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勵志 > 成功勵志

曾國藩成功的祕訣

欄目: 成功勵志 / 發佈於: / 人氣:6.33K

曾國藩對人才問題的高度重視,在其從政、治軍的實踐中又對傳統的人才理論加以發展創新,形成了自己一整套培養、選拔和任用人才的理論和方法,收到了非常顯著的效果。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曾國藩成功的祕訣,歡迎大家閲讀。

曾國藩成功的祕訣

事例一評劉錫鴻與陳蘭彬

曾國藩任兩江總督的時,因為廣招天下的人才,有人向他推薦了劉錫鴻和陳蘭彬。此兩人都是當時很有名的文才。

曾國藩同他們交談後説:“我看劉錫鴻滿臉不平之氣,恐不得善終。”即説劉錫鴻這個人牢騷滿腹,認為自己懷才不遇,對什麼都看不慣,不懂尊重人,不善和人相處,恐怕今後沒什麼好下場。

“陳生穩重,可官至三四品”,即陳蘭彬這個人好一點很穩重,他以後可以升到三、四品官。但是他比較平庸,太小心慎為,不會有大作為。

後來曾國藩去世後,劉錫鴻被清廷派到出使西洋各國。郭嵩燾是正使,劉錫鴻是副使。但劉錫鴻看不慣郭嵩燾,認為自己才是天下最能幹的人。

於是處處同郭嵩燾過不去,老是寫信告郭嵩燾的狀,甚至連主持外交的李鴻章他也看不慣,認為李鴻章也很愚笨,也告李鴻章的狀。

李郭是當時清廷最重用的人,李鴻章正主持着清廷的軍國外交大事,清廷怎麼會聽你的話?於是把劉錫鴻調回國來。

回國後他氣憤難平,更加出言不遜。見一個人罵一個人,搞得人人都躲他,到後來他請客吃飯沒有一個人赴宴,最後鬱郁而死不得善終。

陳蘭彬辦事很穩重,做事認真踏實,文筆也很不錯。中國的第一批小留學生就是陳蘭彬親自帶到美國去的。

但是他太小心慎為,為人不肯隨俗浮沉,事業上沒有新的創建,沒有大的作為,雖然後來當了三品官,但在功業上沒有大的建樹,平庸而終。曾國藩的預言非常準確。

事例二評江忠源:“此人必立名於天下,然當以節烈死”

1844年曾國藩在北京當京官。一次他的好朋友郭嵩燾帶江忠源來拜會他,三個人談得既投機又高興。

談了半天江忠源告辭而走。郭嵩燾問曾國藩:“你對這個人印象如何?”曾國藩笑着説:

“生平未見如此之人,”想了想他又説,“這人我雖沒有接觸過,但是我覺得“此人必立名於天下,然當以節烈死”。

即他以後會揚名天下,最後為國家捐軀而死。這是1844年説的話。

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兩年後太平大軍橫闖湖南,進攻湖北,直插安徽,要攻打北京。當此危急之時,江忠源率他的楚勇趕到蓑衣渡。當時太平軍的軍風猛烈,清軍根本抵不住。怎麼辦呢?

江忠源率軍伐木做堰,把整條江橫江攔斷,讓太平軍的水師無法通過,然後把太平軍圍到蓑衣渡,拼命死戰。

這一戰打死了太平軍5萬多人,包括驍將南王馮雲山。此役是清軍與太平軍連連作戰潰敗後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江忠源因戰功升任安徽巡撫,果然“立名於天下”了。

但兩年後太平軍北伐,猛烈攻打廬州(合肥)。當時江忠源身患重病仍然帶軍出征。多處受傷後他不願被俘,踢開護衞投水而死。時年42歲。真應了曾國藩八年前的話:“以節烈死了”。

為什麼曾國藩看得那麼準?因為當時有兩件事給曾國藩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一件事:江忠源在北京考進士時(進士三年一考),有兩次與他一起趕考的同鄉鄧鐵鬆、鄒柳溪都因為病,死在北京了。

江忠源千里迢迢,把他朋友的靈柩人抬船載親送回湖南。這事一般人做不到,因此曾國藩認為他有古俠士之風。

第二,他在安徽當巡撫前是作知府,安徽地貧人窮衙門破破爛爛,他的官服都打了很多補丁。但他卻安之若素、辦公如儀毫無倦怠,每天認認真真地處理政事,把一個貧窮的州府打理得條條道道。

