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經部 > 論語

《論語》讀後感(優選)

欄目: 論語 / 發佈於: / 人氣:1.85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論語》讀後感(優選)

《論語》讀後感1

孔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儒家的創始人之一,他所堅持的儒家不僅僅在春秋戰國時期廣為流傳,孔子的言行更是被其弟子們編成一部書,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流傳至今。

然而,起初我卻對孔子有着極大的成見,認為他是一個腐朽的老頭子,只因為孔子曾經説過:惟小人與女子難養也。我對這一句話感到憤憤不平,認為孔子歧視女性,還時常想着孔子的母親不也是女人麼,當讀到孔子的文章時,便和同學用惡毒的話來數落孔子,直到現在,我才明白是自己誤會了孔子,孔子所説的:小人與女子難養也。並沒有歧視女性的意思。而古時候的語言文字和現在的語言文字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我真應該要學好文言文,以免再出現同樣的笑話來,我也明白了不能夠只因為個人的片面觀點去評價一個人的好壞,而是要根據長久的觀察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優劣。

《論語》讀後感2

這幾天,我每天的讀書時間,都捧着《論語》。

以前從《唐詩三百首》中閲讀到了優美的詩句,從《三字經》和《弟子規》中學到了最基本的禮儀,現在從《論語》中瞭解了中國悠久的歷史

説到《論語》大家肯定就會想到古代人搖頭晃耳讀着“之、乎、則、也”。我現在才知道古人能用幾個簡短的字句表達出豐富的意思。

《論語》裏面的'小故事更是讓我百看不厭。有“張檢之儉”、“知錯就改的樂羊子”、“鄭板橋”、“孔子拜師”等等。

《論語》這本書真讓我受益匪淺啊!

《論語》讀後感3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論語》,它教了我怎麼做人、怎麼學習、怎麼對待自己的親人。

《論語》是一個語錄體文集。主要記載着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論語》傳到漢代出現了三種傳本。東漢靈帝時所刻的熹平石經用的'就是《張候論》的傳本。

《論語》還是儒家的原始經典之一,要了解孔子和他的學説,《論語》是最直接、最可靠的資料。

《論語》還十分不容易令人真正領略其中深刻的意義,而且其中的詩句又是非常的多。例如“不患人知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論語》告訴了我做人一定要誠實守信、尊重他人;做什麼事都要其中勤奮,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要為他人着想;把國家看成第一;尊老愛幼……孔子的一句句話都真有説服力啊 !

《論語》當之無愧為我們的國學經典。

《論語》讀後感4

論語通俗版讀完了,也聽了鄧曉芒教授的道家思想改造。

思想家都有自己的思想體系,基石和側重都不一樣。儒家側重於道德,社會倫理與秩序。道家側重於自然,一直在説天地法則,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孔子的核心是仁,老子的核心是道,他們對自己的核心進行各個角度的闡釋。鄧曉芒教授研究康德哲學,他受過專業的哲學訓練,看問題時加入了西方的理念與角度。

幸好理念都是有傳承的,可以理清,看到來龍去脈。這麼多的`思想工具,自己慢慢走心應用。生活中的問題由一些基本的問題組成,排列組合成不同的現象形式。自己的思維工具有多少?自己的思想武器有多少?現在就是把這些工具得心應手的應用熟練,能用一個是一個。博採眾長,積累越多越好。至於刪繁就簡,自己還沒到達那個水平,那都是很久之後的事了。

想起百度百科描述歷史人物時,常用“熟讀諸子”來形容。有了繁,才能刪繁就簡。自己先把這個繁建立起來。

《論語》讀後感5

《論語》這本書中的每一句話都很深奧,每一句都是雅言,都是好的語言。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弟子及其在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我印象最深的`幾句話分別是: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和“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還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這一本書的語言都十分深奧,使人難以理解,可是,理解後卻覺得很對。這便是《論語》的絕佳之處。這本書中的每一句話都是勸人好的或好的,沒有一句話是對人沒有益處的。《論語》這一本書好像就是聖潔之書,沒有一絲一毫的叫人繼續作惡或叫人作惡。

