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勵志 > 勵志故事

成功商人的勵志故事簡介

欄目: 勵志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95W

如今,我國越來越多的百姓關注商人,不僅因為他們賺得的鉅額財富,更因為他們獲取財富的智慧和經營中帶來的商業文化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以下是本站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成功商人的故事,歡迎大家前來閲讀!

成功商人的勵志故事簡介

成功商人的故事篇1:商人出身“千古一相”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管仲

公元公元前685年,一位叫管仲的失意商人拉弓滿弦,向公子小白射出兇猛的一箭,鏃羽響處,只見小白應聲倒下。

公元這一年,地處山東半島的齊國發生內亂,齊襄公被弒,朝政一時空虛。他的兩個兄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此時都被流放在外地,誰先趕回都城臨淄,誰就最有可能登基。糾和小白的身邊各有一位商人出身的謀士,一個叫管仲,一個叫鮑叔牙。小白接受鮑叔牙的計策,向莒國借了兵車,日夜兼程回國。輔佐糾的管仲見此情景,就自告奮勇率三十乘兵車到半途去截擊小白。在即墨城附近,管仲一箭將飛駛中的小白射倒。然而,這一箭只射中了戰袍上的帶鈎,死裏逃生的小白及時歸國掌權,是為齊桓公。

公元當了國君的小白論功行賞,想拜鮑叔牙為相,同時當然還要宰了管仲。誰知鮑叔牙對他説:“我的才能只能讓齊國平安,如果您要稱霸天下,一定得拜管仲為相。”

公元鮑叔牙與管仲其實是一對常年合夥做生意的好朋友。

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出生於潁上(今安徽潁上縣)一個沒落貴族家庭,少年時替人牧過馬,後來結識了年長於他、家境頗好的鮑叔牙,兩人合夥做皮毛生意。有地方史志記載,他們遊走於燕、趙、齊三國之間,曾在現今河北省的蠡縣一帶規劃過三十個大小不等的皮毛集市(時稱籲),一直到今天,那裏仍是北方最大的皮毛市場之一。

管仲早年的名聲似乎不太好,是一個愛佔小便宜和貪生怕死的傢伙。他與鮑叔牙合夥做生意,本錢大多是鮑出的,可是賺了錢以後,管仲卻要分大頭,鮑的僕人們很不忿,鮑叔牙卻説:“這沒什麼,管仲家裏窮,又要奉養母親,多拿一點沒有關係。”他們的生意後來破產了,西漢劉向在《説苑》一書中説管仲“三辱於市”,也就是説他多次經商失敗,不是一個特別成功的商人。管仲還十分熱衷於功名,曾到處去求官,可都幹不了幾天就被辭退了。他和鮑叔牙一起去當兵,每次打仗總是逃跑在前,大家就罵管仲是膽小鬼,鮑叔牙又站出來替他説話:“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命去照顧老母親呀!”到了後來,他們就分別投靠了公子糾和公子小白。

鮑叔牙向齊桓公舉薦這樣一個人,實在是奇怪的事情,不過更奇怪的是,齊桓公居然言聽計從,真的把管仲拜為國相。

華夏文明是地球上歷史最為悠久的文明之一。大約在公元前21世紀,在黃河中游產生了第一個國家政權——夏王朝。約400多年後,商湯滅夏,建立了商王朝,又過了約620xx年,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建立周王朝。周王朝實行的是封建制,即“封土建國”,周天子將土地及居民分封給親戚及功臣,各諸侯有權管理封地內的一切資源,並擁有軍隊。諸侯對天子定期進行朝貢。周朝建立之初,分封了1000多個諸侯國。

國學者錢穆在《國史大綱》一書中稱,“中國為世界上歷史最完備之國家”。以史書記載論,從公元前841年開始,中國就明確有年可以考據。當時的天子是周王朝的第十代周厲王,他任用佞臣,導致國人暴亂,厲王被迫出逃,朝政由大臣召穆公、周定公共同行政,號為共和。公元前771年,“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終結,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附近),是為東周。管仲當國的公元前7世紀,正是禮崩樂壞的年代。

