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經部 > 國學小説

紅樓夢的讀後感(合集15篇)

欄目: 國學小説 / 發佈於: / 人氣:1.1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紅樓夢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紅樓夢的讀後感(合集15篇)

紅樓夢的讀後感1

“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這幾句判詞,註定了薛是紅樓數場悲劇中的一個。對於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應該也是歎惋的吧!

我總認為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於它體現了一種敗落的趨勢,不管是家族的,愛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沒落,這在喜聚不喜散,愛好大團圓結尾的中國古典小説中並不多見。不是説我天生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悲劇,但是,不是有句話説嗎?塞翁失馬,焉之非福?對於黛玉這樣一個脆弱的封建少女來説,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劇的終結,是她的幸福。當她在地下安靜的沉眠時,看着寶玉仍在凡世尋找出路,不得不説,她還是幸福的。

或許兩個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該相遇,因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會將浪漫消磨得一乾二淨,最終,紅玫瑰變成了牆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飯。所以,就讓浪漫在最美的時候畫上句號,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憶。

可是也許你會説,黛玉死的很悲慘,一點也不浪漫,關於這點,我是不贊成高鄂的`續書的,也許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許黛玉確實應該淚盡證前緣,這樣不是更好嗎?她牽掛着寶玉,用她全部的熱情為這一知己痛哭,懷着深深的思念,這樣的死,何嘗不是高貴神聖的,然而高鄂沒有這樣寫,他最終讓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憤恨,氣極而亡。這不象我們認識的那個高傲自賞的黛玉,反而象個情場失意的一般女子。

儘管如此,她最終是在賈府垮倒前離開這是非之地的,否則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麼大的刺激。寶玉是個紈絝子弟,他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能給予黛玉的其實很少,談不上保護與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別人保護的弱者,所以在他身邊,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帶着回憶離開他,是一種幸福。寶玉自己能給予黛玉的只是幾句好話,他連痴情都談不上,看看寶釵的下場,不得不説黛玉是幸福的,當然有人説寶釵需要的只是寶二奶奶的寶座,她並不在乎寶玉,是這樣嗎?難道有一個天生喜歡孤獨的女子嗎,不管怎麼説,寂寞的獨守空房總是悲慘的。何況所謂寶二奶奶的寶座她是不是坐上了還是個問題。

紅樓夢的讀後感2

窗外細雨如絲般地飄灑着,在幽靜的夜空下,傳來了一曲悠揚,清麗的鋼琴曲——《夢中的婚禮》,那柔美的旋律,獨特的音色早已使我陶醉其中。然而這一切又怎麼比得上我手中《紅樓夢》的魅力?

撫摸般深藍的封面,早已感受到它深邃的古典氣息。翻開,微微泛黃的書頁也好似歷史的沉澱。當然,更吸引人的還是它的內容。它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線索,着重描寫了賈家榮,寧二府的興衰,從側面表現了作者對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不滿。此外,它刻畫了許多集美貌,賢淑和智慧於一身的優秀女子。香菱的苦命,襲人的賢惠,湘雲的開朗,晴雯的無奈,無一不讓人悲歎。更有寶釵和黛玉這兩位絕世女子,幾乎集中了中國古代女子的所有優點,每每讀到她們,我都感慨萬千。

尤其是林黛玉,我認為她是整部書裏的靈魂人物。她有喪失父母的.悲涼,有寄人籬下的悽苦;她秉絕世容顏,連鳥獸都不忍見她落淚;她的詩文悽清纏綿,讀了讓人心動傷感。一曲《秋窗風雨夕》寫盡了秋夜,秋雨的悲涼,一句“今日葬花人笑痴,它年葬依知是誰”更讓人斷腸。她的詩文每一字每一句都讓人從心底升起一種悽苦之情,久久不能疏散。加之身體虛弱,病痛纏身,讓人對她有不盡的愛憐。她不似寶釵的圓滑,因此被人認為清高,刻薄。她的真性情,她的敢愛敢恨,她的勇於付出更是在對寶玉的愛情上表露無疑。她敢於沖沖破封建禮教的禁錮追求真愛,這與薛寶釵構成鮮明的對比。她的柔情,她的細膩,她對寶玉的至死不渝,無一不讓人心醉神痴。最後寶釵出閣寶玉娶,她將一塊方帕帶着自己破碎的心,投入火中,化成灰燼,在令人心寒的喜樂中,帶着無限的哀思魂魄歸西。這種海枯石爛的愛情少人的嚮往?林黛玉,這三個字藴含了多少美,多少天地精華?