《論語》讀後感6

《論語》以語錄體的形式,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言行,説理深入淺出、言簡意賅。通篇以當時的羣眾語言為基礎,兼借書面語言典雅精粹之風格,在先秦諸子中獨創一體、自成一派。

《論語》雖非純粹的文學作品,然其大量文句卻逐漸演變成了格言、和,至今仍然保持着強盛不衰的生命力,充分説明了它有強大的思想內涵和鮮明的文學特色。本文擬從語言使用的靈活性,塑造人物形象的'飽滿性和記敍事情的洗練性三方面入手,對《論語》一書的文學特色作一淺析。

《論語》讀後感7

翻開書本,聞見淡淡的書香,使我耳邊彷彿響起了孔子那孜孜不倦的`教導,讓我明白了許多人生的道理。

《論語》這本書主要講孔子與他的兩位學生的對話。其中為政篇中,“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學了而不思考,就沒用了,思考而不學,就會很疑惑。

聯繫生活來説就是,有些學生很用功的學,因為總不思考,所以成績提不上去。而另一些學生呢!是很喜歡思考,因為從來不學習,就很疑惑,成績也提不上去。我發現,學習有兩面性,不光要學還得思考,不光學習有兩面性,很多東西都有兩面性,就比如説看書,不光得看,還得理解;人生也有兩面性,一面是好,一面是壞,往往人們在生活好的時候太驕傲,當生活變質時,我們要懂得寬容一點,多理解別人一點。我們每個人的理想都不同,不管貧窮還是富貴,我們都要向着自己的夢想前進才行。

讓我們一起向着夢想前進吧!

《論語》讀後感8

與朋友交往時的準則首先,朋友相交重在一個“信”字。曾子曰:“……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子夏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學而)我覺得這是人與人交往的基本前提,沒有“信”根本不能交往,何來朋友。不過有時越是基本的道德規範越難以做到,越難以做到這要求就變得越高。當一個人真正做到最基本的要求時他所達到的價值層面是最高的。

第二,對朋友要寬容,在朋友有難或犯錯時要幫助朋友。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過,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微子)“君子周急不繼富。”(雍也)朋友的.價值在關鍵時刻最能顯現出來。我想,這也是“信”所要求的。一個忠誠的朋友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拋棄對方。

《論語》讀後感9

我們學校是經典古詩文誦讀學校,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讀了許多經典的古詩文,比如説《弟子規》,《三字經》等,我們四年級讀的是《論語》。

我喜歡《論語》中的一句話,是:”賢賢易色;是父母,能竭氣力;是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務必為之學以。“

有一次,我到老家,和同學約好了,下午我去他家玩,我告訴奶奶:”三點的時候叫我,我要去朋友家玩,好嗎?“奶奶説:”好的`。“到了三點我起來一看, 太陽好像要把大地烤焦是的,到了四點,太陽還是那麼大,我想5點再去吧,奶奶對我説:”趕快去把你的朋友要等急了。你不是學過論語,裏面有一句話正合適,與 朋友交,言而有信。“我説:”現在就去。“我立馬跑向他家。

如果你現在來到我的學校,還能聽見琅琅上口的讀書聲,我們要講古詩文誦讀進行到底。

《論語》讀後感10

論語中有一話説是這樣説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這樣一句話,在我的家裏有一本《逆流而上的魚》一本書它上面寫的是一句:己所不欲,就施於人的話。

他是這樣寫的:我不喜歡的,你肯定也不喜歡,所以我不會給你,他不願意做我肯定也不願意做,所以你不會勉強我去做這件事情。對呀!我不喜歡的東西你怎麼會喜歡呢?我不喜歡青菜你一定也不喜歡!我不喜歡流行歌曲,那你也一定不喜歡?

我不能克服一種困難那你一定也不? 我知他説的不一定都對,但是最讓我感到了不起的.是,那個寫書人的勇氣!是那種敢於面對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精髓,發表自己的看法的勇氣!