所以曾國藩覺得這個人有大智慧,在艱苦的條件下仍公忠王事,是個忠義愛國的君子,絕不會苟活於世。曾國藩看人很準。

事例三大力扶持胡林翼

胡林翼是與曾國藩前後考上進士的,因平叛苗民有功升貴州安順知府,後改調鎮遠知府。

當時太平軍戰鬥力太強了,各個省的八旗軍綠營軍一戰即潰,根本抵擋不了。當時湘軍還未成軍,太平軍襲遍了中國南方十幾個省。

時湖北的總督吳文鎔是胡林翼考進士時的主考官,算是胡林翼的嫡師。吳文鎔知道胡林翼很能幹,説趕快帶領你能征慣戰的鎮遠兵來支持我把湖北守住,湖北不能再淪陷。於是胡林翼千里迢迢帶了600名鎮遠軍趕赴湖北。

600人當時也是一支軍隊了,因為當時中國全國就70多萬軍隊,一兩萬人都是支大部隊了。胡林翼帶着600鎮遠軍急行軍趕到武漢時,由於太平軍攻勢太猛,湖北總督吳文鎔已在戰場上戰死。

這時的胡林翼走也不是,留也不是,連軍餉都沒有。這個情況被曾國藩知道了。曾國藩知道胡林翼是個人才,於是很誠懇地同胡林翼説:“林翼,你就不要回貴州了,你留在湖南我們一起幹湘軍。你的一切糧餉、裝備、軍需均由我供給”。

其實曾國藩當時非常困難,因為湘軍是民兵國家沒編制,糧餉、裝備、軍需一切靠自籌。

為了讓胡林翼這支軍隊迅速壯大,守住湖北,曾國藩把當時自己最能打仗、最喜歡的湘軍大將李續賓、羅澤南調撥給胡林翼,隨去的還有湘軍最精鋭善戰的一支部隊。

由於湖北地處長江和洞庭湖之濱,缺了水師根本無法打仗,而太平天國的水師很厲害,所以曾國藩還把剛組建的長江水師撥給胡林翼。

這支水師的統帥是曾國藩一手培養起來的水師名將楊嶽斌。曾國藩在軍事上給予了胡林翼最大力的支持。

同時曾國藩還向皇帝寫了兩個奏摺,全力保薦胡林翼。在奏摺中他寫到:

胡林翼這個人“膽識絕人,威望夙著,屢着戰功”,即説胡林翼有膽有識,一般常人都趕不上。“所到處皆愜民望”即胡林翼在當地執政威望很高,老百姓都很尊重他、喜歡他。

曾國藩還一再強調胡林翼“材大心細,為軍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希望皇上讓他留在湖南、湖北。

最後他甚至還寫上:“胡林翼的才幹勝臣十倍,希望陛下重用此人。”曾國藩當時是二品大官,胡林翼是四品知府,能夠這樣保薦胡林翼,沒有胸懷行嗎?所以曾國藩非常有胸懷。

胡林翼在曾國藩的大力支持下,把600人的軍隊發展到近萬人,還有水師配合,很快就把太平軍三進三出兵荒馬亂的湖北省變成了一個糧餉充足、援兵四出的模範省。

1855年,湖北戰事危急,胡林翼升任巡撫。他率領着這支勁旅長塹圍攻武漢,終於在這年11月攻克了武漢,攻下來黃州、興國,收復了蘄州,又南下廣濟,很快收復了湖北全境。

當江西戰場告急時,胡派軍隊援助;當安徽軍情緊急時,他派大將李續賓千里馳援;當湖南戰事危急時,他親率精兵縱橫兩千裏救湘。

與此同時,他還把大批糧餉、軍械、裝備源源不斷地提供給曾國藩,使湖北真正成為湘軍堅實的後方。

另方面胡林翼也很能幹很會處理官場關係。當時的湖北總督叫官文。官文是滿清親貴,皇帝最信任的人,但這個人目光短淺很貪。胡林翼很不喜歡他。

最初胡林翼想上奏摺把官文告倒。但後來一分析,你告得倒他嗎?這是皇帝的心腹滿清的權貴。告不倒他,我就把阻力變助力。於是他就採取了三條措施。

第一,每月送官文銀3000兩作為總督府的辦公費;第二,把湖北的税收一部分調撥給官文支配。當時只有巡撫有權支配税收,我調給你,你去支配治理湖北;