《紅樓夢》已成為我心中最美的東西,它的魅力,無法阻擋;它的魅力,餘味悠長;它是天上最亮的星,世上最美的眼睛。她將帶着我的期待我的夢,陪我走過一生......

紅樓夢的讀後感3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首《葬花吟》讓多少人心悲意慟。一曲《紅樓夢》,唱出了一個時代的悲喜興衰。當大雪落得白茫茫一片真乾淨時,曾經的繁華富貴只有留在薄薄的書頁中了。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國運昌隆,皇恩永續,似乎一切都欣欣向榮,萬象爭輝。少有人看到,整個社會從最底層至最上流,皆是一番淤泥擁阻,渾濁不堪的景象。

底層百姓失田棄地,難以維持生計。不願受辱遭害的,毅然別過人間。硬掙着命活下來的,不是被官府算計,就是被大家族盤剝,最終也免不了悲慘的命運。

大家族間更是利益糾葛,為了錢勢互相傾軋,爭權奪勢,與官府沆瀣一氣,弄得民不聊生。就是家族內部也是無休止地勾心鬥角,最終還是難逃家破人亡的結局。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林黛玉喟歎的不止是她一個人的悲哀,也許不久後的他年,不光是這傾城傾國的林妹妹,就是這天下無二的大觀園內的一草一木也怕是不知何處去了吧。世間的快樂終歸於幻滅,回想起來,也不過是做了一場夢而已。縱使清純潔淨如妙玉之類,也終究落得個狼狽退場。

在那個污濁不堪的時代,有誰能夠出淤泥而不染呢?個人的悲劇如流沙攢聚,漸漸匯成無限的沙漠了。他年葬儂知是誰?不知。慢慢風塵把它們都埋葬乾淨了。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是最淒涼的一句聯,也是林黛玉對自己結局的最為精準的預測。

《紅樓夢》是一出悲劇,劇中的`每個人都被牢牢困在命運的蛛網上。有的人在奮力掙扎,筋疲力竭。有的人早已放棄抵抗,迷迷糊糊地等待毀滅的到來。他們的悲劇並非巧合與偶然,而是與整個社會的沉淪密不可分的。

預言從一開始寶玉夢遊太虛時就得見端倪。不然,高鶚何以續作後四十回?何不續出大團圓的皆大歡喜的結局?寶黛二人是天上仙靈轉世,死後自會還化作仙靈重歸天界,可那些血肉之軀呢?還是一朝春盡,終歸塵土。

由此看來,一部《紅樓夢》的內涵太豐富,叫人無法全部參透。一首《葬花吟》又怎能概括得盡?真真是紅樓一世界。

紅樓夢的讀後感4

紅色的瓦牆內,一個粉的世界呈現在世人面前,那便就是紅樓中的世界……《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個人物—黛玉,她一生盡致,到最後也只為得情。她寂靜一生,最後,也含淚死去。記得黛玉曾寫過這樣一句“粉墜百花洲,香殘燕子樓”。或許她一開始就知道人生之短暫,情之難。她雖知如此,但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去面對。在我看來,她是一個勇敢的女孩。她也很理智.她的一生或許真的是隻為得前世的恩情,來今世還淚……賈寶玉,一個玉樹臨風,面如桃花的富家公子。從小在女孩堆中長大,他性子温和,而且忠於女兒,從丫頭晴雯,到麝月,到襲人,幾乎每一個人都與他合得來。少年時期,不好學習,最大的樂趣就是與女孩子們在一起嬉戲、玩耍。他與黛玉兩小無猜,青梅竹馬,但最後,也只是“焚書斷稿”,天各一方。兩個人的'故事就這樣的結束了,一場無言的結局,一個悲劇……作者引用賈寶玉與林黛玉之間的愛情故事,折射出了對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舉、婚姻、奴婢、等級制度及社會統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社會道德觀念等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這也恰恰是“寶黛之戀”成為悲劇的關鍵原因。

