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諸葛亮作文(15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04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諸葛亮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諸葛亮作文(15篇)

諸葛亮作文1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很多有名的人物,有林則徐,包文正,藺相如……如果有人問我喜歡哪個歷史人物,我一定會滔滔不絕的説出一大堆。但是在這麼多的歷史人物中,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國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智慧,他的忠誠,簡直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丞相忠貞不渝地輔佐了劉氏父子兩代皇帝。

“運籌於帷幄之中,決策於千里之外。”羽扇綸巾談笑間,諸葛亮是中國歷史長河中一顆閃光的瓦礫,雖然他在這條大河中微乎其微,但是他輔佐劉備登上皇位,他的謀略讓敵軍膽顫三分。“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赤壁大戰中,若不是他的謀略,杜牧的這句詩或許就會成為事實。度夏口,他縱橫捭闔,侃侃而談,在東吳諸儒的詰問中從容答對,遊刃有餘,終於使張昭等無言以答,説服孫權聯劉抗曹;戰時缺箭,可他藉着閒情,談笑風聲中,帶着船隊入曹營,而後,滿載箭矢的草船又在琴聲中悠悠回岸;七星壇上,他手揮寶劍,散發赤腳,巧借東風,令周瑜心服口服,自己也安全脱身。他從容鎮定,胸有成竹,他顧全大局,神機妙算,不管是在古人眼中還是在現代人眼裏,他都是智慧的象徵。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出師表》寫盡了他的忠誠。在劉備故後,他自覺擔起國家重任,輔佐後主劉禪,延續劉家基業。六出祁山出神入化,空城退敵流芳千年,七擒孟獲平定南蠻,這一段段佳話,寫出了他的智謀,他的膽魄。他感激劉皇叔的知遇之恩,更忘不了主公的“吾子可輔則輔,若不可,汝可自立益州之主”臨終囑託,於是,他南征北戰,奮鬥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他忠誠的誓言。

只可惜,“星落秋風五丈原”,最終他也沒有恢復漢室之隆,但是他已經盡力!他眼前又回閃出劉備三顧茅廬的情景,與主公笑談隆中對的那一幕幕……

諸葛孔明的一生是閃亮的,他把中國這條歷史長河點綴得更加璀璨!我最喜歡他——諸葛亮!

諸葛亮作文2

諸葛亮:最聰明的預言家

事績:預言魏延有反骨自己命到期

諸葛亮不僅智慧過人,而且善於分析骨相,據説通過分析魏延的骨相預言魏延日後必反,結果,不出所料,在諸葛亮死後,魏延果然謀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話説當年孫劉聯軍在赤壁擊敗曹操之後,曹操的勢力開始北撤,劉備順勢佔領了荊州,作為裨將的魏延在長沙殺了太守韓玄,並救了黃忠之後,前來投奔劉備,劉備大喜,諸葛亮卻大怒,命人拖下去把他給砍了,當時的所有人都很納悶諸葛軍師為何要殺魏延,之間諸葛亮説到,魏延的後腦上長了塊反骨,必定不是一個安分的人,日後必反。所謂“反骨”,也就是“枕骨”,就是後腦勺的頭顱骨比較突出,一些人枕骨突起,側面看他們的頭像,就像一個刻意誇張了的問號,按照當時相骨之術的看法,這是一種不吉利的骨相。因為魏延天生反骨,諸葛亮算計日後魏延必反,所以死的時候諸葛亮吩咐了楊儀姜維,如果魏延有不軌的行動,就按照交付給他們的錦囊行事。後來魏延真的造反,讓早就在魏延身邊當卧底的馬岱給殺了。

不過後世也有不少人認為諸葛亮僅僅憑藉魏延的長有反骨而認為魏延謀反,未免有點太過於唐突。如果魏延真有反骨,劉備就不會對於魏延這麼信任,讓他做漢中太守,一生謹慎的諸葛亮就應該不會讓他獨當一面掌握兵權。後世也有人為魏延不平的,認為魏延投降劉備後,跟隨劉備和諸葛亮征戰各地。劉備死後,魏延多次參與北伐,在北伐之中魏延屢立奇功。魏延戎馬半生,為蜀漢的江山立下了不少的功勞,在死後卻要背上謀反的千古罵。不過雖然魏延死的有點冤,平心而論諸葛亮殺掉魏延顯然是一個聰明的決策。眾所周知,魏延他智勇雙全,在是蜀漢中後期屈指可數的勇將,也是不可多得謀士,但是他有一個缺點就是心高氣傲,論才幹,魏延不在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之下。但他的傲慢卻僅次於關羽,我們知道,劉備是歷史上少見的知人善任的明君,魏延當然俯首帖耳,不會產生二心;劉備死後,諸葛亮當政,魏延更是不會稍有懈怠;而諸葛亮死後,劉禪勢必當政,劉禪是一個昏君,諸葛亮之下的眾臣資歷與魏延相比都是非常的淺,而姜維是諸葛亮信任的接班人。可當年魏延投奔劉備之時,姜維還一個黃毛小子,向諸葛亮提出奇襲子午谷的戰略時姜維只不過是天水城一個小小的中郎。縱觀當時的蜀營帳下,五虎大將已亡其四,只剩下老邁的趙雲。如此目中無人的魏延又怎能對劉禪和姜維等人甘拜下。

