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關於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集合9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16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集合9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自主閲讀,激發情感。

上課伊始,根據在第一課時學生學習生字新詞、讀通、讀順課文,理清課文脈絡的基礎上,我以複習生字詞為目的引出學生説出“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然後引導:假設現在我們就是那一行遊客,跟着嚮導一起上島,看看在島上我們都做了什麼蠢事。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覺得哪些行為已經是愚不可及?仔細讀課文找出有關內容,細細體會。

出示課件,閲讀提示:

1、自由讀課文3——4自然段。

2、找出有關句子,説説自己是怎樣愚不可及的?把你的體會批註在書上。

3、把你的體會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二、抓重點詞句,以問導讀,領悟“道”

我先引導學生推敲文本中的“欲出又止”和“躊躇不前”兩個詞感受小綠龜的處境,讀懂文本傳遞的信息。然後提出問題:試想一下,弱小無助的幼龜面對如此兇猛的天敵,又是啄又是拉,處境多麼危險啊,此時你的心情是怎麼樣的?帶着這樣的感受一起來讀這段話!

學生通過讀,充分理解這段語言傳遞給我們的信息了:我們真是愚不可及啊!緊接着,我引導學生想象補充,個性閲讀文本,體會遊客與嚮導截然不同的態度。我設計了四個引讀問題。

1、如果你就在現場,面對這樣緊張的一幕,你又會怎麼做?那麼同伴,嚮導又是什麼反應?體會我、同伴、嚮導的對幼龜處境的不同態度。

2、沙灘上真的沒有事嗎?(不是)是啊!我們着急,擔心,揪心,可向導卻若無其事,誰來讀讀嚮導説的話?

在我們眼裏嚮導是個什麼樣的人?那我就要採訪一下向導,看他怎麼説?

3、此時,我和同伴對嚮導所説的“自然之道”是怎麼理解的?

4、嚮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的一片的呼喊!同伴們會怎樣呼喊呢?你能用自己的話來勸勸嚮導嗎?再分角色朗讀。

“你得想想辦法啊!”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不能見死不救”

(這段設計,體現學生個性的閲讀文本,體會文本,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想象中充實閲讀體悟,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分享別人的智慧與成果,提高自己的認識,如能產生思想上的共鳴,這更是閲讀的一種樂趣。)

三、圖文結合讀,通過比較分析再讀,體會結局的殘忍。

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採用教師範讀,學生結合多媒體課件展示的畫面讀中想像,想象後再朗讀文本,補充文本,通過讀去填補文本中人物的情感、思想,通過想象讓學生走進文本、甚至超越文本。

如:我在出示“不一會,數十隻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快的叫聲,響徹雲霄。”這段文字的同時,我還展示了食肉鳥啄食幼龜的動畫,並配有食肉鳥響徹雲霄的叫喊聲,我問:看到這樣的畫面,聽到這樣的聲音,你的心情如何?嚮導的心情呢?我們再把書讀進心裏:嚮導心裏難受極了:(學生髮揮想象填補心裏的想法)

是啊,嚮導心理難受極了,我們救了一隻,卻傷害了無數只。

教師引讀,學跟讀:

終於,嚮導發出了悲歎:“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現在我們再來回想一下向導之前説的那句話(出示嚮導的`話:“嚮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齊讀)還會指責他嗎?現在你該如何體會“自然之道”的含義?(大自然生存的方式)

四、以讀促寫,深化情感

課文讀到這兒,孩子們(出示寫話練習:)

假如我是葬身嘲鶇之腹的一隻小幼龜,我想説……

假如我是一隻吃得飽飽的嘲鶇,我想説…

假如我是親身經歷這件蠢事的作者,我想説……

請選擇一個寫一寫。

學生寫完後交流,教師小結:我們都感受到了人如果遵循自然之道,就會保護幼龜,如果人違背自然之道,就會傷害幼龜。(板書:人違背遵循)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了我們好心辦壞事的故事。孩子們那,我們“我們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

