欣賞作品《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

3.活動難點:瞭解畫面中的情感是可以通過形象、色彩、筆觸等要素傳達出來的。

【分析】 目標(1)綜合了對美術要素的認知以及對作品的情感,是以認知和情感並重的目標。開展幼兒美術欣賞活動。是引導幼兒通過對藝術作品的理解、感受和體驗,逐步豐富幼兒美的經驗,提高幼兒對美的作品的感知和評判的能力,同時學得美術的技能和技巧。這兩個是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的。

其中“瞭解畫面中的情感可以通過形象、色彩、筆觸等要素傳達出來”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因為從幼兒對作品表面的感受和理解達到如何內化為自身的情感,從而更好地體驗作品、更好地體驗創作者的情感是比較難的。

目標(2)是能力目標,我認為美術欣賞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為了美術技能技巧的提高。而更多的是幼兒對美好事物的感受、理解、體驗,從而激發幼兒對美的創造。但是技能技巧的學習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了技能技巧的提高才會促進幼兒的創作。

説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實地參觀向日葵種植園地,給向日葵拍照。觀察認識向日葵。欣賞有關凡高的其他作品,幫助幼兒建構有關向日葵的認知經驗及美術欣賞經驗。

2.環境創設準備:有關向日葵的照片、圖片,《向日葵》作品圖片每兩位幼兒一幅,《十四朵向日葵》作品幻燈片一幅,凡高的其他《向日葵》作品幻燈片。

活動延伸:

“我的向日葵”激發幼兒學習模仿或創作一幅“向日葵”作品。

説設計理念

1.教學活動注重經驗的構建和積累。幼兒的學習活動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美術欣賞教學也不例外。在欣賞活動之前教師注重幼兒有關美術經驗的積累,如欣賞凡高的其他作品,幫助幼兒瞭解凡高繪畫的特色及筆觸。同時教師還發現幼兒有關“向日葵”的生活經驗不足,注重幼兒生活經驗的補充,使幼兒在活動中有話可説,有感而發,為更好的欣賞作品做好鋪墊。

2.欣賞活動緊扣美術欣賞要素。在《向日葵》這幅作品中,值得幼兒欣賞和學習的是:畫面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以及作品的構圖。在教學中引導幼兒從最突出的色彩人手,欣賞感受色彩的亮麗、同色系的組合及對比色運用的恰到好處。同時引導幼兒感受大膽誇張的線條帶給我們的富有靈動和生命的感覺。

3.欣賞活動中尊重幼兒的感覺,鼓勵幼兒大膽表述。兒童都是藝術家。兒童的藝術是兒童生命本能的自然凸現。因此在欣賞中教師和幼兒的對話是平等的,尊重幼兒對作品的感覺和表述,而不是以自己的權威壓制幼兒。

4.注重多種欣賞方法的運用。對話法是美術欣賞教學的基本方法,教師除了鼓勵幼兒大膽與作品、教師、同伴之間互相對話,表述對作品的理解.同時運用對比的方法,感受實物、圖片和繪畫作品的不同,教師還運用幻燈片的放映給幼兒一個完整美麗的感受,同時欣賞感受到更多的“向日葵”作品。

5.欣賞活動注重幼兒情感的激發。畫面中,鮮豔亮麗的黃色和橙色以及大膽、誇張、扭曲的線條充分流露出創作者強烈和炙熱的.感情,流露出對向日葵的熱愛。教師從色彩、線條等人手,運用對話、對比等方法引導幼兒感受作品表達出的情感,激發幼兒的創作慾望。

《》 編輯

幼兒園小班説課稿――認知活動---1和許多

説活動教材

認識“l”和“許多”是幼兒認識數活動的開始,比較適合於3歲左右的孩子。根據他們年齡小、好玩、好遊戲、有意注意時間短的身心特點,我設計了認知活動“1”和“許多”。只學習“1”和“許多”相對低年齡段孩子而言較抽象和枯燥。但伴隨着遊戲活動,就會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既可以滿足幼兒遊戲和好動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數學教育目

標。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選擇了“小兔採蘑菇”作為小班幼兒學習區別“1”和“許多”的教材,並幫助他們初步理解“l”和“許多”之間的關係。在整個教材中所涉及的動物形象“小白兔”,孩子們很熟悉,而且其中的活動簡單。比較形象直觀,滿足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性,讓幼兒在遊戲中建立初淺的數概念。

説活動日標

1.活動目標

在生活中孩子們也會常常接觸到“1”和“許多”等這樣的數現象,但對這些數現象模糊不清,不能很準確地理解“l”和“許多”之間的關係,為了幫助孩子能夠進一步地掌握理解“1”和“許多”,特制定以下兩條目標:

(1)在遊戲中讓幼兒初步感知“l”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2)培養幼兒對數活動的興趣,並學習用語言進行表達。

2.活動重點:在遊戲中讓幼兒認識“l”和“許多”。

3.活動難點:感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分析】本次活動重、難點體現一個“認識”和“感知”的問題,所以把認識“l”和“許多”作為整個活動的重點,通過讓幼兒根據兔媽媽所給的任務進行認識“l”和“許多”的關係。活動的難點定位在感知“l”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因為在教育幼兒學習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遵循一個由易到難的規律,在認識的基礎上再進行感知,體現了幼兒學習數的發展過程,這樣才具有一定的遞進性,讓幼兒知道1個1個和起來就是許多個,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增強了幼兒的數概念。“l”是自然的單位,“許多”是含有兩個以上元素的集合,它們之間有一個量的區別。在目標中還強調了讓幼兒用語言來表達“l”和“許多”兩個量.符合小班幼兒的思維發展要求,也促使幼兒在表達過程中理解“l”和“許多”兩個方面的意義。

説活動準備

1.前期準備:瞭解幼兒的喜好。

2.活動材料準備

(1)兔寶寶和大灰狼的頭飾、籃子及蘑菇若干。

(2)合適的活動場地,為幼兒提供寬敞的活動空間。

(3)場地佈置如圖:(×表示小兔出發的位置)

570) h=570;" border=undefined>

説活動延伸

1.活動一:區域活動中提供各種水果的圖片,請幼兒説一説哪種水果是1個,哪種水果是許多個。(教師根據需要可更換圖片的內容)

