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説課稿(通用13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8.99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蘆》優秀説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説課稿(通用13篇)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冊的一篇看圖學文。這篇寓言故事生動有趣,簡短精悍,講一個人種葫蘆,不管理卻只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後葫蘆都落了。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

葫蘆是一種非常可愛的植物。我們知道植物的生長一般要經歷生根、發芽、長葉、開花、結果。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使學生懂得在這一過程中,前一環節直接影響着後一環節,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果。該寓言故事就是想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二、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分角色朗讀課文,並能續編故事,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3、瞭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懂得與課文有關的事理。

三、學習重點難點:

1、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植物葉子與果實之間的聯繫。

2、教學難點是讓孩子們自己領悟到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

四、教法與學法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故事性較強,考慮到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設計了情境創設法、採用變序閲讀法等教學方法,既使學生的語感得到訓練,個性得到張揚,創造性也得到培養。又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通過讀讀、找找、畫畫、想想、説説等方法讓學生充分閲讀,自主探究。另外,由於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學生很喜歡讀,因此,教學中採用不同形式的讀,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能使學生更好地去領會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學生對課文的內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人物的神態、語言都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淋漓盡致地再現出來。

教學預備:多媒體課件。

五、學習流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我根據低年級孩子喜歡動畫的特點,在上課伊始,利用課件出示跳動的葫蘆,讓學生欣賞,學生的興趣被激發起來。同時讓學生説説所見到過的葫蘆有哪些瞭解。同時,老師引出課題並引導學生學習“葫蘆”二字。這樣,學生在説的過程中會不知不覺地瞭解更多的有關葫蘆的知識。然後老師再進行簡單介紹,補充有關葫蘆知識。告訴學生:葫蘆的莖又細又長,會繞着竹竿或木杆向上爬,這根莖也叫藤。藤的兩側長着許多心形的葉子,開的花是白色的。結的果實叫葫蘆。它的形狀像兩個球連在一起,中間細,表面光滑。它可以用來盛東西,也可以放在櫃子裏供人們觀賞,多可愛啊!特別是當介紹到許多人還把葫蘆製成工藝品時,學生對葫蘆一定會充滿興趣,從而轉入對課文的學習。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根據課標中指出的: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優良的閲讀情境,同時讓學生在讀中解決一些簡單的基礎問題。因此,這一環節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或請教同桌多讀幾遍,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看課件聽讀課文後並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感知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首尾對比,照成懸念

教學時我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打破了按課文順序分析的常規教學法,採用變序閲讀法,先學習課文的第一段和最後一段,再重點閲讀中間兩段感悟理解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繫的。這樣就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

在把課文讀通讀順後,我用簡捷的語言引入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自由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再請學生找找,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小葫蘆長得可愛?在此基礎上我順勢引出更喜歡葫蘆的人是種葫蘆的人。通過他每天都要去看幾次葫蘆突出葫蘆的可愛。在此基礎上我提出如果你也有這麼可愛的小葫蘆,你希望它秋後長成什麼樣啊?這一問題點燃了學生説的慾望之火,同時培養了他們的想象能力。接着我又不失時機地追問課文中這棵可愛的小葫蘆到底怎麼樣了?自然過渡到學習第四自然段。在讀的.過程中使學生充分地體會到惋惜、難過。

課件出示課文中的兩幅插圖,直觀形象,在對兩幅插圖對比中感悟種葫蘆的人傷心之情,達到使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同時也起到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的目的。而在惋惜難過之時教師引導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小葫蘆為什麼會慢慢變黃而且一個一個都落了呢?產生了新的疑問“是呀,這麼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麼會一個一個都落了呢?”,發現問題使他們對下面的學習充滿了期盼,再一次激發他們繼續學習課文的興趣。

(四)、理解過程,深究原因。

對新提出的問題請同學們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尋找答案。在這裏我引導學生自由讀、畫出種葫蘆人與他的鄰居的對話;彙報所畫的句子;同桌分角色練讀;分角色彙報讀等環節理解感悟葫蘆變黃而且落了的原因。此環節能充分有效地發揮學生的潛能,更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讀、畫、説是循序漸進、環環緊扣的。這樣安排的目的是為了促使學生髮自內心地去探究課文。在這一環節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讓學生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説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的境界。在此出示輸送養分的課件。出示直觀形象的課件的目的是使學生在視覺上感受到葫蘆的葉子與葫蘆之間的密切聯繫,並且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還可以緩解學習造成的疲勞。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説課稿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葫、蘆、藤、哇、盯、鄰”6個生字,會寫“掛、哇”2個生字。

2、初步感知課文,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和第4自然段。

3、通過看圖和學文,引導學生感悟葫蘆的可愛,也為小葫蘆的變黃、脱落而可惜。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生字,通過品詞品句來感受葫蘆的可愛,並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在教學時,我以“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教學思想,以“讀”為主線,使教學真正成為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一)活躍氣氛,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慾,是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孔子説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怎樣讓學生成為學習語文的樂知者呢?我覺得首先應該在活躍課堂氣氛這一環節上下功夫。因此,課一開始,我根據低年級孩子喜歡猜謎語的特點,出示謎語,讓學生猜猜,學生的興趣一下子激發起來。其實學生都能很快猜出謎底,但我並不滿足於此,我接着讓學生説説理由。這樣,學生在猜謎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瞭解了葫蘆的有關知識。然後老師再進行簡單介紹,補充了有關葫蘆知識,特別是當介紹到許多人還把葫蘆製成工藝品時,學生對葫蘆已經充滿了興趣,從而轉入對課文的學習。

(二)字詞教學注意音形義的結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提高學生識字能力

生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孩子們經過一年多的學習,他們的自學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我覺得不僅要讓學生會讀、會認、會寫,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能力,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鄰”和“盯”是兩個形聲字,在教學時,我讓學生根據“盯”的偏旁猜猜它的意思,有意識地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形聲字的特點,因為在漢字當中,形聲字佔了很大一部分。這也是學習、記憶漢字的一種方法。“哇”,不僅讓學生明白這是一個語氣詞,同時與前面學過的語氣詞聯繫起來,既學到了新知,又鞏固了舊知。

(三)注重朗讀指導,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採用最“語文”的方法來學習語文──“以讀為本”,把讀貫穿於教學的始終。因為語文教學離不開讀,體會課文用語的準確性和規範性靠讀,體察課文所藴藏的豐富情感靠讀,培養學生的語感靠讀。因而,我們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自如地讀、動情地讀,讀出課文的節律、讀出課文的情趣、讀出課文的神韻。

如在激趣導入後,我首先讓學生帶着要求自讀課文;其次,在反饋時,進行朗讀接力賽,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要求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讀後請“小評委”進行評議。第三,深入細讀,比如學習第一自然段,在學生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讀完後數數這段話一共有幾句話,劃出喜歡的句子,圈出喜歡的詞語。引導學生説説讀懂些什麼,隨機從“細長”、

“雪白”、“多麼可愛”、“每天”、“幾次”等詞語進行體會,同時輔以圖片,給學生直觀的感受,然後再採用指名讀、比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訓練,課堂上充滿琅琅書聲,在讀中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四)注重語文基本功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在積極倡導新教改的大潮中,我吸收了新的教學理念,但沒有忘記對學生進行紮實的語文訓練,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不但體現新的理念,更要始終注重語言文字訓練,既活又實。