第三,當官文最寵愛的二姨太過生日的時,官文為討他二姨太的歡喜,希望武漢全城的官員能來給他的二姨太做壽。但很多人堅持正派的觀念,你一個姨太太,要我們朝廷命官給你做壽,不去。

沒有一個人去。這下官文很尷尬,宴席沒人吃,怎麼辦呢?突然官文看見前面來了三抬大轎全套執杖,胡林翼帶着他的母親和夫人來了。其他的官員看到巡撫都去了,大家也就跟來了,整個晚宴盡歡而散。

第二天官文的二姨太回拜胡林翼的母親,一定要拜胡林翼的母親為乾媽,這樣一來胡林翼就成了官文的舅子,兩人成了郎舅之親了。

以後在湖北凡是胡林翼批的批文辦的事,官文都全力支持,都畫圈通過。當時湖北督撫關係之和諧,天下無二。胡林翼真的很聰明很能幹,把阻力變成了最大的助力。

再説曾國藩初期在湖北江西作戰時因一味堅持辦事方正剛直,雷厲風行,不講情面,遇事就事論事,而且經常插手不該管的事情。

比如説曾國藩部下抓到會黨或搶糧倉的人,應該交給當地政府去處置,而他卻擅自用重典嚴刑處理,經常連王旗都不請就把人殺了,那是對地方的不尊重。

所以地方的政府都很討厭曾國藩,認為他完全不把地方政府看在眼裏,於是向皇帝告狀。對軍方,曾國藩也指手劃腳,要綠營軍訓練,要綠營軍幹這樣幹那樣。

綠營軍是滿人為大將,哪裏看得上你這個無實權的漢大臣。所以綠營軍也不買他的賬,都向皇帝告狀。

後來在江西戰場上曾國藩又這樣幹,搞得江西軍方、官方、總督都告他的狀。他得不到任何援助,沒辦法指揮,局面又打不開,在江西戰場上困守幾年,最後只好拖着渾身的疾病借父親去世回家守喪。

曾國藩離開湘軍後,胡林翼始終把湘軍一把手的位置留給曾國藩,一切營規建制都按曾國藩的辦,一切大事情都向曾國藩請示。

同時胡林翼還動用一切力量包括官文,向皇帝做工作,要求曾國藩第二次迴歸。

所以一個人當一把手要有能力,要有膽識,當二把手除了能力和膽識外,還要有度量,廣闊的度量、胸懷。

胡林翼是天下最好的二把手。1858年,曾國藩成功復出,他吸取前期深刻教訓,學習胡林翼。特別注意調整自己同朝廷同地方軍政雙方的關係,擺正自己帥才的位置。

在他的領導下,湘軍越戰越猛,攻城掠地。逐漸扭轉了戰場的頹勢,成為了清王朝最主要的軍事支柱,以致清王朝不得不把權勢極大的兩江總督實授給曾國藩。

1861年9月,曾胡聯軍強力攻打重鎮安慶,因為只有把安慶攻打下來,把南京變成死城,才有可能剿滅太平軍。

曾國藩胡林翼把最好的部隊集中起來猛攻安慶,1864年9月安慶強攻下來了。但9月30日胡林翼因為長期操勞重病在身逝世,年僅51歲。曾國藩撫棺痛哭,比失去親人還傷心還難受。

事例四把忠義血性的塔齊布推上高位

塔齊布是以忠義血性被曾國藩看中的。塔齊布是滿人,最先在綠營軍當一個守備中隊長很低的官職。

曾國藩最先在長沙練湘軍的時,塔齊布每天早早的來到操場上來,“執旗指揮,雖甚雨,囊立無惰容”很守軍紀軍規,一招一式都很到位。

曾國藩認為他這種吃苦耐勞,忠勇奮發的精神太難得了。因為綠營軍當時很糟糕,軍紀廢馳,吃鴉片逛妓院,從來不操練。

而且塔齊布還有一身武藝,槍法、刀法都很出眾,所以曾國藩讓塔齊布當教練,教練湘軍。

其後曾國藩到塔齊布的營帳去檢查,看到塔齊布管理得法,把他的軍營治理的頭頭是道,而且號令嚴明,很愛護團結士卒,而士卒對塔齊布充滿了崇拜之情。

曾國藩大為讚歎,認為塔齊布這個人在綠營軍中簡直是鳳毛麟角,於是就很喜歡他重用他。

結果引起了當時湖南的清軍副將清德的嚴重不滿,你一個二品閒官,憑什麼來插手綠營軍,而且他更忌恨塔齊布的勇猛,於是就在提督鮑起豹面前説曾國藩的壞話,而且多次在軍前羞辱塔齊布。

