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漢語 > 語言運用

“積極心態”下的作文教學

欄目: 語言運用 / 發佈於: / 人氣:6.7K


內容提要:人與人之間原來只有微小的差異,但這種微小的差異卻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異,造成這種差異的正是人的心態。積極心態是作文教學的槓桿。在作文教學中,多放少收,先寫後導,讓學生多看多思多動手,教師勤“下水”巧批語,師生均以積極心態投入教學之中,學生想寫了,能寫了。

“積極心態”下的作文教學

關鍵詞:積極心態作文教學

語文教學難,作文教學更難。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長期以來,如同陷入重圍的孤軍,左衝右突,卻並沒有撕開突破口潰圍,從而走向更開闊的地帶。這不僅是語文教師的心頭恨,也成為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眼中釘,因而從某種程度上講,身為語文教師,面對這樣的羣尷尬,着實赧顏。雖則有人成功,但畢竟鳳毛麟角,而且方法也多有不可操作性,一旦位移,則要麼走樣,要麼變味,與“橘生淮南曰橘,生於淮北則為枳”頗相類似。可以説對作文的恐懼感,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是大面積存在的不爭事實。
近年來,我們運用“積極心態”進行作文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積極心態”成了我校作文教學的槓桿。
“積極心態教育”的理論依據:
第一,從哲學基礎上看。馬克思主義認為,人之所以成為“人”的根本基礎,是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從事自覺的活動,駕馭人自身的發展。人是一種社會化的高級動物,其主要特徵是善於思維,永不滿足,不斷地給自己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在認識世界的同時能動地改造世界。教育活動應該是人發展自己的實踐活動,必須讓學生以其自身發展的主動意識參與全過程。中國小生的身心發展,是環境、教育與少年兒童的內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環境和教育的影響,只是學生身心發展的外部因素,而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教育只有通過學生身心的內部因素才能起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激勵、喚醒與鼓舞,讓學生接受外部影響的同時,以積極的心態主動挖掘自己的內在潛能,促進多方面素質的養成與提高。
第二,從心理科學基礎上看。教育實踐和研究表明,學習的基本因素是由兩大系統構成的,一個是認知系統,主要體現在智力因素上,另一個是情意系統,主要體現在非智力因素上。在學習過程中,二者互相影響,互相促進。但智力因素不產生積極性,只有非智力因素才能產生積極性,因此,“積極心態教育”重視強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動力系統,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和保持積極、主動的心理狀態,以提高認知水平和學習效率。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拿破崙•希爾説:人與人之間原來只有微小的差異,但這種微小的差異卻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異,造成這種差異的正是你的心態。一般來説,學生的智力水平是差別不大的,而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差別較大。有關研究資料表明,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智力因素的原因只佔20%左右,非智力因素上的原因則佔80%左右。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更多的是受後天因素的影響,也就是説,發展速度的主動權基本上掌握在學生自己手中,當學生學習興趣不濃,情感不切,意志不強時,即使教師講得再好,也激發不了他的智慧火花。
第三,從教育科學基礎上看。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和修身的觀點,在我國源遠流長,影響深遠。這從春秋時期教育家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到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讓兒童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等六大主張,都強調要使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學生不是無生命的知識倉庫,不是應考機器人,學生是有血有肉、有需要、有情感、有獨立人格之人。他們是學習的主人,一切教育教學活動,只有被以積極心態投入學習的學生內化後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多放少收
1、放手寫。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學生的作文又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因此,七年級年級開始作文,要求不宜過高、過嚴,控制過死,應當鼓勵學生樹立信心,放下包袱。“大膽”去寫,怎麼想就怎麼説,怎麼説就怎麼寫,提倡寫“放膽文”。放內容,可以寫心愛的玩具,可愛的小動物,有趣的事,喜歡的人物,所看的電視,對一些現象的看法,讀書體會……放體裁,記敍文、議論文、小説、詩歌、童話,喜歡什麼用什麼。放形式,練筆、日記、週記、摘錄、小報,樣樣俱全。
