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必備】散步説課稿三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98K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散步説課稿3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必備】散步説課稿三篇

散步説課稿 篇1

我今天説課的篇目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散步》。具體從以下幾方面來説:

一、 新大綱、新課標對七-九年級現代文閲讀教學的基本要求

它們是: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學習良好的閲讀方法,理解主要內容,領悟深層意味,品評藝術特色,探討有價值的問題。

二、 課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1、在七年級上冊教科書中,前四個單元分別以人生和自然為主題編排文章,第五單元緊跟其後,編者顯然意圖引導學生將目光轉向家庭與親情。其中,《風箏》與《羚羊木雕》表現的是家庭矛盾衝突的一面,而《散步》等表現的則是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這是在引導學生關注家庭生活,關注父母長輩,體味人間親情,樹立責任意識。

2、新教材注意到了七年級上冊的特殊地位:一是與國小的銜接,二是在整個中學語文學習中的重要地位,三是語文學法的指導、最基礎的語文能力的形成與良好語文習慣的培養。這三方面的要求是體現在每一篇課文的教學當中的。具體説來,第五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鑑,並學習朗讀和圈點勾劃。教學《散步》時應繼續鞏固練習本單元的基本要求。

三、 學生情況分析

十陵鎮雖地處農村,但近年來,由於二0四、三五四、天興等幾個大廠的遷入,新成洛路的建成通車,各個房地產、旅遊開發項目的紛紛啟動,十陵鎮已經成了一片開發的熱土。人口巨增,各種社會、文化、娛樂活動也日益豐富起來。處於這樣一個變革的形勢當中,十陵的學生也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他們不再孤陋寡聞,自卑落後,他們思維活躍,消息靈通,勤奮刻苦,積極進取,朝氣蓬勃,自信樂觀。而《散步》這篇文章相對淺顯,又是一篇自讀課文,因此,教師可放手的讓學生去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培養和鍛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四、 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1、知識與能力目標:繼續練習朗讀和圈點勾劃;豐富學生的語言,提高語言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借鑑以小見大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品味關鍵語句,提高品評鑑賞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知文中藴含的家人之間樸實深沉的愛和歡樂純真的情,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情感。其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是教學重點;理解關鍵語句,品評鑑賞文章是教學難點。

五、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

1、朗讀教學法。文章很美,感情也很動人,要通過朗讀去仔細品味,感受本文樸素自然而又醇香悠遠的意藴。

2、討論與點撥法相結合。《散步》反映的畢竟是成年人而且是一個知識分子的情感,文辭沖淡而又寓意深刻,其中一家之主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對於這些七年級的學生來説是比較難以真正領會的,因此,必要的講解點撥顯得尤為重要。

3、品讀法。課文是美的載體,學習的過程就是探尋美的過程。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去學習是新課改理念的最好體現。

六、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激發情感,創設氛圍(導入語的設計應能很好的激發學生情感,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為能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導語設計一:俗話説:“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飯後散步已經成為大多數現代人的一種自覺行為,反映了現代人對健康的理解與追求。然而,就是這平平常常的散步,卻被一位有心的作家捕捉到了。於是,小事寫出了大意境!那麼,究竟是什麼大意境呢?散步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讓我們帶着這些疑問去看看莫懷戚的《散步》(板書課題――散步)

(二)、朗讀訓練

1、伴隨着一段節奏舒緩的音樂,教師有感情的範讀課文。(要求學生將那些自己讀不準或不能理解的字詞句作上標記,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生朗讀課文,體味文中藴涵的濃濃親情,讀後簡要評價並作適當指導。(心理學認為人發展某種能力具有關鍵期,朗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就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對學生提出準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要求,並作適當指導和進行鼓勵性評價。)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讓學生按自己的理解介紹文中人物(允許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如文章描寫的人物是祖孫三代;是母親、我、妻子、兒子;是老年人、中年人、少年;是奶奶、兒子、媳婦、孫子;等等都可以。)

2、學生概括介紹課文內容。(允許學生從不同角度出發,採用不同的表述方式概括課文內容,如:文章通過散步一事,表現的是愛,是責任,是親情,是尊老愛幼,是幸福家庭等,教師都應予以認可。)

(四)、整體閲讀與圈點批註訓練

學生自由閲讀全文並用規定符號進行圈點批註(教師幻燈展示批註要點和批註範圍)。(有效參與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保證,而自主學習的最重要的表現就是讓學生擁有更多的獨立學習時間,這對於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都非常重要。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既體現了這一點,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

(五)、品評鑑賞文章

教師組織全班同學就各人批註的地方及其理由展開集體討論與交流,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力求通過這種大範圍的交流與合作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這個環節至關重要,教師應熱情洋溢的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大膽發言,勇敢爭先,並在必要的時候給予適當的指導點撥。如果有些重要問題學生沒有提出來,如以小見大的寫法、細節的刻畫、關鍵語句的品味、對稱句式的運用、景物的描寫、語言的特色等,教師則可以以一種商量的口氣、以提醒的方式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更廣泛、更深入探究課文的興趣。(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他們存在着個體的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即使是完全相同的內容,不同的學生在學習時所需要的時間、所採用的學習方法和所能掌握的程度也是有差異的。因此,教師讓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定目標,自選學習方式,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學習任務,是理智而又合理的教學要求。而且,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討論和探究,既增進了同學之間的相互瞭解、信任和欣賞,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學習到了多角度、多層面思考問題的習慣和方法。)

