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不同用途的紙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51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認真擬定説課稿,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不同用途的紙説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不同用途的紙説課稿

不同用途的紙説課稿1

一、教材簡析

《不同用途的紙》是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紙》單元的第三課,教學內容包括:“觀察各種紙做的物品”、“蒐集各種紙樣”、“研究不同用途的紙(吸水的性能、承受拉伸的性能、承受彎曲的性能)”三部分。

二、對教材的處理

一英寸寬,一英里深

課前

第二課時

三、學情分析

在本單元的第一課《紙的觀察》,學生已經接觸過多種紙,他們已經知道紙是由纖維組成的。通過比較不同的紙,學生也認識到不同紙的厚薄不同,也有學生説到不同紙的吸水性不同,這説明學生在生活中有觀察過不同紙吸水性的情況。

1、知識儲備

2、技能基礎

三年級的學生思維處於具體運算階段,思維上解除了自我中心性,他們會對自己的選擇作出解釋。

3、認知特點

通過前面四個單元《植物》《動物》《我們自己》《水》的學習,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他們能觀察比較出事物較明顯的不同點。

在設計實驗方案方面,學生在《比較水的多少》一課學生已有設計實驗的經歷,並學會了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但變量控制實驗是三年級學生初次接觸,學生對實驗要控制的條件理解比較困難。

在實驗操作方面,學生在《水》單元曾經使用過滴管進行實驗,知道滴管的使用方法,但控制水滴數量方面不太熟練。

四、教學目標

知道紙的吸水性有強弱,不同吸水性的紙就有不同的用途。

科學概念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1.感受紙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體會與人合作的重要性。

3.進一步體驗探究的樂趣。

1.通過經歷研究紙的吸水性強弱的實驗設計,

初步感受變量控制實驗的研究方法和過程。

2.能用簡單器材做觀察紙的實驗。

通過設計紙的吸水性強弱實驗,初步感受變量控制

實驗的研究方法和過程。

通過經歷紙吸水性的變量控制實驗,認識紙的吸水性有強弱,知道不同吸水性的紙就有不同的用途。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六、教學設想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滿足學生髮展需要

學生已有經驗基礎

變量控制實驗

初次接觸

學習有困難

環節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七、教學過程

環節二:實驗探究

環節三:交流研討

環節四:應用、拓展

環節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學情:已有紙能吸水的生活經驗

教學策略:剛才老師在準備上課時,不小心把紅墨水灑到書皮上了,現在我這裏有四張紙,分別是宣紙、打印紙、牛皮紙、報紙,能用哪張把書皮上的紅墨水擦乾淨?

環節二:實驗探究(教學重點)

學情:能設計出多種實驗方法

環節二:實驗探究(教學重點)

學情:能設計出多種實驗方法

(每種方法都討論時間較長)

教學策略1:插入口小

(只討論“滴”這種方法,把學生關注點集中起來,使思維碰撞出火花。)

環節二:實驗探究(教學重點)

沒有注意實驗的相同條件

只注意到實驗其中的一個相同條件

環節二:實驗探究(教學重點)

學情:對實驗要控制的條件理解有困難

教學策略2:類比遷移

環節二:實驗探究(教學重點)

學情: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先想做做看

教學策略3:動手在前,分析在後

環節三:交流研討(教學難點)

學情:不同的實驗操作

教學策略:暴露錯誤操作——同學相互質疑——老師總結要點

環節四:應用、拓展

應用:根據宣紙和牛皮紙吸水性的特點,思考它們的用途

拓展:那如果要用紙做一個袋子,要想提起儘量多的東西,你會選擇哪種紙呢?

八、板書設計

謝謝聆聽!

