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諸葛亮的作文集合15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08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諸葛亮的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諸葛亮的作文集合15篇

諸葛亮的作文1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孩子,在我閲讀的過程中,認識了許多書中人物,有安利柯,有馬小跳,有哈利波特,還有貝克……其中,諸葛亮是我最敬佩的一個。他機智聰明的特點廣為流傳。這個特點可以從一些事中看出來。

草船借箭就講述了一個諸葛亮靠聰明才智機靈處事的故事。

赤壁之戰時,周瑜提出讓諸葛亮在十日之內趕製十萬支箭的要求,諸葛亮聽後表示:三天即可。周瑜一聽大喜過望。諸葛亮為完成此事向魯肅借船,妥當後,帶魯肅一起向江面進發。凌晨,江面霧氣霏霏。諸葛亮遂命用長索將二十隻船連在一起,向曹營進發。這時,諸葛亮又叫士卒將船擺開,橫於曹寨前。然後,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吶喊,製造了一種擊鼓進兵的聲勢。曹操聞報後,果然擔心遭到埋伏,不肯輕易出戰。他急命弓箭手向江中亂射。箭全部射在了諸葛亮船上的稻草人和草縵上。諸葛亮“借”到了箭,可曹操卻氣急敗壞。

這件事充分體現了諸葛亮機智的特點。如果他當時沒有想到這個處事方法,他就不會得到這麼多箭,他自己也要遭受苦難,而孫劉聯軍就有可能被曹軍打敗。其實在生活中,機智非常重要,它能幫你解決諸多問題。

還有一件事可以體現諸葛亮聰明的特點:“孔明智勝司馬懿”。

諸葛亮第二次伐魏時,為補充軍糧,想去割小麥。得知司馬懿早就作好了防備,諸葛亮就下令準備三輛同樣的四輪車,每輛車派24人推着,一千人護衞,車上坐着假扮的'諸葛亮。第二天,諸葛亮坐車誘敵,司馬懿派兵追,卻怎麼也追不上。這時,左邊又出來一個同樣的“諸葛亮”,也坐着同樣的車。司馬懿很納悶,以為有埋伏,忙領兵回營。此時,諸葛亮已將小麥割完了。

這件事也可以體現出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是他過人的聰明才智讓司馬懿聞風逃跑的。

其實,我在生活中也有過像諸葛亮這樣機智處事的事。

在我上一年級時,我第一次嘗試着自己坐公交車到學校去,一開始一切都平平淡淡的,後來,事情發生了變化。一個我不認識的人出現在我面前,他似乎不懷好心。過了一會兒,他開始搭訕我了,他聲音尖細細地説道:“小朋友,你要到哪裏去啊?”。那時,我還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我心裏不停地糾結:我理不理他呢?理吧。算了,不吧。理吧……經過好久的糾結,我決定不理他,他等久了似乎失望了,就氣呼呼地走開了。我逃過了一“劫”。

當時真是有驚無險,如果我理了他,我就有可能被……如果我當時不夠機智,我就做不出這樣的決定。

學習諸葛亮這種機智處事的方法很有用,我們要學習並運用它。也就是因為這件事,諸葛亮才為我所敬佩,是他教會了我這種辦法,當然,它獨有的機智的精神更為我所敬佩。

諸葛亮的作文2

昨天夜晚,我躺在牀上隔着窗户欣賞着美麗的夜色,不一會兒,我睡着了。

朦朧之中,我看見我正坐在一個古老的帳篷裏,前面擺着一些古代的竹卷書,文房四寶樣樣齊全,左右擺着十八般兵器。再看看我自己,身穿戰袍,佩着雙股劍,帶着護心甲,然後我試着站起來,這一站倒無妨,居然發現我雙手過雙膝,這時我想:我可能是古代三國中的劉備。我正琢磨着,忽然從帳篷外進來了一個人,此人面如紅棗,頭戴官帽,身披綠袍,手還提着一百二十斤青龍偃月刀,威風凜凜,只見他説:“兄長,如今曹賊當代,一手遮天,現他竟派夏侯淵、曹洪為先鋒,周泰、徐晃為副將,司徒遷為軍師領四萬兵馬殺向新野,怒不可恕,請兄長給我一萬五千人馬,去截住曹賊!”正説着又一個人闖了進來,只見他身體龐大,面色沉重,手中還提着一百五十斤八丈鋼矛,以火雷般的聲音和我説:“兄長也給我五千人馬去截曹賊後路!”這時我終於明白了,原來這裏是三國時代,前面的兩位將軍是和劉備桃園結義三兄弟中的關羽關雲長還有張飛張翼德,而我便是劉備劉玄德。

等我明白這一切後,我便用古代人的'語氣和關羽張飛講:“此事……。”忽然我想到了什麼,我覺得我不應該這麼衝動,因為這裏不是我家,而是三國,我應該小心行事。所以我又説:“此事事關重大,不能草率,應請教一下諸葛軍師。”然後我東跑西竄(因為我不知道諸葛亮在哪個帳篷裏),終於在一個帳篷裏找到了正在讀兵書的諸葛亮,只見他面如冠玉,身高八尺,拿着孔雀毛扇説:“將軍有何事?”我説:“如今曹賊派夏侯淵、曹洪為先鋒,周泰、徐晃為副將,司徒遷為軍師,正領四萬兵馬殺向新野,軍師有何妙計可破敵?”諸葛亮説:“讓關雲長領一千人馬埋伏於豫山右邊樹林,等敵來時,放他過去,看見南面火起,燒敵人糧草;張飛領一千人馬埋伏于山後樹林,看見南面火起,就到博望城原囤積糧草處放火;關平、劉封帶五百人馬與博望坡後面等候,等到初更,見曹軍來就放火;並從樊城召回趙雲為前鋒和曹兵交戰,只許輸不許贏。”我就照着諸葛亮的話去做了。只見曹兵主將夏侯淵和趙雲交戰,趙雲詐敗,曹兵乘勢追殺,誰知中了埋伏,被燒了大半糧草,趙雲回軍追殺,把曹軍殺個大敗,四萬人被殺了大半,只有四百餘人逃回去了。

我們大獲全勝,眾人都笑了起來。忽然我覺得天旋地轉,好像一切都已經不存在了,我醒來了,原來這是一場夢,雖然夢已經消失了,但我還是記憶猶新。這一場神奇的夢之旅讓我知道做事不能草率,衝動,凡事要三思而後行。

諸葛亮的作文3

在璀璨的歷史長河中,諸葛亮是一顆耀眼的明珠。是他輔佐劉備創建了西蜀政權,傑出的他功勛無量。但諸葛亮真的是完美的?明珠就是無暇的嗎?

