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台階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45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台階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台階説課稿

台階説課稿1

一、説教材

1、教材簡介

《台階》與本單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説,但也是敍事類作品,主要用敍述、描寫的表達方式。通過作者的描寫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父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具有農民的樸實、淳樸、無私,而且敢於拼搏的精神。

2、教學目標簡介

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感情。

能力目標: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及意藴。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的感情。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

3、分析教材編寫思路、結構特點以及重點難點

小説是以父親的兒子為故事敍述者的,開頭寫父親如何力大無比,壯實如牛,篇末寫父親腰也閃了,連挑水也不能勝任了。父親終年辛勞,捨不得破費一星半點,連洗腳也是一年才洗一回,父親這輩子過得多麼艱難!小説深沉地響着時代的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於先進生產力,以此迅速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結束老牛拉破車的日子。

故事圍繞“台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使造房這個一般性的題材有了側重點,有了特色,突出了父親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藴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二、説學生

1、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

本文立意新鮮,情節樸素感人,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藴含的社會背景以及父親的形象意藴問題較深奧,八年級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重點突破。

2、能力分析

學生對故事內容的把握沒有問題,並且能夠通過反覆閲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3、一般特點與學習風格差異

學生習慣在小組內交流後再發表看法,因此應該適當的給學生多創造一些合作學習探究的機會。

三、説教法與手段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藴,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反覆讀、讀反覆,讓學生自己在讀中感悟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2、情境設置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及背景音樂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4、以多媒體課件為輔助教學手段。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四、説教學過程

1、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安排

全文中有個文眼:“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抓住了這個文眼,就抓住了理解整個故事的關鍵,就容易理解父親的思想性格。

教學環節安排如下:

(一)激情導入:3分鐘(背景音樂《愚公移山》)透過朱自清先生飽含深意的《背影》,我們分明看到了困頓前行中的父輩的身影,今天學習的李森祥的《台階》將以小説的視角為我們展現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好的導語猶如唱戲前的開台鑼鼓一樣未開台先叫座,此導語設計貼近課文內容,和課文有異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背景音樂《愚公移山》,自然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自然引出本課內容。)

(二)整體感知:10分鐘

1、配樂朗誦,要求學生勾畫出生字詞,並結合課文解詞。

2、讓學生再次瀏覽課文,看誰能生動的複述這個故事,成為今天講故事大王。

(學生通過兩次不同要求的讀,特別是在複述過程重要抓住重點,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為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協作質疑:15分鐘

默讀課文,讓學生自己提出疑難問題,小組討論解決,全班交流。

(新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質疑,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於疑,通過此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激發學生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的科學精神。)

(四)品味賞析:10分鐘

對父親這個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師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片段,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進行賞析,同時課件演示父親重修台階的情景,形象的感受這一震撼人心的畫面。理解父親具有華夏炎黃子孫的優良傳統——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拼命硬幹、勤儉持家的美德。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的品質(因為當九級台階造好後,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此環節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有利於理解本文主旨,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更形象、更直觀。)

(五)拓展遷移:4分鐘

引導學生回憶講述自己的父親,要求抓住父親的特點,敍述清楚、生動、突出重點。然後由同學們評出今天的發言明星。

(有人説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環節把課本和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同時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

(六)師生小結:2分鐘

首先學生自發的總結本節課的收穫,教師予以補充和肯定。

(此環節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了系統、完整的印象。)

(七)作業設置:1分鐘

摘抄讚頌父親的文學作品,推薦閲讀巴爾扎克的《高老頭》。

2、教與學多邊活動安排

每個教學環節都儘量安排合作探究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並注意對問題分層次整理,給每個學生機會,以提高其自信心。

3、重點難點處理

探究人物形象,應該在通讀的過程中,根據故事情節,一一列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要點,然後整體思考,加以整理,看什麼是性格的核心。可以用“三問”

引導學生把握內容,分析人物。

一問: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二問: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的?

三問: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

4、教學手段的採用

在理解父親形象的時候,播放背景音樂,同時放父親修台階的課件,引起學生共鳴。

5、板書設計

台階

李森祥

“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對高”

三級台階老屋非常要強、有志氣、不甘落後、有長遠目標。

九級台階新屋有移公移山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台階説課稿2

一、説教材

1、教學設想:

《台階》是一篇自讀文章,與本單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説,作者塑造了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父親”形象,他具有農民的樸實、淳樸、無私,而且敢於拼搏的精神。因此,本節課緊扣小説的三要素,加強學生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

2、教學目標簡介:

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認知目標: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學習課文圍繞“台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方法。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聯繫生活,敢於發表自己見解和認識的能力。(2、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情感和態度目標:(1、學習文中父親勤勞、質樸,又有所追求的品質。(2、深入瞭解、認識自己的父親,理解父親。

3、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藴和圍繞台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寫法

4、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二、説學法:

《台階》是一篇立意新穎,情節樸素感人的文章,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特別本文藴涵的社會背景以及父親的形象意藴問題較深奧,八年級的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這堂課適合於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三、説教法與手段:

1.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這節課,教師設計讓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通過相互討論,分工協作等多種方式進行合作學習和交流,並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完成教學目標的。

2.“文學的本質是始於感情而終於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設情景外,還要通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人和事,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發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3. 檢查學生的預習這一步必不可少,這是有我校的校情,學情決定的。我校的校情是:學生不住校,不晚修,教師無法瞭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我校的學情是:有一部分學生的 學習自覺性極差,教師要加強督促。4.語文學習要與時俱進,要充分利用圖書館,互聯網培養學生查資料的能力和習慣,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

四、説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3分鐘 (背景音樂《愚公移山》)透過朱自清先生飽含深意的《背影》,我們分明看到了困頓前行中的父輩的身影,今天學習的李森祥的《台階》將以小説的視角為我們展現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好的導語猶如唱戲前的開台鑼鼓一樣未開台先叫座,此導語設計貼近課文內容,和課文有異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背景音樂《愚公移山》,自然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自然引出本課內容。)

(二)整體感知:8分鐘(檢查學生預習情況)1、先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再讓學生配樂朗誦,要求學生勾畫出生字詞,並結合課文解詞。2、再次讓學生瀏覽課文,圈點法找出文中關鍵詞句,能複述故事情節,把握小説結構。(設計意圖:①符合我校的校情,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督促部分不自覺的學生。②通過複述故事,學生初步把握情節,對人物也有一個初步感知,做到整體的把握。③複述故事,也訓練了學生快速閲讀、勾畫圈點法閲讀以及培養學生信息篩選和概括能力。)

(三)小組討論、合作探究:(10分鐘)提問:讓學生勾畫出父親的模樣,找出最讓你感動的描寫父親的語句,説説使你感動的原因。以“父親是一個……的人”為話題完成。學生各抒其見,教師小結:從悽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在後代的眼裏,顯得比較卑微的、胸無大志 。但骨子卻那麼要強、有志氣、不甘落後、有長遠目標, 有移公移山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他們身上的品質和美德讓我們震撼感動。(設計意圖:①讓學生篩選信息,掌握抓住關鍵詞句進行人物賞析的方法。②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完整流暢的表達。③讓學生自己感悟父親身上勤勞、質樸,又有所追求的品質。)

(四)全班協作,質疑解惑:(15分鐘)默讀課文,讓學生自己提出疑難問題,全班交流。如提問:1. 為什麼“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台階低”? 2. 父親為造新屋,可謂終年辛苦、異常艱難,十分感人,可是作者卻在台階上用了那麼多筆墨,這是為什麼?3. 父親 為了造出像人家一樣有高台階的新屋,也叫人羨慕,競花了大半輩子去準備,才蓋起有高台階的新屋。可是,新屋落成了,父親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父親這樣做,值得嗎?(設計意圖:①這個環節有學生自己把握,教師適當引導,照顧各個層次的學生,在質疑討論中鞏固、強化學習效果,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②教師引領學生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藴。③掌握圍繞台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寫法。)

(五)拓展遷移:(4分鐘)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視角,回憶自己的父親,抓住父親的特點,仿寫一句話。(設計意圖:①將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巧妙完成對父親的解讀。②訓練學生的知識遷移拓展和寫作能力。)

(六)師生小結:(2分鐘)學生自主的總結本節課的收穫,教師予以肯定和補充。(設計意圖:發揮學生的自動性,真正體現學有所長。)

(七)作業設置:(1分鐘)寫篇週記,展示自己眼中的父親,表達自己對父親的尊重和理解。(設計意圖:把課本與生活聯繫起來,用寫作的方式,讓學生進一步深入瞭解、認識自己的父親,理解父親。)

台階説課稿3

一、説教材

《台階》是一篇以父親為描述對象的短篇小説,現被選入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材。本文以父親為主要描述對象,但此文並非表現父親的作品,而是在表現一代農民形象,具有農民的老實厚道、要強、勤勞、樸實等品質外,這位父親更是一個用勞動證明自己存在價值從而贏得別人尊重的人。這一點也正是他有別於普通農民之處。另外,全文以兒子的眼光關照父親,除飽滿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間也流露着辛酸,深沉地向着 時代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於先進的生產力。

二、説教法

從台階與父親之間的關係切入,瞭解內容,初識人物,讓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從而帶動對全篇的深入研讀和領悟。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髮問精神,採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讀。在合作探究中相機點撥與引導,使學生更深地理解文章主題。教師在課前可讓學生反覆讀小説文本,充分地熟悉情節,避免因文章本身太長和離學生生活較遠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畏難情緒。

三、説學法

《台階》是一篇語文平實但內涵深刻的文章,不同的人對它的主題有着不同的解讀,特別本文的主人公又是一位農民,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説,無疑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正因如此,它又是一篇研究性學習的理想教材。所以這堂課適合於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四、説流程

(一)導入:由台階的圖片導入,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再引入課文,激發學生探究的好奇。

(二)初步感知

1、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速讀課文,思考:文中寫了哪幾種台階?