為了鞏固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理解,我還設計了拓展延伸內容,讓學生內化“道”。師:回顧我們學過的課文,你還知道哪些違背“自然之道”的事情嗎?我們之前學過的,《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拔苗助長》《我要的是葫蘆》《“打掃”森林》,都是講自然之道的課文。學生講述自己生活中的自然之道的事例。

五、迴歸昇華,真誠解“道”。

教師總結:其實,大自然的萬事萬物都有生存的規律,如果我們違背規律做事,就會得到與願望相反的結果。如果我們遵循自然之道,就能與自然和諧共存。

六、佈置作業

出示課件:作業:

1、把故事講給家長聽,和家長一起探討有關自然之道的事情。

2、收集有關人類從大自然中受到過哪些啟發,有什麼發明創造的資料。

板書設計:

遵循救

人自然之道龜

違背害

人是萬物之靈,自作聰明,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2

課文的第4—11自然段是重點段落,也體現了“我”在特定環境下的獨特感受。鳥兒真的有語言嗎?課文中的“我”真的能“聽懂”鳥語,與鳥兒交談嗎?這是學生理解中的一個難點。因此,如何引領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的同時,去深切地體會“我”與鳥兒的那份親密無間、心心相通的濃濃的人鳥情是我要重點把握的。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用“疏忽”“倍感親切”造句。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我”與鳥兒的交流過程,體會“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懂得鳥兒是人類的朋友,並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鳥的熱情。

其中目標3是重點也是難點。我預設用三課時完成以上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準備採用三個層面的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首先揭示課題,(板:鳥語)引導學生由課題質疑,然後引領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接着,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着重對“犒”“矯”“公冶長”等字詞進行正音,並對一些不容易讀好的句子留心指導,如“公冶長,公冶長,南山頂上有隻大肥羊,快快去背來,你吃肉,我吃腸。”在初步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仔細讀課文,並適時梳理課文,如,引導學生邊讀邊思:“我”怎麼會想要通曉鳥語的?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我”與鳥兒的交流?通過不同層面要求的讀,引導學生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下面我重點説説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主要分三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走進鳥的世界。

上課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並指名交流接着多媒體展示美麗的森林畫面及百鳥爭鳴的熱鬧聲音,生動的畫面很自然地把學生引進了鳥兒的世界,為進一步學習作好了鋪墊。

二、研讀課文,感受人鳥情深。

課文的4—10自然段寫的是作者與布穀鳥、喜鵲的兩次對話,我準備“一扶一放”,與布穀鳥的對話,我準備扶着學生去研讀感悟,分六步進行:

一“讀”。引導學生自讀4—9自然段,知道作者聽懂了布穀鳥的叫聲。

二“聽”。多媒體展示布穀鳥及它的'叫聲,引導學生認真聽,從而瞭解布穀鳥其實不會説話,那是作者根據鳥叫聲進行的猜測,(板猜想)所以,我將提醒學生注意“種田織布”“勤勞刻苦”與“布穀布穀”句尾都以“u”壓韻,讀時要注意節奏。

三“演”。我將引導學生小組來演一演對話,表演時可戴上頭飾,以使學生儘快融入角色。接着我將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無拘無束”“彷彿也變成了……鳥兒”等詞句進行評價,在評價中引領學生感悟到“我”與鳥兒的傾心交流、物我相融。

四“質疑”。我將適時出示句子“一想起布穀鳥那充滿深情的聲聲催促,我在學習上還真不敢疏忽怠慢。”為什麼呢?學生可暢談自己的理解,我將尊重學生的個體感悟。

五“議”。為什麼“我”和布穀鳥之間能達到這樣心心相通、物我相融的境界呢?我將引領學生聯繫1—3自然段,找相關句子,瞭解到作者從小就愛看鳥兒“美麗矯健”的身姿,愛聽(板傾聽)鳥兒的“歌聲和軟語”,為了想要和公冶長一樣通曉鳥語,常和鳥兒去談心聊天。