比如:在導入新課的第一個環節,我就注意了學生“蘆”的讀音,“蘆”字單獨出現出讀二聲,而與“葫”組成“葫蘆”時讀輕聲。這個過程,不僅要讓學生會讀這個詞語,更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這樣讀的美。

又如:引導學生從“細長的”體會到葫蘆藤的樣子時,我讓學生説説還可以説“細長的.什麼?”這一安排,讓學生對細長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引導學生體會“掛”用得更準確時,我先讓學生説説“掛”還可以換什麼詞?課文中用這個“掛”字給你什麼感覺?從而讓學生“掛”字所帶來的美。

再如:學完第一自然段時,讓學生根據葫蘆的生長過程給詞語進行重新排列,這一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有順序地説話和寫話的能力。

(五)發展思維,培養想象能力

人的童年時期是培養髮展想像力的最佳時期,語文課程要求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因此,在教學時,我努力挖掘訓練點,讓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得以馳騁。如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説説“讀着讀着,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你覺得這些可愛的小葫蘆在一起會做些什麼?”“假如你是那個種葫蘆的人,看到自己種的葫蘆這麼可愛,你還會怎麼説,怎麼做?”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説課稿 篇3

拿到《我要的是葫蘆》這一課,我在心裏就一直問自己一個問題:他要的是葫蘆,我要的是什麼?個人覺得在呼喚素質教育,落實課改精神的今天,我們最需要的是學生與教師的共同成長、不斷成熟並最終走向成功。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冊的一篇看圖學文。這篇寓言故事生動有趣,簡短精悍,講一個人種葫蘆,不管理卻只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後葫蘆都落了。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該寓言故事就是想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之所以選擇這篇課文,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喜歡讀寓言故事,另一方面則是故事富含哲理,可以引發學生對生活的理解,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這節課我的總體思路是這樣的:導入新課——聽音樂定位角色引導闖關、學習新課——讀課文定位思考開始闖關、鞏固新課——做練習定位演練結束闖關。

一、導入新課

我將課堂教學設計成一個故事情節,目的是想使學習情境(課文內容)、學習意境(主題思想)、學習心境(學生個性)三者合一,通過分享經典動畫片《葫蘆娃》這首孩子們耳熟能詳的主題曲,在營造學習氛圍、調動學習興趣的基礎上保持教學的整體性與綜合性。隨後解讀題目,抓住“我”和“葫蘆”進行角色分配,老師扮演種葫蘆的人,學生扮演葫蘆娃,引導學生進入課堂教學的語文闖關。

二、學習新課

進入新課學習後,學生開始面臨一個個要解決的關卡。

第一關是字詞盤點,這一關我要追求的目標是促使學生養成自主識字的習慣。二年級的學生通過學習已經具備了一些初步的識字能力,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識字方法,例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拆一拆、猜一猜、記一記,但是這還不夠,因為自主的識字習慣才是關鍵點。這篇課文的8個生字學生經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已經比較清晰的'瞭解,為了強化記憶,我讓學生運用識字方法,在自主彙報和相互交流中進行再記憶。其中“言、治、掛、哇”可以聯繫前一篇課文《坐井觀天》中的生字“信、抬、蛙”採用減一減、換一換的方法進行識記鞏固。課文4個詞語中有兩個注意點:輕音和前後鼻音,我讓學生在上節課重點學習的基礎中進行一次再回顧,加深記憶領悟。

第二關是閲讀感悟,這一關我要追求的目標是訓練學生朗讀理解感悟的能力。本單元的主題是“怎樣看問題、想問題”,為達到這個目標,我是這樣設計課堂教學的:

1、師生合作讀課文,讀文後簡要回憶上節課的課文內容——葫蘆的生長過程,再利用“感謝誰?”這個問題引發的思考,強化理解事物間(葉和果)普遍聯繫的客觀作用以及相關“我”也就是種葫蘆人的主觀作用。

2、圖文結合是這篇課文的一個特點,接下來的教學中我着重利用課文中的兩幅插圖通過讓學生找變化和思考“誰是罪魁禍首?”問題的方式引出主要內容(課文二三段),讓學生朗讀重點語句,體會人物心理,形成自我感知。

3、通過學生暢談交流“我錯在哪裏?”概括學習所得後,藉助或依靠教師總結概括展現出文章主旨,深化學生的感知,將個人所得匯合成集體所得。

4、隨後引導學生從我的愚蠢中感悟課文中心:要了解普遍聯繫、要學習科學知識、要聽從別人勸告。

5、最後迴歸題目,總結課文內容。

三、鞏固新課

第三關是擴展練習,這一關我要追求的目標是挖掘學生拓展思維技能的潛力。鞏固反饋,學以致用,課時結束後,我設計一系列相關練習,旨在反饋學習情況鞏固學習效果,有簡易的連線題,有重點練習的鞏固與強化題、還有文中內容創新的填空題,最後還有課後系列作業。

為了適應二年級學生實情,同時也為學生智力發展奠定基礎,我將創新題降低難度,有教師出示,給出內容模版,讓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進行填空,這樣學生可以從中體驗成功的同時獲取續寫課文的點滴知識。

因為本單元的學習內容重點之一就是成語,所以我在最後結尾借鑑設計了一個找成語送給種葫蘆人的作業練習,着重培養學生學習成語、閲讀成語故事的興趣,同時促使學生結合自身以及實踐思考成語故事中的道理。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説課稿 篇4

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聾校實驗教材第七冊的《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生動有趣,講了一個種葫蘆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也不管,結果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有聯繫的,不能只顧“結果”,而忽略了“過程”,要聽從別人的正確勸告。

(2)説教學目標

根據聾校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四年級學生初步具備了閲讀分析的能力,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的七個生字和新詞

2、能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課文內容

3、能説出每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技能目標:

1、能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2、讀中體會反問句、感歎句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能看課文插圖説一段話

情感目標:能夠聽從別人的正確勸告

(3)説重點、難點

教材緊緊圍繞“葫蘆”來發展情節,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那個人那麼喜愛葫蘆,為什麼卻沒有得到葫蘆,而考慮到學生雙耳聽力的損失和已有的知識結構,我把體會反問句、感歎句的語氣和感情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説教法、學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教學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主要採用朗讀法、觀察法、自主探究法等方法進行教學,着眼於提高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我們常説,現代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耳聾學生如果將來走上社會不會學習,那麼不要説創造,就連生存也會有問題,因此教給他們學習方法很重要,我打算採用朗讀理解法、質疑提問法等學習方法。

説教學程序

朗讀可以顯形,可以激趣,可以動情,可以啟智,可以育人。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在朗讀中整體感知,在朗讀中有所感悟,在朗讀中培養語感,在朗讀中感受情感的薰陶。

因此教學本課時,我以朗讀、體會為主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教學:

一、 初讀課文,理線索

葉聖陶 先生在談到閲讀教學的任務時明確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線索是閲讀教學的首要任務。因此我首先引導學生質疑,激發興趣:把課文中的第一和第三幅圖並列出現,讓學生觀察兩幅圖有什麼不同,課題是我要的是葫蘆,從圖中可以看出並沒有得到葫蘆,這是為什麼呢?學生產生了疑問,這就對文本產生了強烈的探究慾望。通過質疑,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接着,讓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自讀整體感知課文,同時思考以下幾個問題:葫蘆開始長得怎樣?那個人的表現如何?後來葫蘆有什麼變化?他有什麼反映?鄰居怎麼勸説?她又是怎麼回答的?結果怎樣?這些問題並不難,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決。我放手讓學生自學,輔導個別有困難得學生。通過自學,學生不僅讀通順了課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課文的線索,達到了整體感知課文的目的。

二、再讀課文,談感悟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很適合學生去體會,去感悟這一單元是在看圖學文的基礎上安排的講讀課文,着重培養學生的閲讀和表達能力。因此我從以下三點來引導學生學習。

1、抓段落,談感悟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先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在朗讀的基礎上,使學生的心靈與文本產生撞擊:可愛的小葫蘆開始長的很好,最後為什麼會落呢?學生暢所欲言,再朗讀中間的兩個自然段,感悟問題的原因。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提出問題,更重要的是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完成了教學目標中的能説出每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抓句子,談感悟

在學生暢説段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反覆閲讀,從字裏行間去體會人物的心理、語言。我主要圍繞兩個問題展開閲讀:(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個人喜愛葫蘆?(2)那個人這麼喜愛葫蘆,為什麼沒有得到葫蘆?這兩個問題實際涵蓋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點,那個人愛葫蘆主要表現在:那個人每天都去看幾次 他盯着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説“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讓學生通過看圖、觀察那個人的神態,想象他的心理活動,揣摩他的語言,體會那個人對葫蘆的喜愛,再通過朗讀句子表現出來。那個人這麼喜愛葫蘆,最後卻沒有得到葫蘆為什麼呢?一是因為他不懂:葉子——蚜蟲——葫蘆之間是相互聯繫的這個道理,二是因為他不聽鄰居的勸告,課文中表現在什麼地方?(1)他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心想有幾個蟲子怕什麼(2)當鄰居勸他時,他感到奇怪:“什麼,葉子上的蚜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這裏主要通過師生對話、生生對話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通過對句子朗讀、人物的對話,學生對課文的內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人物的神態、語言、心理活動都通過朗讀淋漓盡致地再現出來。

3、抓品讀,促感悟

這是一篇人物神態、語言比較豐富的課文,對聾生來説,如何正確理解把握有一定的困難,也就是本課的難點:體會反問句、感歎句的語氣和情感。我注重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自己朗讀,能否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採用個別讀、表演讀、模仿讀等多種形式,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幫助樹立信心,在反覆的朗讀中體會反問句、感歎句的不同語氣,用語感來連接學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三、深讀課文,話想像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這充分説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而想像是孩子的天性,只有喜歡想象才會有創造,在本課中,我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三個想象説話:

(1)小葫蘆很可愛,但課文中沒有具體説明,讓學生説一説小葫蘆是怎樣的可愛,用語言來描述,使概括敍述具體化。在想象的基礎上再想象這麼可愛的葫蘆長大了一定會是什麼樣的?與下文葫蘆因蚜蟲而變黃落地形成了鮮明對比

(2)如果你是那個種葫蘆得人,聽了鄰居的勸告,你會怎樣回答?又會怎樣做?將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帶入課文意境之中,學生的情感得到體驗,思想受到了教育,如果不聽別人的正確勸告,那結果什麼也得不到。

(3)如果明年他再種葫蘆,葫蘆又生了蚜蟲,他又會怎麼做?。這樣的想象會使學生思維空前活躍,感悟更加深刻。既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訓練、發展了想象,又培養了思維創新能力。

通過以上三個步驟的教學,學生對課文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語感得到了訓練,個性得到了張揚,創造性得到了培養,從而達到本課預設的教學目標。

板書: 我要的是葫蘆

長滿了綠葉 → 小葫蘆

蚜蟲 ↓

不治 → 落了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我要的是葫蘆》寫的是一個種葫蘆的人因為沒有治葫蘆葉上的蚜蟲,所以他的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從而告訴人們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我把這一課分為兩課時來完成。

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是:

1.會認11個生字;

2.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而第二課時的主要教學任務是

1.會寫8個生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人物的對話,品味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加深理解課文。

這篇課文的內容短小,藴含的哲理淺顯。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麼會落呢?這是學生會質疑的問題,因此教學時我以此為突破口,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後一段,再重點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因為他不知道事物之間的密切聯繫。抓住文中的人物語言朗讀體會,理解課文內容。把以讀促悟作為教學的重點,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力求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品悟課文語句裏包裹着的豐富的思想感情。我上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下面就我上的這節課來談一談

二、説教法、學法:

1.教學時,採用變序閲讀法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朗讀課文,體會人物語言。

3.通過練習題,體會句子的不同語氣。

首先是激趣導入。我是這樣設計導入語的:小朋友,今天呀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朋友,快看!(然後點擊葫蘆動畫課件)然後讓學生跟動畫葫蘆打招呼。這一設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跟葫蘆打招呼的過程中指導他們讀準葫蘆的音,引導他們知道葫蘆的“蘆”是讀輕聲的,學生讀準小葫蘆的音後,點擊課件小葫蘆不高興——高興。這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接着老師告訴學生今天要學習一篇有關葫蘆的的課文。這一教學環節學生們學得興趣盎然,有實效。

第二個教學環節是自學課文。讓學生藉助拼音把課文讀流利,把生字讀準。在學生自學課文後,老師檢查生字字音,分為全班齊讀,去掉拼音開火車讀。

第三個教學環節是學習課文第一段和最後一段。我是以課文第一幅插圖來引入課文第一段的學習的,讓學生觀察圖中的小葫蘆是怎麼樣子的,讓學生先觀察圖,並用自己的話説説這棵葫蘆長得怎麼樣,引導學生説出葫蘆可愛後,我是這樣設計導入語的:這麼可愛的小葫蘆書中是怎麼描寫的呢?請你自由地讀一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並把它畫下來。於是學生在課文中找找畫畫句子,在學生找完句子後,我讓學生彙報學習結果,指名讓學生讀出關於小葫蘆可愛的句子。學生找出句子後,我課件出示句子: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由於這些句子中的詞語都是學生較好理解的詞句,於是我沒有抓住“細長”、“長滿”、“雪白”等詞語來一一講解,我通過讓學生反覆地來體會出小葫蘆的可愛,有指名讀、再指名讀、齊讀。直到讀出小葫蘆的可愛為止。在引導朗讀時,我設計了許多的激勵語,如:誰願意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話,讀出小葫蘆的可愛,讀出你喜愛;聽出來了,你有點喜歡小葫蘆,有更喜歡小葫蘆的嗎?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覺得小葫蘆的確很可愛,咱們再來讀讀,把心中的`喜愛讀出來。通過激勵性的話語,學生的朗讀熱情高漲,在反覆的練讀過程中讀出了小葫蘆的可愛。接着巧妙地拋出問題,併合課文第二幅插圖,讓學生質疑。我是這樣設計過渡語的:是呀!這麼可愛的小葫蘆怎能不讓人喜愛呢?可是就是這麼可愛的小葫蘆卻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讓學生觀察圖説説看到變黃、落地的小葫蘆心裏的感受,然後讓學生帶着難受、惋惜的感受朗讀句子: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但在授課的過程中,由於過於緊張,此環節的教學遺漏了直接進入了第二第三段的教學。