曾國藩忍無可忍,向皇上連上了三個專折,彈劾清德擾亂軍紀、貪污,做卑鄙的事,而且阻止湘軍練軍。

當時曾國藩在奏摺中慷慨陳詞:説塔齊布這個人非常能幹,是綠營軍中是最好的將領。他忠義血性,懂軍紀、會激勵,希望皇上能夠重用他。

他還在奏摺中慎重地寫到:如果塔齊布不聽從軍令或者升職後退縮,請皇上將我一併治罪。

在曾國藩的全力保薦下,塔齊布從守備到參將,到副將,最後取代鮑起豹成為湖北提督,也成為曾國藩興軍以來最為得力的左膀右臂。提督即是一個省的最高軍事長官,相當於省軍區司令員。

塔齊布忠義血性,發誓為國家建功立業,對曾國藩的賞識和提拔也是知恩必報。他每次打仗都拼命衝鋒在前,捨生忘死的苦戰,從來不怯陣。

在嶽州之戰、小池口之戰、武昌之戰、九江之戰的惡戰中,表現出出眾的勇敢和傑出的指揮才幹。

特別是湘潭之戰,曾國藩親自帶兵打了敗仗,最後是塔齊布率軍救援,反敗為勝,取得了大勝利。所以,塔齊布是很能幹很優秀的將帥之才。

名義上他是湘軍的一把手湖南提督,但他一切都唯曾國藩命令是聽。不僅是他,曾國藩二次出山以後所有的將領都“唯滌公馬首是瞻”。

當時,太平天國的水師總部在九江,因為九江是長江連接鄱陽湖的要害之地。你要消滅太平軍,你不消滅他的水軍你根本無法打這個仗,所以,必須要攻克九江,摧毀太平軍的水師。

這個重任就交給塔齊布,塔齊布帶着湘軍,還有初建立起來的長江水師,幾次在九江作戰但是都無功而還。

每次説到無功而還,塔齊布都痛哭流涕,深深責備自己,覺得是自己策劃不當、指揮不行造成的。所以就進行了精心的準備,發誓一定要攻下九江。

1855年7月18日,塔齊佈下令全軍攻打九江,湘軍陸軍、水師擂鼓出發。但剛發佈命令,因為太勞累太辛苦,塔齊布口吐鮮血倒地而亡,年僅35歲。

當時曾國藩聽説以後,帶着大營連夜趕到九江。他除了痛哭以外,深深為塔齊布感到惋惜。那麼一個忠勇奮發的人,可是出師未捷身先死,他痛哭了很多次。

他還給塔齊布寫了一幅對聯,在長沙給塔齊布修了一個廟叫做塔公寺,專門祭祀塔齊布。這幅對聯的上聯是“大勇卻慈祥,論古略同曹武惠”。

説塔齊布這個人非常勇敢,有膽識,殺敵很拼命滿身武藝。但卻愛兵如子很難得。古代哪個大將能同他相比呢?“略同曹武惠”,只有曹武惠,曹彬即協助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打敗北周的大將,功勞可以和他相比。

下聯“至誠相許與,有章曾薦郭汾陽。”即我和塔齊布相識以後赤誠相待,非常合得來談得來,我曾向皇帝多次上折推薦,塔齊布就是當代的郭汾陽,郭汾陽即郭子儀,唐朝平叛安史之亂的大將後封為汾陽王,即塔齊布的功勞可以和曹彬、郭子儀相提並論。

當然這不是説一個人死了以後才説的好話,這是曾國藩內心對塔齊布真心的讚許。

曾國藩重用塔齊布還達到了一個最好的效果。因為塔齊布是滿人滿洲大將,他在統領湘軍,你想皇帝能不支持嗎?

