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集合1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54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説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集合15篇)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

【説教材】

1、教材簡析

《燕子》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十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課文的作者是現代作家鄭振鐸先生。《燕子》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狀物散文,主要描繪了春天裏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飛翔、在電線上停歇的畫面,給春天帶來了許多生機。

課文內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寫燕子的外形特點(描繪外形美)。第二部分寫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生趣(寫出了春天的美)。第三部分寫燕子飛行時的情景(寫出了動態美)。第四部分寫燕子停歇時的特點(這是靜態美)。

文章的篇幅短小、條理性強、語句優美,作者的觀察細緻入微,表現了燕子

的可愛,春天的美麗,既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背誦訓練的好文章,也是本單元培養學生觀察和表達的好材料,又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好素材

2、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和本單元訓練重點結合教材本身的特點及學生實際,按新課標要求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8個生字,掌握“俊俏、聚攏、增添、倦了、音符”等詞語。

(2) 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描寫事物的能力。

(3) 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 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美景,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重點、難點分析

課文的題目是燕子,因此引導學生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是文章的重點,同時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以及國小生認識分析事物的特點學會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也是本課的重點。而理解課文兩個重點句子“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和“電杆之間連着幾痕細線,多麼像五線譜啊。停着的燕子成可音符”是本課的難點。

【説教法】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宜將情教學

法貫穿教學始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輔以重點詞語突破,圖文結合,感情朗讀,讀中悟情,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完成本課教學。

【説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台,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綜合運用已經學過的讀書方

法,通過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畫一畫、寫一寫等方法學習本課。

【課時安排】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本課安排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創設情境,激情導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深入探究,質疑解疑。

第二課時:探究第二、三、四自然段;質疑問難,總結全文;拓展延伸,自由創作。

【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由學會聽兒歌《小燕子》引入課題,這樣的導入既觸動了兒童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增強趣味性,同時讓學生齊唱便無形中讓學生對歌詞中的“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覺同時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的積極性一調動就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讀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課文讀通順。

學生通過讀課文能為識字教學創設語言環境,為感情朗讀打基礎,為理解句子做鋪墊。

(2)給課文每個自然段概括段意,並歸納主要內容。

學生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就為下面深入研究課文作好鋪墊,也能培養學生閲讀的能力。

(三)深入探究,質疑解疑

(1) 細讀課文,思考並勾畫理解:課文從那幾方面描寫了燕子的外形美?表現

了燕子怎樣的特點?再出示燕子的投影片讓學生觀察,小組內討論交流。

板書:

羽毛——烏黑髮亮 翅膀——俊俏輕快 尾巴——尖刀似的

(總的特點:活潑可愛)

利用形象的教學手段可彌補語言文字不足,充分發揮教學直觀性的特點,也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觀察能力。

(2)“湊”字是什麼意思?(幾方面合起來)

教師提供媒體演示,幫助學生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及理解“湊”字的意思,點擊電腦課件,與學生一起邊敍述燕子的外形,邊演示“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使羽毛閃動),“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使翅膀閃動),“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閃動)這幾部分合起來就“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一個“湊”字就使文章頓顯生動,可愛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躍然於紙上。

(3)指導並背誦第一自然段(讀出小燕子的活潑可愛)

(四)探究第二自然段

(1) 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抓住了那些景物特徵來表現春天的?邊讀邊勾畫有關

詞語。

(2) 理解“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光彩奪目”“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

教師邊板書邊幫助學生理解本段內容,板書的'外形猶如一朵鮮花,體現了一種美感,有助於學生體會春天的美,並利用板書展示的形象幫助學生理解“趕集”和“聚攏”這兩個詞。

(3) 欣賞教學光盤中本段描繪的花紅柳綠、鶯歌燕舞、春意盎然的初春美景,

再次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美的情感。

(4) 指導感情朗讀

(五)探究第三自然段

(1)運用“讀——劃——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感受燕子飛行時的特點。

(2) 投影出示練習題

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 ),唧唧的叫着,有的( )過湖面,尾尖偶爾( )一下水面。

①按課文內容説一説

②展開合理想象,想一想鳥兒具體的“掠”“沾”的姿勢和叫聲。

這一練習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課文內容,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把學生放飛到想象的自由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取得語言文字訓練與思維同步發展的效果。

(3) 思考作者是按什麼順序觀察和描寫燕子飛行的?(上——下)

(4) 指導背誦,強化記憶。

(六)探究第四自然段

(1) 自由讀,邊讀邊畫出你喜歡的詞、句。

(2) 交流重點賞析“幾痕”、“五線譜”等詞。

辨析“幾痕”和“幾根”

教師在黑板上畫兩組線,幫助學生理解:

教師在兩組線上分別添上幾筆,利用板書進行巧妙的點撥,勝似講解,形象直觀,使學生一目瞭然。

(3) 以讀代講理解最後一句話表達的思想感情。

(七)質疑問難,總結全文

“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鼓勵學生勤發問多發問,有利於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發展思維同時也能培養學生邊讀邊想,不懂就問的習慣。

學生根據板書總結全文,可促進學生對全篇課文內容進行梳理,提綱挈領,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礎上有感情朗讀,可使學生的思維再次受到薰陶,感情得到昇華。

(八)拓展延伸,自由創作

《語文新課程標準》重視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創新能力,針對本課的內容自由創作一張春景圖,把自己眼中的春景描繪出來。

【説板書】

羽毛——烏黑髮亮

外形 翅膀——俊俏輕快(活潑機靈)

尾巴——剪刀似的 燕子

趕來 (增添生機)

飛行 (快)

停歇 (五線譜)

該板書設計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有利於概括能力和佈局謀篇的能力。它是施教的“藍圖”,是教與學思路的體現,是一篇課文教學的縮影。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2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西門豹》是人教版第六冊第八組的一篇課文,是圍繞本組專題“民間故事和神話故事”而選編的。課文講的是魏王派西門豹去管理鄴這個地方。他看到那裏“田地荒蕪,人煙稀少”,於是就摸清底細,巧施妙計破除迷信,帶領老百姓興修水利,鄴地出現了太平盛世的景象。故事通過對人物語言的生動描寫,栩栩如生的刻畫了一個為百姓做好事,辦實事的地方官形象,熱情的歌頌了他反對迷信、崇尚科學的品質。

2、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將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抓住對人物言行的描寫,細心體會人物品質,文章藴含的思想感情;學習西門豹懲治惡魔、破除迷信的巧妙之處。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抓住對人物言行的描寫,細心體會人物品質,文章藴含的思想感情;學習西門豹懲治惡魔、破除迷信的巧妙之處。

教學難點:西門豹懲治惡魔、破除迷信的方法妙在哪裏。

二、説教法

朗讀體會法:簡化閲讀教學中的講讀環節,扣住關鍵句,指導學生反覆誦,在誦讀中積極思考,以讀促思,以讀促情,從而體會西門豹懲治惡魔、破除迷信的巧妙之處。

表演法: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鞏固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有利天真無邪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可謂一舉兩得。

三、講學法

入境體驗法:讓學生進入文本角色,參與評價,體驗西門豹的高明,使學生在語言感悟中積蓄的情緒得以宣泄,提升人物形象。

四、講教學程序

(一)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想想:這篇課文講的是什麼事?

2、檢查生字詞;

3、指名讀課文,交流:這篇課文講的是什麼事?

(二)入境體驗,昇華語言的情感性

通過不同人物對西門豹的評價,多角度展現西門豹懲治惡人的巧妙;同時,讓學生進入文本角色,參與評價,體驗西門豹的高明,使學生在語言感悟中積蓄的情緒得以宣泄,提升人物形象。

(1)、同學們,通過預習,我們知道:西門豹剛到鄴地,看到的是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當他深入調查研究之後,找到了造成這種狀況的兩個根本原因。這兩個原因是什麼?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2)、首先是要破除迷信,而迷信的根源是巫婆、官紳在搗鬼。針對這樣的實際情況,西門豹是怎樣解決河伯娶媳婦這個最根本的

問題的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重點學習、討論的內容。

(3)、西門豹調查瞭解鄴地的實情之後,他是怎麼説的?

