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關於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模板集合六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69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模板集合六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秋姑娘的信》是一篇科普童話故事,它用秋姑娘寫信的形式介紹了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備食物、樹木裹上稻草準備安全越冬的知識。文章語言生動活潑,在閲讀的同時使人感到秋姑娘對大雁、青蛙、松鼠、小樹的關懷和體貼。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讀背課文和識字寫字。

二、説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設計時我把以讀悟情的情感價值作為目標,讓孩子在讀中感受秋姑娘對朋友細膩真切的關愛,在反覆誦讀中讓學生與秋姑娘美好的心靈交匯,從而讓孩子們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的道理。同時,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拓展內容,開發課程資源,為孩子展示潛質潛能和語言實踐打開廣闊的空間,使課堂教學更為自主、更為開放。

三、説教學教學流程。

(一)走進文本,感受人文內涵。

文本是語言的載體,是孩子情感體驗的途徑,研讀文本是課堂教學的本質任務。在朗讀、理解文質兼美的文本的時候,才能體會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達的人文內涵。根據這個理念,我對第二課時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1、歸謬激疑,探究學文。

讓孩子們帶着“秋姑娘給她的好朋友都寫了什麼?”這個問題去讀書,實實在在的給足時間,讓他們讀準、讀通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尋找答案。接着讓孩子挑自己喜歡的一封信互相交流,並且我要求學生用“我喜歡讀秋姑娘寫給——的信”的句式來交流,旨在培養學生説完整通順的話。

2、讀信説信,語言實踐。

根據學生交流的內容,我利用媒體依次出示秋姑娘給大雁的信,讓孩子自讀,不僅再次感受秋姑娘至誠至愛的美好心靈,而且躍出文本,讓孩子初步感受書信的基本格式,有機地拓寬知識面。

接着,我又要求孩子照樣子説一説秋姑娘在信中會跟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説些什麼,為孩子搭建一個語言實踐的舞台,給孩子創設一個發揮潛在智能的機會。

3、挖掘資源,豐富積累。

在課文中有幾處知識點,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讀語言文字時,我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冬眠,哪些動物要冬眠?松鼠喜歡吃什麼?(旨在感悟“充足的食品”一詞)小樹裹上“冬衣”中“冬衣”是什麼?為什麼要裹?(讓學生明白簡單的科學道理),這些知識點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究自然科學的慾望。

4、感情朗讀,整體迴歸。

在學生了解信的內容後,我設計“換位朗讀”,告訴孩子:“你現在就是秋姑娘,你該如何通過朗讀表現出對朋友的關切之情,關愛(cn—teacher。com)之心呢?”孩子在品讀“多加小心”“蓋好被子”“彆着涼生病”“充足的食品”“別忘了”“裹上冬衣”等詞句的過程中,把秋姑娘的內心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感情朗讀了2——5小節後,我引讀:楓葉都到哪兒去了吧?借這個問題引讀文章的第七小節,讓孩子的`感悟與文章的內涵更吻合,讓孩子的體驗與文中人物的情感更接近。然後我利用多媒體指導孩子背誦全文,再次感受課文的語言文字美和秋姑娘的心靈美。

(二)拓展延伸,昇華情感體驗。

文本給我們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為語文課程的實踐者和操作者,我們不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1、內容延伸,探求知識。

讀完全文,我讓學生思考秋姑娘還會對其他朋友説,這樣操作旨在讓學生更多地瞭解秋盡冬來之際動物的生活習性,是對他們課外知識的一種補充,也是為了滿足孩子無限的求知慾,更好地激發他們探求知識的慾望。

2、作業拓展,實踐體驗。

最後我也是以秋姑娘信的形式給學生留了一個作業,作業如下:(多媒體出示作業內容。)

讓學生採集落葉觀察,並動手做一做樹葉標本,也是讓學生走出書本,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在開放的富有創新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四、板書設計:

秋姑娘的信

大雁南去

松鼠要冬眠

青蛙準備食品

山村孩子給小樹裹“冬衣”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扁鵲治病》取材於戰國時期名醫扁鵲的傳説故事。寫扁鵲拜見蔡桓公,幾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處,勸他趕快治療。蔡桓公堅信自己沒有病,因而對扁鵲的態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後的不高興,致使延誤了病情,病入膏肓,無藥可醫。故事以蔡桓公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於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選編這則寓言:一是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本。

 二、説目標

根據以上我對教材的理解,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1.理解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聯繫有關的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於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在反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讀好人物的對話,揣摩人物的想法,準確的理解寓言的寓意。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勇於發表自己的看法。

2.體會到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於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教學重點: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繫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三、説教法

1、根據教材的特點和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採用“自主學習,自能閲讀”的教學方法。即引導學生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在讀中領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並在閲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閲讀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從而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2、創設愉悦和諧的情感氛圍,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本。以成功達成目標。

四、説學法

1、讓學生品讀重點句,感悟人物特徵,體味人物心理想法,感受人物態度變化。

2、聯繫生活實際,體會寓意。

五、説教學過程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鬆民主中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樑,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寓言故事啊?大家一起回憶回憶,(課件出示圖片)什麼是寓言呢?

今天,老師帶着你們一起再來學習一則新的寓言。這則寓言叫《扁鵲治病》(板書:扁鵲治病)

【目的是通過對之前學過的寓言故事做一個複習,引出對寓言的解釋,順勢導出課題。】

2、教師出示課件,介紹扁鵲。

(二)、初讀感知

1、帶着下面的問題第一遍讀課文:

課文按照什麼順序寫的;正確讀寫下面的詞語;

2、再讀課文,根據自讀提示説説課文主要內容。

過渡:課文大意我們已經瞭解了,那文中的這兩個人給大家留下了什麼印象呢?(出示扁鵲和蔡桓公圖像)

(三)、細讀研討

1、彙報交流。引導分析扁鵲和蔡桓公的特點。

快速默讀課文,誰來説説你眼中的扁鵲是個什麼樣的人?

生回答。

邊讀邊用曲線畫出能證明他是名醫的句子,並説説你的理解。【這裏我的設計打破常規,不逐段分析,而是以“名醫”為線索,讓學生在找句子的過程中整體感知課文,瞭解扁鵲,能歸納他的特點。】

(板書:扁鵲 醫術高明)形容一個人醫術高明,我們還學過哪些詞?(出示課件)課件顯示:救死扶傷 藥到病除 妙手回春 對症下藥 起死回生 杏林春滿

2、這些成語都是對技術精湛、道德高尚的醫生的高度讚美,而扁鵲恰恰就是這樣一位名醫,請同學們帶着讚美之情一起來讀讀這些成語吧。(齊讀)希望大家能牢牢地記住這些美妙深遠的成語,並把它們運用於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

3、這麼好的醫生怎麼就沒治好蔡桓公的病呢?分析原因:課文中扁鵲幾次請求給蔡桓公治病?蔡桓公是怎麼説的?

大家再瀏覽一遍課文,根據課件中的表格,小組合作試着表演扁鵲與蔡桓公的對話,同時體會兩個人物的心理。你能不能用四字詞語來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氣時的樣子?(怒髮衝冠勃然變色 憤憤不平 咬牙切齒 暴跳如雷 怒氣衝衝 怒火沖天 惱羞成怒 拍案而起 火冒三丈 怒不可遏 怒火中燒 勃然大怒 暴跳如雷 氣急敗壞 大發雷霆 )

這裏讓學生用四字詞語來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氣時的樣子,目的在於豐富學生的積累,並通過這些詞語形象地體會到人物的心情。

【課文的主要部分我讓學生自讀自悟,合作學習,品讀扁鵲和蔡桓公各自表現的句子,讓學生感悟人物的特徵,體會人物品質,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讀能力。】