(六)、比較閲讀林文煌的《三代》,深入思考兩篇文章的感人之處與現實價值。(閲讀是一種很個性化的行為,教師應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尊重學生的個性,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狀態和情感活動中去感悟和思考,讓閲讀的過程成為一個“真正主動的、由內心促動並受內心支配的過程”。教師不應以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活動,不必強求答案一致,甚至不必去“有意”的引導學生。只要他們言之有理,言之有據,教師就應予以鼓勵和支持。)

(七)、教師引導學生分別講述自己身邊尊敬老人和不尊敬老人的真實故事,讓他們對家庭

與親情進行較為有深度的探討,從而感悟家庭親情,樹立責任意識。(語文的外延也就是生活的外延。將語文學習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起來,使學生對現實生活能有一個更清醒、正確的瞭解和認識,更深的體驗和感悟,這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同時,在教學中教師還應注意,既要尊重學生的心理感受,又要盡力引導一種主流的價值觀、家庭觀。)

(八)、師生各用一句話或一小段話小結自己的學習收穫。(總結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它不應成為教師的專利,而應成為師生展示教學成果的最佳時刻。學生可以利用它進行自我反思,這種自我反思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而且,這種帶有個人體驗性質的東西是教師絕對不能替代的。它對於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塑造學生的人格品質也非常重要。)

七、作業佈置(幻燈展示)

1、將生字詞的音形義在作業本上各抄寫三遍並用心識記。

2、課後收集有關尊老愛幼的名句,並抄寫在成長記錄手冊上。

3、以“親情”為話題,選擇好寫作角度,運用以小見大的寫法,寫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附板書:

散 步

莫懷戚 朗讀—理解—比較閲讀—小結

散步説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三篇課文《散步》。本單元的課文主題為親情,所選的課文都是圍繞着有關親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體現着濃濃親情的一篇,記敍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入牧歌式的情景,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的瞭解知之甚少,而且由於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

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質疑、小組討論、比較研究與拓展強化,從中對散文有初步的瞭解和鑑賞;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並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的;繼續練習朗讀和圈點勾畫,積累語言;鍛鍊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的,自主、合作、探究,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借鑑舉輕若重、以小見大的寫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字裏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品味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感受課文濃濃的'親情,學習表達生活之美。

教學難點:如何組織小組活動,尋找典型詞句,體會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和課文深長的意味,初步學會運用‘舉輕若重’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喚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導入新課

首先,我請學生講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動過的經歷,喚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導入新課。這樣導入既與學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課堂基調。同時以學生現有的生活積累為學習的前提,可鍛鍊學生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達到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情感上的溝通。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悟

接着讓學生通過朗讀,整體感悟文本。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我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以競賽的形式,並且是與老師競賽的形式強化他們的主體意識。學生先推選代表與我進行配樂朗讀比賽,由學生進行評判並歸納出本文的朗讀要求後,再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發生了什麼事?最後是怎麼解決的?找出散步的人、時、地、原因。這樣,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學生不知不覺地神遊其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三、師生合作,初步發現

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後,我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課文的第一、二節,找出並品味這兩節中比較“特別”的詞語和句式,如:“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句話,討論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表達?這與習慣上的表達方式有什麼不同?作者為什麼在開頭鄭重其事地推出這樣一個鏡頭?這樣,通過比較、討論,歸納出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舉輕若重。學生經過自主探究,發現本文用詞、句式的不同尋常,切入到本課的主要目標——通過語言的探究,品味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教師在適當的時候可進行歸納,幫助學生把對具體內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認識。

四、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在前面學生自己閲讀、發現的基礎上的,分四人小組合作,圈畫後面幾節文字中體現“舉輕若重”的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這樣,小組活動,師生互動。然後,每個小組派代表與全班交流,可選擇一個句子或一個詞語。本文運用“舉輕若重”方法的詞語和句式很多。在探討這些詞語時,主要是要分析這些詞語是如何“舉輕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我在交流中適當引導,同時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滲透情感教育。提出“母親和兒子兩人意見不統一,為什麼要用‘分歧’這麼大的詞?”等問題。學生圍繞問題思考討論、發表見解,體會意境,逐步領悟做人的道理,得到情感的薰陶。

在探討中“舉輕若重”的句式時,我注重鍛鍊學生尋找關鍵語句理解課文主旨的能力,通過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的,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如文中體現主旨的一句話:“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在句式上整散結合,使語言顯得錯落有致,同時也使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負着承前啟後的重任,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在探討時,我讓學生反覆朗讀、品味,鼓勵他們對這句話發表獨特見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裏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強化發現