2、台階是不是作者此文描述的主要對象?

(這個步驟,使學生明白全文圍繞父親與台階的關係展開,為後面的深入探討做好鋪墊)

(三)揣摩妙點

從父親與台階的關係入手進一步揣摩文章的妙處。

1、父親與三級台階的關係(由此導出父親造新台階的願望)

2、父親與九級台階的關係(由此步驟引導學生分析造台階準備的辛苦,體會造好後感覺的不自在,並最終自然引出對文章主題的探討)

(四)探究主旨

新台階造好了,父親為什麼不自在了?

(在學習思考、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勞動是父親的生命,他用勞動證明自己的價值,贏得他人的尊重)

(五)拓展

作者帶着怎樣的情感來塑造父親的?

(讓學生從字裏行間去探尋,以朗讀後品析的方式進行,注意體會敬佩與辛酸兩重情感)

台階説課稿4

老師們,我説課的題目是:《台階》,選自人教版國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下面我就按照説教材、説學法、説教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五個部分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1、教學設想:《台階》是一篇自讀文章,與本單元其他五篇不同,是小説,作者塑造了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父親”形象,他具有農民的樸實、淳樸、無私,而且敢於拼搏的精神。因此,本節課緊扣小説的三要素,加強學生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

2、教學目標簡介: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認知目標: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學習課文圍繞“台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方法。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聯繫生活,敢於發表自己見解和認識的能力。

(2)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

情感和態度目標:

(1)學習文中父親勤勞、質樸,又有所追求的品質。

(2)深入瞭解、認識自己的父親,理解父親。

3、重點難點分析。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藴和圍繞台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寫法

4、課時安排:一課時

二、説學法:

《台階》是一篇立意新穎,情節樸素感人的文章,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特別本文藴涵的社會背景以及父親的形象意藴問題較深奧,八年級的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這堂課適合於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三、説教法與手段:

1.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這節課,教師設計讓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通過相互討論,分工協作等多種方式進行合作學習和交流,並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完成教學目標的。

2.“文學的本質是始於感情而終於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設情景外,還要通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人和事,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發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

3.檢查學生的預習這一步必不可少,這是有我校的校情,學情決定的。我校的校情是:學生不住校,不晚修,教師無法瞭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我校的學情是:有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極差,教師要加強督促。4.語文學習要與時俱進,要充分利用圖書館,互聯網培養學生查資料的能力和習慣,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

四、説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3分鐘(背景音樂《愚公移山》)透過朱自清先生飽含深意的《背影》,我們分明看到了困頓前行中的父輩的身影,今天學習的李森祥的《台階》將以小説的視角為我們展現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好的導語猶如唱戲前的開台鑼鼓一樣未開台先叫座,此導語設計貼近課文內容,和課文有異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背景音樂《愚公移山》,自然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自然引出本課內容。)

(二)整體感知:8分鐘(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先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再讓學生配樂朗誦,要求學生勾畫出生字詞,並結合課文解詞。

2、再次讓學生瀏覽課文,圈點法找出文中關鍵詞句,能複述故事情節,把握小説結構。(設計意圖:①符合我校的校情,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督促部分不自覺的學生。②通過複述故事,學生初步把握情節,對人物也有一個初步感知,做到整體的把握。③複述故事,也訓練了學生快速閲讀、勾畫圈點法閲讀以及培養學生信息篩選和概括能力。)

(三)小組討論、合作探究:(10分鐘)

提問:讓學生勾畫出父親的模樣,找出最讓你感動的描寫父親的語句,説説使你感動的原因。以“父親是一個……的人”為話題完成。學生各抒其見,教師小結:從悽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在後代的眼裏,顯得比較卑微的、胸無大志。但骨子卻那麼要強、有志氣、不甘落後、有長遠目標,有移公移山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他們身上的品質和美德讓我們震撼感動。(設計意圖:①讓學生篩選信息,掌握抓住關鍵詞句進行人物賞析的方法。②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完整流暢的表達。③讓學生自己感悟父親身上勤勞、質樸,又有所追求的品質。)

(四)全班協作,質疑解惑:(15分鐘)

默讀課文,讓學生自己提出疑難問題,全班交流。如提問:1.為什麼“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台階低”?2.父親為造新屋,可謂終年辛苦、異常艱難,十分感人,可是作者卻在台階上用了那麼多筆墨,這是為什麼?3.父親為了造出像人家一樣有高台階的新屋,也叫人羨慕,競花了大半輩子去準備,才蓋起有高台階的新屋。可是,新屋落成了,父親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父親這樣做,值得嗎?(設計意圖:①這個環節有學生自己把握,教師適當引導,照顧各個層次的學生,在質疑討論中鞏固、強化學習效果,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②教師引領學生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藴。③掌握圍繞台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寫法。)

(五)拓展遷移:(4分鐘)

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視角,回憶自己的父親,抓住父親的特點,仿寫一句話。(設計意圖:①將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巧妙完成對父親的解讀。②訓練學生的知識遷移拓展和寫作能力。)

(六)師生小結:(2分鐘)

學生自主的總結本節課的收穫,教師予以肯定和補充。(設計意圖:發揮學生的自動性,真正體現學有所長。)

(七)作業設置:(1分鐘)

寫篇週記,展示自己眼中的父親,表達自己對父親的尊重和理解。(設計意圖:把課本與生活聯繫起來,用寫作的方式,讓學生進一步深入瞭解、認識自己的父親,理解父親。)

五、板書設計:

台階--李森祥

新屋--(有地位、受尊重)

台階(線索)

要強--老實厚道--愚公移山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

老屋(貧窮、地位低)

(設計意圖:①體現課文圍繞“台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方法②直觀表現文中父親勤勞、質樸,又有所追求的品質③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藴)

台階説課稿5

 一、説教材

《台階》是一篇以父親為描述對象的短篇小説,現被選入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與本單元其他四篇不同,是小説,但也是敍事類作品,主要用敍述、描寫的表達方式。通過作者的描寫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父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具有農民的樸實、淳樸、無私,而且敢於拼搏的精神。本文以父親為主要描述對象,但此文並非表現父親的作品,而是在表現一代農民形象,具有農民的老實厚道、要強、勤勞、樸實等品質外,這位父親更是一個用勞動證明自己存在價值從而贏得別人尊重的人。這一點也正是他有別於普通農民之處。另外,全文以兒子的眼光關照父親,除飽滿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間也流露着辛酸,深沉地向着時代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於先進的生產力。

根據教材及單元目標,我將本節課的目標制定如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過程與方法:學習用細節刻畫人物的寫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父親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教學重點: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教學難點:學習用細節刻畫人物的寫法。

教學方法:朗讀品味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二、説教法學法

從台階與父親之間的關係切入,瞭解內容,初識人物,讓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從而帶動對全篇的深入研讀和領悟。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髮問精神,採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讀。在合作探究中相機點撥與引導,使學生更深地理解文章主題。教師在課前可讓學生反覆讀小説文本,充分地熟悉情節,避免因文章本身太長和離學生生活較遠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畏難情緒。

《台階》是一篇語文平實但內涵深刻的文章,不同的人對它的主題有着不同的解讀,特別本文的主人公又是一位農民,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説,無疑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正因如此,它又是一篇研究性學習的理想教材。所以這堂課適合於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三、説教學流程

(一)導入:(課前播放崔京浩歌曲的《父親》營造氣氛)教師激情導入

畫面、音樂創設情境,喚起美感,使學生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具有一種急待接觸課文的內趨力,便於學生理解和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檢查預習:

1、文學常識:

2、字詞:

3、解詞:

檢查預習環節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既督促部分不自覺的學生,又使大部分學生得到複習鞏固。

(三)、初讀課文 瞭解故事情節

1、説説故事梗概

2、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提示:誰?幹什麼?怎麼樣?)

通過複述故事,學生初步把握情節,對人物也有一個初步感知,做到整體的把握。複述故事,也訓練了學生快速閲讀、勾畫圈點法閲讀以及培養學生信息篩選和概括能力

3、父親為什麼執意要造一座有高台階的房屋呢?

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把握文章的線索和文眼。

三、速讀課文 感知人物形象

父親顯然是一個有夢想,有追求的父親,那麼除此之外,在你心中,他還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呢?