初建湘軍時,曾國藩是二品閒職官,無權無職,皇帝一直不肯把實在的職務給他。他手下的人,胡林翼塔齊布楊載福都當了巡撫、提督了,他還是二品的閒職官,只能掛一個無實權的審案局。

現在塔齊布當了提督統率湘軍了,清政府覺得湘軍是滿人在統率,值得信任,於是對湘軍對曾國藩開始信任,後來又把兩江總督的實職授給了曾國藩。

曾國藩這才有了權,開始把中國最富裕的三個省的軍錢糧物質裝備等集中起來,進行真正的剿平太平天國的戰程。所以在這方面曾國藩處理得非常好。

事例五左宗棠:用人之長,容人之短

中國自先秦荀子開始鼓勵後人應該超越前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真正能付諸於實踐的宰相、將帥如吉光片羽般少之又少,只有曾國藩做到了。

湘軍後來為皇帝重用,局面打開後,曾國藩就極力主張讓手下有才幹、有能力的人去自立門户、自闢乾坤,把珍重人的因素、發揮人的才幹做到了極致,比如他扶持重用左宗棠就充分顯示了他高超的見識和廣闊的胸懷。

左宗棠滿腹經綸非常能幹,但他仕途不佳,只考取了舉人連進士都不是。可他毫不氣餒,鄉居期間他除了鑽研《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外,更花大力氣學了許多經世致用之學。把涉及中國的歷史、地理、軍事、經濟、水利工程等名著視為至寶,花大工夫學習。

所以,當時在湖南境內左宗棠雖然沒當官,但他宏大的志向和出色的才幹得到許多名流顯宦的賞識和推崇。

林則徐從新疆回來就專門把左宗棠請到他在湘江的船上談了一天。林則徐説,我對左宗棠是“一見傾倒,詫為絕世奇才。”

一見左宗棠就傾倒是因他太出色了,對治理國家、對軍事戰略、對糧户管理都有一套見解太難得了。

當時的兩江總督陶澍,因為左宗棠沒中進士不能任用他,於是陶澍就讓自己的獨生兒子娶了左宗棠的女兒,以表達對左宗棠才學與人品的器重。

當太平軍圍攻長沙,長沙旦夕即破之際,湖南巡撫府張亮基(也是後來的總督)親自去請左宗棠出山救援長沙。

在張亮基再三邀請下左宗棠決定投入到保衞大清江山的戰鬥中,以師爺的身份幫助巡撫府處理軍國大事。

左宗棠很能幹,他一到巡撫府後就把全部的力量投入保衞大清江山,保衞長沙戰役中。

他一方面通過改革税制,革除弊政增加財富的收入,減輕農民的負擔,得到大家的支持;另一方面,他又讓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讓大家能夠團結起來共赴國難。同時他也很支持曾國藩練湘軍。

在他的治理下,整個巡撫府士氣高漲管理得井井有條,大家團結一心抗敵。太平軍在南方十幾個省基本上都攻佔了省城,唯有湖南省長沙攻不下。為什麼?因為有曾國藩和左宗棠在這裏。

左宗棠本來就自視甚高,自號今亮,我就是當今的諸葛亮。他把巡撫府治理得這麼好,張亮基和後來接班的駱秉章都對他很信任很器重,一切都聽他的從來不插手。

這養成了他一種很驕傲的脾氣,現在更不能約束自己,居然可以指揮巡撫號令三軍。對曾國藩他也很瞧不起,認為曾理學氣重,沒大將之略,幹不出什麼大事,彼此私人間從不通音訊。

樊燮本是二品總兵,調到四川去任職,行前樊燮向駱秉章告辭時因沒向坐在駱秉章旁邊的左宗棠行禮打招呼。左宗棠就跳起來,一腳把樊燮踢開,“王八蛋,滾出去!”。

樊燮是二品大臣,被一個師爺拳打腳踢,受不了這種奇恥大辱,就向皇帝哭訴。按大清律,拳打朝廷命官當斬。

皇帝很生氣,下令給湖南查明事實,如果左宗棠這麼狂妄,讓官文從湖北趕去湖南,當場宰了他。

這下左宗棠死罪難逃了,雖然左宗棠瞧不起曾國藩,但曾從不介意,反而很看重左宗棠的才華,特別擊掌讚歎他那種氣衝斗牛的氣概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凜然正氣。現在左處於危厄之中了。

曾國藩非常着急,馬上向皇上上奏摺。他誠懇地説:“左宗棠是有真才實學的人,就是脾氣不太好。今天下紛擾,培養一個人不容易,請陛下為天下愛惜這個人。

同時他還動員當時的大才子潘祖蔭給皇上寫奏摺。潘祖蔭很會寫文章,有兩句話流傳至今,“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也”。

