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心得體會

教師的人文素養心得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1W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的人文素養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的人文素養心得

教師的人文素養心得 篇1

教師尤其是中國小教師,對學生未來的志向抱負、人格品性將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因此,人們對教師的人文素養要求甚高,所謂“己不正焉能正人”,教師的學識多少,人格好壞,修養高低將直接決定學生人文素養的水準。我所理解的教師人文素養的構成主要有:

強烈的職業認同感。教師要有職業認同感,這是教師人文素養構成中最重要的構成部分一點,是教師的立業之基,也是認識自身價值的前提。因為只有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才能對教育事業抱有執着的追求,才能擺脱名利的困擾,堅定自己的選擇,在當前“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環境中保持一顆平常心,甘於寂寞,甘為人梯,才能在平凡而偉大的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尋找到人生的價值、生活的意義。教育事業需要的是教師對它的忠誠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需要的是以獻身教育為榮、為樂的思想情懷,教師只要有了這些,就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發揮出來,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一朝聆教誨,終身銘師德”。教師對學生未來的志向抱負、人格品性將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教師的學識多少,人格好壞,修養高低將直接決定學生人文素養的水準。因此,我認為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首先要培養教師強烈的職業認同感

,這是教師人文素養構成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教師的立業之基,也是認識自身價值的前提。因為只有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才會視教書育人為己任,才會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將科學文化的傳授與人文精神的培育緊密結合,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踐行“兩綱”精神,才能對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負責。其次,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在教育與管理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把學生當作有情感的、鮮活的、思想性格各異的、獨立的人,善於鼓勵學生,關注他們的未來,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他們的個性,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師愛與智慧的陽光。

“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就必須具備一桶水,而且是‘常流水’”。作為教師,不能滿足於先學於學生,而是要堅持繼續學習,堅持終身受教育。當今的時代,人們只有具備了學習的能力,具備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才能獲得生存的社會位置。教師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種勤奮學習的能力,還要把這種學習能力無私地傳授給自己的學生。另外,教師除了具備紮實的專業基本功以外,要廣泛涉及與本專業有關或對自己的素質提高有積極作用的各方面技能。只有這樣,我們在進行教育時,才能高屋建瓴、遊刃有餘;教師對社會的新知識、新信息及時準確地掌握,使學生能在教師的身上學到更多除了書本以外比科學知識更有實際意義的本領,從而激發學生對各方面技能掌握的興趣,真正達到全面發展。

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不過,現在學生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當然,教師不是聖人,也應該允許犯錯誤,允許有自己的脾氣,可是,身為人師,我們的言行舉止將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尤其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重大影響。學生對於教師的人格要求,可能超過對任何人,而人文素養是人格魅力的重要表徵。很難想象:一位素養不高的教師,會是一位擁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會成為學生所愛戴的教師?一位不受學生愛戴的教師,能夠管理好班級?能夠影響與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 所謂人文素養是指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和基本能力,包括按照社會要求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乃至個人與自然的關係。人文素養的最典型標誌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學體現出的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樣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歸結為對人本身的關懷。人文素養外在表現為人格魅力——即一個人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行為上果敢、作風上的剛毅等所產生的感召力量。

美一教育家花了40年時間,收集了9萬份學生來信,概括出作為一個好教師的12種素質,包括:友善的態度,尊重課堂內的每個人,仁慈和寬容;耐性,興趣廣泛,良好的品性,良好儀表,公正、幽默感,對個人的關注、坦率,有方法。這集中反映出受歡迎的教師必須具有很高的情商和深厚的人文素養。

我國現階段,有人提出教師的人文素養除了具有敬業愛崗、樂於奉獻、熱愛學生的人文意識和人文精神外,還應該注重“五心”修養。“誠心”是“五心”修養的基礎修養。“精心”,是要求教師對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做到不討厭一個學生,不放棄一個學生。“安心”是敬業愛崗的前提條件。“恆心”是為人師表的長期要求。“雄心”是成就事業的心理品質。教師也需要雄心壯志和開拓創新的精神,在不斷創業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從而擔負起實施人文關懷的重任。

教師的人文素養心得 篇2

教師尤其是中國小教師,對學生未來的志向抱負、人格品性將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因此,人們對教師的人文素養要求甚高,所謂“己不正焉能正人”,教師的學識多少,人格好壞,修養高低將直接決定學生人文素養的水準。我所理解的教師人文素養的構成主要有:

強烈的職業認同感。教師要有職業認同感,這是教師人文素養構成中最重要的構成部分一點,是教師的立業之基,也是認識自身價值的前提。因為只有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才能對教育事業抱有執着的追求,才能擺脱名利的困擾,堅定自己的選擇,在當前“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環境中保持一顆平常心,甘於寂寞,甘為人梯,才能在平凡而偉大的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尋找到人生的價值、生活的意義。教育事業需要的是教師對它的忠誠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需要的是以獻身教育為榮、為樂的思想情懷,教師只要有了這些,就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發揮出來,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一朝聆教誨,終身銘師德”。教師對學生未來的志向抱負、人格品性將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教師的學識多少,人格好壞,修養高低將直接決定學生人文素養的水準。因此,我認為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首先要培養教師強烈的職業認同感

,這是教師人文素養構成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教師的立業之基,也是認識自身價值的前提。因為只有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才會視教書育人為己任,才會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將科學文化的傳授與人文精神的培育緊密結合,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踐行“兩綱”精神,才能對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負責。其次,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在教育與管理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把學生當作有情感的、鮮活的、思想性格各異的、獨立的人,善於鼓勵學生,關注他們的未來,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他們的個性,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師愛與智慧的陽光。

“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就必須具備一桶水,而且是‘常流水’”。作為教師,不能滿足於先學於學生,而是要堅持繼續學習,堅持終身受教育。當今的時代,人們只有具備了學習的能力,具備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才能獲得生存的社會位置。教師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種勤奮學習的能力,還要把這種學習能力無私地傳授給自己的學生。另外,教師除了具備紮實的專業基本功以外,要廣泛涉及與本專業有關或對自己的素質提高有積極作用的各方面技能。只有這樣,我們在進行教育時,才能高屋建瓴、遊刃有餘;教師對社會的新知識、新信息及時準確地掌握,使學生能在教師的身上學到更多除了書本以外比科學知識更有實際意義的本領,從而激發學生對各方面技能掌握的興趣,真正達到全面發展。

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不過,現在學生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當然,教師不是聖人,也應該允許犯錯誤,允許有自己的脾氣,可是,身為人師,我們的言行舉止將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尤其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重大影響。學生對於教師的人格要求,可能超過對任何人,而人文素養是人格魅力的重要表徵。很難想象:一位素養不高的教師,會是一位擁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會成為學生所愛戴的教師?一位不受學生愛戴的教師,能夠管理好班級?能夠影響與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 所謂人文素養是指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和基本能力,包括按照社會要求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乃至個人與自然的關係。人文素養的最典型標誌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學體現出的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樣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歸結為對人本身的關懷。人文素養外在表現為人格魅力——即一個人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行為上果敢、作風上的剛毅等所產生的感召力量。