請用這樣的句子説話:“他是一個 的父親,第 段 行這樣寫道 。 ”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篩選信息,掌握抓住關鍵詞句進行人物賞析的方法,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完整流暢的表達,讓學生自己感悟父親身上勤勞、質樸又有所追求的品質,引領學生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藴。

五、再讀課文 品析精美語段

父親有着如此優秀的品質,但他身上還有很多東西令我們深思,再讀課文,品析精美語段,深入到父親的內心世界。

按照提示,迅速找到以下片段,完成活動

1、準備之時(19-20段)

2、砌成之時 (21段)

3、砌成之後 (30-32段)

活動一:

準備之時——揣摩父親的心理,在20段第一句話後加入父親的心理描寫。

朗讀,根據你的理解,在20段第1句後用第一人稱加入父親的心理描寫。

(表現他內心強烈的渴望、難以抑制的興奮之情。)

你是從哪些細節體會到父親這種強烈的喜悦的?

(例:起牀的時間 勞動的動作、身姿 )

活動二:

砌成之時——本段運用了 描寫方法,體現了父親 的心理。

(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討論交流。)

——動作、神態 無奈、高興

小結:生活的艱辛和重壓使父親“駝慣了”,讓這位父親已經不習慣於接受別人的關注,而習慣低下頭來做人。這是一種複雜的內心活動,説明台階雖然高了,但地位沒高,之所以“無法挺得起”,不僅是生活的重壓,還有謙卑的做人態度,這一切都來源於貧窮。正因為貧窮,父親心中才充滿了強烈的想要改變自己貧窮生活和命運的渴望。

活動三:

砌成之後——①30段哪些詞語應該重讀?(要強)

②31、32段應讀出怎演的語氣和情感?(無奈沮喪 懊惱)

③32段體現“我”怎樣的請感?(傷感 遺憾——付出青春和畢生的精力,得到的僅僅是一座有高台階的房子)

④齊讀30—32段,體會父親和“我”的內心。

這一環節是想利用三個片段,設計三個小活動,目的是通過活動來學習本文運用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細節等塑造人物的方法。重點是體會細節描寫來把握父親形象。

六、深入思考 把握文章主題

説説“台階”的內涵

——希望所有像父親一樣的農民由貧窮走向富裕,由被漠視走向被尊重,由自卑走向自尊。

成長在農村的李森祥説:“鄉土,永遠是我創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我都不會忘記我來自農村,我有責任把中國農民最本真的情感表達出來。”

此文並非表現父親的作品,而是在表現一代農民形象,具有農民的老實厚道、要強、勤勞、樸實等品質外,這位父親更是一個用勞動證明自己存在價值從而贏得別人尊重的人。這一點也正是他有別於普通農民之處。另外,全文以兒子的眼光關照父親,除飽滿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間也流露着辛酸,深沉地向着時代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於先進的生產力。

所以設計這一環節是想通過對台階內涵的理解,來達到探究主旨的目的。

七、佈置作業

1、作業本:字詞(全體)

2、課練:

A組同學:1—7

B組同學:13—17

3:C組同學:寫作《我眼中的父親》)

分層佈置作業,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通過努力都能夠完成,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台階説課稿6

我的説課題目是《台階》。它選自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我將從教材,教法與學法以及教學過程設計三個方面進行説課。

㈠先説教材,

《台階》選自第二單元,本單元是寫人單元,表現的是普通人、普通事。前兩篇文章分別是《阿長與山海經》與《背影》,均是講讀課,所以本課是對前面所學知識點的鞏固。單元提示這樣要求:“……從中瞭解敍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敍文語言的特點。”這是本單元的總體目標,對本文而言,整體把握故事內容,瞭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父親”形象的特點,是我們學習本文的目標之一。不僅如此,新課標的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並舉的理念,還要求我們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對學生多些引導,讓他們獲得更多裨益。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找到“父親”身上的閃光點,培養學生尊重父親,熱愛父親的感情,也是我們預期實現的一個重要目標。

對於八年級學生而言,本文情節的單一,文字樸素的特點,無疑給學生解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所以我們將本文定為自讀篇目,預計課時完成,當然困難仍然是存在的。由於小説是以“父親”的兒子為故事的敍述者,講述“父親”為蓋新屋而拼命苦幹的一生,表現農民艱難困苦的生存狀態,和他們為改變現狀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正是因為作者這種複雜的心態,決定了“父親”的形象,具有比較開放的意義。所以分析“父親”的形象,便成為學習本文的難點,要解決這一問題,又必然要以梳理的故事情節,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為前提,所以這個前提應作為突破全文的重點。

㈡再説説教法與學法。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建構主義的學習觀也強調學生的“協作性”,他們認為各人在理解上的差異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通過交流與比較,才能領略他人是如何處理同類問題的,以及收效如何等等。所以學生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獲取與建構者,而且在與他人的合作與交流中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是一條捷徑。這些理論與《課標》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謀而合。本文在學法上正是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它的另一個根據是《台階》文本的特點。“父親”的人物形象分析可以從多角度進行,可以結合學生獨特的個人體驗,在是師生間充分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人性化的解讀。這在很大程度上,也鍛鍊了學生的發教性思維與創新思維。總而言之,在學法上以學生自讀為主,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教法上,以教師引導為主,既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也引導學生進一步對既得答案發出質疑,從而鞏固了原有知識體系。(接着説説板書,因為教法與學法的特點,板書主要突出“父親”的話:“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作為主體板書,這也是全文的文眼。“父親”的人物形象特點羅列於這句話的下方。)

㈢説教學過程:

⒈導入:由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説起,引出父輩創業的艱辛,從此引出本課內容。

⒉整體感知:學生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再次瀏覽文章,進行復述課文的比賽,評比出複述最佳的同學,本環節一方面以比賽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在較輕鬆的氣氛中完成。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把握,並讓學生在比賽過程中,鞏固了複述技巧,寓教於樂。

⒊品味賞析:本環節是全課的重點,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品味分析“父親”的人物形象問題,學生分組等準備工工作,不再下贅述。那麼如何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呢?還是從文本出發。全文由“台階”高低問題引入,又以“父親”建成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告終,“台階”充當了貫穿了全文的線索。“父親”的形象在造屋的歷程中漸漸清晰,“父親”的性格特徵也隨着“台階”的變化,而不斷強化,所以要破解“父親”的祕密,必然還要從“台階”入手。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設計了三個問題:“①父親為何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②父親是如何造好這棟新屋的?③父親造好新屋後,有何變化?”這實際上給學生的討論研究提供了一個大主文方向,也一定程度上節省了課堂時間,提高了效率。在對“父親”形象特點進行賞析之後,我們還設計了一個環節,即評價環節。可以是自評,學生間的互相評價,當然也可以是都是的評價,我們鼓勵自評與互評。用建構主義學習觀理論來説,自評與互評就是一個調整自己知識體系,去不斷容納新鮮知識的過程,它能不斷髮現自己的不足,不斷地完善自我,發展自我,也能促進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的提高以及自學能力增加,所以不僅評價的環節不可或缺,我們還提倡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

㈣質疑與解答,

這個環節安排於“合作探究”之後,是為了給學生的討論交流提供一個緩衝的空間,預留5-10分鐘,讓學生質疑,這個疑問可以是總體結構上的,也可以是細微枝節處的,甚至可以突發奇想地聯繫課外,跨越其它科目,提出問題。教師一定要提供給學生什麼既定答案,更不必要在一節課的容量內完成,對有價值,富有創造力的問題,除了支持提問與大力表揚外,還可以把它作為一個研究性課題或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來開展。所以質疑環節一定程度上是合作探究環節的延伸,又對它有所超越,它已經走出了語文的範本,向課改中倡導的“大語文”的境界邁進。説到這,我想引用一首描述語文教學特點的詩歌來結束這次説課:“語文譬如花,社會乃其根,土活椒蘭茂,源泉開江海深。”願我們的語文教學有處處開出鮮豔的花朵!謝謝大家!