如果把左宗棠殺掉了,湖南就守不住所以不能殺。同時,曾國藩還動員胡林翼去做官文的工作,讓他在武漢呆着不要到湖南來。

官文不來,就殺不了左宗棠。果然官文聽胡林翼的,不去湖南查辦。然後所有的湘系大臣在曾國藩的帶領下通通向皇帝上奏摺求救。

皇上看到那麼多大員上折,就賣了這個面子。但死罪雖免,活罪難逃,讓左宗棠去曾國藩軍營效勞立功贖罪。就這樣左宗棠就到了曾國藩的大營。

左宗棠本來很看不起曾國藩的。他們曾戲寫了一首詞,上聯曾國藩寫:“季子言高,仕不在朝,隱不在山,與我意見常相左。”

下聯左宗棠接:“藩城當國。進不能戰,退不能守,問他經濟有何曾?”這是首嵌名詞,左宗棠字季高。

曾國藩説:“季高你老是説大話很驕傲,可你既不在朝廷當官,又不在山間隱居,還總是和我唱反調”。

左宗棠反諷:“你當政治理國家,可是你進攻不能攻城掠地,退下來連城都守不住,我問你治理國家經營國家有什麼用?”人們説這首詞曾國藩眼裏有左宗棠,但左宗棠眼裏是沒有曾國藩的。

左宗棠到了曾國藩的大營後,曾國藩非常誠懇的接待他,既親切又關心,把他安置得很好,還有意把軍中重要的事交給左宗棠辦理。

凡是重要的事情也跟左宗棠商量,讓左宗棠出面去辦。只要左宗棠立了一點功勞曾國藩就向皇帝寫奏摺報功,説左宗棠今天又立了什麼功。

由於曾國藩不斷地保薦他。左宗棠到了曾國藩的軍營才19天就候補四品知府銜述職了,這可是真正的朝廷命官。

其後曾國藩很誠懇地對左宗棠説:“季高你究竟想幹什麼?”左宗棠説,“國難當頭我只想帶兵打仗”。曾國藩就很大度地説:“好!你回湖南去招5000人,一切糧餉、軍餉、裝備由我給你”。

左宗棠馬上回湖南大旗一招,很快就招到了5000人。曾國藩讓他獨當一面,率軍進攻景德鎮的太平軍。景德鎮是江西又一重鎮,李秀成的義子李容發在那裏鎮守。

左宗棠去了以後很快就用空城計把李容發打的一敗塗地,收復了景德鎮。這一來曾國藩馬上又給皇帝寫奏摺保薦左宗棠,使左宗棠到曾國藩大營才半年多就當上浙江巡撫,從此開始了真正的飛黃騰達之路。

左宗棠當了浙江巡撫後,又揮師收回了福建。再過一年左宗棠就升任閩浙總督,是浙江和福建的最高軍事長官。

後來左宗棠北上剿滅了捻軍,西征甘肅,成功鎮壓了回民起義。可以説哪裏戰事最激烈局勢最危險,哪裏就有左宗棠的身影。左宗棠成為清王朝最為倚重的幾個鼎柱大臣之一。

1865年,陝甘回變波及新疆,新疆很快出現了割據紛爭的混亂局面。此時浩罕汗國派大將阿古柏率領一支很強悍的軍隊侵入了新疆。

1867年佔領了吐魯番,又翻越了天山奪取了烏魯木齊和天山南北廣大地區,建立了洪福汗國。此時俄國也乘機出兵以侵略、擴張土地為宗旨,派俄軍把哈密和伊犁的廣大地區佔領了。

