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作文

關於文化的作文(15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8.58K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文化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文化的作文(15篇)

關於文化的作文1

每年春節,我都要隨爸爸媽媽回到故鄉都江堰,那裏不光有秀麗獨持的巴蜀風光,還有甜在我心裏的糖畫。

清晨,淡淡的薄霧還沒從村莊上飄散,糖畫爺爺就推着小車走街串巷的吆喝起來:“糖畫喲,糖畫,快來買呀……”,聽到這一嗓子,屋前房後立刻就有小孩竄了出來,扯着爺爺奶奶的手,拽着媽媽的衣襟,從四面八方聚集,緊緊的圍着糖畫爺爺。

小孩咿咿呀呀地嚷着催促着,糖畫爺爺微微一笑,不緊不慢地停穩小推車,從車下櫃子裏端出一個白磁板,又掏出一個小鐵鍋,慢悠悠坐下,開始用煤氣爐熬起糖稀來。眼看小鐵鍋裏的糖稀色澤越來越紅豔,誘人的麥芽糖香勾走了圍觀者的魂兒,火候差不多了,糖人爺爺一聲令下:“轉轉盤咧”,混亂的人羣頗像得到號令的士兵一樣,立刻在那畫着色彩豔麗的十二生肖轉盤前排起一條整齊的隊伍。小孩踮着腳,伸出白嫩嫩的`小手,眼睛直勾勾地盯牢轉盤上最大的龍,撥動一下指針,攥緊拳頭連聲喊着:“轉,轉,轉,大龍、大龍!”指針晃晃悠悠掠過蝴蝶,掠過花籃,終於擦着大龍的邊兒停下,人羣中頓時暴發出一陣歡呼。

“好,轉到個大龍,新年好運一條龍!”糖畫爺爺笑着祝福,?子一擼,便從小鐵鍋裏舀出一大勺糖稀,腕子一斜,那琥珀般的糖汁順勢流淌到白磁板上,糖人爺爺手速如飛,時而輕輕抖動,時而快速滑行,那糖流得或慢或快,慢時如琥珀滴珠落玉盤,快時細若遊絲不斷絕,人們看得目不暇接,眼睛便隨那鐵勺一上一下一左一右轉個不停。最後,糖畫爺爺手輕輕一收,那糖稀如踩剎車般停滯住,一條金燦燦、亮瑩瑩的大龍便平躺在白磁板上。糖畫爺爺拿根竹籤往龍身上一按,輕巧地一提,轉到大龍的小孩挺胸抬頭,滿面紅暈地在周圍一片豔羨中接過竹籤,卻怎麼也不捨得下嘴。

不多時,走在街上人人手中都像捧寶貝似的捧着一隻糖人,他們如金色的蝴蝶徜徉在故鄉的大街小巷,編織起濃濃的鄉間年味。

每年回到都江堰都要品一品甜蜜蜜的糖畫,才知道印在糖畫裏的年有多甜。

關於文化的作文2

“學習爭先雖重要,文明禮貌也要好。學習規定都遵守,見到老師要禮貌。同學之間相友愛,友誼小手牽的牢。愛護公物放心上,樹立新風我做到。”禮貌和尊老愛幼就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之一。

小時候,爸爸媽媽就一直教育我要禮貌待人,尊老愛幼。現在我不僅時刻銘記父母從小教我的基本禮儀,我還會盡我所能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每一次我們坐地鐵,都會碰到老奶奶、老爺爺或者需要座位的人,我都會毫不猶豫地讓給他們坐。儘管有時候我也很累,也很需要座位休息一下,一聽到誇獎的聲音,我會不好意思地説:“沒關係,這是我應該做的。”那時候的累和困都會一掃而光了。有一件事情至今還記憶猶新。那是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我和媽媽剛上地鐵,就看見一位叔叔急急忙忙地下了車。我們在空下來的位置上坐了下去,一坐下去我就發現位子上有一個錢包。我想:一定是剛才那位叔叔遺忘的。我和媽媽急忙站起來,那時候地鐵車門已經關閉,準備啟動了。隔着玻璃,我看見那位掉錢包的叔叔焦急地在用手示意,意思是叫我們在下一站等他。我緊緊地捏着錢包等待下一站。到站一下車,我就看見掉錢包的叔叔。我們連忙把錢包還給叔叔。叔叔感激地接過錢包連聲説:“謝謝!謝謝!”還從錢包裏掏出一佰元,説要給我買好吃的以表示酬謝,被我們委婉地拒絕了,並説道:“這本來就是應該做的。”在回來的路上,我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優秀的'文化傳統,像即將到來的清明節,中秋節我們吃月餅,端午節吃粽子紀念屈原,過年的時候要貼對聯、放鞭炮,到親戚家拜年、吃餃子,最重要的是不管平時離得多遠,在那時候都會不遠千里的趕回來與家人團聚。還有很多的傳統文化,都已滲入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需要我們去發揚光大,去傳承。