4.因為蔡桓公對扁鵲的不信任、不高興、不理睬,一次又一次拒絕了扁鵲治病的請求,才是導致他病死的直接原因。最後他後悔了嗎?從哪個自然段看出來?指名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你從什麼地方看出蔡桓公也相信他是一位名醫了?(抓住“請”字理解蔡桓公的後悔。)

5.當蔡桓公要去請扁鵲治病的時候,已經過了醫治疾病的最佳時機,扁鵲走了,病入骨髓、渾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你想象一下,此時此刻,蔡桓公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

6、彙報交流,教師順勢引導提問:蔡桓公的病是一下子就不可救藥了嗎?他的病根到底在哪裏?【這個設計是讓學生理解寓意打基礎。】

7、蔡桓公根本就不相信扁鵲,(相機板書:固執己見 諱疾忌醫)可扁鵲為什麼一次又一次勸説蔡桓公治病呢?説明了什麼?(板書:醫德高尚)【這個問題的討論,是讓學生從扁鵲的堅持和擔心中體會扁鵲高尚的醫德。】

8、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們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生活中,我們身邊有蔡桓公這樣的人嗎?

(四)、拓展想象

如果能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説些什麼?

【引導學生從蔡桓公的身上想到生活中的不良習慣,並進行拓展練習,是要進行知識的遷移,將寓意昇華,提高分辨能力和思維能力。】

(五)、作業

1、把《扁鵲治病》這個寓言故事講給你身邊的人聽。

2、課外讀《伊索寓言》。【作業的設計旨在幫助學生熟悉並掌握課文內容,整合課外資源,開闊眼界。】

六、板書設計

這課的板書,我以歸納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和品質,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得出要防微杜漸,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的道理。

附板書設計:

扁 鵲 治 病

扁 鵲 醫術高明 醫德高尚

蔡桓公 諱疾忌醫 固執己見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3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標本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中的一部由歷史小説改編的課文《三顧茅廬》,課文講述了劉備三次親自到隆中拜訪諸葛亮,誠心誠意地邀請他出山,輔佐自己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畫了劉備的動作、語言、神態等,重點表現了劉備對賢才的虔誠和渴求,同時看出諸葛亮的的確確是一位曠世奇才。本課語言通俗易懂,適合國小生閲讀,細節描寫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環境描寫和對比、比喻等修辭方法的恰當使用也是本文的一個亮點,是對學生進行語言積累,強化寫作技巧的一個很好的素材

學生們雖然對《三國演義》的一些小故事略知一、二,但畢竟不夠全面,所以對人物的性格特點及課文的背景也瞭解得也不夠透徹,根據新課標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相結合的教學目標體系,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特色,我初步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三、四自然段。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説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事物之間的聯繫,學習“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4、憑藉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感受劉備三請諸葛亮的誠心誠意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我將目標3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目標4為是教學難點。

以上目標,我初步設想通過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我將採用“質疑讀、合作讀、評價讀”等多個層面的讀來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首先,我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的插曲,為學生再現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出示課題,在引導學生通過字典來理解“三顧茅廬”這個成語的意思後,以“劉備三顧茅廬是為了 ”這一填空,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接着,結合初讀檢查,指導學生再讀課文的每個自然段,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着”、“塞”兩個多音字,運用多重方法理解詞語,如通過查詞典來理解“蜿蜒、茅塞頓開”;通過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輔助、悠然”。在讀的過程中,可以採用指名讀、小組讀、評讀等多種方式,着重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讀流利,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脈絡,初步瞭解本文的寫作特色。我還為學生布置了這樣的課堂作業,找到文中三個比喻句抄寫下來,想想句子中把什麼比作了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為下節課進一步品讀課文打下基礎。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第二課時的設計