諸葛亮的'確才華橫溢,剛出茅廬在新野一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又在赤壁之戰中,聯合東吳把北魏打得損兵折將,使曹操統一中國的計劃擱淺。隨後諸葛亮憑藉自己超凡的智慧,又奪取荊州,建立了蜀漢的第一個根據地。最後取西川,建立蜀國。但諸葛亮在用人上,實在令人難以折服。

諸葛亮做事謹小慎微,事必躬親。在街亭一戰中,就是因為諸葛亮太過於自負,起用根紅苗正、世代將門之子、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導致街亭戰役失敗。

諸葛亮在用人方面十分挑剔。以道德第一來衡量一個人,讓人才不能盡其用,只能被機械化地指揮。諸葛亮不給別人一絲創造、發揮的機會,因此,他的部下只能是唯命是從、像似任人搬弄的滾木礌石。劉備臨死前,對諸葛亮説:“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可是諸葛亮太自負,有些飄飄然,認為自己的眼光是沒錯的,最後失去街亭,不得已以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十萬大軍,才得以活命。

魏延是蜀國後期的大將軍。在五虎上將先後故去後,和北魏對抗的大將只有魏延。出祁山,北伐中原,魏延提出由子午谷小路出兵,偷襲長安。諸葛亮不聽,認為是冒險。由此以後,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沒有一次成功。諸葛亮認為魏延狂妄自大,腦後有“反骨”,總是不大重用魏延。這和毛爺爺相比,可以説是大相徑庭。在延安時,許世友拿着槍逼問毛爺爺。誤會解除後,許世友成為毛爺爺手下的一員只可信賴的戰將。

後來司馬懿對部將説:“若諸葛亮採納魏延的建議,長安必失。”魏延天天積怨在胸,終於在諸葛亮剛剛踏上命赴黃泉的路上,就造反了。

以上的事例可以説明,諸葛亮不太會用人。一個押糧官進不進糧食,都得請示諸葛亮,説明諸葛亮手下也有不少庸才官員。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成語典故用在諸葛亮身上,再恰當不過了。蜀漢政權的建立,諸葛亮功不可沒。西蜀滅國,諸葛亮債責難逃。

和諸葛亮相比,北魏自曹操起,不拘一格,唯才是舉。魏國至此時止,人才濟濟,必然導致魏強蜀弱。繼諸葛亮之後,蜀國大將姜維九伐中原時,以是“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此時的廖化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和北魏相比較,西蜀將才匱乏到已捉襟見肘程度。這和諸葛亮培養人才方面的失誤不無關係。

綜上所述,諸葛亮給我們的教訓是,用人不能求全責備,要唯才是舉,要發現每個人的最最閃光的點。

諸葛亮的作文4

簡陋草廬,搖曳的微弱燭光,穿着單薄的長衫,你還在讀書,夜裏的風格外大,那半截蠟燭幾次被點燃。你對這一切早已習慣,數年的寒窗苦讀,這些又算得了什麼?

你飽讀詩書,滿腹才華,出生的年代,社會的動盪局面,全都註定了你的命運,你要心繫國家。好友徐庶已經跟從了劉玄德,當年其你的同學和朋友也都各擇其主,而你,那條卧龍,卻還是“卧龍崗散淡的人”。你,也許還在等候着,等候那知己者。終於,你等候的人來了,那個“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的劉玄德,來了。思賢若渴,謙虛誠懇,猥自枉屈,三顧茅廬。終於,三次的等候將你打動了。踏出茅廬,願此生為主公效力,永不違背。

動亂的局面,等待你大展拳腳。初至軍營,有誰知道你的本領呢?但是老天也惜英雄,很快就給了你機會。你一把火,燒遍了博望坡,更阻擋下了曹軍追趕的步伐。一把火,隨燒的博望坡一片淒涼,卻將你在軍中的威信大增。

巧借東風,火燒赤壁,三氣周瑜,智取漢中,你從未然人失望過。漸漸,你讓主公從一個小小的軍閥壯大到成為了鼎力的三國之一。但是,好景不長,從關、張相繼去世,主公一直悲傷不已。太累了,主公在南征北戰那麼多年以後,終於要倒下了,信任你,於是,“白帝城託孤”留下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還有一個等待着管理的蜀國後,主公就走了。“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當初那桃園三結義的兄弟都走了,如今的蜀國,還有幾位你的故人呢?