美一教育家花了40年時間,收集了9萬份學生來信,概括出作為一個好教師的12種素質,包括:友善的態度,尊重課堂內的每個人,仁慈和寬容;耐性,興趣廣泛,良好的品性,良好儀表,公正、幽默感,對個人的關注、坦率,有方法。這集中反映出受歡迎的教師必須具有很高的情商和深厚的人文素養。

我國現階段,有人提出教師的人文素養除了具有敬業愛崗、樂於奉獻、熱愛學生的人文意識和人文精神外,還應該注重“五心”修養。“誠心”是“五心”修養的基礎修養。“精心”,是要求教師對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做到不討厭一個學生,不放棄一個學生。“安心”是敬業愛崗的前提條件。“恆心”是為人師表的長期要求。

“雄心”是成就事業的心理品質。教師也需要雄心壯志和開拓創新的精神,在不斷創業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從而擔負起實施人文關懷的重任。

傳授知識,自然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但除此之外,教師還必須擔負起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責任。目前,為數不少的教育從業者還未意識到,教師作為施教者,對一個孩子的成長髮展有着非常大的影響,甚至往往成為孩子一生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與完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是否具備健康人格。在學校裏,教師是學生最親近最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樣,學生具有天然的“向師性”。教師的人文素養,會像一絲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人格。教師的素養之光對學生心靈的燭照深刻且久遠,甚至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陶行知説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有了這樣的“心心相印”,學生的人格的成長會在具有豐富的人文素養的教師的影響下,逐步成熟與完善起來,而學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學習心理的基礎。

而長期以來,由於我們習慣於把學生看着是一個“認知體”,把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與擴展學生的知識內涵作為基本目標,重思想教化而忽視生活情趣,重知識積累而輕視文化融合,重教材示範而無視表達熱情。因而導致許多學生缺乏一定的公德意識和人文關懷意識,在校內和校外呈現“兩面人”現象。而學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實際上是一種靈魂的缺失,它容易使人迷失自我。因此,追尋人文精神的迴歸,是我們教育的當務之急,而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教師人文素養的提高,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直接與間接的影響着學生的人格完善。

一位人文素養深厚的教師,肯定是一位有抱負有追求的教師,往往呈現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煥發,精力充沛,性格堅毅,樂觀向上,作風嚴謹,給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與影響下的學生,必會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覺受教師的影響,使學生也形成堅強的意志與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於思考,發奮學習。這樣會自覺不自覺的樹立遠大的目標。反之,一個沒有深厚人文素養,舉止猥瑣,語言粗俗,庸俗無聊的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一個沒有恆久引力與缺少人格魅力的教師。歷史上的楊昌濟之於毛澤東,聞一多之於臧克家,沈從文之於汪曾祺,魯迅之於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這些偉大的教師,永遠會讓他們的同樣偉大的學生銘記不忘,學生的`成功為這些偉大的精神導師的人生寫下了輝煌的一筆!因為,教師的追求與抱負已經深深的成為學生人生髮展的指標;教師的努力與成功,激勵他們的學生追求更遠大的目標與成功。

中學階段的學生的學習動機,往往表現的比較單純,情緒化比較重,這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而影響力從哪裏來,以前的師道尊嚴,可能很難約束現在的個性化強的中學生了。而在這方面研究頗為深入的可能要算河北省著名的衡水中學了,他們對學生的學習心理進行了長期研究後發現:一個學生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好壞,與他是否喜歡教這門功課的教師相關。他們對學生進行了跟蹤,發現學生往往因為不喜歡某一老師而不喜歡他所教的課,許多學習上偏科的學生都能從此找到原因。衡水中學領導者慢慢地明白了一個道理:教師的師德狀況、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學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為同樣很重要。衡水中學校長李金池用了一個函數式來表達教師人格修為與教學能力、教育觀念以及二者與教師的“教育力”之間的關係:y=kx。因變量y表示教師的教育力,係數k表示教師的人格修為,自變量x表示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育觀念等。其實,這裏所謂的“教育力”,最終還是表現在學生的學習效果方面。學習動機強烈,學習效果自然就好些,而這一切還是取決於教師人文素養。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與監督者,教師的行為舉止與愛好習慣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着學生的學習習慣。依據個人的理解,教師對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表現在向學生指出應形成什麼樣的學習習慣,即具體的學習習慣;二是通過教師的榜樣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習習慣的形成。班杜拉認為人類的許多行為都是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及其結果而習得的。在學校教育中,教師作為榜樣被學生所模仿,並以潛移默化地方式發生作用。學生通過觀察學習或模仿,可以抽象出榜樣的行為特徵,形成規則,並通過對這些規則的重新組織,形成全新的行為。教師對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影響,首先考慮教師對學習習慣作用的認識,教師對學習習慣作用的認識如何,直接制約着學生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其次教師所提出的要求、監督和評價對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快慢產生影響。再次教師自身的形象作用。如獨特的教學風格,教學風格集中反映了教師的精神風貌,它包括教師的道德修養、知識結構、能力水平、認知策略、對學生的態度及其教師的主觀追求等。擁有獨特的教學風格的教師,在學生中自然擁有較強的影響力,這樣,教師的正確要求就容易化為學生的行動。

由此,我們呼喚教師的儒雅風度,尋求精心打造富有人文素養的教師形象思路,最大可能的挖掘教育資源,為了學生的健康心理的成長與完善,作出我們作為教師的最細緻、最全面、最合乎教育規律與學生心理成長規律的努力。

教師的人文素養心得 篇3

時間像流水一樣飛快的流淌着,轉眼間,本學期已接近尾聲。人文素養講座的上課時間已經結束,但是,人文精神沒有結束,在繼續着。餘老師精彩的講解,使我懂得個人的人文素養的質量是個人健康開展的結果;社會的人文素養質量是一個社會汲取歷史經驗教訓、積累文明成果的最重要局部,衡量“社會文明〞的尺度,也是“社會文明〞的標誌。