六“再聽”。多媒體再次播放布穀鳥的叫聲,引領學生用心聽,用心揣摩鳥語,看看能不能聽出自己的感悟。

關於和喜鵲的對話,我將利用媒體播放鳥叫聲,然後讓學生以文本為基礎,創造性地去解讀,表演。

此時,我想學生已不單單滿足於跟着作者走了,而也想讓自己做一回鳥的知音人了,因此我將適時播放一些鳥叫聲,如黃鶯啦、百靈啦……讓學生來猜猜它們在説些什麼。這個拓展不僅有利於形成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愛鳥護鳥。

在學生激昂的情緒中我將引讀並出示第11自然段中的最後一句話,並通過多媒體畫面的動畫演示,讓學生體會這些鳥兒是否擁有這種精神。另外,結合省略號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和句式訓練,即運用“從那裏,我認識到 ;從 那裏,我懂得了 ;從 那裏,我學到了。”寫一寫還可以從其它鳥兒給我們帶來的啟示,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

此時此刻,不管是作者,還是學生,都將湧起強烈的感覺: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哇!(板人類的朋友)此時此刻,再來讓學生讀課文,定能達到披情入文的境界。

三、拓展延伸,深化愛鳥認識。

1、看一看,你喜歡的鳥是什麼樣子?聽聽它們的叫聲。

2、做一做,為護鳥做一件有益的事。

第三課時,主要是指導造句“疏忽”和“倍感親切”,以及指導學生寫一寫自己喜愛的鳥,抓住特點,寫出它的樣子和叫聲。

以上只是我的預設,教學過程中一定會出現不少“生成”,我將作及時而相應的調整。

板書設計:

鳥語

傾聽 猜想

人類的朋友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琥珀》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它主要寫了一隻琥珀被發現以及科學家推測它的形成過程。全文語言易懂,描寫生動,意在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想象出琥珀的形成過程,理解科學家推測的過程是合理嚴謹的。

二、説理念:

1. 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引導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自主體驗、感悟,注重體驗過程。

2. 課外延伸,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使課內學習與課外發展相得益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説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根據琥珀的樣子推想它的形成過程,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難點。

2. 發展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據其它的化石推想成因,學習有依據地、合理地進行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3. 通過學習,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樹立熱愛科學的情感。

四、説教與學活動步驟:

(一)整體把握課文,進入語文實踐

教師出示文中“琥珀”的圖片,學生圍繞這塊琥珀,説一説課文都寫了哪些內容。

隨着學生的彙報,抓住琥珀的樣子與它的價值這一段落,學生進行朗讀,發現“想象”和“推測”兩個詞語,並理解意思。隨之和科學家一起合理想象琥珀形成的過程。

(二)探究學習,在語文實踐中想象

這一環節是本文教學的重點環節,也是培養學生探究想象能力的體現。

1. 教師請學生看着這塊琥珀,學生轉換角色把自己當成科學家,推測琥珀的形成會想到什麼?

2. 學生會想到要有松脂包裹兩個小東西,而松脂的形成必須是在炎熱的夏天從松樹上滲出。這樣學生再來讀課文可以找到許多琥珀形成過程的語句。

3. 學生讀一讀這些句子,説一説它們與琥珀的形成有什麼關係。

4.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髮現:這塊琥珀的價值還在於同時有兩個小東西被包裹在松脂球中,使人們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就已經有蒼蠅和蜘蛛了。教師演示:用一大滴松脂來包裹一隻蒼蠅和蜘蛛,學生髮現這並不能做到。因為蒼蠅和蜘蛛都會在松脂落下來的一瞬間逃離。此時學生的興趣會很高漲,教師借勢讓學生再次讀課文,學生髮現科學家推測蒼蠅輕鬆得意,所以喪失了警惕,沒有注意身邊的危險。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蒼蠅當美餐,就忘記了所處的環境。這為下文松脂把它們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這樣學生感受到科學家推測過程的合理,那一瞬間是在絕對自然的情況下發生的。