關於文化的作文3

從小聽大人講“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看紙鳶飛翔於藍天的動人畫面,聽“貴妃醉酒”的京劇片段……中國的傳統文化如此清晰地刻在我的記憶裏,彷彿是一篇銘文,心靈上毫無保留地接受着東方文化的洗禮。

而如今,我卻更陶醉於“亞當夏娃”的飄逸浪漫,更迷戀於奧斯卡金獎的雍容華貴,也更沉醉於迪斯科的動感十足……在某一個角落,被遺忘的文化在不知不覺地擱淺,我欣然接受着西方文化的高貴典雅,卻忘記了東方文化的深沉韻味。

有一天,當我猛然想起在那個憂傷的江畔,屈原飲恨投江,今天我們用龍舟去悼念,在那個繁燈的夜晚,我們吃着粽子品味過去的時光……我才意識到,記憶深處的中國傳統文化已經在不經意間離我而去了。

看着聖誕節張燈結綵,看着情人節浪漫温馨,看着越來越多的人走進麥當勞、肯德基,我的心裏不禁感到一陣悲涼。不知道有誰還能靜靜的聆聽“牛郎織女”,有誰還在興致勃勃地賽龍舟……傳統文化的消逝,恐怕感到悲哀的不只是我一個人,但願歲月的長河衝不盡她的繁華,還留給後人一片天空。

我們丟了什麼?

又是一年春柳綠!在這個如此現代的時代裏,又有多少人會發出這樣的感歎?或許,更多的是哼着“我的心太亂”,跳着迪斯科在狂歡吧?

中國文化?已經在慢慢被人淡忘了吧!如今,端午節的龍舟,依舊在劃麼?清明時節的行人,依舊斷魂麼?故鄉里的`社戲,是否還在演呢?中秋節的親人,依舊會團聚嗎?或許已經淡忘了吧,那什麼漸漸濃了呢?聖誕節的街燈,徹夜明亮;情人節的鮮花卡片,到處飄香;麥當勞這個異族傢伙,也在中國安了家,買了新房……或許異國文化的魅力的確巨大,但一箇中國人不應當把自己的文化發揚光大嗎?吸取國外文化,卻怎能以犧牲本國文化為代價?我們怎能丟掉自己而去學別人呢?

又是一年春柳綠!但願此時的人們少扮些牛仔,多穿些唐裝;但願此時的國人少聽些流行,多看些京劇;但願此時的孩子少聽些“亞當夏娃”,多聽些“牛郎織女”!

關於文化的作文4

要説中國的傳統文化可數不勝數,如剪紙、對聯、古詩、傳統節目,春節是我們最重要的節日了。

據説,古時候有一個叫年的大怪物,每到春節它就會出來危害百姓。後來人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用紅紙剪一個“福”字貼在門上,在紅紙上寫一些吉利話也貼在門上,那叫年的怪物怕紅色就再也不敢來了。從此人們年年貼春聯,;流傳至今。每到過年,街上彩旗飄飄,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家家户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小朋友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到了晚上禮花滿天,與家人一起吃餃子看晚會,精彩的表演引的我們哈哈大笑,如果天天過年該多好。

春節過後就是元宵佳節,也是團圓節,這天吃元宵、猜燈謎,寓意家家團團圓圓,閤家幸福、安康,每人心中無比幸福快樂。中國傳統節目豐富多彩,讓我們的傳統節日永遠繼承下去,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光輝燦爛。

在眾多傳統文化中,我最喜歡景泰藍。因為它很高貴,是從宮裏傳來的。最好的景泰藍是明代景泰藍,因為那時的景泰藍雖不如清代的精細,花紋樣式多,但釉底較厚,鍍金線條飽滿,更加生動。所以明代的景泰藍最好。