新疆局勢危矣,搞不好整個新疆就被分裂出去了。此時迫切需要一個最負聲望,最有能力的大臣來挽救新疆危局。曾國藩當即向皇上上折保薦,只有左宗棠堪當大任。

奏摺馬上批下來了,其實當時也沒有其他人,李鴻章在江浙有很多事情走不了,也只能派左宗棠去。

左宗棠受命以後,曾國藩大力支持他。為了讓他旗開得勝,把自己裁軍後僅剩下的最能打仗的一萬多湘軍老湘營給了左宗棠。

老湘營的將領一個叫劉松山,一個叫劉錦棠,是叔侄,後來平定新疆後的首任巡撫就是劉錦棠。這是湘軍後期最能打仗的兩員大將。

曾國藩時在兩江總督的任上,把中國最富裕的這三個省的糧餉、軍需、錢款、裝備源源不斷的供給左宗棠,使左宗棠能夠順利完成平定新疆,重建新疆的重任。

左宗棠受命時年逾古稀體弱多病。可是國家在危局中,左宗棠慷慨接下了重任。他賦詩言志,“壯士長歌,不復以出塞為苦,老懷益壯,差堪告慰”。

意思是説我雖然年紀很大了,但我還不老,我要對天高歌;國家把平叛的重任交給我,這是我最感到驕傲和安慰的事。我一定會老懷益壯越戰越猛,完成這個重任。左宗棠非常了不起。

經過周密的籌劃、艱苦的奮戰,左宗棠率領着劉錦棠、劉松山的軍隊很快收復了烏魯木齊、吐魯番和天山南北廣大地區,現在他要收復伊犁了。

在進攻伊犁的路上,左宗棠讓士兵抬着棺材前行,表示要和俄軍血戰到底,誓死抗擊俄軍,捍衞祖國主權的決心。這是一場維護民族尊嚴,維護國家主權的戰爭。

在左宗棠的指揮下,全軍將士情緒高漲,眾志成城。在血雨腥風中,衝鋒陷陣。很快打得俄軍無回手之力,收復了伊犁。

這時候曾國藩的大兒子曾記澤被清廷派為談判使節,同俄軍談判,在左宗棠強大的軍事勝利面前,俄軍只好低頭認輸,中俄簽訂了《伊犁條約》。

《伊犁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唯一取得勝利的條約,完全收回了新疆的領土。這是一個多世紀前,乾隆皇帝出兵這個地區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最輝煌的勝利,是晚清歷史上最揚眉吐氣的事。

左宗棠最難得的一路進軍,還一路幫助當地的人民恢復生產,修渠修坎兒井,派兵屯田,還讓士兵和當地老百姓沿路種下了柳樹和榆樹。湘軍所到之處柳樹榆樹連綿不斷,枝拂青天,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所以當地人民很感激他,寫了很多詩歌。其中以楊昌浚寫的詩最有名,真切表示了新疆人民對左宗棠的愛戴、敬佩之情。

“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關”。

意思是大將軍為了平叛維護祖國的主權,古稀之年還在這裏艱苦奮鬥,不能回到故鄉去。此時你如果到天山南北去,到處都是説着湖南口音的湘湖弟子,沿途三千里種遍了柳樹榆樹,引得春風都到玉門關外來了,到處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啊!

曾國藩為左宗棠所做的一切終於感動了左宗棠。1872年,曾國藩逝世時,左宗棠發自內心的敬佩之情,又寫了一首詞:

“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正是曾國藩的謀國之忠、知人之明,才贏得了左宗棠的自愧,而他們的同心改錯,不斷地像刀砍石頭一樣,改掉自身的錯誤,目的都是為了盡忠國家。

“無負平生”充分表達了左宗棠對曾國藩的欽佩之情,可見曾國藩、左宗棠都是有着寬闊胸懷之人。

左宗棠的這副對聯一半在挽曾國藩,一半在責備自己,一半在頌揚曾國藩的崇高道德,一半在抒發自己的情懷,感情真摯,識見高遠,被後世盛讚,成為名聯流傳至今。

左宗棠對朋友説,文正公在世的時候我看不起他,他去世了我越來越敬佩他。

後來曾國藩的兒子女婿每當仕途上生活上遇到困難的時,左宗棠都挺身而出,又是賜銀,又是為他們排解紛擾,並多次鼓勵他們在功業上為國家建功立業,盡力報答了曾國藩對他的知遇之恩和栽培之情。

所以我們説曾國藩若沒有識人的智慧、用人的誠心和容人的寬厚情懷,便難以形成強大的感召力。曾國藩在寬容別人、成就別人功業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事業,非常了不起。

綜上所述,曾國藩對人才問題的高度重視,在其從政、治軍的實踐中又對傳統的人才理論加以發展創新,形成了自己一整套培養、選拔和任用人才的理論和方法,收到了非常顯著的效果。這不僅成就了曾國藩為之奮鬥的事業,而且推動了當時中國歷史的發展。

