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勵志 > 勵志故事

國外名人故事3篇

欄目: 勵志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37W

每一件事情如沙灘邊上的貝殼,在落日的照耀下發出美麗的光。我漫步在沙灘上,撿起一個貝殼,細細品味着裏面的故事。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國外名人故事,歡迎閲讀!

國外名人故事3篇

國外名人故事1:

馬克· 吐温童年的時候很淘氣,經常曠課。有一天,他又沒有去上課。媽媽非常生氣,就罰他去刷圍牆。

圍牆足足有三米高,刷牆實在是為難他。無奈,馬克·吐温只好接過媽媽給的塗料和工具,隨意在牆上刷了幾下。畢竟他沒有粉刷經驗,刷過和沒刷過的位置相比,就像一滴墨水掉在一個球場上。馬克·吐温坐在那裏垂頭喪氣。

他的一個夥伴桑迪看見了,提着水桶跑過來。馬克·吐温就扯着嗓子喊:“桑迪,你來給我刷牆,我去給你提水吧。”桑迪也不想去提水,聽馬克·吐温這麼一説,有點動搖了。“你要答應,我就把我腫了的腳趾頭給你看。”馬克·吐温看迪桑有點猶豫,就加了一句。

馬克·吐温的腳指頭被一隻放屁蟲叮了一口,腫得很高。而放屁蟲這個名字,在桑迪眼裏,是非常奇怪的,而且他從來也沒有見過這種昆蟲。所以當馬克·吐温説讓迪桑看他的腳趾頭時,迪桑終於經不住誘惑了,瞪着眼睛看着馬克·吐温解開腳上包着的布。就在這時桑迪提着水桶拼命跑開了,因為他的媽媽過來了。

過了一會兒,馬克·吐温又一個夥伴羅伯特走來,一邊走,一邊還啃着一個又紅又大的蘋果,馬克·吐温饞得直流口水。

突然,馬克·吐温站起身,十分認真地刷起牆來,每刷一下,都往後站,打量一下效果,就像在欣賞一位大師的傑作。

“我準備去游泳。”羅伯特説,“不過我知道你現在去不了。你得做苦力,對吧?”

“ 什麼? 你説這叫做苦力?”馬克·吐温高聲叫了起來。“要説這叫做苦力,那它正合我的胃口,哪個小孩能天天刷牆玩呀?”馬克·吐温邊説邊賣力地刷着,似乎能從中得到無盡的快樂。

羅伯特沒想到刷牆也這麼有趣,在一旁看得入了迷,連蘋果吃着也不那麼甜了。“嘿,活計,讓我來刷刷看。”

“那不行,這麼好的活,我可不能隨便交給別人。”馬克·吐温一口回絕了。“那我把這蘋果給你!這下總可以了吧!”

小馬克·吐温終於把刷子交給了羅伯特, 找了個陰涼地,津津有味地吃起蘋果來。羅伯特在一旁賣命刷牆,似乎很珍惜這個得來不易的刷牆機會。

接着,一個又一個男孩子從這裏經過,起先都高高興興想去度週末,但他們都被馬克·吐温勸説住了,一個個都想留下來試試刷牆的感受。

一下午,一面那麼寬的牆被刷完了,儘管看起來有些像沒有上好色的地圖。不過馬克·吐温很知足,很開心。

國外名人故事2:

“如果你一定要問我從什麼時候開始藝術創作的,我可以告訴你,那是在很小很小的時候。”

圓點女王、日本藝術天后、話題女王、精神病患者等諸多標籤加在一起,都不足以囊括草間彌生複雜而多變的一生。

1920xx年,草間彌生出生在日本長野縣松本市的一個富裕家庭,她的家族經營種子生意已一百多年。但由於父親的放蕩生活和離家出走導致家庭分裂,草間彌生的母親患上了歇斯底里症,這也讓草間彌生自幼形成了孤獨性格。不到10歲時,草間彌生患上了一種神經性視聽障礙疾病,這使她經常出現幻聽、幻視。“我看到的世界彷彿隔着一層圓點狀的網,於是我開始嘗試把這些斑點畫下來。”她説。她之所以痴迷於圓點和反覆使用重複圖像都是來源於她的精神疾病,而這樣的精神疾病與藝術創作也幾乎伴隨她一生。

在草間彌生看來,“地球也不過是百萬個圓點中的一個”,而圓點就像細胞、分子一樣構成整個世界,“圓點是來自宇宙的信號”。她用它們來改變固有的形式感,來營造一種無限延伸的空間,使得置身其中的觀者無法確定真實世界與幻境之間的邊界。