也許是怕了你,也許是想鑽空子,那狡詐的.曹孟德竟然動用了司馬懿—那個除了忠心都與你不相上下的人。你知道他,知道他是個可以同自己抗衡的智士,所以此次迎戰倍加小心,派出了飽讀兵書的馬謖,並將自己所有的計謀都和盤托出。可惜啊,怪都怪那馬謖自以為是,帥相不和,痛失街亭,司馬的軍隊驍勇善戰,連得三城,有貪得無厭奪你西城。軍隊都在外作戰,哪裏還有什麼兵力來抵禦司馬的兵呢?你守着一座空城,同司馬演了一場戲,城樓上,只有左右兩琴童相陪,你是“有無又埋伏有無有兵”。琴聲悠悠,音律平穩,騙過了司馬,同時也騙走了那十五萬曹軍。

蜀國,雖有你讓敵人喪膽,可是,多少年的“鞠躬盡瘁”,你也老了,而那所謂的“陛下”,是昏庸又無能,根本就扶不上牆了,可你還在堅持着,你還在為先主效忠。你用自己的人生來回報先主草茅外的三次等待。為何不廢了阿斗,自立為王呢,先主臨去前不是都准許了麼?況且你還在軍中深得人心,必會使蜀國恢復往日的風采。可是,你沒有,最總還是做到了你説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士為知己者死”你做到了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先帝的賞識與敬重,讓你甘願為蜀而操勞。你是忠的,但你並非是人們所認為的“愚忠”,不不不,你又怎是一忠字可評的呢!

你走了,是帶着遺憾走的,遺憾自己未能完成先主多年以來的夙願。

你走了,上空中那照亮着蜀國一方國土的那盞孔明燈,滅了,落了……

諸葛亮的作文5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陽都人,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大名可謂聞名天下,劉備“三顧茅廬”和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曉。

諸葛亮被歷代人所稱頌,原因有很多。他是一個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學識淵博的俊傑。他精通政治,綜觀天下,所以才會在隆中被劉備諮詢時作出“天下三分”的英明論斷;他足智多謀,瞭解別人的性格,所以才會有“草船借箭”、“空城計”的故事流芳百世;他心胸開闊,明知周瑜是嫉妒他的才能而專找他的麻煩,但為了東吳和西蜀兩國的友好,他從不計較;他公私分明,內外同法,陟罰臧否,不曾異同,贏得了將士們的愛戴和尊重;他從不偏私,曾揮淚斬馬謖;他自出山輔佐劉備興復漢室以來,就一直對劉備對蜀國忠心耿耿,鞠躬盡瘁;他為劉備外平戰亂,內修政理,從未有過一絲鬆懈。在他40歲之際,還親自帶兵伐魏、伐魏前還滿懷深情地向蜀後主上書,提醒劉禪要廣開言路,賞罰分明,親賢遠佞,治理好國家。諸葛亮可謂一片丹心昭日月,一生無私獻蜀國啊!

我們每個人都應學習諸葛亮這種為國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不論年齡、種族、宗教、信仰的不同或文化的多少,都應時時刻刻想着為國家服務,為民族服務。

諸葛亮確實不愧為一代忠臣,一世良相。但是,我個人認為諸葛亮也有不可取之處。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只想“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平平凡凡、安安靜靜地度過自己的一生。沒想過要平定亂世,沒想過要解救百姓於戰亂的水火,這就不免太狹隘,太自私了。不但如此,他還非要劉備委自枉屈,三顧草廬,才肯與之見面,看來,諸葛亮是太耍大牌了。

對於我們這一代人,面對社會嚴峻的竟爭,決不能隱居“山中”;不能懷抱利器而不去施展,不能消極等待別人來拜訪自己,發現自己,而要學會主動出擊,自己推薦自己,自己發展自己。我們現在要努力學好本領,將來只要祖國一聲召喚,我們就應該隨時隨地站出來為國家作貢獻。我們的能力知識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國家給的,人民給的。為國家效力,為人民辦事,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或許有些人有這樣的想法,管他什麼國家,我只要自己過得寧靜,過得舒適就對了。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沒有國家的繁榮富強,哪來個人的寧靜幸福?我們生是國家的人,死是國家的鬼,我們就是為了能為國家儘自己的一份力量,添上自己的色彩而出生,而來這世上走一回的。

俗話説得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點瑕疵的玉才是好玉,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任何一個人都有優劣兩面性。就像事情一樣,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有美的一面,也有醜的一面;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所以,我們對於人或事,應從多方面去認識、評價。要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偉哉,諸葛亮!

諸葛亮的作文6

一提到四大名著,我們都會把四部經典倒背如流的介紹,而給我印象最深的要説是《三國演義》。中國的文學就是博大精深,就説《三國演義》,別説讀一遍,就是連讀兩遍、三遍你也未必敢誇下海口説自己讀的很通徹,對於裏面的人物你瞭如指掌。因為在書中不光單單敍述幾個簡單的故事,當你真正走近書中的人物,臨近書中的故事,你才會從中分析出其中的道理,你才算讀懂。

説到《三國演義》很多人對其中的經典故事都會略知一二。如:桃園三結義、關羽千里走單騎、三顧茅廬、空城計、七擒孟獲……其中的精彩真是數不勝數,如果真拿出一件兩件故事還真不能代表三國的精髓。

就拿小小的蜀國滅亡來説吧!蜀國後主劉禪他昏庸無道、聽信讒言、不分黑白、不重用賢臣,最終導致蜀國的`滅亡。換個角度看這個事情,蜀國之所以滅亡,劉禪的昏庸無能固然是原因之一,而蜀國的統治不得民心,諸葛亮的策略不符合實際情況,我認為是更主要的因素。

諸葛亮作為一代智能的化身,為什麼這個策略不符合實際呢?這還得從諸葛亮的北伐談起。諸葛亮雖在北伐中數敗魏國,但從總體的戰略上卻是失算的,蜀國軍隊往往糧草不濟,不能以戰養戰,屢遭失敗,因此蜀國疲憊不堪,民困軍乏,這也是自食其果啊。

當諸葛亮死後,他那個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戰略也未曾改變,因為繼任者姜維也是同他一個看法,不管客觀條件是否成熟,不吸取先前戰事的優劣,連年出兵北伐,竟有“九伐中原”之説。長期的頻繁的征戰,擾亂了貧民們本事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同時也嚴重損耗了國力,把疲憊的蜀國終究拖到了崩潰的境地。