第四個教學環節學習二、三自然段。原先設計好的教學思路是先學習第一段知道小葫蘆的可愛,再來學習最後一段為什麼可愛的小葫蘆會落了。然後讓學生帶着“為什麼小葫蘆會落”的問題來學習中間兩個自然段,找出小葫蘆落的原因,由於遺漏了最後一個自然段的教學,給我以下的教學帶來了許多的不便。我是這樣設計過渡語的:長得這麼好的葫蘆,為什麼會慢慢變黃,一個一個都落了呢?請小朋友帶着這個問題,來學習第二、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想小葫蘆為什麼會落呢?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第二、三段,找小葫蘆落的原因。接着老師指名學生彙報,並結合回答板書。結合板書提問:葉子上長了蚜蟲,他去不治,那麼他到底是怎麼想的呢?學生找出句子後,老師出示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麼!有幾個蟲子不可怕。讓學生觀察這兩句話,説説發現了什麼。告訴學生這兩個句子意思一樣,但是表達的語氣不同,感歎句表達的較為強烈。並通過範讀讓學生體會這兩句話語氣的不同,然後讓學生試讀,直到讀出兩句話的不同語氣為止。然後通過學習第三段中種葫蘆的人和鄰居的對話體會句子:葉子上的蟲還用治?葉子上的蟲不用治。知道這兩個句子一個是反問句,一個是肯定句,他們的句式不同,意思相同,表達的語氣也不同,接着讓學生通過讀來讀出它們不同的語氣。有分組讀、男生女生讀、齊讀。通過一讀再讀,使學生在品讀中感悟,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閲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這節課的重難點的解決水到渠成。

最後一個環節學寫生字。在指導寫字環節,我先讓學生讀一讀生字,再讓學生找出關鍵筆畫,一邊範寫一邊講解,接着學生描紅練寫,最後師生共同訂正。

附板書設計:

葉子上長蚜蟲他不治

鄰居勸他他也不治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説課稿 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培養學生朗讀、理解能力。

3、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課文的教育意義。

4、結合實際懂得道理,明白怎樣對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來很小的事情。

教學重點難點:

教育學生結合實際懂得道理,明白怎樣對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來很小的事情。

教學內容:

課本第-頁

教具準備:

課文插圖;生字詞語卡片

第一課時

導入:

1、認識“葫蘆”兩個生字。“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故事講的就是一個人種了葫蘆,這顆葫蘆長得什麼樣呢?請小朋友們自已讀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樣不一樣。

讀課文、識字學詞。

1、觀察課文插圖,認識“藤”字。觀察課文插圖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讀課文,自學字詞。

初讀課文,畫出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同桌互相交流記字方法。

找出帶生字的句子來讀,要求讀通順。

3、生字的鞏固。

鞏固會認的字。

我會讀: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葫蘆花可愛的小葫蘆

我會找:哇—(蛙)—(娃)—(窪)盯—(丁)—(頂)

4、鞏固會寫的字。

第二課時

一、説話:那麼我們就先來看看故事中的葫蘆,先看第一幅圖,請小朋友認真觀察,哪個小朋友能説説這幅圖?下面請小朋友再看一幅圖,出示第二幅圖,看看你發現了什麼?看看有什麼不一樣?

1、現兩幅圖有什麼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這兩幅圖,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個大問號產生了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故事。

二、朗讀感悟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找出描寫這兩幅圖的段落。

2、描寫第一幅圖的是哪個自然段呀?師範讀第一自然段。學生説説自已聽了以後的感受。那個人喜歡他的小葫蘆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來?找讀。他為什麼喜歡?

3、找從哪些詞看出葫蘆長得很好?(細長、長滿、雪白的、小葫蘆)

指名讀。再評。

這麼美的小葫蘆,最後變成什麼樣子了呢?請在課文中找一找這些句子。

4、小葫蘆怎麼會變成這樣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請小朋友讀課文2、3自然段從故事中找答案。

5、讀讀下面兩句話,猜猜他在想什麼?小組討論彙報。

6、分角色朗讀對話並指導,學生分角色,老師和學生合作讀。説説你覺得他倆誰説得有道理?為什麼?

三、擴展理解

1、想象那個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麼?

2、一棵葫蘆從發芽到成熟,還會遇到哪些危害,還需要為它做些什麼呢?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

(續編故事)。看誰想得好,畫得好。

3、學了這節課你懂得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

請小朋友在課外找幾個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

教學反思:

在本課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閲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閲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説課稿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葫、蘆等6個生字。會寫言、每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吸取種葫蘆的人的教訓,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重點

1、會認葫、蘆等6個生字。會寫言、每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吸取種葫蘆的人的教訓,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難點

1、會認葫、蘆等6個生字。會寫言、每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吸取種葫蘆的人的教訓,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具

1、製作課文插圖課件。

2、學生課前查找有關葫蘆的資料。

3、生字詞課件,課文朗讀錄音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資料交流,激發興趣

1、學生展示自己查找的有關葫蘆的資料和圖片。可口頭介紹,或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

2、老師展示葫蘆的圖片,學生欣賞圖片並認識葫蘆兩個生字。

初讀課文,繪畫接力

1、老師畫一位古人,和一顆葫蘆種子,邊畫邊説:古時候有一個人,種了一顆葫蘆,他這棵葫蘆長得怎樣呢?請打開書63頁,讀一讀.

2、學生自由讀課文,學得自己能讀好了就站起來讀。

3、繪畫接力賽,看誰先讀懂課文。

a、葫蘆是怎樣生長的?小組派代表接力畫圖1:藤(細長的)→葉(綠、滿)→小花(幾朵、雪白)→葫蘆(幾個、可愛)。認讀生字:藤。

b、葫蘆後來長得怎樣呢?接力畫圖2:藤→葉(黃)→葫蘆(落)

細讀課文,感司品味

1、出示課文(兩幅課文插圖),比一比,有什麼不一樣?認讀生字:哇、盯、鄰。

2、找出和這兩幅圖相對應的段落讀一讀,想想怎樣才能讀好。

第一自然段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欣喜)

第二自然段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讀(滿不在乎)

1、質疑。看了兩幅圖,讀了兩段話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2、小組交流討論。

3、讀下面兩組句子,誰能發現句子的異同?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葉子上的蟲不用吧。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4、分角色朗讀種葫蘆的人和鄰居的對話。

5、人物評價。

鄰居是怎樣一個人?

你喜歡種葫蘆的人嗎?你想對他説什麼?

