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1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77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15篇)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1

大家好:

今天説課的題目是《巧妙走出正方形——多次循環和顯示模塊的使用》

以下四個方面是我説課的主要內容,但我將從教學過程説起,把教法學法等滲透進我的教學過程進行説明。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巧妙走出正方形》是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教育局教研室編制的國小信息技術五年級課本第二單元第17課。在此之前,學生已能初步靈活運用“直行”、“轉向”模塊編寫程序,並初步瞭解了參數的作用。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

在教學中,我發現顯示模塊與多次循環相關性較弱,因而我對教材做了這樣的處理:在第一課時只講授多次循環這一知識點。

二、教學過程分析

為了讓學生掌握本節課知識點,我採用了“問題解決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拋出問題

一上課,我就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國慶節參觀古塔,發現人巡邏正方形基座的古塔浪費人力資源,拋出問題:能不能編一個程序控制機器人來代替人的巡視?

【設計意圖:為什麼這樣設計呢?情境教學法告訴我們,教師有目的地創設生動具體的場景,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所以我創設了來源於生活的有意義的古塔巡邏情境,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另一方面能夠促使知識的後續遷移,提高學生具體生活中的問題解決能力。】

(2)師生互動,分析問題:

問題拋出後,接下來我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在口頭互動、協作與會話中分析問題、分解問題,掌握一般的問題解決方法。然後,與學生一起完成解決問題第一步,也即是直走、右轉命令的複習。

【設計意圖:為什麼這樣設計呢?互動教學法告訴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相互對話、相互討論、相互觀摩、相互交流能夠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雙方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引導,讓學生用眼觀察、豎耳傾聽、動腦思考、開口討論。生活中的問題是各種各樣的,但解決問題的思路是相似的,只有掌握瞭解決問題的邏輯步驟,面對問題才不會無從下手。因而這一步與學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至關重要。】

解決問題第一步:直走、右轉的`命令複習

(3)任務驅動,合作探究:

分析完問題後,接下來是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解決問題,這一環節也是最為核心的環節,主要服務於教學重點的突出、教學難點的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多次循環模塊的掌握

難點是循環結構及循環體的理解。解決問題三部曲的第二步和第三步都讓學生帶着對應的探究問題分組實踐,並提前錄製了微課錦囊,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困難時點擊觀看。微課錦囊中是對重難點的解析。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主要利用了探究學習法,新課程要求“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因而,在這一環節,我做了較多的課前準備工作,設計了有意義、能夠突破重難點的探究問題,並在每一個探究結束後進行查漏補缺、小結點睛。】

【任務一】解決問題第二步:機器人巡邏一次——走一次正方形

(知識點:利用直走、右轉組成順序結構走正方形)

探究問題:正方形有哪些不同走法?對應的程序如何?

【小組帶着問題探究任務,自定步調點擊微課錦囊】

【 微課錦囊:

1、實物演示:機器人走正方形,引入課題。

2、課件播放:分解機器人走正方形的8個動作。

3、建立數學模型:

4、畫流程圖】

【任務二】解決問題第三步:機器人反覆巡邏——多次走正方形

(知識點:使用多次循環)

交流:數一數,共有幾個模塊?如何要使機器人走2圈,應怎樣編寫程序?

交流:走3圈、 10圈……,甚至是100圈呢?將有多少模塊?

探究問題1:用循環命令為什麼只保留“前進”和“右轉”?

探究問題2:循環體位置為什麼只能擺在循環模塊內,擺在上或下有什麼不同?

探究問題3:循環次數怎麼確定?

【小組帶着問題探究任務,自定步調點擊微課錦囊】

【 微課錦囊:

1、課件演示重複的部分和次數(用紅色邊框圈出)。

2、課件認識順序結構,引出循環結構。

3、課件出示順序結構和多次循環結構的對比流程圖。

4、循環體位置與循環次數的關係】

(四)師生互動小結,得出結論:

解決問題之後就是規律的提煉、以及知識點和方法的總結。

在轉向時間和循環次數如何確定這一知識點的總結上,我主要利用了啟發提問法,引導學生髮現不同邊數形狀的邊數及其對應的循環次數和轉向時間之間的關係。

循環次數=邊數

轉向角度=360/邊數

轉向時間=轉向角度/360=1/邊數

(五)拓展:小組比賽

規律來源於生活,又再一次迴歸應用於生活。最後,我設置了三個不同層次的活動,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不同場景的問題解決上。

分層探究:循環結構簡化了程序模塊。用循環還可以編寫出很多有意思的程序。本節課我們解決了正方形古塔巡邏問題。生活中,你會發現機器人還可以用於巡邏賽場、廣場、景區、辦公大樓等等地方,而這些場所的形狀多樣,有正六邊形、等邊三角形、菱形等,翻開書本第73頁,我們試着利用多次循環讓機器人走出更漂亮的圖形,為我們的生活生產服務吧。

三、教學目標的實現效果分析

通過上述教學過程,我解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會用“控制模塊庫”中的“多次循環”模塊編寫程序,讓機器人畫圖。

掌握畫正多邊形的規律和方法

(2)過程與方法:

在調試程序完成對機器人控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使用任務驅動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教會學生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動手實踐的能力,鼓勵學生創新。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激發學生對機器人知識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自評:本課,教師由學科專家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指導者,學生更注重問題,強調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注重分層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協作學習習慣的培養。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一方面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同層次的幫助,另一方面在對學生調控過程中進行不同層次的輔導,讓學生都能完成任務。一節課不足以達成能力的提升,長此以往,應該能夠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能力。同時注意,知識技能的生活化,與具體情境結合,讓知識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紙上談兵,而是生活上的可用工具。

教學結構流程圖

第17課巧妙走出正方形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2

1.縱橫篩選,確定重點

初次拿到教材,我分析後認為教材重點在於:

A、搜索引擎技巧的進一步提高;

B、下載網頁到指定目錄;

C、分類整理歸類文件。

在備課與試教過程中,我發現這樣設計,課堂容量非常大,每一塊知識都只能是蜻蜓點水,沒落到實處。

因此對重點的把握還需進一步分析、篩選。本冊教材中“文件分類、整理”這部分知識已經多次出現,可以一筆帶過。“保存網頁”雖然是新知識,但對本冊教材後面幾課內容及本課後面環節的學習幫助不大,因此我把這部分內容改為“將網址添加到收藏夾”,這將對學生後面內容的學習有實際幫助,而且對學生今後養成良好的IE使用習慣也很有意義。

從教材1-9課可以看出,學生已經有較為豐富的上網查找資料的經驗,但教材中並不曾涉及“關鍵詞”提煉的要求與方法。教材11課已經出現了標點符號如“+”在關鍵詞間的運用。

而關鍵詞的準確提練更是利用搜索引擎快速找到信息的關鍵,因此根據教材前後知識及學生實際情況,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會準確提練關鍵詞。

2.分步引領,自主探究

最初的教學設計是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探索、對比,由學生體驗、發現、總結提練關鍵詞的技巧。

結果學生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除個別自學、總結能力強的學生外,大部分學生不能通過自己的對比操作體驗到關鍵詞的提煉要求。

多次試教後改為教師分步引領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這一説法,對學生來説可能曾經有所耳聞,但具體內涵不清楚。

學生如果連什麼是“關鍵詞”都不知道,怎麼能明確掌握有效提煉關鍵詞的方法呢!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中教學過找“重點詞”,而抓“重點”正是我們關鍵詞提煉的關鍵之所在。

由語文課知識“重點詞”引入,舊知順利遷移,解決“關鍵詞”概念問題。

接着讓學生分步體驗關鍵詞數量與準確率間的關係,從而明確提煉關鍵的要求,順利突破難點,突出重點。

教學目標:

1.通過提煉關鍵詞技巧的學習提高搜索速度

2.學會將網址添加到收藏夾

3.增加對民族傳統節日的瞭解

教學重點、難點:會準確提練關鍵詞,即關鍵詞的選擇能抓住重點。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以任務驅動為主;教學過程中教師分步引領、學生自主探索。

教學過程:

一、任務導入

出示:待完成的'信息卡。揭題:豐富多彩的節日。

通過下例,激起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

例:在20xx年6月25日中國郵政發行《端午節》特種郵票1套3枚,依次名為( )、 ( )、 ( )。”

二、解決任務

(一)關鍵詞技巧:提練關鍵詞

1.關鍵詞即重點詞

(1)用“郵票”作關鍵詞進行搜索,觀察,體驗查找到的信息準確率高低。

(2)反饋:查找到的信息準確率不高,有很多無關信息。

(3)滲透篩選信息的辦法。

2.增加關鍵詞

(1)怎樣才能提高信息的準確率?(增加關鍵詞)

(2)多個關鍵詞中間用空格隔開。

(3)學生嘗試探索

(4)反饋:關鍵詞的要求:反映信息重點、簡練。

(二)添加網址到收藏夾

1.學生嘗試

2.反饋鞏固

三、競賽鞏固

1.揭題,佈置任務

出示:[競賽評分表]

[競賽規則]

1.第一個大聲答對題,獎一顆星

2.小組每人都找到答案並將答案所在網頁添加到收藏夾的前3個小組,可獲得2顆星。

注:先完成的同學可以教組裏其它同學,要求動嘴不動手。

[競賽題]

1.我國的第一套民俗傳統節日郵票是由國家郵政局20xx年發行的——《 》

2.宋朝詩人王禹寫了一首名為《清明》的詩,最後一句是什麼?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_____________。