整本書,呈現了一個粉的世界。一,是意境美,大觀園中的梅花在周圍的假山,河流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顯眼,簡直就是仙境之美。山水之間,仍可見得大觀園,向世人宣告着她的美麗。二,是人物們的性格及命運。作者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那黛玉的憂鬱,寶玉的貪玩,晴雯的耿直,襲人的情切……這些都是那麼的真切,是一個個粉的華麗。同時,他們一個個悲慘的命運,又是一個個粉的悽慘。三,是作者辭藻的美,“天盡頭!何處有香丘?”這是粉的生動。四,是對封建社會大膽批判的粉之勇。繁花落盡,風聲依舊,“滿紙荒唐言”,盡顯紅樓之美。在我心中,那一席紅色仍墜在我的心頭......

紅樓夢的讀後感5

“我們太年輕,年輕到整天鬧着自由,卻不知道自己一直很自由。”可是既然我們還“鬧”自由,證明我們確實不夠自由,或許在某些方面我們是“不乖”的。偶然的一次問同桌:“林黛玉為什麼葬花?”同桌回答:“因為她無聊。”從今天這個時代想那肯定是無聊透頂才會去葬花。

在國中就聽説《紅樓夢》是本百科全書,學生必讀物。由於是古文,我第一次讀《紅樓夢》真不知道它哪裏好,只知道有一個不務事的賈寶玉,還有一個知書達理的林黛玉。

第二次都是因為我在書店買到一本白話文的《紅樓夢》,但無論是古文的還是白話文的,都沒有介紹為何書名叫《紅樓夢》而作者眼中的《紅樓夢》又是怎樣的?通過讀書中的內容我只能把題目理解為:年少無知,勝似夢一場。這裏我只是從主人的角度理解,要是從當時的時代背景則可以理解為:物是人非,千變萬化。

有人説《紅樓夢》是本醫術,書中記載的'藥方及治病的方法都是奏效的;有人説《紅樓夢》是本教科書,書中有許多教人處世之道;有人説《紅樓夢》是本愛情小説,記載了賈寶玉和林黛玉悽美的愛情故事。

而我認為《紅樓夢》是本反封建之書,在書中林黛玉廣讀詩書,可在賈府她只説自己略懂;而賈寶玉身為官仕子弟不好官場,只喜歡玩樂;地位高人一等的賈寶玉和出身於小官吏之家林黛玉相愛卻不能在一起。

一個是批判女子無才便是德;一個是批判官場折人才;還有一個是批判封建等級制度。

我認為林黛玉的葬花不是因為無聊,而是失落。這是一種對當時封建禮教的強烈不滿又不能反抗的憤怒無奈的表現。《紅樓夢》的結局是悲慘的,他們都放棄“不乖”去遵循制度。當我們放棄反抗,結果只能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我們依舊會過得很好,只不過已經失去了本色。

當今的世界不也這樣嗎?條條框框的規定製約着我們的生活,稍有越界就被認為“不乖”,我們的思想就這樣乖乖的去思考着人生。曾經有多少人放棄“不乖”?現在又有多少人堅持“不乖”?

當人生走到盡頭,我們會不會感歎,這又是一場《紅樓夢》?