9、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鞏固生字

1、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詞和要寫的字組成的詞語,讓學生自由認讀。

Wadinghúlulín

哇掛着盯着葫蘆鄰居一棵每天

téng

奇怪自言自語治一治細長的藤

2、去掉拼音開火車讀詞語。

3、去掉熟字,讀生字。

4、猜字遊戲。

a、老師出字謎:

鄰隊在前(鄰)

有眼不見燈火(盯)

b、學生編字謎或做動作,大家猜字。

拓展活動

1、想一想:如果種葫蘆的人聽了鄰居的勸告,那他種的葫蘆會怎樣呢?

2、畫一畫:把長大成熟後的葫蘆畫一畫。

第二課時

圖畫展示

1、小組交流自己畫的成熟後的葫蘆,選出優秀作品。

2、小組派代表上台介紹根據自己想像畫的圖畫。

改編課文

1、把繪畫作品分發給小組,請根據圖畫的內容改編課文的後兩段。

2、把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和改編的第三、四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或説一説。

寓意感悟

比較課文和改編的文章,説説你明白了什麼,提示;做事時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日積月累

1、新詞積累

a.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勾出你最喜歡的新詞。

b.説説你為什麼喜歡和它交朋友。(在説話中理解新詞詞義)

2、生字積累。

a.出示要求會認的字,説説你認識了哪些新朋友,是怎樣記住它的。

b.出示要求會寫的字,讓學生觀察發現書寫規律,如,換偏旁:掛哇;同偏旁:慢一怪。

c.指導書寫。如,掛、哇右邊是兩上土字,兩筆豎不相連。

d.教師範寫,提示要點,學生描紅、臨寫。

e.學生相互評價書寫的字。

3、擴展閲讀。

a..葫蘆和松樹的對話

葫蘆對松樹一點兒也看不上眼,洋洋得意對他説:老兄,你也在可憐了,看你渾身坑坑窪窪,一臉的皺紋,是不是好幾天沒有吃東西了?松樹回答:你説錯了,我要是沒吃飯,就會餓得直不起腰,哪裏還有力氣讓你纏在我身上呢?

c.啟示

葫蘆表面光輝溜溜,挺好看,可是卻攀附在松樹身上,興旺發達不領情,還向人家説三道四,真是太無理,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像他這樣誇誇其談,不能自立的人,到哪兒也不會受歡迎。松樹外表樸實無華,卻有雄厚的實力。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説課稿 篇8

教師的説、談、問、講等課堂語言要字斟句酌,該説的一個字不少説,不該説的一個字也不能説,要做到恰當的安排。下面是關於《我要的是葫蘆》教案,歡迎大家閲讀了解!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葫、蘆、藤、哇、盯、鄰”。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歎句的語氣。

3、學寫“掛、哇、每、慢”這四個字。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讀課文,自己觀察畫面,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3、通過看圖和學文,瞭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

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學習難字“掛、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圖畫-- 葫蘆,這是什麼?葫蘆可以入藥,能治病。

2、今天我們學習一個跟葫蘆有關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請同學們讀一讀,糾正讀音:蘆:讀“葫蘆”一詞時,是輕聲,跟着老師再讀。想一想怎麼記?

3、範讀課文。認真聽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自學課文

要求:

1、藉助拼音把樹葉裏的生字讀正確,並想一想該怎麼記。

2、給課文標上小節號。

3、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指讀課文,評議。

我在每個組請一個同學讀每人讀一節其他同學當一當小評委評一評他們讀的怎麼樣

四、學習課文,知其意

1、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個人的葫蘆園去看看吧!自由讀課文第一節,思考:葫蘆一開始長得好嗎?你從那裏看出來?(細長的葫蘆藤“藤”藤字怎麼記:這長長的順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蘆藤。點雪白的葫蘆花綠色的葫蘆葉可愛小葫蘆)你知道可愛的小葫蘆是怎麼長出來的嗎?你能用先……再……最後……來説一説嗎?綠色的葫蘆葉和可愛的葫蘆有關係嗎?看課件葫蘆的葉、果的關係。葫蘆根葫蘆莖和葫蘆葉向小葫蘆輸送養分小葫蘆漸漸長大了。那個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這麼可愛,他從心底裏發出感歎。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記“哇”字這是什麼句?應該怎麼讀。誰來試一試。

2、細長的葫蘆藤綠色的葫蘆葉雪白的葫蘆花可愛小葫蘆你喜歡這棵葫蘆嗎?我也好喜歡這棵葫蘆我要用的朗讀來告訴它。範讀。你想試試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練習:細長的()雪白的()可愛的()

3、討論:那個人喜歡葫蘆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課文中劃一劃找一找(四人小組)

(1)“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每天都”“幾次”説明什麼?你能用每天説一句話嗎?

(2)“他盯着葫蘆自言自語地説:“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的賽過大南瓜才好呢!”指導看圖,認識“盯”,理解“盯”(像這樣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語”的意思;你看這裏一下子用了兩個感歎號。説明這個人的心情是怎麼樣的?找一樣東西代替葫蘆演一演這個種葫蘆的人從這裏你看出了什麼?

4、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種葫蘆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麼他的願望實現了嗎?看課件咦長得好好的葫蘆怎麼都落了呢?看着這麼可愛的小葫蘆都落了心情怎麼樣?那該怎麼讀呢?自由讀指名讀

五、合作探究,找原因

為什麼那麼可愛的小葫蘆,又有種葫蘆的人天天看,細心呵護,為什麼會一個一個都落了呢?(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

學生彙報回答:

生:因為當初沒有聽鄰居的話。

生:因為種葫蘆的人不懂葉子和果實的關係,所以葉子長了蟲子,他認為沒有必要去治。

生:其實很多事物是有聯繫的,葉子如果沒長好,當然就結不了果子。

六、拓展延伸,悟道理

1、説學了這篇課文後你有什麼體會?

(預設學生的回答:A、葉子和果實有關係是很密切的。

B、種果實一定不僅要澆水、施肥,還得捉蟲才行。

C、要虛心聽取別人好的建議等)

2、師:葉子和果實有聯繫,我們就要注意葉子上的蟲;寫作業和考試成績有聯繫,我們就按時完成好作業……(看課件)你還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聯繫的,我們應該怎樣做好它?

3、 總結談話。原來葫蘆的葉子和果實是有關係的,以後我們做事可不能像這個人那樣,不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結果一無所獲。

七、學寫生字

1.注意“每”的筆順。師範寫,生豎空

2.“掛”和“哇”的右邊是兩個土組成

3.仔細觀察範字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它們都是左窄右寬的.字哇的口字旁寫的比較小)

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講的是一箇中葫蘆的人,只盯着葫蘆,不管葉子上的蚜蟲,結果沒有收到葫蘆的故事。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係,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麼會落呢?教學設計以此問題為突破口,採用變序閲讀法,先學習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再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繫的。他所犯的錯誤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教學時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朗讀體會,並進行分角色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將教學設計付諸課堂實踐後,我做了如下反思:

1、字詞教學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簡短精悍,生字較少,共6個。教學中,我重點是學習“葫、蘆”,讀好輕聲,並通過讀“葫蘆葉、葫蘆藤、葫蘆花、小葫蘆”四個詞,鞏固“葫蘆”的讀音。但忽略了“盯”這個重要的生字,正確理解它的含義有助於體會那個種葫蘆的人的思想。教學中應予以重視,深入學習。