3.哈節是京族唯一的本民族傳統節日,京族三島慶祝哈節的時間各不相同,但是他們慶祝哈節的場所卻是固定的,在 。

4.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____一書中。

5.打開D:傳統節日文件,將信息卡製作完成。

四、總結

(一)總結競賽經驗。

1.優勝組總結:關鍵詞的選擇,小組互助。

2.失敗同學:遇到困難,大家給建議。

(二)拓展:打開搜索引擎自帶的“幫助系統”;直接在搜索框裏輸入“搜索技巧”查找。

板書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3

説教材

《填色》國小信息技術三年級第二單元“電腦小畫家”第二課內容。主要是面向三年級初學電腦繪圖軟件"WINDOWS畫筆"的學生。它是教材關於畫圖知識鋪墊的延伸,並且貫穿着以後整個的畫圖知識教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畫圖的基礎之一,也是形成學生“瞭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置換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重點是掌握利用WINDOWS畫筆裏面的“前背景色”、“噴槍”、“刷子”、“取色”等工具對封閉圖形進行色彩填充、處理的方法。

説學生

國小三年級學生在受到美術教育後對色彩是最感興趣的,它藴涵了許多感性和理性的內容,如黃色象徵寧靜,綠色代表生命,藍色象徵高尚等,豐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畫面,還可以讓人感受理性美的薰陶,尤其是三年級學生在剛學習了電腦繪畫的這一另外一種繪畫方式之後,學習興趣更是被大大激發,學習熱情高漲,表現慾望也極其強烈。

説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熟悉畫圖功能的操作,瞭解利用IE瀏覽器和學習交流中心獲取幫助,掌握對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如何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

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説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掌握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

難點:色彩搭配豐富內涵的理解、體驗與表現。

説教法

我設計《填色》這一課,利用色彩搭配豐富內涵及表現,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自我創新能力,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讓學生遨遊在多姿多彩的彩色世界裏面,體驗感受美麗的色彩不僅有自然景色,還有人性的.美德,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這節課注意到學科整合性問題。 本課是基於網絡環境下整合美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和思想品德三大學科,同時也是的畫圖知識教學提高課。

根據《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精神,和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本課主要採用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開放式教學法”,開放式教學法是英國作家尼爾提出的理論,在教學理論中培養學生自主、自信、團結的理念。

在教學中,啟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説學法

《新課標》提出了讓學生在自主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新型學習方式。因此,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明確任務——探究新知——合作操練”。我教學過程中,通過巧妙設計,讓學生明確一個個任務後通過課堂自由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掌握、傳遞、和融合。

説教學環境

分硬件環境和軟件環境,硬件環境是多媒體電腦室,軟件環境是製作畫圖站(網址:http://huatu.c,提供優秀作品、音頻、視頻、文字等方面的技術幫助以及部分素材、作品上傳、學習交流等)

説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整個教學流程如下:

下面具體闡述一下:

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首先展示一個美麗的電子畫展情境(可用FLASH模擬一個場景),接着出示電子畫展中未填色的作品,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喜歡哪一幅圖畫,你們覺得哪一幅圖畫漂亮呢?”,學生通過已有生活體驗肯定會發表自己的評價,認識到電子畫展中未塗色的作品由於缺乏色彩而顯得單調、不“美”。最後教師抓住時機提出任務:自己選擇圖畫塗色,要求注意色彩的搭配。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巧妙設計了一個顯而易見的缺憾,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同時複習已經掌握的操作技巧,為後面的教學打下鋪墊。

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本環節分兩個層次展開:第一層次, 首先教師明確任務,學生學會了填色;接下來學生選擇圖畫練習填色,教師巡迴指導色彩搭配;最後交流評價學生作品,教師肯定學生的成績,小結過渡。

第二層次,首先教師指出畫面內容的不豐富性,結合學生已受過的德育教育,集體討論,引導拓展給圖片填色的意義——充滿美麗的色彩的繪畫會不僅能讓人賞心悦目還能陶冶人性的美德情操;接下來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任務:自我創作一幅體現各種色彩搭配的圖畫。來進行課堂比賽,優勝者獎品鼓勵。要求對於畫面設計(如內容、顏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組協作方式來解決。遇到技術問題可通過頁解決(提供網址:http://huatu.c )。進行比賽,優勝者發獎品;接下來學生自我創作,教師巡迴指導。(為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採用分層教學:操作技能比較熟練者為A組,操作基礎薄弱者為B組,A組學生可讓其充分自主學習,B組學生可請A組學生當小老師來指導和教師適當進行個別指導。);最後集體討論交流、評價,優勝者發放獎品。

該環節是課堂重點部分,因此,首先我以任務驅動的方式來整合美術、思想品德和信息技術三大學科。任務是課堂的"導火索",教師通過課程整合後的優點,明確一個個任務,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自我創新,達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接下來是分層教學的運用,使得全體學生得到發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層教學的策略和效果)

歸納總結

首先請學生談談學習心得,互評互助,然後由教師幫助學生整理知識,歸納。最後我作總結性發言:“同學們,通過本節《填色》一課的學習,我們不但學會了把一張張空白的、“不美”的圖畫填上豐富、搭配合理的色彩,給人一種賞心悦目感覺,還培養大家感受美、創造美等能力,還感受到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等人性的道德美。

説課到此完畢,謝謝大家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4

一、教材分析:

《剪貼圖形》是江蘇省國小信息技術教材第17課,它是用計算機畫畫模塊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在學完畫圖工具後,對菜單工具的深入的學習。其中的複製、粘帖和旋轉命令是以後學習的基礎。本節課的資料如果掌握好會大大節省創作繪畫的時間,變換各種圖形的形狀,為電腦繪畫的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掌握圖形的複製、粘貼的技巧,學會翻轉命令的使用方法。

2、本事目標:經過學生的觀察、分析、創作培養學生處理信息和運用信息的本事。

3、情感目標:在同學的互助和交流合作中,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

三、教學重點:

修改菜單中“複製”、“粘貼”命令的使用。

四、教學難點:

圖像菜單中的翻轉旋轉工具的使用。

五、教學方法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信息技術課程本身的特點,要求我們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

所以本課採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經過學生已經受過的'美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利用創設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設置一個任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我動手,有機結合畫圖的各種工具,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發展本事。使教學資料合理流動,水到渠成。

教學中,啟發、誘導、互助貫穿始終,創造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平台,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六、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分析體驗——理解任務——合作探究——綜合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着一個個任務經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互助合作,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發展本事,訓練思維。

七、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網絡教室。

八、教學過程:

(一)、活力引趣,導入新課

以“你明白孫悟空有什麼本領嗎”學生明白,有七十二變。那麼今日我們在計算機上也來一個七十二變。經過課件向學生展示將一朵花變成了許多花。(設這樣情境的意圖是激發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興趣,孫悟空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形象,也容易激發學生的情感。)

(二)、講解重點、點拔難點

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必須有必須的知識基礎,否則就只能是盲目嘗試。所以本環節對14課畫出一個月亮進行回顧,演示月亮的“複製”、“粘貼”的過程。指出“旋轉”命令在“圖像”菜單中。以此來為學生完成任務供給基礎,使教學難點降低了坡度。

(三)、自主探索、協作學習。

教師出示本課的第一個任務是畫一個大風車,在此利用中央電視台大風車節目為學生創設一個情境,在明確了教學任務,創設情境後,這時就應大膽的讓學生嘗試練習。因為這個操作的具體方法在課本中已經有了具體的步驟講解,並且,剛才在對月亮的回顧當中,教師將幾個主要命令已經做了指導。在操作過程中學生有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我主要提示他們經過這樣的渠道來解決:1、閲讀教材;2、同學之間的幫忙;3、舉手請教教師的指點。讓學生在不斷的嘗試中得到新知。

(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得到新知。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把教材、同學、教師都作為學習的幫忙者,目的是為了自我學習,同時也可照顧學生之間的差異。讓先完成教學任務的同學幫忙學習慢的同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學的難點也就得以突破。)

在學生完成任務之後,教師選擇畫出不一樣效果的同學的作品,讓師生進行評價。這一步主要經過對好的進行表揚,起到一個激勵的作用,對存在不足的進行指導,使他的練習能得到進一步完善的機會。

(四)、創作繪畫,互評互學活動。

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後,已經掌握了必須的技法,他們就有一種創作的*。為了讓學生的創作有坡度的循序漸進,我讓他們先在書後的練習中選擇一幅圖形進行練習。這時候書上沒有了具體的指導,靠剛才學到的方法的積累。接下來再鼓勵學生自我用學到的方法,結合自我對生活的觀察,創作出一幅“簡單的繪畫作品”。這一個步驟,不僅僅是計算機繪畫方法的運用,還有一個就是美術方面知識的綜合運用。最終,教師引導同學們從技法的運用,構圖是否合理等幾個方面,讓同學之間展開互評。教師選幾個好的畫讓全班同學進行評價。

(評價本着發展學生個性和創新精神的原則,評價方法要靈活多樣,鼓勵學生創新。上頭的評價方法,旨在使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者能夠是自已、同學、教師。評價的結果要多樣化,不再是單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勵性的話語給予肯定性評價。這樣設計,能夠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辨別的本事。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本事,提高信息的辨別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這正是我們信息技術所力求的目標。)

九、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美術、信息技術兩大學科,同時注意了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學科特點,在必須程度上強調了教師的講授作用與引導、啟發作用。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經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等),獲取信息,掌握操作技能。

3、在體驗感受中學習。這節課中經過“放”,讓學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學生肯定會有許多失敗。正是在失敗中找到成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

4、分層教學的實施。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經過互幫互助,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5

説“教材”