2.活動二:區域活動中提供小卡片。聽指令找出相應數量的實物卡片:請你找出是l(許多)個物體的卡片。

3.活動三:找找自己身上什麼東西是l,什麼東西是許多,並告訴同伴和老師。 4.活動四:教師帶領幼兒找找教室和室外的物體,什麼是1,什麼是許多。請幼兒回家找找家裏的什麼東西是1個,什麼東西是許多個。

【分析】 起到加強鞏固作用,讓幼兒通過進一步的動手操作和觀察感知“l”和“許多”,加強理解“l”和“許多”的概念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從中也培養了孩子們的觀察力。

説活動特色

1.活動情景遊戲化。活動中,老師能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了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遊戲。既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遊戲中體驗並感知了“1”和“許多”,引起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興趣。

2.活動內容整合性。在活動過程中以小兔採蘑菇為主題,融人認知(“l”和“許多”)、語言(我拿了……;我採了……)、社會(伯伯借籃子給小兔們,突出關愛)、健康(下蹲、跳等基本動作)等方面。

3.活動自主性。教師以兔媽媽的形象帶領幼兒參與活動,打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界線。活動中沒有強硬的規定,創設較自由的活動空間,讓幼兒輕鬆地學習本領。

《》 編輯

幼兒園小班説課稿――科學活動-會跳舞的罐寶寶

説課內容

一、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年齡普遍在3―4歲左右,思維呈現出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由於小手肌肉組織發育還不夠完善,因此,活動性較弱。利用幼兒對周圍的聲音感到新鮮好玩的現象,設計此活動,發展幼兒的聽覺、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二、説教材

1.本活動的目標是啟蒙教育,主要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活動過程有趣、形象,利用擬人的方法,抓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參與和操作的積極性。

3.分組活動、綜合活動使每個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而難易適中、動靜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兒在上自信心的發展,獲得成就感。

三、説教法

1.操作法:為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我採用了操作法,在適當的要求下,發展幼兒動手能力與觀察力,體會探究的樂趣。

2.遊戲法:“遊戲”是低齡幼兒活動的最佳方法,教師在遊戲中輔以形象生動的教具、有趣活潑的語言,會使幼兒興致勃勃,從而寓教寓樂。

活動準備:前期知識經驗的準備──幼兒會聽一些獨特的聲音。教具遊戲的準備──沙子、小石子、小鐵片、黃豆、卡通空八寶粥罐若干;舞曲音樂。幼兒活動準備──按人數將幼兒分成3―4組。

四、説學法

1.通過可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讓幼兒大膽放手操作,以此體會操作的快樂。

2.在有趣的遊戲情景中,讓幼兒去探索,從而發展幼兒的聽覺力、注意力、觀察力。

五、説教學程序

首先,通過認識新朋友──漂亮可愛的罐寶寶,引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其次,通過操作活動“喂寶寶”嘗試自己製作響罐。這樣的設計,幼兒沒有心理壓力和負擔,使每位幼兒都有了動手機會和表現,在猜想活動中,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去猜測、去思考,激發他們探究的熱情;最後,在户外活動中,深化主題,愉快的結束活動,使幼兒意猶未盡的渴望再次的活動。

活動內容

活動目的:

1.辨別幾種不同的聲音,使幼兒對聲音產生探究的慾望。

2.培養幼兒的操作興趣、發展觀察力、注意力以及對科學活動的喜愛。

活動重點: 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難點:將相同聲音的響罐配對。

活動準備:

1.裝飾成各種卡通娃娃的空八寶粥罐子、盤裝沙子、黃豆、小石子、小鐵片等若干。

2.按人數將幼兒分成3―4組。

3.錄音機、舞曲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直觀教具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出示罐寶寶──介紹給幼兒的新朋友。

2.出示並認識罐寶寶的“食物”──沙子、黃豆、小石子、小鐵片。

二、基本部分:操作活動引發幼兒探究。

1.喂一喂──指導幼兒隨意給每個罐寶寶喂一樣食物並提醒幼兒蓋嚴蓋子。

2.跳一跳──引導幼兒上下左右搖一搖罐寶寶,讓他們自由地跳起來。

3.找一找──啟發幼兒相互猜測罐寶寶吃的是什麼,並將相同聲音的罐寶寶配對成舞伴,在舞曲中快樂地舞蹈。(幼兒亦可共同跳舞)

三、結束部分:幫罐寶寶到户外去找更多的食物,找更多的朋友。

延伸活動:將幼兒製作的罐寶寶擺放到“科學操作區”,讓幼兒自由擺弄、玩耍。

四、活動後的反思:在教學中,幼兒對操作、探究很感興趣,通過操作──遊戲的形式讓幼兒體會了探究的過程和快樂。在活動中,孩子在製作的同時,提高了幼兒的觀察力,動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聽覺。他們特別喜歡玩遊戲,因為在遊戲中可以使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沒有絲毫的壓力。對於個別能力弱的孩子,我採用集體與個別輔導的形式,並在日常生活中給他們提供機會,讓能力弱的孩子不會為此而產生畏懼的心理;對於幼兒的新觀點新發現,我總是鼓勵和尊重幼兒的觀點,並共同分享。如:有的幼兒認為罐寶寶吃飽了可以喝水,我肯定了幼兒的想法,並引導幼兒聽一聽罐寶寶肚裏的水聲,拓展了幼兒的視野與經驗。

這次活動的不足是:師幼互動少了一些,在活動中可以在遊戲中穿插一些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這樣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小班説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該內容在語言領域裏,通過閲讀教材,我認為該內容選自幼兒生活,從提示上來看,主要是從語言指令方面來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進而建立語言和畫面之間的聯繫,為閲讀打下基礎。為此,本着課程整合的理念,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我將該活動拓寬到健康、社會、音樂充分挖掘了以下幾個活動目標:

1、喜歡聽故事,能聽懂故事大意;2、能聽懂簡單的語言指令、學習按指令行事;3、能根據語言指令作出判斷,建立語言和畫面之間的聯繫;4、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學習常用的禮貌用語(“謝謝”“不用謝”“不客氣”);5、有外出時的一些安全自護意識;6、在遊戲和情景中認識漢字“家”;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a、自制能懸掛娃娃三個(紅紅、明明、強強)掛鈎6個;b、貼絨教具:房子三座、蘋果樹、柳樹、草地;c、貓媽媽頭飾、小貓頭飾(與幼兒人數相等)d、大字卡“家”e、幼兒語言用書