台階説課稿7

教材分析

《台階》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是當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説,小説以“台階”為線索,用第一人稱,敍述了一位“父親”經過幾十年的奮鬥,終於將自己的三級台階的房屋建成了九級台階的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要強、勤勞又很謙卑的農村父親形象,真實地再現了中國傳統農民複雜的內心世界和堅韌頑強的人生歷程。

本單元以“愛”為主題,幾篇課文都在訴説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與同情,是要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透視那個特殊年代中處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生活,啟示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社會中的弱勢羣體,培養孩子們的愛心和同情心。同時啟示學生語文來源於生活,只要關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富有一顆愛心和同情心,關注社會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們,就有無窮寫作素材,開闊學生作文取材的視野,迴歸寫作本源。

一、説教材

1.《台階》是人教版國中《語文》 八年級上冊第 二 單元第三課。《台階》是一篇以父親為描述對象的短篇小説,以農民的兒子作為故事敍述者,小説圍繞“台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雖以父親為主要描述對象,但此文並非表現父親的作品,而是在表現一代農民形象,除具有農民的老實厚道、要強、勤勞、樸實等品質外,這位父親更是一個用勞動證明自己存在價值從而贏得別人尊重的人。這一點也正是他有別於普通農民之處。另外,全文以兒子的眼光關照父親,除飽滿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間也流露着辛酸,深沉地向着時代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於先進的生產力。

2.教學目標

結合本單元特點和文體特徵,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之一定為,整體把握故事內容,瞭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父親”形象的特點,繼續培養讀書習慣和能力。不僅如此,新課標的語文還要求我們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對學生多些引導,讓他們獲得更多裨益。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礎上,體味作品賦予“父親”形象的深刻意藴,正確對待理想的追求與實現,如何正確對待人生價值,也是我們預期實現的一個重要目標。

對於八年級學生而言,本文情節的單一,文字樸素的特點,無疑給學生解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所以我們將本文定為自讀篇目,預計一課時完成,當然困難仍然是存在的。因為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作者這種複雜的心態,決定了“父親”的形象中藴含的意藴,具有比較開放的意義。所以如何挖掘理解主題就成為本課的難點。《台階》的語言很簡樸,但細節描寫極富情感,學生可能分析不深不透,故而將重點確定為:如何品析本文通過細節描寫表現父親形象的。

二、説學生:

1、 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本文立意新鮮,情節樸素感人,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本文藴含的社會背景、時代特徵以及父親的形象意藴問題較深奧,八年級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重點突破。

2、能力分析 。學生對故事內容的把握沒有問題,並且能夠通過反覆閲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3、學生習慣在小組內交流後再發表看法,因此應該適當的給學生多創造一些合作學習探究的機會。

三、説教法和學法:

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擬採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A教法:預習法

《台階》一文較長的自讀課文,只安排一課時,如果全部內容放在課堂上時間不夠。而且我們學校學生的語言功底差,應注意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進行教學,故而課前佈置預習:利用工具書,掌握課文後的“讀一讀,寫一寫”中字詞的音形義並蒐集作者的相關材料;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為課堂學習做準備。

課堂上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一)複述法:《台階》篇幅較長,通過複述能快速抓住小説的情節,且能提高學生的概括與口頭表達能力。

(二)討論法:討論是以問題為中心,以教師引導下的師生和生生的對話、討論為主要手段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它旨在鼓勵學生髮揮學習的主動性,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去辨析、去歸納。

(三)誦讀法:教讀這篇文章,要通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反覆讀、讀反覆,讓學生自己在讀中感悟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B學法:學法具體如下: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本文在學法上正是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 “父親”的人物形象分析可以從多角度進行,可以結合學生獨特的個人體驗,在是師生間充分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人性化的解讀。這在很大程度上,也鍛鍊了學生的發教性思維與創新思維。總而言之,在學法上以學生自讀為主,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2.勾畫圈點法。

注意養成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

四、説教學程序:

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出發,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我設計了“導入新課”“檢查預習”、“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感知人物形象”、“再讀課文,品析精美的段落,深入父親的內心世界”、 “深入探究,弄清枱階的深刻內涵”等教學環節。

(一)、導入新課:有這樣一位父親,他可能是清貧的,以至於我們在人前都不願意提起;他可能是平凡的,以至於我們在人羣中無法將他辨認出來;他也可能是卑微的,他一生的追求在我們看來是那樣的不值一提。但就是這樣一位父親卻帶給我們很多深層的感動和思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李森祥的小説《台階》,走近這位父親。

(二)、檢查預習:課程標準認為八年級的學生仍要一如既往地進行字詞教學。所以我我沒有捨棄這個環節,而且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採用開火車讀的方式,來考察學生對作者的情況的瞭解與生字詞的掌握情況,並對學生的讀音進行了及時的校正。

(三)、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感知人物形象

1、小説敍述的主要事件是什麼?

2、父親為什麼要執意建一座有高台階的房屋?

3、在你心中他是一個怎樣的父親?課文中哪些細節可以體現父親的優秀品質?

(本環節主要採用快速閲讀法、勾畫圈點等教學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閲讀、思考的能力,同時再從獨立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落實了教學重點,完成教學目標。)

(四)、再讀課文,品析精美的段落,深入父親的內心世界

A、片段一:課文第18、19、20自然段(準備之時)

1、大聲朗讀這個片段,然後根據上下文在“父親已經把滿滿一凼黃泥踏好”這樣一句話後穿插心理活動描寫,以第一人稱穿插父親的心理活動描寫,請動筆寫下來,三五句即可。

(這個地方耽誤的時間較長,這也反映出學生的動腦動筆能力有待提高。)

展示寫作成果,向全班同學彙報。

2、從哪些細節可以感受到父親內心的情感?

B、片段二:品讀課文第21自然段(砌成之時)

本段運用了什麼樣的描寫手法,體現了父親什麼樣的心理?

C、片段三: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砌成之後)

朗讀課文,哪些詞語該重讀?兩個問句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語氣來朗讀?

(小説正是通過這些細緻入微的細節描寫完成了對父親性格的刻畫。文章少了細節,人物也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 由於本文是用第一人稱來敍述故事,不便直接描寫父親的心理活動,所以用細節描寫來體現人物的心理活動。那麼本文的細節描寫取到了推動情節發展與表現人物形象的作用,同時使文章的語言生動感人,具有藝術韻味。引導學生通過細節把握人物形象,不僅理解作者的構思技巧,學會解讀小説的方法,而且潛移默化的引導其學會通過人物言行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意識。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完整流暢的表達。)

(五)深入探究,弄清枱階的深刻內涵

李森祥:鄉土永遠是我創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我都不會忘記我來自農村,我也有責任把中國農民最本真的情感表達出來。

作者在父親身上傾注了怎樣的情感?説説你的理由!(體會作者的情感,其實就是把握本文的主旨的過程,理解了作者的情感,藴涵於作品深處的意藴就迎刃而解了。)

(六)板書設計:

台 階

李森祥

勤勞

要強 父親 節儉 富足 被尊重 自尊

渴望 自卑 無奈

當然,一節課下來後,本人也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和遺憾。如,這麼長的一篇小説,如何在一節課中,即能讓學生、聽者有一整體感,又要在某一點上講深講透,我還是覺得比較難操作。回顧整堂課的教學,應該説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思維活躍,感情投入,對父親的形象有了較深的體驗,但對文學作品的感悟力顯然還遠遠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當然對於普通班的學生我們的要求不能太高。因為本人對於時間的把握不太好,導致課堂延時,之所以拖堂幾分鐘,給老師們留下一個完整的印象是次要,主要原因還是想把課上完,怕誤了第二天的週週清考試。

課已上完,成功也罷、失敗也罷,收穫也罷,遺憾也罷,這一切都會成為我的寶貴財富,激勵我上好今後的每一堂語文課。

台階説課稿8

一、教材分析

《台階》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是當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説,小説以台階為線索,用第一人稱,敍述了一位父親經過幾十年的奮鬥,終於將自己的三級台階的房屋建成了九級台階的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要強、勤勞又很謙卑的農村父親形象,真實地再現了中國傳統農民複雜的內心世界和堅韌頑強的人生歷程。

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單元提示這樣要求:從中瞭解敍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敍文語言的特點。這是本單元的總體目標,之前兩篇文章分別是《阿長與山海經》與《背影》,均是講讀課,所以本課是對前面所學知識點的鞏固和延伸。

本單元以愛為主題,幾篇課文都在訴説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與同情,是要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透視那個特殊年代中處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生活,啟示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社會中的弱勢羣體,培養孩子們的愛心和同情心。《台階》前接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和朱自清的《背影》,後接楊絳的《老王》和餘秋雨的《信客》,與《背影》一樣,《台階》正是訴説着處在社會底層的父親們的辛酸與追求。

從人教版國中語文六冊教材的編寫看,《台階》一文,上承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體味人生,關愛生命的主題和同冊第五單元感受親情的主題,後接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體悟人生中的關愛與温情的主題和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關注人類的主題以及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體味人生的主題,都體現了教材編寫者的人文意識和情懷,他們是想啟示學生語文來源於生活,只要關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富有一顆愛心和同情心,關注社會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們,就有無窮寫作素材,開闊學生作文取材的視野,迴歸寫作本源。

二、教學目標

① 理解、積累尷尬、煩躁、微不足道、大庭廣眾等詞語;

② 學習抓住關鍵語句,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

③ 把握課文的敍述角度,理解課文圍繞台階組織材料,安排詳略的寫法。

教學目標確立的理由和依據:本文塑造了一位要強、勤勞又很謙卑的農村父親形象。生動的表現了中國傳統農民艱難困苦的生活狀態和他們堅韌頑強的人生歷程。鑑於以上內容,我決定把整體感知故事內容,理解父親形象,作為學習本文的目標之一。不僅如此,新課標的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並舉的理念,還要求我們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對學生多些引導,讓他們獲得更多裨益。知名作家肖鋒曾經説過:什麼時候我們中國的孩子都覺得父親偉大了,什麼時候我們才能談得上真正的家庭教育。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找到父親身上的閃光點,培養學生尊重父親,熱愛父親的感情,也是我們預期實現的一個重要目標。

三、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藴和組織材料的詳略安排。

難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體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