從遷都的公元前770年起,到公元前476年,史稱春秋時代。在這290多年間,周天子的權威日漸喪失,社會風雷激盪,戰火連天。僅據《春秋》記載的軍事行動就有480餘次。司馬遷在《史記》中稱,春秋時期,被殺的國君有36位,被滅亡的國家有52個,很多諸侯四處奔走而不能保全自己的國家。在這期間,一些諸侯國脱穎而出,先後稱霸,最著名者有“五霸”,齊桓公正是五霸之首。

齊國在眾諸侯國中並不是最顯赫的一個,它的祖先不是周王后裔,而是輔佐武王滅商的姜尚。齊國的疆界不大,“東至海(黃海),西至河(黃河),南至穆陵(今山東臨朐縣),北至無棣(今山東無棣縣)”,所以司馬遷稱之為“區區之齊在海濱”。

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具有完備的經濟思想的人正是管仲,他輔佐齊桓公成就了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業。管仲興齊,靠的並不是兵戈征伐,司馬遷如此評論他的當國之道:“其為政也,善因禍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也就是説,管仲最擅長的是配置資源,提高效率,以妥協和謹慎的方式重建各種秩序。這些特徵無疑很有點“企業家的精神”。

這位在商場上滾過“爛泥”、在戰場上當過逃兵的政治家不喜歡開天闢地式的創新,而是往往以“循古制”的名義來進行改革,他注重秩序和政策的延續,是一個天生的保守主義者。他在經濟上的創新很多,其中最值得記載的是三項:四民分業、貿易興國和鹽鐵專營。

成功商人的故事篇2:螞蟻商人

有一個朋友在電話裏告訴我,他準備將自己的一處房子出租。我隨口説:“你那個房子所處的地段不好,恐怕不好出租出去吧。”朋友嘿嘿一笑,不再言語。三天後,朋友再給我打來電話,竟説房子已經租出去了,並且租金還很理想。我內心很納悶。最後,朋友解開了我的疑團:“別人貼的租房啟示上只有小區名稱、面積、聯繫電話,而我的下面,還附有一張户型圖。”看來朋友真是有心人,地段不好,但户型好,他用自己的細心和智慧,把優點亮在明處,難怪這麼快就租了出去。

我家旁邊有一個菜市場,大概有五十多個攤位。每次去買菜,都會發現有一個攤位前面人很多,我很奇怪:這家菜是更便宜還是更新鮮?跟在一位老大媽後邊,排了一會兒隊,才到我。攤主是一個戴眼鏡的中年女子,看起來也很是普通,問她菜價,感覺和別人也相差無二。我説買點兒韭黃,要五塊錢的。她先放一些到秤盤裏,然後再放一些,微笑着説:“再給你加點吧。”説完,她又放進去一些。那一刻,我明白這位女子生意好的原因了:好多攤主都是漫不經心地抓一大把去稱,然後再往下取。而她呢,先放一些,然後一添再添。其實呢,最後的菜量都差不多,但顧客心理上差異很大。不斷添一下,讓顧客感覺到自己佔了便宜,對於老年人尤其是這樣。看來,這位賣菜的大姐還真有心,應該看過《顧客心理學》這本書吧。

浙江義烏市號稱“小商品的海洋”,到處都是“螞蟻商人”,一個膠捲賺一毛,一個打火機賺五釐,一根吸管賺八毫,義烏人首倡“一分錢打天下”,店鋪遍地開花,富翁滿街皆是。那個一根吸管賺八毫錢的企業,有三十位億萬富翁;那個一個膠捲堅持只賺一毛的普通婦女,國小文化,如今身家已有八百萬。看來,小處也可以和財富畫上等號。

