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演講稿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12篇

欄目: 演講稿 / 發佈於: / 人氣:2.52W

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發言稿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發言稿是參加會議者為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彙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為了讓您在寫發言稿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書交流會發言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12篇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篇1

幸福,其實很簡單

在校長推薦閲讀的《年度班主任育人方略及帶班藝術》這本書中,我認識了一位樸素、簡單卻非常幸福的班主任——宮述娟。在她的文章中,我感受到的是一個個富有温度的詞語,陪伴、懂了、相處、等待、寬容……在文章的最後一頁有一張"陪你走過畢業門"的照片,深深感動着我。宮老師手捧鮮花,一個男孩子緊握宮老師的手大步向前走着,身後有更多的學生和老師一起走在紅毯之上。畫面温馨感人,愛在彼此間流淌,如果沒有老師曾經真心的付出,何來這幸福、成功的瞬間。

等待,這是一筆感情賬單

讀着宮老師"等待"一文,讓我想到曾讀過的一個小故事:一隻蝴蝶在蠶中苦苦掙扎,一個人出於好意找來剪刀,替蝴蝶剪開了蠶子。結果,蝴蝶輕而易舉地出來了,可是,卻身軀臃腫,翅膀乾癟,根本飛不起來。故事雖短小,卻意味深長。為消除慢慢的等待而急於求成,卻毀了那隻蝴蝶美麗、快樂的`一生。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説,愛需要等待,有了等待,才有希望,我們才可以欣賞到破繭化蝶後的絢麗多彩……作為班主任,一定要有一顆等待之心、等待之智。就像宮老師所言:一個正確的教育行為,一遍十遍不能起作用,耐心等下去,可能就會收穫奇蹟!所以,面對調皮搗蛋的學生,我們不怕苦口婆心;對待接受能力慢的孩子,我們放慢腳步,多一點堅持。靜待花開,必然會芳香四溢!

懂了,就會心有靈犀

宮老師因為懂學生,所以才讓自己的教育得心應手。因為愛是相知,懂是相依,懂得了,才可能更愛。愷是我們班的一名特殊學生,熟悉他的老師都知道他身上的各種毛病,用筆畫同學的衣服,用水弄濕別人的桌套,甚至還用剪刀去修理前面女同學的頭髮……這些事情發生在他身上習以為常。剛與他接觸,我就領教了他的本事。第一次的同學告狀是他用木棍把前面同學桌面上的學習用品掀在地上,把他叫道跟前,他還挺委屈地説,自己想和前面的健説話,但健卻沒有搭理他,所以才有這樣的舉動。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孩子挺可憐的,只是想用這樣的方式引起同學的注意,也想和同學一起玩耍。當我把想法説出來時,我突然發現他眼中閃爍的淚光,這時我知道,我説到他內心深處了。我沒有責罰他,沒有大聲訓斥他,而是心平氣和和他溝通一番。和愷相處的日子,我發現他並不是我想象中的樣子,他愛勞動,拿大桶水、擦黑板他都搶着幹,孩子本質不壞,只是不會與同學相處。和愷交流,成為我每星期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他在我面前變得乖了,同學在我面前告他的狀越來越少,每天的作業按時完成……雖然愷現在依然存在一些小動作,但我非常滿足,因為這一年我看到了他的成長。我不敢説自己非常懂愷,但起碼我瞭解他。

宮老師曾説:做班主任其實沒有那麼複雜,最需要的不是技巧和戰術,而是能走進孩子的內心,得到她們的認可,只要建立了和諧良好的關係,一切都將變得簡單。這就是宮老師的幸福密碼。讓我們一路撒播,一路採擷,找尋自己的幸福密碼!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篇2

今天很高興地站在這裏與大家共同交流孩子的讀書情況。作為家長我一直非常贊同劉老師的觀點:想讓一個8歲的孩子真正做到“悦”讀是不困難的。那怎樣讓孩子喜歡讀書,我粗淺地闡述一下我的觀點:

一是書本的選擇。

選擇書本很重要,孩子因為喜歡才有才能去閲讀,所以我一直買一些比較經典的童話書。經典童話千古流傳,具有永恆的魅力,但經典中有些篇幅較長,孩子一下子難以一閃讀完的情況,我會選擇篇幅較短、人物情節又沒多大改動的來讀,孩子喜歡,又能記下許多故事。

二、讀書之多貴在交流。

我們大人平時常以工作忙,下班後又累為藉口,以孩子沒有多大耐心,孩子讀書時,我們在他們身旁聽聽孩子的聲音,與孩子共同交流,你會發現進步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更多……在平時孩子的讀書中我與孩子會依據情節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這樣不但加深孩子的'記憶,又增加了親情,你們説何樂而不為?

三、讓讀書成為習慣。

一天一天地閲讀,孩子會認識更多的字。每天臨睡前讓孩子讀幾個小故事,慢慢成為習慣。隨着詞彙量的增多,讓孩子自編自演一些小故事,既提高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增加了孩子對知識的渴望。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篇3

同志們,大家下午好!

根據中心校的安排,今天我們在這裏召開了全校教師讀書心得交流會。這是對前段讀書活動的檢閲會,也是對今後讀書活動的促進會。

近幾年來,我們以創建書香校園為載體,在全鎮各校教師中開展了“潛心讀書、豐富內涵、促進發展”的主題讀書活動,各校積極行動,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教師主題讀書活動,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欲求教書好,先做讀書人。作為教師,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滿足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要求;才能以淵博的知識贏得學生的尊重。讀書既可以拓展知識面,又可以改變我們單調的生活狀態;既可以增長教師的職業智慧,又可以陶冶教師高尚情操。尤其是在深化課改、大力推進教育創新的今天,如何保持我們的思想之樹常青?只有潛心讀書才能不斷豐富內涵、實現自我提升,才能擔當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今天的會上,由各校選出的優秀選手交流了讀書心得,我們會獎評出一、二、三等獎分別進行表彰獎勵,這個結果要納入教師年度考核中,各校的團隊總分也要納入學校評估之中。我們就是要紮紮實實把閲讀進行到底!