歷史也證明,要想統一全國,必須有雄厚的社會經濟力量作為基礎。當時蜀國的經濟雖然有很大發展,但其實力不足以統一全國,東吳、曹魏的經濟實力也是如此。在歷史條件尚不成熟的時候,曹氏父子未能做到的,諸葛亮、孫權也不能做到,儘管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也是勞而無功,得不償失,而需天時地利人和,或許才是國富民強之根本。

我們大家眾所周知諸葛亮是一個聰明的人,無論智謀、心計,所以就有劉備為請他有了“三顧茅廬”的故事,他也給後人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戰事“空城計”,他巧妙的避開了一場殺戮,但是人無完人,並非一個聰明人一生做的事情都是正確的。我們應該多思考,多用心在去做事,才是根本。否則急功近利做事,一定得不償失。

歷史反覆證明,任何雄才偉略的人物,如果試圖幹超越客觀條件的事情,都只能以失敗告終。蜀國的滅亡就是最有力的證明。所以我們要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做到三思而後行。這樣才將能立於不敗之地!

諸葛亮的作文7

我一直認為,小説是精神產品,給人帶來知識、趣味。

從下筆的那一刻起,我小説中的諸葛亮,一定要閃耀出“智慧的化身”這個角色。

諸葛亮的聰明,在於他把各種軍事思想領悟得比較深。在這個書中,這個“戰場”擴大化了,但諸葛亮的聰明依然淋漓盡致地表現。

小説中的愛情,必然是讓人感動肺腑的,對主人翁的情感,力圖刻劃得深刻。

為了給讀者更多的感受,我不得不精心構建我的故事情節,如果讀者滿意了,這就代表着我的成功;如果讀者不滿意,説明我做得不夠好。

傳統中的諸葛亮,一直是一個儒將風範,在我的小説中,諸葛亮不但“料事如神”、而且“材力勇捷”。

小説中的魔族中人,大多都是一些自持強大,肆意屠殺之輩。這些人,渾然不知“冥冥之中,自有公道。”諸葛亮的聰明,是他服從了這些客觀規律。諸葛亮靠着他的善良與純真,最終他打敗了這些人,也是順從了天理。

書中,一些人文的.思想,定會閃耀出來的,小説中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是相互關心與友愛的,人與人之間是相互平等的,不存在欺壓與殺戮。故事中的人物小白,小説中表現了她與諸葛亮純真的戀,另一方面,表現了她作為一個愛心大使的形象,樹立於讀者心中。

小説來源於現實社會,現實社會中所有的怨怒、不平,通過小説中的人物,作者將盡力地表現出來。

對於小説中的戰鬥場面,傳統中聲勢浩大的兵戰,本小説中是與諸葛亮熟練運用軍隊是連在一起的。最吸引讀者的是,本小説引用《諸葛亮兵法》的諸多名句,讓讀者親身領略這位傑出的軍事家的才能。

對於書中女主人翁,黃子香,她是一個善解人意而又温柔多情的女子,他對諸葛亮體貼倍置,顯得很成熟。

子香打心眼裏佩服主人翁的才能,能愛上她,是自己的福氣。

關健時刻,子香會上陣,他會幫諸葛亮一把。子香在小説故事中展現了她温柔多情,而又勇猛的一面。與諸葛亮的愛,沒有太多的坎坷,有的竟是浪漫與温馨。對於與諸葛亮相愛的場面,作者力圖用各種温馨的情調進行渲染,展現給讀者的,是不一樣的感覺,不知不覺中,讀者會領略到它的美。

愛情、爭鬥、智慧、在這裏,一起盡情地展現,每一篇,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頓豐盛的晚餐。

讀者從中不僅可以得到樂趣,還能獲得許多豐富的知識。面對這樣的小説,你還得等什麼,千萬別錯過哦!

當你在生活中匆忙地過着,當你心情鬱悶,覺得沒有什麼讓你心動的,打開這部小説,你會覺得世界是多麼可愛!原來生活是有很多樂趣的,只是你沒有發現。

最後要説的,本書的作者曾是商務類專業畢業的,其中會插入商戰方面的描寫,是值得現代經商階層去看的。

當一本好書,已悄悄地在你面前打開,趕緊找開吧,悄悄地進入這個世界。

諸葛亮的作文8

炎熱的下午。原本清涼宜人的天氣,不想卻在近一段時間裏忽地就變得熱起來了。明晃晃的陽光,伴着過高氣温,炙烤着行人。5月1日,我們乘火車趕往武侯祠。

那天天氣很炎熱,坐在火車上,由於開着空調,感覺不到絲毫的熱。望着窗外,鐵路兩邊翠綠的樹,只覺得一顆又一顆的映入眼簾,然後又飛快的從眼中飛過。

走進大門,重重殿宇莊嚴肅穆。一條在很多古建築中都很常見的`中軸線一直向裏延伸,不見盡頭。偌大的院子,植滿柏樹,綠蔭是有的,但“森森”卻談不上。杜甫筆下的那些柏樹,只能成為一種記憶了。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選擇了一個時間和家人武侯祠訪古。漢中武侯祠號稱“三國聖地”,得天獨厚,“諸葛大名垂宇宙”和“三國正統”的儒家思想,所有這些,皆不可或缺。

“武侯祠”匾下,印着郭沫若的手筆“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如“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等等。諸葛亮在靜遠堂中塑置,大殿門口有一幅對聯曰“攻心聯”。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帶着這樣的疑問,我徜徉在武侯祠的堂前殿後,仍然無以為解。就這樣行走在丹桂掩映、樓臨荷池、茂林修竹、紅牆曲徑之中,心卻又飄向那金戈鐵馬、刀光劍影的三國時代,感歎那“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悲壯情懷

