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必備】數學説課稿四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64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説課稿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數學説課稿四篇

數學説課稿 篇1

説教材:

本課教材選自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是在學生初步感知了直線、線段和直角的基礎上教學的,是幾何形體知識中最基本的概念;也是較簡單的幾何圖形;更是學習其它幾何圖形的基礎。教材中首先將射線與直線、線段進行比較,明確它們的區別與聯繫,引出角的概念。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為:

1、(1)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認識射線;理解直線、線段、射線之間的區別和聯繫(2)掌握角的概念和角的符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經歷直線、線段、射線和角的認識過程,體驗比較的方法。培養學生對比、觀察、綜合、記憶能力,提高動手操作水平,發展空間觀念。

3、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自主學習的精神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正確評價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射線、直線和線段三者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紅外線手電筒、多媒體課件、尺或三角板

説學生:

學生雖然在二年級初步感知過直線、線段和直角,但是隻停留在“知道”的層面上,並沒有理解和掌握。本課不僅要求學生認識直線、射線、線段和角,而且要理解三種線之間的區別和聯繫,掌握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説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以學生操作為主,輔以談話啟發法、引導發現法、講練結合等方法的優化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點撥作用,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去學習、去探索,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在學法上,選用指導學生觀察、操作的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學習。

説教學程序

一、認識射線、直線

(一)、認識射線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寶貝,想知道是什麼嗎?(出示手電筒)

利用手電筒的光在室內照射引出所學過的線段並回憶有關線段的知識。

2、打開手電筒,請看,這線穿過窗户、透過雲層、射向宇宙……

張開你想象的翅膀,你能想象出這是一條什麼樣的線嗎?

你能把他畫下來嗎?(指名畫出不同的)

你覺得誰畫的比較合理,為什麼?

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見到過這種線嗎?

我們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得到的線叫-------射線。

設計意圖:四年級初始階段的學生,空間觀念有一定的發展,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而線段、射線是一種數學化的符號,具有較高的抽象性。所以,找到線段和射線在生活中的原型,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既找到了教學的起點,又激發了學生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繫。首先通過線段感知什麼是有限長,其次藉助射線在生活中的原型,比如手電筒的燈光等感知什麼是無限長,然後老師巧妙的用課件抽象出射線和線段,再來理解射線是無限長,我們畫出來的實際上只是射線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來介紹直線是兩端無限延長的學生就容易理解了。

(二)、認識直線

1.師:剛才我們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畫出射線。如果把線段的兩端都無限延長,結果會怎樣呢?

師:(多媒體演示把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像這樣把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就得到一條直線,直線有什麼特點?

2.師:你能把射線改畫成一條直線嗎?

3.學生操作後反饋。

設計意圖: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及變換,發展學生空間觀念,認識射線的基礎上讓學生想象把射線衍生到直線,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提高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三)、認識線段、射線與直線之間的關係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射線和直線。線段、射線和直線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下面我們開始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完成表格。

小組彙報全班交流後鞏固應用

圖形相同點不同點

線段

射線

直線

設計意圖:經歷了概念的形成後,“三線”的特徵在學生的頭腦裏是無序的,還不能説已經完全的納入學生認識系統,此時就需要辨析概念。學習夥伴間的交流、合作、討論、爭辯、表達是辯明道理的有效途徑,這就有了小組合作的需要。而比較是人認識事物不可缺少的思維活動,所以這裏教師設計了圖表,既便於學生比較,又使小組合作學習更加有效。最後反饋練習,學生習得的知識已經系統化,隨時可以調用了。

(四).拓展延伸。

1.師:根據剛才的探究,我們知道了直線和射線都可以延伸,畫的時候不可能畫完。所以只需要畫出一部分就可以了。那現在我們就來比試比試,畫一畫。

師:請大家在紙上點一點,通過這一點畫直線。大家猜猜可以畫多少條

明確: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射線。

3.師:現在請大家在紙上點兩點。大家猜猜要同時經過這兩點,可以畫多少條直線?

學生彙報結果,課件顯示結果。過兩點的直線只有一條。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不但要將剛才所學的知識鞏固提高的基礎上對概念進行準確的界定,同時要對下一環節進行自然過渡,因為線和角是兩類知識,所以要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自然明白用一點引出兩條射線組成角的概念。

二、認識角

1.師:從一點起可以畫出無數條射線,現在請大家畫一點,然後從這一點開始只畫兩條射線,(學生畫後,老師展示不同的作品。)大家看看這些圖是我們的老朋友,叫什麼名字呢?

生:角

師:對,這就是大家熟悉的角。誰來説説剛才的角是怎麼畫成的。

生:從一點畫出了兩條射線形成的。

2.師一邊用課件動態展示角的形成過程,一邊規範學生的語言: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師:象這樣的角,你按照剛才的方法再來畫一個不同方向嗎?

師:角的知識在書上做了非常詳細的介紹,請你們認真閲讀,把你認為重點的知識劃下來,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和同桌討論一下.