本節課所採用的教材是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內容節選其中第四章第四節,即字符和段落的格式編排。在前三節課中我們已經學習了Word20xx的基礎知識,下一節我們將要學習圖片和圖形對象的排版處理,所以本節課內容在這一章中十分重要,也為學生將來深入學習文字處理軟件以及其他排版軟件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和新課標的三維教學模式,我確定本堂課有三個教學目標:他們分別是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知識目標就是學生通過學習文字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設置以及在上機操作中的演練,掌握一般文字排版的方法,並能夠在已有的基礎之上有所提高和創新。能力目標着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斷髮現新問題,通過師生間的互相交流最終解決問題,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和學習中,並能夠指出字符和段落格式編排在文字處理軟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情感目標是培養學生對計算機應用基礎這堂課的學習興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形成有利於學生髮展的課堂氣氛。

教學重難點

在完成了向Word文檔輸入文本內容並進行編輯修改以後,就可以充分利用Word提供的各種排版功能對Word文檔進行排版,包括設置字符和段落的格式、添加邊框和底紋等,從而得到一個整齊、美觀、符合規範的版面。因此,本課教學重點之一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良好學習動機;字符和段落格式和合理運用將直接影響到今後Word文檔的學習。特別是段落格式的編排,裏面涉及到的教學內容基本貫穿Word文檔學習的全過程,因此這一內容是教學的又一個重點;此外,本節學習是在上機實踐基礎上進行的,上機練習是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的重要手段,而認真、有序的進行任務練習是上機課的關鍵點,因此藉助上機實踐培養學生實踐的目的性和有序性是本節課第三個重點。

由於學生平時接觸這部分時間少,頭腦中的感性材料積累有限,而這部分內容比較零散,學生自己很難組織起有效系統的理性認識,所以能夠獨立運用文字和段落格式編排,形成學生自己的知識結構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説“學情”

本節課所面對的教學對象是中等職業高中一年級學生,由於很多學生在國中階段都已經學習過信息技術,知道文字編輯軟件Word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也知道字符和段落格式的編排對於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的重要性,這些知識為計算機應用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此外,經過前面章節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掌握“計算機理論知識”和“計算機上機實踐探究”來學習文字編輯軟件的方法。因此,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掌握Word文字和段落格式編排是完全能夠實現的。當然,教材只是介紹了字符和段落格式的設置方法,並未説明採用哪種文字或字符格式是符合規範版面要求的、使用什麼樣的排版才能讓整個文檔顯得美觀大方、不同的文本應該用哪些格式來區分等等,這些內容將會成為學生的疑點。此外,受家庭條件、個體身心發展、知識水平等的限制,學生對教材中提到的'“製表位”等日常生活中不太常用的內容也會感到困惑。

説“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教學方法恰到好處,就會事半功倍。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遵循“學為主體,教為主導,實踐操作為主線”的教學理念,注重實際操作技能的掌握,因此,我採用在任務驅動模式下“示範+實操”的教學方法,具體是:

1、講授法和演示法相結合:我通過課件向學生講授製作精美、符合規範版式文檔的製作過程,同時通過展示平台和投影儀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報紙雜誌的優秀版面展示給學生,堅持直觀性與抽象理論教學相結合的原則。

2、觀察法和練習法相結合:學生通過觀察正確的示範操作、生動的畫面展示產生了強烈的學習動機,而這種學習動機恰恰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然後通過分組練習的方式,將班級分成五個小組,每組六人,由一個基礎較好的學生擔任組長配合教師完成本堂課給學生布置的任務。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之間存在的知識水平差異負責指導、答疑體現教學主導的作用,並且要堅持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

説“學法”

古人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力爭做到學與練緊密結合,作為教師應該讓學生先仔細觀察、認真分析領悟到製作符合規範版面文檔的要點和難點,再進行操作。在操作過程中,積極思考,大膽操作,邊思考邊操作,遇到難點及時提問,互相請教,互幫互助,共同學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現擬定以下學法:

1、觀察法:通過演示操作,課堂氣氛被調動起來,學生積極性得到提高,他們仔細觀察,並熟悉操作步驟,體會操作重點和難點。

2、主動探究法: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開動腦筋,發揮想象力,大膽操作,勇於實踐,自主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討論法:通過分組教學,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模式得到充分地發揮,那些基礎不好的學生在這堂課的學習過程中也能有所提高。

教學設備:

教師:電腦、展示台、投影儀。

學生:學生電腦。

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4分鐘)

(二)新課講解(11分鐘)

(三)課堂練習(24分鐘)

(四)課堂小結(5分鐘)

(五)佈置作業(1分鐘)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6

一、教材分析

《製作“電子相冊”》是省編國小信息技術教材第七冊第5課的內容。通過前面4課的學習,學生們已經學會了利用文字、圖片、藝術字、表格來製作簡單網頁。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利用Frontpage中的圖片庫功能,來製作自己的“電子相冊”,更方便有效地在網頁中管理圖片,通過網頁共同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同時,通過學生對網頁的完善與美化,在操作中去體會網頁中的色彩搭配。

二、學生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為六年級學生,他們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接觸過Powerpoint、Word軟件,對同屬於office系列的Frontpage比較容易接受,具有一定的操作基礎。學生們在三年的信息技術學習過程中,協作學習習慣,自主探究能力已基本形成。學生對本課的內容很感興趣,學習積極性較高。

三、課時安排

根據以上對教材及學生的分析,將本課安排為一課時完成。本課內容較多,在教學中宜精講多練,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去練習。

四、教學準備

教師用:已製作好的帶有“電子相冊”的精美網頁。

學生用:準備一些與學生較為熟悉的,感興趣的圖片素材,如我的校園、家鄉風景、卡通世界等等,分別放置在相應文件夾裏,供學生自主選擇。

五、教學目標

根據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和教材編寫安排,學生的現有的認知能力,特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性目標

(1)、瞭解圖片庫及水平線的應用意義;

(2)、瞭解網頁中色彩搭配的簡單知識;

2、技能性目標

(1)、學會在網頁中插入圖片庫,並會設置圖片庫屬性;

(2)、學會在網頁中插入水平線,並會設置水平線屬性;

(3)、能合理地用背景圖片來美化網頁;

3、情感目標

(1)、通過建立圖片庫,培養學生在信息社會中的共享、分享意識。

(2)、培養學生合理地美化網頁,提高欣賞、製作網頁的能力,激發學生頁製作的興趣。

六、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在網頁中插入和設置圖片庫,插入水平線。圖片庫和水平線是本課中的兩個新知識點,也是網頁製作中的兩個重要元素。

難點:設置圖片庫屬性。在插入圖片庫的基礎上,對圖片庫的圖片進行編輯,更有效地管理圖片,美化網頁,是學生們學習中的一個難點。

七、教法、學法闡述

1、任務驅動法:通過創設情境,設置一個大任務,即製作網頁“電子相冊”,再通過師生共同分析任務,將大任務分解為若干個小任務,逐個完成,,最終完成總任務。

2、演示講解法:演示法是信息技術教學中使用最多的手段之一。它通過教師向學生作示範性操作,同時伴以精煉的講解,幫助同學們快速理解和掌握操作步驟,教學重、難點。使得教學更加有效,使得課堂信息容量更大。

3、自主探究:鼓勵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自主探究,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探索中陶冶情操,在不斷探索中學會學習。

4、協作學習:在目前大班化的教學環境下,要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採取協作學習,互幫互助,互評互助的方式,充分利用學生資源,使教學能真正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穫。

八、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實際認知水平,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1、創設情境,提出任務

在課前,通過與學生交流談話,引導學生是否願意將一張張記錄兒時成長曆程的照片,一個個精彩瞬間,通過網頁與大家共享呢?激起學生的創作意願;再通過欣賞老師已經制作成功的精美網頁,再次激發學生的創作意願,提出本課的任務:根據老師提供的圖片素材,任選一個主題來完成,在任務的選擇上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與愛好。

2、分析作品,分解任務

在這一環節中,師生共同就某一主題作品進行分析,幫助學生理清創作思路,分解任務為:製作網頁標題、插入圖片庫、插入水平線、插入製作者信息、設置網頁背景。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分析,學會思考,培養“先規劃,後製作”的創作習慣,而不是機械地按照課本依葫蘆畫瓢。同時在分析任務的過程中,找出本課需要解決的問題,如圖片庫、水平線,設置網頁背景圖片,讓學生明白這些要素的加入能給網頁帶來什麼?使其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也為後期作品評價提出評價依據。

3、突破重點,實現目標

(1)、插入圖片庫

本課的重難點任務在插入圖片庫及設置圖片庫屬性,對此知識點採取的方法是:

演示講解

嘗試操作

對比設疑

探究交流

在這一環節中,首先通

教師的演示講解,直觀地、快速地將插入圖片庫的操作過程傳遞給學生,再由學生嘗試完成圖片庫的插入。在講解中引導學生根據窗口提示,大膽嘗試不同的圖片佈局,鼓勵學生作品具有自己的個性,而不是一味地複製老師的操作。在學生掌握插入圖片庫這一知識點後,教師通過對比展示提出疑問,如怎樣刪除多餘的圖片、怎樣修改圖片、怎樣添加提示文字等。啟發學生帶着疑問,自學課本“知識窗”,自主探究,進一步挖掘圖片庫屬性的設置,更好地管理圖片。鼓勵學生在探究中自主交流,互相協作,共同進步,體驗探究和交流的樂趣,不斷激發求知慾。

(2)、插入水平線

“插入水平線”內容難度不是太大,考慮到六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故本環節的教學主要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個別指導為輔,學生互助的方式來完成本環節的教學內容。