重難點確立依據:對於八年級學生而言,本文情節的單一,文字樸素的特點,無疑給學生解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所以我們將本文定為自讀篇目。當然困難仍然是存在的。由於小説是以父親的兒子為故事的敍述者,講述父親為蓋新屋而拼命苦幹的一生,表現農民艱難困苦的生存狀態,和他們為改變現狀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正是因為作者這種複雜的心態,決定了父親的形象,具有比較開放的意義。所以分析父親的形象,便成為學習本文的難點,要解決這一問題,又必然要以梳理的故事情節,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為前提,所以這個前提應作為突破全文的重點。

四、教法與建議

1、複述法、 研討探究法

2、用1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教法實施依據:本文以農民的兒子作為故事敍述者,圍繞台階命題立意,鮮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在情節的發展變化中完成的。通過認真閲讀,複述故事情節,理清文章的思路,整體把握課文。通過質疑研討,引導學生抓住全文的關鍵性語句: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理解父親形象的深層意藴,感悟文章的主旨。

五、學法與要求

1、 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 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3、 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學法指導的目的: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建構主義的學習觀也強調學生的協作性,他們認為各人在理解上的差異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通過交流與比較,才能領略他人是如何處理同類問題的,以及收效如何等等。所以學生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獲取與建構者,而且在與他人的合作與交流中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是一條捷徑。這些理論與《課標》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謀而合。本文在學法上正是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它的另一個根據是《台階》文本的特點。父親的人物形象分析可以從多角度進行,可以結合學生獨特的個人體驗,在是師生間充分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人性化的解讀。這在很大程度上,也鍛鍊了學生的發教性思維與創新思維。總而言之,在學法上以學生自讀為主,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既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也引導學生進一步對既得答案發出質疑,從而鞏固了原有知識體系。

六、教、學、練、評活動程序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抓關鍵性語句,複述文章內容,把握人物形象。

【活動1】進行診斷性評價,導入新知識

《台階》第一課時診斷性評價

1、填空

小説的三要素是: 人物 、 情節 、環境 。 塑造人物形象 是小説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並解釋詞語。

揩(kāi):擦、抹。 凹凼(dàng):凹落而成的水坑。

尷尬(gān gà):神色、態度不自然。 煩躁(zào):煩悶急躁。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大庭廣眾:人很多的公共場合。

設計意圖:《台階》雖然也是敍事類作品,主要用敍述、描寫的表達方式。但與本單元其他五篇不同的是,他的文體是小説,可以藉此課對前面的文體知識進行回顧並讓學生明確本課的文體特徵。通過完成診斷性評價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積累字詞,掃清閲讀障礙。

【活動2】自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問題與思考

問題1: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問題2:父親是怎樣造起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的?

問題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麼樣表現?

問題4:根據以上閲讀提示,簡要複述故事內容。

3、分析與點撥

點撥1: 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覺得自家的台階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願,也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點撥2: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決心,開始漫長的準備。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積銖累寸,終於造起了有九級台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願得以實現,心頭的喜悦真是無法形容。

點撥3:父親為此付出的沉重的代價: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點撥4:本文是以台階為線索,記敍了父親熱愛生活,勤勞一生不斷追求的主要事蹟。父親為人厚道,能吃苦耐勞,他低眉順眼累了一輩子,他日夜盼着,準備着要造一座有高台階的新屋。準備了大半輩子,靠自己的勞動,他終於造了一座有高台階的新屋,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設計意圖:

這四個問題抓住了小説的主線――台階,也緊扣小説的主人公――父親,由課文內容的梳理到初步感知人物性格,水到渠成為後面的人物形象分析做鋪墊。

【活動3】合作探究,賞析人物形象

1、問題與思考

問題1:小説是以塑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敍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現在請大家找出文中你覺得最受感動或是最能表現父親形象特點的語句,讀一讀,議一議。

問題2:為什麼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台階低?而新台階砌好了,為什麼父親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了?

問題3父親坐在綠陰裏,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台階,那裏栽着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這一處描寫表現父親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為什麼不作心理描寫?

問題4:父親放鞭炮時的神情有什麼特色?

問題5:為什麼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這種心態怎麼理解?

2、分析與點撥

點撥1:學生自由説出自己的感受,教師可結合本活動中問題2問題6,對學生加以引導。

此外,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重點研讀課文第1、2、5、12、14、20、22、25、28段,概括父親這一形象的特點。

立下造屋目標,併為之付出長期艱辛的勞動勤勞、頑強

建成新屋後的喜悦、侷促、不自在淳樸、善良、謙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體,不服老倔強

點撥2:因為台階是地位的標誌。人家高的有十幾級,自家台階只有三級,被人小看,沒人説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沒有地位,所以總覺得自家的台階低。

台階低,意味着經濟地位低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

點撥3:小説用第一人稱寫,不允許寫別人的心理活動,只能以動作、表情表現思想(以形寫神),父親抽煙時專注地望着別人家高高的台階,他羨慕,嚮往,他在謀劃怎樣加快準備,爭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階的新屋,像人家一樣氣派,也叫人家羨慕。

點撥4:父親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奮鬥了大半輩子,高高的台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他心裏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他一輩子老實厚道低眉順眼,高興起來也自有他高興的樣子。作者微妙地寫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異乎平日而又與眾不同的樣子,他手足無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是尷尬的笑。這副喜悦的樣子是非常個性化的。

點撥5:父親幹了一輩子,勞動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勞動是創造,勞動有收穫,勞動體現了自己的價值,一旦不能幹活,就失去了這一切,所以感覺若有所失。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是整個設計的重點環節,目的是引導學生鑽進課文,體會文章如何運用精當的外部細節描寫去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從而深刻理解父親的性格特點。學生可能會更容易理解父親的要強和勤勞,對於父親的謙卑,學生就很難理解了,所以是教學中的難點。

那個時代和現在相去較遠,學生年齡尚小,所以要想讓學生準確地用謙卑這個詞語來回答父親的性格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這裏在學生合作探究的基礎上,運用誘思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分別體味父親謙遜和自卑的性格特點,然後告訴學生謙卑這個詞語,使學生對父親謙卑的性格有較深的理解。只有這一點突破了,才能真正達到單元提示中讓學生關愛普通人尤其是弱者的目的。

台階説課稿9

一、關於教材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台階》是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的課文。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以“愛”為主題,而且訴説的都是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現將五篇課文的相關內容列表如下:

篇目 作者 體裁文中主人公 主人公的身份 作品內容反映的時代

阿長與山海經魯迅 散文 阿長,大户人家的保姆 十八世紀末

背影 朱自清 散文 父親,失業的職員 十九世紀初

台階 李森祥 小説 父親,農民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

老王 楊絳 散文 老王,人力車伕 二十世紀五、七十年代

信客 餘秋雨 散文 信客 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

五篇課文,反映了十八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普通人的生活和命運,表現出對弱者的關愛。從作品內容反映的時代來看,《台階》所反映的時代距現在最近,如果以時間為順序將五篇課文組成鏈條,《台階》是這一鏈條中的最後一環,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從作品的體裁來看,《台階》是五篇作品中唯一的一篇小説,這對於豐富教材的內容有一定的意義。從文中的主人公來看,《台階》寫的是中國農民,這也是中國最大的一個羣體,教材選這篇文章是有一定的社會意義的。

但是,實事求是地説,《台階》這篇文章的藝術水平略低於其他四篇。《阿長與〈山海經〉》和《背影》是名家名篇,《台階》當然不能與之同日而語;《老王》塑造了一個極其鮮明的人物形象,表達了“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文章的語言飽含深情、結構嚴謹,非《台階》所能比;《信客》行文流暢,條理清晰,讀來興味盎然,《台階》在這一點上稍遜一籌。

由此可見,《台階》對於中學生來説是一篇不可不讀,又沒有必要花太多時間細細品讀的課文,教材將其作為略讀課文,這一定位就是對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很好的説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

(2)瞭解課文的故事情節;

(3)結合課文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4)把握文中的“父親”形象及這一形象的意義。

2、情感目標

理解在艱苦中奮鬥不止的中國農民;理解父親;尊敬所有通過艱苦奮鬥改變命運的人。

3、教育目標

學習“父親”艱苦奮鬥的精神和不甘人後、自立於受人尊重行列的堅忍不拔的毅力。

教學目標確立的依據:

1、知識目標

學習課文的字、詞、句、段、篇,是語文學習的最基本要求,這是語文學習之“本”。“本立而道生”,在落實新課標的今天,語文教學仍然不能忽視對學生知識技能的培養。據此,確立本文教學的知識目標。

(1)詞語學習是語文學習中最基本的環節,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詞語的積累。八年級年級學生的詞語積累還十分有限,因此積累詞語在語文教學中還不能淡化,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堅持抓好詞語積累。

(2)《台階》是一篇小説,情節是小説的三要素之一。瞭解小説的情節,是閲讀小説的最基本要求。確立掌握小説情節這一教學目標,意在培養學生閲讀時獲取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在學生掌握課文情節的前提下,從課文中選取關鍵的語句,讓學生結合課文理解這些語句的含義。閲讀時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語句,通過對這些語句的分析,使文章中的相關信息得以明晰化和條理化,有利於讓學生養成在閲讀中抓住重點的良好習慣,有利於培養學習的閲讀能力。