2、學習課文

語文課中,“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維目標的融合,感情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在品讀感悟2、3自然段時,我對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的思想,還有帶領學生更加深入體會的餘地。我僅抓住人物的語言,沒有關注人物的神態動作。如文中的“盯”就是那個種葫蘆的人眼裏只有葫蘆的集中表現,應加以品析。所以在這個環節,可以這樣調整教學過程:先讓學生帶着問題(這麼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麼會一個一個都落了?)自由讀課文,然後交流談論;當學生談論到那個人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才導致的後果時,教師追問:“那個人為什麼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學生回答後,引出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和“盯”的品析;最後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説課稿 篇9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的11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

2、能正確讀出要求學會的詞語。

3、通過看圖和學文,瞭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

教學準備:

1、課前讓學生收集葫蘆的實物和圖片。

2、葫蘆的實物、《我要的是葫蘆》的.課件、詞語卡片。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指着葫蘆實物)這是什麼?這麼可愛的葫蘆是怎麼來的呢?(學生各抒己見,預設學生心理:葫蘆是農民伯伯在地裏種出來的。)

把種子放在地裏後,可愛的小葫蘆又是怎樣長出來的呢?我們讀懂了課本上的這個故事,就會知道了。(齊讀課題:第七課《我要的是葫蘆》指導讀好“葫蘆”一詞,注意“蘆”字要讀輕聲)

二、讀文、識字、感悟。

1、 提出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學生根據要求獨立讀課文。)

2、 看圖(.課件顯示),圖上有什麼?這些內容在課文的那一段?誰來讀一讀?他讀得怎麼樣?(學生評議學生讀的字、詞的正確讀音。並出示本課要讀好的詞語:葫蘆藤、掛了、一些)

3、 誰認為比他讀得更好?好,我就請你當一當小老師。(讓學生跟着學生讀,進一步熟悉第一段。)

4、 讀了第一段後,你明白了什麼?(看.課件,結合學生回答,指點理解:誰來説説葫蘆是怎樣長出來的?長滿綠葉和可愛的葫蘆有關係嗎?板書葫蘆的葉、花、果的`關係。)“掛了”在這裏可以換成什麼詞?那個詞用得好?(觀看.課件感悟。)指導朗讀,那個人看到這麼可愛的小葫蘆,心情怎麼樣?比一比,看看哪組讀出了高興的心情?(分組比賽讀)

5、 觀看.課件,這麼可愛的小葫蘆都怎麼樣了?這些內容在課文的哪一段?看到葫蘆變黃了,落下來了,心情怎麼樣?我們來比一比,男同學和女同學誰能讀出傷心的語氣。(男女同學比賽讀,並相機糾正讀音。板書“變黃都落了”)

三、合作、探究、識字。

6、 讀了第四段後,你們有什麼問題想要提出來?(預設學生心理:為什麼可愛的小葫蘆會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7、 請四人小組合作找一找,在課文裏找出為什麼。哪組有發現?(讓四人小組集體彙報,並出現相應的圖片和動畫,畫出重點的詞、句:“盯着”的意思。“有幾個蟲子怕什麼!”這句話説什麼。理解“奇怪”,為什麼那個人會奇怪?鄰居和那個人的態度有什麼不同?板書那個人錯的地方:“不用治”,讓葉子“生了蚜蟲”,而且“蟲更多了”。)

8、 認讀二、三段的詞語。

四、拓展與鞏固。

1、 説學了這篇課文後你有什麼體會?預設學生的回答:

1.葉子和果實有關係是很密切的。

2.種果實一定不僅要澆水、施肥,還得捉蟲才行。

3.要虛心聽取別人好的建議等

2、 指點、展示:葉子和果實有聯繫,我們就要注意葉子上的蟲;.寫作業和考試成績有聯繫,我們就按時完成好作業……(看.課件)你還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聯繫的,我們應該怎樣做好它?

3、 .總結談話。原來葫蘆的葉子和果實是有關係的,以後我們做事可不能像這個人那樣,不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結果一無所獲。

五、作業設計。

1、感情朗讀課本,説説自己學到的新知識。

2、認讀本課的生字、詞。

附板書:

7、我要的是葫蘆

簡長滿了綠葉生了蚜蟲蟲更多了

雪白的小花

可愛的葫蘆不用治 變黃都落了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説課稿 篇10

【教學目標】

1、會認“葫、蘆”等6個生字。會寫“言、每”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吸取種葫蘆的人的教訓,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重點】

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教學難點】

理解重點詞句,感悟道理。

【用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想】

植物生長一般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生根,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前一環節直接影響着後一環節,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那個種葫蘆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也不管,結果,小葫蘆慢慢變黃,一個個都落了,多可惜呀 !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麼會落呢?這是學生可能會質疑的問題。因此,教學時,可以以此問題為突破口,採用變序閲讀法,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後一段,再重點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繫的。他所犯的錯誤,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語言朗讀體會,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齊讀。

2、學習生字詞“葫蘆”。

3、師:你們見過葫蘆嗎?誰能説説葫蘆是什麼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課件出示葫蘆)

〖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自讀課文,遇到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記字方法。

3、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認讀。並找出帶生字的句子來讀,要求讀通順。

4、分自然段讀課文,想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個自然段。

〖精讀課文,讀懂課文

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想讀懂了什麼:

1、説給同桌聽聽;

2、指名説。(結合學生回答,屏幕顯示相應自然段,並進行板書。)

一、教學第一自然段

1、課件出示文中圖2:

指名説:這棵葫蘆一開始長得什麼樣?

(具體説説藤、葉、花、果實的樣子)

2、指導朗讀:

⑴ 你喜歡這棵葫蘆嗎?能把這段話讀好嗎?

⑵ 課件出示: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

自由讀、指讀、齊讀。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過渡: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種葫蘆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麼結果怎樣呢?

2、自讀課文,想一想:種葫蘆的人最後得到葫蘆了嗎?請你找出課文中的句子。

3、課件出示課文第四自然段。

齊讀。

三、自學2、3段課文

那麼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麼一個一個全都落了?學生自由回答。

1、教學第二自然段:

師:葉子有了什麼變化?(結合學生回答出示課件。)這些蚜蟲會怎樣?可他怎麼想?

⑴ 指名讀第一句話。

⑵ 指名錶演那個人説話的樣子。

⑶ 齊讀該段。

2、教學第三自然段:

⑴ 同桌分角色朗讀鄰居和種葫蘆人説的話。

⑵ 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

⑶ 學生自由組合並表演。

⑷ 師:你們覺得他們倆誰説得有道理?

學生討論,指名答。

3、課件演示:

小葫蘆和綠葉的對話──葫蘆藤每天向葉子輸送養料,葉子再將養料輸送給小葫蘆。蚜蟲吃綠葉,使它無法輸送養料。小葫蘆因沒有養料供給,隨即變黃落下。

〖你認為種葫蘆的人錯在哪兒?

〖學了本課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幻燈片出示短文,複習生字:

鄰居家種了許多葫蘆,細長的葫蘆藤上開滿了雪白的葫蘆花,這些葫蘆花可真漂亮哇!你看,他們正盯着我們看呢!

