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推薦】幼兒園中班説課稿模板合集十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12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説課稿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幼兒園中班説課稿模板合集十篇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1

活動活動目標:

一、學習以自身及客體為中心,認識和區分前後。

二、通過活動使幼兒形成初步的空間概念,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 趣。

三、學習正確使用方位詞:前、後。能用方位詞正確完整地表述,並 讀準字音。

準備活動:

一、黑貓警長頭飾一個,白貓警士頭飾若干(與幼兒人數相同),“一 只耳”老鼠頭飾一個。

二、紙做的老鼠若干個(數量與幼兒中男幼兒的人數相同)。

三、玩具若干個(數量與幼兒中女幼兒的人數相同)。 四、讓每位幼兒知道黑貓警長的故事。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一)談話導入遊戲,分配遊戲角色。小朋友,你們都聽過黑貓警長 的故事嗎?你們都喜歡誰?今天,老師來做黑貓警長,小朋友都扮演白 貓警長,現在我們一起來做遊戲。

(二)電話鈴響,警長聽電話。警長:剛才我接到一些小朋友打來的電 話,有許多老鼠到我們教室,把小朋友的玩具偷走了。請白貓警士幫 助把玩具找回來。聽警長指揮。能不能完成任務?

二、引導幼兒學習方位詞。

(一)老鼠很狡猾,藏在各個地方,我們先要去偵察一下敵情。輕輕地 走過去仔細看老鼠藏在什麼地方然後記住了, 回來報告在什麼地方發 現了老鼠。

(二)警長示範。

(三)請個別警士偵察,要求會説:在什麼的前面(後面)發現了老鼠。

三、引導幼兒學習正確使用方位詞。

(一)請弟弟警士捉老鼠,妹妹在旁邊觀戰。要求記住是在哪裏捉到了 老鼠。捉住後告訴妹妹警士在什麼前面(後面)抓到了老鼠。(對的.肯 定,錯的糾正)。

(二)老鼠抓到了,現在請妹妹警士去把玩具找回來。找好玩具,告訴 大家是在什麼地方找到的玩具。(指導幼兒正確運用方位詞前或後)

(三)、進一步理解和運用方位詞。剛才白貓警士都很好地完成了任 務,特別表揚 XX、XXX 警士但是最大最壞的老鼠“一隻耳”逃走了。 你們想把它抓住嗎?“一隻耳”很狡猾,要抓到它,先要練好本領。

(一)聽命令行動請警士躲到椅子後面; 走到椅子前面來; 向前走一步; 向後退一步;男白貓到警長前面來;女白貓警長到後面。

(二)開三輪摩托車去現場。三分之一幼兒做摩托車司機。另外幼兒聽 警長指揮按命令排在司機前面或後面。三人一輛車開赴抓鼠現場。

(三)佈置任務。某些警士躲在椅子後面;某些警士在鋼琴前;某些警 士在房子前面。警長躲在門櫃子後面。請警士各就各位,不説話。

(四)抓“一隻耳”其他老師扮演的大老鼠“一隻耳”出現了,東張西望。警長一聲令下“不許動”,警士們撲上去把大老鼠抓住。送到 軍事法庭去。

(五)、遊戲結束。特警隊勝利完成任務,在音樂中休息。結束遊戲。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2

一、活動內容的生成與依據

在幼兒園的一些家園合作活動中,我們需要家長為自己的孩子準備一些物品和材料,而孩子們都把這些材料物品裝在塑料袋裏帶到幼兒園來,我們讓孩子們把這些塑料袋都整理好放在固定的玩具櫃裏。在過後的幾天我們奇怪的發現,塑料袋都被孩子們拿了出來當玩具,他們有的把質地比較硬的塑料袋放在頭上當帽子;有的拿着塑料袋跑來跑去;還有的把塑料袋弄平當手帕在折。這個在成人心中不起眼的塑料袋卻成為了孩子的寶貝,捕捉到這個興趣點後,我們開始有目的的觀察孩子的反應,在後來的活動中孩子們對於塑料袋的玩法顯得比較的侷限,但是興趣依舊濃厚。當孩子遇到難以跨越的障礙或困難時,教師的幫助性介入可以大大促進其發展。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根據以上的情況便生成了“會飛的塑料袋”這個活動。

二、本班幼兒的情況

我們中三班的孩子大多都是外地的,在家裏父母由於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來陪他們學習和遊戲,而且父母基本都不會買昂貴的玩具給他們玩,這也許是他們對塑料袋會產生濃厚興趣的原因之一。在接觸中發現,這些孩子有着同齡孩子所共有的年齡特點,喜歡探索,喜歡嘗試,對於動動,做做,非常感興趣,在平時的“動手做遊戲樂”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剪、折、貼技能和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活動目標與依據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利用自然材料,引導幼兒發揮想象進行裝飾,讓塑料袋飛起來,體會遊戲活動的樂趣。

2、引導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學會觀察,進一步培養幼兒大膽嘗試,探索的能力。

教育目標正是通過每一個具體活動落實到幼兒身上的,具體活動目標的`積累便構成了近期教育目標、年齡階段目標乃至教育總目標。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以上制定的具體活動目標是為教育總目標服務的,注重能力的培養,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其中目標的制定也貫徹了新綱要的精神:目標註重全面性。(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

四、活動準備

首先,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

1、人手一個塑料袋;各類裝飾性材料皺紙、彩紙、玻璃紙、動物紙等;人手一把剪刀;雙面膠;透明膠;線;簍筐;音樂磁帶。

2、對塑料袋的性質有初步的認識。

3、創設較為寬敞的場地,便於來回跑動。

五、重點和難點

重點:裝飾塑料袋,探索能讓塑料袋飛起來的方法。

難點: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培養他們探索和嘗試的能力。

對於突破重點採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經驗,讓幼兒對塑料袋有一定的認識;分組討論,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在實際操作中來解決;建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對於突破難點採用的方法:創設寬鬆的活動氛圍;運用鼓勵表揚;榜樣示範;個別指導。

遵循新綱要中:方法手段注重操作性、感受性、體驗性。(幼兒身心發展特點)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3

尊敬的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家用電器》,在我們的生活中,家用電器無處不在,此活動來源於生活。

一、説教材。

1、教材來源:此活動選材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家用電器無處不在,隨處可見,取材也很方便,而且種類也很多,在教室裏也有!電視,空調,vcd,錄音機等等。

然而幼兒雖然知道家用電器,經常使用它,但對家用電器並不太瞭解,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大人使用享受,會看電視玩電腦。因此,有必要使幼兒形成對家用電器正確的認識,正確使用操作,用電的安全常識真的很重要!就如《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所説,“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通過觀察,操作,知道家用電器的特徵及用途。

(2)感受家用電器給我們帶來的方便,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3)掌握使用家用電器的安全常識,讓幼兒學會保護自己。

根據目標,我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知道家用電器的不同用途,能用語言表達家用電器給我們帶來的方便

活動的難點是:瞭解家電的工作原理而正常操作,並掌握其安全常識!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家長帶幼兒去家電商場參觀

2、幼兒使用家電的親身經驗

3、家用電器:電視,電腦,錄音機,空調,電扇VCD等

4、非正常使用家電的圖片

二、説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以可愛、推拙的形象、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幼兒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操作,主要是讓幼兒親自斷電操作某電器,探索它的構造。讓幼兒再看看摸摸中的感知。第二次操作是通電後的正常操作。

2、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次活動的中,我就引導幼兒扮演不同的家用電器,表達出他的用途,給我們帶來的`諸多方便。我採用猜謎的方式讓其他幼兒猜,更給活動增添了新的樂趣。

3、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陳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有兩次。第一次是斷電操作後,打開電扇的外殼,把其構造展示給幼兒,然後通電讓幼兒通過觀察,理解其工作原理,讓幼兒深刻認識家電的正常運轉。第二次是展示非正常使用家電的圖片,讓幼兒瞭解電得威力,有用電常識,強化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對家用電器的理解和使用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諧統一。