在今後的`讀書活動中,各校要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專題研討會、讀書沙龍等交流研討活動,讓各種思想在相互碰撞中擦出火花,從而達到取長補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研討的氛圍。

在今後的讀書活動中,各校要按照“以讀促學,以讀促研,以讀促教”的工作思路,制訂切實可行的讀書活動計劃,“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讓讀書成為一種樂趣,讓讀書成為一種責任,讓讀書成為一種時尚”,並且要

力求做到“七個結合”:

①讀書與反思結合,提倡帶着問題讀書,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②讀書與實踐結合,學以致用,注重實效;

③讀書與校本教研結合,切實化解實踐中的難題;

④讀書與學習有關課堂教學經驗結合,形成自己的課堂教學特色;

⑤個人自學與集體互動結合,廣泛交流,相互啟發,共同提高;

⑥讀書與師德主題教育活動結合,實現教師零不良言行;

⑦讀書與課改結合,理解新課程,融入新課程,實施新課程;各校要進一步建立完善讀書活動各項管理制度,努力形成長效機制,並將教師讀書情況納入年終考核項目。

朱永新説,一個沒有閲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多讀書、讀好書,讓讀書成為每一個教師的自覺行為,做到把書讀薄,把人讀厚,把書讀舊,把人讀新,與智者對話,與專家探討,讓自己的大腦充滿思想者、智慧者的聲音,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更加善於思考,更加遠離浮躁,我們的教育也才會更加智慧,更加美麗。

老師們,讓我們攜起手來,把閲讀進行到底!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篇4

在滾滾紅塵中,能夠坐下來喝一杯好茶,讀一本好書,在平淡中品味生活的樂趣,保持一份淡泊的心境。

我是七十年代出生的,讀中學時,喜歡看台灣作家三毛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瓊瑤的言情小説也記不清看了多少本。

今天,詩歌是論斤來賣的,但上世紀80年代詩人還是很火的。汪國真,是一位很有名氣的詩人,至今還記得他的一些在今天來看很淺顯的詩句,比如《熱愛生命》。

文學理論有這樣一句名言,形象大於思維,就是説,讀者能感受到作者也沒有感受到的東東。

我想,只要是看過這部作品的人,一定喜歡,從中找到自己生活得剪影,而且一定有自己的收穫。

有個外國作家愛默生講過這樣一句話:“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凡是對你的心靈來説是真實的,對所有其他人也是真實的”。很欣賞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鼓勵。

在這裏,我談三點讀書體會,希望對您有所啟示。

一、讀書要雜

書的雜表現在:政治經濟法律文化自然地理等。

語文老師,要讀歷史。有句話怎麼講的,文史不分家。

我曾經給--級學生出題,考了明朝的歷史。

有學生説這是“最無語的語文”。

--級上學期學的'大部分都是明朝的文學。對於1644年我們要熟悉。

公元1644年,有三個皇帝。大明朝統治中國二百七十六年的最末一年;大清朝入主中原二百六十八年的第一年;大順朝建立的一年,也是滅亡的一年。這一年發生的事,決定了中國的歷史的走向。

要了解這段歷史,可以看《甲申三百年祭》,郭沫若1944年寫的,很好,我看了n遍。

我以為,史學和哲學對於語文老師,鳥之雙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我剛才提的《各自的朝聖路》就是很好看的哲學書哦。

“一切簡單而偉大的精神都是相通的,在那道路的盡頭,他們殊途而同歸。”――《各自的朝聖路》。

現在,大學裏曾流傳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周國平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贏得了無數讀者的青睞,從他的文字中我們收穫智慧和超然。

二、讀書要品

品就是鑑賞。

百家講壇大家喜歡看,易中天教授品《三國》很火。有一個原因,學者用通俗的語言品讀為大眾找到了欣賞的方法,給了大眾文學評論的啟蒙。

《百家講壇》有一個叫孔慶東的老師,品讀金庸武俠《射鵰英雄傳》中的愛情,有很精闢的見解。金庸的確是寫愛情的高手。

英雄美人式:郭靖黃蓉我們不説了。

最有味的是天慘地絕的愛情――楊過、小龍女。

他們實在是一對天殘地缺的愛情:楊過少一隻臂膀,小龍女的第一次也稀裏糊塗地給了全真派弟子趙志平,能寫這樣的愛情需要多大的勇氣!

還有梅超風。與師兄私奔,用現在的話説是為了愛情放棄了學業,黃藥師,一個名師,一個博士導師不要了,在江湖上興風作浪。當他們再次回到桃花島時,陳玄風問她:你後悔麼?她説:你不後悔,我也不後悔。好一個痴情女子。

通過學者的品讀,我們不僅知道作品好,還知道好在哪兒。

其實,品讀也是在創造。

如:三個境界王國維,太經典了。巧妙借用詩句。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最後一個境界,是辛棄疾的詞,用一個超凡脱俗的女子來比喻自己不得志,也是人生的第三個境界。

三、讀書要思

思,就是思考,關照自己,聯繫實際。思考後,最好要寫點東西。

書對我們是有影響的:

中國有句話: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説的也是這個道理。您看,老的.看三國,豈不越發老奸巨猾,少年看多了,都喜歡古惑仔,陳浩南。

青歌賽的評委餘秋雨説:書海茫茫,字潮滾滾,紙頁喧囂,墨色迷濛,這是市場化、多元化的現代文化景觀,我們企盼了多年的,不要企盼來了卻手足無措,抱怨不迭。

有時候,我覺得,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因此,我們讀書,我們要思考。以前,我和很多人一樣,讀魯迅的作品,知道了尼采就是個瘋子,梁實秋是個大壞蛋。後來才知道,我錯了。書讀多了,越發感覺無知。

有人把讀書比做精神的呼吸,此話的確有道理。

帕斯卡爾有句名言:人是會思想的蘆葦。人很脆弱,但思考讓我們偉大。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説:“讀書、獨立地思考書中的內容,是思想滔滔不絕的源泉。

最後,我想説的是,讀書後還要寫作,因為寫作讓我們的思考更趨於理性。

我曾經思考過一個問題:學生為什麼寫不好作文?