5.這時,學生對科學家的合理想象,嚴謹思考產生佩服之情,教師播放鬆脂球形成的動畫,增強學生的直觀認識,再來朗讀這個被推測出來的小故事,情感會自然流露。

6.教師引導學生認識松脂球變為化石的必備條件要經歷滄海桑田的'鉅變。

(三)課外延伸,進行綜合性學習

1.學生結合科學家的想象與查找的課外資料,再來想想這塊琥珀還有可能形成的過程。學生通過討論、比較,會感覺很難想象出新的過程,由此更加敬佩科學家想象的合理。

2.語文教學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教師出示“柏抱槐”圖,學生小組討論它的形成過程,要做到想象合理,課後練習寫出一篇像課文一樣的科學小品文。

語文是一個包容性較強的學科,朗讀、想象、創造的完成掀起了一個又一個的課堂高潮,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感染,這是語文課帶給學生的獨特的情感體驗,也是語文課的魅力所在。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神奇的機器人是鄂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説明文,他説明的對象是現代社會高科技背景下的各種新型的神奇的機器人。採用的主要説明方法是舉例子。學習本文,要讓學生通過閲讀課文對神奇的機器人產生濃厚的興趣,對現代科技的進展有所瞭解,對科學奧祕產生探索的慾望。

課文主要介紹了“能追捕罪犯的機器人”、“寵物機器人”、“音樂機器人”、“足球比賽機器人”、“仿真機器人”等數種機器人的神奇功能,説明了現代機器人能幫助人們工作,完成許多人們做不了的'事,還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

課文緊緊圍繞“神奇”二字,按照先總後分的結構介紹各種機器人的神奇之處。

1、説教學目標

1)會認9個字,能用“日新月異”、“大顯身手”寫句子。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抓住關鍵的詞句,通過讀、説活動,體會到機器人的神奇。

3)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説明事物的方法,瞭解常用的基本的説明方法。

4)通過閲讀課文,培養學生對科學技術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

2、説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的內容,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體會到機器人的神奇。

3、説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説明事物的方法,初步瞭解舉例子、作比較這些常用的基本的説明方法。

二、説教學方法

1、以情激情,使文本煥發生命力

2、創設情景,給課堂注入活力

3、面向全體,讓學生自由表達

三、説教學時間

兩教時

四、説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學習生字,感受課文第2、3自然段介紹的機器人的神奇。

第二教時:

一、回顧上文,引入新課

1、師:上一節課,咱們一齊到機器人博覽會上的一號展廳遊覽了一次,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千奇百怪的機器人。(板書:千奇百怪)

還記得他們嗎?

2、師:遇到危險的情況,這些機器人就能大顯身手;一些人們做不了的事,他們做起來卻得心應手。(板書:日新月異)

二、抓住詞句,感受神奇

1、師:那,除此以外,二號展廳裏又會有哪些神奇的機器人,想不想去看一看?快速瀏覽課文的第4-8自然段,你發現二號展廳裏又有哪些機器人呢?

2、生交流(教師板書名稱)

3、師:看來這次博覽會真是羣英薈萃呀,光瀏覽一遍怎麼行呢,趕快靜心下來,認真地默讀每種機器人的介紹詞,把能讓你感受到神奇的詞句勾畫下來。

同桌小夥伴把你勾畫的詞句讀一讀,把你感受到神奇的地方説一説。

4、全班反饋交流:看來大家都被機器人的神奇給吸引住了,選一種你最感興趣的給大家介紹介紹。

出示句子,強調“惟妙惟肖”、“以假亂真”。是呀,模仿的幾乎一摸一樣,都可以以假亂真了!指導學生讀出“神奇”。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國小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爬山》的第二課時,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四大方面進行展示。

一、説教材

本單元的課文重在説理,都是把樸素而深刻的道理寓於具體事例之中。本課主要講的是一對父子一同爬山時,父親教育兒子要努力征服自己,盡力做好每一件事,還啟發兒子怎樣欣賞大自然的景物。這篇課文具體體現了本單元的重點訓練目標:不僅要使學生獲得語文知識和技能,而且要讓他們從中學習做人的道理。

針對學生及課文特點,我確定了第二課時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難點:

1、我能講出父親説的話的含義,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重點)

2、我能初步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難點:體會“青山的沉靜”和“父親的智慧”指什麼。(此條預設不呈現在學案的目標一欄中)

