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往事》心得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84W

《往事》心得1

故事完全取決於一個小小的家庭——或者説,是一對重新組成這個小小家庭的父女之間的朝夕相處——在人性固有的陰影的籠罩下,在心靈天生的重重障礙間,在因為愛所吸引的天性面前,彼此相斥而又不能分離的狀態。作者在每一件細微小事的敍述中,在每一個情緒的描摹和渲染的過程中,將一種苦澀而意味深長的認知巧妙地傳達給我們:人之一生,就是在學習和自己最不堪的一面相處,卻又要堅持它們與他們抗爭。

《往事》心得

故事不纏綿,但糾結,他們彼此排斥而又不能分離,是此書最幽怨的主題。

愛情,在這個故事裏是個糾結的東西。這種愛情本不應該存在,但是它偏偏發生了,因為道德觀念,兩個相愛的人彼此相斥而又不能分離。男主角從小是女主角家庭裏的養子,女主角是男主角成人以後的養女,其實他們之間並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而是名義上的父女。男主角是為了報恩才收養女主角,但是,他童年的陰影(母親開着車帶着他一起自殺,他倖存下來了),極度而又不能對外宣泄的痛苦,讓他轉嫁到女主角身上。他們的愛情,從一開始就在複雜的稱謂和陰影下生存。

相比之下,男主角的身份(名畫家),女主角的社會地位(主流編劇),是個推動的因素,男主角一直在尋找母親的影子,表現在他的女朋友們多多少少都有母親的一點點體現:樣貌、性格,等等。而女主角一直在找男主角的影子(父親和愛人),這種雙重的影子,體現在她寫的小説、電影電視劇的男主角身上。

他們彼此傷害,而這種傷害的方法是男主角教會女主角的,旁觀者清,他們其實更清楚,更理智,因為彼此不可能脱離的關係(名義上的父女),男主角不肯越過雷池一步,女主角不斷地嘗試,表達愛慕,不斷地被傷害,直到最後選擇孤身一人生活(重複男主角收養她之前的生活),而男主角最終逃不過母親自殺的陰影,選擇了用同樣的方法自殺。

可以説,故事一開始就是個悲劇。《蒹葭》本是來源於2500年以前產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被收錄在《詩經?國風?秦風》。詩歌有句通俗的名句:“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作者林汐把詩歌本意:由於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詩人陷入煩惱,融進了故事當中,成了“蒹葭往事”。個人認為,書名和故事相呼應,算得上是絕配。

《往事》心得2

讀-往事-莫里斯.葛雷茲曼 儘管這本書的故事發生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但我還是和它產生了共鳴。主人公是位十歲的波蘭猶太孩子,名叫菲利克斯,全書幾乎都是菲利克斯在講述故事,他用一雙單純的眼睛記錄了硝煙戰火中逃亡的全部過程;他擁有兒童純真的心靈和思維方式,卻承受着二戰時代悲慘和恐慌的命運。菲利克斯和塞爾達之間的愛與友誼,他們的樂觀精神和想象力,還有他們的守護者巴尼,它的勇敢和善良都是我們人類最珍貴的品質。而在黑暗的年代的威脅下,這些品質尤顯得更珍貴。

故事來到二戰的歐洲,全文幾乎是主角-小男孩菲利克斯的喃喃自語,他用一雙純真的眼睛在炮火中分崩離析的世界,他的情緒在幾億人類面前顯得如此的渺小,然而,作者卻妙筆生花,在方寸之間展開了一個舞台世界,我在他的大時代悲慘的命運中漂浮不定,每遇險境都讓人屏息,每一次脱險又不經讓人為之振臂高呼。一邊在菲利克斯看上去充滿無比希望的世界裏一起冒險,但卻能深深感受到現實的殘酷無情,有一雙叫做命運的大手,分分鐘能把這個小男孩給撕成碎片。然而在這種非常危險的環境下,菲利克斯面對這個黑暗而又血腥的世界,卻是充滿了最美好的期盼。我不由得驚歎,作者莫里斯·葛雷茲曼充分掌握了描寫故事的精髓,讓悲痛與笑聲不再分離,每一段文字,都讀起來太美好了,彷彿一枚讓人都不敢用力撫摩的水晶羽毛,每得讓人動容,讓人流淚。