(4)、“我也去送新娘”這句話含義深刻,你是怎麼理解的?

(5)、下面我們就具體地去看看西門豹是怎樣去“送”新娘的?

讓學生自主交流文中的語句,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西門豹懲治惡魔、破除迷信的巧妙之處。

(學生通過朗讀,從語言文字的對比中捕捉語言的變化,深切體會西門豹的內心世界,充分感悟到西門豹輕話重説,緩話急説的巧妙所在,同時領略作者描寫的.傳神所在。這樣的訓練從語言入手,體驗情感,超越文本,提升語言,讓學生感悟語言的無窮魅力。)

(6)進入文本角色,參與評價

(觀看西門豹懲治惡人的動畫片段後)

看到西門豹巧妙懲治惡人的精彩一幕,漳河邊上站的人他們會怎麼想,怎麼説?學生自由發言。

( 通過不同人物對西門豹的評價,多角度展現西門豹懲治惡人的巧妙;同時,讓學生進入文本角色,參與評價,體驗西門豹的高明,使學生在語言感悟中積蓄的情緒得以宣泄,提升人物形象。)

(7)表演,綜合提高。

在表演前先組織學生感情朗讀,並指名複述。然後再讓幾位學生分別扮演西門豹、巫婆、官紳頭子及衞士等角色,到講台前表演。要鼓勵學生在表演中創造性地加入一些語言和動作。其他學生則是觀眾,要在表演前後作出評價。

(這樣的表演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鞏固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有利天真無邪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可謂一舉兩得。)

(三)作業超市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五、講板書設計:

30、西門豹

救新娘 假話真説巧妙

投巫婆 直話曲説 將計就計

懲官紳頭子 重話輕説 為民除害

嚇官紳 緩話急説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3

一、 關於教材

《蒲公英》一文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蘇教版)第五冊的一篇課文,是一則寓言故事,全文采用擬人手法,寫出了成熟的蒲公英對太陽公公的囑咐所持的態度,選擇不相同,結果他們的命運截然不同。從而告誡人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應該聽從前輩的正確教導,實事求是、腳塌實際。文章不但是思想教育的'好材料,同時語言優美、生動,又是一朗讀的好材料。

二、 關於教法

本人在教授這篇課文時,緊緊抓住兩條主線進行精讀指導:一是通過理解關鍵詞語來理解課文內容,並讀好人物對話;二是引導學生從蒲公英種子的不同選擇而造成的不同結果中領悟作者的情感傾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讀的訓練,以讀代講,力爭讀出情、讀出字、讀出理。還力求在課堂中創設一種童話世界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三、 教學流程設計

1、 強化初讀看圖認識蒲公英,揭示課題,簡介內容,指出本文並非介紹植物,而是一個寓言故事。由此引入處讀,主要解決“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的問題。

2、 精讀感悟讀第一自然段時,抓住“潔白”“絨球”“藍天白雲”等詞,引導想象蒲公英種子無憂無慮的愉快心情。第二、三自然段是重點。理解;(1)太陽公公對蒲公英種子的親切關懷;(2)蒲公英種子的不同態度;教學形式主要採用:聽錄音——讀課文——找關鍵詞——分角色朗讀。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第四自然段,引導學生從兩種命運的對比中,體會內涵的道理。在讓學生充分討論後,讓學生大膽説出自己的理解和觀點。

3、 複述課文采用分角色朗讀或表演課本劇的形式,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 關於學法在學法設計上

着重以讀為主、以自己學習為主、以討論為主,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為突破口,以取得“讀的熟練、學的投入、議論踴躍”之教學效果。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4

一、 教材的處理

《白楊禮讚》是省編語文教材第四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的要求是瞭解散文中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其作用,初步學會應用這兩種表達方式,提高寫作能力。這一單元要求是第三冊“散文中的記敍和描寫”的深化。國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國中階段,學生學習現代文除“能領會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思路”外,還應“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白楊禮讚》這篇散文以讚美白楊樹的“不平凡”為抒情線索,運用象徵手法,託物言志,歌頌了整個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同時嚴厲斥責了一些賤視民眾的頑固分子。愛憎分明,感情熾烈,有着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它那質樸的語言,新穎巧妙的構思,成功地運用象徵、比喻、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讚歎。

我的教學設想是,把本文的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通過朗讀訓練,品析語言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象徵手法。第二課時以討論和對比閲讀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議論的特點及作用。本説案只説明第一課時。

據此,我把第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第一,引導學生進入散文的意境,領會文章所抒發的強烈感情。第二,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及象徵手法。第三,感受中華兒女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這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象徵手法,由物及人,託物言志,意藴深遠。因此我把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理解象徵手法的運用,並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但國中生還是第一次遇到運用象徵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二、説教法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採用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品析語言等方法進行教學。

列寧曾十分強調情感對人的認識和邏輯思維的調節作用,他説:“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醖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如上課時,採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雄壯的畫面,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雄姿,配樂朗讀,運用直觀形象的板書等等,以此促進學生的理解,使之進入情境。

當然,“文學的本質是始於感情而終於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讀這篇文章,除了創設情景外,還要通過指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發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

《白楊禮讚》一文構思巧妙,感情濃郁,要讓學生體會文中所抒發的讚美之情,光靠讀還不夠,還要引導學生品析語言,品析文中反覆句從“那”到“這”的變化,品析排比句、反問句逐層擴展的象徵意藴(可以用替換的方法,換成陳述句加以體會)。還要品析“撲入”、“主宰”等傳神的詞語。

三、説 學法

朗讀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他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透徹,朗讀才能傳情達意;對課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讀才會有正確的語音、語速、音量;對課文的詞句熟悉,朗讀才會有準確的發音、停頓、重音。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 實施朗讀訓練。

1、把握基調

把握基調對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讀出文章的內藴情感,必須把握文章的朗讀基調,引導學生以作者之心感受熱情讚美的感情基調。

2、 讀出感受

本文的朗讀基調確定以後,還要仔細揣摩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並由此獲得自己的真切感受。有了一定的感受,再去朗讀,通過有聲語言表現出自己的感受來,便會進一步增強對文章的理解。

3、 讀出節奏

文章的節奏,包括語句的停頓、語速的快慢和重音的體現等,通過節奏的訓練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在訓練中,我先把停頓、語速和重音的一般規律告訴學生,讓他們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本領。對某些特殊句式,如三個反覆句,一組排比反問句,則先讓學生討論其讀法,再去揣摩感受,怎樣讀才最能夠體現出文章的感情。

四、 説教學過程設計

首先,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西北高原單調而無邊無垠的畫面,再接着播放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雄姿。選用富於節奏變化的`、雄健的鋼琴曲作為背景音樂。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

第二步,配樂朗讀,激發興趣。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第三步,課堂提問,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我所設置的問題是:你能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用“作者讚美了……的白楊樹”的句式説一句話嗎?例如,“作者讚美了力爭上游的白楊樹。”……學生會很快找出並説出很多句子,以此瞭解白楊樹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追問:作者是從那些方面來讚美白楊樹的?學生討論後可以知道,是從生長環境、外部形象,內部氣質等方面。

第四步,指導朗讀。重點指導第二節,學生自己揣摩3~5節。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提供了獨立活動、獨立思考的機會。

然後要求朗讀描寫白楊樹外形美的段落。女同學讀第一層,要讀得清脆、柔美;男同學讀第二層,要讀得豪爽、有陽剛之氣。在哪裏分層,同學們自己去商量,怎樣才能讀出白楊樹的美,請大家自己體會。因為這裏的層次很清晰,學生完成應該沒問題。之後再追問一下劃分的依據,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再上升一個層次。