4、完善網頁、美化網頁

至此,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均已突破,接下來的任務主要是完善網頁,美化網頁。“網頁標題”、“製作者信息”這兩個環節沒有涉及新的知識點,學生完全可用自己所學知識來完成。對於網頁背景圖片的設置,提醒學生嘗試用前幾課所學過的,為網頁設置背景色的方法來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在學生製作時,可將注意事項一一呈現出來,讓學生明確製作要求,有效地完成任務,實現目標。如在添加網頁標題時,要選擇與自己所選主題相符的圖片;在為網頁添加背景圖片時,要注意網頁的色彩搭配,要柔和、賞心悦目。

5、交流欣賞,自評互評

為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要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本課採取了學生自評,互評的方式進行。互評:鄰近或小組內同學互相欣賞,指出優缺點,加以改正。將發言權交給學生,通過學生的評議,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評價能力,加深他們對知識的記憶,理解,更好地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自評:設計自評表,根據本節課的學習情況,為表中的人臉添加表情。這種趣味性的評價更貼進學生心理,使學生心情愉悦,更好地瞭解自己在本節課中的學習情況,發現知識掌握的薄弱環節,及時補缺補差。

6、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師生共同回顧本節內容,通過總結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完成教學。信息技術源於生活,更服務於生活。鼓勵學生課後試着去了解一些圖片的獲取和處理方面的知識,如數碼相機、掃描儀的使用,圖片的調整等,試着將記錄自己家庭,自己成長曆程的精彩瞬間製作成“電子相冊”,和家人共同分享。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7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國小信息技術教材(第二冊)第一單元第七課《大家一起放風箏》的教學內容。因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創設教學情景的需要,我將課題改為《美麗的海底世界》。本課是關於畫圖知識的延伸,培養學生順利、快捷操作使用畫圖的技能。教材的目的是讓學生初步瞭解並掌握一些常用工具的名稱及基本用法,重點是掌握利用畫圖的選取工具的使用方法。國小生對色彩非常感興趣,豐富的色彩可以創建美麗的畫面,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美的薰陶,尤其是學生在學習了計算機畫圖的基本操作要領之後,學習興趣更是被大大激發,學習熱情也空前高漲,表現慾望極其強烈。其實,學生學習需要的就是興趣和動力。

此課的目的在於進一步讓學生掌握畫圖的功能,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受到信息技術教育的同時,感受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喚發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培養學生富有情趣、積極向上的道德情操。因此,這節課整合了信息技術教育、環保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二、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是國小三年級學生,他們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基礎與操作能力,而且想象力已經接近現實生活。無論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都有不甘落後的心理,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強,所以對他們學習時的指導要有針對性和啟發性。

根據以上的分析,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三、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熟練掌握選取工具的使用方法,並對圖形進行移動、複製、等操作。恰當選擇自選圖形聯繫生活實際綜合繪圖。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在兩次分組中合作交流、學習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與他人的溝通能力,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培養學生自信心,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掌握圖形的移動、複製操作;

四、教法學法

信息技術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練習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的教學方法是:

1、用美麗的海底圖片導入新課,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

2、根據信息技術學生操作性很強的特點,在講完一個知識點後,及時做相應的練習,以鞏固所學內容。

3、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學習能力,本節課主要採用教師適當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等多種操作方法。

充分利用計算機課堂雙主體結構的特點,本節課的設計也體現了雙方體的要求。

五、教學準備:

硬件資源準備:多媒體網絡教室和投影機。

軟件資源準備:Windows98或以上的操作系統。

資源素材準備:用幻燈片製作的課件。

六、教學過程

根據心理學、教育學原理:國小生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記憶以機械記憶為主、注意力以無意識注意為主。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水平,本課設計要形象、兒童情趣濃厚、易於感知,把抽象的知識寓於實踐操作、動手練習之中,設計任務時加入學生平時喜歡的圖畫,適時出現,使學生始終維持較久的注意力,有益於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教學全程。具體教學程序如下: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教師展示一個美麗的海底世界畫面,學生通過已有的生活體驗發表自己的評價,意識到畫面的多姿多彩。教師抓住時機導入本節課內容。

此環節設計的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學生易於感知色彩豔麗的形象、熱衷於對海底世界嚮往的心理趨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境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二)嘗試學習,完成任務

(課件演示:一幅只畫了一條熱帶魚的範畫)

出示任務一:

教師提問:同學們,看到這幅畫,你們想一想,要畫出這樣的魚,我們都需要用到畫圖軟件中的哪些工具呢?

學生討論回答問題:直線工具、曲線工具、橢圓工具、油漆桶工具。

教師過渡:那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試一試畫一條這樣的魚呢?

該任務設計的目的為了使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這是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學生很容易完成。

(教師進行指導、評價。由於此項操作簡單,教師只需根據學生操作、探究的過程和方式予以表揚、鼓勵性評價,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要求:嘗試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藉助教材和課件中的範畫進行學習。

該任務設計的目的為了使學生自主學習在顏料盒中取色、自定義編輯色彩的方法。學生不易完成的部分教師及時引導、更正、補充。

(教師進行指導、評價:小朋友,大家畫得都很不錯,你們真棒!希望你們繼續努力,加油!)

(課件出示兩條一模一樣的魚,老師説: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為什麼會多出一條小魚來呢?)

出示任務二:

探究兩條一模一樣的魚是怎麼來的?進而學習選取工具的使用方法。

出示課題:選取工具定義圖像

教師進行演示並講解選取工具的使用方法。

該任務設計目的為了使學生自主學習選取工具的三種用法,對不能完成的部分教師及時更正、引導、補充。

(課件出示一幅自己設計的海底世界圖:小朋友,你們真聰明,這麼快就學會了這麼多的知識,謝謝你們,我這還有一幅美麗的畫,看!{展示一幅用本節課知識畫出的圖片},我相信小朋友們也能畫出這麼美麗的圖片,我們來一次比賽……)

出示任務三:

發揮你的想象力,創作一幅圖畫,用選取工具把你設計的海底世界畫出來,看誰的畫面顏色漂亮,看誰的畫得小魚最多,可能單獨作戰,也可能小組合作方式來解決,遇到技術問題可通過小組討論或向老師求助來解決。

該任務設計目的為了使學生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實踐、綜合應用、探究學習,發展學生創作能力、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集體討論、交流、評價

該環節設計目的為了使學生在自主學習、實踐應用的基礎上,能整體理解全課知識點,並遷移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培養審美情趣,促進思維,促進學生素質綜合提升。

本節課教師拋出一個個任務,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使學生能夠自我探索、自主學習、自主創新、團體協作,達到掌握操作方法和使用選取工具的目的。在這一環節中,使用優越有效的評價制度(畫得好的學生獎勵掌聲),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作熱情和鑑賞能力,並能夠簡單敍述創作意圖,促進學生深入理解,豐富內涵,陶冶情操。

(三)課外延伸、學習總結階段

1、環保教育,注重情感

(師:你們説的很好!是啊,如果我們再不保護環境,保護大海,也許有一天就看不到美麗的海底世界了。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共同從保護環境開始做起,好嗎?)

2、課件展示:擁抱大海的圖片。

七、設計理念

本節課,我注重體現以下理念:

1.學科整合。本課整合了美術、信息技術和思想品德三大學科,以及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內部整合。

2.講練結合。就本課內容而言,三年級學生非常感興趣,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則。

3.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學生變被動接受學習轉變為自主愉快的自主、探究式學習,並通過多種學習方式獲取信息,掌握操作技能。

《美麗的海底世界》反思

一、上課總體情況描述

本節課在總體上進行的比較順利,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在課堂上配合默契,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使整個的教學過程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老師進行引導的新課標的理念。

二、成功之處

3、重點與難點的安排

在教材中,重點與難點的內容是放在最後的,由於時間和同學的注意力集中的問題,特將重點與難點的內容提到前面,有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而且有一種強調的意思。在教學過程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4、學生與教師的互動

由於這些誘惑在同學們身邊是時時存在的,所以只要用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就會發現,因此,每位同學回答問題和提出問題都十分的合理和有趣。進而增加教師授課的信心,整個課堂的氣氛十分活躍。

5、多媒體課件的製作

在製作本課件時,參考了本組老師的意見,同時在網上搜集了大量的事例和圖片,經過較長時間的思考和篩選,最後形成了現在的課件。在製作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一個信念,讓學生愉快輕鬆的度過本節課,同時又有所啟發。

三、不足之處

1、知識點的銜接

由於新課標的知識體系比較零散,所以,在過渡和銜接上存在一定的難度,本組的老師共同認為,要對所有的知識進行銜接是不可能的,只有對一些重點和難點的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才能進行更好的銜接和過渡。

2、上課的表情

在本節課中,老師的身份相當於主持人,所以,表情要豐富,自然,而我在教學過程中顯得比較嚴肅,影響了教學愉快輕鬆的氣氛。這一點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克服和注意。

3、幻燈片的放映

由於點擊的速度過快,所以,在最後結束時出了一點問題,可能與當時的時間有關係。時間比較緊張,在時間的把握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通過教學,我也得到一些啟示:

1、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應用性極強的學科。課堂必須讓學生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去實踐、去探索、去體驗。只有讓學生多去操作、多去實踐,才能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的操作技能,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2、在信息技術課中培養學生為“創作小主人”,計算機輔助教學,創設了情景,激發了興趣,變化無窮的畫面刺激着學生,使學生自始自終處於興奮狀態,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創設了條件。在今後的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在信息世界去創造、去想象,讓學生的思緒插上翅膀,展翅飛翔。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8

《走進濟寧》説課稿

山東省濟寧市永豐街中心國小 趙永宏

一、説教材

教材分析:

本節課題是《走進山東》,是山東省國小信息技術五年級上冊第4課的內容,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初步認識了演示文稿,能利用設計模板製作幻燈片。本節課是讓學生理解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功能,學會插入山東的名勝圖片、文字的方法,學會圖片的格式設置,熟練地在幻燈片中實現圖文混排。但我通過課前調查發現,學生對於山東並不十分了解,但對於自己的家鄉──經常遊玩的濟寧非常喜愛和熟悉,因此我把本課設計內容和課件都立足於濟寧,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今後深入、細緻的掌握演示文稿的功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情分析:

本節課所教授的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通過兩年的信息技術學習,學生的操作能力明顯提高,具備了相當的信息技術素養。學生大都非常喜歡計算機,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學生的強烈探索精神,會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不願意看書,喜歡在自主學習時隨意操作,導致了教師下達的任務與學生的學習相脱節,影響了整個節的教學效果,因此,讓學生學會聽課,學會利用書本等資料進行學習,是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也是養成教育的一個範疇。

三維目標:

認知目標:學生學會在空白版式的演示文稿中插入幻燈片、文字、圖片,並對文字、圖片的大小及位置進行簡單的設置。

能力目標:通過學生插入圖片及文字,較高難度的練習,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及演示文稿整體設計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學生插入非常熟悉的家鄉圖片,培養的審美情趣,及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重點:插入文字與圖片並進行設置。

教學難點:文字的美化、圖片的設置、文字圖片搭配合理。

教時:一課時

教法:本課採取任務驅動法,知識遷移法等學習方法,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完成教學目標。

學法:採用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二、教學準備

課件:關於濟寧的圖片。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導語:我們濟寧是一個美麗的城市,是古運河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同學們想不想欣賞家鄉的美麗景色呢?

師投影出示濟寧美麗景色。最後一張幻燈片(歡迎你到濟寧來)

師:我們的濟寧美不美啊?你想不想做出這麼漂亮的幻燈片呢?

師:只要你認真學,你肯定會比老師做的還要好。今天我們就學習利用演示文稿,介紹我們美麗的濟寧。

板書:走進濟寧 3分鐘

(設計意圖:本節課題目是《走進山東》,但通過課前調查發現,學生對於山東並不十分了解,但對於自己經常遊玩的濟寧非常的喜愛和熟悉,因此我把課件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新授

師:同學們,現在你先打開PowerPoint,選擇空的演示文稿,選擇空白版式。這就是你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如果讓你介紹濟寧,怎樣做才能讓你的作品圖文並茂。

1.文字的插入

師:怎樣插入文字呢?同位之間可以通過討論或參照課本內容,也可以請教老師來嘗試着練習,看誰最先完成任務。請同學們注意一個問題:在演示文稿中插入文字與word的不同在哪裏。

生嘗試練習。 10分鐘

師:誰能當同學們的小老師,告訴大家你是怎樣插入文字的?

生上台演示。

注意讓學生邊演示邊操作。(可以讓學生説説自己是怎樣對文字進行美化的)

師:這位同學真聰明,不但學會了插入文字,還知道了怎樣對文字進行修飾,我們是不是應該向他學習呀?

生:是。

師:通過你們的操作,誰能告訴老師在演示文稿中輸入文字與我們以前所學的word有什麼不同?

生:word是可以直接輸入文字,而在演示文稿中,我們要先插入文本框(橫排、豎排),然後再輸入文字。

師:這位同學説得非常好,看來同學們學習得特別認真。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讓學生演示文稿中在插入文字時,瞭解word與演示文稿中有什麼不同,感覺兩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的.比較學習,加深學生的印象。本環節在具體教授中,就發現有些學生盲目操作,直接打字,不知道看書,因此老師強調了看書環節,這也是一個好習慣的培養。)

2.插入圖片

師:對,那怎樣插入圖片呢?在D盤濟寧文件夾中,老師給你準備好了濟寧的一些美麗風景,你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圖片。下面,請同學們自己嘗試插入圖片。同位之間可以討論或參照課本。

生嘗試操作。展示較好學生的作品

師:老師有個問題,這幅圖插入後,發現不太合適,你是如何調整的?

(當鼠標指針呈雙向箭頭時,拖動鼠標可以改變圖片的大小,當鼠標呈四向箭頭時,拖動鼠標可以移動圖片。)

(設計意圖:本環節採取知識遷移的方法,讓學生回憶在word中插入圖片的方法,兩個軟件方法基本一致,難度不是太高,主要對插入的對象-濟寧的圖片感興趣,因為圖片大小不一,學生在插入過程會發現新問題,圖片不合適需要調整。從而引出調整的方法。)

3.添加新幻燈片

師:我們濟寧漂亮的地方非常多,如果想展示我們濟寧更多的風景,一張不夠用怎麼辦?

生:添加新幻燈片。(板書)

師:對,添加新幻燈片,怎麼添加,誰能快速添加一個?

師:同學們已經學會了這三個內容,現在輪到你大顯身手了。

4.大顯身手

目標:完成介紹家鄉的演示文稿。

要求:內容豐富 用你愛家鄉的真實情感去創作。

時間:10分鐘。

師:誰願做一個小導遊,向各位老師和同學介紹濟寧,展示我們濟寧的風采。我是濟寧人,濟寧的風景這麼好,介紹的時候應該感到很自豪。誰能把自豪的感情説出來。

師:他説的怎樣?誰能評價一下?

找生進行評價,注意鼓勵學生。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可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辨別的能力。讓學生不要單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説出好在哪裏,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的結果多樣化。通過練習製作家鄉的演示文稿,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本節課所學知識,拓實本節課的知識點。同時,通過插入圖片、文字,感受到家鄉的美麗,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及熱愛家鄉的情感。)

三、總結(1分鐘)

師:誰能説説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麼。

(設計意圖:學生倡談收穫,對本節課整體感知,體驗到成功的喜悦,為下節課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9

一、教材分析

《美化教師節賀卡》是龍教版國小信息技術教材第五冊第三課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國小五年級學生。它以前面學過的利用文本框制作文字,插入藝術字、剪貼畫、圖片等知識為基礎,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在圖文並茂的幻燈片中添加背景的製作方法,使幻燈片更加的美觀。為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創作提供較為完整的知識構架,給學生提供一個“將我所學,為我所用”的遼闊空間。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習和操作使學生了解“背景”命令,使學生掌握使用“背景”命令設置幻燈片的背景的方法。培養學生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審美能力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信息的綜合素養。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自學,學生交流、師生交流、人機交流、學生活動等形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在自主解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成就感,為今後學會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同學們的互助交流合作中,培養合作意識和樂於助人的良好品質。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背景”命令基本操作方法。

難點:利用圖片設置背景。

四、教法闡述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探究”等。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立足基本操作,滲透基礎知識”,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從而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

因此,本課採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教學模式。通過創設一個選美的情境,設置一個個任務,引導學生自學教材內容,自己動手操作實踐,並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查漏補缺,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啟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五、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着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六、教學環境

提供背景圖片,幻燈片。

七、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引導質疑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三)鞏固練習,體驗樂趣

(四)歸納總結,完成構建。

具體闡述

(一)創設情境,引導質疑

首先出示兩張幻燈片(一個是有背景 ,一個沒有背景):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進行一次選美比賽,請從教師給出的演示文稿(一、二)中選出最美和最醜的幻燈片,並請説出自己的理由。

學生觀察放映後進行小組討論,發言。

通過選美比賽可激發學生興趣。討論時,應引導學生找出以下內容:有的幻燈片有背景,有的沒有;有背景的漂亮,無背景的不漂亮; 引出問題:

什麼樣的命令能設置背景讓幻燈片變美?

(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打開格式菜單,找到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命令:“背景”。(提示,右鍵菜單出可找到)

1、自主探索,小組討論:

請同學們使用“背景”命令設置演示文稿一的幻燈片的背景,看看聰明的你,能不能自已學會這個命令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礎上兩人一組討論以下問題:

用“背景”命令加背景,有多少種選擇?(在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之後,馬上讓學生自主看書學習、給孩子解決簡單問題的機會,讓孩子初步品嚐到成功的快樂。用激勵性的語言請學生自主探索,自主探索的目的: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小組討論的'目的是培養協作精神。)教師巡視課堂,觀察學生探索情況,注意學生出錯的地方,這些問題用演示系統投出。

2、請學生上台演示探索的成果(學生演示時,注意表揚學生,鼓勵自學行為)。

3、教師演示(突出重點)

教師重點演示下列三個方面:

(1)是選擇不同的顏色作為背景;

(2)是選擇用圖片作為背景;

(3)是選擇過渡填充效果作為背景;

4、請學生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考察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表揚能提出問題的學生)

5、教師用演示給出正確答案:

(根據學生能力,靈活處理本處教學:

對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通過自行研究找到解決的辦法。

對能力較弱的學生,則由教師引導完成這個教學點。

教師演示時,對“用圖片作為背景”命令要着重強調,幫助學生找到圖片所在的位置。(突破難點))

( 三)、鞏固練習、體驗樂趣。

請學生為學校的一名老師的幻燈片加背景,要求至少用上顏色、過渡、圖片、這三個選項,然後相互比較,看誰做得好。

要求用顏色、過渡、圖片的目的在於考察學生全面掌握的情況,學生設置背景後,教師機通過演示投出,請全班同學比較,找優點和缺點。(集體評價學生學習效果)

幫助老師做事,是國小生都喜歡做的事,學生們都能做得非常認真。最後通過相互比較,集體評價,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欲。

(四)、歸納總結,完成構建。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命令?這些命令有什麼用?