從小被父母送到孤兒院,在某一天,一個好心人給他送去了一整根的蘿蔔,這可夠那時候六十幾個孩子,十一位修女,還有一位神父分的一杯羮。而這卻讓菲利克斯以為是自己的父母來接自己回家的福利,從此故事開始了,菲利克斯在等待很久之後,父母都沒來接自己,於是他自己一個人踏上了尋找父母的旅程。他一個人穿過清涼舒爽的綠色森林,只帶了一本筆記本出門,但是他是幸運的,途中找到了吃的,穿的,而這一路支撐着他不斷去尋找希望的支柱是他對父母期望,他非常想找到自己的父母,和他們相聚。而這時候,不幸的是德國的領導人,和追隨他的納粹軍隊,正試圖毀滅全歐洲的猶太人。這一路,他就了一個父母被納粹殺害的女孩塞爾達,兩個人從此開始了一段艱苦了路途,在遇到決定生死的困難時,遇到了好心人巴尼,到最後選擇從駛往危險境地的火車上與兩個同伴跳下火車,幸運的活了下來,而另一段艱苦的旅程也即將開始。 菲利克斯他那轟轟烈烈、充滿傳奇的人生和慘烈、黑暗緊密的聯繫在一起,但他心中充滿最美好的期待,我們應該銘記那些在危難時期對菲利克斯伸出援手的好心人,甚至是那些曾經照顧她的修女,隱隱的,我感覺到菲利克斯的堅定和拯救受難人類的願望站在了一起。菲利克斯在恐懼和快樂中生存,他飽受絕望和

悲哀之苦,但他沒有失去希望和未來,就像巴頓説的:“每個人在他的生活中都應該至少擁有一次快樂”。

菲利克斯懷着夢想,懷着希望,也滿懷期待,用自己寫的故事、行動和信念幫助了與他同樣遭受殺戮和苦難的`猶太兒童。其實,菲利克斯的勇毅和責任感,連同上帝、耶穌、聖母瑪利亞一起,在為我們做着莊重的、生命關懷的悲憫洗禮。這世上還有無數像菲利克斯一樣默默無聞的普通人,他們並非是歷史上的英雄或者偉人,但他們對我們來説卻同樣重要。平凡普通的菲利克斯不再是默默無聞的猶太孩子。

是啊,我們都應該從中學到菲利克斯那種對生活充滿希望,對襲來的磨難想盡一切辦法去應對;想盡一切可能辦法去逃生,幫助處於困境中的人們;樂觀的面對自己所遇到了一切,即使現實是多麼的殘酷……裏面有一句話:每個人在他的生活中都應該至少擁有一次快樂,是啊,儘管我們生活帶給了我們很多的不快樂,但每一次的快樂帶給我們的都是最珍貴,最難得的。

《往事》心得3

我想到最後葉文潔是絕望的。信仰崩塌了,自己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居然是個謊言。對於她痛苦的一生,唯一讓她感到高興就是在小村莊的那段日子,那段平靜無波卻無比安詳的日子。文革時期,父親被迫害致死,自己也深受其害,唯一一點對文明的期待,被那三個紅衞兵的話給抹殺了。意識到錯誤不在個人而在時代,歸根歷史,是文明發展進程造成的傷害,而自己只是其中渺小的一員。因為看到自身文明的缺陷,於是開始寄希望於遙遠宇宙外另一文明——三體文明。因為不知所以美好,所以期待,希望其能改變這造成她絕望和痛苦來源的地球文明。

然而,截留下的三體信息使她最終意識到,三體人是中性的,沒有善惡之分,也不講究對錯,他們只分有用和無用,有用的人可以生存下去,無用的人燒掉,生命對他們來説更加渺小,對於他們來説,最重要的只是三體文明的發展延續。在三體文明發展過程中,他們擯棄了更多的東西,甚至是個人的喜惡、情感。説到底,三體人更像是一台運作的機器,只為三體文明服務。美好生活對他們來説是奢侈的。所以監聽員亦如葉文潔,地球文明對他來説是一幅美麗的畫,是他的嚮往,同時他也意識到三體文明最終會是這些美好消失殆盡,所以他想要阻止。

《往事》心得4

在這個學期裏,我讀了林海音奶奶寫的《城南舊事》。這本書是我讀過的一本最讓人難忘的好書。它記錄了小英子豐富多彩的童年故事。裏面的人物也十分豐富,有惠安館的瘋子:秀貞,有爸爸、媽媽、宋媽、小英子的好朋友——妞兒、藏在草堆裏的小偷、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斜着嘴笑的蘭姨娘……

這本書講述了小英子小時候在北京發生的許多事。它通過小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一種説不出來的天真體現了出來,自然而不造作,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將小英子眼中北京南城風光恰切的地融入字裏行間,在展現真實熱鬧的市民生活之餘,更為讀者架設一個明晰的時空背景。全書在淡淡的憂傷中瀰漫着一股濃濃的詩意,讓人禁不住再三尋思其深意。

童年,是記憶的開始,也是一個夢的符號。小英子的童年是十分快樂的,身為大小姐的她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於是便有了這本《城南舊事》的產生。回憶童年,我的童年也是如此:爺爺奶奶只有我一個孫女,於是,我便成為了他們的掌上明珠。就連給我餵飯就要跑到這,跑到那,也毫無怨言。童年的回憶是多麼的美好,花兒謝了會再開,一曲終了還可以再從頭,但是童年一去再也回不來了。

小英子童年遇到的每一件趣事都深深印在我的心上。她的童年故事十分真實、純樸,那樣的純淨淡泊,彌舊温馨。《城南舊事》就如苦澀中的一絲香甜,把我們拉回了過去,回憶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