三、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看、摸摸、説説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家用電器發生了更濃厚的興趣。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家用電器有更深的印象,我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在表演中引導幼兒體驗家用電器跟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諸多方便與樂趣。

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操作法,觀察法等共同探索家用電器的工作原理,讓幼兒大膽表述出來。

四、説教學程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展示—操作——遊戲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利用幼兒喜歡看電視的特點,教師説謎語,“有個方形小盒子,長長尾巴連電啦,五顏六色裏面瞧,悟空一休豬八戒,一個都不少。”

再提問

1、電視屬於什麼類型?(家用電器)

2、還有那些和電視一樣屬於家用電器?(空調,電扇,電腦,錄音機,冰箱,洗衣機,VCD等)

3、他們都有什麼用?(電扇空調使我們很涼快,電視我們能欣賞好看的節目等等)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能講出得越多,進行表揚

(二)自由探索

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第二環節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把家用電器展示出來,讓幼兒斷電進行操作,然後觀察,探索它的構造。(三)展示在這一過程中,記錄幼兒的操作流程是否正在這一環節幼兒對家電有了初步瞭解

(三)操作

(四)遊戲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4

眾所周知“好的習慣將終身受益。”因此我們幼兒教師在幼兒園的各項工作之中都要加強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要以課堂這一主陣地,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形成師生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使幼兒在活動中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更主要的是養成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隨着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在平時的日常活動中,常發現孩子們總能三三兩兩的結伴活動;遊戲時,也能友好地進行交流;操作活動時,不為了一些教玩具而爭搶不已。為了能更好地使幼兒學會謙讓,培養合作精神和自信心。我設計了這節課,意達到如下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多種水果的特點。

2、嘗試製作水果拼盤,體驗活動樂趣。

3、在操作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活動準備

1、水果拼盤若干個,各種水果,盤子,牙籤,水果刀,毛巾,桌布。

2、佈置水果拼盤的圖片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

在本次教學中我着重作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

一、創設談話情景,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曾有人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本課中,教師從幼兒的生活體驗出發,以幼兒熟悉的生活體驗提出引發性的問題:“客人老師到我們班級來做客,我們怎麼招待他們?”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流環境。既能讓幼兒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活動中,又能鞏固幼兒友好待人接物的良好品德,同時很自然地導入,引發了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運用多種方式,提高幼兒的操作能力

在本次教學中,我設計了談話、觀察、製作、品嚐4個統領本課的環節。

(1)在觀察這一環節中,我充分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提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感知水果的特點,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並具有初步自信心,激發他們製作的願望。符合《新綱要》中提到,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性材料,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體驗發現的樂趣。

(2)在製作這一環節中,我先請幼兒通過討論:“你最喜歡哪個水果拼盤,為什麼?”充分感知水果拼盤的特點。討論中幼兒將自己的看法很自然的講述出來,從而增加了他們表現的自信。然後讓幼兒自己來品嚐美味的水果拼盤。通過味覺的刺激,更能激發製作的強烈慾望,同時也讓幼兒體會到謙讓的快樂。最後是讓幼兒通過商量——分工——合作,共同製作一個水果拼盤。在這裏通過豐富的水果實物及合作製作情節的設計,讓幼兒體會到合作的樂趣,同時進一步增強了幼兒的興趣和自信心。活動中通過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符合《新綱要》中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幼兒進行交流,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同時體現出現代社會對人才提出的要求:不光能幹,還要會説,會思維。

(3)在品嚐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向客人老師介紹,請客人老師品嚐。進一步鞏固幼兒謙讓習慣的養成。同時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也就在成功的喜悦中得到提升。我力求做到首尾呼應。整個活動以作客貫穿始終,讓幼兒在“玩中學”“做中練”“學練中玩”,將活動推向高潮。

三、提供有序活動,培養幼兒的文明習慣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老師準備了豐富的活動內容,可由於幼兒年幼好動,注意力不夠集中,仍然我行我素,還有少數的幼兒出現搗亂的現象。為了使幼兒能認真的學習,這就需要老師把活動組織得有序有趣,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到“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文明習慣。在教學中,我先以談話引出,以觀察為鋪墊,以品嚐為手段,讓幼兒在寬鬆的環境中合作,共同製作水果拼盤。力求使幼兒增進謙讓品質、自信心和合作精神,切實提高幼兒的操作能力。尤其在觀察和品嚐這兩個環節中,不僅調動了他們的主動性,更主要的是培養了他們謙讓的良好品質。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參與活動。我事先精心準備了水果拼盤的圖片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還準備了大量的水果和水果拼盤,讓幼兒有美的享受,從而激發他們製作的慾望,體驗成功的喜悦。

實踐證明,每一次精心準備的活動,都是培養幼兒文明行為習慣的一條有效途徑。

讓我們在每一次精心準備的活動中,揚起孩子自信的風帆,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地成長。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耳朵上的綠星

説活動教材

《耳朵上的綠星》是一篇充滿温情的童話故事。小松鼠想去參加森林音樂會,但它不願傷害小草與玫瑰花,這種美好純潔的心靈與沒打扮就去參加音樂會的傷感共同構成了一種略帶憂傷的温情,讓讀者不由自主地為小松鼠着急。慶幸的是兩隻可愛的螢火蟲知道了這件事,他們為了報答小松鼠的善良和好心就悄悄地停在了小松鼠的耳朵上裝扮了她,讓大家徹悟――美好的東西必定有美好的結局。

之所以選擇其作為教學內容,是因為它不同於一般的童話抒情故事,它還有着引人人勝的情節和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善良可愛的小松鼠、柔弱美麗的玫瑰花和小草、知恩圖報的螢火蟲,作者賦予了他們鮮明的個性特徵,符合幼兒的欣賞特點,容易激發幼兒的欣賞興趣,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同時,在該童話故事中還藴涵着多領域的價值.體現了活動的多元和整合。(具體見下圖)

説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基本點是以幼兒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而以幼兒發展為本的內涵是相當豐富的,包括目標定位要為幼兒終身的、可持續的發展奠定基礎,要充分考慮幼兒身心特點,實現“促進每一位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發展”,促進幼兒生動、活潑的發展等等。本次活動以這一理念為指導,制定活動的目標如下:

(1)通過理解故事情節、內容,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和語言美,懂得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而美好的事情。

(2)激發幼兒語言表達的慾望,提高對文學作品的感受和表現能力。

故事所藴含的深刻思想和作者的情懷,通過形象和情景的描繪表現出來。達到情景交融、物我交融,這就是意境美。而這種優美的意境是由語言的綵線編織而成的,文學作品之美,離不開語言之美。可見,意境美和語言美是故事欣賞的兩個重要內容。因此,活動的重點目標定位在“通過理解故事情節、內容,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和語言美,懂得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而美好的事情”。對於現今的獨生子女,幫助別人這一美德離他們越來越遠,運用多種形式讓幼兒“懂得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而美好的事情”定位為本次活動的難點。難點的解決並非通過説教來解決,是在理解故事、表演故事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感受作品所傳達出的美好意境,從而產生幫助別人的美好情感。

説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場景設置(大森林、美麗的小草和玫瑰花)。

2.關於童話《耳朵上的綠星》的FLASH多媒體課件。

3.故事形象的胸飾。

説話動過程説活動特色

1.注重幼兒的情感激發和遷移,使主題得到拓展和昇華。該篇故事始終以情感線索相連,隨着情節的發展,孩子的情緒也在不停地發生着變化,從安靜平緩到傷感,再到感動和喜悦。幼兒如果能一步步體會這種情感的變化,也就理解了童話的內容和意境。因此,本次活動沒有把活動的重點放在詞語句子的學習上,而是通過配樂、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誦、多媒體課件的渲染、孩子的模仿表演等手段讓幼兒體會各種角色的心境,引發幼兒的內在情感。同時通過情感的遷移:“你會去幫助誰?怎麼幫助他?”達到主題的深化。