2、採取多種方式讀,如自讀、小組讀、集體讀、分組讀等方式進一步複習鞏固。

二、我會寫

1、課件出示要會寫的'字:

言、每、治、棵、掛、哇、怪、慢

2、自己把生字讀一讀。

3、小組能互相説一説每個字的偏旁、筆畫、哪個筆畫在橫(豎)中線上、你認為應該注意的地方。

4、師生交流,交流過程中學生練寫。學生練寫,互相評價。重點講解:“掛、哇”二字右邊的“圭”,是由上下兩個“土”字組成的;“言”字第一橫長,下面兩橫短;注意“每”字的筆順。

三、我會讀

課件出示: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讀一讀、比一比、説一説有什麼不同點和相同點。

四、擴展練習

1、小組討論: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麼呢?

2、小組代表彙報討論結果。

3、續講故事: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

4、指名講故事。

五、作業

在課外找幾個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如:瓜熟蒂落……

【板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

葫蘆藤上長滿綠葉──蚜蟲──葫蘆變黃了

【教學後記】

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幫助,學生對於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係瞭解的非常清楚,因此對於一些重點難點,可藉助多媒體課件的幫助,使學生生動形象的的感知內容。分角色朗讀學生較感興趣,在反覆朗讀中引導學生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效果較好。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説課稿 篇11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重點:

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教學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祖國各地具有特色的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圖

出示課文兩幅插圖,看看有什麼不一樣?

二、説話

你發現兩幅圖有什麼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三、讀文

1.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呢?請趕快讀課文找答案。

2.找到了嗎,請用課文中的話來説説。(讓學生自由説)

3.請讀下面兩句話,猜猜他在想什麼?

有幾個蟲子怕什麼!他想的是:__。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他想的是:__。

4.分角色朗讀對話。説説你喜歡誰,為什麼?

四、想象

1.出示圖二。讓學生想象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麼。

2.出示圖一。讓學生補畫出葫蘆長大後的圖畫,再把作品展示給大家看,看誰想得好,畫得好。

第二課時

一、複習第一自然段

1.我們藉助圖片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好,我們一起來複習上一節課學習的一自然段。請打開書,根據老師提問,用書中的話回答。細長的葫蘆藤上有着什麼?花謝以後,又怎樣呢?那個人怎麼做的?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是的,這是一株長得非常好的葫蘆,這以後一定會長得更好吧,可結果,是怎樣的?請看圖(多媒體)。

2.看了圖,你心裏有什麼感受?個別讀,用讀表現出你的惋惜。齊讀。對比這樣的兩幅圖,你會產生什麼樣的疑問?

3.長得那麼好的葫蘆,為什麼會變黃、落了呢?你認為這個問題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請你帶着這個問題,自讀2、3段,邊讀邊想。

三、學習二、三自然段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

1.葉子上長蚜蟲,他不治。

2.鄰居勸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產生了什麼疑問?葉子上長蚜蟲,他為什麼不治?他想些什麼?這些問題可以在哪個自然段找到答案?請一個同學朗讀,聽聽、想想。現在就請你們用這樣的符號勾出他想些什麼?説些什麼?他想些什麼?

3.個別讀,訂正。

4.齊讀,你怎麼理解這句話?不怕,不在乎。怎麼讀出不在乎的語氣呢?

5.個別讀、男生讀、齊讀。

6.過渡:是的,他不在乎葉子上有蟲,他只在乎葫蘆。他為什麼不在乎葉子上長蚜蟲呢?對,他在乎的只有葫蘆,他怎麼説的`……?你從他的話中感受到什麼?

你具體從哪兒感受到他希望葫蘆長得快些?個讀、齊讀。

還感受到什麼?(長得大些)

從哪兒感受到的?讀、齊讀。

是的,他多希望葫蘆長得快些,長得大些呀,根本不管葉子上長蟲了。再讀他説的話,齊讀。

討論:

1.你還從哪兒感受到他只乎葫蘆,盯着是什麼意思,會抓關鍵詞,用這種神情來説一説,齊讀。

2.對了,他不在乎葉子上長蚜蟲,他只在乎葫蘆。根本不去治葉子上的蟲。

3.可鄰居勸他,他為什麼不治,他是怎麼説的?我請一個孩子讀第三自然段,其餘同學邊聽邊想。

他怎麼説的?個別讀。

齊讀,種葫蘆的人説了幾句話?分讀。

你對哪句話影響最深?你從中體會到什麼?分讀。

這是種葫蘆的人在鄰居勸他時説的話,鄰居對他説什麼呢?齊讀。引讀。

如果是你聽了種葫蘆的人説的話,你會怎麼勸告他呢?

四、總結

1.從這篇課文中,我們知道了這個人他的葫蘆開始長得那麼好後,後來長了蟲,他不……;鄰居……最後才使葫蘆……,這多可惜。

2.好,再讀一遍課文,回憶內容。

板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

葉子(長滿) 葫蘆(可愛)

│   │

↓   ↓

長蟲───────→落了

│   │

↓   ↓

長蟲───────→落了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説課稿 篇12

【教學目標】

1.會認“葫、蘆、藤”等11個漢字,會寫“棵、謝、想”等8個漢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重點】

1.能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課文的學習瞭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難點】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瞭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懂得與課文有關的事理。

2.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師:親愛的小朋友們,你見過葫蘆嗎?大家説説它是什麼樣子吧!

生:

教師給學生呈現課件內容,結合圖片進行講解,讓學生了解葫蘆的相關知識,為本課的教學做好準備。

1

師: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篇與葫蘆有關的課文《我要的是葫蘆》,那麼題目中的“我”是誰啊?他得到葫蘆了嗎?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給學生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朗讀,讓學生先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生動的情境畫面加之規範的課文朗讀,為下面課文的進一步講讀做了很好的鋪墊。教師可以結合PPT資源,讓學生帶着學習任務進行初步感知與思考。

2.聽完範讀之後,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他們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畫出生字詞,引導學生在閲讀中識字。

三、學習生字,瞭解詞語

1.教師播放課件,給學生呈現本課要求會讀會寫的字、詞:葫(葫蘆)(西葫蘆)蘆(蘆葦)(蘆薈)藤(草藤)(藤蔓)謝(感謝)(謝謝)哇(好哇)(對哇)蚜(蚜蟲)(棉蚜)盯(盯住)(盯着)賽(比賽)(決賽)感(感覺)(感受)怪(怪事)(奇怪)慢(緩慢)(快慢)

2.學生自學

(1)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按要求自學。放聲朗讀,要求想辦法把音讀準。

(2)自學檢查

師:抽4位小朋友每人讀一段。其他小朋友來當小醫生,拿起鉛筆,把他們讀錯的字圈出來。

師:4個小朋友讀完了,你們有沒有發現毛病呀?誰來説一説。

師:這個字你會讀嗎?你來讀。請讀錯的人再來讀。一起讀。

(3)糾音後再次朗讀,教師幫助學生正確掌握所學。

(4)教師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説一説記憶字形的方法。例如:

蘆:上面是“草”字頭,下面的“户”字第一筆是點,注意與“盧”字區分,“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盯:左右結構,部首是“目”字旁,右邊是“丁”字。這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表示目不轉睛地看。