諸葛亮作文3

大概所有人看了《三國演義》之後,有都不禁為諸葛亮誤派關羽據守華容道而放走曹操深感遺憾。認為如不是他一遭失算,會省去後來的許多麻煩,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但以我之見,華容道放曹卻是諸葛亮有意為之,實屬英明之舉。

這並非“天方夜談”,諸葛亮一生謹慎,別的不説,後來一伐中原時,怕遭埋伏而不採納魏延兵出子午谷由小路取長安之計,寧願兵出祁山,穩中求進就是最好的例子。要知道諸葛亮極會用人,深知亮極會用人,深知屬下性格,當然更清楚雲長義氣深重知恩必報的脾性,經去華容道貌岸然是絕不會殺了曹操的。如果諸葛亮存必要殺曹操,只需另派趙雲或張飛前去,曹操便插翅難飛。他學有那樣做,可見別有用意。

有人會問,孫劉兩家聯合拒曹,赤壁交戰之際,作為冤家對頭,諸葛亮何以要放掉曹操呢?讓我們冷靜地分析一下當時的形勢,劉備兵不滿千,盡佔有江夏彈丸之地,就算華容道上殺了曹操,也根本無力一統天下,倒反而給江東孫權以極好的機會,借赤壁之勝,乘勝追擊,大佔便宜。加之曹操一死,羣龍無首,北方已被曹操平定了諸候以及益州劉璋、漢中張魯、江南孫權等便可乘火打劫,天下必亂!諸候紛紛混戰,互相兼併,戰事不休,到時候,不僅導致生靈塗炭,諸葛亮也必將成為千古罪人。

而且,如此弱肉強食之爭,對實力虛弱的劉備也絲毫無益。如果放其生還,他由於赤壁新敗,元氣大傷,定要好好修整,伺機報仇;孫權雖勝也因忌憚,必然加緊防範,不敢妄動。這樣兩大諸候互相牽制,諸葛亮便能大展其才,虎距荊襄,進兵西川,取益州,奪漢中,得三分天下,謀得魏、蜀、吳三足鼎力的局面。“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事實上,諸葛亮確實這樣做了,可見他當時就高瞻遠矚,早有圖謀,可謂成竹在胸了。

除了戰略上的需求之外,諸葛亮之所以要借關羽之手放曹還另有用意。一則可讓雲長報曹操許昌的知遇之恩,成全其義;二則可使驕傲的關羽心悦誠服,從而提高自己的威望,此真是“一箭雙鵰,巧計連環”啊! 由此可見,諸葛亮讓關羽守華容道就是意在放曹,這不僅不失策,而恰恰是運籌帷幄的神機妙算。

早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就有如此遠見卓識,作為一名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他可真是當之無愧啊!

諸葛亮作文4

我對四大名著中《西遊記》和《三國演義》這兩本書印象最深刻。

《三國演義》塑造了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忠勇雙全的`關羽,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其中我最敬佩與崇拜的那就要數諸葛亮了,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吧!

想必《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這一章大家並不陌生:周瑜借曹操之手殺了曹軍水軍將領蔡瑁、張允,心中十分得意。但他又擔心這件事情騙的了別人,騙不了諸葛亮,於是派魯肅前去試探。誰知諸葛亮不僅知道蔣幹中計、曹操上當的事,還對魯肅的來意也一清二楚。魯肅回去如實向周瑜彙報。周瑜大吃一驚,心想諸葛亮真實料事如神,一定要想法殺掉他!

第二天,周瑜召集眾將領商議軍情,請諸葛亮也來參加。周瑜在會議上請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十萬之箭,諸葛亮説只要三天就夠了。周瑜心中暗暗高興,心想諸葛亮這下死定了。

諸葛亮對魯肅説:“周瑜讓我三天之內造十萬之箭,分明是想讓我死啊,只有你才能救我一命!”諸葛亮讓魯肅幫他準備二十條船,每隻船配三十個士兵,船上用青布帷幔掩蓋嚴密,船兩邊各扎五六百個稻草人。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去取箭,魯肅很疑惑。諸葛亮傳令讓軍士把船全力向北岸進發。這時,江上大霧瀰漫,彷彿籠罩着一層輕紗。船隊悄悄駛進曹軍水寨。諸葛亮吩咐把船一字排開,就在船上擂鼓吶喊。魯肅嚇得臉都綠了,忙説:“快停!快停!曹軍要是一出來,我們都沒命了!”