餘老師在這學期講座當中談到,經濟的高速開展,必然帶來對物質、科學、技術的頂禮,對競爭的膜拜,導致不平等的存在,隨之而來的是以往上爬,成為“成功者〞為目標的精英教育,實利主義、實用主義、消費主義和虛無主義的泛濫,從而形成生態環境的危機,精神、道德的危機,教育的危機,有可能導致整個人類文明的腐蝕與消滅。餘老師還提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來自儒、釋、道三家,道教主要追求長生不死,重養生。儒家重修身,講修齊治平,其思想對於提升道德水準和人生境界有重要作用。佛家主治心,在調適心理、培養人生智慧方面具有豐富而深刻思想資源。儒家的人文精神和佛家的人生智慧對於提升當下人們的人文素養多有助益。對於傳統儒家的思想,張岱年先生把它概括為四個方面,即:以人為本,天人合一,剛健有為,貴和尚中。這個概括大體上説是對的,但我覺得還可以把它系統化或體系化。因為儒家思想實際上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這個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人〞,其邏輯演進可以歸結為:一,何為人;二,怎樣做人;三,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記得餘老師講過佛家的“智慧〞,在這節課中拓寬了我們對佛教與其他宗教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佛教特別注重智慧,智慧甚至可以説是佛法的第一要素。佛教傳到中國,逐漸被中國化,這種中國化的特點就是儒學化、心性化,印度佛教的般假設智慧逐漸轉變為中國佛教的“心法智慧〞。而這種心法智慧對於調整心態、化解心結、提升心境,培養一種健康的心理,從而實現一種智慧的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禪宗思想是這種心法智慧的表達者。禪宗典籍裏有許多故事和詩偈,句句直指人心,頗能啟迪心智。有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假設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一般人經常會把不必要的事情堆在心裏,壓的自己喘不過氣,偈中説的就是讓我們把不必要的事情放下,不必庸人自擾,要有平常心。

我們要學習和體悟人文知識,養成“清風亮節〞和“超然物外〞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不僅是隻有中國幾大家的思想及體系,更重要的是,人文知識是與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相對應的一種知識類型,是人類總體知識構成中的一個重要組成局部,是以語言的方式對人文世界的把握、體驗、解釋和表達。人文知識是一個人優良的知識結構必需之要素,是一個人成為“全面開展的.人〞必備之條件,是人文素養的前提和根底。古往今來,真正稱得上“大家〞或“大師〞的人,無不具有廣博的人文知識。在這些包括語言、文學、藝術、歷史、哲學等豐富的人文知識的學習和領悟中,人們會思考“人的本質是什麼?〞、“我從哪裏來,到哪裏去?〞、“我的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的價值表達在何處〞等無確定答案但卻有重大意義的問題;才能知道什麼是人類的幸福、什麼是人類的痛苦,怎麼樣化痛苦為幸福;才懂得如何與他人和諧相處、與自然和諧共生。

我們的人文素養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身的努力和環境的薰陶,校園文化折射表達着一所學校的內在精神和行為風範,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有很大影響。創立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校園濃厚的人文氣氛是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途徑。各高校一方面可以通過校園文化節、讀書沙龍、詩會、報社、表演團等形式大力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吸引廣闊學生積極參與,讓他們在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交流情感、學習互動,通過一定社會實踐增強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和人文情懷;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學校硬件設施,挖掘環境育人資源,如建設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美化校園環境,提高學校文化品位,在不知不覺中昇華精神,提高我們的人文素養。

隨着中國成為繼美國後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影響,其他國家與我國的交流日趨頻繁多樣,必須與時俱進,完善我們大學生的心智、培養我們高尚情操、塑造我們的崇高品格,使自己能多方面理解社會,健康地開展自己,追求人類永恆的終極價值,成為有信仰有靈魂的人,這是時代在新時期對我們的要求,更使我們的使命。

教師的人文素養心得 篇4

如果説,我們中國人的傳統人文精神是大器、包容、寬容的仁愛精神,近半個多世紀以來,經過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和商潮的衝擊,利益驅動下,見利忘義,愛心和社會的責任感日趨淡漠。今天的中國,已經失去太多不該失去的東西了,人們沉浸在金錢、美色、地位、權利當中無法自拔,卻忽略了作為人的基本素養。

汪湧豪就這樣寫到《今天,到底該如何提倡“孝道”》?孝,是中國人最看重的道德之一。古人云:“萬事孝為先”。

人的一生有很多是可以錯過,可以放棄,但我們不能錯過孝順父母,父母恩情深似水綿綿不止無絕期,我們不能忘,不能不孝順,更不能忘記現在父母已慢慢的老去了;朋友:請珍惜身邊的父母吧,要知道,無論我們走的多遠,飛的多高,父母都在注視着我們,我們永遠是他們最牽掛、最疼愛的孩子。今天我們又該如何孝敬自己的父母呢?

經常聽到一些人説,等我有能力了,我一定要好好孝順父母。豈不知,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順了。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當那些人有能力去孝順的時候,父母往往已經撒手人寰,哪裏還有機會?

等待就是一種遺憾,遺憾是不能補救的,不能補救的生命是無法挽回的。因此,生命也有它的保鮮期!

就在季羨林先生讀大二的時候他的母親溘然與世長辭了,因為遺憾,他在回憶母親裏寫道:“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了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也是因為遺憾,蕭乾先生回憶自己的母親説道:“就在我領到第一個月工資的那一天,媽媽含着我用自己勞動掙來的錢買的水果與世常辭了”,類此,曾經老舍先生因為遺憾也發出:“唉,還説什麼呢,心痛!心痛!”的絕望,可以説他們在自己的'事業領域上都算的上成功者,但他們面對自己的父母卻在心底留下了永遠的無法彌補的遺憾。

是他們不孝順嗎?不,不是的,要知道光有孝心是不夠的。我們不能忘記時間的“殘酷”,不能忘記“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事實。

最近,讀到一則報道: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近日接受意大利《機會》雜誌記者採訪,在回答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麼時説:“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本以為滿腦子都是生意經的他,會回答莫錯過“商機”之類的話,可是他卻語出驚人,發人深思。

“萬事孝為先”,“父母在不遠游”等古訓,説明傳統孝文化早就把孝敬父母放在優先的位置;現在又有了比爾·蓋茨“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的説法,這表明不論古今、中外,人同此心。時不我待,那就讓我們趕緊來孝敬父母吧!

其實,如今的父母在經歷了艱苦的歲月之後,他們只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有兒女祝福的電話、温暖的問候而已。所以説,無論怎樣忙,無論打拼的日子是怎樣艱苦,都不要忘了牽掛你的父母親。千萬不要等到攢足了資本才來孝順,要記得為父母做些小事。有首歌寫得好《常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給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總操心就盼個平平安安。

人世間最難報的就是父母恩,願我們都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

教師的人文素養心得 篇5

在20xx年11月22日下午,我校全體教師在學校品正樓會議室認真聆聽了來自貴州師範大學謝萍教授的《教師的人文素養》的講座,在兩個多小時的培訓時間裏,現場所有的老師聽得比較認真還作了筆記,謝教授所舉得例子和培訓的內容使我頗有體會。我們深知“教師的人文素養”

就是教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師的日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它表現為在教師的.日常教學和管理活動中對學度地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業和考試增加學生負擔,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和開發其求知的慾望,從而使其在創造、開發、想象的過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難而進,而最終達到學生的求知慾,使教學以全新的面貌運用到學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學效果。