細節在小處,但小處不可隨便。生活上是這樣,工作、創業、做人、處世何嘗不是如此?小處藏着大智慧,藴涵着機遇,潛伏着財富,透射着希望。

成功商人的故事篇3:曲向東:不純粹的商人

放着中央電視台《經濟半小時》、《對話》、《大家》欄目的主持人不做,曲向東帶着一羣成功人士上路,奔波在沙漠和極地。痛苦了幾年,這個生意終於上了軌道。

“知行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玄奘之路戈壁商學院挑戰賽創始人”,現在,人們這麼介紹他。

借錢

一張辦公桌和一把老闆椅就把他的辦公室塞滿了。牆上掛着四個字“玄奘之路”,這是戈壁挑戰賽的名字。之前,這裏掛着的是另一幅字,“上善若水”。

換下的那塊牌匾印照着他過去的一段心情。“那是我創業最黑暗的時候掛上的字”,那時,這四個字給他安慰和智慧,“要像水一樣勇於接受變化”。

他從拿工資的人變成了開工資的人。20xx年,初創的公司,他一睜眼就面對錢的問題。公司就像張開了嘴嗷嗷待哺的嬰兒,他得養活。

和草根創業者不同,曲向東是北大中文系畢業的文人和央視前主持人,有自己的矜持和家底。

創業之初需要的資金,首先想到的不是募資,而是自己的腰包,“連孩子的奶粉錢都搭上了”。還好他夫人還有工作,家裏生活有起碼的保障。

但僅僅靠一年一次的玄奘之路商學院挑戰賽的商業收入,公司運轉不下去。拿着紙筆認真算了一筆賬,他説:“第一屆玄奘之路商學院挑戰賽的收入,只夠我給一個半員工開一年工資。可我有十多個員工啊!”

這些員工是他創業之初的團隊成員。他不捨得也不好意思解散。

員工、債務、生存忽然把他原本悠閒的生活佔得滿滿的。這個從小就不喜歡管人的人,無意之中走上了一條既要管人又要管錢的道路。

為了賺錢,早期,他的公司廣開門路,能沾上的都做。比如給地方台組織策劃一台文藝晚會,他飛到某個地方主持個商業活動。每拿到一筆報酬,還沒焐熱,他就迫不及待地花出去了。

但錢還是不夠,像總堵不住的窟窿。他想了想,管自己家人借錢,三萬元五萬元地借。“逼急了,跟外人借錢,又太不好意思開口”,掙扎醖釀半天。有人支持了他,也有人很乾脆地回絕了他。

他不是沒有想過要閃的,兩年前,他還盤算着,要不要去找個職業經理人。可轉念一想:“還不贏利的公司就好比沒出生的孩子,還在肚子裏,你交給誰帶去?”

又過了兩年,他的公司三大業務的雛形已經清晰,客户都是成功人士,玄奘之路商學院挑戰賽,是組織他們去沙漠徒步;“極地旅遊”的目的地是南極北極;新項目“發現中國”走文化考古的方向。

項目一個滾一個,商業模式清晰,收入也多了。

一個個投資者上門拜訪他,希望入股、投資。

商業上的春天離他越來越近了。

出入央視

曲向東出身軍人家庭,有兩個姐姐,家教甚嚴,同時被脈脈的温情包圍。

大學聯考那年,他填報了北京大學作為第一志願。威嚴的父親擔心他考不上,希望他改。他跟父親説,如果今年我考不上,明年我就聽您的。父親看了看兒子,只好折服。

北大畢業後,他被分配到核工業音像出版社。20世紀90年代初,作為最早一批玩數字技術的人,他參與制作了宋祖英等人的音樂錄影帶,屢獲大獎。他很清醒,自覺“沒有搞藝術的天賦”,很快停止了嘗試。