來到正殿,那便是諸葛亮的雕像了,那金身塑像的諸葛亮端坐正中,綸巾羽扇,雙目凝思,神態自若,彷彿胸有百萬雄兵,妙計千條。望着塑像,有關他的種種事蹟和傳説,那樣熟悉,那樣清晰。

“舌戰羣儒”、“草船借箭”、“借東風”、“七擒孟獲”、“空城計”……一樁樁,一件件,千古流傳,讓人們百聽不厭,百談不倦。而他的旁邊正是兩位蜀國大將,也是和他一起為了蜀國的事業打拼的忠臣。關羽,這位在三國演義裏被羅貫中稱為“戰神”的英雄,氣宇端莊的立在那裏,右手拿着與他征戰多年的寶刀,左手捋着自己的鬍鬚。張飛,他的雕像和關羽比起來則遜色許多,瞪着眼睛,凶神惡煞的樣子,左手拿着丈八點鋼矛,像是一直在為諸葛亮守衞。

在諸葛亮被後主強令回到成都後,知道自己離西去之日不遠,便託付姜維為自己的徒弟,讓姜維待自己死後,支持大局,具三國記載,姜維的才能在當時只能算二流,諸葛亮在無奈之下才選擇了做自己的接班人。當時蜀國已無良將才子,只因為諸葛亮在世期間,不知道挖掘人才,用人只用自己覺得滿足自己要求的人。導致在危難時刻,沒有能擔當大任的人。此乃諸葛亮的第二個遺憾。

武侯祠,將一個人的精神和人格,把老百姓的追求和嚮往,濃縮在了一個古樸的庭院裏,向世人昭示着。

盤桓在武侯祠,彷彿蕩悠在1500多年前的歷史長河之中,心中無限感慨。憶當年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一代臣君並肩闖下江山,到頭來只留下翠柏紅牆。

諸葛亮的作文9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一首來自《三國演義》的主題曲讓我們回到了戰亂的年代,讓我們領略了英雄的風采。

他頭戴綸巾,手搖羽扇,運籌帷幄的瀟灑形象,千百年來,已經成為人們心中“智慧”的化身。他,就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是三國時期蜀國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年輕時,他常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後來好友徐庶把他推薦給了當時處於危難中的劉備,於是就有了“三顧茅廬”“隆中對”的故事。傳説“木牛流馬”和“孔明燈”就是他發明的。

在我眼中,諸葛亮是料事如神、無所不知的神人,他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更令我景仰。

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曹丕死後,曹睿稱帝。諸葛亮認為北伐時機已到,就派馬稷鎮守街亭。想不到馬謖因自負、固執,不聽別人勸告,照搬兵書,結果被司馬懿打敗了,失去了街亭。司馬懿又來攻打諸葛亮駐守的西城。可是此時西城內兵士只有兩三千人,怎麼敵得過司馬懿。諸葛亮急中生智,運用“空城計”,讓兵士們裝扮成老百姓在城內街道掃地,而自己卻在城樓上焚香撫琴。司馬懿以為諸葛亮設下埋伏,不敢輕舉妄動就撤兵了。

諸葛亮才華橫溢,功勛卓著。他不負眾望,初出茅廬就把曹操打得丟盔棄甲。在赤壁之戰中更是大顯神威,他舌戰羣儒,和東吳上下各方面進行了複雜曲折的鬥爭。他以過人的膽識與智謀利用大霧天氣深入曹營,草船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在奪取荊州的過程中,他三氣周瑜,逼得周瑜咬牙切齒,飲恨而亡。他巧借東風,使八十三萬曹軍瞬間灰飛煙滅。諸葛亮忠心耿耿,信守諾言。劉備在白帝城病危之時,把劉禪託付給諸葛亮。諸葛亮牢記囑託,一心一意輔佐劉禪。他為恢復漢室決定北伐,六出祁山,寫下了前後《出師表》。他把一切責任擔當在自己的肩上,最終心力交瘁病死軍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後世對他的真實評價。

雖然諸葛亮料事如神、無所不知,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諸葛亮也是常人,他也有缺點。他曾讓關羽擔當重任,駐守華容道,攔截曹操,卻忽略了關羽是個重情重義的人,放走了曹操;他注重人才,卻不能知人善用,深知街亭的重要性,也明知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可還是派馬謖鎮守街亭,致使街亭失守。為了嚴明軍紀,他只得揮淚斬馬謖。

諸葛亮既是幸運的,又是悲哀的。他能被“伯樂”賞識,卻不能達成最後的'心願。“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他留給世人的只是一聲長歎!但他的智慧,他的自信,他的忠誠,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被人們永遠傳誦。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首熟悉的旋律又在耳邊迴響。聚散皆是緣,離合總關情。遙望歷史,古今多少往事,都付笑談中。

諸葛亮,你瀟灑的背影離我們並不遙遠。

諸葛亮的作文10

“蒼天如園蓋,陸地似棋局……真美啊!”我正陶醉着,忽然傳來一句話:“是誰在念我作的歌啊?”難道是諸葛亮?我往後一看,一位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的人慢慢走來,諸葛亮!我激動的衝過去,和他交談起來。

我:“您好,孔明 先生!”

諸葛亮:“你好,小朋友。我日關天象,知道你會來找我。説吧,你有什麼問題?”

我(高興地):“謝謝! 孔明 先生,請問您受到劉皇叔的拜訪,為什麼卻三次避而不見呢?”

諸葛亮(嚴肅的):“天下何人不知劉皇叔?我已久仰,可並不知他的品德。我只不過是一位草民,卻受到劉皇叔三次來訪,説明他絕對會禮賢下士。所以,我便跟着這位賢明之者,也成就了大事業。”

我(好奇地):“那麼 ,劉皇叔第三次來訪,您是在裝睡嗎?”

諸葛亮(感慨):“是呀!我本以為劉皇叔見我如此,會生氣地拂袖而去,但我低估他了。劉皇叔對我如此厚愛,我怎能拒絕他呢?”