景泰藍,又名“銅胎掐絲琺琅”,景泰藍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品。製作景泰藍先要用紫銅製胎,接着,工藝師在上面作畫,再用銅絲在銅胎上根據所畫圖案粘出相應的`花紋,然後用不同色彩的琺琅釉料鑲嵌在圖案中,最後再經反覆燒結磨光鍍金而成。景泰藍的製作既運用了青銅和瓷器工藝,堪稱中國傳統工藝的大集成者,這種銅的琺琅器創始於明代景泰年間,因初創時只有藍色,故名景泰藍。

有一次,我在中央二套的《鑑寶》欄目中,看見了一個深藍色的明代景泰藍,上面花紋不多,但畫的栩栩如生,像真的有花和樹長在上面似的。鍍金線條都鼓了出來,非常漂亮。我便喜歡上了景泰藍。

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真聰明,造出了景泰藍這種既漂亮又不失高貴的工藝品。

關於文化的作文5

上午,秋高氣爽,我們快樂牛牛小隊舉行了第二次小隊活動,跟着課本,來到了河坊街和吳山廣場,尋找中國的傳統文化。

走進河坊街不久,我們就看到一家店門口有個招牌,上面畫着一條卡通的龍,還寫着大大的“龍鬚糖”三個字,有個叔叔在裏面忙着做着什麼,一個阿姨招呼我們上去看看。我們往前湊上去看,叔叔面前的櫃枱上放着一盆花生芝麻和白糖的餡料,只見他從抽屜裏拿出一把像細細白白的毛線一樣的東西,從盆裏舀上一勺餡料,放在“毛線”裏,然後把它們捲成四四方方的“棉被卷”,放到邊上的盒子裏,很快盒子裏就有了十牀小“棉被”。這就是龍鬚糖嗎?味道不知道怎麼樣?這時候,邊上的阿姨説:“小朋友,買點龍鬚糖吧!”

看我們大家都很有興趣,媽媽就掏出錢給我們買了一盒。新出爐的龍鬚糖歸我們了!大家每人拿了一個就開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我迫不及待地把一整塊龍鬚糖塞進嘴巴,一半的糖露在了外面,嘴裏的.糖一下子就化了,好粘啊,邊上的小朋友就笑話我,“看看盧知鑑,像不像長了龍鬚啊!”“你吃這麼快,怎麼能嚐出味道,日記怎麼寫啊?”我趕緊把露在外面的糖咬了下來,一口一口地慢慢吃,甜絲絲的,糖裏裹着的花生、芝麻香噴噴的,非常美味。我吃完一塊,舔舔嘴巴,呀,下巴上還真留着一條“鬍鬚”呢!我讓媽媽幫我拍了一張“鬍鬚”照,然後又伸手抓了一塊龍鬚糖開始吃,邊吃還邊看盒子上的介紹,原來龍鬚糖已經至少有500年的歷史了,龍鬚是從麥芽糖裏抽煉出來的纖幼銀絲精製出來的,它的名字還是明朝正德皇帝給取的呢。

吃完了龍鬚糖,我們去了方回春堂,參觀了這家始創於1649年、364歲的中藥老店;然後看了神奇的吹玻璃、有意思的拉大片、捏糖人,還品嚐了糖蝴蝶和杭州有名的定勝糕,體驗了抖空竹這項民間活動,最後還去參館了朱炳仁銅雕館,見識了不可思議的銅雕藝術。

一個上午很快就過去了,我們的探尋傳統文化之旅結束了,大家意猶未盡地離開了吳山廣場。

關於文化的作文6

最近,我們學校舉行了陶花節——茶文化專場的活動,在活動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比如:有關茶的歌、有關茶的故事、怎樣泡茶才好喝

在活動的幾天內,我們跟着陸華老師學了有關茶的歌。

在班隊課上,陸老師在廣播裏將我們唱歌。趙老師在班裏説着這件事,同學們聽了哇哇大笑,頓時,教室裏像炸開了鍋。陸老師先把歌詞跟老師們説,讓老師把歌詞寫在黑板上,然後陸老師唱一句,同學們跟一句,唱得像只老虎,不過我們已經很努力的在唱了。叮鈴鈴下課了,同學們也跟着廣播唱了起來。