紅樓夢的讀後感6

讀《紅樓夢》,讀到我最後滿心退潮而去,只剩下乾枯的殘念,只覺人情淡漠不可自勝。看一脈而承的人勾心鬥角,畫眉描眼,不由便彷彿已是七旬老嫗,炎涼世態打在略有鈍重的心上,也只剩下遲鈍的痛覺。原來多少嬉笑駑罵,多少月明風清,多少依順體己,通通都是戲台上虛晃的一槍,猶剩看客歎息不覺反倒顯得矯情了。看那王夫人提攜探春,待庶出的她那般好,也不過是願在周姨娘面前再贏一句:兒子比不了兒子,女兒攀不上女兒,饒剩一個探春也是“親外”,這樣的勝負快感不知給了她幾多滿足。更何況灘春的能力對她一直都“有用”:管理家政有用,針鋒對決有用,嫁個外番王爺更有用。過程和結果,細節與概況一樣折騰人,誰也無心照看一個“別人”。存於世上,人或多或少都在偏袒自己,現世的我們並沒有比多少萬年茹毛飲血的先人更善良與更文明。還有那厲害了一輩子依舊兩手空空的璉嫂子,持家幾年,連貓狗都厭棄,丈夫不愛婆婆不疼,哈着臉欺下媚上掉價兒帶傷的還不是自己。一個女人的心並不大,誰放着軟香温玉不要去做勞什子鐵血娘子,誰有犯得上撒潑放野做戲給別人看。虧空、尤二姐、抄家、丈夫遠謫,幾場情景劇鬧下來,多厲害的角兒也只是在病榻上捧個藥罐子,身邊的.丑角倒是脱了面具上演大反轉。誰尚且不會自甘變作冰,又豈得是誰做的女子呢?浮生真的那麼醜陋而可鄙麼?看着金釧兒投井,我們自我安慰如今還得一夫一妻制;賈珍和尤氏貌合神離亦可辯駁愛情的墳墓並不多。當下時,對於此種殘忍,我們斤毫年個默認了。尋求解釋和出路,創造反駁以求開脱,從來都只發生在我們“設該命題成立”之際。或者真如史鐵生所言,人不僅是被拋到這個世界上來的,而且是被分開來一個一個拋的;或者只是生物學上定義的人類之間天然的競爭關係;或者我們內心從未輟耕預設的自留地;或者曹公已經明示生死悲涼。

讀《紅樓夢》,讀得我指尖眼梢都是心傷。在那樣的明朗之後突覺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絕望。所謂困獸,所謂虛妄,所謂清空,統統都不是詞,它們已經越過我們自身,抵達不能言説的真相。

紅樓夢的讀後感7

夢,它果真如夢幻般,生離死別,總是在一霎間發生,沒有一點餘地,只留下了千古遺恨。

如果沒有那蕩氣迴腸的愛,沒有那至死不渝的執着。這一份愛或許會隨着時間消逝。然而,我始終相信在天上他們一定會相見。縱使這滿紙荒唐言,也願意相信林黛玉與賈寶玉在天上團聚。

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沒有完美的結局,再次相見也是滄海桑田。誰又記得誰,留下的也只是黛玉的綿綿淚水以及滿腔柔情。

我為她感到惋惜,如果我有能力,我願給她另一番天地。就當作一個夢。

這的確是一個夢,夢裏的她還是那麼楚楚動人。沒有母親的逝去,父親的失意,沒有進賈府,或許她的一生真能改變。

但她還是要見寶玉的,為這一段奇緣,為一句""有緣千里來相會"",他們會相見。

夢裏,她沒有疾病纏身,沒有薛寶釵的橫刀奪愛,沒有眾人的欺騙,他們會白頭偕老。

就像所以的喜劇一般,美好的結局總讓人嚮往。可這一世中,他們的愛情能感天動地,催人淚下嗎?他們就像千千萬萬的普通夫妻,不為人所知曉。

因為畢竟,我不是曹雪芹,他們是不會改變,太完美的結局反而葬送了他們。

他,還是那個玩世不恭,卻細膩如水的人;她,還是那個疑心重重,卻敢愛敢恨的人。

沒有或許,夢最終還是會破滅,太多的假設只能是一種心理安慰。

淚水是最終伴隨她走完一生的.東西。這淚水中包含着太多。對世態炎涼的恨,對寶玉的不捨。是什麼造成了一切,是賈老夫人,還是璉二嫂子?