我家的那本書,雖然比起《論語》來差的很多,但我學會了很多他的東西,那東西看不見也摸不着。

《論語》讀後感11

我對《論語》很感興趣,就到《中華經典詩文誦讀》裏去找,其中,找到了兩則關於學習的名言,讓我來説一句非常不錯的,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那是出自《論語。為政》中的句子,這句話言簡意賅,我是這樣理解的.:學習態度要實事求是,不能一知半解,千篇一律。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的人,才是真正懂道理的人,才是會進步的人。

我們也要做一個這樣的人,對學習上的問題要認真領會,不能一知半解,對不懂的問題要虛心請教,不能不懂裝懂,這樣,才能學有所長,才能成為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還要温故而知新,每學一點知識,都要回顧一下,思考今天所問的問題,才能對明天的問題有所準備,複習今天的知識,才能引導自己對明天要學的知識去深刻理解,先為己師,才能為人師。這也是《論語。為政》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也”所表達的含義。

《論語》讀後感12

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這句話的意思是:多責備自己少責備別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孔子的這句話就是在告訴我們要學會寬容。在我們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任何事情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朋友之間的'相處,也不總是歡聲笑語,再好的朋友也會發生矛盾。當我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不要斤斤計較,把不順心的事情都壓在心底。太計較心裏就會產生怨氣和怒氣,時間長了排不出去,也會影響人的身心健康,我想聰明的人肯定不會這樣。任何事情,多找找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再加以改正,也可以使自己得到進步,當我們寬容地原諒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能感到輕鬆和快樂。有時一個簡單的微笑,也能化解許多的矛盾,所以寬容可以幫助我們獲得健康,贏得友誼。“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

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用寬容的氣度,換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願大家都有一顆高尚美德的寬容之心。

《論語》讀後感13

孔子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居敬興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我想對各行各業的人們都有所啟發。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是指孔子説:“弟子在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則謙恭有禮,對人如兄弟一般,謹慎而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知識,。”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團結友愛,有愛心,以賢德的人為榜樣,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實踐,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這些做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後,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視野,豐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義禮智信,國人都按這一標準去做,社會會更加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成為文明、昌盛、禮儀之邦。

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人必須要誠實守信,不要為一時的利益就撒謊騙人,而自己在後面吃更大的虧。

《論語》讀後感14

孟子能説會道,輕易地讓王們陷入它設下的圈套。齊宣王喜歡音樂,孟子就説齊國可以治理好了。但他這樣説是有條件的,就是要與民同樂。我以為孟子的這個與民同樂只不過是和統治階級説説而已,怎麼能夠真正的實現呢?即使實現也只是短暫的,這就要看統治階級的心情了。如果他們樂意,老百姓便可以得到一些好處,如果他們不樂意,老百姓便一點好處也得不到。雖然孟子的與民同樂思想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其真正的意義就是他所提倡的“仁政”即“王道”,説白了就是專制。更讓人氣憤的是像孟子這樣的大人物,有時居然把天下的治亂興衰説成是上天的意志決定的`。他説:“我之不遇魯侯,天也。”他的這種“上天意志”不知毒害了多少世世代代的中國人,即使現在有些人還把自己的命運説成是天意。我認為在專制社會裏,個人的命運掌握在專制的社會體系當中,小人當道,君子悲矣。

《論語》讀後感15

這個假期,媽媽給我買了一本《論語》,剛開始,我只是讀着玩兒,越讀我就越覺得受益匪淺。

《論語》稱得上是我們華夏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是我們源遠流長文化歷史的見證。早在幾千年,我們祖先已經對修養、道德、人生哲理及學習方法等都有了自己的'見解。

《論語》記錄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論,開篇第一章第一則就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易説乎?”意思是學過的知識,在一定的時間裏温習它,不也是很快樂的嗎?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不僅可以加深理解,同時也能從知識中領悟道理,也就是“温故而知新”。

在這本書中,孔子對“誠信”二字作了詳細的解釋。誠是以誠待人,信就是説話要算數。信是人字和言字組成的。意思是人應該講信用、守諾言,這樣人與人之間才能和平共處。

雖然有時會覺得《論語》枯燥無味,但我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啟發,規範自己的行為,油然而生一種對孔子的敬仰。我一定會花時間去把裏面的道理記在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