諸葛亮笑着説:“放心!曹操雖有謀略,但疑心太重。他見如此大霧,擔心有伏兵,絕不會輕易出擊。”

在説曹軍突然聽到擂鼓和吶喊聲,嚇得亂作一團。曹操到江邊一看,只見大霧瀰漫,什麼也看不見,江中長長地一隻船隊,似有千軍萬馬。曹操説:“不許出擊,只用亂箭射擊。”於是曹軍一萬多將士拼命朝江中放箭,江面上萬箭齊發,好像一場大雨從天而降。曹軍越射越起勁,不一會,船上的稻草人身上插滿了密密麻麻得箭。

東方漸漸發亮,濃霧散去,諸葛亮下令開船返回。又讓船上士兵齊聲吶喊:“謝謝丞相送箭!”曹操這才明白上了當,氣得要死。

回去後,魯肅向周瑜報告此事,周瑜歎息道:“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呀!”

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非常敬佩諸葛亮呢?

諸葛亮作文5

話説諸葛亮當軍師已經厭煩了,決定走出隆中,到外面的世界散散心。

這一天,坐慣牛車的諸葛亮聽到一種新型公車開始運營了,一大早就興沖沖地來到公車站。等車到站,他好不容易擠走前,一瞧!果然與眾不同,坐這公車竟然不用錢,只要把自己帶的包提高給司機看一眼,就可以去找位置坐了。

終於輪到了諸葛亮,他搖着鵝毛扇,抬高書袋,對着司機晃了晃,樂呵呵地就徑直往裏走。司機一把拉住諸葛亮,怒目喊道:“你的卡呢?”

“卡?什麼卡?”諸葛亮莫名其妙地望着司機。

旁邊的人七嘴八舌地對諸葛亮指指點點,有人説他想坐霸王車,有人説他想矇混過關,有人説他整一鄉下人……從沒被人説過什麼的諸葛亮,已經從脖子紅到頭頂,恨不得馬上挖個洞鑽進去。等他弄明白上車是要出示 “公車年、月卡”時,他匆忙下車,趕緊跑到公車公司辦了張年卡。

拿到公車年卡的諸葛亮舒展開笑容,再次向公車站走去……

到站了,諸葛亮一個箭步從車上跳了下來,跟着人流走進了吉之島。

這裏人山人海,商品琳琅滿目,吃的,穿的,用的,應有盡有。諸葛亮拍拍抗議了一天的肚子,疾步來到誘人的零食區。“薯片、牛肉乾、紫菜……”諸葛亮搖搖鵝毛扇,眼裏盡是沒營養的零食,“對了,得買瓶紅牛,支持國產啊!”很快,購物車裏就塞滿了食物。

諸葛亮推着購物車心滿意足地來到收銀台。正當他要掏銀子時,發現前面的人都拿着一張卡,交給收銀員往一台機器上一刷,就可以走了。他喜出望外,捋着自己長長的鬍鬚,找出公車年卡,不斷地點頭:“有卡真方便吶!”

輪到諸葛亮了,他洋洋得意地把公車年卡遞給收銀員。收銀員望了眼,笑了笑,説這種卡不能付款。諸葛亮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不好意思地問:“這不都是卡嗎?”售貨員耐心地解釋:“你要去銀行辦一張銀行卡才行。”

諸葛亮氣呼呼地直喊:“真煩人!”説完,丟下購物車就離開了吉之島。

辦好銀行卡的諸葛亮餓着肚皮,悶悶不樂的回到住宅小區,剛想進去,卻發現大門緊鎖,旁邊貼了張告示“請各住户刷卡進入”。諸葛亮瞪大雙眼直跺腳,很不耐煩的拿出銀行卡,在刷卡器上過了一下。只聽“滴滴”兩聲,可門就是不開。保安探出腦袋來説:“諸葛先生,請你使用小區業主卡,其它的卡是開不了。”

諸葛亮立馬傻了眼,太複雜,太可怕了,為什麼這個世界每做一件事情就要一種卡呢?在這世界無卡寸步難行吶!

大費周章才回到家的諸葛亮,迅速收拾好一切,迫不及待地回他的蜀國去了。

諸葛亮作文6

“東漢末年分三國,風火連天戰不休”正是在這樣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裏,一顆明星誕生了,重新開啟了一個嶄新的局面,正因為有了這樣的一個人,將戰場變成了謀略展示的舞台,正因為有了這樣的一個人,用思想與謀略,寫出了三國新的篇章,諸葛亮是這顆明星,他的人格魅力與鬥爭精神還有雄才大略貫穿了三國--這個時期的每一部分。

諸葛亮本是一介平民,他素有大志,劉備的求賢若渴讓諸葛亮離開了草廬,是他懸崖勒馬,使劉備的事業出現了轉機,是他點燃了劉備心目中“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決心,是他的“隆中對策”為三國打開了新的戰局。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是他人格魅力的真實寫照。他嚴以律己,從不文過飾非,街亭失守以後,作為一名軍師,他自貶三等,因為諸葛亮的“達則廉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使他成為了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的表率,正因為他的高尚品格,使其才能“以德服人”,統一將士的思想。劉備臨終時囑咐諸葛亮,劉禪“苟不可輔,公可取之”則更好地證明了他的高尚人格,諸葛亮堅貞不渝,他深感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願以“興復漢室”為己任盡忠劉備不惜奉獻自己的一切,堅定自己的信念,帶着希望北伐中原,力圖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他挽回了漢室傾頹的結局,不僅是時機好,也不僅是實力強,而是諸葛亮戰鬥中不屈不撓的精神。