(4)“父親”形象是課文着力塑造的形象,也是作者表達主題的載體,這一形象的特點及意義,是本文教學的重點。

2、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感情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培養出來的。我們很高興地看到現在的學生物質條件越來越高,但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學生感情上存在明顯的缺陷:他們往往把父母為自己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看作天經地義的事情,對父母的辛勞卻視而不見;他們過着舒適的生活,對他人的痛若卻麻木不仁。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台階》一文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塑造了一位在艱苦中奮鬥不止的 “父親”形象,這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良好材料,因此在本文教學中確立了情感教育的目標。

3、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的傳授和情感的薰陶上,還要引導學生從所學知識中悟出道理,並將這種道理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上,也就是要做到“學以致用”。語文教學尤其要注意這一點。教《台階》這篇課文,只有讓學生從“父親”身上悟出做人的道理,才算完成教學任務。

(三)重點、難點、關鍵點及確立的依據

1、重點

(1)“台階”的含義;

(2)“父親”與“台階”的關係;

(3)“父親”形象及“父親”形象的社會意義。

2、難點

“父親”造成高台階後失落的表現

3、關鍵點

(1)“父親”對高台階的追求;

(2)“父親”的性格特點。

重點、難點、關鍵點確立的依據:

1、重點

(1)課文標題是“台階”,“台階”在文中有兩層含義。這個問題雖然簡單,卻是理解全文的基礎,教學中有必要作為重點予以明確並強調。

(2)“台階”也是貫穿全文的線索,這一線索在課文中的具體表現是“父親”與“台階”的關係。全文正是圍繞這一線索展開的,“父親”這一形象也是通過“父親”與“台階”的關係來塑造的,所以應將“父親”與“台階”的關係確立為教學重點之一。

(3)人物是小説的另一個要素,“父親”是《台階》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作品的主題就是通過這一形象表現出來的。“父親”形象及這一形象的意義是本文教學當然的重點。

2、難點

由於學生的生活環境與課文中“父親”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差別,學生也沒有接觸過類似於“父親”這樣的人,所以學生難以理解課文中“父親”建成高台階後失落的表現,而這一難點是否突破,直接關係到學生對本文理解的深度,所以將“父親”造成高台階後失落的表現確立為教學難點,在教學中予以突破。

3、關鍵點

(1)“‘父親’對高台階的追求”是課文中最能表現“父親”性格的內容,對這一要點的把握是理解小説主題的關鍵,教學中務必抓住這一點。

(2)“‘父親’的性格特點”在課文中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在分析“父親”形象時,要注意全面、準確。

二、關於教法

1、自學導引法; 2、質疑探討法; 3、創設情境法。

《台階》是一篇略讀課文,篇幅比較長,詞語積累和閲讀感知課文應放在課前來完成,但不能將積累詞語和閲讀課文簡單地交給學生,要認真組織學生自學。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注意給予引導,避免學生自學時出現盲目性。在詞語積累上,可以將課文中的'一些詞語用投影屏幕顯示出來,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和使用這一詞語的句子,做詞語積累卡片。在把握課文的情節方面,也要給學生一定的引導,引導學生在閲讀課文時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並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試着列出課文情節的題綱,然後用自己的語言將課文情節講給同桌聽,在把握課文的情節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須於無疑處有疑”,這不僅是讀書的一個原則,也是教書的一個原則。教學《台階》一課也要組織學生質疑課文中的問題,然後共同探討,解決問題。

課文中的很多內容離我們的學生十分遙遠,學生也感到很陌生,教師可以調動自己或同齡人類似的經歷,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難點,把握關鍵點。

三、學法及學法指導

自學法、質疑法、探討法。

通過做讀書筆記的方法積累詞語,通過列題綱的方法把握小説情節,通過質疑的方法解析“台階”的含義和“父親”形象等問題,通過探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始終關注學生的自學,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並提醒學生將自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記錄下來,在課堂上提出來。幫助閲讀習慣不好的學生學會在閲讀過程中提取課文的主要信息,指導學生邊讀邊對所讀內容進行概括,列出題綱,然後再整理出小説的情節。

在發動學生就課文內容提出問題時,注意學生提問的指向性,及時刪除與課文內容無關或關係不大的問題。在組織學生討論問題時,也始終給予相應的引導,保證學生解決問題始終朝着正確的方向,且不在細節問題上糾纏,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取得儘可能大的收穫。

四、教學程序

1、課前佈置學生預習:積累詞語、瞭解課文情節。

2、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給予預習做得好的同學表揚和鼓勵。

3、在檢查學生了解課文情節的基礎上,分析課文的情節。

4、在分析課文情節的基礎上,解析“台階”的含義。

5、在解析“台階”含義時,由“父親”和“台階”的關係,過渡到“父親”形象,分析“父親”的性格特點和“父親”形象的意義。

6、選析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加深學生對“父親”形象的理解。

7、品讀課文片斷。

8、佈置作業。

(1)完成《台階》一課的相關練習;

(2)以“父親”(“母親”或其他親人)為對象,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練筆。

台階説課稿10

一、教材分析

各位老師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台階》,這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是當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説。小説以“台階”為線索,敍述了一位勤勞“父親”經過多年的奮鬥,終於將自己的三級台階的房屋建成了九級台階的新屋的故事。

這單元的幾篇文章都是以“愛”為主題,幾篇課文都在訴説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與同情,是要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透視那個特殊年代中處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生活,啟示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社會中的弱勢羣體,培養孩子們的愛心和同情心。《台階》正是訴説着處在社會底層的“父親”們的辛酸與追求。 《台階》一文,上承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體味人生,關愛生命”的主題和同冊第五單元“感受親情”的主題,後接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體悟人生中的關愛與温情”的主題都體現了教材編寫者的人文意識和情懷,他們是想啟示學生只要關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富有一顆愛心和同情心,關注社會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們。

二、教學目標:

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1、情感目標:感受父親性格中艱苦創業的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具有傳統美德的謙卑精神。培養學生面對人生困苦時的積極健康的心態。

2、知識目標:

(1) 理解、揣摩關鍵性的詞語。像:“尷尬,微不足道”等把握父親形象的特點。

(2) 培養閲讀小説的能力,瞭解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感情。

(3) 學習作者怎樣以“台階”為線索,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3、能力目標:

(1) 培養學生深入實際、觀察生活的能力

(2)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討的能力。培養學生髮表見解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理解父親這個農民的典型形象特徵及其意義 2、學習作者圍繞中心組織材料,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

難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體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

四、教法與建議

教法:誦讀法、點撥提問法,情景設置法,研討探究法

課時安排:用1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1、默讀法:指導學生在課後熟讀課文,從而加深對文意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感情和作品的思想。

2、點撥提問法:引導學生積極探討,鍛鍊學生的思考能力。 3、情景設置法:利用多媒體,圖片等創設出文本情境,使學生自然地融入到課文情境中。

五、學法與要求。

1、 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2、 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六、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1、導入

透過朱自清先生飽含深意的《背影》,我們分明看到了困頓前行中的父輩們的身影,今天學習李森祥的《台階》將以小説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展現父輩們現實的生活畫卷和深沉的精神。下面我們來學習這篇謳歌父親的文章:《台階》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並解釋詞語。

揩(kāi):擦、抹。 凹凼(dàng):凹落而成的水坑。 尷尬(gān gà):神色、態度不自然。 煩躁(zào):煩悶急躁。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大庭廣眾:人很多的公共場合。

2、初步感知文章內容,讓學生帶着兩個問題從人物形象入手默讀課文。

(1)、統領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 “台階高、層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

(2)、找出文章中表現了父親的哪些品質?

勤勞、樸質?? 善良、執着?? 摳門,小氣??

摳門,小氣是為了修屋,農村特定的環境逼迫父親必須積銖累寸,一點一點攢

錢,才能實現心中的目標。父親身上有關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愚公移山的精神。

3、整體感知課文,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得出結論,3, 通讀的過程中,根據故事情節,列出人物思想性格的要點,可以解決文章的重點難點。 幻燈片展示問題:(學生討論並回答問題)

(1)、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父親很羨慕別人家的高台階,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願,也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2)、父親怎樣造起一棟有高台階新屋的?

每天撿磚撿瓦、塞角票、冬天砍柴賣柴,一點一滴的攢起來蓋房子的錢。用這樣的細節説明了父親為建造新房的辛苦。

(3)、新屋造好了,父親怎樣了?

人也衰老了,身體也垮了,人也感覺不自在了。

師補充: 新台階砌好了,父親的理想實現了,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台階低,意味着經濟地位低下,父親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這種自卑心理長期存在,難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階高了,反而處處感到不習慣,不對勁。同時也説明父親身上具有的謙卑精神,他不願意用高高在上的眼光去看別人。

(4)、可作者為什麼要在台階上用了那麼多筆墨?而不去突出表現父親的終年辛苦呢?