怪:這是左右結構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與“經”字區分。

(5)教師請學生練習書寫,教師給予指導,寫完後大家共同評議,比比誰寫的工整美觀。同時教師要對錶現好的同學或者小組一定形式的獎勵。

四、課後思考:

生字難關攻克後,教師請學生課下自由讀課文並思考: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第二課時

一、複習詞語

1.教師給學生出示本課的生字、詞,請學生認一認。

2.自由讀生字、詞,記憶詞語。

二、朗讀感悟,細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師:“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這裏的“葫蘆”和課題中的“我”要的是葫蘆,兩個“葫蘆”的意思是一樣嗎?(句中的葫蘆是一種植物,課題中的葫蘆是果實)

(2)“謝”在這裏是什麼意思?(花瓣凋落)

(3)一般都説掛燈籠,這裏為什麼説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從圖上看葫蘆的柄很長,從藤上垂下來,像掛在那裏一樣。)

師:誰能看圖説説這棵葫蘆的樣子?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幾朵雪白的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這麼可愛的小葫蘆,大家都非常喜歡,從哪兒能看出種葫蘆的人也喜歡呢?哪些詞?

(最後一句)抓住動詞(每天看幾次)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這棵葫蘆長得這麼好,一定會長出大葫蘆,實際是這樣嗎?小朋友來讀第二自然段。

師: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着些蚜蟲,心裏想:有幾個蚜蟲怕什麼?是什麼意思?(有幾隻蚜蟲不用怕,沒關係,不要緊。)

師:精讀什麼叫“盯着”、“自言自語”、“賽過大南瓜”。

(抓住人物表情)“盯着”是一直用眼睛看着,“自言自語”是自己跟自己説話,“賽過大南瓜”是比南瓜長得還要大。

讀種葫蘆人自言自語説的話,應該怎麼讀?(用高興的語氣來讀,體會內涵,使感情融入到學生心中。)

師:蚜蟲是什麼意思?(蚜蟲是害蟲,專門吸植物幼苗、嫩葉的汁液,對植物有損害。)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葫蘆上生了蚜蟲,應該怎麼辦?種葫蘆的人是怎麼辦的?

師:樹上長了蚜蟲,鄰居和種葫蘆的人都是什麼態度?誰的做法對?為什麼?分組討論,互相學習,談出自己的見解,反饋內容,互相評價。

(鄰居告訴他:“你別光盯着葫蘆了,葉子上```````)

(鄰居做得對,因為葉子是植物的營養器官之一,植物通過葉子吸收太陽光和二氧化碳,再跟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成為植物的營養。)

師:“快治一治”是什麼意思?(趕快想辦法消滅蚜蟲。)

師:蚜蟲是害蟲,會吃葉子,種葫蘆的人為什麼説蚜蟲不用治?(他想,他不要葉子,要的是葫蘆,所以葉子上有蟲沒關係。)

師:讀鄰居、種葫蘆人的話應該用什麼語氣?(勸説、驚訝/奇怪、不以為然)從讀中體會感情,分角色朗讀這一自然段。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結果怎樣?用筆畫出有關語句,再講一講。

師:讀到這裏,你心裏有什麼感覺?(可惜)指導讀出惋惜的語氣。

三、擴展練習

1.那個種葫蘆的人見到了葫蘆變黃落下,心裏十分難過,他後悔當初不聽鄰居的勸告。第二年,他又種下幾棵葫蘆,以後他會怎麼做呢?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麼呢?從這個故事中你能學到什麼?

2.小組代表彙報討論結果。

3.續講故事: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

四、教師小結

師:在鄰居的幫助下,種葫蘆的人明白了葉子和果實的關係,懂得了事物之間是相互有聯繫的,改變了過去只盯着葫蘆,不管蚜蟲的做法,最終種出了他想要的葫蘆。其實我們生活中也一樣,當你有了小錯誤,別人提醒你時,你應當虛心傾聽及時改正,否則也會像中葫蘆的'人那樣後悔莫及。

板書設計

4《我要的是葫蘆》

藤----葉----花----葫蘆要虛心聽別人勸告

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講述的是一則寓言故事:種葫蘆的人由於不瞭解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係,到最後,原本可愛的小葫蘆一個個都落光了。本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就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部編本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因此,教學中我重視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品悟課文語句裏包裹着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當然,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在詞句中,因此,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閲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閲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完《我要的是葫蘆》後,我引導學生進行了一個拓展,我結合文章的空白之處,設計了想象説話的內容,想象説一説:你想對他説什麼嗎?這樣學生説話讓他們有了較大的伸展空間。在學習中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發展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課後,我讓學生續寫這個故事,給了孩子們一個開頭“第二年,種葫蘆的人又種下了一棵葫蘆,”。這樣不僅促進學生了解種葫蘆的人錯在哪個地方,進一步理解了課文,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與生活緊密聯繫。

另外,這是同學們第一次接觸諸如寓言故事之類的文體,可能有點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難度,在整個授課中我雖然是以讀為主,在讀中領悟課文的思想內涵,但始終還是牽着學生走,沒有真正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這也是今後課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要的是葫蘆》優秀説課稿 篇13

教學目標:

1.通過故事瞭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學習較為深入地看問題。

2.認識7個生字

教學重點:

認識7個生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瞭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學習較為深入地看問題。

教學準備:

掛圖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1、教師説謎語:

2、(出示掛圖)這就是葫蘆,可愛嗎,喜歡嗎?在古代時有個人也很喜歡葫蘆,他還種了一棵葫蘆呢!你們想知道這個故事嗎?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

3、看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生讀文前提示。

2、自由閲讀課文。不認識的字看拼音多讀幾遍,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整體感受課文內容。(讀書動筆,圈圈畫畫)

3、同桌互讀課文,互相評議,看誰讀得更好。

4、圖文對照,觀察圖畫對照相應的`課文。

三、自讀自悟,理解主題。

1、出示自學提示,同桌或前後桌之間相互交流、探究。

(1)把兩幅圖進行對比,有什麼不同,為什麼?(仔細讀課文)

(2)這個人喜歡葫蘆嗎?為什麼?

(3)他為什麼沒有得到葫蘆?

2、全班彙報,集體交流。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適時點撥、提示,引導學生進行質疑。(教師準備兩幅葫蘆的幻燈片,適時運用)

3、拓展課文,引出寓意。

(1)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完成句子訓練(教師出示幻燈片):

①( )這個人沒有關注葫蘆的生長過程,( )沒有能夠得到葫蘆。(因為……所以……)

②請你們也來仿照上面的句子,説一句話。

(2)怎樣做才能得到葫蘆?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麼道理?

4、搭建平台,進行展示。

學生用自已喜歡的方式對課文進行拓展。如:讀、畫、演等。

四、識字任務,寓於遊戲。

1、出示生字卡片,

(1)學生認讀、同桌間説記字方法。

(2)彙報。注意不同識字方法的運用。

(3)生互讀、小組開火車賽讀。

2、識字遊戲:摘蘋果。

五、聯繫生活,感悟道理。

1、學生説説平時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是怎樣解決的?

2、教師出示:

無論做什麼事,不但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把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認真做好,因為每一個小的環節處理的不好,都會影響最終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