諸葛亮在劉備病死白帝城以後,深入不毛之地,平定南蠻,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力圖興復漢室,是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不屈不撓精神的集中體現。後來,他對先帝臨終前遺給諸葛亮的使命未完的抱怨與無限惆悵,強烈震撼人們的心,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的智慧點燃了劉備心中的希望,是他的足智多謀給“興復漢室”帶來了一線曙光……諸葛亮提出的聯吳抗曹,被歷史證明是三國的高潮,正因為這條戰略才有了後來的“赤壁之戰”。諸葛亮的智慧不同於曹操的智慧,後者是奸詐、耍弄權術的陰謀詭計;諸葛亮的智慧也不同於周瑜的智慧,後者是自私自利、心胸狹隘的小人計謀;諸葛亮的智慧也不同於司馬懿的智慧,後者是多疑的君子計謀。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諸葛亮是智慧的榜樣、甚至諸葛亮是智慧的結體!

諸葛亮的一生中,用他自己的人格與理想給自己的人生一個完美的詮釋,同時,用自己的使命給自己的人生畫上了一個句號,儘管他的使命沒有完成,但是他卻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精神財富,是將智慧與高尚品格於一身的人格典範。

諸葛亮作文7

山清水秀的卧龍崗霧氣環繞,音韻和諧。在這塊風水寶地上,你搭建了幾間茅屋,背倚青山,面臨綠水。你有時頭戴青巾,身着布衣,躬耕壟畝;你有時撫琴吟詩;你更多的時間把注意力扎進諸子百家中,研習着天地風雲,創制着手工技藝……我們看到,在你諸多才藝的結構中,一種擅長解剖自然科學密碼的聰明才智漸漸凸顯出來!

如果有人要將這時的你稱之為自然科學家的苗子,也不無根據。

但你生不逢時。東漢末年,漢室的一統天下,在黃巾大起義的吶喊聲中,在諸侯相互兼併,爭奪的烽煙之中搖搖欲墜,分崩離析;動盪的氣流協帶着建工立業、光宗耀祖、青史留名的世風橫流中原,蔓延神州。接着我們看到,你在向縱深破譯自然科學的密碼之時,這種能量巨大的世風向你襲來,吹進了你的腦門,吹進了你的心臟,進入了你的每一根神經。經過一陣戰慄之後,你的感官發生了錯覺,靈魂出現了變異。於是,你把志趣從自然科學的領域中連根拔出,開始一邊研究兵家戰術、治國權謀,一邊全面收集農民起義、諸侯割據紛爭變化的信息。當你覺得自己已經善於用兵,通曉政道,而且對時局瞭如指掌之時,你就自比前朝的政治家、軍事家管仲、樂毅,甚至姜尚、張良。身上放射出了一種“可安天下”的“王佐”之氣。為了產生更大的影響,你還為自己設計了一幅名叫“卧龍”的形象廣告。

我們看到,你的“卧龍”形象通過朋友的口碑,不脛而走,四處傳揚其手法就像一個商人,將自己的珠寶攤放在鬧市中炫耀一樣。但你與那些急功近利的商人的售貨方式不同:你從不向權貴們伸手去討價還價。你的意圖非常明顯——你不效仿毛遂自薦,而是要在原地待價而詁,既保護“卧龍”的形象的尊嚴,又保住“王佐”之氣的價值。不知是你的方式恰到好處,還是你的運氣太好,不久,你的“王佐”之氣就被志在復興漢室而又兵微將寡的皇叔劉備嗅到。當他三次捧着“先生”的帽子進入你的茅屋之時,你便敞開了自己虛掩的心扉——你對劉備表示:“感激知恩之遇,誓為復興漢室的大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這樣,你告別了躬耕壟畝、破譯自然科學密碼的歲月,踏上了烽火連年、哀鴻遍野的征途!

諸葛亮作文8

提起諸葛亮,可謂家喻户曉,婦孺皆知。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通天文,曉地理,神機妙算,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同時,人們也知道周瑜氣量狹窄、不能容人,以至於英年早逝。“既生瑜,何生亮”的典故廣為流傳,然而這一切都是出自羅貫中小説的文筆,歷史上的二人真是如此嗎?就《三國演義》來説吧,周瑜身為東吳大都督,統領吳國兵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手下的許多將領如:黃蓋、程普、韓當等,都是跟隨過孫堅出生入死的老將,如他真無才能無胸襟,豈能服眾?《三國演義》中第一個不服他的便是程普,可週瑜不但不氣惱,不報復,反而恭敬有加,氣度非凡,使程普在自傳中寫下了:與公瑾交,如飲佳釀,不覺令人陶醉……諸葛亮對降將魏延早有成見,平時不重用他,後來在數次伐魏戰中也不聽他的計策,足見他把私人偏見看得比國家大事還重,以至“統一大業”的高遠計劃以失敗而告終。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兩人鬥智的最高巔峯,別的不説,就説周瑜的美人計吧,劉備入贅東吳周瑜想借此機會軟困,可每次使出的計謀均被諸葛亮的三個錦囊妙計所破,人常説“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前提是必須有了政策,才能產生對策,而人家諸葛亮卻是在連周瑜還不知道自己的下一個政策是什麼內容的情況下,他的對策就已經出來了,也許諸葛亮真能神機妙算吧,那麼後來的揮淚斬馬謖,火燒連營七百里,以及走麥城卻和他的神機妙算甚不吻合呀!