中華民族有着獨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諸如儒家的仁愛、節儉、謙讓,墨家的重實踐、任人唯賢等,得以綿延至今。我們如今所説的人文素養,即是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它是悠久歷史的深厚積澱的結果。現如今所提倡的素質教育與人文素養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動、心理素質為宗旨的基礎教育。它主張因材施教,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生動活潑,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人的求知慾、興趣等各個方面的優勢,來填補教學過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終體現在人文素養的底藴中,人文素養的培養更基礎,因為人文素養是多方面能力的總體支撐,這種支撐作用具體表現為理性的思維、寬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態、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夠的合作意識等等。人文素養的缺乏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深度與廣度,以及對問題的洞察力和對事物發展的前瞻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創造能力的重要內涵。

教師的人文素養心得 篇6

在閲讀教師人文讀本的過程中,可以從中充分的學習到中華人文精神的形成、發展,傳統人文精神發展和中華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論述。同時,從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和在各個領域裏所起到的作用。如,中華傳統人文的基本特徵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徵間的區別與共同點。

從我國學校的課程安排來看,基礎教育存在着明顯的重理輕文的傾向,諸如歷史、地理之創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人的求知慾、興趣等各個方面的優勢,來填補教學過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終體現在人文素養的底藴中,人文素養的培養更基礎,因為人文素養是多方面能力的總體支撐,這種支撐作用具體表現為理性的`思維、寬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態、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夠的合作意識等等。人文素養的缺乏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深度與廣度,以及對問題的洞察力和對事物發展的前瞻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創造能力的重要內涵。

教師的人文素養心得 篇7

教師有沒有人緣,有沒有感染力,有沒有吸引力,能不能讓學生佩服、仿效,從中得益?教師的一項不易被人看中的但是又是十分重要的素質——人文素質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被日益呼喚着。

教師被大家譽為“靈魂工程師”,承擔着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作為一個傳其道、解其惑的“精神導師”他本身必須具備美好的情趣,廣泛的愛好。琴棋書畫,賦詩吟詞等不説是無所不精,但起碼要成為自己的所能。要使自己在廣泛的興趣愛好中陶冶情操。並且只有教師具有廣泛的興趣愛好,他才會注意培養和保護學生的興趣愛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提高人的素質,促使人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而提高人的生存質量。

人文素養是人的重要素養之一,對一個教師來説有着重要的意義。人文素養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人文素養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整個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人文素養是人在言行中表現出的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對人無限關愛的思想傾向,是對人類生存意義的終極關懷的一種人文精神。加強教育的人文性就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為主要目的。這應當包括較高的文化品位、高雅的審美情趣、健康的心理素質、積極的人生態度、高尚的道德修養、博大的愛國情懷、豐富的精神世界。具體地説教師必須具備愛國主義感情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教師必須深刻地感受到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不斷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教師必須具備開闊的視野,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有着豐厚的人文素養積澱的人,性格開朗,樂觀向上,感情豐富,多才多藝。對於涉世未深,求知若渴的青少年學生,這樣的教師是偶像,是榜樣,更是學生羨慕、學習、效仿、超越的對象。在這樣的教師面前,學生不會消沉,因為教師面對生活的態度可以給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與力量;在這樣的教師面前,學生不會死氣沉沉,因為教師的幽默風趣可以隨時隨地給學生帶來輕鬆活躍的氣氛;在這樣的'教師面前,學生不會是別無長物,因為教師的多才多藝會引發學生對才藝的愛好與獲取。

用不着給教師的人文素質過多的定義解釋,我們只要回顧一下我們自己求學時代的經歷,是什麼樣的老師能夠長遠地駐留在我們的記憶磁盤上。必定是那些才情並茂,技高一籌的教師。那籃球場上奔跑跳躍的瀟灑動作,那音樂會上引吭高歌的美妙歌喉,那茶餘飯後的説古論今,那縹絹白宣上飄香的丹青筆墨,那明月清風下的管絃絲竹。所有這一切,不是語言的最好言語,不是説教的最好教育,對學生的引導教育鑽髓入骨,終身難忘。

教師的人文素養就是教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教師在日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心理、性格和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它表現為教師在日常教學管理中對學生的尊重和對學生成長的關心,表現為教書育人的強烈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通過學習,我深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付教書育人的重擔。

教師的人文素養心得 篇8

前幾天學習了關於教師人文素養培育與研究方面的文章,使我頗有體會。“教師的人文素養”

就是教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師的日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它表現為在教師的日常教學和管理活動中對學生的尊重和對學生成長的關心,表現為教師教書育人的強烈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擔負着培養一個又一個“社會人”的重任,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對於小朋友來説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首先就應當正其身,作好學生的榜樣。同時,我覺得教師作為當今社會的“文化人”、“文明人”,更應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新課程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只有具備人文素養,教師才能真正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觀念,在教育與管理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當作有情感的.、鮮活的、思想性格各異的、獨立的人。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着為祖國的建設與發展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怎樣才能不辜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光榮的稱號,怎樣才能完成黨賦予的培養人才的責任,這是每個教師必須認真對待並要用實踐作出回答的問題。我認為,好教師首先必須有敬業精神,要畢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從而深深地熱愛教育事業。

現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國與國的競爭主要體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工作中。

俗話説“書到用時方恨少”。現在的孩子知識面寬,接受的信息廣,這就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有更加廣博的知識和教育技巧,做一個複合型的教師。

總之,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教師就必需善於讀書,學會學習,與時俱進。要養成勤耕不輟、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是教師成功的必備條件,是教師成長為能師、經師乃至優秀教師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課程順利實施的關鍵。

教師的人文素養心得 篇9

通過這次暑假的師德培訓,使我更深的認識了和諧教育,它的內涵包括:與社會和諧;與教師職業的和諧;與教育對象的和諧;與職業同伴的和諧;自己和諧。我們的工作區分於其他勞動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我們的'工作對象是“人”。在班主任培訓時,資深的周紅五博士也闡述了“把學生當人看”的教育實質。它們不僅使我認識到生活中充滿愛,更使我懂得如何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懂得關愛學生的教師。

一、教師如何愛學生?

我想教師應該正確把握好“愛”的藝術,用好自己神聖的愛。

前面都做好了,為什麼不一如既往,有始有終呢?愛是細膩的,愛是細緻的,我們要用心的讓他們體會到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候去愛他們。

二、用心、真誠地賞識學生

努力去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斷以學生好的一面來激勵學生,使學生對自己有信心。

三、樹立以生為本的班主任工作理念

我們知道有什麼樣的班主任就會有什麼樣的學生。傳統的教育是更多地體現教師的作用,教師要求學生做什麼,學生就做什麼,是強帶有強制和強迫性的,這樣就抑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忽視了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個有自己思想的人。而現代教育觀則着重強調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也看作是學校的主人,而且要求班主任的工作處處以學生為中心,在選擇教育方法時必須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弄清學生想什麼,關心什麼,要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因材施教,嚴格管理,正確引導是以生為本教育觀念的主線。

認識到這些以後,我堅信,在今後任職班主任管理班級的工作中我一定多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考慮,樹立以生為本的班主任工作理念,