2、知識準備:活動前幼兒已會唱《小花貓你別吵》的歌曲

設計思路:

1、遊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好玩是幼兒的天性,所以,利用孩子感興趣的説説、做做、玩玩的方式,引導他們耐心地傾聽,將會受到良好的效果。

2、故事也是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通過故事設置幼兒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情景,引導他們在情景中聽懂語言指令並作出判斷,進而幫助幼兒建立語言的畫面的聯繫,從而發展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和畫面閲讀能力奠定基礎。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通過遊戲《我來説你來做》使幼兒初步能聽懂簡單的語言指令、學習按指令行事;玩法:教師説:“請你拍拍手”“請你摸摸頭”“請你找找小耳朵”等語言指令,幼兒聽指令做出相應動作並表述“我就拍拍手”“我就摸摸頭”等。

(二)、基本部分:

1、以故事形式導入,設置問題情景,引起幼兒傾聽興趣。

教師:小朋友,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有一天,紅紅、明明、強強,他們一起和媽媽去超市。在超市裏,他們走着走着,被許多玩具吸引住了,悄悄離開了媽媽,他們看到有小狗汪汪、小貓咪咪,還有胖乎乎的小熊貓真可愛。看着看着,因為超市裏人很多,他們突然找不到媽媽了。紅紅、明明和強強都非常着急。小朋友,你們願意做他們的好朋友,幫他們找家嗎

2、情景遊戲《幫朋友找家》

玩法:教師出示紅紅,併發紅紅的口氣説:“小朋友,我家房頂平平的,門前有一棵蘋果樹,請你們幫我找家,好嗎?”幼兒根據紅紅的描述幫她找家,並把紅紅送回家,教師又以紅紅媽媽的口氣説:“謝謝小朋友。”然後啟發幼兒做出回答:“不用謝。”(或不客氣)(用同樣方式引導幼兒幫助明明強強找家。)(幼兒坐下來)

3、引導幼兒討論:(1)、剛才小朋友都幫誰找家了?(出示“家”的字卡)(2)、你是怎樣幫他們找到家的?(引導幼兒描述紅紅、明明、強強各自家的明顯特徵)(3)、紅紅、明明、強強為什麼找不到家了?(通過引導使幼兒明白因為他們在超市裏光顧看玩具離開了媽媽。

(4)、假如你和爸爸媽媽去超市應該怎樣做?如果不小心走丟,又該怎麼辦?(請超市的阿姨、叔叔幫助告訴他們自己家哪裏或電話號碼)。

4、遊戲《給字寶寶照相》

玩法:幼兒假裝給字寶寶“家”照相,嘴裏發出“咔嚓”的聲音,然後請幼兒打開書P4在書中找到它的照片。

5、教師引導幼兒分別找出書中紅紅、明明、強強的家並進行特徵描述。

6、教師分別出示紅紅、明明、強強,並以他們的口氣説:“小朋友,天黑了,你們還能幫我找到家嗎?”(引導幼兒將畫面與畫面之間聯繫起來,並作出判斷)

三、結束部分:

1、活動小結:a、教師説:“小朋友真聰明,能幫紅紅、明明、強強找到他們白天的家,還能找到他們黑夜的家,自己鼓勵自己:一、二、三我真棒!

B、朋友,你們幫助紅紅、明明、強強找到了家,高興嗎?開心嗎?(引導幼兒用拍手、笑表達自己的情緒)

2、延伸活動:教師扮演貓媽媽,幼兒扮演小貓到户外做《小花貓找媽媽》和《吹泡泡》的遊戲。

 效果分析:本次教學活動運用了多種遊戲的形式來使聽指令做動作比較單調的學習形式豐富起來,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從而完成本次活動的目標,不僅培養了孩子們觀察力、分析力、判斷力,還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但個別孩子在表達時需要老師的引導、幫助,教師也應多給他們鍛鍊的機會,鼓勵這些孩子,使他們擁有自信。

幼兒園小班説課稿 篇4

一、説設計意圖:

《會響的小路》這個故事非常優美,有那麼多的小動物路過這條小路,還會發出那麼好聽的聲音,故事中的象聲詞非常形象生動,還作了很多比喻,把小朋友們帶入了一個童話般的世界裏。孩子們天生對小動物有着很深的情感,他們愛聽故事,喜歡故事中有趣的情節,小動物的形態、動作都特愛模仿,尤其是對小班段的孩子來説。為此我設計了小班綜合活動:《會響的小路》。

二、説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故事特點我設定小班孩子的教學目標:1、喜歡聽故事,能初步的理解故事。2、大膽想象並嘗試表達小動物和風兒經過小路時的情景。3、享受聆聽樹葉發出的聲音的樂趣,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説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故事,並樂意想象,能用語言大膽的表達。

難點:樂意想象,嘗試用故事語言進行表述。

故事中所表現的三隻小動物與不同聲音的關係是抽象的,但有了多媒體的階入,使較為抽象的故事情景具體化、形象化,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讓幼兒初步理解走路姿勢與聲音的內在聯繫,對這一抽象的邏輯概念有初步的.感知,來理解故事內容並通過想象,用語言表達出來,從而突破重點。在現場情景的誘導下,幼兒對"樹葉小路上還有誰會來"這一問題,會非常樂意想象和表達,從而來突破難點。

四、説活動準備:

1、創設情境:樹葉小路。

2、課件《會響的小路》。

五、説活動流程及設計思路:

流程:完整傾聽故事《會響的小路》(瞭解梗概)--結合多媒體課件,分段欣賞故事(重點理解)--完整欣賞故事(完整感受)--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表達表現)--幼兒走一走樹葉小路(感受聆聽)

(一)完整欣賞故事《會響的小路》。

小朋友,你有走過會響的小路嗎?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故事題目叫《會響的小路》。

教師講述故事《會響的小路》,讓孩子對故事有一個完整的印象。

提問:①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②故事裏有誰?