第五步,齊讀第7節,揣摩讀法。討論一組排比反問句的讀法。先要求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然後去朗讀,看效果怎樣。再讓學生思考,四個問句能否調換順序。讓學生明白,這組排比反問句的意思是逐層深入的。之後再追問:文章的題目是《白楊禮讚》,這裏卻寫了其他內容,是不是離題了。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是託物言志的寫法。這裏採用了象徵手法。教師簡要介紹什麼是象徵,象徵與比喻的區別。再提問:文章第5節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特徵與象徵意義有無聯繫?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明確,那是象徵的基礎。並進一步追問這外形的具體象徵意義,形成板書。

第六步,品析語言,深化理解。引導學生品析“撲入”、“主宰”以及反覆句出現的“那”、“這”等詞的傳神之處,以及反覆句、排比句、比喻句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之妙。採用“刪一刪”、“換一換”等方法加以體會。

第七步,深情朗讀,課堂小結。為了檢驗全體學生對朗讀技巧的掌握情況以及所定目標的完成情況,鼓勵學生對課文作小結,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然後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全體學生深情朗讀全文。

第八步,佈置作業,要求學生完成練習一,以及練習五。

五、 板書設計

白楊禮讚

茅盾

(雄壯、偉大) 生長環境 農民(質樸、嚴肅、堅強)

(力爭上游) 外部形象 白楊樹———(象徵)———人 哨兵 (傲然挺立 )

(倔強挺立) 內部氣質 (託物) (言志) 精神和意志(團結、上進)

本課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容和形式統一。設計的原則是:求實、求新、求精。

(我的説課內容可能有許多不妥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附錄: 説課的幾個環節

(一)、説教材:1、首先講清楚説課的課題。2、教材的重點,教材的主要思想內容、在單元和書本中的地位、作用。(包括知識點、能力培養、思想教育);教材的難點:從學情、教材內容或教學進度等方面去確定。3、教材的地位、作用要説明白清楚。

(二)、説學法:如分析學生的年齡特徵、教學內容傳遞方式、學生的智力結構、學習的方法等。

(三)、説教法:如範例教學法,是以知識的遷移為依據,一掌握知識為目的;問題探究法;歸納法;討論法等,要説明自己採用某種方法教學來教的原因(如:我選擇這種教法的優點是…….有利於…….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説教學過程:1、導入(可以複習舊課、錄象、多媒體課件、幻燈片、小黑板等);2、抓住重點,把教學過程條理説清楚,把重點、難點、教學方法説清楚(為什麼這樣安排、運用?);問題的設置(為什麼這樣設置、安排問題的順序?);針對重點難點鞏固訓練,並説説練習的意圖。3、課堂小結:充分利用板書,突出重點難點。5、佈置作業。並説説作用。

(五)、結束語設計:(如:我的説課內容可能有不妥之處,請各位評委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5

一、説教材

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六冊第三課《荷花》是一篇寫景記敍文,課文寫“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象的事,讚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讓讀者既賞心悦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作為一篇文質兼美的經典課文,這篇課文的教學應該指導學生朗讀和發現語言的美,進行美的教育。

根據新課標要求,並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制定瞭如下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挨挨擠擠”、“冒”等詞語。

3、抓住不同姿態的荷花,展開想象,欣賞荷花的美麗,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體會課文詞句之美

教學難點:展開想象,體會荷花之美

二、説教法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兩種教學方法:

1、以讀代講法:展示一個以讀為主線的課堂,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和荷花美,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2、情境教學法:採用視頻、演示等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年級的學生比較活潑好動並且喜歡直觀、形象的畫面,讓他們動動

手,動動口的活動更能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

三.説學法

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指導學生運用“看、讀、演”等學習方法來培養自身的語文能力,並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交流中培養敢於發言,樂於交流的習慣。

四、説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可安排兩個課時完成。在下面具體説第一課時的教學步驟:

(一)謎語導入,引發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課堂的開始我會以謎語形式導入,我會對同學們説:“同學們,老師今天提一個謎語來考一考你們,看誰能最快猜出謎底: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心,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在謎語的牽引之下,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順利過渡到課文。

(二)通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通讀課文,除了掃清文字障礙,還要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訓練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

在學生自讀、自學生詞後,老師抽查學生的認讀情況,隨後讓學生字發現哪些字詞容易讀錯寫錯,教師作適當的提醒,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性。

(三)品讀課文,感悟語言美

讓學生初讀課文,談讀後對荷花的印象,感知荷花的美和多,然後再讀課文第二、三段,找出具體描寫荷花美的句子,反覆誦讀,並讓同桌間交流讀後感受。最後於全班發表見解。通過上述兩個環節,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同時也定會產生一定的疑惑,這時教師隨機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體會句子,在讀中理解,並展示圖片,讓學生更進一步體會荷花的美。

(會話是協作過程中的不可缺少環節。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必須通過會話商討如何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的計劃。在此過程中,每個學習者的學習成果為整個學習羣體所共享,是達到意義建構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演繹荷花,加深印象美

在體會語言美之後,為了加深印象,請學生用手勢演繹課文中合適各樣的荷花。

(建構主義認為,情境創設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有利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考慮到教學目標,讓學生進入情境,演繹荷花,有利於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

然後採取齊背、小組比賽,個人挑戰等形式嘗試背誦第二自然段。在學生有一定攝入認識的時候打鐵趁熱,及時背誦,減輕課後學習負擔。

(五)播放視頻,欣賞荷花美

播放相關荷花視頻,讓學生回憶課文中相關句子,讓學生直觀認識白荷花的美,再現荷花的情境美。

最後由學生髮言小結今天的學習內容。

(獲得知識的多少不取決於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而取決於學生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小結今天的學習內容可以方便教師檢驗學生對本課的學習情況,方便教師在下一課時做適當的強調和補充)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6

一、説教材:

《翠鳥》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對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作了非常細緻的觀察,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翠鳥羽毛豔麗的外形和它捉魚時靈敏、神速的動作。在老漁翁的啟發下,我體會到喜愛翠鳥應該把它當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鳥飼養的念頭。

抓住事物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漂亮的特點,寫了翠鳥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紹翠鳥的活動特點時,抓住一動不動地等待,貼着水面疾飛,表現了它的機靈和動作敏捷。

根據大綱要求,三年級階段着重進行段的訓練,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使學生從課文中學習作者觀察的方法,提高觀察力,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按一定順序寫具體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的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特點,確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1、學習作者抓特點觀察、描寫的方法,體會用詞的貼切、生動,養成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

2、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其中課文寫翠鳥外形特點和捉魚的第一、二、三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點;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翠鳥的捉魚本領之間的關係是教學的難點。

二、説學生

三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和動態的東西所吸引,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教學時要注意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器官參與教學實踐活動,提高教學效益。

三、説教法

語文教學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學習目的和學生實際,我採取了以下幾種教法:

1、直觀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寓教於樂,學生樂學樂用。

2、朗讀體會法:教學時根據本課的特點,指導學生在默讀中學會思考,在朗讀中想象、體會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增強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3、對比理解重點詞語:教學時通過讀句子,分析兩個對比句的異同,並説説哪個用得好,好在哪裏,加深對重點詞語的理解,突破難點。

四、説學法

五、説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在大自然中有許多美麗的小鳥,像孔雀、畫眉、黃鶯下面請大家看看這是什麼鳥?(出示翠鳥圖片),對了這是翠鳥。翠鳥又叫叼魚郎,它生活在靠近水邊的樹枝上或巖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魚本領。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就是介紹翠鳥的。

2、出示課題(齊讀)

3、上一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了課文是從三個方面寫出了翠鳥的特點,誰能告訴老師,是哪三個方面呢?