這一課時的教學,我設想以“誠心誠意”為品讀文本的切入點,通過“複習導入,整體感知”“精讀感悟體會誠意” “品悟比喻句,讀寫結合”三個環節引領學生深入文本。

一、複習導入,尋找切入點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文中的人物有了初步的瞭解。所以,上課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對劉備這個人物的印象,在學生的交流中,我相機出示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鼓勵學生通過自讀、評讀感受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並由這一詞語引發疑問:劉備誠心誠意表現在哪些方面?劉備為什麼對諸葛亮這樣“誠心誠意”?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得到了哪些回報?讓學生以此為切入點,隨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線索更清晰,更能引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二、精讀感悟 體會誠意

1、抓住人物對話,感悟人物品質

圍繞以上3個問題,我引導學生到二——四段中去圈一圈,畫一畫,分別用_和﹍,找出人物對話及人物的動作,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讀一讀,品一品,體會其中的含義,品味人物的精神。而後指導學生有層次地進行彙報,教師適時點撥。例如:在學生彙報人物對話一部分時,我相機出示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邊讀邊想象對話時的場面

,教師適時範讀,指導學生讀出張飛“嚷”時的語氣和神態,體會他嚷時不耐煩的心情及他率直的性格。讀出劉備責備兄弟時的內心的想法,體會出他對諸葛亮的尊重。這時學生再讀時眼前的畫面更加真實,學生也更能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

2、抓住人物動作,體會誠心誠意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在學生彙報人物動作一部分時,我引導學生抓住幾個重點句子:“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階下等侯。”中的“下馬步行、輕輕敲門、“恭恭敬敬”等詞語體會劉備對諸葛先生的尊重,屆時,我還將鼓勵學生以多種方式詮釋自己的理解,如通過朗讀再現當時的畫面,通過課文的插圖,感受劉備的謙卑。通過表演體現劉備的求才若渴的心情。接着,我啟發學生想象:劉備就這樣等啊等啊?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他這樣站了多久?此時此刻,劉備會想些什麼?在學生的交流中我引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這句名言,此時,學生更深切地體會到了劉備的誠心誠意。

這時再次引出課前的問題:劉備為什麼對諸葛亮這樣“誠心誠意”?“劉備對諸葛亮的“誠心誠意”得到了哪些回報?”並引導學生自讀第四小節,透過“羣雄紛爭”“三分天下”“最後取勝”結合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學生不難看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而劉備有了諸葛亮的指點更是撥開雲霧見青天。這也是劉備三顧茅廬的原因。

三、品悟比喻句,讀寫結合

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回讀課文,找出文中的三處比喻句:“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裏的山岡蜿蜒起伏,好象一條等待時機的卧龍。”“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了水一樣啊!”,指導學生想一想,句中把什麼比作了什麼,這樣比喻有什麼好處,引導學生仿照例子説幾句比喻句。在此處,我還將安排一個小練筆,讓學生結合文後第5題的要求,用來到……只見……進行仿寫,使讀寫結合落到了實處。

在課後,我將佈置這樣幾個供學生多項選擇的作業:1、讀讀《三國演義》,將精彩段落摘記下來。2、將《三國演義》的一個小故事改編為小課本劇,在班會上進行表演。

以上是我的初步設想,在教學中,我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及調整,以達到最佳效果。

8.三顧茅廬

誠心誠意

劉備 —————→ 諸葛亮

←—————

輔助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的第21課《鄉下人家》。本次的説課我設計了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五各方面。

一、説教材:

《鄉下人家》編排在第六組,本組主題是"走進田園,熱愛鄉村”,旨在讓學生通過學習,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自然質樸的鄉村生活,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鄉下人家》是本組第一篇精讀課文,起到初步實現並輻射這一主題的作用.文章語言質樸,採用白描和勾畫的寫法,按照房前屋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叉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這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組美畫,讀之,正如作者所言“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根據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和學生的學習特點,我把本課的三維目標確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認知目標:學習作者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描寫鄉村生活的方法。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想象能力,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情感,發揮想象,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由衷的熱愛之情。