直接導入主題,簡潔明瞭。

(二)結合多媒體課件,分段欣賞故事。

教師邊展示課件邊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提問:

1、誰走過了小路

2、

①小刺蝟走過小路,發出了什麼聲音?請你學學小刺蝟的動作。

②小白兔走過小路,發出了什麼聲音?請你學學小白兔的動作。

③小蚱蜢走過小路,發出了什麼聲音?請你學學小蚱蜢的動作。

④小刺蝟對風兒説了什麼?

⑤風兒是怎麼跑過小路的?學學風兒的動作。

此環節我運用了直觀法和提問等方法,把故事進行分段講述。

(三)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

1、樹葉小路上還會有誰走過?會發出什麼聲音?

2、如果你走上樹葉小路,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

由於小班幼兒能力有限,教師應對幼兒的回答進行提煉,如"小鴨走過小路,踢噠踢噠","小羊走過小路,的篤的篤"等,儘可能讓幼兒在自身表達的基礎上體驗成功。

(四)幼兒走一走樹葉小路。

帶領幼兒在樹葉小路上走一走,邊走邊聆聽樹葉發出的聲音,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表現故事中的場景。

考慮到小朋友在走樹葉小路時可能會很興奮,所以我把踩樹葉的環節放到了最後,作為課的延伸活動,小朋友可以自己發揮模仿故事中的小動物,在會響的小路上走,讓幼兒有一個身臨其境的感受。

幼兒園小班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小雞是孩子們日常都能見到的家禽之一,相對其他家禽而言,孩子們對於他們的外形、顏色、飼料等來説都是較為熟悉的。本次我選擇了“小雞吃米”這個藝術美術活動,根據新《綱要》藝術領域中提出的“引導幼兒接觸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情感體驗,並提供給幼兒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象,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二、教學目標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教材,針對小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一)一、幼兒熟悉小雞,並有飼養小雞的經驗。

二、在觀察的基礎上,學習表現小雞的外形及簡單的動態。

三、根據飼養的經驗添畫食物,感受小雞生活的快樂。

(二)根據本班幼兒的個體差異,本班的活動重難點如下:

一、重點:在小雞的外形,繪畫小雞一定要非常的熟悉小雞,最好是有過飼養小雞的經驗。

二、難點:繪畫小雞的動態,小雞的動態看似很複雜,但是仔細觀察,還是很有規律的,幼兒要掌握其中的規律。

(三)為了完成本次活動,我做了以下準備:

一、認識小雞,最好飼養過小雞。

二、小雞(食物或錄像)、小雞的圖片(外形圖和動態圖)。

三、油畫棒和白紙人手一份。

四、幼兒用書。

三、説教法

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以操作法為主,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幼兒興趣後的第一次操作,主要是讓幼兒學會一大一小的兩個圓連在一起,小的畫在前面大的畫在後面,並學會均勻塗色,掌握繪畫技能;第二次操作是繪畫米粒,讓幼兒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的快樂。同時在各個教學環節中還穿插了直觀教學法、交流討論法、榜樣示範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活動輕鬆,愉快,讓幼兒能更好地理解,並接受。

四、説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引導、提示的方法,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陶行知先生説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因此我讓幼兒在活動中通過嘗試法、體驗法等方法,慢慢學習繪畫的技能。與此同時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在教學中把教法與學法有機聯繫起來,有意識的進行學法的指導和滲透,不但可以讓幼兒學會,還會讓幼兒會學。

五、説教學過程

1.觀察小雞(實物或錄像)教師:小雞是什麼樣子的?(毛茸茸的。)有什麼顏色?(黃、黑)身體是什麼樣的?(圓圓的。)頭是什麼樣子的?(圓圓的。)像什麼?嘴巴、眼睛又是什麼樣子的?(尖尖的、圓圓的。)像什麼?

2.觀察小雞的動態師:小雞做了哪些動作?低頭、抬頭、回頭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飛起來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

3.出示圖片,討論繪畫方法。

①教師:小雞怎麼畫?先畫什麼?後畫什麼?(提供兩個大小不同的圓讓幼兒進行演示。)然後添上什麼?(嘴巴、眼睛、小雞冠、翅膀和腳。)

②幼兒變成這樣了又該怎麼畫?(提供不同動態的小雞,讓幼兒尋找不同的變化規律。)

4.幼兒進行繪畫創作活動。

①教師:你想畫幾隻什麼樣的小雞?它們在幹什麼?怎麼才能看出它在吃米?(低頭、地上有米。)

②教師:小雞還喜歡吃什麼?(小蟲子。)小雞喜歡在那裏玩?

5.作品展示與評價。

教師:你畫的小雞是什麼樣子的的?他們在幹什麼?你最喜歡哪一隻小雞?為什麼?

活動延伸:在美工角知道幼兒用橡皮泥表現小雞的生動姿態;在課後讓幼兒飼養小雞或小鴨,進一步觀察和表現小雞、小鴨的生動形態。

幼兒園小班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快樂輪胎》這個故事選用了一個廢舊輪胎作為主要角色,可是一個廢舊輪胎能帶來什麼快樂呢?孩子們在故事《快樂輪胎》裏找到了小松鼠的快樂之源。故事輕鬆的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快樂輪胎》是個有趣的故事,講述小動物乘着輪胎時歡快的情景。語言樸實、短小精悍的故事通過淺顯易懂的語言和有趣的象聲詞,把輪胎帶着小動物滾過很多地方的快樂情形,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它以清新的語言,形象生動的比擬描述了小動物們滾輪胎的快樂情感,同時喚起了幼兒對輪胎的喜愛情感。《快樂輪胎》能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源於生活的題材能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快樂輪胎》便於幼兒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這個適合在3—4歲的幼兒開展教學活動。根據幼兒活潑好動,充滿探究性和表現欲的特點,為此,我為孩子提供了寬鬆和諧的氛圍,並在輕鬆愉快的情緒中表現自己。在活動中讓幼兒學一學,做一做輪胎滾動的樣子,學一學小動物們做在輪胎上一上一下的感覺。

根據新《綱要》中,主動活動教育提出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體驗,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因此,在整個活動中都以幼兒的自主參與活動為主,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動感受作品形象的情感和快樂。本活動也符合小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適合小班教學。