(指名回答,師板書:外形活動住處)

4、下面請同學們欣賞一段有關翠鳥的錄像,看看翠鳥的外形和活動有什麼特點?

5、小結: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圖片,看圖説説翠鳥的外形特點。

2、(課文是怎樣描寫的?)默讀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把有關的詞語找出來。

3、指名説説你找到的詞語,再齊讀。

4、作者是按什麼樣的順序描寫翠鳥的外形?

(爪子羽毛眼睛嘴)

5、板書:爪子(紅色)羽毛(漂亮)眼睛(透亮靈活)嘴(尖、長)

6、重點理解描翠鳥羽毛的三個比喻句。

7、用喜歡、讚美的語氣,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三)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翠鳥的動作怎樣?

2)、課文第二自然段寫翠鳥的什麼動作?

3)、課文第三自然段寫翠鳥的什麼動作?

2、分析課文第二自然段:

1)、翠鳥的叫聲有什麼特點?它喜歡怎樣的活動?

(指名回答)

2)、比較句子

3)、課文第二自然段還寫了翠鳥的什麼動作?(等魚)

4)、板書:等魚:一動不動注視(靜)

5)指導朗讀

3、分析課文第三自然段:

1)、欣賞翠鳥捕魚的錄像。

2)、課文是怎樣描寫的?

3)、自由讀翠鳥捕魚的句子,用△△劃出有關詞語。

4)、板書:捕魚:蹬飛叼飛(動)

5)、分小組討論:翠鳥捉魚的本領和它的外形有什麼關係?

6)彙報討論情況。

7)、比較句子

8)指導朗讀

4、小結:

翠鳥不但外形美麗,而且是捕魚高手,作者用詞準確、生動、具體地把翠鳥捕魚經過表達了出來。

(四)學習第四、五自然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由讀。

2、談理解,你讀懂了什麼?

3、板書:峭壁上

4、師歸納:

老漁翁告訴我們翠鳥的家在小溪盡頭的峭壁上,翠鳥來這裏是和我們做朋友的,我們打消了捉它的念頭,只是希望翠鳥在茂稈上多停留一會兒。5、

文章表達了作者對翠鳥怎樣的情感?(板書:喜愛)

(五)總結全文

1、作者寫了翠鳥美麗的外形,並寫出了它在捕魚過程中動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點,分別從靜到動兩方面表現出來,使人們不禁對翠鳥產生喜愛之情。

2、説話練習:

請你學學作者,用最美麗的語言贊贊你所喜歡的動物。

(六)課外延伸

1、欣賞鳥類的圖片

2、課外延伸

讀一讀描寫翠鳥羽毛顏色、外形、捉魚動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歡的詞句抄下來。

自選課文中的一部分內容,如,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盪漾。用彩色筆畫一幅畫。

請你以我喜愛的鳥為題,仿照《翠鳥》抓住事物特點來寫介紹自己所瞭解的鳥。

六、説板書

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採用了圖文結合的方式,既是對課文的一種再創作,又以形式美吸引學生,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審美情趣。

附板書設計: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7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是劉傑,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小露珠》,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小露珠》是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

《小露珠》《小露珠》一課巧妙地運用了童話所具有的特徵——奇特的幻想,採用了擬人化的寫作方法,寫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過程,以及小動物和植物對小露珠的喜愛,讚揚了小露珠的美麗、可愛以及大自然的和諧、融洽。課文融科學知識、優美語言、思想啟迪於一體,不僅使課文顯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富於藝術魅力,而且使兒童的思想得以啟迪,性情得以陶冶,知識得以增長,想象力得以發展,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供了很好的憑藉。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藉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知道小動物和植物都喜歡小露珠的原因,感受小露珠的無私奉獻、無怨無悔的品格。

4、訓練學生的説話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

通過小動物們對小露珠的讚美和植物在小露珠的裝點下發生的變化,來感受小露珠的美麗、可愛,是本課的重點;而如何通過朗讀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則是本課的難點。

二、説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三、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導入新課,我設計的導語是:你見過小露珠嗎?它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環節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首先,教師請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

這為學生閲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

接下來,教師請數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教師請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教師根據學生板書文章脈絡。(教師板書)

新課標對學生閲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閲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聽説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環節3:研讀賞析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

教師以多媒體出示問題,教師請學生先默讀在分組討論。

課文第一小節描繪了小露珠由夜幕降臨時出現到黎明時變成黃豆粒般大小的情景。我在讓學生讀懂這一小節的內容後,放出多媒體動畫,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小露珠越來越大,越來越亮。我緊抓契機,要求學生模仿書上的句子用“越來越”説話,並在畫面下出示句式:“小露珠越來越大,越來越亮,我看得越來越 ___________”。學生剛剛目睹小露珠的動態演變過程,思維被激活了,有的説:“小露珠越來越大,越來越亮,我看得越來越清楚。”有的説:“小露珠越來越大,越來越亮,我看得越來越開心。”還有的説:“小露珠越來越大,越來越亮,我看得越來越入迷。”老我緊接着評價:“小朋友真是越來越聰明瞭。”

課後練習的第4題要求學生用“越來越”説話,以上教學緊扣這一要求,利用多媒體形象再現“越來越”的動態情境,而後因勢利導要求學生模仿説話,從而使學生造句注意前因後果,反映的內容具有情境性,具有時空氛圍,具有真情實感。這樣指導學生造句,不僅讓學生真正掌握了詞,會使用詞語,而且對學生的説話和作文能準確地表情達意也大有益處。

課文的2—4小節描寫了三個小動物來到小露珠面前讚美小露珠的情景,這三段話有兩個顯著特點:比方形象;動詞確切。為了讓學生感悟第2個特點,我放出多媒體動畫,學生從畫面上形象地看到:青蛙蹦到大荷葉上;蟋蟀爬到草稈上;蝴蝶落在花朵上。這時圖下出示三個句子,引導學生讀一讀,好好體會加點的詞把三個小動物的動作寫得多麼準確啊!

“蹦、爬、落” 這三個動詞生動地寫出了三種小動物不同的活動特點和生活習性。在以上教學中,這些知識不是靠老我空洞的講解傳授給學生,而是通過動畫讓學生心領神會,使字詞訓練落到實處,同時把學生引入課文情境,獲得美的享受。

課文第6小節描繪了一幅小露珠反射着霞光,使得所有的植物都變得格外精神、格外生機勃勃的美景。我在讓學生通過兩次自由讀充分感知這一小節的內容後,出示與這一小節的文字描寫相對應的迷人畫面,露珠還在植物的葉片上閃閃發光呢!這時老師讓學生從書上找出描寫畫面上美麗景物的句子,並體會怎樣把自己從圖和文中獲得的美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傳達出來。在學生美美地讀出相應的句子後,我帶着學生指圖複述,再建議他們當堂試背,學生熱情高漲,很快就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這段文字了。

在以上教學中,雖然學生看圖讀出的句子是直接從書上找到的,但這是經過理解內化了之後的產物。當課文中抽象的文字有了具體可感的畫面作為依託後,學生便積極主動地積累課文中的語言,並進一步使之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課文最後一節描繪的是小露珠變成水蒸氣離去時,植物們與之深情告別的場面。我放出多媒體動畫:看着向空中飄去的小露珠,向日葵向她點頭,白楊樹向她招手,喇叭花動情地吹奏着樂曲。此時我引發學生想象:如果你就是向日葵,白楊樹,或者喇叭花,看到小露珠要走了,你想説什麼?出示句式:我是________,我對小露珠説:“___________________。”課文學習至此,學生知道動物們喜歡小露珠,植物們更加喜歡小露珠,他們的情感也完全被調動了出來,有的講道:我是向日葵,我會對小露珠説:“小露珠,你回來吧,我們大家捨不得你走。”有的講道:我是白楊樹,我對小露珠説:“是你用身體滋潤了我們,把美麗獻給了我們,你真了不起!”還有的講:我是喇叭花,我對小露珠説:“你不光外表美,而且心靈美,我們會永遠記住你的!”