二、説教法、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漁場。”這節課,我利用導學案的“漁場”功能,在每個環節中充分挖掘適合學生嘗試的學習方法,盡最大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合作、交流和反饋能力。藉助導學案採用了“三大導學方式”,即:目標導學、學法導學和問題導學,再加上穿插學習過程中教師的'適時點撥,它們構成了我本節課的教學方法,統稱為“導學法”。那麼,新課改主張的“獨學、對學、羣學”就必然成為了本節課的主要學法。

在本節課的重點問題處理上,為了改進閲讀教學結構,我根據課文的主要內容、體裁和寫作思路,準備嘗試運用列表助閲讀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對比中預習、講練和小結。

三、説教學過程

在“高效課堂”背景下,我將教學流程設計為:定向——導學——合作——點撥——檢測——評析六個環節。具體如下:

第一步:定向(時間大約為5分鐘)

課堂開始,我設計了“複習鋪墊”這個環節,主要有兩道習題。第一道是複習題“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用回憶法來統領全篇。第二道是填空題,考查的是課文第一句話“父親愛 ,愛 ,也愛 ,——尤其是 。”用來引出下文,順勢設問“作者為什麼這樣説呢?”引入新課,來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新奇的納米技術》是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文章介紹了什麼是納米、納米技術以及介紹了利用納米技術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寫出了納米技術的神奇。學習本課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濃厚興趣。

 二、説教學目標、重難點

(一)説教學目標

1.掌握新字、詞。

2.瞭解科學小品文的文體知識。

3.抓住關鍵語句,有目的地篩選信息,瞭解納米有關知識。

4.培養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説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抓住關鍵語句,有目的地篩選信息,瞭解納米有關知識。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體體現。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2.有科學依據的大膽想象,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造能力。

 三、説教法

1.通過查字、詞典等工具書掃清閲讀障礙。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體體現。

3.體會深入淺出地介紹科學知識的方法。

四、説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把學生由神奇的神話世界領進神奇的科學世界)

1.多媒體播放《西遊記》影片中孫悟空變化成一隻小蟲,隨鐵扇公主喝茶時,進入了鐵扇公主的肚子片段。

讓學生觀看《西遊記》片段,然後請學生把看到的'內容講給大家聽,並談談感受。

歸納、總結:這是神奇的神話,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還有比這神話更神奇的多媒體展示圖片

[中國科學家研製的納米機器人在人體血管中巡遊,這機器人長約3毫米],這種機器人能自我複製,能殺滅人體內的有害病……]這樣微小的而具有神奇功能的機器人,它就是應用納米材料並運用納米技術製造的納米機器人,今天我就與大家共同走進《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多媒體出示標題,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

提問:(多媒體展示)同學們,當你看到這個標題,你有什麼疑問,你最想知道些什麼?

(學生可能會説:什麼是納米,納米技術體現在哪些地方等)

(二)閲讀探究一

1.快速瀏覽課文,篩選出下列信息:

什麼叫納米?

什麼叫納米技術?

納米技術可以為人類做哪些事情?

小組交流,班內彙報,學生自由回答。

歸納小結:

納米:又稱毫微米,是一種長度計量單位,1納米等於十億分之一米。

納米技術:研究的對象是1納米到一百納米的小小物質,這些小小物質具有新奇特性,納米技術就是研究這些特性,造福於人類的一門學問。

2.理解概念,感受“神奇”(多媒體出示標題)

以上三個問題,是不是都掌握了呢?分別談談你對這三個問題的理解。

(1)學生自由發言,理解概念“納米”。

教師補充,請學生計算:人的一根頭髮直徑約0.6毫米,約60萬納米),感受納米這個長度單位本身的微小。

(2)理解“納米技術”,納米技術指的是1納米到一百納米的尺度範圍內的小小物質進行觀察、操縱和加工的技術。

(三)閲讀探究(二)

1.大聲自由朗讀課文,一邊勾畫出納米神奇的具體體現。

2.小組交流。

3.彙報探究結果(多媒體出示,閲讀彙報2)

歸納小結:並板書

(四)拓展延伸

大膽想象,創造神奇(多媒體展示標題)