二、説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幼兒年齡特點,確立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目標,從這三方面的目標來達到活動的目的並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具體如下:

1、體驗小動物乘坐輪胎時歡快的情緒情感。

2、能安靜地傾聽故事,能隨着故事情節展開想像。

3、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學説簡短的句子。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

1、洗乾淨的4個廢舊輪胎。

2、掛圖、教學課件,音樂、圖畫紙、油畫棒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培養幼兒傾聽故事的興趣。

活動難點

想象輪胎可能會滾到什麼地方。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説教法、學法

為完成目標,我將活動以反覆傾聽為主要教學方法,貫穿傾聽——討論——再看圖請幼兒講述——討論——看課件——想象進行續編---主線線索,層層深入,主要運用啟發聯想法,直觀教學法、傾聽表述法、表演法、探索仿編法,同時在各個不同環節中,穿插講述法、觀察法。運用這些教學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配合使用歡快優美的背景音樂、教師親切自然的激勵性語言 ,培養幼兒的觀察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想象力,創造力,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濃厚興趣。

五、説教學過程:

(一)第一環節,圍繞“快樂”二字,我首先通過出示實物輪胎來引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分組上來玩一玩,小班的幼兒對這個遊戲非常感興趣。他們都想親自來嘗試一下玩輪胎的樂趣,孩子們的想象力真的很棒,有的説:“老師,兩個人抬着玩,上面做個朋友好不好?”還有的説:“上面踩着走,看誰掉下去就輸了。”最後,大家用廢舊的輪胎創造了許多玩法,而且探索新的玩法,體會廢舊輪胎帶給我們的快樂。

接着教師有啟發性的語言引導幼兒:廢舊輪胎帶給了我們很多快樂,也給一隻小松鼠帶來了很多快樂,你們知道它給小松鼠帶來了哪些快樂嗎? 我們來聽一個故事吧。

(二)、第二環節讓幼兒看課件、聽故事。聽完故事後我還設計了幾個簡單的問題,(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2)誰發現了一個大輪胎? 通過提問,孩子們知道了故事的名字叫做《快樂輪胎》。小松鼠發現了圓圓的輪胎,被輪胎帶着滾到了河邊,小朋友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老師一定要引導幼兒要用完整的語言來説這句話。

在第一遍講述故事時我使用了課件。因為生動的畫面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對於我提出的問題也能正確地回答。

(三)、第三環節,再聽一遍故事(播放磁帶)

提問:1、山坡上滾下來的這圓圓的東西原來是(引幼兒對話)什麼呀?

2、圓圓的輪胎帶着小松鼠滾呀滾,滾到哪兒了呢?

“哎呀——輪胎滾進了河裏。”多請幾個幼兒説完整這句話。

3、滾到河裏漂呀,漂呀(老師做小船的動作加以引導),像什麼呀?(像小船)

4、教師小結:輪胎在河裏漂呀漂(動作),小松鼠躺在上面一點兒都不害怕(動作),反而很舒服(動作)。

5、圓圓的輪胎拖上岸來,又滾起來了,這回滾到哪兒了呢?(山谷、天上、山坡)教師適當引導。

6、輪胎滾過山坡,滾過山谷,像乘什麼呀?用完整話説。

滾到河裏然後漂啊漂和漂小船一樣(這時候,老師要做小船的動作來提醒幼兒)接着輪胎被小動物們拖上岸,又滾到了山谷、山坡、天上,在提問這個問題的時候老師要適當給與引導。輪胎滾過山坡滾過山谷的時候就像乘火車一樣,這個問題還是和前面一樣,老師用動作來提醒幼兒。本環節 我為幼兒提供了寬鬆和諧的氛圍,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情緒中表現自己。通過看一看,説一説,想一想,學一學,做一做來讓幼兒理解故事,更讓幼兒從中對故事產生濃厚的興趣

7、小結:輪胎也和小動物們玩得很開心,它很快樂,所以這個故事的題目是《快樂輪胎》。請幼兒把題目説一遍。這一環節能夠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四)、第四環節,為了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故事的興趣,讓幼兒想像一下,輪胎還有可能帶着小動物去哪兒?此環節讓幼兒暢所欲言,發散幼兒的思維能力,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幼兒在情感願望的驅動下大膽想像,輪胎還滾到了哪些地方,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等,體驗想像的樂趣。

小班幼兒創編實際能力的有限,讓幼兒通過想象,説出輪胎還能滾到哪些地方,使每個幼兒都參與進來,大大程度上減少了幼兒的難度,使幼兒有滿足感和自豪感。

(五)、播放音樂 體驗快樂。

1、那你們想不想也變成一隻快樂的輪胎呀?

2、播放音樂,師:現在我們小朋友也變成了一隻快樂的輪胎,(手、腳、和身體做動作)。你的輪胎滾到哪裏去了呀?哦,我們一起滾到了公園…或輪胎先滾到了高速公路上,加快了速度,好快呀,超過了汽車。輪胎要滾到高橋上去,有點邊慢了,(並慢慢起立)。這橋好長呀,要下坡了,速度越來越快了,(並蹲下)。(把幼兒説過的地方加進來)

師幼一起進行互動遊戲,老師和小朋友一起跟隨音樂做動作,增進了師生的情感,也營造了輕鬆地學習氛圍。

六、活動延伸

請幼兒到户外探索輪胎的新玩法。

幼兒園小班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1、活動來源:該活動與幼兒的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可運用於主題活動之中。眼睛、鼻子、

嘴巴、耳朵、手、腳,在我們主題活動中稱之為“六個寶”。這六個寶,正是孩子們每天來感知周圍世界的重要感官。這次活動並不是單純地給予幼兒關於感官知識的現成知識。而是讓孩子在各種感官的運用中獲得真切而具體的感受和體驗。果實,在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是隨處可見的,且取材方便。對於他們孩子們都有一定的感知和體驗。它們的形狀、顏色、味道都是獨具特色的,深受着孩子們的喜愛。每天午餐後的水果品嚐,顯然是孩子們所期盼的快樂時段。

2、目標定位: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中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結合主題《快樂六個寶》目標的實現。確立了情感、能力、感知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一面,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 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體驗動手的快樂。