2.注重氛圍的營造,引領幼兒來到故事情境中。環境賦予人的作用是眾所周知的,幼兒的聯想能力、進人情境的能力又是很強的。該篇童話故事具有特定的情境,故事發生在一個大森林裏,那裏有美麗的小草和玫瑰花……如果讓幼兒置身於這樣一種環境.就能讓他們更快地進人作品意境,身臨其境、親身感受。為此,本次活動營造了這樣一個怡人的氛圍,孩子們坐在其中欣賞,與作品情境相吻合,為實現教育目標服務。

3.尊重幼兒,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綱要》中指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在本活動中努力體現這一點。從座位的擺放、幼兒自選角色、師生共同合作表演、鼓勵幼兒自己評價乃至教師與幼兒身體、目光間的交流都有意識地貫徹這一理念,從而使孩子在學習中專注傾聽、動情對話、合理而豐富地想像、積極而主動地學習。

幼兒園小班説課稿:秋天的水果

今天選擇説課的主題內容為《天氣涼了》。我的教育對象是小班小朋友。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着重於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並儘量與他們自身有着較強體驗的日常生活經驗結合起來,因此,為小班安排的活動內容更需易貼近幼兒的生活。我在“天氣涼了”這個大主題的背景下,選擇了“秋天的水果”這個小主題。

大家都知道,秋天是各種水果收穫的季節,秋天的水果是多種多樣的,它們不僅有不同的名稱,還有形狀的不同,顏色的不同,味道的不同等。對於小班的幼兒,他們的認識是具體的,只能根據外部的特徵來區別事物,水果中的不同最直觀的是外形,幼兒對此已有了一定的經驗認識,但水果中除了外部的不同,它的內部也藏有許多的教育契機。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養成愛動手動腦的習慣。

2、能運用多種感觀感知蘋果、桔子的特徵。

3、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流程:

第一環節:觀察蘋果、桔子。

第二環節:遊戲“摸水果”。(鞏固對蘋果、桔子的認識。)

第三環節:品嚐蘋果、桔子。

第一環節,“觀察蘋果、桔子”。

小班的孩子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在整節課的開始部分,我就充分利用孩子的這段有意注意時間,讓幼兒觀察蘋果與桔子有那些方面的不同,這是整個活動的重要環節。我要鼓勵幼兒去觀察,去發現這兩樣水果的不同,並鼓勵幼兒大膽地用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開始時,教師與幼兒圍坐在大桌子旁,告訴幼兒:秋天到了,水果豐收了。這裏都有哪些水果呢?它們都是什麼樣子的?讓幼兒找一找蘋果與桔子的不同,告訴老師你是怎麼找到的?蘋果是圓形的,桔子也是圓圓的;蘋果是紅色的,桔子是黃色的。

小班小朋友他們最初表達的一定是他們直觀看到情形,多數以單詞的表達形式出現,如圓圓的,紅紅的,等等。這是老師的作用除了幫助孩子表達清楚,還可以通過順口溜的形式,把形狀與孩子生活中某些相似的東西聯繫起來,如:“蘋果蘋果紅紅的,桔子桔子黃黃的”等等。同時,為了讓幼兒進一步觀察蘋果與桔子的不同,可以用刀子將蘋果和桔子切開後進行比較。

第二環節為遊戲“摸水果”。小班的孩子們好動、好玩,對學習的認識很大的程度依賴於行動。“摸水果”的遊戲,就能滿足孩子們好動的天性,在遊戲中讓幼兒體驗學習的快樂。此環節,我將水果裝於一只布袋中,讓幼兒矇住眼睛後伸進一隻手進行摸索,並回答摸到了什麼水果,然後拿出來進行驗證,看回答得是否正確。

這一環節的重點是強調營造一個愉快、歡樂、無拘無束的遊戲氣氛,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到遊戲的快樂,讓孩子們有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

第三環節為“品嚐蘋果、桔子”。經過以上一段時間對蘋果與桔子進行比較,幼兒的神情應得到一定的放鬆,這時讓幼兒品嚐蘋果與桔子,比較一下它們的味道有什麼不同,如“蘋果是甜甜的,還有點酸酸的;桔子不僅甜甜的,而且水份還多多的。”

整個活動是圍繞着水果展開的,以充分展現孩子們自主的表達,並在愉快、輕鬆的遊戲中學習、感知。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又能激發幼兒喜愛吃水果的興趣。在活動中,教師是引導者,幼兒是主體。我會關注每一個孩子在活動中的情況,並幫助膽小的孩子能大膽地去遊戲,去表現;也要保護敢説敢做的孩子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並給予肯定;還要注意那些一般不起眼的孩子,挖掘他們的潛力,使不同能力層次的孩子得到發展,其次,活動結束時還要鼓勵幼兒們多吃水果,這樣才能使我們孩子們的身體長得棒棒的。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語言活動《微笑》

尊敬的各位領導 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中班故事《微笑》。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師要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同時,新的省編教材中,在各主題活動的設計上也為教師提供了根據幼兒情況自由生成的空間,幼兒教師要不斷嘗試將新的題材,新的內容引入課堂,以新角度、新形勢、新方法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善於站在幼兒的角度上設計教學,駑駕教學,水到渠成的實現教學方面的突破。省編幼兒園中班教材中第五主題《我的朋友》的總目標為:初步瞭解並體驗人與人,人與整個環境和解相處的快樂感覺,學習並嘗試與他人交往的方式,促進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所設活動有:好朋友畫像、換名片、哭哭臉和笑笑臉等,多為實踐,操作活動,而作為幼兒最喜歡的教學形式,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故事教學的內容卻很少,所以在進行本主題活動內容的基礎上我生成本次故事教育活動。

第一部分:説教材分析

一 説教材內容

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是富有濃郁幻想的虛構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樣説話,富有生命力,並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童話的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和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於幼兒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蝸牛用微笑的方式給大家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為朋友做事的快樂。

二 説教學目標

根據我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主題的總目標,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情感目標:使幼兒懂得只要有愛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幫助別人並願意給別人帶去快樂。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和能力,發展幼兒的感受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的名稱、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節。

確定本次活動的依據有以下幾點:1 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特點。4至5歲的幼兒理解能力還很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發展,所以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2 現在絕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缺乏一定的愛心,不懂得去關心別人,不知該如何去關心別人.向幼兒進行這樣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3 是根據幼兒園課程目標及《綱要》、《規程》,幼兒課程目標的宗旨在於提高幼兒素質,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各種藝術作品,關注人類道德行為美。本故事通過使幼兒懂得“微笑”的真正含義,來感染幼兒,美化幼兒的行為。《新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三 説重點 難點

重點:使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及內容,瞭解故事的含義。

難點:能主動幫助別人,願意給別人帶來快樂。

制定重難點的依據是:我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即中班幼兒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讓幼兒充分感受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驗為朋友做事的快樂尤為重要。

四 説教學準備

1 自制多媒體課件:符合故事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

2 空白圓形卡片、彩筆,通過自己動手製作,加深對故事含義的理解。

第二部分:説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遵循“三個原則” ,做到“兩個注意”,體現“一個整合”的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

“三個原則”:一是“教師主導、幼兒主體,以問題的引導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二是“教師在前、幼兒在後”的教學原則,既當幼兒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過程時,教師要觀察瞭解幼兒的學習行為是怎樣產生的,並在尊重幼兒認識過程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施加影響。三是“同時進行原則”,即在教學活動中,要同時顧及興趣,態度和行為的培養,既有明確的重點,又相互滲透。

“兩個注意”: 一是設置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情境。既要把各教學環節與教學要求設置成問題情境展示給幼兒,這樣容易使幼兒被問題情境吸引而主動投入學習。二是注意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和情感發展規律,把教學目標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細小的層次,分散到各個具體的活動中,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使教學重點得以鞏固,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一個整合”:《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通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教學過程體現整合性,對多元智能的發展提供保證。

一 説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應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

1 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範,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故事製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既可以完整欣賞,又能分段播放,通過觀賞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 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我注意控制語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揚頓挫的變化,採用不同的音色來講述不同事物的對話,從而較好的表達作品的感情.如:小蝸牛給大家微笑,我就用表揚鼓勵的口吻説:小蝸牛,你真了不起!激發幼兒為別人服務的願望.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點,並能較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為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3 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如:請小朋友而共同討論:小蝸牛為什麼不快樂?