魯迅曾説過:“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難道他真是妖人?再看他的軍事才能:周瑜二十歲便跟隨孫策統兵打仗,三年內出兵幫孫策攻下了十餘個縣,孫策死後,周瑜更是重擔在挑,重權在握,他先討伐鄧龍,擊敗來犯的曹操,攻下了南郡、夷陵後在征討西川途中不幸病故…諸葛亮出山時二十六歲,初期,劉備得他並非是如魚得水,而是節節敗退。赤壁戰後,劉備在諸葛亮的輔助下羽翼漸漸豐滿,劉備稱帝,封諸葛亮為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使後人對他的評價,然心有餘而力不足,諸葛亮親自率兵連年伐魏,卻徒勞無功,最後還被司馬懿拖死軍中…光陰荏苒,眨眼瞬間,一千八百多年過去了,歲月的長河起伏變幻,有的人被埋沒了真面目,有的人被昇華了真形象,有的人被黴變或發酵了其功績,而史冊則永遠是斬新的,潔白的,永遠,永遠都是……

諸葛亮作文9

昨晚,我躺在牀上,透過窗户看着美麗的夜晚。過了一會兒,我睡着了。

暮色中,我看到自己正坐在一箇舊帳篷裏,面前放着幾本古竹書。《四寶齋》完成,左右各有18件兵器。再看看自己,穿着襯衫,帶着一把劍,戴着護心器。然後我試圖站起來,但我發現我的手放在膝蓋上。這時我想:我可能是古代三國的劉備。我正納悶時,一個人從帳篷外面進來了。他長得像紅棗,戴着官帽,穿着綠袍,手裏拿着一把120公斤重的青龍偃月刀。他説:“兄弟,現在曹賊是當代人,一隻手遮天。今遣夏、曹洪為先鋒,周泰、為副將,司馬遷為軍師,引兵四萬,殺新野。他生氣了。正在這時,另一個人闖了進來,卻見他身形巨大,濃眉大眼,手裏拿着一把150斤八尺的鋼矛,用雷鳴般的聲音對我説:“哥哥還給了我五千人馬,要我切斷曹賊的後路!“這時,我終於明白,這是三國時期。前兩將是關羽、關雲長、張飛,與劉備桃園結義的三兄弟中的張翼德,我是劉備、劉玄德。

明白這一切後,我用古人的口吻告訴關羽、張飛:“這件事……突然想到一件事,覺得不應該這麼衝動,因為這裏不是我家,是三國,要小心。所以我説:“這件事很重要,不能草率。你應該去請教諸葛軍師。”然後跑來跑去(因為不知道諸葛亮在哪個帳篷裏),最後在一個帳篷裏找到了正在看軍書的諸葛亮。我看到他長得像皇冠玉,有八英尺高。他拿着孔雀羽毛扇説:“將軍,什麼事?”吾曰:“今曹賊遣夏、曹洪為先鋒,周泰、為副將,司徒移為軍師。他正率領4萬兵馬殺新野。軍師有什麼高明的辦法可以破敵?”諸葛亮説:“讓關雲長帶領一千人埋伏在玉山右邊的森林裏。敵人來了,就讓他去看看南方的火燒敵人的糧食和草。”張飛領兵一千,埋伏在山後密林中。當他看到南方的大火時,他放火燒了王波市原來囤積的糧食和草;連合,劉封引五百軍,守在博望坡後,待至初更,見曹軍來時放火;並從樊城召回趙雲為前鋒與曹兵作戰,只輸不贏。“我照諸葛亮説的做了。只見曹兵長夏侯元與趙雲交戰,趙雲詐敗。然而,他遭到伏擊,燒掉了大部分乾草。趙雲回軍殺了他,殺了個大敗,殺了四萬多人,只有四百人逃回。

我們贏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每個人都笑了。突然覺得天旋地轉,好像什麼都沒了。我醒了。原來是夢。雖然夢已經消失了,但我仍然記得很清楚。這次神奇的夢幻之旅讓我知道,我不能魯莽衝動地做事,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後行。