就這樣,我巧妙地引導學生自己進入角色,在引發切身體會的瑰麗遐想中使小露珠的形象漸趨高大,使自己的情感不斷昇華,也使課堂教學掀起空前的**,激越起情意濃濃、餘味無窮的美麗浪花。總之,四次運用多媒體動畫,涵蓋了詞、句教學、想象説話和誦讀訓練,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使整個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環節4:拓展延伸

好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閲讀範圍,滿足學生的閲讀期待。

環節5:課後作業

好處:鞏固知識點(知識類)

發揮學生想象力,理論-實踐,學以致用(作文類)

四、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説明,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本節課的板書設計如下:

小動物 閃 亮

喜歡 小露珠 透 明 外表美

圓 潤

植 物 無私奉獻 心靈美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8

一、説教材:

《風箏》一文是魯迅寫於1925年1月24日,後由作者編入散文詩集《野草》。

教學設計>説的是小時候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藝”,行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魯迅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徑,簡直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雖然事隔久遠,魯迅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這篇散文中,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虐殺”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

對於教學設計>的主題,可以從多角度去審視:從兒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從封建倫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從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從親情角度去理解,從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

教學目的:

1、(知識和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閲讀能力,能説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在閲讀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3、(過程和方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教學設計>的主題。

4、(寫作指導)學習本文在敍述中飽含深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訓練閲讀能力,提練教學設計>主幹。

教學難點:結合個人人生經驗及閲讀體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意藴豐富,選編此文,無非是因為此文為我們提出瞭如何進行兒童教育的問題,以及人要勇於自我解剖,面對錯誤,改正錯誤等等,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這些恰恰都具有廣泛地指導性,學習此文,可以讓我們體會人間至愛真情,學習自我解剖的精神,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由於本文是學生進入國中後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教學設計>,不瞭解作者的寫作風格,而且教學設計>中疑難的問題較多,所以學起來有難度,再加上國中生平時對衝突誤解中的親情體會不到或不深,所以多讀課文,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與氣氛很重要。

二、説教法:

人們常説:“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語文課程中有大量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由於讀者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體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異……面對同樣的教學設計>,人們會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

現代語文教育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也特別需要注意尊重和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那麼教師也要從文本中走出,以人為本。

閲讀《風箏》一文,我不由被魯迅先生的“真情”所感染,而教學設計>有豐富的意藴,更能引發人進一步地探究興趣。因此在教學此文時,擬在反覆閲讀中體味作者的情感變化,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教師可利用閲讀期待、反思、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效率。在這一活動中,教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閲讀的促進者,閲讀的對話者之一。

1、在教學前,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

2、把課後練習融於教學的過程中。

3、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以利於體悟人物的心境,理解教學設計>主題。

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掃清閲讀障礙,整體感知課文;第二課時反覆閲讀,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三、説學法:

新課程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儘管《風箏》一文屬早期白話文,某些字詞、句子的表達方式會生澀難懂,而教學設計>本身思想深邃,但這一切都可以在反覆地閲讀中,在用心地體悟中,在教師適時點拔中,迎刃而解,而激發學生閲讀、探究興趣是扣開知識大門的鑰匙。

我們的課堂無非是為學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發揮、暢所欲言的.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是教師、學生、文本間的對話、交流,要讓學生自己閲讀,自己學會閲讀,在閲讀中,學生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

1、反覆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2、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

3、課前可以網上查閲魯迅的資料,準備交流。

4、提倡多角度、有創意地閲讀,拓展思路,激發獨特的感受,抓住關鍵提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5、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四、説程序:

在教學過程中,按照以下程序操作:

(一)創設情境,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多角度理解課文:

1、為什麼作者看見風箏會“驚異和悲哀”?

2、文中回憶了一件什麼事,這一幕後來作者稱之為什麼?

3、多年之後“我”對當年的行為有了新的認識,有了什麼論文,這種改變説明了什麼?

4、“我”對於自己的過錯,想到補過辦法了嗎?是什麼?弟弟是何態度?我心情釋然了嗎?

(三)學生質疑。

(四)思維拓展訓練:

1、當年的魯迅把自己的好惡強加給別人,這是一種什麼做法,是什麼思想在做祟?你的身邊、生活中有沒有類似例子,試舉例説明。

2、虐殺者的行為為什麼能得逞,是什麼助長了這些人的壞習性,在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正確的做法該如何?試舉例説明。

(五)總結:《風箏》不僅是展現了人內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給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題,無論從哪個角度閲讀,都有意在言外的收穫。通過學習課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麼呢?反覆思索以後並用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讓自己的感情更真摯、美好,思想更豐富、深刻。

(六)作業:課後探討

1、請談談你對兒童教育的一點看法。

2、在人際關係中,你會怎樣處理親人、朋友之間的誤解和衝突?

[教學小結]

由於這篇課文是學生進入國中後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教學設計>,這篇教學設計>又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整潔感知課文時,不要求學生一下子理解透徹,而是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探究一個個局部性問題,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導學生探究時,引導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拓展了學生的思路,激發了學生獨特的感受。儘管兩節課下來,學生還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方式,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活動中全面提高素養,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9

一. 説教材

1. 教材簡析

《孔子拜師》是六年制國小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2. 教學目標(第二課時)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瞭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 積累課文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繫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詞句的意思。

3. 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孔子拜師的經過。

教學難點: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二. 説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統一,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巫老師採取引導法,以課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為什麼孔子會拜老子為師呢?”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從而實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三. 説教學過程

巫老師的這一節《孔子拜師》第二課時的課堂結構是:複習生字詞——質疑導向——探究體驗——學習昇華。

1. 複習生字詞。檢查學生對本課生字詞的掌握程度,為學習課文奠定基礎。

2. 質疑導向。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初步瞭解到課文主要講了孔子拜老子為師的事。巫老師就此引導學生質疑:“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學問的,為什麼孔子會拜老子為師呢?”

3. 探究體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習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習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裏有自由朗讀後對課文內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對詞語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達到一定的共識。 根據提出的問題,巫老師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進行探究,探究定向後,巫老師又引導學生反覆讀文,學生在尋找答案過程中難免有些片面,這時,巫老師讓學生合作探究,學生由自主探究轉為合作探究。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之後,問題基本明朗化,巫老師根據學生的彙報相機版書,版書設計做到簡潔明瞭,並及時出示下列重點詞句:如(1)“風餐露宿”;(2)“日夜兼程”;(3)“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通過合作探究突破難點,即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過程中,巫老師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請用謙虛的語氣讀出孔子與老子的對話等。

4. 學習昇華。經過學生的探究體驗,最後巫老師還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引導學生要做一個謙虛好學的人。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0

一、説教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國小語文人教版教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1994年,在美國洛杉機大地震中,一位年輕的父親為了救自己的兒子,而堅持不懈地挖掘了38個多小時後,成功救出14個小孩的故事。讚揚了"了不起"的父子倆,歌頌了偉大,無私的父愛,教育學生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有堅定的信念,這樣才能戰勝困難,獲得成功。

二、説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依據新課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標,以求實現"以人為本,終身發展,和諧發展"的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能正確讀寫、理解新詞。積累描寫人物外貌、語言的語句。

2、理解課文內容,領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反映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3、從課文中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力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説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表達人物思想品質的方法。

2、從課文中的具體描述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四、説教法和學法:實踐自主互動平等對話的生命課堂課堂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師生生命成長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一羣羣鮮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對話、喚醒、碰撞、交融、分享,盡情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易於激起學生的閲讀興趣,適於學生獨立閲讀能力的培養。在學習方法上以自讀自悟,讀文悟情為主,輔以小組合作探究。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引導者",教學時,應遵循閲讀課文特點,努力創設一種和文本相和諧的情境,用激勵性的語言誘發學生的思維,用階梯式的環節推動課堂深入。在平等對話中充分體現形式和內容的結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五、説教學過程

(一)激趣質疑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着濃濃的父愛之情,也許,我們並不怎麼在意他的存在。然而,就是這種平凡、樸實、無私的父愛在我們的生命遇到突如其來的災難時,你能想象到它會爆發出何等驚人的力量?創造出怎樣的奇蹟嗎?

