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漢語 > 語言運用

普通中學的語文教學應重“學”也應重“習”

欄目: 語言運用 / 發佈於: / 人氣:6.78K
普通中學的語文教學應重“學”也應重“習”

《語文學習》2003年第9期肖家芸老師的《本須歸本》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在現實中有時會存在這種現象,有的教學非常優秀的教師,他的學生在高(中)考中成績卻很一般。除卻生源、應試等各種不合理因素構成的不可比性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是這類教師注重發揮學生性情中有利於教的方面,將趣味搞得很濃,課堂搞得很活,氣氛搞得很熱,效果自然很好,教師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示;在對於學生如何習,尤其是習中所表現出的種種不良習性,則缺乏嚴格的要求與足夠的耐心及策略,不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引導與糾正,甚至不以為意。事實上,課堂的效果與學生實際所能並非簡單成正比,課堂‘學’的東西需要課下‘習’去檢驗、鞏固、遷移拓展,並在反覆運用之中,才能逐漸成為能力。”
作為一名普通中學的語文教師,讀了這段話深有感觸。的確,如果教師只注重課堂中的教、學生在課堂中的學,注重表面上的活躍,上完課後就瀟灑離去,而忽視了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所學東西通過必要的練習進行檢查,課內和課外也不大為學生創設各種語言實踐活動,那麼教學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提高學生的能力也會成為一句空話,“以學生髮展為本”又何從談起。這一問題在普通中學中尤其應引起重視,畢竟普通中學的學生與重點中學的學生的差距既在智力,又在習慣。新課標中也明確要求“語文課程要關注學生再有計劃、有目的的課程活動中的‘學得’,也要關注學生在各種語言實踐活動中的‘習得’。”我個人以為對於“習得”還可多一層理解,即讓學生通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來獲益。所以,我以為真正以生為本的教師,重學注重學生真正的體驗習得,重習更讓學生在游泳中操練習得,把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落到實處。以下就談談我在重習方面的幾點粗淺做法。
一.注重糾正學生“習”中的不良習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坐在同一教室中學習的學生,最終的成績有優劣之分,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否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肯定是關鍵因素之一。我以為普通中學學生與重點中學學生的差別很大程度在於此。故而作為一名普通中學的語文教師,在接手一個新班級時,就應將工作的重心放在糾正學生“習”中的不良習性,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這些事情看似瑣碎,可能為某些人所不屑,卻最能顯現教師對學生的責任心,最能測出教師心中“以生為本”的分量。
普通中學的大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缺乏良好的閲讀習慣,課外幾乎不接觸除課本外的書籍,更遑論名著;缺乏良好的書寫習慣,特別是大部分男生,不願認真寫字;缺乏良好的口頭及書面表達習慣,表達時錯別字多、病句多,常常詞不達意……部分學生在堂上堂下時不時地會表現出不利於自身學習進步的隨性、任性行為。面對這些情況,教師可謂任重道遠。心中真正有學生的教師必然會直面現實,採取必要的措施。實踐證明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做好實際工作是很有效的:如上課的習慣,新課標對高中生口語交際中聆聽一項有這樣的要求:“養成尊重他人發言、認真聽話的習慣,能在聽的過程中有自己的思考。”教師應在上課伊始就將此要求明示學生。事實上,在普通中學,聽講習慣差的學生大有人在,教師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還需不斷地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以眼神、帶“潛台詞”的語言等暗示督促有此不良習慣的學生,引起他們的重視,改掉不良習性,使他們逐漸養成好習慣,提高學習效率。再有課上記筆記的習慣,教師就要花一段時間教學生邊聽邊記邊思考,而且要學會捕捉關鍵的信息記錄下來。並在開始階段以課前提問、做課後小測驗等方式作檢查,促使他們養成好習慣。還有諸如鼓勵學生與他人大膽交流,在交流中不斷錘鍊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想法不斷走向成熟等好習慣。又如課後的習慣,應先複習再完成書面作業,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要讓學生明白端端正正地寫字,既是自己“內秀”的外顯,又是對人的尊重。當然,並不是讓學生明白了道理,這項工作就會一蹴而就。學生往往在教師剛提出要求時會認真寫字,但堅持不了幾天就會故伎重演,教師就要有耐心在學生鬆懈時不斷地以各種方式督促學生糾正不良習慣,嚴格要求學生,直至真正做到“提筆就是練字時”。