開動思維,根據自己的想象和創造力,運用納米材料和技術來發明創造一些物品,並作簡介介紹。

1.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師適時表揚鼓勵。

(五)納米情報站,展示神奇

把教師收集到的有關納米技術的新產品向學生作介紹:圖片1:美國已研製成功的“自淨”玻璃;圖片2:中國研製成功的人工骨粉;圖片3:美國人正在研製的“納米戰袍”……

(六)科海衝浪,蒐羅神奇(作業)

這節課我和同學們一起科海遨遊,領略了納米的神奇,體驗了閲讀的快樂,大家還想了解有關納米科技的最新進展嗎?請以四人為一小組,查閲報刊、雜誌,或上互聯網查閲資料,每一個小組辦一份以納米科技為主要內容的手抄報。

(七)教學後記

本節課,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的教育思想,激發了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注重了課內與課外的聯繫,使學生學到了知識,也培養了學生的能力;不足之處在於,學生的創造能力還未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扁鵲治病》,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扁鵲治病》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寓言兩則》中的第二則。本單元以“故事長廊”為主題展開。《扁鵲治病》講述了蔡桓公諱疾忌醫,最終不治而亡的故事,告訴人們要防微杜漸,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學段要求和本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認“蔡”等4個生字,會寫“扁”等9個生字;正確讀寫“拜見”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掌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漸,懂得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為了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重點:掌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難點: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漸,懂得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3、教學時間

根據課文的內容安排,我把本課確定為一課時完成。

4、課前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病歷單

 二、説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聽、説、讀、寫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種學習方法。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具體感性思維正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學生對於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在教學策略方面,主要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品味。

三、説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蔡桓公的病情由輕到重的過程,進而明白防微杜漸的.含義,結合四年級學生閲讀的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朗讀感悟法、想象感悟法、情境教學法、評價激勵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在學法上,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見解,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髮展的學堂。

四、説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圖片質疑,引入課題

語文特級教師於漪曾經説過:“在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首先要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始就能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開課之初,我先通過多媒體出示“聽診器”和“切脈”的圖片,然後引出扁鵲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初始人物,拉近了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為學習下文奠定了基礎。

第二環節: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導入新課後,我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彙報交流時,我先是打破常規,把生字、詞語歸類出示,幫助學生靈活記憶,接着,我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總結出“課題擴展法”。

第三環節:小組探究,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並相互進行交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知識,變被動為主動。

於是,我先提出疑問,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後,小組內填寫、討論蔡桓公的病歷單。進而得出“蔡桓公的病情在不斷地發展,一次比一次嚴重”的結論。接着,我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扁鵲勸説蔡桓公治病的語言,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解讀,引導學生感悟人物特徵,體會人物品質,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最後,我設計一個採訪蔡桓公的環節:您臨終前有什麼話要告誡您的子民嗎?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第四環節:課文小結,揭示寓意

為了加深學生對“防微杜漸”的理解,我巧妙地採用了以下方式:

1、聯繫課文內容解釋詞語意思:蔡桓公一開始的皮膚病是微不足道的(板書:微),是由於他不聽勸告導致病情漸漸加深而死的。(板書:漸)假如對細微的小病能積極防治的話(板書:防),就能杜絕它漸漸發展(板書:杜),以致釀成大錯,這就是(防微杜漸)。也就是《扁鵲治病》這則寓言所藴含的道理。

2、巧編對聯:上聯是“悔不聽神醫扁鵲金玉言”,下聯是“歎桓公吃虧喪命在眼前”橫批是“防微杜漸”。

3、拓展相關的俗語格言

 第五環節:結合生活,遷移運用

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從蔡桓公的身上想到生活中的不良行為習慣,並進行拓展練習,遷移知識,昇華寓意。

第六環節:佈置作業,推薦閲讀

一課的結束並不意味着學習活動的完結,而應該以此作為一個新的起點,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生的熱情。因此,我為學生設計了一項作業: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其實《扁鵲治病》這則寓言原名叫《扁鵲見蔡桓公》,選自我國古代的一部名著《韓非子》,書中還有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老師推薦大家課後去閲讀。