4 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運用瞭解釋性提問(如:小蝸牛為什麼會給大家送信?)、假設性提問(如:如果你是小蝸牛,你們會怎麼做呢?)等等。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二 説學法指導

本次活動,主要採用欣賞法、發現法、講述法。

1、欣賞法:引導幼兒學會理解作品內涵,鑑別作品的美及分析評價文學作品,使幼兒獲得美的享受,喚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述,引導幼兒來體驗幫助別人的那種心情,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從而突破難點。

2、發現法:教師提供適於幼兒進行發現活動的教材,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過程,發現知識。在活動中,請幼兒回憶、討論故事中人物的對話,通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講述法:主要教會幼兒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恰當地説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動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為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啟發幼兒用宏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並且注意為每名幼兒創設講述的機會。

第三部分: 説教學程序

整個活動分為三大部分, 活動流程圖簡單明瞭地概括了整個活動,使大家一目瞭然,明白設計意圖,下面將其詳細説明一下:

一 導入部分:激發學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

出示兩個表情(微笑、哭泣)的圖片,引導幼兒説一説你喜歡看哪一個表情?為什麼?我在此環節注意引導幼兒回憶原有的生活經驗,並組織幼兒分組進行討論,為下一步的教學的開展進行鋪墊。突出活動的教學重點,引起興趣,引出主題。

二 展開部分: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1、教師有感情地講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據幼兒的無意注意佔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的特點,為了避免分散幼兒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後,提問簡單的問題:(1)故事的名稱;(2)有那些角色;(3)小蝸牛做了一件什麼事?

2、分段播放課件,幼兒欣賞。教師分別提問:(1)森林裏的動物們都是好朋友。看看小動物們在為自己的朋友們做什麼?(小鳥為朋友唱歌、小猴為朋友摘香蕉、小鴨為朋友送信(2)朋友感到怎樣?(很感動、很高興)(3)看看小蝸牛怎麼了?(不開心)猜猜它為什麼不高興?(放錄音:小蝸牛不開心的原因)(4)幫小蝸牛想個辦法,想想它還能為朋友做什麼?(預報天氣,講故事,畫畫 )(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充分想象並講述,幼兒自由討論)此環節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

3 完整欣賞故事:請幼兒邊看課件,邊完整欣賞故事 教師根據幼兒對故事的理解以遞進的方式提問:(1)小蝸牛為朋友們做了一件什麼的事情?(2)為什麼小蝸牛會想到把微笑送給大家?(3)大家喜歡小蝸牛的微笑嗎?為什麼他們都認為小蝸牛了不起?由此逐步得出故事的含義:小蝸牛雖然能力很小,只會爬,但它有一顆愛心,它想到了要讓自己的朋友快樂一點,它把微笑送給了大家,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所以大家都覺得它很了不起。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三 結束部分: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我依據幼兒的生活環境從三個方面引導幼兒説説自己是怎樣為大家帶來快樂的:(1)為爸爸媽媽做什麼;(2)為小朋友做什麼;(3)為老師做什麼。依據幼兒思維發展的過程,本環節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引導幼兒思考、討論,進而得出與幼兒實際生活相關的答案,並使幼兒有了行動的願望,促進幼兒發散思維的發展。解決了本活動的難點達到了教育的目標。

製作“微笑”標誌:幼兒自制兩枚“微笑”標誌,即在圓形卡片上畫上微笑的表情。啟發幼兒將其中一枚“微笑”標誌別在自己胸前,另一標誌則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在愉快、温馨的氛圍中,活動自然結束。

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微 笑

森林裏的動物們都是好朋友。小鳥為朋友唱歌,大象為朋友蓋房子,小兔為朋友送信……小蝸牛很着急,他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別的什麼也幹不了。

小兔走過小蝸牛的身邊,小蝸牛向着小兔微笑。小兔説:“小蝸牛,你的微笑真甜。”小蝸牛想:“對呀,我可以對朋友們微笑。”小蝸牛又一想,“可是,怎麼樣讓朋友們看到我的微笑呢?”

小蝸牛想出了好辦法。第二天,他把很多信交給小兔子。小兔子把信送給了森林裏的朋友們。朋友們拆開信,信裏是一張畫。畫上的小蝸牛正在

甜甜地微笑。森林裏的朋友們也都微笑起來,他們説:“小蝸牛真了不起!他把微笑送給了大家。”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有趣的水”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常識活動中,瞭解水是透明的,會流動的,有的東西在水中會被溶解。

2.培養中班幼兒熱愛科學,樂於嘗試的精神。

【活動準備】

兩個金魚缸(一缸水內有蘋果,一缸米內有桔子)。每組一份白糖、鹽、沙、黃豆、石子、果珍。

人手一條毛巾,人手半杯水。

【活動過程】

一、教師導入課題

請幼兒猜一猜:水裏、米里有什麼東西?

師:小朋友看看老師前面有兩個金魚缸,一個缸裏裝着水,

一個缸裏裝着米。你們知道水裏、米里都有些什麼東西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引導幼兒講出水是透明的,能看見;米不透明,看不見)

二、讓幼兒動手操作

1.請小朋友用米籮及有洞的塑料袋盛水。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米籮和有洞的塑料袋,請你們用它們來盛水,看看能不能把水盛起來?為什麼?

(請幼兒講出結果,使幼兒明白水是會流動的)

2.請幼兒把桌上的白糖、鹽等物品放在自己的水杯中。

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從桌上選幾樣東西放在杯子裏,然後告訴大家你放了哪些東西?(請部分幼兒回答)

3.請幼兒用小棍攪拌,看看結果怎樣。

師:請小朋友用小棍在杯子裏攪一攪,看看會怎樣?

4.請幼兒講述實驗結果。

師:現在老師請幾個小朋友到前面來告訴大家你的杯子裏還能看到幾樣東西,還有幾樣東西到哪裏去了?

(引導幼兒講出幾樣東西被水溶解了。)

5.擴散性思維: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東西會被水溶解。

6.請幼兒把杯中的水全倒入前面的金魚缸裏。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過幾天,水裏的東西會怎樣?水又會怎樣?

(引導幼兒講出豆子會腐爛,會發芽,水會變黑變臭)

三、教師總結

師:剛才我們小朋友把自己杯裏的水全倒進了金魚缸裏,水立刻變渾了,過幾天,水還會變臭,我們就説水被污染了。以後我們小朋友出去玩的時候就記住了,千萬不要把東西扔進河裏,不要污染我們的小河,我們要學會保護環境,好嗎?

【説課】

中班常識活動“有趣的水”充分體現了嘗試教學的精髓“先練後講”,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活動開始請幼兒猜謎,充分地調動了幼兒的情緒,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由此引導幼兒認識到水是透明的這一特徵。

嘗試1,提供給幼兒米籮,有洞的塑料袋,幼兒通過嘗試,發現水會流出來,米籮和有洞的塑料袋盛不起水來,由此得出結論:水是會流動的。

嘗試2,提供給幼兒半杯水、小棍及各種物品,幼兒通過放物品攪拌、觀察,發現石子、沙還在,而糖、鹽不見了。引起幼兒探索、嘗試的興趣,理解什麼叫溶解,並讓幼兒利用生活經驗來進行講述還有哪些東西能被水溶解。

活動結束:讓幼兒將杯中的水倒入魚缸,結果水變渾,幼兒理解到水是如何被污染的,激發了幼兒保護環境的情感。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科學活動《小樹葉找媽媽》

各位老師,大家早上好!