不,他們都沒有錯,他們做的是那個時代認為正確的事。所有的人都認為他們會是對的,光宗耀祖,權力地位,這才是一切,沒有人願放下這一切而在乎一段真情。

人沒有錯,只是那該死的禮教教錯了他們,爭權奪勢,這是他們""正確而遠大的最高理想""。

沒有人在乎一滴真情的淚水,在乎一份真摯的等待。

紅樓夢,夢一場,夢時迷茫,夢醒時,卻早已物是人非。一種相思,兩人同愁。已是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了心頭。

一場夢,無論流了多少淚水,多麼不捨,夢總是會醒。

紅樓夢的讀後感8

這個假期,有幸拜讀了《紅樓夢》這部小説,當我還是一名國小生的時候就已經看過少兒版了,當時吸引我的不光是裏面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還有裏面那古香古色的插圖。我想日後我愛上畫畫,喜歡工筆畫也有一定的原因吧!也算是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

小時候看會有一種感覺,它似乎是一個長篇的言情小説,但直到現在已為成人,才能領略到其中的封建社會的末世危機。在曹雪芹的筆端,《紅樓夢》裏有道不盡的榮華富貴,説不完的世態炎涼的背後,更充滿了對人性的訴探。

本書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藝術性,對現實社會、宮廷、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族的腐朽,對封建的科舉、婚姻、奴婢、等級制度及社會統治思想等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以榮國府的日常生活為中心,以寶、黛、釵的七情婚姻悲劇及瑣事為主線,展現了窮途陌路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

它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讓我每一次讀完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初讀這本書時,小小的我便感動於那木石前盟,便沉淪於那句“他是甘露之惠,我並無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便愛上了林黛玉這個痴情、超凡出塵、柔柔弱弱的女子。可是,當我再次翻開《紅樓夢》時,依舊感動於那木石前盟,卻在不覺中也信了這金玉良緣;對林黛玉的熱愛也淡了,卻欣賞起了那朵“豔壓羣芳,任是無情也動人”的牡丹——寶釵!她舉止嫻柔,端莊豁達,淡雅中不失秀美,與每一個人都保持着親切自然、合宜得體的相處。若是小時的我,可能會選擇做林黛玉那樣的人,但此時的我卻更願做寶釵那樣大氣、聰慧、熱情、知性的女子。只是最後她們的結局叫人潸然淚下,深沉良久。

紅樓,終究讓人們懷念與嚮往,可是,在這片桃花落地時,終究只是一捧鏡花水月,到頭來,這只是一場夢……

紅樓夢的讀後感9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開始我並不喜歡它,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老師推薦我們並且還要在放假之後檢測,我懷着不情不願的心情捧起了它,卻越來越愛不釋手。

初讀時,只覺得書中的故事太過繁雜,人物關係很難理清,但是為了檢測能夠過關,也只能硬着這頭皮往下看,一開始讀到關於林黛玉的描寫時,只覺得她太過矯情,而且不懂得處世之道,言語犀利,而沒有什麼風度的小女子而已。可當我讀完整篇紅樓夢之後,我才發現我錯了。黛玉的小家子氣並不是因為她天生的性格,而是她不懂,不懂這世間的冷暖。就拿劉姥姥的事兒來説吧,看到劉姥姥的貪得無厭,黛玉心中自然有些不平,言辭刻薄了點兒。

黛玉是一個很有靈氣的人,思維靈動跳躍,寫詩填詞,向來別具一格,罵起人來也是尖巧俏皮,促狹刻薄,但他不曾想到的是,像劉姥姥這樣的鄉野之人,那能夠與她們這些富貴之人相比呢?一個年過七旬的老人為了自己和自己的小孫子能夠過冬不惜拉下老臉,自毀形象,把自己當作小丑一般,哄賈母和眾人開心。其實黛玉的刻薄也不能全都怪她,只是因為她不懂,她不瞭解窮人捉襟見肘的困苦,不知這世間竟然有人能為了生計放下自己的尊嚴,正是因為這一點,導致了黛玉那悲慘的一生。

大多數的人看過紅樓夢之後,都會覺得黛玉是一個有才華,但非常善妒的女子。我這樣説也是有依據的,説不清是哪一回了,只知道寶玉因為黛玉的嫉妒而煩惱了很久。聽別人説有一個道長有這些偏方,便去尋那道長,那道長用輕佻的`語氣説:“只需乾淨的梨一個,冰糖少許,陳皮二錢,加水熬製,方可服用,你大可放心,若是一天不好便吃兩天,兩天不好吃一個月,就這樣一直吃下去,反正此湯藥無毒無害,就讓她吃一輩子,吃到死,死了還嫉妒什麼呢?呵呵……”寶玉見道長瘋瘋癲癲的樣子,也就沒敢給黛玉喝這幅湯藥,但或許寶玉堅持把這幅湯藥給黛玉喝,最終黛玉可能性情會大變,這一切我們現在已經無從得知了。