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隨文想象畫面,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

教學難點: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體會鄉村生活的美。

二、説教法:

朱熹《孟子集註》中説,事必有法,然後可成,教學方法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因此我選擇了導讀法、圖示法、情景教學法等來組織教學,指導學生充分體會鄉下人家自然、質樸的美,從而激發他們對鄉村生活的熱愛。

三、説學法

終身教育的理念並非要求教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而是讓學習者更多的掌握學習的方法和途徑,真正使他們學會學習。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力求學生掌握以下方法:自讀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對比法、讀説結合法、讀寫結合法。

四、教學過程:

語文教育界前輩劉國正老師提出語文訓練要講求“實”與“活”。所謂“實”指教學體現務實態度,紮實教風,學生在不同階段學有所得,從而使課程目標落到實處。所為“活”,指教學要目中有“人”,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從而使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創設情境,順勢導學。

學習寫景的文章,直觀的視覺感受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加深對文本的感受。上課伊始,我創設了一個鄉下游的情境,用多媒體展示鄉村生活畫面,使學生再次感受到鄉下美景,為後面想象畫面做好了鋪墊。

(二)默讀課文,整體把握。

本課分為兩課時,經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對本文的內容有了初步的瞭解,因此我圍繞“課文向我們描繪了哪些鄉村美景?”這一問題提出閲讀期待,引導學生潛入文本,默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感悟美景。

1、讀文想像畫面

“讀一讀,説一説”,感受文中的畫面美。

(1)採取多形式朗讀,如學生自由讀、教師示範讀、個別展示讀、小組比賽讀、配樂朗讀等,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在讀中品味,從讀中感悟。

(2)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用語言描述出來,做到讀説結合。

2、凝練概括畫面

(1)教師進行學法指導,示範為畫面取名。

(2)生生互動,合作取畫名。

3、動情欣賞畫面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欣賞畫面。

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裏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羣地從土裏探出頭來。

出示句子,讓學生讀一讀,體會句中哪個字用的好,為什麼?學生通過讀,可以體會到“探”字用的好,因為“探”字讓人感到嫩筍的長勢之迅速,展示出了勃勃的生機。

引導學生運用對比法進行體會。

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着一對石獅子或是豎着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

引導學生將鄉下人家房前屋後的瓜藤與高樓門前的石獅子作對比,通過具體事物的想象,一動一靜,鄉下人家瓜藤的可愛與獨特便留在了學生的腦海裏。

引導學生用已掌握的“情境體驗法”進行體會。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會瞧見鄉下人吃晚飯的情景。他們把桌椅飯菜搬到門前,天高地闊地吃起來。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歸巢的鳥兒,都是他們的好友,他們和鄉下人家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琥珀》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它主要寫了一隻琥珀被發現以及科學家推測它的形成過程。全文語言易懂,描寫生動,意在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想象出琥珀的形成過程,理解科學家推測的過程是合理嚴謹的。

二、説理念:

1. 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引導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自主體驗、感悟,注重體驗過程。

2. 課外延伸,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使課內學習與課外發展相得益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説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根據琥珀的樣子推想它的形成過程,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難點。

2. 發展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據其它的化石推想成因,學習有依據地、合理地進行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3. 通過學習,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樹立熱愛科學的情感。

四、説教與學活動步驟:

(一)整體把握課文,進入語文實踐

教師出示文中“琥珀”的圖片,學生圍繞這塊琥珀,説一説課文都寫了哪些內容。

隨着學生的`彙報,抓住琥珀的樣子與它的價值這一段落,學生進行朗讀,發現“想象”和“推測”兩個詞語,並理解意思。隨之和科學家一起合理想象琥珀形成的過程。

(二)探究學習,在語文實踐中想象

這一環節是本文教學的重點環節,也是培養學生探究想象能力的體現。

1. 教師請學生看着這塊琥珀,學生轉換角色把自己當成科學家,推測琥珀的形成會想到什麼?