一、説教材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中班科學課《小樹葉找媽媽》。

1.教材分析:

新《綱要》中科學領域提出了:對周圍事物和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的目標。《小樹葉找媽媽》這一活動是在平時到户外散步的時候,小朋友對樹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結合本季節開展的主題:金色的秋天,我設計了一系列關於樹葉的活動,本次活動就是其中之一。

“從幼兒身邊最熟悉的事物出發”是瑞吉歐教育理念之一,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細緻地觀察、傾聽幼兒的言行,及時捕捉他們的興趣點,以及他們的日常生活為基礎,貼近幼兒自身的經驗進行自然而然的引發,層層深入開展活動。我們鼓勵他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從不同角度出發,通過各種手段來發現問題。在擺擺説説的活動中,他們的想象力發展了,會用自己的話語描述對家的認識。

二、説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本次活動目標為:

1.引導幼兒觀察、對應、和比較,認識樹葉的不同。發展幼兒的比較能力、思維能力,激發幼兒的探索的興趣。

2.教師對幼兒進行保護樹木教育,知道樹木對人類的重要性。

3.激發對周圍事物的關心,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讓幼兒獲得幫助他人的情感體驗。

難點:觀察、對應、和比較,認識樹葉的不同。

在活動中我先讓幼兒觀察樹葉的顏色、大小、形狀等特徵,然後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比較、對應的方法幫小樹葉找媽媽,最後通過送小樹葉回家,鞏固對樹葉特徵及名稱的認識。

三、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製作電腦多媒體課件;

2.磁帶一盒;

3.物質準備:葉標本三種;楊樹、柳樹、楓樹的掛圖;彩紙若干張。

四、説教法

《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現、討論、尋找,讓孩子在觀察樹葉時享受探索的快樂、在幫樹葉找媽媽時,享受助人為樂得樂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情境教學法: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本次活動以幼兒喜歡的幫助小樹葉找媽媽為線索,貫穿整個活動。

2.問題設置法:

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如:激發興趣的提問:這些樹葉是從那裏來得?激發情感的提問:小樹葉離開了媽媽會怎樣呢?我們可以幫它做些什麼?使幼兒不斷的思考,不斷的進取。

3.操作法: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在與實物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用小樹葉拼貼出美麗的圖畫。

五、説教學程序

(一)激發興趣(拾落葉)

播放音樂,請幼兒想象自己是一片從樹上飄落的葉子,配合音樂模擬葉子飄蕩。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機,活動一開始幼兒小樹葉隨音樂做動作,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小朋友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樹葉。

(二)幼兒觀察樹葉(發現樹葉的特徵)

請幼兒找一找自己喜歡的樹葉做朋友並説一説它像什麼。(幼兒自己尋找、想象)

〔在這一環節中是啟發幼兒合理想象。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想象,我們能看到他們大智若愚的稚嫩童趣,一片樹葉可以引發他們不同的想象。例如:“這片樹葉(楊樹葉)像什麼?”“扇子”“它還像什麼?”教師可以再次啟發幼兒的想象,讓他們深入思考,出現各種奇思妙想。〕

(三)自由探索

根據幼兒好奇的特點,請小朋友找一片你喜歡的樹葉和自己做好朋友。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你的好朋友它像什麼?是什麼顏色的?摸上去是什麼感覺?我們可以幫小樹葉做些什麼?它的媽媽是誰?

(四)體會成功的喜悦(課間操)

幫助小樹葉找到媽媽,並於它們一同跳舞。

(五)知識拓展(知道樹的種類、作用)

通過課件的演示讓幼兒瞭解其他樹的種類。組織幼兒互相交流並討論樹木有什麼作用,給人類帶來哪些益處。樹木能給我們帶來這麼多的好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做個保護環境的小衞士。

六、延伸活動(製作葉子畫)

這一環節是在前一環節的基礎上進行選擇性的創造製作,對孩子們來説,這種充滿自信和自主的操作同樣具有想象、創造性的成分,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操作可以使幼兒按目前的心理需要(成功需要、嘗試需要)選擇不同的方式,在已有的基礎上將自己的創造向前推進一步,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體驗成功的喜悦。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分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中班語言:童話故事《小花籽找快樂》。選自山東省幼兒園教材《語言》第22頁。童話故事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是富有濃郁幻想的虛構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樣説話,富有生命力,並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童話的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簡單,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和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於幼兒接受。《小花籽找快樂》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花籽”尋找快樂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故事中生動、有趣的角色對話,使幼兒充分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懂得為大家服務才是真正的快樂,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好教材。

(一)知識點分析:

本故事所含的知識內容是:太陽、小鳥、蜜蜂、青蛙、風及小花籽的本領。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他們對幾種事物的功能還沒有全面系統地認識,而本作品重點就是以小花籽找快樂為線索描寫出幾種事物的特點、作用,幼兒只有掌握了這個知識點,才能更好的使幼兒理解故事情節,懂得其中的道理。活動前帶領幼兒到户外親近自然,探索大自然的祕密,並在活動區裏進行體現,讓幼兒能夠初步瞭解幾種事物,進而掌握知識點,為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其中的道理做好鋪墊。

(二)教學目標

1.萌發幼兒樂於助人的情感,教育幼兒愛護有益事物,滲透環保意識。

2.培養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和能力,發展幼兒的感受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的名稱、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節。豐富詞彙:勤勞。

依據:一是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特點。4至5歲的幼兒理解能力還很膚淺,注意力往往受興趣的影響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發展,所以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恰當、巧妙地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尤其考慮到現在絕大多數幼兒都是獨生子女,缺乏一定的愛心,不懂得去關心別人,向幼兒進行這樣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顯得尤為重要。二是根據幼兒園課程目標及《綱要》、《規程》,幼兒課程目標旨在提高幼兒素質,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各種藝術作品,關注人類道德行為美。本故事通過使幼兒理解太陽、小鳥、蜜蜂等事物的美好“心靈”,來感染幼兒,美化幼兒的行為。《綱要》中提出語言學科主要就是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發展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三)重、難點分析:

重點引導幼兒初步掌握故事的主要情節,瞭解故事中幾種事物的不同本領。

難點是引導幼兒理解幫助他人帶來的快樂,進而意識到真正的快樂就在我們的身邊。中班幼兒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而本作品就是在理解各種事物的本領的基礎上,培養幼兒樂於助人的美好情感,所以説將它定為本活動的難點。

二.説教學方法: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

1.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範,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故事製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既可以完整欣賞,又能分段播放,通過觀賞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如:小花籽看見太陽問“太陽公公,請你告訴我,你快樂嗎?”太陽公公笑呵呵回答“快樂、快樂!”然後請小朋友而共同討論:為什麼太陽公公快樂?

3.講述法:通過生動形象地講述,能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幫助幼兒樹立簡單的是非觀念達到教育目的。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我注意控制語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揚頓挫的變化,採用不同的音色來講述不同事物的對話,從而較好的表達作品的感情。如:當講述太陽公公的語言時,我採用低沉的、語重心長的口氣,及和藹可親的表情來表現,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點,並能較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為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4.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運用瞭解釋性提問(如:小蜜蜂為什麼要給大家採蜜啊?)、假設性提問(如:如果你是小花籽,你們會怎麼做呢?)等等。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本活動中,我採用多媒體和錄音機兩種教具,來提高教學效果。如,當小花籽看見太陽時,就讓“太陽”出現在屏幕上,當小花籽看見小鳥時,就讓“小鳥”飛到老槐樹上等。這樣,幼兒既感到新鮮,調動起活動興趣,又利於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三、説學法指導:

通過本次活動,主要採用欣賞法、發現法、講述法。

1、欣賞法:引導幼兒學會理解作品內涵,鑑別作品的'美及分析評價文學作品,使幼兒獲得美的享受,喚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培養愛與憎、美與醜的道德意識,提高鑑賞能力。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述,引導幼兒來體驗幫助別人的那種心情,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從而突破難點。