回顧整篇紅樓夢黛玉的遭遇,很讓我們憐惜。可是她生活在那樣的封建社會,註定了她的悲慘一生。從中我體會到了:無論生活在什麼樣環境,都得去適應它。

紅樓夢的讀後感10

説來慚愧,還是師範剛畢業時,隨便翻了翻《紅樓夢》。因為實屬才疏學淺,讀不懂其意,也就沒了閲讀的興趣,一直到現在也沒讀過四大名著的《紅樓夢》。

暑假裏,有幸從學校圖書館借了本《蔣勛説紅樓夢》第七輯,通過蔣先生的解讀,我對紅樓夢的部分章節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

第七輯解讀的是紅樓夢中的第六十一回到七十回的內容。

解讀細緻,易於讀者理解。比如第六十一回柳家説的話:“人打樹底下一過,兩眼就似那黧雞似的,還動他的果子!蔣勛先生緊接着解釋黧雞是一種鬥雞,柳家的形容那些果子的“看護人”就像鬥雞一樣,眼睛睜得圓圓地盯着你,好像説你是不是要偷我的果子?因為只要你進過水果樹底下,你就有嫌疑。前面還有一段解釋,説大觀園的果樹都分給不同的老媽媽老管,新鮮水果摘下來以後,她們可以拿出去私自賣,賣了以後賺的錢和主人分。讀到這裏就理解柳家説的話,水果不像以前掉在地上爛掉都沒人理會,現在一個水果都不能隨便摘。

蔣先生能夠還原到人物當時的年齡來解讀。賈寶玉當時也就是一個十四的少年,和大觀園裏的丫頭情同姐妹,因為當時最小的9歲才能進來,16歲就要出去嫁人,寶玉就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年,他有一副菩薩心腸,他愛惜所有美麗的事物跟青春的女子,他是賈家族中的寶貝,其他人做錯事就要受到懲罰,只有寶玉可以例外,所以當彩雲為了不連累別人,而承認自己偷了玫瑰露給賈環,寶玉處於小男孩、小女孩之間的情誼,把這件事承擔了下來。所以,作者解讀到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們會有一種對寶玉的心疼,是因為他心疼所有的人,他心疼所有的生命,寶玉對每個人生命的.尊重也應該受到尊重。

解讀人物特點不參雜個人感情,而是作為一個旁觀者客觀去解讀。比如興兒口中的王熙鳳:“嘴甜辛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一臉笑;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王熙鳳的這些特點,是根據她一步步逼迫尤二姐自盡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的,隨着故事的發展讓讀者對王熙鳳有了這樣的認識,對尤二姐充滿了同情。

最後我要説的是,我最好還是把《蔣勛説紅樓夢》所有的讀一讀,再讀《紅樓夢》時或許會略知一二。

紅樓夢的讀後感11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經典的文學鉅著,是曹雪芹耗盡全部心血創作的曠世傑作,對後人影響巨大的作品。作品通過描寫賈府的由盛到衰,揭示了封建社會必將走向沒落的命運。小説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也正是對封建社會血與淚的控訴。

作為一部文學鉅著,《紅樓夢》的文學藝術鑑賞性是非常高的。比如《劉姥姥進大觀園》中,寫到眾人被劉姥姥逗笑的情節就十分精彩,讓讀者有如置身其中的感受。“……史湘雲撐不住了,一口飯噴了出來;林黛玉笑岔了氣,伏着桌哎喲哎喲;寶玉早滾到祖母懷裏,賈母笑得摟着寶玉叫心肝……”同是寫笑,每一個人的神態動作卻各不相同,描寫生動、形象、具體,從側面襯托出劉姥姥的風趣幽默,以及賈府上下喜歡她的原因。