但草間彌生表現出的對繪畫的興趣和潛質,像她出現的幻覺一樣,被母親認為統統是在做不該做的事情和胡説八道,母親認為,富家女應該做的是“收藏藝術品”,而不是自己去畫,更何況草間彌生的畫作實在讓人無法理解,而且透露出莫名的詭異。母親毀掉草間彌生的畫布,罰她和工人們一起幹活,經常把她關起來。“每天打我,還踢我屁股”,強烈的恐懼讓草間彌生的精神接近崩潰。

1955年,26歲的草間彌生在舊書店發現了美國女畫家喬治亞·歐姬芙的作品。在一位懂英文的堂兄的幫助下,她寫信給喬治亞·歐姬芙尋求幫助:“雖然我在遠方,雖然我在藝術的道路上才剛剛起步,我還是懇請您為我指路……”深受感動的女畫家回信給草間彌生,表示願意在美國推薦她的作品。

兩年後,草間彌生拿到了去美國的簽證,離開之前,母親給了她100萬日元,告訴她永遠不要踏人家門。臨走時,草間彌生在家外的河堤上毀掉了數千件作品,以表達對母親的憤怒。

童年的記憶雖不盡美好,卻極大地激發了她的創造力。草間彌生不但“發明”了那些張牙舞爪的類似花卉的植物,還把它們做得越來越龐大。花和植物一度成為草間彌生創作的主題,她在洛杉磯展出的“午夜怒放之花”系列,正是她對童年的回憶。

“與永恆融為一體,泯滅個性,忘卻自我,只有消滅自己才是唯一出路。”

“孤獨潦倒,身無分文,仍然不打算回日本;她夾着自己的畫在城市中的畫廊間穿梭;由於不懂英語,這個小個子、相貌並不出眾的東方女人賣掉一張作品都異常困難;在租住的公寓裏,她半夜會被凍醒,一直畫畫到天亮;在街邊的垃圾籃中拾起魚頭和丟棄的爛菜葉,並用這些材料熬一碗熱湯。”草間彌生在小説《中央公園的毛地黃》中,通過描寫一名日本女孩在紐約的遭遇展現了自己的早年經歷

日子窮困潦倒,經常陷入經濟危機。1959年,抵達紐約十八個月之後,草間彌生的五件作品參加第十街布拉塔美術館的一次年輕藝術家羣展,每一件作品都是在一個稍暗的灰白色背景上,繪滿網狀圖案,她的圓點受到紐約知名評論家的注意。五年後,草間彌生又組織了名為“千船會”的展覽,她因那些包含了女權主義、原生藝術的軟雕塑,而轟動一時。

雖然名氣大振,草間彌生還是不被紐約主流藝術圈所認可。1967年,當得知無法獲得預期的展出機會後,草間彌生開始自己演出。她在律師的陪同下,在華爾街的紐約證交所旁,向四個敲鼓的裸女噴藍色圓點,警察迅速將她們驅散,但這引起美國媒體的高度關注。

為了向世人呈現自造世界,併成為這個世界的一部分,草間彌生化着濃粧,披着長髮,穿着自己改制的怪異服裝,依傍自由女像,或在中央公園的仙女愛麗絲雕像處恣意地表演,人潮從四面湧來。每個觀眾需要付2美元“門票”。藉此行為藝術,草間彌生獲得不菲的收入。

國外名人故事3:

1895年春天,愛因斯坦已16歲了。根據德國當時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歲以前離開德國才可以不必回來服兵役。由於對軍國主義深惡痛絕,加之獨自一人呆在軍營般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已忍無可忍,愛因斯坦沒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決定離開德國,去意大利與父母團聚。但是,半途退學,將來拿不到文憑怎麼辦呢?一向忠厚、單純的愛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個自以為不錯的點子。他請數學老師給他開了張證明,説他數學成績優異,早達到大學水平。又從一個熟悉的醫生那裏弄來一張病假證明,説他神經衰弱,需要回家靜養。愛因斯坦以為有這兩個證明,就可逃出這厭惡的地方。

誰知,他還沒提出申請,訓導主任卻把他叫了去,以他敗壞班風,不守校紀的理由勒令退學。

愛因斯坦臉紅了,不管什麼原因,只要能離開這所中學,他都心甘情願,也顧不得什麼了。他只是為自己想出一個並未實施的狡猾的點子突然感到內疚,後來每提及此事,愛因斯坦都內疚不已。大概這種事情與他坦率、真誠的個性相去太遠。

Tags:名人 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