2、“背景”命令中各個選項你最喜歡哪一個?請説説你的理由

通過學生回答問題進行小結。

為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

八、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的總體的思路是:

1、由選美比賽引出:“背景”命令

2、學生自主探索這個命令的使用方法。

3、教師演示這個命令的使用。

4、以幫助老師做事,強化練習,鞏固新知。

5、相互比美,相互比較,採用集體評價,以比美的方式調動學生情緒,激勵學生進一步研究怎樣設置背景。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10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教育部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實驗區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五課。本節課是在學生對畫圖程序和畫圖工具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深入學習電腦繪畫,學會曲線的三種畫法,學會靈活運用曲線來畫圖。本課是三年級教材中的一節實用課。

2、教學目標

本節資料側重於學生的實踐潛力的鍛鍊,為使學生有效將知識聯繫於實踐,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根據本人對教學資料的理解、分析,並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①透過自主探究,掌握運用曲線工具繪製單弧曲線、雙弧曲線和封閉曲線的方法,能根據主題繪製曲線。

②根據實際狀況和需要繪製適宜的曲線,在實踐中觀察、思考,繼而創作。

③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體驗繪畫創作的樂趣,培養用心探索、不斷進取的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

透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一些繪圖工具的基本操作(如:直線、多個幾何圖形工具的繪製等),但對如何使用曲線的繪製不甚瞭解。而透過使用曲線工具繪製曲線方法是本課的重點。本課教學中將曲線為三種形態:一個彎的單弧曲線、兩個彎的雙弧曲線、封閉曲線,用簡潔、易懂的方式,為學生講述曲線畫法的基本要領。透過本課的學習,我期望能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自我創新潛力,學會曲線的三種畫法,學會靈活運用曲線來畫圖。

重點:單弧曲線、雙弧曲線和封閉曲線的繪製方法

難點: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運用曲線工具繪圖

二、説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以“任務驅動法”為主,“講練結合”、“學生自主探究”為輔,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現方法、解決問題,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用心性。

本節課我主要培養學生“理解任務—探索嘗試—綜合運用—自主創新”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發展學生的創造潛力、訓練學生的`思維潛力。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注意培養學生大膽動手、善於探索新知的潛力,在教學設計上,我把新知細化成多個任務,讓學生在完成每一個小任務中品嚐到收穫的快樂,成功的喜悦。課堂上教師要把握精講多練的原則,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實踐和探究,引導學生去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三、説教學過程

教材中曲線的學習是以畫柳樹為載體進行學習,但基於我們學生的認知特點及生活地域的不同,加上本節課是初學曲線工具,本節課讓學生畫柳樹難度較大,因此,我並沒有採用畫柳樹作為製作主題。我認為從認知上思考,要注意傳授知識的科學性;從技能上要求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畫圖方法;從學生思想上思考,要注意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興趣。現設計如下教學過程:創設情境,揭示課題——探索新知,實踐運用——拓展提升,深化知識——歸納小結,知識內化。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老師課前準備一幅繪畫作品,因為針對的是國小生,所以作品色彩要鮮豔,作品資料包含了本節課要講的主要知識技能,亮麗的圖畫能夠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明確本節課就應學會並掌握的學習資料,從而揭示課題。

(二)探索新知,實踐運用

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把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貫穿於教學中,三種曲線形態繪製方法的學習均採用導學案輔助學生自學,提高學生自學潛力。

1、認識曲線工具圖標及工具樣式

2、學習單弧曲線

先出示兩個表情圖(微笑的表情、難過的表情),提出任務一:運用曲線工具完成表情圖,進而要求學生利用導學案自學單弧曲線,完成表情圖。學生理解任務後,便探索嘗試,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小結單弧曲線的畫法。

聯繫生活:大家想想還有哪些事物能夠用曲線工具繪製?

在學生單弧曲線繪製的基礎上,聯繫生活實際,抽象生活中的曲線,為後繼的創作奠定基礎,也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過渡到雙弧曲線的學習。

3、學習雙弧曲線

事物的外表呈現出彎曲的線條,我們能夠嘗試用曲線工具繪製,除了靜態事物,還有很多事物總是以動態的形式呈現,儘管它本來是直線條的,但是運動起來的時候還會是直線條嗎?

出示《氣球圖》,觀察氣球的拉線和剛才所畫的單弧曲線有什麼不同?

理解什麼是雙弧曲線,利用導學案二,學生自學雙弧曲線,最後師生共同小結畫法,並完成《氣球圖》。

4、提出問題:比較單弧曲線和雙弧曲線的畫法有什麼異同點?

學習完單弧曲線和雙弧曲線,透過比較形態和畫法,加深對這兩種曲線形態的畫法。

5、學習封閉曲線

教師出示封閉曲線圖,學生觀察封閉曲線,想想像什麼?透過學生的想象,聯繫生活,擴展曲線工具的應用範圍,再利用導學案自學封閉曲線,最後畫水滴來鞏固封閉曲線的畫法。

6、小結曲線工具三種形態的畫法

(三)拓展提升,深化知識

按要求作畫:利用曲線工具創編表情

(四)歸納小結,知識內化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本堂課主要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透過老師的補充講解完成所學知識的資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集中,興趣濃厚,遇到困難時能向其他同學求助,相互協作,很好的完成了學習任務。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一學、想一想、畫一畫掌握畫曲線的方法。給予學生親身實踐操作,從實踐中學會調整線段彎曲,從而突破教學難點,最終實現“做中學,學中做”的目標。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11

活動目的:進一步瞭解名片的功能,初步學習設計名片。

活動準備:教師--“名片樹”兩棵,上面懸掛各種各樣的名片。

學生--每桌上放有鉛筆、模板、彩筆、卡紙、剪刀;學習書寫數字、名字。

活動過程:

一 、總結故事中名片的功能

1提問:小老虎來到森林以後,是什麼幫助它認識了那麼多的新朋友?後來,小老虎生病了,又是什麼幫助它請來了河馬醫生?

2小結:有了名片真好,既可以用它認識許多新朋友,又可以根據名片上的電話號碼、地址與朋友保持聯繫。

二、欣賞名片樹上的各種各樣的名片

1提問:小朋友,平時,你們見過名片嗎?見過誰的名片?

2我這裏也有名片,還有兩棵名片樹呢!(出示名片樹,幼兒觀察名片的形、色、裝飾方法)

3小結:名片樹上有各種各樣的名片,都裝飾得很漂亮。

三、一步瞭解名片的功能,和設計名片的`要素。

1提問:剛才,我們看了各種各樣的名片,你們知道名片有什麼用?

2小結:名片有各種用處,認識新朋友、與朋友保持聯繫、介紹自己單位的產品等。名片為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帶來了不少方便。

3請幼兒當設計師為自己設計名片。要求幼兒不忘名字、電話等設計要素,還可以寫上自己的班級。

四、幼兒設計名片

五、教師巡迴指導:名字、電話號碼是否寫清楚;是否會使用模具剪各種形狀的名片;裝飾得是否漂亮。

六、相互交流

1提問:你想把名片送給誰?為什麼?(提醒幼兒可以把名片送給其他班級的小朋友。)

2 學生,教師之間相互交換名片。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1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説課的內容是天津市教育教學研究室編寫的九年義務教科書信息技術五年級全一冊中的《計算機的“小管家”》一課。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瞭解了計算機的性能與作用並學會了計算機的開啟和關閉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界面的特點,掌握用鼠標啟動桌面的圖標,學會鼠標的移動、單擊、拖拽、雙擊四種操作方法。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初步掌握一些計算機的技術,但對計算機術語、概念掌握較少,本課着重引導學生認識桌面及各部分的名稱及啟動程序的方法。

三、教學目標:

1、知道視窗系統的界面(桌面)的特點,掌握用鼠標雙擊啟動桌面上的圖標的方法。

2、學會從“開始”菜單啟動程序,學會啟動桌面上的圖標。學會鼠標的移動、單擊、拖拽、雙擊四種操作方法。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操作習慣。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桌面內容的認識和啟動程序,學會鼠標的移動、單擊、拖拽、雙擊四種操作方法。

難點:啟動程序的方法。

五、教學準備:

媒體課件、教師機,學生機。

六、教學方法與手段

主要採取情景導學法與任務驅動法去幫助學生消化本次課的內容,充分落實學生本位、以學定教的原則,同時再採用“試一試——説一説——練一練”的方法,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

七、教學模式

情境導入——任務驅動——自主訓練——拓展應用

八、教學環境:

網絡教室

九、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揭示課題。

日常生活中,我們把一些經常用的物品放在桌面上,計算機有許多東西,它們也要放得好好的,猜猜看,它的那個神奇的“桌面”在哪裏?緊接着教師媒體出示課題,介紹“桌面”。學生質疑。此環節的設計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從學生學習生活出發了解計算機“桌面”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發現。觀察與發現是自主學習的好方法。本次教學共安排了三次觀察與發現。

(二)、觀察桌面、發現特點。

1、觀察與發現(一)

我設計了通過觀察與發現,瞭解計算機“桌面”的內容。觀察桌面上有什麼呢?學生觀察討論,教師巡視,根據學生的交流及時歸納、總結。利用多媒體出示:圖標、任務欄、鼠標指針、“開始”菜單。多媒體的出示直觀形象,幫助學生很快的認識桌面上的內容。緊接着介紹計算機的“桌面”的背景圖片可以不一樣。欣賞不同背景的計算機“桌面”。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2、觀察與發現(二)

再次觀察學生機的桌面上有什麼?你也可以數一數圖標有幾個?和剛才看到的有什麼不同?學生交流。學生機便於學生更好的觀察,網絡的交互性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實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作用。