2、發現法:教師提供適於幼兒進行發現活動的教材,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過程,發現知識。在活動中,請幼兒回憶、討論故事中幾種事物的本領,通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發現為什麼太陽要給大家帶來陽光和温暖……,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講述法:主要教會幼兒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恰當地説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動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為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啟發幼兒用宏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並且注意為每名幼兒創設講述的機會。

在調動幼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方面,我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採用啟發幼兒想象的方法,給幼兒空間去自由發揮,並給予正面、肯定的評價。

其次,我利用生動、形象的動畫,吸引幼兒注意力,引起學習的興趣。

四、説教學程序:

整個活動分為三大部分,設計活動如下所示:

a.激發學習興趣b.理解故事內容c.遷移故事主題

引出故事主題——掌握學習方法——滲透思品教育

活動流程簡單明瞭地概括了整個活動,使大家一目瞭然,明白設計意圖,下面將其詳細説明一下:

(一)導入部分:激發學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

出示太陽、小鳥、蜜蜂的圖片,引導幼兒説一説它們有哪些本領,突出活動的教學重點,引起興趣,引出主題。

(二)展開部分: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1、教師有感情地講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據幼兒的無意注意佔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為了避免分散幼兒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後,提問簡單的問題:

(1)故事的名稱;

(2)有那些角色;

(3)小花籽去幹什麼?

2、分段播放課件,幼兒欣賞。

教師分別提問:

(1)小花籽先看到誰?問了什麼?

(2)太陽公公是怎樣回答的?

(3)小花籽碰到了誰?它們是怎樣回答的?

(4)小花籽找到快樂了嗎?它是怎樣做的?在教學過程中,豐富詞彙:勤勞。提問幼兒:是否也像小蜜蜂一樣勤勞?怎樣做才是勤勞的好孩子?

3、完整欣賞課件,教育幼兒保護所有有益事物,滲透環保意識。

(三)結束部分: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通過討論,引導幼兒説説自己是怎樣為大家服務的,可包括三個方面:

(1)為爸爸媽媽;

(2)為小朋友;

(3)為老師。

教育幼兒懂禮貌,做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進行品德教育。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分析

《家》這首兒歌文字形象,巧妙地運用了疊音,讀起來琅琅上口,藍藍的天空、綠綠的草地......都是孩子熟悉的,除了兒歌中所提到的小鳥、青蛙、小羊、蜜蜂等小動物,孩子還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原有的認知水平説出許多相關的東西,易於為孩子喜愛和接受。符合中班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孩子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我班孩子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本主題的總目標,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知識目標:

在猜猜、想想、玩玩中讓孩子自然而然的學會兒歌,並嘗試創編兒歌

能力目標:

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情感目標:

讓孩子感受學習的樂趣。

三、説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在猜猜、想想、玩玩中讓孩子自然而然的學會兒歌

活動難點:嘗試創編兒歌

四、説教學準備

活動準備:自制多媒體課件

五、説教法

根據孩子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了,觀察法、猜測法、遊戲法、直觀演示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綜合語言、遊戲、操作探索等活動,旨在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策略和手段,使兒歌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讓孩子快快樂樂學兒歌,從而促進其語言的發展。

六、説教學程序

(一)以全體孩子背誦兒歌《我愛我的家》導入主題。(加深孩子對家的印象)

(二)出示背景圖,引導孩子學習兒歌。在這個環節中,我利用不同形式呈現教學內容,不僅做到了學科整合,還讓孩子感受到這首兒歌並不是老師枯燥無味地教給他們的`,而是他們在玩中獨立獲取的。他們才是學習的真正主人。這樣不僅有效落實了教學目標,還突出了重點。

(三)互動學習

1、遊戲接龍

2、集體複述兒歌

這裏我通過遊戲活動,進一步理解兒歌內容,回憶操作探索時獲得的知識經驗。然後通過整體朗誦,前後半句接龍,輪流等趣味性方式組織孩子學習朗誦,使孩子感受到兒歌的內在語言韻律,突破教學難點。

(四)教師用一種小動物示範創編兒歌,然後孩子發揮想象力,自由創編兒歌

這一環節是本活動的難點,由於班上的孩子是初步學習仿編,感到比較難,因此我通過對話、示範、討論等方法引導孩子創編,突破難點,發展孩子創造性思維。

(五)以歌曲《我有一個幸福的家》結束活動。讓孩子感受家、爸爸媽媽所帶來的愛。

七、活動延伸

讓孩子回家為父母做一些事 如(為父母洗一次腳等等)

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今天説課的內容是選自幼兒園建構式課程中班下冊科學教育活動《我愛大樹和小花》。《新綱要》科學領域目標中明確提出了:培養幼兒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各種各樣的樹和花,對於孩子來説既熟悉又陌生,每每在户外活動時孩子總會不經意地去看看、摸摸,有時還會説一句,如:這顆樹好大哦,這朵花好漂亮哦,有時候還會進行追問,如:這顆叫什麼樹,這叫什麼花……然而隨着社會的進步人類慢慢淡化了對身邊花草樹木的愛護,甚至親手破壞身邊的環境,如:亂砍樹木,亂摘花朵……結合中班建構式課程中的主題教學《大樹和小花》的內容,我設計了符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教學活動《我愛大樹和小花》,引導幼兒要保護身邊的花草樹木,清楚花草樹木與人類的關係以及對人類的作用。通過掛圖與教材的閲讀理解保護花草樹木的重要性,從而萌發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的情感。

二、説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引導性的作用。根據《新綱要》在科學領域中提出: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瞭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為。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制定了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1、目標一:欣賞圖片閲讀教材,理解圖片內容知道花草樹木對人類的作用。

2、目標二:欣賞圖片並根據生活經驗,説出幾種花草樹木的名稱和作用及其保護方法。

3、目標三:瞭解花草樹木與人類的依存關係,萌發幼兒保護花草樹木及環境的意識,產生愛樹愛花的情感。

(目標定位:通過欣賞圖片閲讀教材來了解花草樹木對人類的作用,瞭解花草樹木是怎樣為人類服務的,萌發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的情感)

三、説教法與學法

《新綱要》中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該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我和幼兒的角色都是教學活動的主人翁,主要是以幼兒為主。讓幼兒在教學活動中享受探究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快樂。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我採用了“圖片觀察法”運用直觀、形象的圖片進行欣賞,引導幼兒理解圖片內容及其意思。“遊戲法”通過遊戲讓幼兒親身體驗怎樣愛護花草樹木讓幼兒更深一層的瞭解愛護花草樹木需要做的事情,在遊戲中讓幼兒學會愛護花草樹木的深刻內涵。

四、説活動準備

活動中準備:掛圖四幅、幼兒用書第37-38頁、五幅環保畫(例如:樹木被破壞、花朵被摘……)、製作花朵大樹頭飾幼兒人數各一半五、説活動重點、難點活動重點:幼兒瞭解花草樹木對人類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的依存關係。(主要提高幼兒自身的`認知能力)活動難點:幼兒理解什麼是光合作用,願意講述花草樹木的好處,用“樹真好,……或者花真好……”的句式表達。(提高幼兒的表達方式能夠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表達一段有含義的話。)六、説活動過程整個活動分為四大部分:導入活動;基本活動;遊戲活動;延伸活動。

(一)導入活動:(問題導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發現幼兒園裏面開了很多花,種了許多樹呀,那你們喜不喜歡呢?為什麼?幼兒討論:為什麼喜歡幼兒園裏面的花草樹木?通過此問題來引出接下去的基本活動。)

(二)基本活動:

讓幼兒欣賞、理解圖片內容及其意思,懂得保護花草樹木的重要性,並與同伴討論自己保護花草樹木的方法。

教師:

1.請小朋友把教材翻到最後一頁(37-38頁),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幼兒互相討論,教師找一部分小朋友講一講看到了什麼,對圖片的瞭解有多少)

2.逐一出示掛圖並分析每張圖示的意思,當出示掛圖(四)的時候着重向幼兒解釋光合作用對人類的重大作用。(第二次看掛圖目的是為了讓幼兒能夠更好的瞭解圖示內容,從而幫助幼兒理解教材內容,明白教材的教育宗旨懂得保護花草樹木的重要性,萌發幼兒喜愛花草樹木的情緒情感。)