(2) 在操作中,用口、鼻、眼、手各種感官,感知實物,並能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 能瞭解幾種常見的剝的水果和乾果。

在這三個目標中,我從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及規律出發的,將情感方面列為首位,依次是能力和知識獲得方面,這是考慮了小班幼兒的特點學習規律出發的。

根據目標:我把重點定位於,在實際操作中,用口、鼻、眼、手各種感官,感知實物,並能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過實物觀察、多媒體、實踐操作、食物品嚐、及音樂配合、遊戲情節的貫穿來實現活動目標。

活動難點:在剝橘子和剝幹核時,由於孩子們的小肌肉的動作協調能力、動作力度尚未發展到一定程度。在操作過程中,孩子們很有可能提出“老師我不會剝”、“老師剝不開”的問題。(因為,在平時剝橘子、香蕉皮的時候,我班每次都會有這種現象)。當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老師如何正確地孩子們運用各種方法,通過各種渠道去求得剝開殼或皮的方法,體驗到自己動手後,獲得成功的快樂,這是個關鍵。它對於孩子和老師來説都是一個難點。

活動的準備:分為

活動的經驗準備: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水果有一定的經驗,吃過或看過。

活動的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找找剝皮或殼的果實〉〉、橘子若干、毛巾、盤子、有殼的乾果若干、輕鬆愉快的音樂。

二、説教法

在新課程理念中要求建立一種“對話、互動”的新型師生關係。在這種對話的氛圍中,教師和學生處於平等的地位,都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縛,充分表達各自的意見,促使雙方都進行積極的思考。在這種師生關係下,孩子的學習方式也要發生轉變,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教學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各種學習方式,本次活動我採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

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進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發興趣後,品嚐橘子前的一次剝橘子操作活動。第二次操作是在剝乾果的活動中。

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展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

的理解。在本次活動中,通過實物投放及多媒體動畫“各種各樣的果實”孩子們對各種有殼和無殼的果實進行分類。讓孩子結合生活經驗,在辨證中得出結論,對含糊的結論也可留於課後進行調查。

2、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本次活動,在引入和結束活動中都滲入遊戲的形

式。在橘子和乾果出現的時候,都讓孩子們去摸一摸猜一猜,這樣既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又讓孩子們體驗了不用眼睛光用手的本領。

此外活動中還採用交流討論(小組、個別、集體)、賞識激勵法,使幼兒對小手等其他感官的運用都有一定的經驗。

三、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在《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中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要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分一分、嘗一嘗、説一説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在剝與品嚐的過程中,體驗到了無窮的樂趣。

在第二、第三環節中,就完成了感知特徵操作分類和語言表達的目標,同時目標一和目標三,也同時得到了體現,主要是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及常見乾果和水果的瞭解。

2、品嚐交流(嘗試法)

在體驗小手剝一剝的過程中,孩子們的控制能力弱,為了孩子們的需求,我及時讓他們進行品嚐,大家吃吃將講講、在愉悦的狀態中,幼兒也逐步意識到了小手、小嘴巴的能幹。同時也瞭解了不同水果和乾果有着不同的剝法和口味。幼兒在遊戲的情節中,在輕鬆的氛圍中結束了該活動。

四、説教學流程

在這次活動課中,各個環節可以説是環環相扣、動靜交替的,它多次給了孩子們手口並用的機會。

遊戲導入、激發興趣——自由探索、交流感想——動畫觀賞、果實分類——提升探索、果實品嚐——遊戲結束、延伸活動

本次的結束活動中也滲入遊戲的形式,與開始到小豬家做客,情景相扣,比較自然,並且延伸活動對孩子們的手指運用也是一個提升,讓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學習運用感官感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現象,是小班幼兒發展的一個基本目標。對小班年齡段的孩子來説,他們更為喜歡的是在遊戲的情景中,在吃吃玩玩的過程中,在快樂的體驗中進行學習。對於 六個寶的認識,在本次的活動中,孩子們都能得到一定的感受和體驗。孩子們對自己喜歡的水果和乾果,用眼睛去看看、用鼻子去聞聞,用小手去剝剝,在輕鬆愉快的音樂聲中,再用小嘴巴去嚐嚐。從始至終,應該説孩子們都處在一種輕鬆愉快的,自主操作、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去體驗着六個包寶的能幹,在不知不覺中,拓展着自己的知識面與經驗。因此,我認為此活動能夠結合季節性,能夠從孩子的已有經驗出發,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運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引領孩子們積極的運用自己的各種感官去感知周圍的世界。

幼兒園小班説課稿 篇8

【設計意圖】

太陽--是一個熾熱的大火球,這段時間總是陰雨綿綿,不見陽光,班裏的小朋友也開始議論紛紛“今天太陽公公還是沒出來,我好想曬太陽呀”。可見,孩子們對太陽的期待,那麼這個孩子們所期待的太陽到底是怎麼樣的呢?陽光在給我們帶來温暖的同時,還有別的用處嗎?這個讓孩子們既熟悉又陌生的火球所具有的的特徵是不是獨一無二的呢?帶着這些問題我設計了《小兔找太陽》這個活動。

【説教材】

《小兔找太陽》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太陽是什麼樣的”是故事始終圍繞的主題,故事中有一隻愛尋找的小兔,它在兔媽媽的提示下不斷的尋找太陽,卻總是找錯,其原因就是小兔觀察事物時與小班幼兒一樣比較片面,每次都只關注到了事物比較明顯的特徵。基於他們的這種特點,我放棄了傳統的故事教學模式,將故事中太陽的主要特點提取出來,設計成一條尋找線索,讓幼兒在尋找和發現中來了解太陽。

【説活動目標】

根據以上教材特點,結合教學實際,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

目標之一:嘗試根據相關線索大膽想象,在比較中篩選出符合線索的物品。

而本次活動又以討論為主,所以我將目標之二定位在讓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體驗尋找的樂趣。

【説活動重難點】

那麼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又是如何界定的呢?

重點:作為一個以聯想為主線的綜合活動,我把如何引導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作為活動的重點。

難點:同時,對於生活經驗還不豐富的小班幼兒,讓他們嘗試根據相關線索,尋找到符合條件的物品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説活動準備】

教學準備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為了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我做了如下準備:

1.物質上的準備:

首先是物質上的準備:小兔圖片、信封、線索卡、印有“圓形”的記錄卡片、找尋步驟16格一覽表、ppt課件。

2.知識上的準備:

同時在活動前有意識的讓幼兒多觀察身邊與太陽有關係的事物。

【説教學法】

如何讓幼兒在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中達到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呢?