我(點點頭):“ 孔明 先生,我特別不解。您未出茅廬,為什麼便知天下三分呢?”

諸葛亮(謙虛地擺擺手):“這並不是我的功勞。你也知道,我有很多朋友,水鏡、元直、崔州平都是。他們也都博學多才,經常與我討論國家大事,不然,我只是一位無知的草名。”

我(豎起大拇指):“先生您太謙虛了。火燒赤壁、七擒孟獲、空城計……不都是您的計謀嗎?可我有一點不明白,您為什麼不以捉來孟獲就把他殺了,換成其他您信的人呢?”

諸葛亮(再次嚴肅):“如果你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孟獲也是猛將,可成大事,我用計謀捉了他,卻因他不服而放了他,是為了讓他輸得心服口服啊!如果我逼他為我用,他必定會乘我不備時起兵,那豈不是更糟糕?”

我(羞愧):“ 孔明 先生,真不好意思。請問,劉皇叔託孤給您的`時候,您有什麼感想嗎?”

諸葛亮(眼裏閃着淚花):“劉皇叔對我有知遇之恩,並託給我如此重任,我怎麼報答得了呢?”

我(不好意思):“孔明 先生,冒昧地問一句,劉皇叔託孤給您時,您有想過篡位嗎?”

諸葛亮(氣憤):“你怎麼這樣説!劉皇叔對我甚好,我怎麼能篡奪他孩子的皇位呢?如果我這樣做,怎麼對得起他在天之靈?”

我(流下了眼淚):“孔明 先生,您為國鞠躬盡瘁,享年才五十四歲,有什麼遺憾嗎?”

諸葛亮(歎了口氣):“我此生最大的遺憾,便是沒有伐魏成功。我也該走了,再見,小朋友!”

我:“再見,孔明 先生……”

“莘妤,起牀啦!”咦?原來是一場夢呀!這次與孔明先生的談話,真是讓我受益匪淺……

諸葛亮的作文11

我上回讀《三國演義》,看到劉備攻打東吳,結果中了陸遜的計謀,打了一個打敗仗。劉備自己也退到白帝城,過了沒多久就被氣死了。他打仗時,軍師諸葛亮不在,無法為他出謀劃策。但如果給諸葛亮和劉備一人配一把5g手機……情況可能就不一樣了!我想着下面的情景。

一個悶熱的夏天,漢昭烈帝劉備帶着蜀漢軍隊來和孫吳打仗,陸遜僅僅是率軍隊修築防禦工事,不和劉備打,無論劉備怎樣叫陣都堅持在營地裏該幹嘛幹嘛,除了打仗。劉備不知如何是好,使者派出去幾十個了,戰書也下了好幾回了,連寫字用的墨水也快沒了,但人家還是不來打。無事可幹的劉備只好對着東吳的軍營幹瞪眼。

眼看着天氣越來越熱,戰士們都來和劉備抱怨。劉備開始還不以為意,但手下人來投訴的越來越多,他也不得不開始注意起來了。要是再不聽,搞不好會引起兵變吶!不行,絕對不行,不能讓陸遜那娃娃看我大漢的笑話。劉備想道。

於是,他把將領們叫到一起,準備開個會討論一下要不要移營。結果就是各大將領們一致同意,因為近來蜀漢官兵們的進言太多了。就在這節骨眼上,劉備的手機響了,是軍師諸葛亮,“主公啊,‘伐吳’行動進行得怎麼樣了?”“唉,丞相快別提了,陸遜一直拖到現在不出戰,天氣可是越來越熱。朕和將領們正在計劃換個地方紮營。你打得正好,幫我們考慮一下去哪裏。”“千萬別移營!”電話那頭的諸葛亮顯得異常激動,“要是移到那些樹木多,比較陰涼的地方紮營,是對我們官兵有利沒錯,但對陸遜也有利啊。您想,陸遜那邊只要隨便找個刮東風的'天氣來個火攻,咱們必敗!況且現在正好是夏日,東風天氣比往常多。”“那咋辦?要是官兵們的抱怨繼續增加,搞不好就引起兵變了。”

諸葛孔明微微一笑,“咱們可以來個將計就計:對外面放出風聲,特別是要讓陸遜知道咱們已經移營到那些樹木多,更陰涼的地方了,然後故意放點營帳和哨兵在那裏,陸遜就絕對中計。咱們再把主力埋伏在四周,等陸遜帶着官兵們來準備火燒連營時,就可以把它們一舉殲滅了!”

“軍師所言,實屬妙計!好,那朕依你。”劉備把這個計策告訴了各位將軍們,並吩咐立即按諸葛亮的做法執行。

陸遜果然上當了,不知在他算計劉備時,有沒有想到自己也在被算計?他找個東風天,讓軍隊帶着火種到了假營,發現只有幾個空空的營帳,一個人也沒有。而四周,蜀漢主力的喊殺聲由遠而近……

如果諸葛亮有手機,也許《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就要重寫了。這一戰後,孫吳被蜀漢所滅,佔據了整個南方,倒也不是沒機會和曹魏政權爭天下,再次復興漢室。

諸葛亮的作文12

夜,已深。

燭光照亮了帥帳。他吃力地轉了個身,拿起銅鏡,想看看自己的容貌。

淚,在眼中漸漸形成一個晶亮的環。朦朧中,他看到在隆中的自己,意氣風發地指點江山。淚,滑過蒼老的臉龐,燭光搖曳的鏡子裏,他看到的不是自己的臉,而是那顆被揉碎的心。

白髮,如病毒一般,蔓延在他烏黑的頭髮中,今天,似乎看不到黑色的髮絲了。

他用手輕輕地敲了敲牀檐,低聲説:“傳姜維。”

一位身披線紅鎧甲,邁着方步, 意氣風發的年輕人走到牀前,跪下來,雙手抱拳:“丞相請指示。”