教師的人文素養心得 篇10

老師尤其是中國小老師,對學生將來的志向抱負、人格品性將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因而,人們對老師的人文素養要求甚高,所謂“己不正焉能正人〞,老師的學識多少,人格好壞,修養高低將直接決定學生人文素養的水準。我所理解的老師人文素養的構成主要有:強烈的職業認同感。老師要有職業認同感,這是老師人文素養構成中最重要的構成部分一點,是老師的立業之基,也是認識本身價值的前提。由於只要熱愛教育事業的老師才能對教育事業抱有固執的追求,才能擺脱名利的困擾,堅定本人的選擇,在當前“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環境中保持一顆平常心,甘於寂寞,甘為人梯,才能在平凡而偉大的教書育人的經過中尋找到人生的價值、生活的意義。教育事業需要的是老師對它的忠實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需要的是以獻身教育為榮、為樂的思想情懷,老師只要有了這些,就能把本人的聰明才智充分發揮出來,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一朝聆教導,終身銘師德〞。老師對學生將來的志向抱負、人格品性將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老師的學識多少,人格好壞,修養高低將直接決定學生人文素養的水準。因而,我以為提高老師的人文素養首先要培養老師強烈的職業認同感,這是老師人文素養構成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老師的立業之基,也是認識本身價值的前提。由於只要熱愛教育事業的老師,才會視教書育人為己任,才會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將科學文化的教授與人文精神的培育嚴密結合,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踐行“兩綱〞精神,才能對國家和民族的將來負責。其次,老師要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當代教育理念,在教育與管理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把學生當作有情感的、鮮活的、思想性格各異的、獨立的人,擅長鼓勵學生,關注他們的將來,開發他們的潛力,培養他們的個性,讓每個學生都能感遭到師愛與智慧的陽光。

“老師要給學生一杯水,就必須具備一桶水,而且是‘常流水’〞。作為老師,不能知足於先學於學生,而是要堅持繼續學習,堅持終身受教育。當今的時代,人們只要具備了學習的能力,具備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才能獲得生存的社會位置。老師不但要本身保持一種勤奮學習的能力,還要把這種學習能力無私地教授給本人的學生。另外,老師除了具備紮實的專業基本功以外,要廣泛涉及與本專業有關或對本人的素質提高有積極作用的各方面技能。只要這樣,我們在進行教育時,才能高屋建瓴、遊刃有餘;老師對社會的新知識、新信息及時準確地把握,使學生能在老師的身上學到更多除了書本以外比科學知識更有實際意義的本領,進而激發學生對各方面技能把握的`興趣,真正到達全面發展。

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不過,如今學生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當然,老師不是聖人,也應該允許犯錯誤,允許有本人的脾氣,可是,身為人師,我們的言行舉止將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尤其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重大影響。學生對於老師的人格要求,可能超過對任何人,而人文素養是人格魅力的重要表徵。很難想象:一位素養不高的老師,會是一位擁有人格魅力的老師?會成為學生所愛戴的老師?一位不受學生愛戴的老師,能夠管理好班級?能夠影響與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 所謂人文素養是指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和基本能力,包括根據社會要求正確處理本人與別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乃至個人與自然的關係。人文素養的最典型標誌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學體現出的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心,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妙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樣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歸結為對人本身的關心。人文素養外在表現為人格魅力——即一個人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行為上果敢、作風上的剛毅等所產生的感召氣力。

美一教育家花了40年時間,採集了9萬份學生來信,概括出作為一個好老師的12種素質,包括:友善的態度,尊重課堂內的每個人,仁慈和寬容;耐性,興趣廣泛,良好的品性,良好儀表,公正、詼諧感,對個人的關注、坦率,有方法。這集中反映出受歡迎的老師必須具有很高的情商和深厚的人文素養。

我國現階段,有人提出老師的人文素養除了具有敬業愛崗、樂於奉獻、熱愛學生的人文意識和人文精神外,還應該注重“五心〞修養。“誠心〞是“五心〞修養的基礎修養。“精心〞,是要請教師對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做到不討厭一個學生,不放棄一個學生。“放心〞是敬業愛崗的前提條件。“恆心〞是為人師表的長期要求。“雄心〞是成就事業的心理品質。老師也需要雄心壯志和開拓創新的精神,在不斷創業的經過中,不斷提高本身修養,進而擔負起施行人文關心的重任。

教授知識,自然是老師義不容辭的職責,但除此之外,老師還必須擔負起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責任。目前,為數不少的教育從業者還未意識到,老師作為施教者,對一個孩子的成長髮展有着非常大的影響,甚至往往成為孩子一生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孩子健康人格的構成與完善,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老師能否具備健康人格。在學校裏,老師是學生最親近最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典範,學生具有天然的“向師性〞。老師的人文素養,會像一絲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人格。老師的素養之光對學生心靈的燭照深入且長遠,甚至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陶行知講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有了這樣的“心心相印〞,學生的人格的成長會在具有豐富的人文素養的老師的影響下,逐步成熟與完善起來,而學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學習心理的基礎。

而長期以來,由於我們習慣於把學生看着是一個“認知體〞,把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與擴展學生的知識內涵作為基本目的,重思想教化而忽視生活情趣,重知識積累而輕視文化融合,重教材示範而無視表達熱情。因此導致很多學生缺乏一定的公德意識和人文關心意識,在校內和校外呈現“兩面人〞現象。而學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實際上是一種靈魂的缺失,它容易使人迷失自己。因而,追尋人文精神的迴歸,是我們教育的當務之急,而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很大程度上依靠於老師人文素養的提高,老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直接與間接的影響着學生的人格完善。

一位人文素養深厚的老師,肯定是一位有抱負有追求的老師,往往呈現出人格形象完好,精神煥發,精神充沛,性格堅毅,樂觀向上,作風嚴謹,給人以氣力感。在他教育與影響下的學生,必會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覺受老師的影響,使學生也構成堅強的意志與自制力,因此愈加富有理性,擅長考慮,發奮學習。這樣會自覺不自覺的樹立遠大的目的。反之,一個沒有深厚人文素養,舉止猥瑣,語言粗俗,庸俗無聊的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一個沒有恆久引力與缺少人格魅力的老師。歷史上的楊昌濟之於毛澤東,聞一多之於臧克家,沈從文之於汪曾祺,魯迅之於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這些偉大的老師,永遠會讓他們的同樣偉大的學生銘刻不忘,學生的成功為這些偉大的精神導師的人生寫下了輝煌的一筆!由於,老師的追求與抱負已經深深的成為學生人生髮展的指標;老師的努力與成功,鼓勵他們的學生追求更遠大的目的與成功。