諸葛亮作文10

《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中有幾處寫到了諸葛亮的哭與笑,頗令人深思。

周瑜三十六歲,在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數聲長歎之後,終命巴丘。書中寫到:“卻説孔明在荊州,夜觀天文,見將星墜地,乃笑曰:‘周瑜死矣。’”。孫劉聯盟損一大將,於曹操有利,按情理,諸葛亮應該悲才是,應該哭才對,可是,他笑了。這一笑,耐人尋味。

按下來的情節就是著名的卧龍弔孝了。諸葛亮跪讀的祭文中,最令人肉麻的幾句話是:“魂如有靈,以鑑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他不僅這樣讀,還輔之以“伏地大哭”的動作和“淚如泉湧”“哀慟不已”的表情。他的這一番表演,不僅迷惑了東吳眾將相,還打動了周瑜的接班人魯肅。以至於眾人都認為周瑜與諸葛亮不睦是假的,魯肅認為諸葛亮多情,“公瑾量窄,自取死爾。”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要哭,是真哭還是假哭呢?這是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我以為,他之所以要到江東去弔孝,目的是就為了給自己正名——他想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世人,自己和周瑜的關係是好的。主張孫劉聯盟對抗曹操,自己是真心實意的。周瑜的死,是周瑜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他的哭,與其説是在弔孝,還不如説是在表演。

説他在表演是有根據的。孔明表演完畢,酒飽飯足之後,準備回去見劉備。不想,他明欺東吳無人的舉動被龐統先生一語道破。面對這位洞察一切的智者,孔明自知瞞不下去了,“亦大笑”。他的這一番笑,和在荊州夜觀天文之後的笑遙相呼應:前面的笑,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強有力的竟爭對手被自己幹掉之後的狂喜,而後一個笑,則是小算盤被人識破之後的厚顏無恥。

總之,這一回中孔明的一哭兩笑,徹底地暴露了他冷酷無情、裝腔作勢、自作聰明的政客嘴臉。

諸葛亮如此的對死者不敬,他自己最後落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結局,也就不值得人同情了。

《弟子規》語云: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諸葛亮不可能穿越到清朝,所以,他至死,也不會明白這個理兒。

後人讀《三國》,總以為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人臣的楷模。但我從弔孝這一齣戲中,看出的只有奸巧。

如果我們弘揚國粹,是斷不應該讓孩子們學這些的。這就是新課標將《三國演義》放在高三時才讓孩子們必讀的原因所在吧。這樣的書讀早了,讀多了,是真的可以“蔽聰明,壞心志”的。

所以,對於《三國》,我們也要講“拿來主義”。

諸葛亮作文11

行路,走到一個高爽之地,必然會駐足停步,深深地吸一口氣,然後極目遠望。這時候,只覺得天地特別開闊又特別親近,自己也變得器宇軒昂。

前面還有一個高爽之地,遠遠看去雲蒸霞蔚,很想快速抵達,但是,低頭一看,中間隔着一片叢林。叢林間一定有大量丘壑、沼澤、煙瘴、虎嘯、狼嚎吧?讓人心生畏怯。然而,對於勇敢的行路者來説,這反而是最想深入的地方。不僅僅是為了穿越它而抵達另一個高爽之地,它本身就藴藏着無限美麗。

我很想借着這種旅行感受,來説一説歷史。

漢代和唐代顯然都是歷史的高爽之地。我們有時喜歡把中華文明説成是“漢唐文明”,實在是聲勢奪人。但是,不要忘了,在漢代和唐代這兩個歷史高爽地之間,也夾着一個歷史的叢林地帶,那就是三國兩晉南北朝。

在這個歷史的叢林地帶,沒有天高地闊的一致,沒有俯瞰一切的開朗,處處都是混亂和爭逐,時時都是逃奔和死亡。每一個角落都是一重權謀,每一個身影都是一串故事。然而,即便把這一切亂象加在一起,也並不令人沮喪。因為,亂象的縫隙間還有一些閃閃爍爍的圖景。你看——何處麻袍一閃,年長的華佗還在行醫;夜間爐火點點,煉丹師葛洪分明已經成為一位傑出的原始化學家;中原飄來嘯吟,這是“竹林七賢”在清談和飲酒;南方也笑聲隱隱,那是王羲之和朋友們在聚會,眼間《蘭亭序》墨色淋漓;大畫家顧愷之的《女使箴圖》剛剛畫完,數學家祖沖之已經造出了指南車、編出了《大明曆》、算出了圓周率,而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則正好寫了一半……

正是這一切,讓我們喜歡上了那個亂世。

文化在亂世中會產生一種特殊的魅力。它不再純淨,而總是以黑暗為背景,以邪惡為鄰居,以不安為表情。大多正邪相生、黑白相間,甚至像波德萊爾所説的,是“惡之花”。

再也沒有比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歷史叢林地帶,更能體現這種文化魅力的了。

説到這裏,我們的目光已經瞟向雲靄底下那個被人褒貶不一的權勢門庭。

一個父親,兩個兒子,叢林邊的那一家。

曹家。

諸葛亮作文12

諸葛亮忠勤智勇,不貪財色,原本應是得道多助,卻是少有朋友。往往是他以一人之智苦撐危局,累死五丈原卻未見他人能全力延續他的事業。三國鼎立,蜀漢先亡,且速亡於諸葛亮死後僅二十餘年。水至清無魚,人至察無友。