有關茶的故事很多,有龍井茶的故事、黃山毛峯的故事、鐵觀音的故事、君上銀針的故事其中我最熟悉的是鐵觀音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二百多年前,當地有一位老茶農姓魏名蔭,精於茶事,又篤信佛教,每日早晚必在佛前敬獻清茶。一夜,在夢中荷鋤出門,至溪澗石旁,見石縫中有一茶樹,枝繁葉茂,芳香似蘭,深感詫異,正欲探身摘葉,忽被犬吠聲驚醒。翌晨,他循夢中途徑,行至觀音巖打石坑石壁處,果然看到夢中所見茶樹,汁淳厚細潤,邊緣作鋸齒狀,紅芽綠葉,異於它種。遂將茶樹移植家中一破鐵鼎中,悉心培育繁殖,精工炒出從未有過的好茶,親朋好友品嚐之後,無不稱道。由於此樹是夢賜之物,又栽在鐵鼎中,而且茶色重如鐵,故取名鐵觀音。

我還知道了怎樣泡茶才好喝。在活動的那天,家裏來了客人,爸爸叫我給客人們泡茶,我根本就不會泡茶:一會兒茶葉放得太多,一會兒茶葉放得太少,一會兒水太熱,一會兒水太冷我不情願地倒起了茶,爸爸看見我煩躁的樣子,走過來對我説:女兒,你這就不懂了,泡鐵觀音可不是這樣泡的,應該這樣泡:首先也是要把握好水温,泡烏龍茶的水温要在100度左右,水温太涼,鐵觀音就會泡不開,香氣也不能發揮。其次在沖泡的過程中,要控制好沖泡的時間。時間和水温都把握的.好,那沖泡出來的茶就應該不存在多大的問題。我聽了爸爸的話,茅塞頓開,馬就去泡茶了。在這次活動中,我學到了好多的知識。

關於文化的作文7

我國是茶的故鄉。飲茶,在我國是相當普及的一件事情。登門拜訪、接待親友,一杯清茶便可讓真摯之情充分地表達。可以説,茶文化是我國最深入人心的一種傳統文化。圖1:

我最喜歡的也正是茶文化。飯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圍坐在桌前,喝着我親手沏好的香茶,別提多高興了!“學習茶文化可以弘揚祖國的傳統文化”,這是我們茶藝老師經常説的一句話。在茶文化課上,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和許多關於茶的有趣故事。

茶的歷史很悠久。相傳在古代,我國的古茶神——神農氏為了瞭解每種植物藥性,親自嘗百草。有一天他嘗完幾種草後有些中毒,但在吃了一種綠油油的葉子後,竟然不那麼難受了。這就是我們常喝的綠色飲料——茶的來歷。

飲茶有很多的禮儀與講究。現在普遍的人們主要是飲茶,方法很簡單,就是在杯中放好茶葉,再用沸水沖泡,便可以喝了。而在遙遠的古代,飲茶的過程很複雜。其中也有趣的比賽:鬥茶,也是宋朝的點茶。是用一種像碗刷似的工具把茶水打成沫沫,誰打的越多誰就獲勝。唐朝用“煮法”,是用水煮開茶葉;明朝用“泡法”,也就是我們現在的方法。

茶的“聖人”是唐朝陸羽,他的著作《茶經》裏詳細寫了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飲、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圖。後人很容易看懂。

現代茶的分類,基本有:紅茶、綠茶、青茶、黃茶、白茶、黑茶。另外還有再加工茶,有: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最後還有保健茶和含茶飲料。

記得去年母親節,學校組織的“母愛如茶”品茶會,我設計了一款“紅醉夕陽”茶,以紅茶、千日紅花為主料,配上一塊方糖,澆上滾燙的開水。立刻,杯中清水變為美麗的紅色,並飄出濃濃的茶香與花香……很多人來品我的茶,誇我的微笑香甜,就像我的'茶一樣。

茶的知識有很多,我要學的也很多,不光要學會沏茶的方法、禮儀,而且也要體會飲茶的內涵、精髓。通過飲茶使人能夠得到一種精神的快樂,並修得好的品德。我愛茶文化,我愛茶道。

關於文化的作文8

文化,何為文化呢?它是人民從古到今的生活總結,可以是對生活的理解,可以是一門技藝……但是,文化是傳統的一成不變好,還是創新好呢?在文化的創新中,會不會丟失傳統呢?