另外還要養成每天閲讀報刊的習慣,能瞭解各種信息,記住重大事件,並及時與他人交流。教師要培養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推薦適合高中生的閲讀書目,並且通過下文將提及的訓練內容,如要求學生寫讀後感等方式督促學生堅持閲讀,並提供機會讓學生能相互交流閲讀感悟、體會,逐步培養學生積累的習慣。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良好的語文習慣不是短時間就能培養起來的,不良的語文習慣也不是短時間就能改正的,因此需要時時嚴格要求,作堅持不懈的努力。語文習慣是在語文學習中時常表現、時常起作用的,因此需要時常檢查。真正做好這項工作的確很煩瑣,需教師付出大量精力,但如果説一陣,抓一陣,以後就放任自流,很可能會前功盡棄。所以真正出於為學生考慮的教師必須認真耐心,持之以恆地做好這項工作,因為良好的學習習慣會使學生受益非淺,學生的學習才會事半功倍。
二.精心設計練習,在“習”中檢查“學”的效果
在學習過程中,每一個學生或多或少存在惰性,教師如果自以我教過了就萬事大吉,那麼學生最終的考試成績定會令你目瞪口呆。所以教師除了要耐心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外,還得設計安排適量的、有效的練習,以促成學生將知識轉化成能力。而且,必要的練習還可起到督促學生養成好習慣的作用。在普通中學,設計安排練習也應從最基本的做起。如可將一篇課文的重點難點設計成練習讓學生當堂完成,以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課文是否真正理解,有沒有自己的思考,這樣既便於教師對每一個學生的學得情況瞭如指掌(因為畢竟課上發言的學生只是小部分),又便於教師合理地安排下一階段的教學計劃。譬如上完一篇文言文,教師可將文中關鍵的語句(特殊句式、中心句等)、重要實詞、常用虛詞等整理在一起,讓學生做一次練習,這樣不僅可以督促學生課上學好,課後認真複習,教師還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這不正是很好地體現了教師“以生為本”的教學觀念嗎?
此外,對學生每週還可安排一次隨筆和剪貼(摘抄)的作業,架起課內外閲讀的橋樑。這項作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閲讀,也是養成學生課外閲讀習慣的具體措施,同時通過點評剪貼的材料,會逐漸提高學生的理解鑑賞能力;而且不規定內容的隨筆,也可讓學生隨心所欲地表達,逐步消除書面表達的恐懼心理,並且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當然這樣的作業也少不了教師的督促鼓勵,教師除了檢查作業的完成情況外,還應將學生所做的優秀作業與全班同學作交流,受表揚的學生自然會幹勁十足,其他的學生也有了學習的榜樣。這樣的“習”何愁學生不得?只要教師想方設法,從教材、學生、課外閲讀等多方面設計好適量又適當的練習,必然會帶動學生在“習”中鞏固“學”的知識,並轉化成語文能力,讓學生既可在考試中立於不敗之地,也可受用終身。
三.創設各種語言實踐活動
教師除了針對課內教材設計練習,讓全體學生經常進行語言實踐外,還應創設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創造機會讓學生在“習”中得。因為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在語言實踐活動中,學生必須獨立地、靈活地運用語文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問題,達到目的,取得成就。在這過程中,他們的語文能力得到檢驗和提高。如開展課前演講活動。我的具體做法是根據各個不同階段學習的特點安排演講內容,高一是結合教師每週介紹課外名言,以“我喜愛的一句名言”為題演講,高二是根據古典詩歌鑑賞的學習,以鑑賞一首古典詩歌為內容演講。雖然只是課前幾分鐘的演講,但學生在幕後的工作量還是很大的,需要收集材料、組織整理材料、編寫成文,並基本成誦,最終完成演講。正是在這樣的實踐中,學生在閲讀、在整理自己的思想、在完成書面的及口頭的語言表達,在“習”中收穫良多。再如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我校就開設了文學社、影評組、寫作班、閲讀•鑑賞•寫作組,讓不同年級的愛好語文的學生能在更高層次的實踐活動中,發展興趣,提高能力。我就鼓勵喜愛語文的學生報名參加這些社團,更好地鍛鍊自己的能力。這些社團是我校開展語文第二課堂活動的主要陣地。學校安排每週一次活動課,在輔導老師指導下進行活動。活動內容或開展系列文學講座,或交流文學鑑賞感受,或互評習作瑕瑜,或到田野、企業採風……使學生視野拓寬,興趣激發,創作熱情高漲,寫作能力也隨之有所提高。社團中學生的習作經常能被輔導老師推薦到《當代學生》、《小作家》等報刊上發表。這也會更大地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學生的寫作能力必然會得到更快的發展和提高。
“我們確信,最偉大的真理是最簡單的,最偉大的訓誡是易於理解的。”“大多數好的學習方法,都是常識。每個嬰兒都通過許多這樣的方法學習。”(《學習的革命》)套用這些話,我想強調一句:普通中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建立在良好的習慣及紮實的基礎上,而這些不過就是學習語文的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