是否是諸葛亮太聰明瞭,觀人皆不可用,致使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呢?是亦不是。諸葛亮的確才智過人,最早發現天下三分之可能,並定下東聯孫吳、北拒曹操的戰略。天下三分大戰略確定下來,就要看戰術實施水平了。諸葛亮人格缺陷或操盤能力,或許在出山之前就顯露出來,可惜劉備求賢心切,未加防備。諸葛亮16歲喪父後,從山東遷居襄陽,十餘年間,迅速從荊襄一帶享有盛名,可見其抱負與雄心。但其欲出仕而又躲閃,揚才學而又矜持,似有不灑脱之嫌。劉備三顧茅廬,前兩次不見真人,第三次這後生佯裝大睡不醒,有意考量劉關張三人誠意,就有些較勁了。劉備拱立草堂階下,見先生仰卧於几席之上。

立久不見動靜,張飛大怒,嚷着要放火燒草房。張飛乃是一聲怒吼破敵膽的猛將,嗓門之大可想而知,這番動靜孔明焉能不覺?先生翻身雙睡,乃是再與劉關張較勁。又過了一個時辰,孔明才醒,口呤一詩必是全醒吧,再問童子曰“有俗客來否”,再激劉關張。孔明就是這等做派,而這等恃才傲人的做派伴隨一生。為打壓傲慢的關羽,孔明激其立下軍令狀,帶後守華容道,料其必定釋放曹操,使其有大過而恕其罪以服關羽之心。文武不知自古有之,藺相如忍讓才有真正的將相和。孔明棄蜀漢集團的巨大利益以顯個人才智,看來,孔明在別人對他服不服氣的問題上很較真。東吳是蜀漢戰略盟友,盟友間有合作有矛盾屬正常。

周瑜使美人計欲扣留劉備,劉備依孔明之計逃出孫吳便是勝利,而孔明得勝之後令眾軍士齊聲大叫:“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便是顯擺才氣,勝之不武。此後,孔明三氣周瑜致其死。氣死周瑜後孔明又假意弔喪,真是欺負東吳無人。吳蜀之怨從此成了死結,後來東吳坐視蜀亡而不救,或始於此。一個人若強到是他人為玩物,誰還跟你玩?

諸葛亮作文13

最近,我迷上了讀《三國》,學習之餘,哪怕再忙,我也要忙裏偷閒、見縫插針,捧起這本名著,沉浸在一千多年前三國的傳説之中。

雖然,厚厚的《三國演義》裏出現了許許多多的人物,但我認為整個一部演義,彷彿是為諸葛亮一個人所寫。因為他就像一個神,有着無窮無盡的智慧。關於他的故事,貫穿了整個一本書,隨手一拈,像什麼草船借箭呀、空城退敵呀、七擒七縱孟獲呀,數不勝數。

我們先來説一説空城退敵的故事吧。當時由於馬謖在街亭失守,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司馬懿大軍直指諸葛亮所在的城池,諸葛亮卻巧妙地使用空城計。按理説,沒有智慧的人這個時候,一定只能倉促迎戰或棄城逃走,結果當然是全軍覆沒、城池失守。然而,諸葛亮卻不同,面對敵軍壓境,他從容應對,鎮定自若地在城樓上彈琴,還大開城門,命人裝扮成百姓打掃衞生。這不禁引起了司馬懿的懷疑,使他不敢妄動,最後撤軍而走,從而使諸葛亮兵不厭詐的智慧,得到了盡情的展現。

再來説説草船借箭的典故吧。當時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對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前去江東,曹操進兵三江口,被周瑜大敗。周瑜令諸葛亮三日內造10萬支箭,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乘夜黑、借東風,硬是找曹軍"借"來了10萬支箭。同理,如果沒有智慧的人,我想一定是每天加班加點,夜晚不睡覺,埋頭苦幹,這樣不僅自己累,還不見得能完成得了任務。諸葛亮卻巧借外力,讓對手曹軍拱手將箭送給自己,可見他有多聰明啊。

最後,我們再來説説七擒七縱孟獲。諸葛亮北伐期間,蜀國南中地區的少數民族頭領孟獲,率領部下奮力反抗。沒有智慧的人,我想大概只會使用武力強迫對方臣服,但這種方式一定不會長久。而諸葛亮卻採取"攻心術",七擒七縱,讓孟獲心服口服。這樣的服從才能真正維持的久遠。

於是我就想,我們平常做人做事,何嘗又不需要智慧呢?面對困難,我們從容不迫,鎮定自若;面對學習,我們不僅要苦幹,還要巧幹,只有這樣,才會節省時間,獲得成功。對了,我還想對所有的爸爸媽媽們説一句,當遇到孩子不聽話時,可不可以不要非用強制的手段,讓他被迫的服從,為什麼就不能採取一些令人感動的方式,讓他自願接受呢?