我以為,這是我們的國小出了問題。問題是感覺的缺位。崔健的一首歌可以更形象地就説明我們當下我們的生活狀態。

我光着膀子我迎着風雪,跑在那逃出醫院的道路上,別攔着我,我也不要衣裳,因為我的病就是沒有感覺”。

這是一個感覺缺乏的時代,這個世界花兒朵朵,嫁人就嫁富二代,寧肯在寶馬車上哭泣,也不願再自行車上微笑。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情逸致,對於一些人來説,早已蕩然無存。

我們國小語文教師有更多的責任去關注學生的感覺,我們要給孩子們心靈的底子,就是要讓美留在孩子心中。唯有如此,我們的教育才能像海子的詩歌所説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篇5

各位老師、家長們:

晚上好!今天非常榮幸能參加張店區和平小區國小“家長學校”啟動儀式。首先,非常感謝學校領導、家委會李芸書記給我們創造了這麼好的機會,讓大家可以一起來探討學校和家庭教育之間的互動話題,我交流的題目是《陪孩子一起讀書成長漫談》。個人經驗是,以海量閲讀為抓手,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暢遊知識海洋。琮鉞所在的二年級是學校主推的海量閲讀實驗年級。20xx年,也就是琮鉞出生的那一年,我曾看過新世界出版社的《陪孩子一起讀書》,是當時的“全國家庭教育主題讀書活動專用資料”,從那時起,就感覺讀書已經成為聯繫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紐帶與精神橋樑。20xx年琮鉞入學以後,班主任高偉老師的大力提倡使海量閲讀觀念更加深入人心。每一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寶藏,家長應該懂得如何挖掘寶藏;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家長應該懂得如何開發孩子的潛能,所以陪孩子一起快樂地讀書,從而健康地成長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和義務。此時此刻,看到電教室後牆上“閲讀滋養底氣,帶來靈氣,造就才氣”和“經典閲讀、精彩人生”的大字,不由想起琮鉞剛上一年級時我也這樣暗暗提醒過自己。“黌門半掩透書香,蘭葩繡蟬窗”,是家庭教育的最佳境界。

一、時代背景

記得我小時候並不是很重視語文,課外書讀得極少,當然那時候畢竟不是如今的信息化時代,不太容易讀到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即使到了大學階段,也只補課似地匆匆讀過金庸全集中的《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鹿鼎記》3部,很羨慕那些通讀過金庸14部小説兩到三遍甚至更多的同齡人,要知道在20xx年底由25位知名文學評論家參評的“世紀文學60家”中,金庸僅排名第48位,即使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當時也只位居第12位,抽那麼多時間讀那麼多書實在不是一件輕鬆的事。現在的孩子,早已深處信息密集的網絡時代,從《科學家教》、《Newton科學世界》,到《可怕的科學》、《小屁孩日記》,乃至《哈利 波特》、《指環王》系列,家庭閲讀和指導材料異彩紛呈,不難想象讀書匱乏意味着將來會處於何等尷尬的境地。所以幼年時海量閲讀成為必須,作為家長,不免深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務必倍加重視,做到“庭訓煜兒,温良恭儉,椿堂小築芸香館”。講到這裏,我又不由想起科室的工作格言“精細化管理、感動式服務”,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二、讀書預備

讀書是掌握語言的'較高形式,那駕馭語言的初級形式毫無疑問是識字,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發現他們在不經意之間顯露出的對文字的興趣,並加以引導。這需要細心、耐心和恆心,再好的識字教程都只是工具而已,家長在孩子面前要特意樹立熱愛讀書的良好形象,引導孩子成為一起讀書的夥伴。很難想象,家長忙於看電視、玩電腦、玩手機或其他所謂更重要的事,又怎麼能要求孩子靜下心來心甘情願的讀書呢?學校教室黑板上“勤勉持恆、和樂好學”八個大字要求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我們自己。當然能在孩子面前展示一下應用文字的魅力,潛移默化的培養他們的語言感悟能力,就再好不過了。水滿則溢,讀滿亦溢,“學養藴楚材,騏驥經方探”,在堅持不懈的科學、文學、藝術等多方位家教氛圍的薰陶浸染下,或許哪一天孩子就會通權達變,給你意外的驚喜呢,既能在“騫翮遠翥”中做到“自然容與悠遊”,又能在“聆風解語”中做到“夙夜勤思,泛海揚舟”。

三、書籍來源

下面簡單談一下書籍來源。一是學校統一推薦的課外書:如孩子們正在讀的國學啟蒙課本《弟子規》、張秋生、楊紅櫻與羅爾德 達爾經典童話和曾經讀過的《好媽媽兒歌400首》等,都比較貼近大多數孩子的羣體興趣;二是家長曾經讀過的課外書:如經久不衰的《十萬個為什麼》、《世界五千年》和小時候印象深刻的《動腦筋爺爺》等,可以與孩子共享兒時的閲讀經驗;三是家長代為選擇的課外書:如《開明國語課本》、安徒生、格林經典童話和“可怕的科學”系列叢書等,也非常有針對性且富於時代氣息;四是孩子自己選擇的課外書,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每個孩子從小都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喜歡某個領域的書籍,或汽車,或卡通,或恐龍,或太空,這都是有益的補充,適時放鬆一下控制,讓孩子體會自己做主的樂趣。學校組織的班級圖書角和日益豐富的區文化館少兒圖書館,又成為時下流行的互動閲讀表現形式,有助於孩子們加強交流,在“憑臨瞻眺”中做到“博物匯雅集賢,深思高舉明辨”,並解決家庭單方面的購書經濟負擔。