3.逐一出示花草樹木被破壞的照片,幼兒進行觀察並説出自己的感想,提出保護花草樹木的方法。(通過反面的例子來提升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的情感並深刻體驗到愛護花草樹木的重要性。)

(三)遊戲活動:

“我是大樹、小花”遊戲,幼兒體驗怎樣保護花草樹木,學會用自己的方法保護花草樹木。

教師示範:

1、教師示範扮演花朵帶上花朵的頭飾,讓幼兒扮演花朵的主人並讓幼兒為花朵天天澆水等等最後教師將花朵開心的心情用肢體語言表達出來,讓幼兒從直觀上發現愛護花草的好處。

教師組織幼兒玩以上游戲。(教師組織幼兒玩遊戲並帶上相應的頭飾,互相輪換玩遊戲。)

教師組織幼兒總結活動:我們的小朋友都很不錯想了那麼多保護花草樹木的方法,我們的花草樹木們都很高興。小朋友們在遊戲中感受到花草樹木的快樂和難過了所以懂得怎麼去保護他們了,那麼我們以後應該怎麼去做呢,老師請我們小朋友自己説説看以後你應該怎麼做,怎麼去保護我們的花草樹木們,怎樣讓我們的環境變得更加的美麗。(幼兒互相總結自己的觀點,互相討論自己的想法並將自己好的想法付諸於行動。)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會唱歌的生日蛋糕》是一篇充滿想象的童話,是一個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虛構故事。它採用了擬人、誇張等表現手法去編織奇異的情節。幻想是童話的基本特徵,也是童話反映生活的特殊藝術手段。童話主要描繪虛擬的事物和境界,出現於其中的“事件,人物”,是並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講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發生的。但是童話中的種種幻想,都植根於現實,是生活的一種折光。作者描寫到“從肚臍裏飛出祝你生日快樂的歌聲”,這樣一個情節給了幼兒奇妙的幻想。中班幼兒的無意注意已經進一步發展,佔優勢,有意注意也正繼續發展,仍然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機械記憶為主,容易記卻忘得快。這樣的語言活動正式適合中班幼兒。

二、説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引導作用。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閲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閲讀和前書寫技能。”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因此,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目標一: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小熊和朋友們互相關心的情感。

目標二:能夠大膽想象,用語言,動作,繪畫等方式表現自己的見解。

目標三:感受關心家人,朋友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2,: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目標一

教學難點:目標二

三、説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布魯姆説過,學生具備必要的認知結構是掌握學習的前提。綱要中也説,要為幼兒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環境,因此我為活動做如下準備:

物質準備:1,生動形象的教學圖片,便於幼兒理解童話內容

學具準備:1、圖畫紙、水彩筆

四、説教法、學法

本活動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法,學法:

教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幫助幼兒對童話內容的掌握。

2、啟發提問法:通過設計的問題,增強幼兒的想象能力。

學法:

1、 多通道參與法:讓幼兒通過看聽説畫等形式,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五、説活動流程

(一)導入:本環節我採用直觀演示法,啟發提問法。引起幼兒的興趣。

1,我出示最後一張圖片(熊奶奶看着蛋糕笑),然後問小朋友:這是誰呀?幼兒回答:這是熊奶奶。我接着問:她問什麼要笑呢?幼兒猜測,有不同的回答:可能她看到了開心的事情,吃了好吃的東西等等。

2,我講故事。我説:你想知道熊奶奶為什麼會笑嗎?讓我們來一起聽一聽故事吧。

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徵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無意注意佔優勢,所以我以最後一張熊奶奶笑教學圖片作為導入,一下子就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當我拋出問題熊奶奶為什麼會笑的時候,鼓勵幼兒大膽猜測,也設置的懸念,激起了幼兒強烈的探知慾望。為接下來的環節做鋪墊。

(二) 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本環節我運用多通道參與法,直觀演示法,幫有幼兒理解童話內容。

1,講述故事。我用優美的語言完整講述童話內容。

2,我提問幼兒:故事裏有誰?小朋友會回答:小熊,外婆,小羊,小狗,小豬。根據幼兒回答,我出事相關圖片。我接着問:故事説了一件什麼事情?我鼓勵幼兒嘗試用完整的話講一講,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教學圖片。

3,我指圖講述童話,並邊講邊填補幼兒沒有回答到的圖片空缺,再次欣賞童話。

4,我提問幼兒,小熊為什麼要做生日蛋糕?幼兒回答:因為熊外婆的生日快到了。我再提問:小熊做的生日蛋糕與平時小朋友吃的蛋糕一樣嗎?小朋友回答:不一樣。我問:有哪裏不一樣?幼兒回答:小熊做的從生日蛋糕吃進肚子裏,肚臍眼裏會唱歌,小朋友吃的蛋糕不會唱歌。我再問:小熊是怎樣做出來這個會唱歌的蛋糕的?幼兒回答:小熊一邊和麪,一邊在唱歌。我又問:你們喜歡小朋友嗎?為什麼?幼兒回答:喜歡,然後説出一些他喜歡的理由。

這個環節有兩次完整聽童話的小環節,我都採用了自己朗誦,而非錄音機播放。教師自己朗誦能夠把握朗誦的語速語調,在重要的地方加重語氣,這是錄音機沒有的功能。中班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並且機械記憶佔優勢,表現童話內容的小圖片幫助幼兒掌握童話的情節。因此,我通過生動形象的的圖片讓幼兒直觀地理解童話內容。我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並不是蛋糕本身在唱歌,而是吃下去以後,從肚臍裏面飛出歌聲來。本環節達成了目標一,突破了教學重點。

(三) 鼓勵幼兒想象,拓展經驗,並講述圖書製作的方法。本環節我主要採用多通道到參與法,讓幼兒在説説做做的過程中發揮想象。

1,啟發幼兒討論:除了會唱歌的生日蛋糕,我們還可以做出什麼樣的蛋糕?請你和周圍的好朋友討論一下吧!討論結束後,我請幾位幼兒在集體面前表述自己的想法或者集體討論出來的想法,還可以適當的做做動作。

2,我請幼兒講一講圖書製作的方法,提示幼兒可以將這個童話故事製作成一本圖書,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

綱要中説:“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閲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閲讀和前書寫技能。”幼兒通過自制圖畫書,不僅可以進一步理解童話的內容,而且可以瞭解圖書的結構,提高早期閲讀的能力和興趣。綱要中又説:“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和“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在討論之後不僅要幼兒講講自己的想法,還要講講集體討論的想法。並通過一些動作,來具體形象化。本環節完成了目標二,突破了教學難點。

(四) 幼兒繪畫,教師指導。本環節主要運用多通道參與法,在製作圖書的過程中感受親人朋友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1,幼兒分組繪畫,並將繪畫作品製成故事書。

2,我提問幼兒:熊外婆喜歡小熊的禮物嗎?幼兒回答:喜歡。那小熊高興嗎?為什麼?我通過幼兒的回答做小結,讓幼兒懂得是別人快樂的人,自己也會快樂。

中班幼兒的思維以具體想象為主,我利用把童話製作成圖書的形式,激發了幼兒想要製作禮物的興趣,幼兒通過製作圖書的過程,體驗合作和朋友互相幫助帶給自己的快樂。幼兒在説説畫畫做做的過程中,學會了分享合作,充分感受了同伴之間的快樂。達成了情感目標。

(五) 活動延伸

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因此我設計了一下活動延伸區域活動。我將幼兒製作的圖書投放到語言區,讓幼兒看書講述故事,培養幼兒前閲讀的能力。綱要中也説:“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因為,還可以設計一個美術活動“大家來做蛋糕”,體現了綱要中要求的區域整合的理念。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9