3、觀察與發現(三)

第三次觀察:開始菜單欄中的程序與桌面上的圖表有什麼不同?啟動相應的程序試一試。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細心觀察。通過探究學生髮現:

★“開始”菜單中有兩類選項:

一類選項右邊帶有黑色三角,表示含有子菜單,如果將鼠標指向這類選項上,那麼菜單旁將出現一個子菜單:

另一類不帶黑色三角的選項則代表程序,鼠標指向這一程序會變成深藍色,用鼠標單擊以後,Windows將執行該程序。

此環節設計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知識的獲取由被動轉變為主動,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主性。從而進入下一個環節——

(三)、自主學習,啟動程序

1、試一試:嘗試啟動,“開始”菜單裏的“畫圖”的'程序。

2、練一練:通過“開始”菜單啟動“寫字板”程序嗎?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從書本上獲取信息,理解方法,學會技能,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四)、鼠標操作

由於學生有了一定的操作基礎,通過課件自學鼠標的操作。這樣使學生按自身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進度、學習途徑來學習,以達到自身最佳的學習狀態。

(五)、拓展練習、啟發思維

1、試一試用鼠標拖動的方法,將任務欄移動到桌面上的不同位置。

2、任務欄的大小能否通過鼠標拖動的方法來改變?動手試一試。

3、使用鼠標分別在桌面的空白區域、“我的電腦”、“網上鄰居”、“任務欄”等不同的位置單擊鼠標右鍵,仔細觀察快捷菜單的內容相同嗎?

(六)、作業:

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封信,(媒體出示)老師請小朋友回去填好,明天放在老師的辦公桌上。老師會及時和你交流。

(七)、這是本課的板書設計:

認識“桌面”

啟動圖標

任務欄

鼠標指向

啟動“開始”菜單的程序

(八)、反思:

通過執教,我有如下的體會:

1、觀察與發現是自主學習的好方法。因此,我設計了通過觀察與發現,瞭解計算機“桌面”的內容。而觀察與發現是有指導性的。從共同觀察大屏幕中的同一桌面到學生各自計算機的桌面,歸納出桌面應該有的共有特徵。每個桌面都有圖標、狀態欄、開始菜單、鼠標指針。

2、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提高。我通過三個小層次的設計:

(1)自學嘗試

(2)示範演示

(3)集體嘗試。

讓學生從書本上獲取信息,理解方法,學會技能的過程。採用大家試一試,嘗試啟動,“開始”菜單裏的“畫圖”的程序,使學生真正掌握方法和技能。最後通過練一練再次鞏固了技能。使學生嚐到自主學習的樂趣。逐步轉變學生的思維,培養能力,發揮了團隊的協作精神。

3、信息科技這門課程的學習,對於孩子們來説才剛剛起步,在他們的腦海中只有遊戲、玩。然而,我在課上所要留給學生的是一種思想上的認識,在啟發學習的過程中,讓他們認識到這是一門探索信息科技的課程,它會引領着我們展開對現代信息技術領域的探索,探索學習方法、掌握學科知識,提高自身能力,整個學習過程中體驗有探索的樂趣。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13

一、教材分析

《可愛的動物》是重慶大學版《國小信息技術》教材第三冊“用PowerPoint製作演示文稿”單元中的一課。本課是在學生認識瞭解PowerPoint、學會PowerPoint中插入多張幻燈片之後,對美化幻燈片、插入剪貼畫的學習;同時也為以後學習在幻燈片中插入影片、表格打下基礎。

本課教材從學生喜歡的小動物入手,學習插入剪貼畫的方法,圖文並茂、操作步驟講解詳細,學習內容雖然簡單,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受書上步驟限制,在實際應用中就不太容易靈活運用、舉一反三。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對本單元前兩課的學習,學生的操作能力已經達到會製作有多張幻燈片的演示文稿,能在幻燈片中插入文本框的水平。同時,國小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思維定勢少,喜歡觀察、發問、探索、質疑,喜歡展示自己的發現,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去保護他們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習興趣,他們就會迸發出創造的思維火花。這一切都為這節課的學習做好了準備。

三、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學會在幻燈片中插入剪貼畫,以及改變剪貼畫大小、位置的方法;學會修改幻燈片背景的方法;

②、能夠運用本課知識點獨立設計製作多頁圖文並茂,背景豐富的演示文稿;信息素養:培養學生處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製作3-5張本課知識點卡片。

情感與態度:培養合作和探究意識。引導學生能夠正確的欣賞、評價同學的作品。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剪貼畫的插入、背景色的修改。

教學難點:剪貼畫大小、位置調整和幻燈片背景設置的靈活運用。

四、教法與學法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教師要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學生主體參與的精神,教師只能是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是為學生服務的,而學生則是實踐者、領悟者、應用者,是教師服務的對象。在這樣的理論指導下,結合本課教材的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教法主要採用:激趣法、質疑法、競賽法等,學生主要採用自主探究、實踐操作、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等方法進行學習。

五、教具準備

知識點卡片範例。

六、教學過程設計

1、複習引入:(3-4分鐘)

將全班學生分為三個小組,告訴學生本節課的學習將通過小組間競賽的方式進行,鼓勵同學之間展開積極友好的競爭。並組織學生開始第一場比賽:知識搶答賽,複習前面幾課所學知識點:“如何打開PowerPoint?一個演示文稿中可以有幾張幻燈片?可以直接在幻燈片中寫文字嗎?怎樣插入文本框?”老師帶頭提出幾個問題之後,由學生代表出題考問。最後由老師提出問題:“在幻燈片中怎樣插入剪貼畫?剪貼畫的大小、位置可以調整嗎?幻燈片的背景色可以修改嗎?”把在本課中將要涉及到的知識點,用提問的方式引出。

設計意圖:五年級的孩子集體榮譽感強,喜歡同學之間開展各種比賽,可以抓住這一特點開展良性競賽活動,在複習前面所學知識點的同時,活躍課堂氣氛,並在調動起全班學習熱情的同時用新問題難住大家,引出本課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2、自主探究、掌握操作方法:(18-20分鐘)

(1)初步試探:讓學生帶着剛才提出的問題,自讀課文,並嘗試在電腦上動手插一兩張小動物的剪貼畫,改變幻燈片的背景顏色。比一比看哪一小組做得又快又好。教師巡視觀看、鼓勵學生、提出幫助學生深入思考的意見;

設計意圖:在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之後,馬上讓學生自主看書學習、給孩子解決簡單問題的機會,讓孩子初步品嚐到成功的快樂。

(2)答疑解惑:請遇到困難的學生在全班大膽提出問題,如:“剪貼畫的大小怎麼調整?是不是剪貼畫和文本框的位置都可以移動?後插入的剪貼畫遮住了先插入的'剪貼畫怎麼辦?幻燈片設置中的‘全部應用’和‘應用’有什麼區別?顏色列表框中沒有自己需要的顏色怎麼辦?”由其他學生共同幫助解決這些難題。並給予愛動腦筋、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或成功解決問題的小組以獎勵;

設計意圖:學生間的互助,不僅縮短了學生間的差異,增進了同學間的友誼,還讓部分孩子體會到幫助同學的快樂。

(3)自由探索:在前面練習和交流的基礎上,老師提出更進一步的問題,如:“還有什麼簡便快捷的方法插入剪貼畫?幻燈片的背景色可以像在Photoshop中一樣同時塗上兩種或更多顏色嗎?可以將自己畫的畫設置成為幻燈片背景嗎?” 讓學生自己動手找快捷鍵、右鍵菜單等更簡便的方法。

設計意圖:留出時間讓孩子自己探索,不僅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引導鼓勵學生不受書本限制,獨闢蹊徑。讓孩子充分享受探索的快樂。

(4)歸納小結:讓學生歸納總結,將學到的知識點整理記錄在卡片上,如:“插入剪貼畫的方法”、“改變剪貼畫大小和位置的方法”、“修改幻燈片背景的方法”。 小組之間比賽,看哪些同學歸納得既準確又細緻。

設計意圖:因為信息技術課每週的課時少,但所學的知識點多且沒有規律可循,與其每節課講一點,忘一點,還不如每節課都將學到的細小的知識點歸納總結,形成卡片,集少成多。類似於記英語單詞的卡片,既加深印象,又方便攜帶。在鞏固學生信息技術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一種學習的好方法。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3、實踐應用、鞏固新知:(10-12分鐘)

要求全班學生在10分鐘內,用剛才所學方法,製作一個5頁以上的演示文稿,要求在“動物世界”、“交通工具大展廳”、“温馨家園”、“周遊世界名城”、“北京20xx”、“我愛科學”等主題中任選幾個來用各種種類、大小的剪貼畫組成的演示文稿,並保存在指定位置

設計意圖:本課的教學內容比較簡單,把如何靈活運用所學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並在這一環節中用大量的練習來鞏固、讓學生將看書所學和自己探索到的方法通過大量的實踐、運用,反覆練習來消化吸收,從而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同時也給他們創造一個施展才能、發揮想象力和創作慾望的機會。

4、展示作品、交流評價:(3-5分鐘)

引導學生從圖文內容是否貼切、技法的運用是否正確、背景的設計是否突出主題、剪貼畫的大小位置是否得當、構圖是否合理等幾個方面,自我評價之後在小組間展開互評,評出“最佳技術獎”、“最佳設計獎”、等,然後推選出幾個作品在全班展示、交流。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可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辨別的能力。讓學生不要只用好和不好來評價,而是説出好在哪裏。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結果的多樣化。在這個教學環節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信息的辨別力和學生的信息素養,這正是我們信息技術課致力所求的目標。