不同用途的紙説課稿2

一、教材簡析

《不同用途的紙》是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紙》單元的第三課,教學內容包括:“觀察各種紙做的物品”、“蒐集各種紙樣”、“研究不同用途的紙(吸水的性能、承受拉伸的性能、承受彎曲的性能)”三部分。

二、對教材的處理

原教材的內容太多,所以要在一節課內完成只能是蜻蜓點水。為了能讓學生的探究“一英寸寬,一英里深”,我對教材進行了處理,只選擇“研究不同用途的紙”這個內容中的“紙的吸水性”這個問題來讓學生進行探究。探究的面只有“一英寸寬”,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就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一英里深”的探究。

“觀察各種紙做的物品”和“蒐集各種紙樣”這兩部分內容我會放在課前讓學生自主完成,而紙的承受拉伸性和承受彎曲性的探究我會放在第二課時。

三、學情分析

下面我就從知識儲備、技能基礎、認知特點這三方面來分析一下學生的學習情況:

1、知識儲備

在本單元的第一課《紙的觀察》,學生已經接觸過多種紙,他們已經知道紙是由纖維組成的。通過比較不同的紙,學生也認識到不同紙的厚薄不同,也有學生説到不同紙的吸水性不同,這説明學生在生活中有觀察過不同紙吸水性的情況。

2、技能基礎

通過前面四個單元《植物》《動物》《我們自己》《水》的學習,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他們能觀察比較出事物較明顯的不同點。

在設計實驗方案方面,學生在《比較水的`多少》一課學生已有設計實驗的經歷,並學會了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但變量控制實驗是三年級學生初次接觸,學生對實驗要控制的條件理解比較困難。

在實驗操作方面,學生在《水》單元曾經使用過滴管進行實驗,知道滴管的使用方法,但控制水滴數量方面不太熟練。

3、認知特點

三年級的學生思維處於具體運算階段,思維上解除了自我中心性,他們會對自己的選擇作出解釋。

四、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處理和三年級學生實際,我把這節課的目標定位如下:

科學概念:

知道紙的吸水性有強弱,不同吸水性的紙就有不同的用途。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經歷研究紙的吸水性強弱的實驗設計,初步感受變量控制實驗的研究方法和過程。

2.能用簡單器材做觀察紙的實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感受紙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體會與人合作的重要性。

3.進一步體驗探究的樂趣。

五、教學重難點

“研究不同用途的紙”是為了讓學生了解紙的不同性能,知道人們就是利用紙的不同性能製成了不同用途的紙製品。所以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

通過經歷紙吸水性的變量控制實驗,認識紙的吸水性有強弱,知道不同吸水性的紙就有不同的用途。

而從上面對學生情況分析可知,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變量控制實驗,所以我把教學的難點設定為:

通過設計紙的吸水性強弱實驗,初步感受變量控制實驗的研究方法和過程。

六、教學設想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所以本課教學的設計上,我是建立在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把本課的立腳點放在變量控制實驗上。雖然觀察能力是三年級要重點培養的能力,但在前面《植物》《動物》《我們自己》《水》這些單元的學習中都有重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而變量控制實驗是學生初次接觸,在設計變量控制實驗和變量控制方面學生都存在不少問題,所以本課把立腳點放在變量控制實驗上,而不是實驗現象的觀察上。

本課先創設情境,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呈現出來,讓學生對紙吸水性的強弱進行猜測,接着讓學生帶着猜測設計並動手做變量控制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測。有了實驗的經歷後,再組織學生交流變量控制實驗是如何做的,有什麼實驗發現。最後讓學生根據不同紙的吸水性特點思考紙的不同用途,讓學生知道人們就是利用紙的不同性能製成了不同用途的紙製品。

七、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我把教學過程分為四個環節:

環節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環節二,實驗探究;環節三,交流研討;環節四,應用、拓展。