中學階段的學生的學習動機,往往表現的比擬單純,情緒化比擬重,這就需要老師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而影響力從哪裏來,以前的師道尊嚴,可能很難約束如今的個性化強的中學生了。而在這方面研究頗為深化的可能要算河北省著名的衡水中學了,他們對學生的學習心理進行了長期研究後發現:一個學生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好壞,與他能否喜歡教這門功課的老師相關。他們對學生進行了跟蹤,發現學生往往由於不喜歡某一教師而不喜歡他所教的課,很多學習上偏科的學生都能從此找到原因。衡水中學領導者漸漸地明白了一個道理:老師的師德狀況、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學能力雖然很重要,人格修為同樣很重要。衡水中學校長李金池用了一個函數式來表達老師人格修為與教學能力、教育觀念以及二者與老師的“教育力〞之間的關係:y=kx。因變量y表示老師的教育力,係數k表示老師的人格修為,自變量x表示老師的教學能力和教育觀念等。其實,這裏所謂的“教育力〞,最終還是表如今學生的學習效果方面。學習動機強烈,學習效果自然就好些,而這一切還是取決於老師人文素養。

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介入者、指導者與監督者,老師的行為舉止與喜好習慣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着學生的學習習慣。根據個人的理解,老師對學生學習習慣構成的影響主要表如今兩方面:一是表如今向學生指出應構成什麼樣的學習習慣,即詳細的學習習慣;二是通過老師的典範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習習慣的構成。班杜拉以為人類的很多行為都是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及其結果而習得的。在學校教育中,老師作為典範被學生所模擬,並以潛移默化地方式發生作用。學生通過觀察學習或模擬,能夠抽象出典範的行為特徵,構成規則,並通過對這些規則的重新組織,構成全新的行為。老師對學生學習習慣構成的影響,首先考慮老師對學習習慣作用的認識,老師對學習習慣作用的認識怎樣,直接制約着學生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其次老師所提出的要求、監督和評價對學生學習習慣構成的快慢產生影響。再次老師本身的形象作用。如獨特的教學風格,教學風格集中反映了老師的精神風貌,它包括老師的道德修養、知識構造、能力水平、認知策略、對學生的態度及其老師的主觀追求等。擁有獨特的教學風格的老師,在學生中自然擁有較強的影響力,這樣,老師的正確要求就容易化為學生的行動。

由此,我們呼喚老師的儒雅風度,尋求精心打造富有人文素養的老師形象思路,最大可能的挖掘教育資源,為了學生的健康心理的成長與完善,作出我們作為老師的最細緻、最全面、最符合教育規律與學生心理成長規律的努力。

教師的人文素養心得 篇11

何為人文素養?人文素養是指做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和基本態度和基本力量,人文素養的最典型標誌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學體現出的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妙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樣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歸結為對人本身的關懷。無論是對於社會還是對於個人來説,人文精神都是特別重要而且不行缺少的。高揚了人文精神,社會才會生氣勃勃、興盛發達,人才活得有意義,才是一個真正的人。

老師對人類社會的作用是文化的傳承、體現和創新。我們説老師是一種崇高的職業,就是由於老師擔當着這嚴厲 的使命。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它被給予了塑造同學的任務。老師的這種社會定位,對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師必需為同學做表率,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言行影響同學。所以説“身教重於言教”。身教雖然只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但作用卻是特別巨大的。比起一般人來,老師特殊需要學習人文精神,發揚人文精神。

“老師的人文素養” 就是老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老師的日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老師的人文素養主要體現在老師自身學識底藴、儒雅風度以及對事業與同學真誠的喜愛。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老師的人文素養不僅僅是老師自身形象的要求,更是同學心理健康成長與完善的需要!

一、老師的人文素養影響着同學人格的完善

在學校裏,老師是同學最親近、敬重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樣,同學具有自然 的“向師性”。老師的人文素養,會像一絲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同學的人格。老師的素養之光對同學心靈的鑄造深刻且久遠,甚至可能影響同學的一生。陶行知説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有了這樣的“心心相印”,同學的人格的成長會在具有豐富的人文素養的老師的影響下,逐步成熟與完善起來,而同學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學習心理的基礎。同學人文精神的培育,很大程度上依靠於老師人文素養的提高,老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直接與間接地影響着同學的人格完善。

二、老師的人文素養影響着同學學習目標的明確

一位人文素養深厚的'老師,確定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老師,往往呈現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煥發,精力充足,性格堅毅,樂觀向上,作風嚴謹,給人以力氣感。在他教育與影響下的同學,必會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覺受老師的影響,使同學也形成頑強的意志與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擅長思索,發奮學習。這樣會自覺不自覺地樹立遠大的目標。老師的追求與理想已經深深地成為同學人生進展的指標。老師的努力與勝利,激勵他們的同學追求更遠大的目標與勝利。

三、老師的人文素養影響着同學學習動機與效果

同學的學習動機,往往表現的比較單純,心情化比較重,這就需要老師具有肯定的影響力。一個同學一門功課的學習成果好壞,與他是否喜愛教這門功課的老師相關。老師的師德狀況、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學力量當然很重要,人格修養同樣很重要。同學的學習動機劇烈,學習效果自然就好些,而這一切還是取決於老師的人文素養。

四、老師的人文素養影響着同學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老師是同學學習的參加者、指導者與監督者,老師的行為舉止與愛好習慣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着同學的學習習慣。在學校教育中,老師作為榜樣被同學所仿照,並以潛移默化地方式發生作用。老師對學習習慣作用的熟悉如何,直接制約着同學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老師獨特的教學風格集中反映了老師的精神風貌,它包括老師的道德修養、學問結構、力量水平、認知策略、對同學的態度及其老師的主觀追求等。擁有獨特教學風格的老師,在同學中自然擁有較強的影響力,這樣,老師的正確要求就簡單化為同學的行動。

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老師,要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同學,瞭解和把握同學的思想,製造民主、公平、和諧的教學環境,在師生之間架起感情的橋樑,激發同學產生情感的內驅力,培育同學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能掌握自己的心情,承受外界壓力,保持心理平衡,在學問、力量、思想道德及身心健康方面不斷提高,共性得以張揚,真正學會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為勝利人生打下良好基礎。

社會的進展與變革打算了老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和專業力量。而要提升自身的素養,老師首先要做個真正的讀書人。老師的讀書是一種積累。學習是我們人生永恆的主題。老師的職業特性,更註定了老師的角色是一個永久需要學習的角色。多讀書,讀好書。讀書在提升人文素養,鑄就老師魅力中具有永恆的力氣。一個老師自身人文素養的提升,必將有賴於永不滿意的讀書實踐。一個勝利的老師,必需是一個擅長學習的老師,一個擅長讀書的老師。讀書是老師吸取精華的學習方式,是老師傳承優秀文化的通道。讀書是老師提高自身綜合素養的前提,老師應當成為終身學習的典範。只有學會讀書和學習,我們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藴。在博覽羣書中思索、積累,豐富自己的學問和思想,拓寬文化視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我們處在學問經濟的時代,讀書學習已經成為一個人成長成才的第一要素,人們不但通過讀書獲得一技之長、生存之道,更重要的是書籍是每一個現代人的精神食糧。只有喜愛讀書的老師,才能培育出喜愛讀書的同學,才能營造出整個社會喜愛讀書的良好氛圍。老師的讀書風氣最能影響同學和社會的風尚,讀書,理應成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老師的一種生活方式。只有喜愛學習的老師,才能讓同學知道更多的學問,讓同學更加敬重他。老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同學、感染同學,不斷培育同學的讀書愛好,引導其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讓同學在讀書中盪滌心胸、體會人生、啟迪才智、增長才能、學會學習與生存,從而促進同學全面和諧和可持續進展。