在前一陣子,第xx屆國際比基尼小姐中國區總決賽上,參賽佳麗們當時身着特別定製的藍底繡花比基尼,梳着京劇旦角的髮式,現場進行了一段中西元素結合的`京劇元素比基尼秀。這立即引來了不少網友的議論,引發眾人的思考。

説實話,把京劇與比基尼女郎進行藝術創新業未嘗不可。中西結合,古今結合,把現代藝術元素與古典文化底藴相融合,把中國元素與外國元素相借鑑,實現各個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做法一直是許多藝術的創造形式,處理得好就能取得不同凡響的藝術效果。無論是繪畫藝術,音樂藝術或是其他藝術形式,都能找到成功的實例。但是藝術創新不是簡單的加法,更不是簡單的粗俗的加工。事實上,比基尼京劇表演只是藉助了京劇的外表來達到另類的誘惑效果。這類“藝術”説到底還是一種迎合與取悦,走的是美女經濟加低俗表演的路線。這樣的創造其實與藝術無關,只是披上了“藝術”創新的外衣而已。

傳統文化的推廣和傳承,固然需要與新載體、新時代結合,但傳統文化有其時代性,沒必要一味地迎合大眾譁眾取寵,當中國傳統戲劇元素遇上性感比基尼,或許在不自覺中就會褻瀆了傳統文化。在面對傳統文化時,我們不能只想着如何去創新,如何去吸引文化的傳統與創新。

與生俱來,原大千世界固有的萬事萬物,那不是文化,然而經過我們的雙手改造的事物,就可被譽為文化,因為純自然的事物一經改造,就擁有了折射民族偉大悠久歷史的作用。

紅土大陸,有飄色泥塑,那是吳川的文化;有雷歌儺戲,那是雷州的文化;有人龍醒獅,那都是我們粵西的文化……諸子百家、唐詩宋詞,這一個個讓我們自豪的文化,就鑄造成了中國的偉大。

中國文化,傳統美,創新更美。

關於文化的作文9

初見心茗,是在五月底紅紅來深的時候。我和紅紅是同窗好友,她和紅紅是志趣相投、秉性相似的一對師生。一起去大梅沙,一起在一家湘菜館小聚,印象裏,心茗,是位小巧玲瓏、嫻靜温柔的女子。紅紅當日離深赴廣州,這之後,心茗幾次邀約我去她的茶室飲茶,雖然相距不遠,但一直沒有成行。也不是因為忙,實在,總是浮躁,無法靜心,這樣的心境,如何適宜品茗?

閒散的週六,晚飯後,散着步應邀前往茶室。出電梯,右手旁,便見滿牆琳琅滿目的普洱茶餅排列,柔和的音樂從洞開的門裏涓涓流出。雖是第一次來,我也知道,這便是心茗的匯賢居了。

進門,心茗靜靜地坐在一角。見我們到了,盈盈地起身相迎。環顧茶室,不大,但乾淨、齊整、有序,足見主人是個品味不凡且用心生活的女子。

説起茶文化,心茗如數家珍。沖茶的壺,足有七八個,大小不一,形態各異,都是來自日本的舶來品並有很大的`年紀了;煮茶的壺,是台灣的產品,黑色,樣子也各不相同;煮水的不鏽鋼壺,和普通的水壺也不一樣,燒出來的水沒有絲毫腥味。心茗着一中式長裝,端坐案前,嫻熟地取出普洱,逐一沖泡着熟茶、生茶,又燃上特製的爐火,煮泡熟茶,還不時介紹着茶葉的品質品種,普洱好在何處,如何品,如何鑑定,如何查看色澤……

耳畔,是鄧麗君懷舊的老歌輕輕流淌;眼前,是一盞盞盛在白瓷細杯中色澤明亮的茶湯。心茗,一位對茶文化有着獨到研究的年輕女子,優雅、嫻靜、知性、獨立、陽光、幸福,就這樣在我眼前越來越豐滿、鮮活。有美好的音樂,美好的茶湯,美好的朋友,一種令人窒息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令我好幾次不想説話,就那樣望向茶盞望向茶湯,然後,輕輕地微閉雙眼深深地呼吸……