四、怎樣導讀

個人以為,家長在培養孩子讀書習慣的初始關鍵時期,最重要的任務是及時排除閲讀過程中隨時碰到的這樣那樣的困難和阻力,因為孩子可能會因此而喪失剛剛建立起來的脆弱的信心。比如説,一開始的時候隨時解答遇到的生字,甚至隨時查閲字典,保持孩子讀書的連續性,鞏固得來不易的閲讀成果。時斷時續的閲讀是很難產生持久的興趣的,要想成為孩子喜歡的祕書夥伴,就必須放下大人的架子,接近孩子,成為孩子心目中真正的大朋友,這都挑戰着家長們的智慧和能力。要把孩子每一次的求助和詢問,看成是溝通思想併成為朋友的最好機會,而不是演變成在孩子面前顯示大人成熟、孩子幼稚,這樣會使孩子覺得你高高在上,而他則失去了主動地位,不願與你做進一步的交流,何苦呢?當孩子可以相對自由地流利閲讀、暢遊書海時,則需及時跟進看圖作文或筆錄隨想,再選摘其中的優秀文章予以登載、交流,含英咀華,談言微中,“我的自畫像”使性格突出的一個個生動形象躍然紙上,“家長與孩子的通信”甚至還加深了父母與孩子的親情交流。孩子們藉此可以輕鬆找到運用文字的快樂,提高作文的課題性、可控性、觀賞性,向着逐步規範行文穩步提升。網絡博文《美國國小五年級作文,堪比中國大學生論文》亦為明證。

關於海量閲讀的成功經驗甚至書籍一定很多,網上和書店裏都不難找到,但再好的方法也很難適用於每一個人,最終還是得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這也是儒家和現代教育學的核心理念。“工作流程規範試點工作-試點工作孕育工作品牌-工作品牌拉動工作提升”,20xx年9月至今的和平國小試點海量閲讀已初顯成效,區域性教育品牌已初具形態,身為孩子家長收益良多。孩子是我們一生最傑出的作品,值得我們不斷精雕細琢。當然學生的本職還是功課,就好像太陽系的中心總是太陽一樣,箇中學校功課和課外讀物的平衡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把握。以上只是本人對於陪孩子一起讀書成長的幾點不太成熟的看法,不太全面,偏頗之處,盡請各位老師和家長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篇6

既然今天是讀書交流,那麼我想結合自己的讀書體會和大家聊聊讀書。

一:為什麼讀?(讀書的益處)

一個愛讀書的民族,必定是一個文化素質較高的民族;一個愛讀書的人,也必定是一個文化素質較高的人。作為一名教師,讀書對於我們成長的意義顯而易見。

首先,讀書可以開拓我們的知識視野,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並且在今天,隨着課堂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們已逐漸認識到讀書的好處。身為教師,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因此,我們需要教育的“活水”,而“活水”就在書海之間。由此可見,讀書對於我們教師而言,是最基本的素養。修煉讀書,能改變教師的精神、氣質和品性;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教育智慧;能使獨創的方法閃耀睿智的光芒,充滿創造的快樂;讀書能實現教師的自我提升和生命的昇華。也許有人説:“我要備課、上課、批改作業,不可能讀書。”特級教師高萬祥説得好:“書籍是學校的學校,對於一個教師而言,讀書就是最好的備課。”至少可以這樣説:讀書與備課,上課同等重要。

讀書能提升心靈脩養;滋養我們的人生底氣。一個有讀書習慣的教師,經過書籍日積月累的浸潤,氣質就會逐漸變得高貴而不媚俗,性情逐漸變得細膩而平靜,內心逐漸變得博愛而不自私。讀書能讓人保持平淡的心境。有人把讀書比做精神的呼吸,工作累了,讀上一段,在浮躁的現實中尋得一份寧靜平淡,這種感覺是做其他任何事情都難以比擬的。當你對一本書,一篇文章,甚至一句話產生深深共鳴時,你會覺得讀書竟有如此魅力!竟能如此地陶冶人的性情,淨化人的心靈。還記得,很早以前讀余光中的《我的四個假想敵》,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同一個人,過街時,討厭汽車;開車時,卻討厭行人。”就是這樣一句樸素的近乎真理的話就可以帶給我們更平和的心境,至少不管自己是行人還是司機都能更平和的對待人世萬物。在劉墉的《知新而温故》一文中這樣説:“今天不是昨天,昨天也不能代表今天。我們常説‘温故而知新’,其實也當‘知新而温故’。因為前者重在發現,後者重在省察。”這可不可以算是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中的自我反省所作的最好詮釋呢?

除此以外,我很贊同台灣作家朱天文的那句話:“生活這麼重,而閲讀讓我們變得輕盈。”她還説:“生活原本就很沉重,人也並不自由,但閲讀可以讓人脱離地心引力,盡情飛翔、、、、、、”打開書,就像機器貓打開任意門,立時就可以置身幾百年幾千年前的現場,詩經時代的山河人世,楚辭日月的香花葯草,荷馬史詩裏神祗們遊蕩割據的地中海,都鮮活在眼前。

是啊,文字,像童話裏會飛的魔毯,帶着我們穿越時空,欣賞世界的光鮮和美麗。在文字的點撥下,雲影鐘聲,都含妙理;溪光山色,自契玄機。文字,給心靈打開一扇神奇有趣的窗。

並且,我們知道人之競爭,初拼技巧,再拼學養,最後拼的還是一眼看不見的人格。而人格魅力的積澱和提升很大程度來自於不斷地學習和閲讀,不斷地反省和體悟,不斷地提純和內化。

不管怎樣,哪怕僅僅為了讓我們的生活和心靈變得輕盈些,我們也需要閲讀,不是嗎?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篇7

尊敬的老師,各位家長:

大家上午好!

我是陳星月的媽媽,首先非常感謝班主任秦老師給予我這麼好的一個機會,讓我與大家在一起交流教育孩子的問題。也非常感謝各位老師對孩子們的精心培養。孩子在校的一點一滴進步都滲透着老師辛勤的汗水。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在座的家長們,對辛勤工作的老師們説聲:“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

我先自我介紹一下自己的工作情況,以便和大家更好認識和交流,將來我們也會因為孩子是同班同學成為朋友。20xx-20xx年我在萊蕪二中工作,20xx-20xx年在萊蕪十七中工作,20xx年-今在鳳城高中工作。教高中物理,從去年孩子轉學來後辭去班主任工作。因為擔任班主任期間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比較多,07年開始對學生心理感興趣,開始參加系統的心理諮詢師培訓,並獲取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證書。11月參加《房樹人》繪畫心理培訓, 08年8月在蘇州大學參加中國心理學會學校心理專業委員會20xx年學術年會,並先後參加團體輔導、解夢、催眠工作坊。09年考取山師心理健康專業教育碩士。10年5與濟南參加《山東省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會中學習了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方曉義教授的“家庭治療”;

10年7月在日照參加山東省社會心理學會學術會議,並親身體驗家庭系統排列工作坊。11月15-17日在煙台龍口參加《全省中國小生心理健康觀摩課及送課助教活動》。今年4月3日-5日去北京參加中國箱庭第一人-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博士生導師張日昇教授的《箱庭療法理論與實務培訓工作坊》。現在在鳳城高中兼任心理諮詢室輔導教師。

下面我結合自己的一些感想談談我對女兒教育的一些看法,不妥之處,請見諒!