我們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很迫切地需要教育教學理論層面的提高。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們的課改實踐需要前沿性的理論支持。新的課程標準提倡培育同學廣泛的愛好,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提倡同學的閲讀,我們老師首先應當自覺地投入到樂觀的閲讀活動中去。老師的閲讀同樣需要從課內讀到課外,不斷地擴大自己的閲讀面,進而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閲讀品質。作為一個老師,更應當確立終身讀書的觀念,自覺地多讀書,讀好書,豐富自己的讀書積累,提高自己的讀書品質,實現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養的不斷提升。

老師只有通過讀書學習,才能不斷豐富專業學問、完善文化學問結構,才能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提升育人技能,才能促進自身專業成長,跟上現代教育進展的步伐。讀書不是為了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學問的渴求。只有當我們將讀書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不斷提升自身學養的重要手段,我們才能成為新時期人格健全,品德高尚,學問豐富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新課程標準給新課程改革帶來了嶄新的理論指向,很多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不但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去大膽實踐,而且更需要我們老師樂觀、擅長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不斷提升自身人文素養做起,創設更為寬廣的人文精神的時空。只有有所思,才能有所悟,有所得。對自身教學實踐的不斷反思是我們工作在基層的老師走向勝利的最深刻的腳印 。當今的老師應當堅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我們應當這樣告知自己:讀書不僅僅是為了豐富自己的人生閲歷,完善自身的學問結構,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積澱自己的文化底藴,提高老師的人文素養、培育人文精神,這是老師應當努力去做到的,也有利於老師專業化進展。

作為一名學校老師,擔負着培育一個又一個“社會人”的重任,老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對於同學來説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老師不僅要正其身,作好同學的榜樣,更要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新課程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培育同學的自學力量、思索力量、實踐力量、創新力量等,促進同學的身心和諧進展,為同學的終身進展奠定基礎。只有具備人文素養,老師才能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觀念,充分敬重同學的主體性,把同學當作有情感的、鮮活的、思想性格各異的、獨立的人。

總之,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老師就必需擅長讀書,學會學習,與時俱進。要養成勤耕不輟、終身學習的習慣。這是老師勝利的必備條件,是老師成長為能師、經師乃至優秀老師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課程順當實施的關鍵。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着目標的老師。

教師的人文素養心得 篇12

通過學習教師人文素養我對教師師德以及教師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又有了新的認識,現在我就談一談自己的學習感受:

隨着課改的不斷深入,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也漸漸被大家所接受,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這就在客觀上要求,必須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是人的整體素養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文”是指“人”處在人類活動的中心位置,“人”是行為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也是基本的價值衡量標準。“現代教師的人文素養”是指教師在現代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在從事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關心學生生存、促進學生髮展的修養,教師的人文素養直接影響着學生。

一、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着學生人格的完善

在學校裏,教師是學生最親近、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樣,學生具有天然的“向師性”。教師的人文素養,會像一絲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的人格。教師的素養之光對學生心靈的鑄造深刻且久遠,甚至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陶行知説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有了這樣的“心心相印”,學生的人格的成長會在具有豐富的人文素養的教師的影響下,逐步成熟與完善起來,而學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學習心理的基礎。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教師人文素養的提高,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直接與間接地影響着學生的人格完善。

二、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着學生學習目標的明確

一位人文素養深厚的教師,肯定是一位有抱負有追求的教師,往往呈現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煥發,精力充沛,性格堅毅,樂觀向上,作風嚴謹,給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與影響下的學生,必會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覺受教師的影響,使學生也形成堅強的意志與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於思考,發奮學習。這樣會自覺不自覺地樹立遠大的目標。教師的追求與抱負已經深深地成為學生人生髮展的指標。教師的努力與成功,激勵他們的學生追求更遠大的目標與成功。

三、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着學生學習動機與效果

學生的學習動機,往往表現的比較單純,情緒化比較重,這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一個學生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好壞,與他是否喜歡教這門功課的教師相關。教師的師德狀況、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學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養同樣很重要。學生的學習動機強烈,學習效果自然就好些,而這一切還是取決於教師的人文素養。

四、教師的人文素養影響着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與監督者,教師的行為舉止與愛好習慣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着學生的學習習慣。在學校教育中,教師作為榜樣被學生所模仿,並以潛移默化地方式發生作用。教師對學習習慣作用的認識如何,直接制約着學生對這個問題的重視程度。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集中反映了教師的精神風貌,它包括教師的道德修養、知識結構、能力水平、認知策略、對學生的態度及其教師的主觀追求等。擁有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師,在學生中自然擁有較強的影響力,這樣,教師的正確要求就容易化為學生的行動。

因此人文素養處在現代教師整體素養的核心位置,決定着教師職業的意義和價值。作為現代教師的我們要有以人為本的教育觀。

第一、正確認識教學基本目標。教學的基本目標是什麼,長期以來,人們一般理解為,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知識”。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收者,學習成績是否良好標誌着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質量與水平。但從人文的角度看教學,其基本目標就是 另外一種樣子。人文主義的關注點是人,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做人”。教材是學生學習做人的.平台和中介,教師是學生學習做人的引導者和幫助者,學生就是“人”的成長主體。,做人的核心要素是人生存的價值和對待事物的態度方法,“知識” 對於做人來講只是輔助條件.由此看來,學生的生存狀態和成長能力,才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質量與水平的標誌。目前在中國小推行的新課程,提出了三維教學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是對“知識”本位的超越,是對“人文”本位的迴歸。

第二、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權利。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教師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謂“師道尊嚴”,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都是通俗形象的概括。這種傳統雖經現代化觀念的洗禮,依然沒有動搖其根基。學校“從嚴治校”,教師“從嚴治教”,家長要孩子“聽話”的訓誡,都在強化着教師的專制權威,同時也培養着學生的奴性,造成師生關係的嚴重不平等。媒體已經披露的教師給學生臉上刺字、逼迫學生相互打嘴巴,都是極端的例子.在這些極端的例子背後,還有大量的司空見慣的有損學生人格、剝奪學生權利的現象,比如罰站、罰做作業、停課之類的處罰,比如不允許學生在校園內跑動和大聲講話的校規,比如逼迫學生在週六、週日上課的措施,這些現象還常常打着“教育”的幌子,似乎還是“為學生好”。