【設計理念:國小生認知興趣和求知慾望較為強烈,這樣設計抓住了學習興趣點,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再次默讀課文,説一説這是一對什麼樣的父與子?課文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

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初步感知父親可親可敬,兒子可愛的形象。接着,緊緊扣住中心問題:"為什麼説這對父子了不起?"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使學生在理解、積累和運用語言文字過程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為父子之情而震撼。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的設計是根據《國小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結合第三學段"在閲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的訓練要求設計的。】

語文是用心靈感動心靈,用靈魂塑造靈魂,用智慧開啟智慧,用人格砥礪人格的語文。只有用心去感悟,用情去體驗,才能給學生的生命鋪上一層温暖、純淨的底色。

(三)品讀精華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1、學生自由朗讀,在讀中感悟"父親的了不起"首先,學生彙報自己最受感動的語句。接着,引導學生重點品讀第12自然段。透過人物描寫的句子:"父親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讓學生想像父親艱難挖掘的過程,體驗父親救子時內心的焦急和無助,在詞句品讀中感悟到:父親有着驚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這都是因為愛!

【設計理念:"讀懂"既包括讀懂這句話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讀懂作者用來表達情感的語言形式,瞭解課文的語言特色。這個環節意在讓學生領悟"父親"的了不起,受到崇高親情的感染和薰陶,同時讓學生消化、吸納課文的語言,掌握課文的語言形式。】

2、創設情境,從中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與文本進行對話。在情境對話中,使學生深刻地感悟父親因為悲痛,答非所問,不顧一切,只想着救兒子。父愛就體現在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言行中。

3、對比閲讀,比較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面對父親的堅持,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人們認為他精神失常了。這位父親真的精神失常了嗎?針對這個疑點,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2—1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寫其他父母的詞句,與這位父親的言行進行對比。在比較閲讀中,學生從"匆匆趕來、大聲哭喊、絕望地離開"等語言,體會到其他父母也是愛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環境下,他們的愛顯得理智。而這位父親,在人們看來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學生在對比中感悟到:父親的不同尋常,正説明他愛得更堅強!愛得更執著!愛得更深厚!他的愛,使兒子等十四位同學獲得了又一次生命!父愛創造了偉大的奇蹟!這偉大的愛可歌可泣!

【設計理念: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並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4、品讀精華感悟"兒子的了不起"

當我們還在感動於父愛的偉大時,課文中,一個七歲的了不起的孩子——阿曼達,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了又一次強烈的震憾!這個在地震後的黑暗廢墟下,呆了三十八個小時,卻能保持鎮定的孩子,這個在獲救時,首先想到別人的孩子,他在可怕的處境下,想了什麼?做了什麼?説了什麼呢?

在體會父親的了不起時,通過引導學生抓住父親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體會父親內心情感的。在體會阿曼達的了不起時,運用同樣的方法,採用小組內讀一讀,議一議,寫一寫的方式學習。先聯繫課文及生活實際,走進阿曼達的內心世界,寫出阿曼達在廢墟下的內心與言行,再聲情並茂地讀出來。通過讀寫融情來體會:是父 親的承諾,是父親的愛給兒子帶來了巨大精神力量!兒子對他人的愛,是父愛的傳承!

(四)讀中融情,感悟父子愛的力量源泉

《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創造性地閲讀,有助於突破教學難點。當學生沉浸在父親不同尋常的愛裏,不禁要問:他的精神力量來自哪裏?這個教學難點,我想通過導讀使學生讀中感悟,主要設計這樣幾個導語:

1. 這位可憐的.父親,左肩扛着肉體的傷痛,右間扛着精神的壓力,是什麼力量支持他這樣做。

2. 當父親看到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倒塌了,悲痛欲絕地時候,支撐他的就是這句話。

3. 當他一次一次想放棄的時候,回想在他耳邊的時候還是這句話。

4. 當他傷痕累累就要倒下,給他力量的依舊是這句話。

5. 這句話讓父親成為一座大山,這句話也是大山的寫照,讓我們再次深情地朗讀這句話。

【設計理念:"以情帶讀,讀中悟情"是閲讀教學的立身之本。"以情帶讀"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體驗、想象、靈性的情,是充滿了生命活力的情。"有情賞讀"旨在引領學生回讀原文,把讀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每個學生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投入地讀課文,帶着自己的情感去體驗作品,與書本上的文字"激情交流",父親與兒子的"了不起"將通過有"情"朗讀在學生的腦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五)巧改課題,昇華情感

這一環節,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讓他們為課文換個題目並説明原因,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文中情感的感悟。學生可能會改成《了不起的父與子》、《勇敢的父與子》、《偉大的父與子》等等,只要能説出正確的理由,教師都給與肯定,這一訓練昇華了情感,突破了難點。

【設計理念:讓學生深入閲讀,深入思考。解決了文章需要學生理解、感悟。,體會的所有關鍵或要點,而且在討論、發言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讀書、引用能力和表達説理能力。】

(六)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既簡明扼要,又凝聚着強烈的感情,滲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學生的情感,讓整堂課真正成為和諧互動、學習的樂園。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1

一、教材簡析:

《狼和鹿》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個關於生態均衡的故事。課文講的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叢林的住民為了掩護鹿羣,捕殺兇狼反而造成了叢林饑荒、疾病盛行。它報告人們:事物之間存在着親暱的接洽,粉碎生態均衡將會給情況帶來無法想像的劫難。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來構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統一。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葱綠,小鳥歌唱,鹿羣嬉戲,惡狼出沒,歡樂與危險同在,進攻與提防並存,組成了自然統一體。失衡--狼被捕殺,災難降臨。文章從兩個方面展開敍寫:一是人們組成狩獵隊捕殺兇狼,消滅鹿羣的天敵;二是鹿羣從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長,造成嚴重饑荒和疾病流行。最後得出生態平衡至關重要的道理。課文寓自然科學知識與生動的故事中,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據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大綱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點,在考慮學情的基礎上制定瞭如下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藉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知道事物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聯繫,破壞生態平衡將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

三、教學思路:

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的主要教學思路是:以讀為主線,創設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理解課文。在一幅幅鮮明畫面,一個個具體數據的對比中悟情明理。通過討論,讀書比賽等多種形式,採用電教手段,創造一個聲、色、形有機結合地教學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對此,我準備分二課時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二課時:精讀感悟,體情悟理。

四、教學重點、難點:

充分運用電教媒體,在讀讀、議議、比比中突破重點、難點。讓孩子們在讀一讀、比一比、想一想中真正融入課文,明白課文所藴含的深刻道理。

具體説一説第二課時是如何突破重點、難點的。

五、説教法、學法:

(一)興趣導讀,讀中入境。

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在揭題之後,創設情境: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麼樣的呢?讓學生帶着興趣讀第一小節。接着問“你喜歡這樣的森林嗎?説一説你的理由。”學生可以喜歡森林的生機勃勃,喜歡鹿的活潑美麗。學生也可以不喜歡森林中狼的貪婪和兇殘。這樣的設計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展現個體發展、展現其問題解決能力的舞台,每一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思路説説自己的看法。