一.書香家庭方面:

這次六一兒童節,我們家很榮幸獲得第三屆讀書月“書香家庭”的榮譽稱號,在高興的

同時也感謝汶源學校所創造的這種書香氛圍讓孩子更加喜愛讀書。

女兒是三年級轉入汶源學校的,在此之前一直在新泰上學,新泰國小是六三制,而我們萊蕪國小是五四制,教學內容的差異及課程的拖後導致女兒剛轉學來時各方面都比較落後,感謝那段時間班主任秦老師的細心的照顧、數學朱老師的耐心輔導、英語王老師的表揚和鼓勵,還有其他任課老師的幫助和關心,使得女兒在這一年內進步很大,我們作為家長感到非常高興。記得給我感觸最深的是三年級上學期得家長會,班級裏貼的“蓋高樓”深深的吸引了我,當時女兒的高樓在班級倒數後幾名,看到這一結果後,我沒有批評女兒,因為女兒轉學剛來各方面還沒適應,批評只會讓她情緒低落,甚至把這種不良的情緒轉移到讀書上,於是,在回家後的路上,我只是和她心平氣和地談了談該如何讓高樓蓋的更高,讓她談談人家小朋友是怎麼做到的,以後她又該怎麼做,並且該如何積累零散時間去讀書等。回家後,吃中午飯時,我們三口人又針對這次家長會開了一個家庭討論會,先表揚她的優點,然後指出她的缺點,並且希望她能改正缺點做的更好。這次家庭討論會,或許讓女兒有所察覺,自從那之後,女兒的作息基本上很自立,從來不用我們倆管,自己晚上訂好鬧鐘,早晨6::20準時起牀,起牀後洗刷吃飯,有時候甚至她起來後得叫醒我,如果還不到上學時間,她會拿起書看上一會。中午12:30-13:00看書,12:30前會吃飯或者看電視,這些我們基本不太乾涉,只要她自己心裏有數該什麼時候讀書就可以了。下午放學後她會去今朝練會古箏,然後回家學習,一般除週五外,她一般都是做不完作業不和我們一起吃飯。晚上(週一到週五)一般8點左右會看書,9點左右睡覺,這些基本上都很自立,不用我們操心。這些良好習慣的培養,特別是定時的讀書習慣,使得女兒在這一年內進步很大,蓋高樓的名次竟然到了前幾名,而且還被評為“讀書之星”。令我感觸頗深的是汶源學校的每單元推薦的書目和一系列的讀書月活動,我的觀點是,在讀書上不要吝嗇錢財,因為那是錢財買不來的財富,讀書不在於獲得什麼獎項和榮譽,因為享受讀書的過程和書香的氛圍更讓孩子獲益終身。很慶幸女兒選擇了汶源這所有着書香氛圍和重視孩子讀書的學習家園,她讓孩子在這裏獲益很多。

我和她爸爸都是教高中物理的,理科出身,特別羨慕那些有着妙筆生花的才人,更甚知在此競爭激烈的社會,一個人要想生存,好的口才、好的文筆、好的習慣、好的技能等會讓你能更加遊刃有餘。而這些都離不開讀書,而讀書不是説讓孩子讀,他就會讀的,興趣是培養孩子讀書的最重要的環節。為了提高女兒讀書的興趣,我也破費了一番腦筋,比如晚上我們和女兒去青草河公園散步時,就會讓女兒用優美的詞語描述她看到的夜景,而我和老公會大加讚美她的描述。有時候還會和她比賽説優美的詞語或者句子,還故意輸給她,女兒的虛榮心會因此得到滿足,而我們也會藉此表揚她讀書多的好處。為了提高她讀書的興趣,我會尊重她的建議,讓她自己從噹噹網上買自己喜歡看的書,但是條件是買了必須看,這點女兒倒是做得很好,在她的自主權得到尊重後,她會興致勃勃地買書,更為興趣盎然地去讀書。

我也比較喜歡讀書,特別是一些哲理性書籍和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晚上睡覺前,一般都會拿出書看上一會。這些年我外出培訓學習機會很多,而且09年還考取在職的研究生,通過我的學習我會告訴女兒:媽媽年齡這麼大了,還在不斷讀書學習讓自己進步,所以我們要終身學習,把讀書成為一種習慣。或許這些行為在無形之中影響着女兒。做家長的對孩子教育一萬遍不如自己親自做一遍,我上研究生的同學中有一位媽媽66年的,她上研究生的原因就是為了兒子,他兒子學習成績不理想,她曾經諮詢過很多專家,也曾經對兒子進行過很多的教育,但收效甚微,最後在一位同仁的建議下,她從自己做起,自己開始拾起書本開始讀書學習,並考取了心理健康專業在職研究生,她的這些行為在無形之中感化了他的兒子,他兒子現在進步很大,開始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所有這些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想讓孩子愛讀書,愛學習,那麼就從我們自身做起吧!現在我們家因為條件有限,只有一個大書櫥,存放着她爸家電、物理方面的雜誌和書籍,存放着我喜歡的心理、散文等方面的書籍,也存放着女兒看過的和正在看着的書籍。這次我們家獲得書香家庭後,我們全家就商定搬新家到一中後,我們會把書房四周都弄上書櫥,對我們的書籍分門別類,而且我們還要把陽台上鋪上鵝卵石,弄上假山流水,擺上古典的茶几茶凳,閒暇之餘,躺在聯椅上,在暖洋洋的太陽下,喝着一杯茗茶,靜靜地看上一本書,是多麼愜意的事情。從網上一位老者的文章中看過一句話,很有感悟:他講到中醫的角度,人有兩條命-身命和心命。身體要運動才能健康,心靈要安寧才能健康。現在的孩子多是Electronic Baby。他們被電視和電腦所包圍,沒有學會安靜。孩子應該從小養成安寧和安靜讀書的習慣。成年人也是一樣,我們需要適當遠離電視和遊戲。需要多些安靜的時間,讀書--不是上網瀏覽,留些時間安靜的與心靈對話。這樣才能使一個人保持他的靈性,靈命才能健康。”

很贊同這位老者的話,人不僅要教會自己,更要教會孩子安寧和安靜讀書的好習慣!心靈安寧,多麼有哲理的一個詞!