1.教法:

本次活動我充分運用情境教學法,讓幼兒幫助小兔追尋線索尋找太陽,能夠幫助可愛的小兔找到太陽並獲得成功肯定是每個孩子都樂於做的事。

同時結合啟發式教學,運用談話法,利用一個個開放式的問題,引導幼兒積極的參與到尋找過程中來,鼓勵他們大膽的.表達自己的尋找結果和感受。

最後通過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的讓幼兒觀察、感受人類以及動植物和太陽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為幼兒在活動後有目的的觀察身邊事物做了鋪墊。

2.學法

確定了教法,那麼幼兒改如何學呢?從我的重難點界定中大家不難看出,“説”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所以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討論貫穿了整個過程,包含在討論其中的還有比較、探究、歸納,幼兒琢磨着每個線索與物品之間的關係,感受着太陽給人類、動植物帶來的幫助,整個過程都給幼兒足夠的探索機會與表達機會,形成探究式的師生活動。

【説活動過程】

接下來就是活動的整個過程,整個過程分為一導入、二尋找、三完整講述、四延伸感受。

1.導入部分:出示兔子,引出故事:

首先是導入環節,通過提問:咦?黑板後面藏着誰呀?直接導入活動.

都説“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所以活動一開始我就利用幼兒熟悉的小兔形象,為他們創設了一個“小兔需要幫忙”的故事情境,讓小兔從始至終貫穿在尋找的每個環節中,作為情節發展主線,從形式上,內容實質上深深吸引孩子。

(1)第一次尋找

接着就是整個活動的重點環節,請幼兒觀察線索,幫助尋找,第一次尋找我請幼兒最大限度的回憶身邊各種圓的東西。

提問:你知道有哪些東西是圓圓的嗎?

然後在16格上根據幼兒猜測的內容,用添畫的方式記錄出來,這種方式不僅調動了幼兒尋找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小班的孩子有針對性的展開尋找。這個環節重點引導幼兒感知,圓在我們身邊是無處不在的。

(2)第二次尋找

在第一次尋找的基礎上,我又增加了新的尋找線索

提問:小兔子要找的是一個怎樣的圓?在這16個圓圓的東西中有又圓又紅的東西嗎?要求幼兒在已經尋找到的圓形物品中篩選出即圓又紅的物品。

這個環節,對幼兒的已有經驗有了新的挑戰,比如:有的幼兒看過紅色的眼珠,有的幼兒卻從未見過,在這樣幼兒之間知識不斷碰撞的過程中,他們的已有經驗得到了有效提升。

(3)第三次尋找

接下來我又增加了在三號線索天空提問:

--又圓又紅的東西有了什麼變化?

--在這些東西中哪些是又圓又紅在天上的?

(4)第四次尋找

最後增加四號線索發光發熱,提問:

--黃色的射線會代表什麼呢?

--有火的地方感覺怎麼樣?

--剩下的東西中哪些是會發光發熱的?

經過層層遞進的尋找,十六格中已然只剩下太陽,幼兒對太陽的外形特徵有了比較清晰的瞭解,他們會發現,原來簡單的太陽不僅只是圓的、紅的,也不僅只會發光發熱,在層層深入尋找的過程中,因為各種對比物的出現,也讓幼兒明顯的感受到,原來具有某一共同點的東西有很多,需要的共同點越多,東西就會變得越少,而太陽是獨一無二的。

3.根據情況,完整講述尋找過程

雖然經過尋找幼兒對太陽的特徵有了明顯的瞭解,但是對每個線索還缺乏連續性,於是,我根據幼兒尋找的情況,完整講述尋找過程,幫助他們梳理每個線索之間與太陽的關係。

4.延伸討論,感受陽光

最後通過提問,小兔為什麼要找太陽?太陽有什麼用處?引入下一環節,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出示相應的PPT圖片。

這是活動的延伸環節,但是對幼兒來説卻有不同的意義,用ppt的形式讓孩子們尋找生活中的太陽在哪裏,感知獨一無二太陽還有不同的作用,開拓了幼兒的眼界,讓幼兒的思維更加寬廣。

【説活動亮點】

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擇法”,這個活動的設計我自己的感覺是樸實中帶着華麗。

1、樸實之處在於,生活教育的理念。從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及時發現幼兒所感興趣的又具有教育價值的內容,太陽這個內容剛好是幼兒近段時所感興趣的,又是他們既熟悉又陌生額,正處在他們的最近發展區,這就是活動的樸實之處。

2、華麗之處在於,嘗試舊課新上。放棄了通過理解故事內容去了解太陽的教學方式,而是運用探索尋找的方式讓幼兒在自己的發現中瞭解太陽。

謝謝大家!

幼兒園小班説課稿 篇9

我今天要説課的內容是:小班美術活動《小飛鏢》。

一、説教材

也許大多數的老師在看到教材之後,首先就會想到設計語言或音樂活動,而我卻選擇為小班幼兒上一節簡單而有趣的摺紙課。摺紙它可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是一種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術作品,既能表現幼兒天真的心靈,又能反映他們不同的個性。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幼兒的美術作品去影響幼兒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及小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學習兩邊對摺的技能,培養幼兒摺紙的興趣。

2、通過讓幼兒親自動手實踐,感受摺紙的快樂。

3、訓練幼兒投擲的基本動作。

三、教學重難點

使幼兒掌握兩邊對摺的技能

四、説教法學法:

基於對教材和幼兒的分析,我採用啟發、示範、體驗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活動。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準備讓幼兒先觀察後操作的學習方式來學習摺紙,在學習過程中對個別幼兒適時、適當的指導,並給予評價,從而有效的培養幼兒摺紙的興趣。

五、教學過程分為: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教師示範幼兒觀察——動手操作學習技法——户外活動感受快樂四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教師出示摺疊好的小飛鏢與幼兒談話激發起幼兒自己動手摺疊的興趣;第二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我通過講解和示範製作,讓幼兒掌握摺疊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第三個環節是本課的難點,我通過開展看圖解折,高興玩和欣賞精美的摺紙作品兩個活動來解決這一難點。