2、放手評。自評、同桌互評、小組評、全班評、鄰班評。
3、放手改。教師教給常用的修改符號和修改方法後,自改、互改、小組改、全班改,改題目、改佈局、改開頭、改內容、改結尾、改遣詞造句、改標點符號,學會刪、增、調、換的修改方法,可互加評語,以便揚長避短。
“多放少收”,是就七年級年級起始階段教學過程而言,先要讓學生自由地寫,在積累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規範進行作文。要鼓勵學生寫放膽文、自由文,讓學生自由地選擇表達的內容和形式,寫出自己獨特的作文來,而不要過多地給予這樣那樣的條條框框,束縛學生的思想。
二、先寫後導
“先知道,再作文”,這是傳統作文指導的一般步驟。這種模式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由於教師在作文指導過程中過多強調“章法”,使得學生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缺乏個性和新意。“先寫後導”,注重調動學生作文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並順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讓學生在不受拘束的情況下先自由地寫,而教師的“導”則建立在學生“寫”的基礎上,使之既“導向明確”,有的放矢,又能保留學生作文的鮮明個性。一般程序是:(1)教師通過生活再現、實物演示、音樂渲染、表演展示等多種方法創設情境,誘發學生寫作情感。(2)學生獨立構思,選材組材,落筆成文。(3)組織學生交流初稿,教師隨機點撥,進一步激活思維,鼓勵學生求新求異,朝“立意新、選材新、構思新、表達新”的方向努力。(4)學生自改作文,力求寫出屬於自己的作文。
三、多看多思多動手
古人云:“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多看多思,目的是擴大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一是引導學生多看適合他們的閲讀的各種書籍,為他們開出書單。二是提醒學生留意身邊的人和事,教他們學會評價、鑑賞。三是儘可能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多瞭解社會,多接觸大自然,多參觀遊覽,使書本知識與社會實際相結合。這樣,使我們的學生不但會學習、能分析,而且見多識廣,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
“知識是寶庫,但開啟這個寶庫的鑰匙是實踐。”為了調動學生動手的積極性,每月各班進行一次手抄報和電腦小報評比,學校進行學期優秀小製作,小發明展評活動。
出手抄報和電腦小報,要寫文章、查找資料、設計版面、畫插圖,最後還要工工整整地抄寫或打印,這是一項既有趣又艱苦,既能擴展知識又能培養各種能力的創造性勞動。小製作、小發明則是經過構思、準備材料、動手製作等過程,其間要了解一些材料的性能,要學會使用一些工具,甚至還要經歷多次失敗的考驗。這不但鍛鍊和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為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奠定了基礎。
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他們要思考,會碰到困難,遇到挫折,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敗的煩惱。正因為有這樣豐富多彩的生活內涵,學生作文的創新意識才有了牢固的根基。
四、勤“下水”巧批語
葉聖陶先生説:“語文教師教學生作文,要是老師自己經常動動筆,或者作跟學生相同的題目,或者另外寫些什麼,就能更有效幫助學生,加快學生的進步。”葉老把教師平時練習作文稱為“下水”。他認為教師經常動筆寫文章(即“下水”),方能“深知作文的甘苦”,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給學生較大幫助。
寫作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語文教師如果不勤於“下水”,其原來具有的寫作能力一定會退化,最後指導學生作文只能隔靴搔癢,很難切中要害,以致影響學生寫作水平的儘快提高。另外,教師勤於“下水”,還可以起榜樣作用。應該説,學生是很善於觀察教師的。你對學生説寫作文如何如何重要,可是你自己卻是寫作文的外行,這又怎能説服學生下苦功去學習寫作呢?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假如一個教師能勤於“下水”,與學生寫同題作文,學生就會信任你,並認真地向你學習。我們每位教師每週至少寫一篇下水作文,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每批改一次作文,就是教師和學生進行一次思想感情的交流。學生作文是心靈的流露、情感的抒發,教師批改則是思想的啟迪、感情的疏導。若每篇作文的批語都是“句子通順,結構完整”之類,不但教師覺得乏味,學生也會感到無關痛癢,以致熟視無睹。如果教師能在批語上花費一番精力,其結果會事半功倍。在一次作文中,一位學生寫同學關係難處,人心叵測,自己很是苦惱。我就在批語中寫道:“……不必如此,事在人為,以善良寬容之心待人,你會收穫許多。”這位學生感到有人理解他,更加積極認真地寫作,同時嘗試着用微笑面對生活,最終贏得了同學的信任和友誼。如此看來,教師的批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人生的態度,故不可等閒視之,更不可敷衍了事。
從某種意義上講,寫評語也是一種藝術。在學生寫作信心不足或是不十分足時,評語應當拔高些;對那些基礎較好、感覺良好的同學應激發其寫作熱情,引導他們躍上新的層次,積極大膽地投稿。可以説,評語是點燃學生創作的為火種。
近幾年來,積極心態成了我校作文教學的槓桿,憑藉這一槓杆,我們的學生説道:我想寫,我能寫,我能寫好……

無錫市旺莊中學 周錫林

Tags: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