3.交流彙報學到的知識;

設計意圖:角的形成讓學生過一點畫兩條射線,讓學生經歷了角的形成過程,比單純的課件展示體會得更深。培養學生的反思力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學生回顧剛才畫角的過程:你是怎麼畫出這個角的,學生描述的角已經和角的概念相差無幾了。角的其他知識,老師採取讓學生自學的學習方式,這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三.練習鞏固

設計意圖:做到及時反饋,用多形式的題型、多角度的鞏固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四.課堂總結

設計意圖:知識回顧,質疑問難,總結鋪墊

五.板書設計

線段:兩個端點、有限長。

射線:一個端點、向一端無限延長。(無限長)

直線:沒有端點、兩端無限延長。(無限長)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角∠≠<

數學説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

我來自前進國小,我的名字是張宏,今天我為大家帶來的是六年級數學下冊《比例尺的應用》一節課,希望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目標、説重點、説方法、説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比例尺的應用》第一課時。這節課是在學生學完“比例尺的意義”、後安排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有關地圖、工程圖紙的計算的基礎。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廣泛應用,學好它也具有很好的現實意義。

二、説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時的學習,是學生進一步掌握比例尺的意義,以及有關的數量關係式,掌握求實際距離的解決方法,並會解答這類應用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結合具體情境,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教育。

三.説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能根據比例尺和圖上距離正確求出實際距離。在設知數時,由於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所使用的單位不同,因此教學難點是設未知數時使用哪個長度單位。

四.説教學方法

這節課是學生在掌握了比例尺的含義的基礎上展開的,讓學生根據比例尺的意義來求實際距離或者是圖上距離。解決這類問題學生會有不同的方法,應該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思考方法進行解答。在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不同算法時,特別要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用比例式求實際距離的方法,幫助學生把握不同算法之間的聯繫。

根據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以及學生的不同解法,可以歸納如下: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

在計算的過程中關鍵還是要讓學生注意單位的統一。在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實際距離時,要和學生強調解設中單位還應該是釐米,因為圖上距離的單位就是釐米,所以要統一。

對比例尺意義的理解是解答這類問題的關鍵,在理解比例尺時,一定要結合圖形的放大與縮小,這樣有助於學生對解題方法的掌握。

教材上介紹了3種解題思路,但我覺得前兩種的思考方法是一樣的。且第2種思路中“比例尺1:8000,也就是圖上1釐米,表示實際距離80米”,這樣的理解有跳躍性,我覺得還是讓學生理解為“圖上1釐米,表示實際距離8000釐米”,最後讓學生看問題所求的單位名稱與計算結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樣,需要統一單位,這樣學生比較好理解。用比例的方法來解答這類問題,可能學生對這樣的解法和方程解有一樣的感覺,怕麻煩!但作為一種新的解題思路,必須讓學生掌握,所以今天的課堂教學中,我準備讓學生這兩種思路都掌握。在以後的練習中,如果題目沒有要求解題方法,那麼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解答。

五、説教學程序

1、複習準備

本節課是緊接着前一節課的學習內容展開的進一步研究,所以,在學習新知道之前,對前一節課所學知識進行積極的回憶,有利於學生主動應用已有知識學習新知識,也有利於學生獲得整體的,系統的知識。因此,我一開始按擺了複習。

2、聯繫生活學新知

參與是發展的前提,興趣是參與的內驅力。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是促進學生髮展的前提,學生只有在參與中才能得到發展。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必須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而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學習活動的強化劑,它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起着巨大的推動和內驅作用。趣味性是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能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這裏我沒用課本中的例題,而是根據實際改編的。我們知道,數學源於生活,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捕捉貼近學生的生活的素材,這樣會使冰冷的數學產生親和力,使學生感到親切,也是“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的生動體現。接下來分析條件和問題。在設知數時,使用哪個長度單位,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板書中,我故意空出來。提問:你覺得這裏設什麼單位更便於計算?然後用紅筆加以強調。再寫出關係式,接下來讓學生自己對照列方程解答。

設未知數列出方程,再由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體現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作用。

接着結合嵐皋地圖,設計了課中小練習,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的素材,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數學如身臨其境,這樣就會產生親切感,有利於形成似曾相識的接納心理。

之後進行了課中小結:怎樣求實際距離?要哪些條件?