二.心理輔導方面

我們大家都知道,過去都要求孩子德智體都優秀,成為“三好學生”。其實,現在隨着獨生子女時代的到來,孩子的心理越來越脆弱,輕生現象不時發生,心理問題更是愈來愈多。我們現在應當不但要求三好,而是要求四好:德智體心,其中心指的是心理健康。如果我們從小要求孩子幹着幹那,即使孩子惟命是從,如果將來有一天因為因為學習壓力大或者其他受挫原因而導致抑鬱症、強迫症甚至精神分裂症等,你對孩子還會要求很多嗎?有些家長一聽,或許嚇得不敢要求孩子,縱容和溺愛孩子,只要他將來心理健康就可以,這些都是極端,我們做家長的,責任尤其重大,一般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會存在一個問題家庭。要想孩子心理健康,我們做家長的首先要做到以下幾點:

1.首先儘自己最大可能的維護家庭的完整,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温馨。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成為問題生的機率最大,對於孩子來説,離婚比死亡更加可怕,會讓他缺乏安全感和被拋棄感,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會因此放縱自己。現在陳毅中學一位學生,家長整天鬧離婚,孩子為了轉移他們的視線,就開始逃學、厭學等行為,父母為此焦急,而不再考慮離婚的'問題,殊不知,這個孩子就是用這種辦法拖延父母的離婚。再説單親家庭的養育模式也是一種不平衡的教養模式,一個家庭父親和母親的教育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有些家長或許真的不離婚,但是卻總是守着孩子天天一小吵,隔天一大吵,弄得孩子無心學習,也是一種無形的殺手。

2.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好的親子關係勝過一切教育。只有關係好了,孩子才好接受你的教育,才會按照你的計劃和安排來。因為現在學生特別是國中和高中生,很多孩子和家長關係很緊張,導致孩子逆反情緒嚴重。而要儘量避免這些,就需要從小開始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特別是我們現在3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很強的自我意識,我們在尊重、理解他們的情況下,還要和她們交流,多參加他們同齡人的活動和遊戲。孩子犯錯誤了,孩子考不好了,不要急着批評教育,而是冷靜思考她為什麼犯錯,幫她找出原因,以便她更好地去進步。比如,昨天中午女兒拿着社會試卷放學回家,神態比較凝重,説考試了,她爸問她考的怎麼樣?她回答説86分,老公和我並沒有批評她,老公先是問了問她錯誤的原因,然後鼓勵她下次努力。我呢,拿過她的試卷,把她錯誤的地方都仔細看了看,發現她出出錯的原因是她答題不能結合課本知識點答題,答不到要點而失分。我讓他週末拿回社會課本,再針對性對待錯誤題目進行糾正並交給她如何結合課本和題目答題。其實,孩子考試考不好,本身心情不好,我們需要的不是批評,而是冷靜下來幫她找出原因,讓她從原因中吸取教訓,繼續努力。

3.要學會引導孩子從積極樂觀的角度看待問題。孩子現在畢竟年齡還小,遇到問題,往往很感性,我們家長要學會從積極樂觀的角度讓她看待問題,培養她樂觀自信的人生態度。比如上次女兒一放學就向我抱怨:“媽媽,我真是倒黴死了!”通過詢問,我才知道她既要參加學校的六一節目,而且還要參加班裏的節目,覺得時間緊張,不能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和玩了。於是,我就從另一角度去問她:那選上的學生是不是都是笨學生啊?她説不是,她還給我舉例誰誰也參加這個節目,既然不是笨學生,説明你們在這方面做的很出色,能夠勝任老師選出的節目,不僅參加班級節目,還參加學校節目,這是一件多麼光榮和驕傲地事啊,女兒點點頭。遇到問題,我們做家長的首先不要抱怨,而要樂觀得看待問題,培養孩子從積極樂觀的角度看待問題,處理事情,從而慢慢培養她良好的心態。

4.愛,卻不包辦;愛卻不縱容;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該嚴厲的時候要嚴厲,原則的問題上絕對不能妥協。女兒因為從小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原因,非常任性,脾氣也很大。我和老公也在慢慢糾正她的這些缺點。比如孩子的學習,我們從來不包辦,也不陪同。因為孩子在上大學之前還有12年的學習生涯,如果陪同或者包辦,那將來會導致孩子依賴性很強,當你不陪同時,她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有一次在期末考試之前,女兒硬要我陪她複習,我堅決不答應,不是沒有時間陪她複習,而是不能讓他養成依賴的習慣,要讓她獨立進行復習,因為我們是不能陪她一輩子的。結果她開始任性起來,先是哭鬧,我不理不睬,她沒轍了,向我吼道:“媽媽,你不愛我,哪有像你這樣的媽媽……”,見我還是不理睬她,竟然用頭開始撞牆,企圖引起我的注意,我一見此情景,趕緊躲進另一房間,她一看我還是不理睬她,竟也停止哭鬧開始自己複習起來。那次考試她的成績不錯,我也趁機表揚了她獨立複習所取得的成果。