《紅樓夢》裏的人物眾多,出場的'人物就有四百多個,許多人物的性格特點個性鮮明,栩栩如生。其中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劉姥姥等都是家喻户曉的人物。就説賈寶玉吧,他表面上玩世不恭、頑劣、輕挑,內心卻是善良純真。他雖然出生貴族家庭,但他卻厭惡自己所在的封建階級,認為人只有善惡美醜之分,從沒有貴賤之分,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他的這句話充分體現了他同情女性,尊重女性,崇尚人權平等、男女平等的可貴觀念。特別是他與林黛玉純潔的愛情,更體現了他思想的成熟性。

再來看林黛玉,她性格純真率直、清高孤傲、多愁善感,骨子裏透出的對封建道德的叛逆,深深地吸引着寶玉。她的“儂今葬花入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入亡兩不知”,寄託了黛玉淒涼的身世之感,但也從另一個角度讓我們看到中國古代社會閨閣中優秀的文學才女的風範。

《紅樓夢》不僅是我們中國文學的璀璨明珠,更是世界文學的絢麗瑰寶。今後,它將一如既往地以無窮的魅力吸引更多的讀者。

紅樓夢的讀後感12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圍繞事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鬥爭為情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為主要內容,通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到了“運終權盡”的末世,並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模宏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後人品味,鑑賞。

小説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這一切,都是作者憑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羣芳中始終盪漾着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着東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實地再現了人物的複雜性,使我們讀來猶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樣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説不得賢,説不得愚,説不得善,説不得惡,説不得正大光明,説不得混帳惡賴,説不得聰明才俊,説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評論。不僅賈寶玉,林黛玉這對寄託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連王熙鳳這樣惡名昭着的人物,也沒有將她寫得“全是壞”,而是在“可惡”之中交織着某些“可愛”,從而表現出種種矛盾複雜的實際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實”。

紅樓夢的讀後感13

前世的情緣,後世來還。一段神話,揭開了塵封的記憶;一塊寶玉,勾出如煙如雲的世事,如醉如痴的想念;一脈情思,讓我們回味再三。

我曾感歎結局的悲哀,黛玉的抱憾而亡,寶玉的看破紅塵,寶釵的夜對孤燈,以及賈府的衰敗蕭條;我也曾抱怨曹雪芹的狠心:“為什麼不成全寶、黛的愛情,反使他們陰陽相隔,最後落得個天各一方?人世間就真的只有憂愁與傷心的淚雨嗎?”

放下這本書,卻放不下一腔憂愁,放不下寶、黛的愛情悲劇,放不下顰兒的淚、顰兒的憂、顰兒的愁、顰兒的苦。

她有閉月羞花之嬌美,卻“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顯出她的弱不禁風,她的淚眼朦朧、魂牽夢縈。

她本是冰雪聰明的奇女子。魁奪菊花詩的瀟灑,廬雪庵爭聯即景賦詩的敏捷,與湘雲月下吟詩的才情,至今還歷歷在目,她將無人能比的才情發揮得淋漓盡致,令我折服,令數千萬人為其傾倒。但細細品來,纖巧感傷的字句後,又隱藏了多少眼淚,多少心酸。

身世的悽慘、寄人籬下的痛苦,誰人知曉?孤傲自許的清高,天真率直、反封建的叛逆性格,註定淒涼結局,淚盡而逝。

三月,花朵豔放,花香滿天,黛玉,卻用鋤將一瓣瓣青春的`碎片,連同自己的淚珠兒,一起埋入芬草菲飛的泥土中。“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她把自己的渴望、夢寐、生活的苦澀,全都埋入土中,卻埋不掉孤獨,如影隨形的孤獨,與生俱來的孤獨。

與寶玉愛情的悽苦,本是情投意合,情意綿綿。寶玉是她唯一的知己,可天不由人,性格孤僻、人緣不好,成為她通往幸福大道的一塊絆腳石,使得原本疼愛她的賈母對她漸漸疏遠,勝利的天平自然傾向了城府極深的寶釵這邊,鳳姐的一出偷樑換柱計使兩人痛失所愛,黛玉含淚焚詩,含恨歸去,從此陰陽相隔,寶玉瘋瘋傻傻,後看破紅塵,削髮為僧。可悲,奇苑仙葩早做北邙鄉女!