在姜維身上,他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想到這兒,他嘴角上揚,理了理散亂的長髮,臉上也有了幾分血色。

姜維有些不知所措,把頭壓得更低。

“伯約,把我扶起來,巡營。”

姜維愣住了,他以為自己聽錯了。

“巡營。”他深邃的眼眸中多了幾分光彩,又有幾分堅定,更多的,則是一種決心。

他很清楚現在是什時候,司馬懿與他兩軍對峙,準備放手一搏,而且這個同樣精明的人也猜出他現在的情況。那一句:“你家丞相小吾六歲,若撐不住,便是輸了。”想到這兒,他不禁打了個寒顫。

他剛走出營帳,一陣寒意襲來,他迎着蕭蕭寒風一步一步艱難前行,沒走多遠,便覺吃力,視線也越來越模糊。但他內心一直有個聲音:“不能倒下,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這麼多年了:先帝走了,關、張走了,士元走了,孝直走了,子龍也走了。現在,自己便是孤身寡人了。

他走上車樓,拿起那熱悉的羽扇,挺直了腰板,面對四萬大軍,完成了人生中最後的演講。

在演講中,他忍着痛苦,保持着平穩的`聲音,鼓舞士氣。

那一刻,所有人的心中都相信:白衣羽扇的丞相又回來了,他們依然會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河對岸,司馬懿軍營中忽然燈火通明。魏軍將土心頭的恐懼被釋放了出來。司馬懿又想起了魯城之敗,對諸葛亮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回營後,諸葛亮一頭栽下去,不省人事。

昏迷後醒來,他看見一干武將跪在地上拭淚,他努力撐着牀檐,坐起身,他雙眼凹陷,發白的臉消瘦得只剩皮包骨,花白的頭髮在燭光下也黯淡無光。

他緩緩拿起白羽扇,撫摸着玉八卦圖,把它貼在臉上,此刻,他感覺它們都在呼應自己,道着別,他貼着這個陪伴自己一生的扇子,任淚肆意橫流,內心稍稍平息後把羽扇遞給費禕。

“文偉,交給月英。”

所有人都知道,訣別的時刻到了。

他艱難地下了牀,向西跪下:“臣有負於先帝囑託,我到地下再向您謝罪!”他整頓衣冠,坐上帥椅,眼睛裏的光一點點消失。

忽然,一顆紅紅的東西落入溪中,乃是一顆隕石,姜維一遍遍唸到:“天石落了,丞相走了……”

時隔千年,每當我在背誦那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想到那句:“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心中就湧起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歎惋之情。

諸葛亮,已在我心中活成了一束光,永不隕落。

諸葛亮的作文13

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文明史中,有這樣一位奇人:他生於公元181年7月23日,卒於公元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卧龍,今山東省臨沂縣人。曾任蜀國丞相,是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和發明家。説到這裏您已經知道他是誰了吧?是的,他就是鼎鼎有名的智慧之星——諸葛亮。

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智慧超羣。他的智慧到了常人不能及的程度。以至於民間傳説他會神機妙算,能呼風喚雨等等。實際上,他也是凡人,“只不過”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一位無所不知的大智者。

在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中,最令我折服的是有關木牛流馬的傳説。之所以稱之為傳説,是因為人物極其傳神,故事特別神奇。

據説諸葛亮當時為了解決戰爭中糧草的運輸問題,潛心研究出一種運輸工具——木牛流馬,用它來運糧草,效果很好,“人不大勞,牛馬不食。”不料魏國的司馬懿知道了此事,心想:“這哪兒行!”於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一天晚上,當蜀軍的運糧隊經過山谷時,突然遭遇魏軍埋伏,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丟棄的幾匹木牛流馬被魏軍趕了回去。司馬懿召集了能工巧匠,命令他們依葫蘆畫瓢,很快二千多匹木牛流馬被仿製成功。諸葛亮得知此事後,暗喜道:“他們中計了,我們就等着牽現成的吧!” 過了幾天,他命手下大將王平率兵成功搶得了二千多匹裝滿糧草的木牛流馬。魏軍哪裏肯罷休,窮追不捨,蜀軍見情況不妙,就扭動了木牛流馬身上最隱祕也最關鍵的機關——舌頭。魏軍追回了木牛流馬,可是怎麼也牽不動,抬也抬不走。這時,王平再次領兵前往,又奪回了木牛流馬,然後將木牛流馬的舌頭扭轉過來,長驅直進,魏兵因為疑神疑鬼,所以最後只能帶着萬般的.無奈和不解離開了。他們怎麼就不動動腦筋:“這些既不吃草也不喝水的傢伙,他們的舌頭是幹啥用的?”這正應了那句話:“用智慧武裝起來的人才是最難戰勝的。”

諸葛連弩、八陣圖也是這位智者不朽的傑作。更令人叫絕的是連我們百吃不厭的饅頭也出自他手。相傳,當年諸葛亮率兵過瀘水而不得,按習俗,需要拿49個人頭來祭祀。愛民如子的諸葛亮當然不會殺這麼多人去祭祀。次日,諸葛亮以麪粉裹以肉做成人頭狀頂替人頭做祭祀。自此以後有很多祭祀就採用了饅頭,後經不斷改進就成了我們今天餐桌上的饅頭。

諸葛亮是一位軍事天才,非常擅於指揮打仗。他的藝術造詣也毫不遜色於他的軍事才能。他的篆書,八分,草書都很出色,據説赤壁大戰後,在戰事非常緊張頻繁的時候他也不忘臨池揮毫。

他還精通音律,喜歡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樂修養。

這就是我崇拜的超凡脱俗的智慧之星——諸葛亮!

諸葛亮的作文14

草木草葉,閃爍着淡淡的燭光,穿着一件細長的襯衫,你還在看書,夜風很大,那一半的蠟燭都點亮了好幾次。你已經習慣了這麼多年,多年來在寒冷的窗户裏苦讀,這是什麼?