5.良好的教養模式會影響孩子的一輩子,甚至影響孩子將來的婚姻對象的選擇及婚姻模式。

父親和女兒的交往,還有母親和兒子的交往尤為顯得重要。特別是在幼兒和童年時期,如果父女關係過於疏遠,很容易讓女兒在心理上缺乏一定的父愛,將影響她將來的婚姻生活,在將來的婚姻中,她或許還在尋找父女關係的伴侶。如果父女關係過於親近,又很容易讓女兒在心理上很難和父親分離,將阻礙成年後她和異性的交往,也影響着她將來的婚姻生活。孩子將來的婚姻模式將直接與她現在的原生家庭息息相關。可見我們就是孩子的影子,我們如何對待生活,無形中也會影響孩子如何對待生活。

三.綜合實踐方面

現在的學生書本與實踐脱節,特別是現在的孩子有的竟連小麥和韭菜分不清,有的甚至

都沒有見過豬、鵝這些家禽。現在日益競爭激烈的社會更注重對孩子能力的教育,而能力的教育多來自於生活和實踐。學生在校的時間大都學習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而我們更急需讓國小生們親近社會、學習知識、開闊眼界;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提高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體驗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這些任務的完成,僅僅靠在校時間是不行的。這需要我們家長委員為配合學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謝謝!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篇8

各位老師同學好。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邱的媽媽。今天我很榮幸站在這裏和大家談談我的孩子在家讀書的情況。我家邱平時喜歡在家看書。我覺得孩子真的學到了很多知識,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今天,高老師邀請我給同學們講秋在家裏的學習情況。如有錯誤,請指正。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做:

第一,培養孩子的興趣。我從小給孩子讀童話,聽了很久,就幫他們認拼音,讓他們以後看書。後來上了國小,認字越來越多,越來越愛看課外書。讀書的時候,他們時而哈哈大笑,時而低頭深思,時而追着我問“十萬個為什麼”,我會耐心的給他解答。有時他會查閲參考書,在網上查詢。

第二,養成良好的習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要做好前期工作,堅持讀書,每天有固定的時間讀書,不要間斷。作為家長,我還要做另外一件事,就是引導孩子讀書,也就是讀什麼,給孩子提供書。

第三,制定計劃。即在多長時間內讀多少本書,讀的時候帶多少本書,如何記錄好的單詞和句子,如何背誦好的.段落,如何培養語文素養和寫作能力。親子一起閲讀,無論是“大眾閲讀”還是“特殊閲讀”,我一直認為閲讀是一件好事,通過閲讀可以獲得很多智慧。以上是我的看法,真心希望孩子能享受閲讀詩詞書籍的樂趣,擁有美好的未來。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篇9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行:

在我發言前,王瑛老師的發言震撼全常我只能自我解嘲,幾句話過渡到我的發言!呵呵!引言如下:剛剛王瑛老師為我們創設了一個詩情畫意的情境,讓我們沉浸其中,無比膜拜哈!但是,我堅信樸素的語言並不影響對真理的表述,下面讓我和大家一起迴歸淡定的理想思考。

“運用情境課堂,培養學生愛聽課的習慣”讀書體會。情境課堂,以美陶冶學生的情操,吸引學生的注意,有效地培養學生愛聽課的習慣;情境課堂,以情感染着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愛聽課;情境課堂,以思啟迪學生的智慧,讓學生通過思考到達愛聽課的效果。情境課堂具有獨特的魅力,所以每節課我們都在努力地創設這種很容易走進學生心靈,一下子就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情境。尤其對於一年級的學生,這種情境課堂的創設更有着不容忽視的分量。只有孩子的思維被喚醒,被激活的情境下,才能讓學生全身心地去聽老師的講課,去思考,去收穫!但我們不能滿足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的認真地學習狀態,我們更應該關注這種愛聽課、會聽課、會學習的習慣培養!

其實情境課堂的最直接效果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流教育理念要我們尊重學生的興趣,一直以來我深信並遵循着這個原則。但是在今年,黨我再次走進一年級的孩子,再次用情境課堂帶領着他們快樂地學習時,我陷入了一個更深的思考——“興趣究竟從何而來?”興趣僅僅是天賦或潛能的自然表現嗎?即使一個具有天賦或潛能的孩子能否自我開發?或是通過後天體驗、見識啟發、調動出來?

從啟蒙到體驗學習、延續發展、直到形成成熟的興趣取向,這個過程不會只是一個人在參與,在這裏有孩子們自身的尋找和探索,有外界環境的引導和影響,有孩子們的執着和堅持,有外界環境的陪伴和同樣持之以恆的協助。所以説“興趣”的形成,有它的“前世今生”。而我們則是促進這個過程的最有力的外界協助力量,我們任重道遠,我們所要做的不僅僅是在每一節課上,創設情境,實現學生與教師,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更應該從每一個細小的環節入手,決不能有環節,沒細節,真正關注學生內心的`體驗,讓他們產生“愛聽課、愛學習”的源動力——對學習的興趣。相信這一定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但我們要對自己有信心,對我們的學生有信心,一定會不斷地向着這個目標靠近。有句話説“夢想是用來接近的,而不是用來實現的”,我想讓這句話更完滿些,我們可以向着夢想無限接近!

多少年來,我們一直固守着給學生最優異的成績這個信念,也一直為此而努力。但最終能夠成就學生的,卻是一些最本質的東西,比如良好的習慣。相信在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習慣的同時,我們也正在形成某種良好的習慣,證應了那句話——“在付出與收穫的同時,成就別人,頁成就自己。”這是一件雙贏的事!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篇10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們聚在一起,進行這次讀書交流活動,其目的是要大家暢所欲言,談談自己讀書的經驗和感悟,同時也包括自己在讀書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或問題。下面,我把自己在讀書學習中的做法和體會拿出來,跟各位老師做真誠的交流。

我們學校有許多喜歡讀書的老師,尤其是卞金濤老師、高英猛老師、韓開平老師等,他們博學多才的品質,深深地影響着我。他們讀書是為了興趣,主動讀自己喜歡的書。在上學的時候,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也曾經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優美的詩歌、散文,各類小説,也深深地吸引着我。但隨着年齡和教齡的增長,在繁瑣的工作面前,讀書的興趣漸漸地淡去了,今天的自己總是感覺是在壓力下讀書。