心中,慢慢有一種感覺,原來,品茶的過程,其實就是放緩生活節奏,享受愉悦的過程;就是沉靜自己,與自己內心對話的過程;就是提升生活品質,感受優雅與嫻靜的過程……

茶香氤氲,有些微醺……

從茶室出來,已有些晚。心茗送我到電梯口,細心地叮囑:外邊冷,繫上圍巾吧。走出大堂時,深秋的涼意撲面而來,繫上圍巾,滿身滿心的温暖……

感受茶文化,感受奇女子心茗……

關於文化的作文10

蜀風蜀韻——老茶館

古街裏大青石鋪成的石徑彎曲幽深,石徑的邊緣與牆角的交界處覆蓋着一層綠苔;古街兩側分佈着宗祠、水井、水槽、曬穀壇,盡頭是一處幽靜的老茶館。

路是不平的青石板,坑坑窪窪的,昨夜的雨滴還靜靜躺在凹凼裏。輕輕推開木門,發出“吱——呀”一聲,地面揚起的塵灰頃刻消散。茶館幽暗,唯一的光線來源只是一處小小的窗。光線射在窗邊的幾把零散的藤椅上。

叫上一壺清茶。

精緻小巧的玻璃杯裏裝着幾片嫩綠的茶葉。熱水一倒入,隨着水蒸汽的消逝,茶葉上下飄動着;幾經周旋,有的垂直於杯底,有的橫浮在水面上。

時間悄悄流逝,茶香逐漸釋放出來,杯中的清水也呈現茶色。小小的唆一口,茶香縈繞在脣齒之中,久久不散。將茶水含在口中,細細打量這來自20世紀初的老茶館——曲折的廊道、縈迴的天井,方磚已被歲月侵蝕了,路面已經龜裂,紋路紛亂。

這時,蓋碗茶也端了上來,裏面放的是上等的花茶。一位身着漢服的女子走了過來,手上拿的是長嘴壺。壺嘴可達三尺六,為全銅打製。她把茶壺拿在手上,做着各種高難度動作。水柱臨空而降,瀉入茶碗,翻騰有聲;須臾之間,戛然而止,茶水恰與碗口齊平,碗外無一滴水珠,既是一門絕技,又是藝術的享受。長嘴壺不僅用於表演觀賞,沸水在經過長嘴時,降低了温度,這樣最適合用來泡蓋碗茶。

那女子微微一笑,輕輕行了個禮,便抿起紅脣翩翩離開了。

蓋碗茶的茶蓋一般斜放在茶碗中。若要改變茶的濃淡,用茶蓋在水面輕輕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通過茶蓋改變茶的濃淡,這正是蓋碗茶的`玄妙之處。

夕陽西下,茶館已成了一個獨立的空間,與外界的喧鬧隔絕了。人們在這裏沉穩雅緻,眉宇之間都體現出優雅。一方水土孕育了巴蜀的茶文化,她猶如蜀地的一顆沉默的心。閒暇時,品一品茶,感受傳統,傳承文化,讓我這樣的少年人也悄然沉醉。

黃昏的光灑入茶館,收音機中的川劇仍在悠揚,雅靜的生活從未被喧囂打亂……

關於文化的作文11

早就聽説天福民俗文化展處處洋溢着傳統節日的氣息,五花八門的手工作品讓大家大飽眼福。趁着假期,我也與哥哥一起,奔向天福廣場。

進入民俗文化展,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學生作品,有用紙剪下的皮影,花紋複雜,刻畫細緻,滿滿的吉祥之意;有捏泥作品,如意公主打扮得美美噠,帶裙襬的公主裙讓人情不自禁地眼前一亮;一隻只招財貓也是呆萌可愛;“鬧紅火”可謂捏泥捏出了精彩,把當時舞龍的場景呈現得淋漓盡致;十二生肖的娃娃也讓我驚訝得合不攏嘴;還有讓我最回味無窮的要數雪糕棒一根一根小心翼翼搭好的房子,五顏六色,煞費苦心,大家都讚不絕口!

再往裏走,是關於皮影的畫。有的是大人小孩手把手擺弄皮影的場景;有的是兩個皮影娃娃對戰的場景;還有的是小孩子看皮影看得不亦樂乎的場景,讓我拍手叫好!牆角處有四幅圖畫,《祖國萬歲》、《出淤泥而不染》等,各種燈籠色彩豔麗,塗的時候輕重錯落有致,棒極了!

在一個房間內擺設着許多照片:架木偶、擺皮影、做花饃、包月餅,非遺文化的強大力量讓我好想馬上去傳播。還有各式各樣的志願活動:關愛未成年人、關心老人、國防教育、植樹等等,這些都是我們需要盡到的義務!同時,在這裏,也可以看到我們家鄉孝義的`大好河山——樓高樹綠花紅草潤,不由自主地賞心悦目!