你充滿了詩意,充滿了才華,出生的年代,動盪的社會局勢,都註定了你的命運,你必須關心這個國家。"好友徐舒一直追隨劉玄德,當他的同學和朋友們也選擇了自己的主人,而你,卧龍,但還是卧龍剛散光的人。也許,你還在等待,等待着你的懷抱。最後,你等待的那個人來了。劉玄德,他不衡量自己的美德,想要相信這個世界,他已經來了。思想端正,謙遜誠懇,妄自尊大,三顧茂路。最後,三個等待時間感動了你。從草叢中走出來,願這生命為耶和華效勞,永不與它相違背。

動亂的局面,等待你大展拳腳。初至軍營,有誰知道你的本領呢?但是老天也惜英雄,很快就給了你機會。你一把火,燒遍了博望坡,更阻擋下了曹軍追趕的步伐。一把火,隨燒的博望坡一片淒涼,卻將你在軍中的威信大增。

巧借東風,火燒赤壁,三氣周瑜,智取漢中,你從未然人失望過。漸漸,你讓主公從一個小小的軍閥壯大到成為了鼎力的.三國之一。但是,好景不長,從關、張相繼去世,主公一直悲傷不已。太累了,主公在南征北戰那麼多年以後,終於要倒下了,信任你,於是,白帝城託孤留下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還有一個等待着管理的蜀國後,主公就走了。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當初那桃園三結義的兄弟都走了,如今的蜀國,還有幾位你的故人呢?

也許是怕了你,也許是想鑽空子,那狡詐的曹孟德竟然動用了司馬懿那個除了忠心都與你不相上下的人。你知道他,知道他是個可以同自己抗衡的智士,所以此次迎戰倍加小心,派出了飽讀兵書的馬謖,並將自己所有的計謀都和盤托出。可惜啊,怪都怪那馬謖自以為是,帥相不和,痛失街亭,司馬的軍隊驍勇善戰,連得三城,有貪得無厭奪你西城。軍隊都在外作戰,哪裏還有什麼兵力來抵禦司馬的兵呢?你守着一座空城,同司馬演了一場戲,城樓上,只有左右兩琴童相陪,你是有無又埋伏有無有兵。琴聲悠悠,音律平穩,騙過了司馬,同時也騙走了那十五萬曹軍。

蜀國,雖有你讓敵人喪膽,可是,多少年的鞠躬盡瘁,你也老了,而那所謂的陛下,是昏庸又無能,根本就扶不上牆了,可你還在堅持着,你還在為先主效忠。你用自己的人生來回報先主草茅外的三次等待。為何不廢了阿斗,自立為王呢,先主臨去前不是都准許了麼?況且你還在軍中深得人心,必會使蜀國恢復往日的風采。可是,你沒有,最總還是做到了你説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士為知己者死你做到了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先帝的賞識與敬重,讓你甘願為蜀而操勞。你是忠的,但你並非是人們所認為的愚忠,不不不,你又怎是一忠字可評的呢!

你走了,是帶着遺憾走的,遺憾自己未能完成先主多年以來的夙願。

諸葛亮的作文1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雨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每當我捧起三國演義,它的開頭臨江仙便浮現在了我的腦海之中。在這本名著中,我最喜歡的人物還是他。

他受劉備三顧茅廬之恩,出山幫助劉備;他在後來大大小小的戰役中,總是能利用敵人的弱點出奇制勝;他三氣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司馬面前擺空城,威震八方;他知恩圖報,鞠躬盡瘁,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看到這兒,你應該知道他是誰了吧?沒錯!他就是家喻户曉,大名鼎鼎——諸葛亮!

在三國演義眾多的故事中,最令我驚歎的還是草船借箭了。

那是,曹操在公元208年秋天率兵30萬席捲江東,直逼東吳,孫權與劉備便聯合起來,組成了孫劉聯軍。周瑜在與劉備派遣的諸葛亮多次接觸下,自知比不過諸葛亮,轉而起來嫉妒之心,便想設計陷害諸葛亮。

周瑜在一次軍事會議上,想用造箭的藉口來除掉諸葛亮這個心頭之患。本想讓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並在材料不齊全的情況下十天內造出十萬只箭,不料諸葛亮卻説:“曹軍隨時都有進攻的可能,如果用十天的時間來造箭,恐怕會誤我軍大事,我只需三天時間,就能為都督獻上十萬只箭!”周瑜聽了諸葛亮這出人意料的回答,心中暗喜,自認為這次殺害諸葛亮是十拿九穩了,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諸葛亮頭兩天竟然沒有絲毫動靜。直到底三天諸葛亮才和魯肅私自撥動快船20艘,每船30餘人,並插上許許多多的草人,前往曹營“取”

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特點,料定曹操在大霧之中必然不敢輕出。果不奇然,曹操真的沒有出兵,而是在岸邊向這些“不速之客”放箭,結果可想而知,諸葛亮成功的向曹操“借”到了十萬多隻箭,不僅挫敗了周瑜的陰謀,而且還為孫劉聯軍提供了大量的.裝備,鞏固了後方的軍事力量,這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草船借箭。着實讓人欽佩啊!

在生活中,我們不也可以像諸葛亮靈活多變嗎?

記得在我國小三年級的時候,我正在做一道“雞兔同籠”的奧數題,怎麼做也做不出來,沒辦法,我只能去請教老師了。老師看了看題目對我説“做題不能從單方面去想,要從多個角度去看。”回到教室,仔細地讀題,換另外一種思維方式,終於做出來了!

再看諸葛亮,他靈活多變,足智多謀,總能找到對方的弱點,全歸功於他不拘一格,善於思考的好品質!無論是學習還是在生活中,只要我們不停地思考和尋找,就一定能找到那扇開啟大門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