以前,我們經常説要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杯水,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但新時代教師再也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來源,學生在某些知識方面超越了老師是常有的事兒,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僅滿足於一杯水、一桶水,不求知識的拓展和加深是完全不夠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要做“活水”,要做源源不斷的“長流水”。所以,我認為即使讀書的興趣散去,我們也應該在壓力下讀書,因為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

我的學習是從反覆閲讀國中歷史教學用書和高中歷史教材開始的。我購買的書籍,我自己把它們分為教育理論、專業知識、課堂教學三類。近期我購買的書籍主要有:《教師語言的藝術》、《給歷史教師的101條建議》、《優秀教師的經典説課案例》、《史記故事》、《成功教師的22條軍規》、《人一生要讀的經典》等。分別放在家裏、辦公室裏、學校宿舍裏,利用休閒時間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也存在着許多困惑,尤其是繁忙的工作,總是不能夠按照事先的計劃讀書。

在此,我給各位年輕的教師提出幾個建議:

一、明確目的:首先根據個人情況思考自己為什麼而讀書。

二、選擇書目: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工作的需要進行選擇(你喜歡看什麼樣的書,你需要看什麼樣的書)。

三、制定讀書計劃:既包括短期計劃,也包括長期計劃。計劃每年每月,甚至每週每天讀什麼內容。

四、寫讀書筆記、教育隨筆:這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重點寫出自己讀書後的心得體會,把讀到的東西和自己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

五、積極參加各種教科研活動:編寫教學設計、優質課評選、論文評選等,各種活動會成為你讀書的.動力,活動促使你去讀書,查閲各種資料。一個教師無論是自身素質的提高還是專業理論的提升,都是在參與各種活動的過程中才會有質的飛躍。

從年齡上講,你們是初升的太陽,我們已是夕陽西下的時候。不要等到書到用時方恨少,不要等到我們這種年齡,沒有精力讀書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學到的東西太少。既然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我們就應該儘自己的所能,使自己做到最好。從現在開始,就努力讀書吧!也許我們不是最優秀的,但是我們可以成為最努力的!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篇11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首先在這裏非常的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在今天早上能來聽我的課,在裏我向大家很衷心地説聲謝謝!説句非常實在也不怕大家見笑的話,十三年了,用多媒體上課的我只有上過三節,應該算是媒體盲吧!

在今天的這節課上,根據本人的總結,在沒有意識的過程中意識到了是一節失敗的課,我上的是第三單元語文園地三的口語交際。習作!在整個過程中就本組的大自然的啟示這課文中進行彙報,本人把它界定為彙報課,在備課過程中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導入,導入這部分主要是以回顧前面所教過的課,鞏固學生的掌握能力和消化能力,讓學知道什麼是大自然的啟示,大自然啟示了什麼,我們該怎樣感受大自然和生活的息息相關,怎樣去悟大自然之道的“道”。在上課過程中就以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和一系列的圖片讓同學們悟啟示悟其悟道,知道了飛機裝上雷達是受到了大自然的啟示。第二部分出示範文,出示範文是通過觀察圖片得出的啟示,讓學生去發現和老師的點評,由發現到瞭解到掌握。第三部分就是讓學生嘗試完成口頭習作,教師指導。

那麼在整個上課過程中,本人基本完成了課堂所設計的內容,但是在這裏本人也知道畢竟對這個多媒體的知識的缺乏,所以在課件上弄得不好導致出現了一點點小小的失誤,另外就是在界定這堂課時出有些懊惱,造成了在備課上面不夠充分,就像導入我沒有點明這堂課的課題是什麼?就直接進入了……還有就是在上課過程中覺得有點亂!沒有調動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課堂氛圍,另外就是在指導學生觀察圖片時不夠到點到位,解析得不夠清楚,沒有中心沒有重點,課堂安排不當,時間顯得比較緊,課上得比較趕,應該算是流水線型課堂吧!

有句話説得很對教師不能只固定自己只是一桶水,而是要像一條源源不斷的長流水,只有這樣才能把自己的知識與能力不斷地傳授給學生,為學生釋疑解惑。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本人會更加的虛心,更加的努力,學習加強自身的素養與能力,希望能把自己最好的教學態度面對學生,用最好的能力去傳授給學生,用最好的知識感動學生,讓學生學有所成。

最後,再次感謝學校領導和語文組的全體老師以及聽了今天課的老師們對我的支持與幫助,特別是潘少梅老師、教研組長邱靜雙老師在本人備課過程中的指導。同時,本人非常的虛心懇請和聆聽同事對這堂課的點評和指教!發言完畢!

讀書交流會發言稿 篇12

老師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們希望國小全體老師歡聚一堂,共同品讀一部千百年來被奉為經典的書——《論語》。雖然這部聖賢之書對於我們大部分老師來説是非常熟悉的,但如果我們想要做到對它瞭如指掌則難度不小。可是一本書的出現改變的這種情況,北京師範大學的于丹教授憑藉她對《論語》高深的造詣,用深入淺出的分析,貼近生活的舉例,旁徵博引為我們在浩瀚的書海中修築了一座光芒四射的燈塔,它就是——《于丹心得》。

《論語》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就是我們開展本次論壇的目的。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工作中都會遇到很多情況,而對這些瑣事的理解每個人都不一樣,如何才能避免理解上的偏差,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品讀《論語》吧,因為它涵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管是為人處世的道理,教育學生的種種方法,還是遇到挫折時自我調節。但是要尋覓到這些金科玉律,閉門造車顯然是不合適的,利用大師的引導,利用大家的智慧才是最便捷的途徑。

“幸福”是我們希望國小全體師生努力的方向,是我們不懈的追求,也是最捉摸不透的。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都是不同的,當我們品讀了《論語》之後是否形成了比較統一,至少不會迥然不同呢?我急切的期待着老師們的高論,希望在其中能夠得到建設幸福校園最有建設性,最有實效的建議。

于丹在《論語心得》的扉頁上寫道:“道不遠人,讓我們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道”可以是生活,可以是人生,也可以是我們深深愛着的教育事業,它其實並不遙遠,只要我們有包容的態度、積極的心態,我們都會在不遠的將來邁入種種康莊大“道”。最後,我借用於教授的話,“幸福不遠人,讓我們在共同努力下,幸福,快樂。”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