環節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在課的開始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剛才老師在準備上課時,不小心把紅墨水灑到書皮上了,現在我這裏有四張紙,分別是宣紙、打印紙、牛皮紙、報紙,能用哪張把書皮上的紅墨水擦乾淨?學生説到宣紙、報紙能把墨水擦乾,因為學生曾試過把水倒灑在報紙上,發現報紙能吸水。通過這個情境能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呈現出來,學生在選擇用什麼紙擦水的過程其實就是對紙吸水性強弱問題的考慮,那宣紙、打印紙、牛皮紙、報紙吸水性強弱的順序是怎樣,學生就提出不同的看法,為了要驗證猜想就要進行實驗探究。

環節二:實驗探究(教學重點)

實驗探究是這課的教學重點。怎樣比較紙的吸水性,學生能想出多種方法(滴、插、擠),但學生提出每種實驗方法都存在着問題,在試教中發現對每一種方法變量的控制都進行討論,需要較長的時間,導致後面的交流研討環節草草收尾。而實驗方法的多樣性學生已在《比較水的多少》這課有訓練過,所以本課對實驗方法的多樣性就不展開討論。而是在學生提出多種實驗方法後,就讓全班集中討論“滴”這種方法,這樣的設計能節省一些時間,使後面的交流研討有更充裕的時間,並能把學生的關注點集中起來,使思維碰撞出火花。若學生能理解好“滴”這種方法中哪些變量需要控制,怎樣控制,那對於其他實驗方法中的變量控制,學生一樣能掌握。

從學生對“滴”這種實驗設計方案的設計中可以發現他們沒有注意到實驗的相同條件或只注意到其中的一個相同條件,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實驗的相同條件,先讓學生討論他們熟悉的賽跑規則,讓學生對比賽的公平性有所理解,再遷移到本課的吸水性比賽,通過賽跑規則能啟發學生關注到吸水性實驗的相同條件。

當小組討論好實驗的相同條件後,之前的教學設計是先讓各組學生進行交流,在明確了實驗要控制哪些變量、如何控制後,再讓學生動手實驗。但發現三年級學生在討論變量控制實驗時精神已經開始分散,學生很想馬上動手實驗而不是進行變量控制的討論,於是整個課堂就變成老師和幾個學生的互動,這樣就達成不了預期的教學目標。與其讓學生按部就班地機械學習,不如多留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學習,哪怕有時有些嘗試可能是錯誤的,但也能通過學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補充使之完善。所以我調整了教學環節的順序,在小組討論了“滴”的實驗有哪些規則後,沒有進行全班的交流直接讓學生進行實驗,這樣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在學生有了實驗體驗後再進行變量控制的分析,學生對變量控制實驗就有更多的認識。

環節三:交流研討(教學難點)

學生實驗後,我讓其中一組的學生上來演示他們的實驗過程,由於全班都是做同一實驗,但實驗的操作並不相同,下面的同學就立刻發現實驗操作的問題,提出滴水的時候沒有同時滴,沒有滴同樣多的水。學生在相互的交流中説出自己的看法,在熱烈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思維水平得到快速提高。通過質疑和研討就把實驗的操作要點理清:同時滴、同一高度滴、滴同樣多的水,這其實就是變量控制實驗中要控制的變量。最後我順勢總結變量控制實驗的要點,就是一個條件改變,其他條件保持不變,讓學生對變量控制實驗有更深的認識。通過暴露錯誤操作——同學相互質疑——老師總結要點的三點策略,輕鬆突破教學難點。

環節四:應用、拓展

課的最後我讓學生根據宣紙和牛皮紙吸水性的特點,思考它們的用途,這是對本課知識的應用。同時也提出一個新問題:那如果要用紙做一個袋子,要想提起儘量多的東西,你會選擇哪一張紙呢?自然引出了下一節課的學習內容——研究紙的承受彎曲性和承受拉伸性。

八、板書設計

遵循“清晰、突出重點”的原則,本課的教學板書設計如下:

紙的吸水性

宣紙 報紙 打印紙 牛皮紙

滴水:同時 同高 同水量 紙同大小

吸水性:強 弱

用途:寫毛筆字... 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