師:台階的描寫由過去到現在,從舊到新,從低到高的過程就是父親一生辛勞

的濃縮,從台階上集中反映了父親的各種品質。小説固然謳歌了父親堅韌不撥的毅力和艱苦創業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種悽楚、辛酸的情感籠罩全篇。作者迫切希望落後的生活能夠得到改變,農民生活能夠得到改觀。

小結父親的形象特點。

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父親又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特有的謙卑。當新台階造好後,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並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作者對父親寄予了怎樣的思想情感? 作者對父親的優秀品質表示敬仰和讚歎;對父親身上的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表示同情;對改變農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八、作業:

1、把課後詞語加意思、造句寫一遍。

2、課外尋找關於“父親”的文章、詩歌進行自主閲讀

九、板書設計

台階的意義:“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對高”

三級台階 老屋 九級台階 新屋

要求:地位 尊重

父親形象:要強 老實厚道

愚公移山的精神

堅忍不拔的毅力

台 階

嫌舊台階低做新台階

愛新台階

頌揚之情

台階説課稿1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為大家説課的題目是選自人教版國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自讀課文《台階》,以下就是我對這節課的設計方案。

一、説教材

(一)、教學設想

《台階》是一篇自讀文章,是繼阿長與背影之後,以一位普通的父親為描繪對象,體現了一代農民勤勞,質樸,厚道老實的形象。這位父親以自己辛勤的勞動證明了自己的生存價值和人生尊嚴。作者以崇敬而又辛酸的文字幽幽講述父親,也向時代發出深沉的呼喚,呼喚先進的生產力的出現來結束農村落後的現狀,結束這老牛拉破車的日子。

(二)、教學目標簡介

【知識目標】:

1、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情節,把握父親的形象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課文圍繞台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方法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從文中聯繫實際感悟其中的真情

【情感和態度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父親,理解尊重父親的感情

(三)、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把握故事內容,分析父親形象。

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藴,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説學法

《台階》是一篇立意新穎,情節樸素感人的文章,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特別本文藴涵的社會背景以及父親的形象意藴問題較深奧,八年級的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這堂課適合於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主,輔以誦讀法,圈點法等進行學習。

三、説教法

1、情境設置法:充分利用課件及背景音樂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地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2、導讀法:在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引導和點撥,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3、誦讀法:通過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人和事,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發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

4、製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四、説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1分鐘明星因為有着耀眼的光環,我們關注他們;偉人因為有着卓越的成就,我們關注他們;但是,不知道我們同學關注過在身邊為你默默付出的父親了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聽聽作者李森祥是如何來講述父親的故事的。設計意圖:為使學生儘快融入到文章的意境,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具有一種急待接觸課文的內趨力,便於學生理解和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檢查預習:2分鐘讀準下列加點字讀音涎()水揩()尷尬()凹凼()黏()性躥()上摻()上胯()骨撬()開門檻()

(三)整體感知:10分鐘

1、自由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要求:①邊讀邊圈點出重點語句,整理出故事的基本情節,為複述課文作準備。 ②找出文章的文眼

2、指名同學簡要概述課文內容提示覆述要點:

a、為什麼“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台階低”?

b、父親想建一間怎樣的新屋?怎麼建?

c、新屋造好後,父親變得怎樣了?

設計意圖:

①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督促部分不自覺的學生。

②通過複述故事,學生初步把握情節,對人物也有一個初步感知,做到整體的把握。

③複述故事,也訓練了學生快速閲讀、勾畫圈點法閲讀以及培養學生信息篩選和概括能力。

(四)分組討論、合作探究:20分鐘

1、父親付出大半輩子的辛勞建成的新屋只是比老屋多了六級台階而已,為什麼會如此艱難呢?

2、勾畫出父親的模樣,找出最讓你感動的描寫父親的語句,讀一讀,説説使你感動的原因。以“父親是一個……的人”為話題談談你對父親形象的理解。 小結:聽完父親的故事,掩卷而思,的確令人心酸。只為了建起有高台階的新屋,父親卻付出了大半輩子的努力。但從悽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在後代的眼裏,卻不一定能得到理解,甚至會認為是卑微的、胸無大志。但從父輩們骨子裏所展現出來的勤勞、質樸、堅忍不拔,不正是愚公移山的精神核心嗎。這也是最為令我們震撼感動的。本文的作者正是帶着父親的優秀品質表示敬仰和讚歎;對父親身上的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表示同情;對改變農村的面貌寄予希望的複雜情感幽幽地講述着父親的令人心酸的故事《台階》一文讓我們分明看到了辛勞中,重荷下走來的父輩,他們的願望不大,天空不寬廣,然而他們擔起的重任,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的辛苦卻是實實在在的。

設計意圖:

①讓學生通過篩選信息,感悟父親身上勤勞、質樸,又有所追求的品質。掌握抓住關鍵詞句進行人物賞析的方法。突出教學的重難點。

②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完整流暢的表達。

(五)拓展遷移:5分鐘以“父親,我想對您説……”向父親直抒胸臆,然後作口頭表達。

設計意圖:

①將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巧妙完成對父親的解讀,激發學生對父親的愛和感恩之情,實現了本文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

(六)質疑解惑:3分鐘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有為建起有高台階的新屋,父親可謂是終年辛勞,異常艱難,可作者卻在老家三塊青石板上花了大量的筆墨;新屋建成了,可造新屋的過程寫得簡略,造台階反而很詳細,為什麼?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質疑,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於疑。

(七)師生小結:3分鐘學生自主的總結本節課的收穫,教師予以肯定和補充。設計意圖:發揮學生的自動性,真正體現學有所長。

(八)作業設置:1分鐘

①寫篇週記,展示自己眼中的父親,表達自己對父親的尊重和理解。

②課外尋找關於“父親”的文章、詩歌進行自主閲讀。推薦書目:蘇童《父愛》、梁實秋《代溝》周國平《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

設計意圖:

把課本與生活聯繫起來,用拓展閲讀和寫作的方式,讓學生進一步深入瞭解、認識自己的父親,理解父親。

五、板書設計

台階

李森祥

“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對高”

三級台階老屋非常要強、有志氣、不甘落後、有長遠目標。

九級台階新屋有移公移山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設計意圖:

①體現課文圍繞“台階”組織材料表現主題的方法②直觀表現文中父親勤勞、質樸,又有所追求的品質

③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藴。

台階説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台階試驗是九年級會考體育考試科目之一,佔分較重,訓練較難。台階試驗是反映人體心血管系統機能狀況的重要指數。台階試驗指數值越大,則反映心血管系統的機能水平越高,反之亦然。具體情況視被測人的身高、體重和肺活量而定。經常參加有氧代謝運動,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統的機能水平,其表現為在完成台階試驗定量負荷工作時脈搏搏動次數下降,在試驗結束後脈搏的搏動次數恢復到安靜狀態使用的時間縮短,台階試驗指數增加。

二、學生分析

九年級學生比較樂於參與體育活動,並樂於向同伴展示運動動作,而且絕大多數學生已經學會多種運動基本技能,並且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有所專長,他們模仿能力強、好奇心強、依賴性強,但是自我約束能力差,絕大多數同學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能在集體活動中和他人團結合作,完成活動任務。

三、教學目標

1、技術技能目標:掌握台階試驗練習方法,並能測定自己的脈搏指數。

2、情感目標:通過有效的學習練習,使學生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完美的身材,建立自信心,享受成功的樂趣。

3、教學重點:上下台階,膝、髖關節都應伸直

4、教學難點:跟上2秒上下一次的節律進行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課前準備:

(一)、課堂常規

1.教師提前到場準備場地

2.由體育委員集合清點人數,向老師報告

3.師生問好

4.宣佈本次課的內容及目標

5.安排見習生,準備上課

(二)、準備活動

1.圍繞運動場慢跑兩圈

2.徒手操:

A.頭部運動

B.擴胸運動

C.振臂運動

D.體轉運動

E. 腹背運動

F.弓步壓腿

G.側壓腿

H.活動踝腕關節

環節二、知識呈現:

1、動作名稱:台階試驗

2、測試方法:國中男子台階高40釐米,女子35釐米,做踏台上下運動,測定測驗前安靜時的脈搏。上下台階的頻率30次/分,節拍器的節律120次/分,按節拍的節律完成。

3、動作要領:從預備姿勢開始,1 被測試者一隻腳踏在台上,2 踏台腿伸直成台上站立,3 先踏台的腳先下地,4 還原成預備姿勢。上下一次的速度2秒,時間3分鐘。做完後,坐立測量運動後1分至一分半鐘、2分至2分半鐘、3分至3分半鐘的3次脈搏。

4、動作重點:上下台階,膝、髖關節都應伸直

5、動作難點:跟不上2秒上下一次的節律進行

環節三、新知鞏固:

1、教師指導學生

2、教師講解示範動作做法

3、教師指導學生集體練習

4、教師巡迴指導及時糾正

5、對學生做出鼓勵和表揚,提出希望

環節四、課堂小結:

1、集體集合放鬆

2、總結本次課的學習情況

3、佈置課外練習

4、師生下課

環節五、課後反思:

本節課通過觀看示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方法學習了台階試驗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練習,學生興趣濃厚,積極參與,但是還有一小部分學生動作不到位、不能堅持練習,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台階試驗的重要性,應在以後的課上多強調七重要性及多示範指導。

台階説課稿13

一、整體閲讀,把握情節。

1.自瀆課文,瞭解大意,複述故事情節;

2.討論問題,理清情節

(1)、父親為什麼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要點: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高。

(2)、父親是怎麼造起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要點: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積銖累寸,終於造起了有九層台階的新屋。

(3)、新屋造好後,父親怎麼樣?