2. 學生會想到要有松脂包裹兩個小東西,而松脂的形成必須是在炎熱的夏天從松樹上滲出。這樣學生再來讀課文可以找到許多琥珀形成過程的語句。

3. 學生讀一讀這些句子,説一説它們與琥珀的形成有什麼關係。

4.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髮現:這塊琥珀的價值還在於同時有兩個小東西被包裹在松脂球中,使人們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就已經有蒼蠅和蜘蛛了。教師演示:用一大滴松脂來包裹一隻蒼蠅和蜘蛛,學生髮現這並不能做到。因為蒼蠅和蜘蛛都會在松脂落下來的一瞬間逃離。此時學生的興趣會很高漲,教師借勢讓學生再次讀課文,學生髮現科學家推測蒼蠅輕鬆得意,所以喪失了警惕,沒有注意身邊的危險。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蒼蠅當美餐,就忘記了所處的環境。這為下文松脂把它們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這樣學生感受到科學家推測過程的合理,那一瞬間是在絕對自然的情況下發生的。

5.這時,學生對科學家的合理想象,嚴謹思考產生佩服之情,教師播放鬆脂球形成的動畫,增強學生的直觀認識,再來朗讀這個被推測出來的小故事,情感會自然流露。

6.教師引導學生認識松脂球變為化石的必備條件要經歷滄海桑田的鉅變。

(三)課外延伸,進行綜合性學習

1.學生結合科學家的想象與查找的課外資料,再來想想這塊琥珀還有可能形成的過程。學生通過討論、比較,會感覺很難想象出新的過程,由此更加敬佩科學家想象的合理。

2.語文教學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教師出示“柏抱槐”圖,學生小組討論它的形成過程,要做到想象合理,課後練習寫出一篇像課文一樣的科學小品文。

語文是一個包容性較強的學科,朗讀、想象、創造的完成掀起了一個又一個的課堂高潮,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感染,這是語文課帶給學生的獨特的情感體驗,也是語文課的魅力所在。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6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

首先,説説我對都教材的理解。

《我們愛祖國》是西師版四年級(下)的一首現代詩。全詩共有8小節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1—4節,圍繞“什麼是祖國”這個問題,詩人以行去流水般的文字,展現了祖國各個方面的風貌,視野開闊一氣呵成;第二部分為5—8節,圍繞“什麼是對祖國的愛”這個問題引導我們在生活和學習的各個細節中去捕捉,實現自己對祖國的愛。全詩語言優美,節奏明快,朗朗上口,極富感染力,易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

其次,談談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本課教學分為兩課時,我根據本單元訓練重點和中年級學生的學段目標,結合新教育有效課堂教學框架,我為第二課時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A類:熟讀詩歌,理清詩歌的結構。

B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作者生動的語言所展示的詩情畫意,仿寫詩句。

C類:感受祖國悠久的歷史文明和蓬勃的發展,激發孩子們愛祖國,為祖國驕傲、自豪之情。

教學學重點:

通過誦讀、瞭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所展示的詩情畫意,並有意識地學着仿寫詩句。

教學難點:

將優美的詩句通過積極的體會、想象轉化為對祖國的全新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澎湃的'愛。理解詩歌詞句、體會詞句的美,詩歌的美。

第三、説説教法學法

德國教育學蒂惠斯説過教育的藝術是激勵、喚醒和鼓舞。《語文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本課我採用情境教學法、語言描迷法、質疑引探等教學法,學生採用讀中感悟,自主創造的學習方式來提高自己寫作能力。發展創新思維。

第四、説説教學程序

《語文課標》指出: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閲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我以學生為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重誦讀,重感悟、重探究、重創新。整個教學,以“愛”為基調進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