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的,是學生繪畫作品集。素描畫是作品中最脱穎而出,別出心裁的,一幅全家照讓我記憶猶新,女兒的笑,媽媽的鼻子,爸爸的眼角,坐在電視前,無一不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還有那火車上的場景,那張無價的車票,那笑眯眯的吉娃娃,那在雪底上放鞭炮,在門前堆雪人的小男孩,更能體現童真童趣!

展覽館裏,我還看到了二十四孝,有鄭興奉母、百里負米、鹿乳奉親等等;還有二十四義,有義虎報恩、馮諼焚券、仲連蹈海;從沙泥撒下的皮影中我還悟出了一視同仁、一諾千金、鐵面無私、禮讓三先、國泰民安的道理,不由心生歡喜。

這次去天福觀民俗文化展可謂收穫滿滿,文化展不僅向我們展示了孝義優秀傳統文化,更展現了孝義人民獨具匠心的風采。我們青少年不僅僅要將非遺文化保護好,更要傳承下去,多多學習傳統文化,從現在做起,從我們做起!

關於文化的作文12

從什麼時候起,我們的腦海中不再有“文化”二字的出現?又是從什麼時候起,我們血液裏流淌着的中華文化開始一點點地消失褪盡?不經意間,文化丟了,它在霓虹燈閃爍的都市中迷路了,它在有着眾多追捧者的奇異同類面前退縮了。它悄悄地找了個隱蔽的洞穴,從此躲起來了。

文化丟了,那麼此時出現在我們面前自稱為“文化”的又是什麼?在這個“文化”裏,人們追星、趕潮流;在這個“文化”裏,人們既不説之乎者也,亦不説白話文,而是滿口的網絡用語代替了日常所有的交流;在這個“文化”裏,小説就等同於言情小説;在這個“文化”裏,孔聖人早已威名掃地,《論語》無人知曉,“子曰”無人不曉,於是自己填詞再加上“子曰”,就構成了由孔聖人説出的話……

文化丟了,於是魯迅不再著名,新星開始出名;文化丟了,於是人們不再知道有詩聖,而都自立為情聖;文化丟了,於是小小孩童無一會唱童謠,而無一不會唱流行、説髒話。

文化丟了,文化真的不見了,可是,為什麼這麼久了都沒有人發現呢?文化也許失望了吧,看到它曾經那麼忠實的追隨者如今都去朝拜那個奇異的同類了。於是,它決定不再出現了,亦不想再出現了。

尋找文化,尋找那個鐫刻在我們每個人骨子裏的文化,尋找那個被遺棄了的文化。只有它,才是真正屬於我們的;只有它,才可以經歷這麼多風風雨雨後仍然於我們同在;也只有它,才可以讓我們感受到萬物生息繁衍的樂趣。

尋找文化,尋找那個陪伴中國人走過幾千年的文化,尋找那個我們無法割捨的文化。有了它,我們才有了真實的'自我,才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靈魂。文化帶給了我們那麼多,我們怎可以輕易將它割捨?

尋找文化,於是放棄網絡用語,於是知道了魯迅先生這一文學大師,知道了詩聖杜甫,知道了《論語》……

尋找文化,這不僅僅是少數人的責任,也是所有人的任務,對於文化,我們早已無法割捨。迷失了文化,也就迷失了自我。

關於文化的作文13

這個星期,我收集了許多中國傳統的資料:有對聯、十二生肖、剪紙,還有中國的傳統節日的圖片和文字等。其中我最喜歡傳統節日的資料,因為我對傳統節日很感興趣。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夏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外面有許多“砰、砰、砰”的鞭炮聲。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與家人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

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曆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重陽節,又有“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愉。這一天放學,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為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元宵,猜了燈謎,還到公園裏觀了燈。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

我瞭解的傳統節日還有:端午節、清明、七夕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是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作為我們新一代要加強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這些傳統文化。

關於文化的作文14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比如貼對聯、皮影、年畫、吹糖人等等等等,今天我去廟會的時候,看見了吹糖人這種傳統文化。