黛玉的悲劇,始於封建社會的黑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愚蠢,曹雪芹之所以塑造這樣一個悲劇典型,可能是為了告訴世人:那時還有多少才情兼備的女子被封建社會的黑暗所淹沒,在苦難中掙扎。多少才子,厭惡官場,落得個一生貧困潦倒。曹雪芹是否也把自己的痛思寄託在這個奇女子身上呢?無人知曉。

紅樓夢的讀後感14

連着幾個星期,我讀了《紅樓夢》一書。書中以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用賈府的興衰作為背景,寫出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與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悲劇。

作者曹雪芹通過《紅樓夢》,揭示了腐朽封建社會,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榮國府,漸漸與生來嘴銜通靈玉而性格頑劣的公子賈寶玉相戀,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使得賈寶玉娶了薛寶釵,讓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故事。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雖然她的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令她處處顯得特立獨行。花前痴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就像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始終執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最讓我欣賞的還是她詩情畫意,聰慧靈秀。黛玉每次與姐妹們飲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居於首位。無不體現出她娟雅脱俗的詩人氣質。最歎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紅顏薄命,唯一她可以傾訴的知己,只有寶玉讓她芳心暗許,卻又總是患得患失。

在一個封建社會裏,大觀園中的男男女女們總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雖然林黛玉琴棋書畫無不精通,才情氣質人人稱讚,可到頭來,年紀輕輕就鬱郁而死;寶釵凡事穩重,識大體,詩詞也樣樣精通,原是金玉良緣,可是因為木石前盟,使她一人獨守空房,誤了終生;迎春才貌雙全,卻嫁給孫紹祖,被丈夫折磨而死……

我感歎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與那些敢於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制度的人,同情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在他們心中,一邊是封建社會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自由之身的追求始終不棄。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文學的真諦就在這裏。

紅樓夢的讀後感15

今天的閲讀課上,我閲讀了《紅樓夢》。第五回的“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是被我讀過無數次的一部分。尤其是“金陵十二釵判詞”。正冊開篇即是一首寫薛寶釵、林黛玉的詩,第一句是“可歎停機德”,毫無疑問,這是描畫寶釵的詩句。“停機德”典出《樂羊子妻》,故事説的是樂羊子棄學回家,其妻見狀立即剪斷正在織的`布匹,用一規勸樂羊子用功讀書。於是後人用“停機德”來讚美封建恪守相夫教子的“婦道”的女子。用“停機德”來形容寶釵之德,恰倒好處。寶釵正是這樣一個嚴格遵守封建禮法制度,並時常規勸寶玉走仕途經濟之道的大家閨秀,賈府上下無不稱讚她。然而曹雪芹在判詞中卻用了一個“歎”字,明顯表達了對寶釵的否定態度。的確,按照曹雪芹民主、進步並帶有資產階級傾向的思想來看,這樣一個封建沒落貴族的維護者,應當作為民主進步思想的反例,給予否定。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待寶釵,她又是一個十分讓人喜歡的人物形象。這個側重點就是薛寶釵的人際交往能力。薛寶釵初入賈府不久,就博得了眾多下人及其他賈府主子的一致交口稱讚,這不是她生來就惹人喜愛,而是她出色的交際能力產生裏她在眾人心中的美好地位。

記得在幾天前的軍訓中,我們聽了沈主任的禮儀知識講座,由講座中提出的每一條標準來在薛寶釵的行為準則上做比較,會發現驚人的吻合。也就是説,薛寶釵的一言一行不僅在封建社會中符合禮法章程,並且在現代社會中,也有大量的相符之處。

當今的社會,是一個人文主義思想濃厚的社會,因此即將邁入社會的年青一代,能合理處理人際關係上十分重要的一條素質標準。因此,適當地在薛寶釵身上吸取一些正面的人際交往能力,也是可取的。現代思想越來越強調辨證看待問題,看待事物,因此,我們在否定應當否定的事物後,也應將有利的思想深入其中提取出來,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