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鄧恩銘簡介

欄目: 中國政治名人 / 發佈於: / 人氣:1.55W

鄧恩銘:不惜惟我身先死

鄧恩銘簡介

在濟南槐蔭廣場,聳立着一座“四五烈士紀念碑”,碑上鐫刻着黨的“一大”代表鄧恩銘等22位革命烈士的英名。

1931年清明節的凌晨,國民黨的槍口對準了這位年輕共產黨人的胸膛,鄧恩銘和他的21位戰友一起,倒在了紀念碑下的這片土地上。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灑下了最後一滴鮮血。

出生於貴州省荔波縣貧苦水族農民家庭的鄧恩銘,為了民族獨立和人類解放,赴湯蹈火,視死如歸,將自己年僅30歲的生命獻給了黨的事業。

1918年,17歲的鄧恩銘考入山東省立第一中學。“五四”運動爆發後,他積極投身反帝愛國運動,大量閲讀宣傳新文化、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書刊,開始向共產主義者轉變。

1920年11月,鄧恩銘與王盡美等人發起組織“勵新學會”。第二年春,在上海、北京共產黨組織的幫助下,濟南共產主義小組祕密成立,王盡美、鄧恩銘是小組的負責人。第二年7月,王盡美、鄧恩銘赴上海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1年9月,鄧恩銘與王盡美等人在濟南發起成立馬克思學説研究會。翌年初,鄧、王等人前往莫斯科,出席共產國際召開的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回國後,鄧恩銘到淄博礦區開展工人運動。同年7月,鄧恩銘同王盡美一起參加了中共“二大”。

青島是鄧恩銘在中共成立後從事革命工作時間最長的地區。1923年,他受中共濟南地方支部委派到青島開展工作時,這裏黨的工作尚未展開。他克服政治環境險惡、經費緊張等困難,深入羣眾中間,在工人中發展黨、團員。他在四方機廠附近創辦了工人文化補習學校,作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發展黨組織,聯繫黨、團員,領導工人鬥爭的指揮所。

鄧恩銘重視輿論宣傳作用,他利用在《膠澳日報》編輯《膠澳副刊》的機會,連載《列寧傳略》,發表介紹十月革命和世界工人運動的文章,傳播革命理論,喚起民眾覺醒。在他的努力下,成立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青島支部,建立了中共青島組。

在青島,鄧恩銘積極組織工會組織,發動工人運動。1925年2月8日,鄧恩銘發動了膠濟鐵路和四方機廠工人大罷工,經過9天鬥爭,迫使廠方答應了工人提出的部分條件。1925年4月至7月,鄧恩銘和青島黨組織連續發動領導了日商紗廠工人的3次罷工。期間,鄧恩銘奔走於青島各區各界,掀起了反帝愛國鬥爭的新高潮。

青島工人歷時數月的罷工鬥爭,是五卅運動的先聲。鄧恩銘在組織、領導、指揮這場鬥爭中,充分顯示了他非凡的組織才能、敏鋭的觀察能力和領導藝術。

在組織工人運動中,鄧恩銘曾兩次被捕。1929年1月,他在濟南向山東省委彙報工作期間,因叛徒告密,第三次被捕。在被關押的兩年多時間裏,鄧恩銘一直是獄內黨組織的主要負責人,領導着被捕黨員及其他人同敵人進行鬥爭。他動員大家堅持學習,準備出獄後為革命多做貢獻,領導難友進行數次絕食抗爭,並策劃了兩次越獄鬥爭。

面對敵人的殘酷刑罰和威逼利誘,鄧恩銘毫不畏懼,不為所動,表現出了一位共產黨人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1931年3月,自知餘日不多的鄧恩銘給母親寫下最後一封家書,以一首詩抒發自己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 卅一年華轉瞬間,壯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後繼頻頻慰九泉。”

漫步槐蔭廣場,再次瞻仰“四五烈士紀念碑”,人們不禁感慨萬千。昨天與今天,烈士的鮮血與綻開的花朵,敵人的槍林彈雨與今天人們的歡聲笑語……歷史與現實在這裏交織。紀念碑是先烈光輝業績的寫照,是人民心中的豐碑。它凝聚着人民對先烈的緬懷,鼓舞着人們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繼續奮鬥。

Tags:鄧恩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