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中班散文《小松鼠的大尾巴》,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學目標和準備、説教法學法、説活動過程和活動延伸五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我説的第一點是教材分析:《小松鼠的大尾巴》是一個充滿濃濃愛意的散文故事(體裁風格)通過生動優美的語言講述了小松鼠在四季中幫助別人的故事(內容)。四句式的語言結構,讀起來朗朗上口。(結構)尤其是“**,我來幫助你吧”句式的反覆出現,不僅給幼兒帶來了學習的樂趣,還有助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語言)作品字裏行間始終洋溢着歡快熱烈的氣氛與充滿關愛的情感基調,充分表現了小松鼠美好的心靈。揭示了與人方便,自己也能快樂的道理。(內容反映的思想)

我説的第二點是學情分析中班幼兒掌握詞彙的數量和種類較小班幼兒來説明顯增加,對詞義的理解也比以前深刻,能較有序,連貫的進行表達。(學習,年齡特點)結合本班幼兒語言發展特點(本班幼兒特點)及綱要精神“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

基於以上兩點分析,我設計了本次活動。(結合綱要)

二.説活動目標和準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總説活動目標)基於對散文的理解和分析,結合綱要精神和本班幼兒發展水平。從認知、能力、情感三個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我來幫助你吧!”的句式。

能力目標:嘗試自主學習,能用語言,動作等多種方式表達對故事的理解。

情感目標:感受動物間樂於助人的美好情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重難點綱要明確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發麪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本次活動,我將重點放在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我來幫助你吧!”的句式。我將難點放在能用嘗試自主學習,能用語言、肢體動作等多種方式表達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準備是活動成功的前提。為了更好的開展本次活動,我做了以下準備

1.物質準備:教學課件(共4頁)教學圖譜一套和字卡“我來幫助你”表演道具若干

2.經驗準備: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

三.説教法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師幼互動。因此,活動中我除了以幽默、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還挖掘此活動價值組織教學,採用的教學法有:自主學習法,多通道參與法,遊戲法,圖譜法。下面我重點説一下游戲法: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創造性、娛樂性、教育性的特點。通過遊戲方式進行的教學活動,可以使幼兒學的輕鬆,學的愉快。

四、説活動過程

引導語:綜上所述,根據中班幼兒語言學習和年齡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圖片導入,引發興趣

(二)自主探索,瞭解內容

(三)完整欣賞,學習散文

(四)多元朗誦,鞏固練習

(五)情感提升,結束活動

幼兒園中班説課稿 篇10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中班綜合活動《漂亮的蔬菜彩虹》,這是我們班主題活動“蔬菜朋友”當中的一個活動。

一、説教材。

1、教材來源:此次活動來自生活。在秋天這個季節裏,蔬菜隨處可見,我們取材也非常的方便。蔬菜的品種非常的多,營養價值也非常的豐富,吃法繁多,可以清炒、可以煮湯、可以涼拌、還可以醃着吃,總之,我們的生活裏離不開蔬菜。然而,幼兒雖然知道很多的蔬菜,但對蔬菜的種類、用途、營養價值等還不是相當的瞭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幼兒不愛吃青菜的現象也是很嚴重的,加深幼兒對蔬菜的認識,激發幼兒對蔬菜的興趣,引導幼兒多吃蔬菜是很有必要的。就如《綱要》中所説的,“既符合幼兒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趕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次的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夠服務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一個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最終的結果,對活動和老師的教學起着引導的作用。以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依據,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

A、幼兒在感知蔬菜不同顏色的基礎上,嘗試不同顏色的搭配

B、掌握蔬菜由條切成丁的技能。

C、在活動過程當中,體驗自己動手勞作的樂趣,產生對蔬菜的喜愛之情。

根據我制定的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感知蔬菜的不同顏色,知道顏色的搭配(學會根據不同的顏色進行排列)。通過幼兒的自主操作,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幼兒的自主操作,掌握蔬菜由條切成丁的技能,並根據蔬菜顏色的不同,把蔬菜分層裝進玻璃罐中。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總之我們的活動有一定的趣味性、綜合性和活動性,讓教育溶入生活當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的活動準備:

A、空間準備:操作枱6張呈長方形兩張兩張擺佈成3張長桌。

B、物質準備:已做好的“蔬菜彩虹”;黃瓜、白蘿蔔、胡蘿蔔、包菜、紅辣椒、青辣椒等蔬菜切成條;小盤子、塑料刀、一次性桌布、花椒、八角、高粱酒、白醋、鹽巴、糖等分成三桌擺放;

C、經驗準備:幼兒對蔬菜已有了一定的經驗(吃過或看過)全方位的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二、説教法:

本次的活動,老師提供的主題,一定要引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主動的參與到活動當中,還要挖掘此次活動的活動價值,所以我們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所謂操作法就是幼兒動手操作,幼兒在操作的過程當中進行自主的探索發現,可以得到相應的知識經驗。在本次活動當中,我安排了幼兒的兩次操作。第一次是引起幼兒興趣後的操作,主要是讓幼兒探索蔬菜彩虹的色彩,知道顏色有層次的搭配。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中獲取感知。為後面的操作做好鋪墊。第二次的操作活動是讓幼兒自己親手製作“蔬菜彩虹”,有層次的把切好的蔬菜裝進玻璃瓶裏作成泡菜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2。演示法:本次活動的演示法是老師説明怎樣把已經切成條的蔬菜切成丁,並且演示如何把已切好的蔬菜根據顏色有層次的裝進瓶子當中,在瓶子當中除了裝進蔬菜還要怎樣把各種配料給裝進去,讓幼兒對“蔬菜彩虹”的具體制作過程有一個直觀的理解,直接的演示讓幼兒得到濃厚的興趣,使其對製作的理解和認識更加的透徹。

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對話活動等把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勞作多樣性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諧統一。

三、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性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和鍛鍊了能力,更加升華了孩子的情感。

本次活動我們採取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當中目標名明確的指出:(幼兒)“能用多種的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在活動當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聞一聞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此次的活動產生了興趣。

新入園的孩子情緒不穩定,他們對新環境和設施不熟悉,個別孩子哭鬧現象嚴重;多數孩子不會自己吃飯,不會用水杯喝水,不喜歡用幼兒園的水杯和毛巾,但對從家裏帶來的奶瓶、手絹、衣服、玩具感到親切。很多孩子喜歡聽故事、聽音樂,喜歡玩新鮮的玩具。他們對成人有強烈的依戀,喜歡和固定的老師交往,怕見生人。

由於他們情緒易受環境的影響,所以,他們很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容易轉移。月日標、環境創設、生活在輕鬆的生活環境裏,培養幼兒愉快的情緒,逐漸擺脱焦慮情緒。引導幼兒熟悉幼兒園的環境,逐漸認識常用物品及標記,鼓勵他們嘗試着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滿足幼兒不同需要,適當保留幼兒在家的生活習慣,逐漸適應集體生活。保教人員分別照料幼兒的生活起居,給他們以母愛,多摟抱他們,給他們心理上的安慰。室內張貼幼兒家庭生活照片和教師的照片,增加大家庭的歡迎氛圍。作息時間的隨幼兒需要靈活調整,每天上午適當增加一次睡眠。遊戲鼓勵幼兒保持愉快的情緒,喜歡上幼兒園。引導他們參與各種活動,喜歡幼兒園的玩具和環境。逐漸熟悉幼兒園老師和同伴,喜歡與他們遊戲和交往。投入數量充足的電動玩具、拖車以及上弦的、機械的、帶聲響的各類玩具。將活動室佈置成家的環境,讓幼兒在鬆軟的、温馨的環境裏隨意選擇玩具玩耍。保教人員每人帶一部分幼兒遊戲,主動與他們交往。

鍛鍊開展豐富有趣的户外活動,吸引幼兒參與户外遊戲,體驗遊戲的快樂。引導他們練習走、跑、跳等基本動作。鼓勵幼兒合羣玩耍。投放可以騎、可以拉的小車,鼓勵幼兒積極活動。組織幼兒玩各種大型體育器械,做好安全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