從人文的角度看,學生首先是“人”,不是等待雕琢被動塑造的“物”,是獨立的個體,有他自己的思想、觀念、個性、習慣,他們有權利設計和規劃自我。誠然,學生處在成長階段,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完成社會化進程,但實施這種責任的前提是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權利。學校的規章,班級的制度,是學生團體意志的具體體現,必須適合學生成長的需要,必須得到學生的認同,教師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水平,要經受學生的評判。學生組織要參與學校和班級的管理,即使學校教師認為有效的教育方式,目的也許是“為學生好”,但也必須獲得學生的“現場認同”,必須建立在學生自覺自願的基礎上。要相信學生“向上”“向善”的天然本性。“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時代流行用語,展示出了教師為學生服務,學生是主體的師生關係。

教師的人文素養心得 篇13

《教師人文素養的新修煉》一書提出,教師的人文素養對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對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那教師的人文素養是什麼,在新課程背景下,作為我們教育工作者應具備怎樣的教育素養呢?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受益匪淺,就此我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教師對學生的情感與態度。

關愛他人是人文精神內容之一,教師應處處關愛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用心熱愛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時刻把學生的冷暖、喜怒哀樂放在心中。如學生生病或有困難時,教師應主動出現在學生的身旁,這更能顯示教師的素養。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是學生最為關注的,也是談的最多的話題之一。一個好的教師,對學生應當做到關心體貼、平等相待、寬容大度、不粗暴,特別是對後進生,應不鄙視、不諷刺、不放棄等。

二、.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

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最突出的問題是教師的能力不夠,經驗不足,知識缺乏。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這就不僅要求我們的教師做好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去讀書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拓寬知識的視野,懂得那些課堂上並不學習的東西,以及那些跟教材沒有直接聯繫的知識。教師不僅是按新課程實施課程計劃,按照教科書把每一課要講授的東西準備好,甚至把講述的內容和邏輯順序都記住。必須知道所教的不是內容的本身,而是學生,是學生的腦力勞動,是學生的思維以及學生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那麼更重要的是教師必須具備一定專業技能。對照新課標,研究教材,對所教知識有深刻的理解。把所教的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繫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觸動學生個人的精神世界和知識心靈。讓學生積極參與整個教學活動,自主探索,發現規律,掌握知識,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以上是自己較粗淺的感受,有待於進一步攻讀《教師人文素養的新修煉》一書,使自己能儘快地適應新課程的教學要求,成為一名優秀的新型教師。

教師的人文素養心得 篇14

近期,我認真翻閲了《教師人文素養》這本書,其中有很多內容給了我深刻的啟發與思考。

所謂人文素養,主要是指人類文明在個體身上表現出的深層次的內在結構,是受人類優秀文化薰染而反映出來的人的精神風貌和內在氣質,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綜合表現。教師的人文素養對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對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自身素養的高低,對於學生素養的養成起着關鍵作用。作為我們教育工作者應具備怎樣的素養呢?就此談談自己的想法。

對教師來説,真正展現人文素養,並不是在口頭上和文字上空談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而應該是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最大限度地體現和落實這一素養。

師愛,是教師道德人格魅力的靈魂,是成為人師的根本。一方面教師對本職工作要熱愛,教師首先應做到樂業敬業,具有積極的專業精神和良好的品德修養,同時還必須具備藝術精神、生命意識、審美意識等,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在工作中能善於與他人合作,努力探究教學的藝術。一名好的教師對待工作應兢兢業業,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在教學方面做到治學嚴謹、寬嚴有度、有奉獻精神等。

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要熱愛,教師應處處關愛孩子的思想、學習和生活,用心熱愛每一個孩子,尊重每一個孩子,時刻把孩子的冷暖、喜怒哀樂放在心中。一個好的教師,對孩子應當做到關心體貼、平等相待、寬容大度、不粗暴,特別是對後進生,不鄙視、不諷刺、不放棄等。

本人認為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起親密、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創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要設計出讓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能力。開展豐富多彩、行之有效的課外活動,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始終把“一切為了學生”作為標準,明白學生到底喜歡聽哪一類型的課程。現在的孩子知識面廣,接受知識的渠道多,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敢於向老師質疑。這就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有更加廣博的知識和教育技巧,作為教師要不斷的創新,最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業和考試不增加學生作業負擔,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開發其求知的慾望,得到最有效的教學效果。

教師自身素養的高低,對於孩子的素養起着關鍵作用。人文素養處在教師整體素養的核心位置,決定着教師職業的意義和價值。所以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讓學生的每一天都有新的進步和體驗。為此,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好好讀一讀《教師人文素養》這本書,努力提高、修煉自己的人文素養,熱愛教育事業,關心熱愛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者。

《教師人文素養》讀後感2

以前,我一直粗淺地認為,教師的專業基本素養僅僅包括教師的專業知識的提高、專業技能和能力的發展,以及教師職業道德的培養。但是,暑假我拜讀了教師發展中心推薦的《教師的十大素養之人文素養》之後,我發現我的認識是多麼的膚淺。

題記中有這麼一句相當振聾發聵:“教師唯一的也是終極的使命就是提升人之為人的素養”。是啊,人之為人,如果沒有人文的素養,則與動物無異。那麼什麼是“人文素養”呢?閲讀完這本書後,讓我對這一概念有了清晰的認識。“人文”是潛移默化的、長遠的、隱性的東西。所謂“素養”,一般來説,就是指人們後天形成的知識、能力、習慣、思想修養的總合,“人文素養”是人的整體素養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人文素養的最典型標誌是具有人文精神,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歸結為對人本身的關懷。“教師的人文素養”就是教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師的日常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它表現為在教師的日常教學和管理活動中對孩子的尊重和對孩子成長的關心,表現為教師教書育人的強烈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教師如何在教育學生、轉變學生的過程中實現這個使命,是我們每一個教師苦苦探索的。書中一句句樸實真摯的話語,一件件發人深省的案例,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專家型教師的故事,都讓我掩卷長思、回味甘甜。做一個有思想、有靈魂的教師,應該成為我們不懈的追求。

1、熱愛教育是教師人文素養的核心。教育是愛心事業,一名教師能否出色履行自己的崇高職責和義務,不僅需要豐富的知識和才華,更需要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忠誠。只有具備了對教育事業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心,才能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正確對待教師工作的苦與樂。教師的奉獻雖然不見什麼轟轟烈烈的壯舉,但卻是用平凡與崇高的品質,打造出一片愛的樂園。

書中舉到全國優秀教師趙士宏的例子。早在20世紀80年代,鑑於他卓越的教育教學成就,曾多次被美國多所大學邀請去留學。然而,為了他熱愛的教育事業,為了他熱愛的學生,他婉言謝絕了這些機會。一家三口人長期生活在學校二十年前分給他的不足六十平方米的小屋裏。全國又有多少像趙士宏這樣的優秀老師,為了這份理想默默地奉獻着、耕耘着。

如今,在面對市場經濟的遍地誘惑時,我們該如何固守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真正遠離平庸、不為眼前利益所困惑呢?最關鍵的還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具有對教師職業深厚的感情,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追求,始終投入到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尋求一種生命的意義、追求的樂趣,把“職業”看成“事業”,對課堂的教育教學進行全身心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