五、説板書設計

這一課的板書,我以歸納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和品質,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得出要防微杜漸,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的道理。

總之,本節課通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及多媒體展示等活動,我設想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大部分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知新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穫,同時力求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8

—、説教材

1、《語言的魅力》是四年級下學期21課,是一篇略讀課文。

本單元的重點訓練目的是抓住文中重點段落、語句去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它既是第四單元抓住人物特點描述的延續,又為第六單元抓住事物的特點打下基礎。

2、這篇略讀課文是一篇打動人心的好文章。課文講述的是在繁華大街的街頭,有一位盲老人在乞討,他的身邊立着一塊牌子,上面寫着“我什麼也看不見!”但是沒有人幫助他。法國著名詩人讓彼浩勒在牌子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幾個字,組成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麼也看不見!”這打動人心富有詩意的語句,結果巴黎街頭的行人變了,他們從開始對老人的冷漠無情,到後來的熱情相助,老人獲得幫助後,從心底顯出了喜悦之情。從故事中,人們可體會到語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四年級是國小階段由低相高發展的關鍵階段。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根據大綱要求,課文教學的規律以及《語言的魅力》這一課的特點,應達到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A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增強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B明白語言運用的恰當,有非凡的感染力。

C教育學生關心幫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情感目標:

A學生會認識生字詞,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語句。會用引號的用法。

B給課文分段。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啟發學生創設更多有魅力的語言。自制警上示語。

3、教學重難點

體會春天到了。我什麼也看不見的魅力所在。

4、教具:CAI課件畫面

5、教學時間:1課時

二、説教法

遠用電教手段,創設情景。通過語言進行聯想、想象,理解課文的內容。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説過:“藝術就是情感”。教育離不開愛,教學情為先。我充分利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入美麗的春景之中,調動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可是盲老人的眼前一片漆黑,他什麼也看不見,利用課件出現的這兩幅圖畫的巨大反差,強烈對比,使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將他們的情融為一體,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深刻。利用這種情境教學法,學生對這句話產生的巨大作用就容易理解了。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同時還能啟迪思維,發展想象,陶冶情操,對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三、説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化課堂學習結構,提高教學效率,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台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這節課我説的是第二課時。

四、説教學過程

1、 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語言的魅力》一文,現在請同學們將課文自由地讀一遍,在這篇課文中哪句話最有魅力?請把它畫出來,並概括文章的故事主要內容。學生回答後,教師出示課件,這句話從重點句子入手和整體文章出發,把握文章的內容,為學習下文奠定了基礎。

2、 借電腦課件突破重難點

CAI出示一幅春天美景的畫面,並配以悠揚的`音樂,使學生陶醉在那美麗的景色之中,這時課件出現盲老人衣衫襤褸地站在巴黎的街頭乞討的樣子,周圍的世界是漆黑一片,與剛才的情景出現強烈的對比,使學生產生共鳴。

(這樣,給學生一個獨立學習的空間,鼓勵他們積極思考,主動閲讀,並大膽表述自己觀點,使學生成為真正的主人。視覺反差,啟發思維,讀其文句,品其藴意)

3、 設計作業:

填空(感悟其義)

CAI出示填空題

當人們看到“春天到了”,想到-------心情----------,

當人們看到“我什麼也看不見”,想到-------心情----------,

於是對老人產生了----------,是---------產生了這麼大的作用,因為它有----------。

(目的:學生通過看、聽、讀、品,理解重點句,從而理解其中心思想,體會到盲老人的無助和人們的幸福兩種心情,同時,也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閲讀能力。)

4、可以用採訪的形式檢查學生對課文的自悟感情情況。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表達能力,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學生的情感緊緊地被這句話所打動。學生表演得積極投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從而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對課文的感受。教師導,學生演,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主的宗旨。

5、 學以致用,向詩人學習,自己創設語言去打動別人,教師給出一定處所範圍。如:在學校,有些學生亂踩草坪,隨地吐痰,亂扔廢紙,請同學們寫一句打動人心的話,呼籲人們愛護環境,保護校園。