3、鞏固練習

數學的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系統的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

4、課堂小結,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回顧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數學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及其所處的地位與作用。

《體育中的數學》是北師大版第六冊數學實踐活動內容之一,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的乘法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之後安排的。它是通過研究體育中體操隊列與安排比賽場次的問題,將基本的數量關係與組合問題融合在一起。通過體操隊列的變換隊形,探索行數、每行人數與總人數之間的數量關係,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突出表現為用列表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安排比賽場次來研究組合問題,探索運用圖示、列表、計算、連線等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學會有序思考。

教材將兩個知識點與學生接觸較多的體育問題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解決兩個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來獲取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充分體現數學的實際價值。

2、教學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節為實踐活動課,內容設計將數學與體育問題結合在一起。一般學生每一學年都會參加學校的運動會,也經常觀看電視裏的體育節目,對於書中所提及的體育問題可以説經常接觸,並在不同層面上有過思考。基於這一點,書中的兩個問題,部分學生是可以解決的。但要將兩個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化,並要利用數學的方法進行解決,這就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幫助學生學會有序思維的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綜合運用圖形與乘法的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解決體操表演中的隊列問題,學生能理解方隊的含義。

(2)通過解決比賽場次的問題,學生能運用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如連線、圖解、列表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解決問題,學生能感受自己的生活與數學有密切的聯繫,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方隊的含義

(2)運用所學的有關圖形與乘法知識去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説教法與學法

本課我採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用情境教學法導入新課,通過欣賞領導人檢閲軍隊的圖片,讓學生感受隊列的美,體會數學與體育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活動探究法,讓學生主動探索,實踐操作,理解方隊的含義和解決比賽場次的問題;用小組合作法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相互合作,學習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説教學程序設計意圖

本活動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讓同學們欣賞了許多美麗的隊形,體會到了隊形之美,同時也增強了同學們的審美意識,在欣賞中知道了一個美麗的隊形,要有許多的因素在裏面。

第二部分,是課堂的導入部分。以同學們要舉行體操表演為內容,進行隊列的變化。

第三部分,是為學生提供充足探索的時間,充分讓學生合作交流,積極思考之後,把想法展示出來。使學生們能更充分的明白如何來站隊形,同時欣賞到隊列之美。同學們在體會到成功的喜悦之後,投入到更積極的學習中去。

第四部隊是比賽場次的安排問題。將原教材中的世界盃比賽情境改為我們班要舉行陽光杯藍球比賽的情境,使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 體現了數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也體現了課標中所倡導的根據實際創新教材的理念。這一環節是本課重點,着重通過引導學生通過猜測,推理,驗證,交流等多種方法解決問題,讓學生感悟解決數學問題的多種策略,體會有序性思考的數學思想,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第五部分是拓展活動。從握手的情景中引出問題,激發學生思考,既對本節內容進行鞏固,又對其加以更高層次的提升。

本課教學是以問題解決模式建構的。本人力求營造民主、平等、寬鬆的課堂學習氛圍,努力通過巧妙預設的課前談話和引導,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和態度.而在整堂課的引領過程中,讓學生通過猜測、驗證、歸類、總結這一科學思維過程,將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為學生現實的實際能力,充分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

數學説課稿 篇4

一、教材:

1、教學內容:

本課時是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十一單元《認識小數》中第一教時。P100~101

2.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熟練地掌握了萬以內的認識和加減法運算、以及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本課內容包括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小數的含義,並認、讀、寫小部分是一位的小數。這部分內容是小數初步認識中的最基礎的知識,它的學習,為再學習小數大小的比較和小數加、減法的計算的基礎,也為今後系統地學習小數的知識打下初步基礎。同時,小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較廣泛,利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技能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二、教學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掌握分母是10的分數及貨幣單位元、角,長度單位米、分米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元、角的瞭解多於米與分米,而且對小數也有所接觸,為此教學一開始以一些商品的價格引入,不迴避學生已經知道的知識,反而以此為基點展開教學,對教材稍作修改,先學小數的讀寫法,再通過學生的合作、自學、討論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再通過練習,增強學生運用知識於實踐的意識,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

三、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小數的含義,能認、讀一位小數,知道小數各部分的名稱,知道自然數和整數。

2、通過觀察思考、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經歷小數含義的探索過程,學會討論交流,與人合作。

3、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通過了解小數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愛國情感。

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國小數學概念中較抽象,難理解的內容。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的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學生雖然對分數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學過長度單位、貨幣單位間的進率,但理解小數的含義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同時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小數方面出現的很多問題是屬於小數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數的含義(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既是本課時的重點、又是難點。分數與小數的含義是教學中的關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課前我們收集了一些物品的價格,把你收集到告訴同學。

多請幾位學生説説一些商品的價格。

二、實踐討論,學習新知.

1、讀、寫小數。

既然大家知道0.1元,0.2元,0.6元都是小數,那你認為它與我們學過的1,2,3,4……的數有什麼不同?

(都有小圓點,都有零)指出,小數中這個小圓點叫做“小數點”。

怎樣讀?怎樣寫?

2、理解小數的含義。

分三方面進行。

A以元作單位的一位小數

B認識以米作單位的一位小數

C藉助分數的意義認識小數。

每一方面都配以一定小練習來幫助學生及時鞏固,練習中為學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機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注重學生的探索能力。

3、通過自學讓學生了解自然數、整數及小數是由哪幾部組成的。

三、自學“你知道嗎?”。

通過“你知道嗎?”來了解小數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及我國古代數學家劉徽在這個過程中的重要貢獻,使學生體會到數學首先起源於人類的需要,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貢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國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