諸葛亮作文14

“噠噠噠,噠噠噠……”馬車在凹凸不平的路上緩慢的行駛,我端坐在馬車裏,懷揣着《三十六計》和《梁父吟》,手裏拿着諸葛亮先生同款的鵝毛扇輕輕地扇着,藉以緩解我此時心裏的緊張和期待。沒錯,我現在正是在去往我仰慕已久的諸葛亮先生茅廬的路上,那天當我收到諸葛先生的飛鴿傳書,約我去他家的時候,我心裏就再也沒有平靜過,那可是我的人生偶像啊,如果順利的話,我真的很想拜他為師。

一個時辰過去了,終於抵達隆中山畔後坡的茅廬前,我放眼望去,茅廬呈六角形,修建的簡樸整潔,亭中上刻有蒼勁端莊的兩個大字“草廬”,我腦海裏突然閃過一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大概只有像諸葛先生這樣聰明睿智的人才能有如此的境界。我再次整了整了衣冠,深呼吸一口氣,大步向前,“咚咚咚”敲了三下,門“吱”地一聲打開了,一個古靈精怪的小書童打開了門,把我引進了茅廬。

我雙手抱拳鞠躬拜見諸葛先生:“久聞先生大名,今日得見,實屬學生之幸事。”

諸葛先生搖着手中的鵝毛扇,細細地打量我,或許他已知我此行的目的,於是讓書童引我入座並説道:“世人皆知我投奔了劉備,劉備棄新野走樊城,無容身之地,此事,你有何見解。”

我想了想答道:“雖然暫時有些困難,但劉備對戰士對百姓非常好,水能覆舟也能載舟,總會有東山再起時”。

諸葛先生聽了沒有説什麼,我心中不由得忐忑不安。

接着先生帶我參觀了他的書房,途中還考了我對當下天下一分為三的理解及看法,我認真地參觀,小心翼翼地作答,並送上了我帶着的藏書。

很快,就到了傍晚時分,我拜別了諸葛先生,轉身離去,快到門口時,突然,背後傳來了先生的聲音:“等一下,過三天你再來我這,我見你略有些小聰明,暫時收你為徒。”

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可以,我真的可以拜諸葛亮先生為師,我激動的轉身:“謝謝先生,我一定會準時到,一定會跟您好好學習,不辱沒師名。”

就這樣,我懷着忐忑的心情來訪,懷着激動的心情離去,這一趟茅廬之行真是太入我心了!

諸葛亮作文15

你讀過《出師表》嗎?你聽過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嗎?你領略過“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氣魄嗎?那你一定認識諸葛亮吧!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才學,夠讓你羨慕的吧!

我趴在做桌上,幻想着我與諸葛先生交往的情節。突然,書桌上的鏡子發出一陣金光,我便暈了過去。

“小姑娘,小姑娘!”一個男人,搖着羽毛扇輕輕的叫我。我睜開眼睛。羽毛扇?莫非此人是諸葛亮?“不知先生大名是?”我小心翼翼的問道。“哦,吾冒失了,竟忘了自我介紹,本人姓諸葛,名亮,汝可喚吾孔明。”真是諸葛亮!我大驚,不禁嚥了咽口水。諸葛先生也沒理會我,徑直走向書桌,皺着眉頭,苦苦思考起來。“先生,您正為何事愁心呢?”我冒昧的問道。“這幾日,不知誰走漏了風聲,周瑜正想法子要滅了我呢!”諸葛亮抬抬頭,似乎在觀察星象。這不會就是草船借箭的原因吧,周瑜這個小人,嫉妒別人的才能竟能做出這種事來。我恨的牙癢癢,便把周瑜會怎麼做先告訴了他。哈,這都在現實生活中是我愛看《三國演義》的好處哇。

果不其然,諸葛先生真的被周瑜喚去了,他讓諸葛先生十日內造好十萬支箭,還偷偷讓下面的人不要供應材料給他。可諸葛先生便言三日便夠。還立下軍令狀。看來,先生對此事早就成竹在胸了。怪不得他這幾日總望着星空,手也不停的計算着什麼。

三日後,周瑜來“收貨”,你可以想象,他的嘴張得,下巴都要掉下來了,塞個鴕鳥蛋興許都沒問題。周瑜也只好自歎不如了。

我深深地為先生的才智所折服,睿智,興許一輩子我們都學不來。我望着他的背影,由生一種敬慕之情。

我想,我該回去了,諸葛先生握着我的手,反覆囑咐着要我好好學習。然後感覺臉上火辣辣的疼,我揉揉眼,發現媽媽正揚着巴掌站在桌邊:“寫作業都能睡着,瞧瞧你那懶蟲樣,活像你爸!”我咧嘴笑,這架勢把媽嚇了一跳,我也沒多理會,捧起書,回味着諸葛先生的話。滿懷欣喜投入在學習當中。

諸葛亮,真希望你做我的朋友。你的事蹟,深深地影響着我。激勵着我奮發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