“凱巴伯森林當地的居民恨透了狼,他們又是如何做的呢?”讓學生自由去讀一讀,通過具體的數據體現人們捕殺狼數量之多。

(二)讀中對比,讀中悟情。

第三小節課文中出現的“自由王國”讓三年級的學生動理解有一定的難度,而理解加上引號的“自由王國”更是困難了。教學時我準備這樣去突破這一難點: “凱巴伯森林從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國,鹿在那兒怎樣自由生活的?這一自由王國真的是鹿的自由王國嗎?”通過這二個有層次的問題讓學生明白:狼被消滅後,鹿無憂無慮地生活。但另一方面,正因為鹿的大量繁殖,森林被毀,病毒傳染。接着讓學生把一、三小節對比,體會狼被捕殺前後森林和森林中的'鹿有何不同。引導學生想像森林被毀,鹿羣生病的樣子。學生在兩兩對比中引發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下,展開想像,啟動思維,從中感悟、體會、理解。

(三)、合作學習,説話明理。

第四小節是文章的難點,讓學生自讀這一小節,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聯繫文中的句子説話,領悟人稱狼為“功臣”,稱鹿為“大壞蛋”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藴含的道理。學生自由地將自己的發現、想法和結論進行交流和共享。教師在其中只是一個顧問,一個參謀,一個引導者。最後課堂延伸,學科整合。不過,這裏的處理,我沒有抓住課堂上的生成資源:學生的理解有偏差,教師的引導沒有體現出來,而只是進行了總結。

以計劃叢林警示牌的情勢讓學生本身説一説本節課的勞績。老師可得當先容有關生態均衡的知識,再請學生談談生存中沒有細緻生態均衡而受到大自然處罰的事例。課後網絡這樣的事例。這樣就拓寬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範疇,細緻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差別內容的相互交織中,滲透排泄整合,開闊視野,得到當代社會所需的語文實踐本領。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2

一、説教材

《石頭書》是蘇教版(國標本)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有三篇課文,《石頭書》在記敍一件真實的事情過程中介紹了化石,《小稻秧脱險記》寓農業常識於生動的故事之中,採用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雜草對於稻秧生長的危害,以及噴灑除草劑對保護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航天飛機》則從普通飛機的視角,用擬人化的手法介紹了航天飛機的基本特點和相關知識,展現了現代科學技術在航天事業上的新成果。這三篇課文均為科學性的小品文或童話,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的教育,培養學生探索自然、探索科學的興趣。

《石頭書》為一篇科學小品文,講兩位小朋友——川川和磊磊向勘探隊員詢問“石頭書”——化石的情景,介紹了化石和化石的作用等有關知識。也表現了兩個孩子熱愛科學,探求知識的強烈願望,讚揚了他們刨根問底的精神。全文共14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5):

寫石頭的外形一層一層的,像一冊厚厚的書;第二部分 ( 6 - 11) :介紹了石頭書的內容:“字”和畫;第三部分 ( 12-14 ):寫石頭書的作用。課文情趣盎然,寓科學知識於充滿童真的對話之中,科普作品成了有趣的兒童讀物,能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進而使其產生閲讀期待。

二、説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初步瞭解什麼是石頭書、石頭書裏有哪些學問;

(3) 初步瞭解有關化石的知識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通過默讀課文找出川川和磊磊的問題初步學會默讀的方法;

(2) 通過欣賞圖片瞭解課文內容,對礦物、化石留下直觀印象。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初步形成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並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問底,樂於探究。

三、説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理解“石頭書”是一本怎樣的書。

2. 教學難點:結合課文語境,特別是抓住文中叔叔的五次回答中的'句子,來理解“石頭書”是一本怎樣的書。

四、説教學流程

(一)複習導入

成功的導入,能使學生迅速地進入學習狀態,為整節課奠定基調。在設計中先對課文中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徵來一個回憶,“川川和磊磊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有利於新的內容的學習;點出“刨根問底”,也為教學情感目標作鋪墊。

(二) 精讀感悟

(1) 《課程標準》對中年級學段要求初步學會默讀,因此在找川川和磊磊提的問題時設計為默讀,邊讀邊畫出問題,同時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2)由“刨根問底”導入課文,抓住“問”來走進文本,幫助學生建立“問”的意識,為教學情感目標作鋪墊。在講授的過程中進行朗讀訓練,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體驗。另外,第一小節到第五小節為課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寫“石頭的外形一層一層的,像書”,點出這一點,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脈,同時又不加重學生的負擔。

(3)三年級國小生的思維發展仍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對於較抽象的事物還不能很好的建立關聯點。而圖片正具有形象、生動等特點,符合現階段學生思維發展規律,更易於激發學習興趣,同時易於接受知識。因此在教授過程中通過出示雨痕、波痕、礦物、化石的圖片來幫助學生建立直觀的形象,幫助他們更好地感知礦物、化石等抽象事物,同時更好地理解課文。

(4)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詞彙,陶冶情操。《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本文以對話為主,其中有人物的神態描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引導學生通過讀來表達自己的體會。同時對學生的朗讀進行適時合理的評價,激發學生更高的朗讀目標。另外,通過分角色朗讀來幫助學生體會對話體課文的特點。

(三)總結深華

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當中多學的同時更要多問,將“刨根問底”的習慣內化到學生的生活中去。

(四)作業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本課所學的內容為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化石,因此讓他們蒐集有關化石的資料他們將樂意而為,在興趣之上培養習慣,提高學生蒐集、處理資料的能力。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3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繫,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道理。

2、理解詞語:商人、至於、究竟。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反覆讀和理解老人前後的對話,從後面的對話證實結論的正確,是觀察與推斷的結果。

教學難點:理解老人為什麼沒看到駱駝卻把駱駝的特點了解得那麼清楚。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件:駱駝在沙漠上走的片斷。師介紹:駱駝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運貨,可離不開駱駝。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駱駝的一篇課文。

二、新課:

1、板書課題,讀題。質疑,導入新課。

2、初讀課文。(自由讀)

3、按自然段讀,邊聽邊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商人此時的`心情怎樣?你現在就是這個商人,你會怎麼做?會遇到那些困難呢?

4、具體學習課文。

(1)當商人問老人的時候,他們説了什麼呢?同桌同學分角色讀(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讀。

如果你是商人,聽了老人的話,心裏會怎樣想?

指導朗讀(隨機指導老人的話,與商人越來越緊張、急切的語氣)

(2)老人把駱駝的樣子説得這樣具體,又説不知道駱駝在哪,你這位商人會怎樣想?

指導朗讀商人的話,讀出生氣、質問的語氣。

(3)老人説的是不是真的呢?請你自己讀讀第10自然段。

老人説的是真的嗎?他沒看到駱駝,為什麼對情況知道得這樣清楚呢?誰能為在座的商人解釋解釋。

(4)結果怎樣,齊讀第11自然段。

5、小結。

(1)學過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麼?

(2)教師根據學生情況點撥。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4

教學內容:蘇教版實驗教材,P95——98第17課《石頭書》。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在反覆朗讀中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瞭解課文大意,認識人物對話。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

教學難點:初步瞭解課文大概內容,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與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同時也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

課前準備:各種石頭、生字卡片、電腦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對比導入:

1、同學們,再一次看到大家,老師心裏很高興,所以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個禮物,這第一件禮物就是:出示語文書,問這是什麼啊?那你們能告訴老師語文書用什麼用麼?(生答)説得真好,老師帶來的的第二件禮物就是:出示石頭(生答)其實這也是一種書,他同樣教給我們知識,這叫做石頭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一課。

2、板書課題:17、石頭書(齊讀課題)

3、當你們第一次讀到這一課題,讀到石頭書這三個字時,你們想到了什麼?你們有什麼疑問嗎?

學生質疑:

(1)石頭怎麼能做書呢?

(2)石頭書有多重啊?

(3)石頭書的作者是誰?

(4)石頭書上有什麼內容?

(5)石頭書有什麼作用啊?