正月初四,我們全家人去了隋唐遺址植物園,這裏正在舉行一年一度的河洛文化廟會。走進隋唐遺址的民俗街,我立刻被這裏各種各樣的民俗文化所吸引。我穿梭在人流中間,眼睛都不夠看了。我們停留在一個攤位前,十二生肖的造型呈現在我的面前,一個個晶瑩剔透、惟妙惟肖。媽媽告訴我説這就是傳統文化藝術——吹糖人。吹糖人啊,我可沒見過。我看到這些可愛的小動物,纏着媽媽要買一個我的生肖——龍。媽媽看我喜歡就買了一個,接過錢的老爺爺就開始給我做。

只見他從面前的小鍋裏拿出來一塊用各種糖熬成的糖稀,兩隻手揉呀揉,揉成了一個裏面是空的小球。然後從一頭拉開成一條“小尾巴”,去掉一部分後就把“小尾巴”放在嘴裏吹,小球在老爺爺的手裏開始變大。老爺爺的手和嘴配合着,嘴吹着,兩隻手靈巧的捏來捏去,不一會,一個栩栩如生的龍頭就出來了。這手藝也忒好了吧!在老爺爺兩隻手的扭來扭去中,不一會龍身子也出來了,接着,他又拿了一根棍子,趁着糖稀還沒幹,把糖稀龍粘到了棍子上。我把它舉到太陽下,好晶瑩剔透的龍啊!我在心裏不由讚歎這位爺爺的`手藝可真厲害!

其實,吹糖人兒祖師爺是劉伯温。據説朱元璋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傳下去,就造“功臣閣”火燒功臣。劉伯温僥倖逃脱,被一個挑糖兒擔子的老人救下,兩人調換服裝,從此劉伯温隱姓埋名,天天挑糖人擔換破爛。在賣糖的過程中,劉伯温創造性地把糖加熱變軟後製作各種糖人兒,有小雞小狗什麼的,煞是可愛,小孩子爭先購買。在路上,許多人向劉伯温請教學吹糖人兒,劉伯温一一教會了他們,於是,這門手藝就一傳十、十傳百的,傳到現在據説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吹糖人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已經不多見了,希望以後能夠受到更多人們的關注,讓我們中國古老的傳統手藝保存下去,流傳下去。

關於文化的作文15

像被高樓取代的四合小院,被高架取代的小橋流水,現代文明如洪水猛獸一般以風馳的速度吞噬着古典文明。大唐的悠遠歌聲已不再飄揚,茶的香罄也不再撲鼻而來,似乎文化會隨“非物質遺產”沒入土中。

新時代,當全球化的步伐加快,網絡代替書信,“HELLO”代替“你好”。當“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的憂傷不再,當“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的感慨不再,當“抽刀斷水水更流”的惆悵不再,當”夜夜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的春思不再,文化的表面已鏽跡斑斑。

喝酒的人説他在守護文化。看似酒是貫穿了亙古,傳承了幾千代中國人留下的文明。但是因為酒駕而喪失的生命呢?若是讓這久遠的文化上沾染上血和污濁,還能説自己是在守護文化嗎?

網絡語言縱橫中國。”有沒有?“變成”有木有“,”我夥呆“”何棄療“”喜大普奔“等等這些話語漸漸在抹去文字原油的`痕跡,深深滲入人們的心中,形成一種流行。人們管這叫現代文明,其實它的內裏已經腐爛,人們不再嗅聞到那股獨有的芳香。

那文化就已經腐爛在現代社會這飛快的節奏中嗎?不,你看那萬里長城,它還屹立在八達嶺。踏上那片土地,你會感受到那片土地熾熱的温度;觸摸那堅硬的城牆,感受到那片土地凹凸不平的表面。你看那綠樹環合的的蘇州園林,紅磚綠瓦,小橋流水,赤裸裸地將古典文明呈現於眼前。

這些宏偉的建築一直在散發着那股屬於文化的幽香。或許你只看會看到眾人云雲的表面,但你要試着從那個或許已腐爛,也或許乾淨整潔的表面捕捉出一抹幽香,屬於文化的幽香。你會發現這股香味是多麼沁人心脾。它是清冽而濃郁的。

我們要讓酒洗去污濁,嗅到它的醇香:讓網絡語言帶上文藝氣息,體現中華語言美麗的內涵。放眼大千世界,聆聽笛子奏出的聲音,品嚐茶的甘甜,聞到這轉動與筆尖的墨香。

試着學會從這些雜亂的味道中捕捉到它的幽香吧。它或許像秋菊一樣清新,或許像香檳一樣欲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