(花在微笑,草在睡覺,手腳留意,別打攪。。。。。。)

(設計意圖:學習在於運用,教給學生方法,重視語文實踐,在合作的學習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陶冶學生情操,提高語文素養,關注學生髮展。)

6、 板書設計 21 語言的魅力

什麼也沒有得到 春天到了,可是

我什麼也看不見!給錢的人多極了

板書設計抓住了重點語句,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總結,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整體瞭解,提高學生閲讀理解課文的能力,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

總之,《語言的魅力》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藉助、運用電化教學的先進手段,採用了情景教學法,發揮學生課堂教學 “三為主”的調控作用,圍繞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重點,訓練項目,教師注重導方法、導技能,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當前,教育面臨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重大改革,新課改又注入了生命力。為此,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加強課堂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的研究,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培養跨世紀的人才而努力奮鬥!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9

《黃河的主人》是蘇教版第八冊教材中的一篇講讀課文。作家袁鷹在文中寫了自己在黃河上所見到的有關景象:艄公在滾滾的黃河上,憑着一根竹篙和羊皮筏子自由而鎮靜地出沒於驚濤駭浪之中,頓生讚美之情,用抒情的筆法着力讚頌了艄公的勇敢、沿着、鎮靜、機敏。作者運用語言老道、氣勢磅礴,更突出的是作者通篇運用一種反襯烘托的手法,從不同的側面來讚頌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文章的末尾直接抒胸意,讚頌艄公的偉大。

根據文章的特點,教學中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體現作者的意思,表達文章的主體意思:

一、 建構聯繫,多角度、多側面來了解説明有關內容。

文章對於黃河的介紹不是很多,但語言精煉,學生理解上有一定困難,學生對黃河的情況也會有許多的疑惑,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調動學生從多角度,從課外去全面地瞭解黃河,建構多學科的課內外相聯繫的一個大課堂,鼓勵學生從社會、地理、文學等方面全面地瞭解黃河,教學時適時引導學生想像,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在自己的頭腦中構建了自己的滾滾黃河。

二、讀、思相結合,深入地有層次地讀懂文章。

本文文筆優美,以讚頌艄公為主線,教學中我始終緊扣讚頌艄公這條主線,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從文章的表層逐漸走向文章的核心,真正地做到了由淺入深,逐層深入,讀是理解內容的最有效的手段,同時也是最終目的,理解的程度如何最終體現在讀的表現上,讀得好了,理解勢必到位,也就是在讀中求感悟。開始從讀通文章開始,到精讀文章的第一段聯繫文章的主線,引導學生思,體會黃河的壯觀,而艄公更偉大,感受深入一層,又細讀羊皮筏子的段落,再對比、思考,體會艄公更加偉大,又激起一層浪,情到深處。以讀來讓學生展示內心的真情,頌艄公、敬艄公,水到渠成。

三、緊扣內在的“語言”,引導學生領會作者的“語言”。

學生學語文學什麼,僅僅是一兩個好詞,兩三句佳句嗎?更重要的作者的語言,作者的文學語言和作者的寫作方法,這些一定要引導學生去仔細品味、領悟,因為這些是學生學習的.根本,是終生受益的知識,而不僅是一兩個死板的詞條。用語言是學語文的宗旨目的。對這篇文章而言,作者除了生動的文字語言,在寫作上,這篇文章採用對比、反襯的方法來烘托艄公的偉大,這一點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去通過各種方式體會到,也許不需要直接用語言表達叫什麼方法,一定要讓學生體會到這種方法的好處,有何優點。教學中,我就有意地安排了幾組對比朗讀:

1、黃河的壯觀與讚美艄公。

2、羊皮筏子的輕小與讚美艄公,通過反覆的對比朗讀,使學生深深地體會到,作者寫黃河的壯觀,羊皮筏子的輕小不是浪費筆墨,不是廢話連篇,而是作者匠心獨運,高明之處。

學生從領會開始,也許就在他的以後的文章中不自覺的運用了進來,這樣不是錦上添花、學以致用,學活語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