要點:人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二.集中討論,分析形象。

1.説説你對父親這個人物的看法。

2.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l他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有志氣,不甘人後,希望受到別人的尊重。

l他是一個有着長遠生活目標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l他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

l他是一個謙卑的人,有着中國農民所共有的謙卑特點,當九級台階造好後,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三.問題探究,把握主題。

1.設問;這篇小説要告訴我們什麼?

2.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l謳歌父親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業的精神。

l熱切希望以先進的生產力迅速改變農村落後的精神面貌。

四.深入品讀,體會寫法:

1.請同學分別找出文中描寫父親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並大聲朗讀,説説它們的作用。

2.學生自由發言,互相補充。

3.教師小結:個性化的描寫能突出人物的性格並突出文章的主題。

台階説課稿14

一、教材分析:

《台階》是李森祥的一篇小説,現已編入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教科書。

本文主要記敍父親為建造有九級台階的新屋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當新屋落成時,人也老了,身體也垮了的故事。刻畫了一個非常要強又老實厚道的農民形象,反映了人需要獲得尊重的願望以及農村經濟落後的狀況。通過學習本文學生可以感受到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培養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

二、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年齡特點看:他們比較喜歡小説類文體,渴望瞭解不同的生活。

從學生認知水平看:教學對象是八年級年級上學期學生,他們對小説文體已有了解。

從學生的閲讀習慣看:學生閲讀小説往往只關注情節,而對細節的敏感度不夠,分析能力不強,對小説所反映的主題的理解尚有一定難度。

三、教學目標:

結合本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確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如下: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瞭解細節描寫在文中的運用;能對細節描寫的語句進行具體的分析。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文章中相關細節的分析,理解父親的形象。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父親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從而熱愛父親,尊重父親。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品味小説的細節描寫對錶現人物和主題的重要作用。

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藴。

四、教法設想

示範引領法:由於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品析細節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決定採用示範引領法。教師對某一處細節進行分析示範,然後一步步放開,由學生自己進行探究分析。

自主研討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自主學習的同時合作探究,激發思維的火花,分享合作的樂趣。

五、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整體的感知了小説的內容,瞭解了小説的情節。但是正如俞汝捷在《小説24美》中所説:“光有情節沒有細節的小説,猶如一顆失去了槎椏的細枝、紛披的綠葉。光有人物沒有細節,其人則是一句枯骨。”作者總是要緊緊把握細節描寫與人物性格和主題思想的內在聯繫,李森祥的《台階》亦是如此。當我細細品讀這篇小説時,文章的每個角落都給我或多或少的感觸,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細品父親,讀懂父親,讀懂作者,與小説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

【設計意圖:通過對上節課知識的回顧,自然導入本節課內容。】

第二環節品析細節讀懂父親

1、教師示範品析

父親坐在綠陰裏,能看見別人家高高的台階,那裏栽着幾棵柳樹,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

教師示範品評:這是第13自然段,寫父親在勞累之時坐在自家台階的綠蔭裏“磨刀”,而眼神卻始終盯着“別人家高高的台階”,他羨慕人家的氣派,他感歎自家的台階低,他嚮往着有朝一日自家也有高高的台階,他謀劃着如何加快準備,爭取早日造成跟人家一樣氣派,也讓人羨慕的有高高台階的新屋,所以目光是那麼專注,以至於連柳樹也搖不散;煙也越抽越兇,以至於“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作者正是通過這樣的細節描寫,以形寫神,用簡練的筆觸凸現了一個“有理想、有生活目標”的農民性形象。

2、定向自主品析

教師指定一些細節,引導學生進行品析

教師提示:抓住段落中的重點語句,抓住語句中的重點詞。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農民的生活是複雜的,決定了作為農民的父親的性格也是多方面的,如何把握人物,讀懂父親,就要從文章中的一些細節入手,仔細去品析這些細節。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既有利於調動學生自主活動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品析語言的能力。 】

小結:一個要強而淳樸謙卑而又渴望得到尊重有理想也不怕苦肯拼搏又堅忍不拔的父親形象躍然於我們面前。

第三環節討論交流讀懂作者

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教師設計問題:

“對於這樣的一位父親,作者傾注了什麼樣的情感?”

學生思考,討論。

這一部分內容將在“片段展示”環節展示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講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把握文章主題。】

第四環節心靈對話表述真情

教師設計問題:

讀完這篇文章,請你聯繫自身實際,自問“‘父親’給了我們糧食,我們給‘父親’什麼?

提示:請同學們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學生暢談,各抒己見

(學生寫作,然後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續寫必須是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之上進行的,這是一種昇華,也是對學生一種非常有益的啟示。讓學生髮揮想象,既能開拓他們的思路,也能對他們的寫作有所幫助。 】

第六環節教師總結

從悽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可能他們的願望、追求,在兒子的眼裏,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堅韌不拔、拼命硬幹的生命因子,恰是撐託事業輝煌的砥柱。讓我們從心底祈願,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級台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穫和喜悦,感謝父親!

第七環節佈置作業

謝謝父親:在讀書筆記中,詳細描述父親最讓你感動的一件事。

六、片段展示

第三環節討論交流讀懂作者

過渡語:同學們,一個要強而淳樸謙卑而又渴望得到尊重有理想不怕苦肯拼搏又堅忍不拔的父親形象躍然於我們面前。

“對於這樣的一位父親,作者傾注了什麼樣的情感?”

學生思考,討論。

學生根據對小説情節的瞭解和父親形象的把握,較容易得出以下認識:

對父親勤勞樸實、堅忍不拔、艱苦創業的優秀品質表示敬仰和讚揚;

而對於對父親為贏得尊重,實現自我價值所付出的沉重代價感到心酸;

對父親身上的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表示同情;

對改變農村經濟落後的面貌寄予希望。這些認識則有一些的難度。

為此我將進行一下引導

首先介紹馬斯洛“人類需要層次論”父親對台階的追求,就是他對尊重的需求,對自我實現的需求,而對於這些人類最基本的需求,父親卻付出了歲月,付出了辛勞,付出了健康,這怎能不讓人感到心酸?父親在這用勞動墊高自己人生台階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謙卑,又怎能不讓人給予同情和憐憫?父親為建九級台階的新屋做了漫長而又艱辛的準備,其根源不就是農村經濟的落後嗎?

文中的父親絕不僅僅是個案,可以説父親是發展中的中國的一個農民典型形象

因此作者傾注在父親生上的情感,也是作者對於所有想父親一樣的中國農民的情感,這也是本文的主題。

台階説課稿15

一、説教材

1、教材簡介

《台階》選自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本單元主題是愛,表現的是普通人、普通事。單元提示要求“熟讀這些課文,從中瞭解敍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敍文語言的特點。”這是本單元的總體目標。前兩篇文章分別是《阿長與山海經》與《背影》,均是講讀課,所以本課是對前面所學知識點的鞏固。《台階》是小説,是敍事類作品,主要用敍述、描寫的表達方式。通過作者的描寫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父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具有農民的樸實、淳樸、無私,而且敢於拼搏的精神。

2、教學目標簡介

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繫”,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故事情節,體會作者的感情。

能力目標:學習作者命題立意,通過故事情節展示人物的寫法。學習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故事內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閲讀方法。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父親,尊重父親,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感受父親性格中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培養對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

3、教學重點:把握情節,分析父親形象。理解父親這個中國農民典型形象的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藴。把握課文敍述角度,體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

對於八年級學生而言,本文情節的單一,文字樸素的特點,無疑給學生解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本文藴含的社會背景以及父親的形象意藴問題較深奧,八年級學生普遍社會閲歷不夠,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生活實際重點突破。由於小説是以“父親”的兒子為故事的敍述者,講述“父親”為蓋新屋而拼命苦幹的一生,表現農民艱難困苦的生存狀態,和他們為改變現狀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正是因為作者這種複雜的心態,決定了“父親”的形象,具有比較開放的意義。所以分析“父親”形象的深刻意藴,便成為學習本文的難點,要解決這一問題,又必然要以梳理的故事情節,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為前提,所以這個前提應作為突破全文的重點。

二、説教法與學法

【理論依據】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建構主義的學習觀也強調學生的“協作性”,他們認為各人在理解上的差異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通過交流與比較,才能領略他人是如何處理同類問題的,以及收效如何等等。所以學生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獲取與建構者,而且在與他人的合作與交流中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是一條捷徑。這些理論與《課標》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謀而合。

【教法設計】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情境設置法:本課設計充分利用課件及背景音樂、閩南童謠等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此外,利用網絡BBS論壇虛擬社區營造良好的交互性學習情境,有助於不同層次的所有學生真正的參與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生積極探究、發現、求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