5、總結、拓展:(2-3分鐘)

通過上一個環節的作業評價,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示範作品的優秀之處和同學給自己提出的意見,整理歸納成知識卡片。最後欣賞一段有影片和聲音的演示文稿,引出下節課學習內容,結束本課。

設計意圖:本環節帶領學生圍繞本課目標進行歸納小結,讓學生學有所獲;還讓學生對以後的學習興趣不減,這既是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這一理念的具體體現,也是一種提高後繼課質量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帶着期望走進課堂,帶着興趣繼續探索信息技術的奧祕,那麼他的學習一定是積極、主動的!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14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浙攝版國小信息技術三年級下冊第13課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國小三年級學生。本課是在學生掌握畫圖軟件和使用鍵盤輸入漢字的基礎上,用畫圖軟件中的文字工具插入文字而製作圖文並茂的海報作品,讓學生充分發揮創作才能,受到美的教育。因此這節課是整合美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畫圖基礎知識教學提高課。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熟悉畫圖軟件中文字工具的操作,掌握對輸入文字進行彩色處理及修改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掌握在畫圖軟件中對輸入文字進行彩色處理及修改的方法。

四、教法闡述

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立足基本操作,滲透基礎知識”,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從而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

為了讓學生掌握本課的內容,我採用了情景導學法與任務驅動法,幫助學生消化本課的內容,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主體作用。

五、學法指導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在這節課中,我始終引導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與求知慾進行學習與操作,通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與技能。把“自學—嘗試—創新”的思想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現方法、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六、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首先創設一個童話故事情境:小猴淘氣去百靈國學習。可是,不知為什麼,百靈國成了一個只有圖畫的世界,大家都不能説話,只能用文字交流。原來是小動物們不愛護環境,太陽公公把聲音和文字收走了。太陽公公説,只要小動物們愛護環境、保護環境,宣傳環境保護,就能找回聲音了,今天可是最後期限了。”“別急,我能幫助你們。”小猴説。可以只有圖片,沒有文字,怎麼宣傳環保呢,同學們幫幫我吧!”

設計意圖:創設美好的童話故事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巧妙設計了一個顯而易見的缺憾,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

(二)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1、任務一:給自己選擇一幅宣傳環境的'背景圖片,並在畫圖中打開。

由於在畫圖中打開圖片文件,上學期已學習,本節課中,可以讓學生比比誰能快速的用畫圖軟件打開一幅漂亮的背景圖片,教師從學生中選擇一名動作快的同學,把他的圖片廣播給在家看,然後激情,這麼美的風景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如果能配上優美的宣傳文字,就更能起到宣傳的作用了,從而引出下一個任務,給圖片輸入宣傳文字。

2、任務二:輸入宣傳文字。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帶着“怎樣在打開的圖片中輸入文字”這個問題讀書,然後嘗試操作。

此時應充分發揮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意識,在學生自已自學的基礎上,請動手能力強,掌握新知快的同學任小組長,互幫互助。

3、任務三,修改文字和更改文字色彩。

在圖片上輸入文字是一個基礎任務,在此基礎上提出下一個提高任務。

童話情境,小猴在輸入文字時,不小心有個字打錯了,而且他覺得只用一種顏色不好看,請同學們幫幫他。

以此激情,學生小試後,讓學習好的同學上台展示他的方法,彙報學習過程,老師給予獎勵,並小結他的方法。給予優化,推廣。

設計意圖:因為學生個體間存在差異,因此在本課中必須考慮到分層教學的問題,而在圖片中輸入文字作為本課的基本任務,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能掌握,所以此環節通過團結互助,合作學習的方式,快速全面的收穫新知。而圖片上輸入文字的修改以及更換顏色,是本課的重難點,我採用小猴提難的方式過度自然,教學上採取優秀學生演示,教師優化小結的方式來突破。在彙報學習中,對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讚揚。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自學能力,養成不怕困難、積極思考、與人合作的學習精神。

(三)、綜合運用,知識拓展

童話情境:小猴説:“同學們,運用你們學會的知識,發揮豐富的想象,幫助百靈國找回聲音吧!”教師提醒:“同學們不要忘記百靈國是因為破壞環境才被太陽公公收回聲音的,只有宣傳環境保護才能幫助他們拿回自己的聲音?發揮你們的想象與才能,設計出一幅能感動他人,教育羣眾的環保作品吧!”學生自選圖畫,把自己想説的話寫上圖片上,比比誰的宣傳作品更優秀。並保存好自己的作品。

設計意圖:在鞏固新授課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勵學生個性發展,讓他們在自由、寬鬆的空間裏,充分發揮想象力,創作出獨特的作品。

(四)、作品展示,完成建構

一堂好課,最後的畫龍點睛之筆也很重要。在此環節,我這樣設計:“老師發現同學們設計的宣傳用品都很美,下面我們來展示一下,互相學習、共同分享,在展示時還要談談你為什麼要這樣宣傳。”學生展示,自我評價。教師總結。最後通過童話情境,結束本課:動物們歡呼:“聲音找回來了,百靈國又漂亮了,小猴你真棒。”

設計意圖:學生在作品展示中,相互評價,各抒己見,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在自我展示和相互評價的過程中,進行了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作品展示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師及時發現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給予準確的評價和肯定,使學生獲得一種成功的體驗和喜悦感。

歸納總結:新課程強調尊重、讚賞,在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同時,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和喜悦。學生在展示作品時,教師多給學生揚長性地評價,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激發學生持續探究的興趣。

七、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美術、信息技術和思想品德三大學科,同時注意了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內部整合。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創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4、分層教學的實施。怎樣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

5、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通過意義建構,學生的技能不斷加強,實效性強。教學活動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策略豐富、實用而新穎、獨特,突破了學生的認知障礙,突破了難點,優化了課堂。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國小信息技術説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美化WORD文檔》是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國小信息技術》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九課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國小三年級的學生。它是教材關於word的文本編輯的延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word的練習之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修改文章的字體、字號和顏色,實現文檔的美化。

新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學生的需要就是我們教學的動力,基於此點,我設計了這一課時,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設置文章的字體、字號和顏色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初步掌握設置文章的字體、字號、顏色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我創新、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

三、教學重難點:

1.設置文字格式的具體方法。

2.理解各種字體、字號、字色的效果,以及不同字體、字號、字色效果之間的區別。

三、教法闡述: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是“任務驅動法”。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因此在上課時先讓學生打開前兩節課寫的作文,設置一個個任務,讓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知識,自己動手,完成對作文的再次編輯、排版。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四、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獨立操練——思考討論”。新課改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因此本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帶着任務通過實際操作,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五、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我校三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我把教學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複習文檔的選取操作,我先讓學生打開前兩節課寫的作文。然後提出問題:前面學習過如何選中文檔中的內容,下面請一位同學完成下列的各種選中操作:

①選中任意字符

②快速選中一行

③快速選中一段

④快速選中全文。最後,由一名學生操作,將過程演示給全體學生並口述選取方法。

(設計意圖:因為文檔的選取是新課所有操作的`基礎,所以先進行復習,為學習新知識打好基礎。)

接着,我出示同一首古詩,分別用兩種不同字體、字號和顏色編輯。讓學生觀察,這兩首古詩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讓學生通過觀察知道:這兩首古詩的字體、字號和顏色不一樣。由此引入新課:本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就是“如何進行文字格式的設置”。

(設計意圖:通過強烈的對比,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第二階段:圍繞目標,重點講解。

首先,我提問:今天要學的內容是有關對文字格式進行設置,想一想,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可以在哪個菜單中進行?然後我再點撥,除了“格式”菜單,利用“格式”工具欄也可以進行。接下來讓每個同學觀察“格式”菜單中有哪些命令和“格式”工具欄上又有哪些按鈕。通過觀察,讓學生明確設置文字格式的命令和按鈕。

最後,我通過廣播講解“設置字體”的具體步驟和方法,在講解時,我分別用三種方式對字體進行設置:

1、介紹用“格式”工具欄對字體進行設置。

2、介紹“格式”菜單和右鍵快捷菜單中的“字體”命令的使用方法。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內容全部由教師講解,利用電子教室軟件把操作過程廣播給全體學生,使學生能方便地觀察全過程,對文字格式的設置有一個準確、具體的瞭解。)

第三階段:任務驅動,嘗試練習。

佈置任務:

1、根據老師的講解演示,設置你作文的字體。

2、小組合作探究設置字號的步驟和方法。

3、獨立完成對文字顏色的設置,並説説步驟和方法。

學生獨立操作,遇到困難交流,教師巡視指導。然後請學生演示,並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設置,將操作過程演示給全體學生。

(設計意圖:由於這部分內容設置過程比較相似,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重點講解,讓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先按老師講解演示獨立設置作文的字體,然後小組合作探究設置字號,最後獨立設置字的顏色。這樣既培養和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第四階段:課內拓展,遷移運用。

再打開一篇文章,由學生各自進行創新美化,活動結束,挑選幾篇美化效果比較好的文章演示給全體學生,並請大家評審出美化效果最佳的作品。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對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六、設計理念: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注重體現以下教學理念:

調動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麼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怎樣激起學生對本課內容的興趣,是學好本課的前提。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兩首對比強烈的古詩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重點解之後,又設置一個個任務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精講多練:作為枯燥的信息技術課,學生又是很少接觸的,也很難掌握其學習的方式方法的。因此,在教學中,我針對本節課幾部分內容基本相近的特點,採用了重點講解字體的設置,然後設置一個個任務,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如:獨立操作、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等)進行操作練習,提高學生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

學生主體:在教學中,我注重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獲取信息,掌握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