在這裏,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散步》這篇選進教材時刪了三處文字,我出示這三句話讓學生進行比較閲讀。因為討論編者的刪改意圖相對於七年級學生有一定難度,我先請學生評價刪改的效果,再揣摩編者的意圖。我儘量讓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且放杜鵑林中啼”,因為作者、編者與我們是平等的,從而養成學生平等審視的意識。

然後,我又努力調動學生的積累,向課外拓展。指出舉輕若重的語言能把小事情寫得莊重、意義不凡,有些能使變得輕鬆幽默。引導學生聯想平時生活或閲讀中類似的例子,從而使學生能夠關注生活中的語言。在學生理解運用之後,我進一步點明:語言運用上有舉輕若重,也有舉重若輕。並引導學生舉例分析。最後進行小結:無論是舉輕若重還是舉重若輕,關鍵要注意場合,把握分寸,得體是前提,在這個基礎上,再追求個性化的表達,形成自己的特色、風格。然後,我出示北京申奧時何振樑先生的一席話讓學生課後去仔細品味語言的得體、精妙。

六、比較:驗證發現

在課文後面有一篇題為《三代》的短文,主題與《散步》相近,又有差異,情節差別較大,語言風格也各有千秋。可讓學生進行比較閲讀,驗證發現,探討哪個故事更感動?並説説理由。閲讀是個性化行為,“感動”這種情感更是個性化的,因此鼓勵學生言之成理即可。這項任務如果來不及在課上完成的話,就作為一項研究性的作業,向課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與小結

在反思與小結這個環節,我先是讓學生聯繫實際談談通過本課學習後的收穫和啟示。設計這樣一個空白點,不僅使學生在回味中對本節課鞏固了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後我進行總結,並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師生齊唱。這樣,再次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八、作業佈置

我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佈置了兩個作業:

1、老師的建議:大家把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讀,也許會有更多的收穫。 我認為與父母共讀,亦是多角度閲讀的一種形式。也是孩子與成人的一種交流。

2、嘗試用“舉輕若重”的寫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動過的經歷或者值得一寫的“生活細節”,展現語言魅力,描繪生活之美。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品味生活。因為實踐是最好的學習途徑,讀與寫有機結合、相得益彰,並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九、板書設計

我這節課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略)

本課的板書,我把它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設計了一個圍着“愛”字的心形,四個人物的位置也做了處理,這些都緊扣住了的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空中獲得無限的美的享受。副板的設計扣住的重難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散步説課稿 篇3

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目標、重難點、教法、學法等方面説一下我的講課思路。

一、説教材

《散步》選自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所選文章以家庭親情為主題,濃濃親情動人心絃。《散步》是一篇文字淺顯,情感温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娓娓道來,情真意切,字裏行間流露出對親人的關愛,對家庭的責任,對親情的讚美,是一篇從平凡小事中寫親情的典範作品,題材極其平凡,意藴卻十分豐富。學習本文,要引導學生用心發現親情、感受親情並珍愛親情。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我準備用一個課時完成教學的主要內容。

二、説學情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課的主要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本課對象是七年級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但對生活的觀察不夠細緻,缺乏生活體驗,又由於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誤導,許多學生尊老愛幼的觀念比較淡薄,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倫理觀,因此正確的引導尤為重要,我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三、説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品味課文清新質樸的語言。

3、理解最後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感知文中藴含的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培養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四、説重難點

根據《語文課和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要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我將本課的重點定為:朗讀品味積累語言。本課是一篇精美散文,需要引導學生在反覆朗讀中揣摩、積累語言,以增強語感,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本課的難點是: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的深刻含義。七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和知識儲備的限制,對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於表面,因此把這個定為難點。

五、説教法

運用情景導入、朗讀品析、研討點撥、多媒體課件輔助等多種教法相結合。首先以情景、導入法營造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濃濃的親情氛圍,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將朗讀貫穿於整個課堂中,讓學生在朗讀品味中去感受親情美。本文主要寫“我”這個成年人的感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因此,必要的點撥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這幾種教法與多媒體課件的結合,讓學生更好的領悟課文。

六、説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所以先讓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然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找出含義深刻的字詞句或細節動人的句子品析,最後抓關鍵語句再讀課文,深入思考,領會課文深長的意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尊老愛幼的情感,在學習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七、説教學設計

(一)情景導入

看公益短片《媽媽洗腳》學生談感受。

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短片中温馨的畫面和質樸的語言,讓學生快速的進入情境中,也為學生感知課文內容作了準備。

(二)出示學習目標

設計這一板塊是因為學習目標對教與學起統帥作用,使學生的學習有明確的方向性。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齊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旨在讓學生對文本整體感知)

2、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怎樣的事情?結果如何?

設計意圖:

此環節要求學生齊讀課文後自主學習,培養從文章獲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個問題中要引導學生思考:在面對分歧時,“我”為什麼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兒子,從而得出結論:在兩頭不能兼顧時,照顧長輩,因此得知“我”的處事原則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讀課文

找出文中含義深刻的字詞句或能打動你的句子品析。

學法指導:

示例:“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為母親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