幼兒園小班説課稿 篇10

一.説活動教材

本活動選自省編教材小班上學期活動《我的小手和小腳》.我班幼兒剛剛入園兩個月,年齡大多為三歲左右,通過之前活動幼兒已認識了小手和小腳,也初步知道怎樣保護小手和小腳.為了幼兒能更加協調靈活的運用小手和小腳做遊戲,並在遊戲中獲得快樂,在選材時,我參照《教育教學活動計劃安排建議表》, 根據我班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現有發展水平,結合《綱要》中 “在探索中求知,在活動中發展.” 的要求,我設計了小手小腳動起來的遊戲活動。

本活動的重點為喜歡玩有關小手和小腳的遊戲,通過遊戲體驗快樂. 難點為運用小手和小腳協調靈活的做遊戲.

二.説活動目標

遊戲是幼兒最重要的活動形式,又是兒童的一種創造性活動.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現有發展水平,特制訂活動的目標為:

1.情感目標:喜歡玩有關小手和小腳的遊戲,在遊戲中體驗快樂.

2.認知能力目標:運用小手和小腳協調靈活的做遊戲.

上述目標的設定我考慮到了三歲幼兒情緒特點和認知水平,以遊戲激發幼兒愉快的情緒體驗,並賦予一定的認知任務,將愉快、學習、能力獲得融為一體,使幼兒在生活、遊戲中習得知識和技能。

三.説活動準備:

環境是產生互動的容器,具有教育性價值,由幼兒自主控制活動是遊戲的最內在本質.“活動準備”本身也是教育過程,環境創設、遊戲所需材料、知識基礎都應該成為教師活動之前的必修課,為達到目標,完成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環境創設:開放益智區,提供手勢圖片.開放户外操作區,提供按摩球.皮球等。

2、物質準備:音樂.錄音機.照相機. 電腦. 實物投影儀. 顏料。

3、知識準備: 幼兒已認識了小手和小腳.初步知道怎樣保護小手和小腳。

四. 説教法學法

艾裏克森指出:促進幼兒自主性和主動性的發展,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務。本活動中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法,示範法,引導發現法等教學方法, 運用了遊戲,自主探究等學法,讓幼兒體驗在玩中學的快樂。教師應做幼兒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與幫助者。

五. 説活動過程

本活動為了達到上述活動目標,設計了四個環節:

1.用小手小腳律動,導入活動。

2.幼兒分組活動,教師適時指導。

3.展示活動照片,體驗分享樂趣。

4.活動擴展,手腳印畫。

1. 小手小腳律動,導入活動:

我是這樣説的:”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活動活動自己的小手小腳!”(放音樂演示) 這個律動能鍛鍊幼兒手腳的協調靈活性,音樂節奏感很強,幼兒很喜歡做,所以興趣很快被調動起來。

2. 幼兒分組活動,教師適時指導:

這一環節我是這樣提問的:“小朋友都有一雙靈巧的手和一對靈活的腳,我們一起用小手和小腳做遊戲好嗎?”“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好玩的手指遊戲和小腳遊戲,請小朋友選擇你喜歡的遊戲。” 幼兒分成兩組進行活動,兩名教師分組教學。

我指導益智區幼兒手指遊戲,幼兒通過提供的手勢圖片自主的進行模仿操作,對能力差的幼兒適時的進行指導,並用有趣的語言鼓勵幼兒,如:"寶寶的小手真靈巧,變成了小螃蟹!"當幼兒模仿操作結束時,我以<<我的小烏龜>>的手指兒歌吸引幼兒的注意(示範),幼兒很喜歡這個手指遊戲,小手都跟着我動起來,其中的響聲詞'嘣'幼兒很喜歡模仿,小手也隨着兒歌內容一伸一縮動了起來。

另一名教師指導户外操作區幼兒遊戲,幼兒光小腳丫走觸覺道,玩皮球,用觸覺球互相按摩小手小腳。

《綱要》中倡導幼兒自主的學習,提倡預設課程和生成課程的.有機結合。我充分考慮了這一點,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自己選擇活動的形式.其中的手指遊戲我的小烏龜是已預設的課程,玩皮球遊戲幼兒會生成很多種玩法,我所提供的觸覺道可以走也可以爬.幼兒遊戲時我用照相機記錄了他們活動時的精彩瞬間。

3. 展示活動照片,體驗分享樂趣:

這個環節用電腦展覽活動照片,當幼兒看到自己或同伴時很興奮,滔滔不絕的介紹着自己在做什麼,大家在分享中得到了快樂的情緒體驗.這時候音樂響起,幼兒與我跳起舞來 (放音樂演示), 幼兒的情感在舞蹈中再次得到釋放.活動達到高潮。

4. 活動擴展,小手印畫:

激發興趣需要貫穿於活動的始終,在活動的結束階段要把幼兒的興趣延展到對新活動的需求和期待,我手塗顏料在實物投影儀上印出一個小腳印來,幼兒看到小手還可以印畫,好奇心和求知慾再次被激發,為生成下一次活動做好了準備。

六. 説教學效果

幼兒園教育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其根本目的是通過促進幼兒主體性的發展來帶動幼兒身心各方面的發展。本活動完成了教育目標,內容適合我班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現有發展水平。手勢圖片的提供及手指遊戲《我的小烏龜》,讓幼兒小手動起來,促進了手的協調靈活性。觸覺道的提供讓幼兒的小腳動起來,使幼兒大動作得到發展。按摩球讓幼兒初步體驗了合作的樂趣,皮球的玩法多種多樣,幼兒盡情的變換,小手小腳都動了起來。活動中運用的音樂元素,給幼兒藝術表現提供了機會,使幼兒的情感得到釋放。本活動體現了課程的整合性及各領域的相互滲透,教學形式充分尊重了幼兒,真正做到了角色轉換,通過照相機記錄的形式幼兒分享了小手和小腳的遊戲經驗,發展了幼兒的思維。小手印畫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為生成下一個有趣的活動做好了準備。在活動中幼兒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在自主探索中不僅感受到了快樂,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活動中的不足: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美感還需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