過渡:石頭書裏的'學問可真不少啊!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些石頭書,你們來看看裏面有哪些學問?(課件)

過渡: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説得也很富有想象力,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裏是怎麼説石頭書的。

二、初讀指導

1、出示自學要求。(投影)

2、學生自學課文。

3、檢查詞語自學情況。

(1)快速認讀生字。(生字卡片)

(2)開火車認讀生字。

(3)學生認讀詞語。(投影)

4、檢查讀書自學情況。

(1)師生分句對讀。

(2)男女生分節對讀。

過渡: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見一個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着什麼。那他們都看到了哪些呢?

5、默讀課文,然後説一説你讀懂了什麼?(相機板書)

6、小結。

學到這裏,你們覺得石頭書到底是一本()的書。(課件)

三、總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石頭書裏有很多知識,裏面既有字,還有畫,那這些字啊、畫啊是怎麼形成的,石頭書裏還有哪些知識,我們將下節課來學習。

四、鋼筆字指導。

1、指導寫法。

2、學生描紅。

字:雨痕、波痕、礦物

板書設計:17、石頭書畫(化石):樹葉、貝殼、小魚

教後記:通過多遍朗讀課文,以老師的感情帶動學生的感情,整體感知課文,學懂課文。

三年級語文説課稿15

一 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六冊第一組的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是著名作家葉聖陶以一個小朋友的口吻寫的。這篇精讀課文用生動優美的語言,按看荷花的順序描述了公園裏的一池美麗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時的感受,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針對學生實際和教材特點,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10個生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荷花的美麗。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感情朗讀的能力,閲讀想象能力;會背課文;養成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

3.情感目標:欣賞荷花的美麗,體會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為了順利達成目標,我分2課時教學。我着重説説第一課時的教學:初讀課文,瞭解大意,學習課文1至3自然段。

理解白荷花開放的種種姿態是教學的重點,想象這一池荷花為什麼像“一大幅活的畫”是教學的難點。

二、設計理念

基於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夥伴。

三、教法學法

我主要採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欣賞荷花的美麗,體會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讓學生伴隨着教學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合作探究,解決教學重難點。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整個教學過程,我是緊扣“美”字,以“情”為線,分四個環節進行設計的:

(一)猜謎賞圖,悄然入情

為了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目的,我選用了猜謎語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綠船上”學生答出是荷花後,馬上追問:你見過荷花嗎?在哪裏看見的?説説你見過的荷花是什麼樣的?隨後我出示幾幅荷花圖,和學生一起欣賞,(展示課件)欣賞後,讓學生再次用積累的詞語描繪剛剛看到的荷花。

作者在看過荷花後,也跟我們一樣被荷花的美麗給迷住了,陶醉了,還寫下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荷花》。而後請學生初讀課文。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什麼?學生自由交流閲讀所得。

如此激情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教學也因為學生的入情,而進入積極的狀態。

(二)細讀美文,逐步動情

課文第二段具體而生動的展現了荷花的形態美,我就採用直奔重點段的方法引入第二段的教學。

作者筆下的荷花是多麼美麗啊,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去看看?學生的好奇心被調動,肯定會齊聲回答:想!我適時播放課件: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開放的.樣子。通過欣賞畫面,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作者又是怎樣把這麼美的荷花寫生動的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課文。

學生再讀課文後,我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品味課文的語言美和荷花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最喜歡文中的哪一句?為什麼?”在這裏改變了教師牽着學生走的慣例,而是教師跟着學生走,抓住時機解決重難點。

有學生會説:“我喜歡描寫荷花的句子。”我就用課件出示,每句話都配以與之相對應的圖片,圖文對照, “你最喜歡哪一種形態的荷花呢?為什麼?”有學生可能會説:我喜歡完全開放的荷花,因為花瓣全展開了。我就和學生看圖理解“展開”的意思,抓住“展開”指導朗讀。也有學生會説,我喜歡花骨朵,因為“飽脹”可以看出荷花馬上就要開了,充滿了希望,我就抓住“飽脹”讓學生感悟,指導朗讀。然後以“荷花是那樣美,誰能把荷花的美讀出來呢?”激發讀的興趣,讓學生練讀,賽讀。還採用表演的形式,請三個同學扮演三種不同姿態的荷花,分讀三句話,加深對詞句的理解。

也有學生會説:“我喜歡描寫荷葉的句子。”我也出示這句話,並配有圖片,抓住“挨挨擠擠”和“大圓盤”,觀察畫面,進行教學。讓學生體會出這一句話就寫出了荷葉的“多”、“大”、“圓”三個特點。最後感情朗讀寫荷葉的句子。

還有的學生可能會説:“我喜歡‘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我緊緊抓住“冒”字進行教學,想象荷花是怎樣從挨挨擠擠的荷葉中長出來的。引導學生給“冒”換個字,體會和原句相比較,哪句好?好在哪裏?指導學生讀出白荷花的生機盎然。

作者寫得太精彩了,老師也忍不住

要和同學們一起讀一讀。最後師生一起配樂朗讀,邊讀邊想象畫面。此刻,師生情感與作者情感形成共鳴,融為一體。

(三)品味美句,巧妙移情

荷花的形態引人入勝,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作者看到這滿池姿態各異的荷花,是什麼感受呢?引入第三段的學習。

課文第三段中沒有對荷花的“姿勢”進行具體描寫,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內化語言,巧妙遷移:“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它們都是什麼樣的姿勢,除了文中講到的,還有別的什麼不同的姿勢?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學習。也用“有的……有的……有的……”這樣的句式來練習説話,發展語言。

2、“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在這裏我運用課件來突破這個難點。讓學生看圖,觀察並思考:作者為什麼把這一池荷花看作是“活的畫”呢?想象你看到一幅怎樣的圖畫?讓學生抓住“活”字,體會是陽光,是雨露的滋養,才有荷花蓬勃生長,婀娜多姿,隨風擺動。然後進一步思考:畫出這幅畫的畫家是誰?學生這時就很容易明白是大自然這位神奇的畫家創造了這麼美的荷花。最後引導學生體會用這麼美的詞句來描寫荷花,表達了作者對荷花,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讚美。

這樣的設計,既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把學生的感情與文本的感情融為一體,使學生和作者一樣對荷花,對大自然產生強烈的喜愛之情。

讓我們也用讚美的語氣來讀讀這一段,讀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四)想象美景,盡興抒情

學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激活了,定會情不自禁地發出感歎。此時,學生的情感達到了高潮,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抒發情感,我設計瞭如下環節:作者筆下的荷花栩栩如生,(課件)看到滿池姿態各異的荷花,此時此刻,你最想做些什麼?學生會七嘴八舌地説:“我想把眼前這一池荷花畫下來。”“我想朗誦一首與荷花有關的古詩。”“我想背誦一下課文。”……我就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畫畫,或寫文章,或朗誦古詩,或背誦課文,表達對荷花,對大自然的熱愛。

板書設計

荷 花

聞清香

荷葉 挨挨擠擠像大圓盤

荷花 半開全開含苞

想變荷花

板書設計是微型的教案,我用抓重點詞語的方法,設計了新穎的板書,既理清文章脈絡,又一目瞭然。有助於學生迅速對課文建立框架結構認識,對整堂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總之,這節課我抓住以下幾點設計教學過程:

1.抓住作者寫荷花荷葉的精妙之筆,咬文嚼字,反覆品味,不僅讓學生欣賞作者遣詞造句落筆的生動準確,而且通過遷移學習,訓練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2.多法品讀,內化語言。對於文質兼美的文章,抓好讀的訓練是最好的教學手段。因為文章的“美”是學生通過多種讀法品味出來的。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使學生陶醉,產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能成誦,把課文裏一個個句式,一種種規範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3.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自主、積極、主動的活動。耳聽、眼看、口讀、腦想、手寫,“全頻道”運作,“多功能”協調,“立體式”展開。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整個教學過程在師生的平等對話中進行。

4.形象直觀的課件展示,使學生在欣賞美的過程中,感悟美,享受美,進而達到去創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