曾國藩對人才問題的高度重視,在其從政、治軍的實踐中又對傳統的人才理論加以發展創新,形成了自己一整套培養、選拔和任用人才的理論和方法,收到了非常顯著的效果。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曾國藩成功的祕訣,歡迎大家閲讀。

事例一評劉錫鴻與陳蘭彬

曾國藩任兩江總督的時,因為廣招天下的人才,有人向他推薦了劉錫鴻和陳蘭彬。此兩人都是當時很有名的文才。

曾國藩同他們交談後説:“我看劉錫鴻滿臉不平之氣,恐不得善終。”即説劉錫鴻這個人牢騷滿腹,認為自己懷才不遇,對什麼都看不慣,不懂尊重人,不善和人相處,恐怕今後沒什麼好下場。

“陳生穩重,可官至三四品”,即陳蘭彬這個人好一點很穩重,他以後可以升到三、四品官。但是他比較平庸,太小心慎為,不會有大作為。

後來曾國藩去世後,劉錫鴻被清廷派到出使西洋各國。郭嵩燾是正使,劉錫鴻是副使。但劉錫鴻看不慣郭嵩燾,認為自己才是天下最能幹的人。

於是處處同郭嵩燾過不去,老是寫信告郭嵩燾的狀,甚至連主持外交的李鴻章他也看不慣,認為李鴻章也很愚笨,也告李鴻章的狀。

李郭是當時清廷最重用的人,李鴻章正主持着清廷的軍國外交大事,清廷怎麼會聽你的話?於是把劉錫鴻調回國來。

回國後他氣憤難平,更加出言不遜。見一個人罵一個人,搞得人人都躲他,到後來他請客吃飯沒有一個人赴宴,最後鬱郁而死不得善終。

陳蘭彬辦事很穩重,做事認真踏實,文筆也很不錯。中國的第一批小留學生就是陳蘭彬親自帶到美國去的。

但是他太小心慎為,為人不肯隨俗浮沉,事業上沒有新的創建,沒有大的作為,雖然後來當了三品官,但在功業上沒有大的建樹,平庸而終。曾國藩的預言非常準確。

事例二評江忠源:“此人必立名於天下,然當以節烈死”

1844年曾國藩在北京當京官。一次他的好朋友郭嵩燾帶江忠源來拜會他,三個人談得既投機又高興。

談了半天江忠源告辭而走。郭嵩燾問曾國藩:“你對這個人印象如何?”曾國藩笑着説:

“生平未見如此之人,”想了想他又説,“這人我雖沒有接觸過,但是我覺得“此人必立名於天下,然當以節烈死”。

即他以後會揚名天下,最後為國家捐軀而死。這是1844年説的話。

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兩年後太平大軍橫闖湖南,進攻湖北,直插安徽,要攻打北京。當此危急之時,江忠源率他的楚勇趕到蓑衣渡。當時太平軍的軍風猛烈,清軍根本抵不住。怎麼辦呢?

江忠源率軍伐木做堰,把整條江橫江攔斷,讓太平軍的水師無法通過,然後把太平軍圍到蓑衣渡,拼命死戰。

這一戰打死了太平軍5萬多人,包括驍將南王馮雲山。此役是清軍與太平軍連連作戰潰敗後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江忠源因戰功升任安徽巡撫,果然“立名於天下”了。

但兩年後太平軍北伐,猛烈攻打廬州(合肥)。當時江忠源身患重病仍然帶軍出征。多處受傷後他不願被俘,踢開護衞投水而死。時年42歲。真應了曾國藩八年前的話:“以節烈死了”。

為什麼曾國藩看得那麼準?因為當時有兩件事給曾國藩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一件事:江忠源在北京考進士時(進士三年一考),有兩次與他一起趕考的同鄉鄧鐵鬆、鄒柳溪都因為病,死在北京了。

江忠源千里迢迢,把他朋友的靈柩人抬船載親送回湖南。這事一般人做不到,因此曾國藩認為他有古俠士之風。

第二,他在安徽當巡撫前是作知府,安徽地貧人窮衙門破破爛爛,他的官服都打了很多補丁。但他卻安之若素、辦公如儀毫無倦怠,每天認認真真地處理政事,把一個貧窮的州府打理得條條道道。

所以曾國藩覺得這個人有大智慧,在艱苦的條件下仍公忠王事,是個忠義愛國的君子,絕不會苟活於世。曾國藩看人很準。

Tags:祕訣 曾國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