去央視的橋段像個故事,某一天,他陪朋友去央視面試,最後,自己留在了那裏。再後來,他當了一次出鏡記者,就被領導提拔為主持人。

在央視的屏幕上,越來越多人認識了他,他卻想離開了。

20xx年大年八年級,他向央視經濟部提交了辭職報告。之前糾結了半年,這也是他唯一一段失眠的時間。他感覺主持人是被抬在轎子裏的人。“每個男人都有一種野心,追求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就是想過一種能夠自己主宰的生活,哪怕去前門大街擺地攤。”

他當然不會去擺地攤。很快,有人拉他進入一個教育公司當執行總裁,但只過了一年多,那個公司就由於種種問題散了架。

這期間,他又和央視有鬆散的合作。辭職後幾個月,央視科教中心一個製片人找到他,請他做《大家》欄目的主持人。這像個“臨時工”,很輕鬆,他可以一邊當主持人,一邊想着自己做點什麼。

玄奘之路就是這時進入他的視野的。為了採訪紅學家馮其庸,他研究了馮老的大量資料,吃驚地發現,62歲的老人重走了玄奘之路。曲向東喜歡户外,喜歡那些和文化、歷史、生態有關的旅行。能不能組織個重走玄奘之路的大型活動,並拍個紀錄片呢?

説到做到,20xx年10月,他自掏腰包,拉了王小丫、王石、馮侖、張維迎、劉東華等十人入夥。王小丫是他的同事,馮侖、王石等他在節目中合作過,成為了朋友。這是他計劃中的“熱身賽”,他有更大的計劃。等和這幫名人把玄奘之路走了,知名度打響了,那麼從西安到印度的玄奘之路,那個真正的玄奘之路和想象中的紀錄大片,還怕沒有贊助商來給錢嗎?

可是,贊助商的錢沒等來,他被告知,王石突然有事去不了了。他心裏一沉,但臉皮薄,也不好意思再給王石電話。過幾天,他出差去杭州,意外在酒店裏碰到了王石。他以收手機、徒步走一段路程為誘餌,讓這個喜歡常年在高山上找生命意義的企業家動了心,答應去。

名人蔘與了,活動被媒體也報道了,但錢袋子還空着。已經10月份了,在戈壁裏,曲向東焦急地等着同伴的好消息。11月,計劃中正式的玄奘之路活動就要開鑼。風聲放出去了,做不出來就要信譽掃地。自己再掏錢吧,不是自己能承受的範圍。他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冒險

就在那時,北京突然飄來個消息,20xx年被確定中印友好年。以新聞人固有的敏感,他馬上發現,玄奘之路完全符合促進中印文化交流的主旨。他有個大膽的想法,向央視的領導報告後得到許可,中央電視台參與進來,並以央視的名義給外交部打了報告。

有了更多時間準備,有了更高層面的社會影響力,贊助終於拉來了。他甚至有個更大膽的念頭,如果徒步者抵達印度時,國家領導人也在印度出訪,能被國家領導人接見一下嗎?

他信奉杜威的實驗主義哲學,用胡適的話説,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對照當時各種資料,他選定了出發的日子。

有如神助,隊伍出發前,外交部告知中央電視台,11月20日,可能有領導人在印度接見這次活動的參與者。

同時,央視也傳達了外交部的指示,全體隊員不能過境有戰亂的阿富汗。這個通知來得太突然,如果不經過阿富汗,再等着做其他安排來不及了,集體簽證也會過期。

曲向東決定搏一把。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他上網蒐集了資料,召集了夥伴説:“相對阿富汗的總人數,戰爭死亡率比北京街頭的交通意外死亡率還低。”他把利害關係擺明,徵求大家的意見,説只要一個人不願意過阿富汗,大家都不過。但最後,誰也沒有反對。他給央視領導發了條短信:“經慎重考慮,我們別無選擇,只有穿過阿富汗。請放心,兩天之後跟您聯繫。”

出發前,他要求全體關手機兩天。最終,他們安全穿越了阿富汗到達印度,並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一來二去,玄奘之路戈壁商學院挑戰賽就年復一年地做了六屆,參賽商學院近30家。一起在狂風大作和烈日炎炎的惡劣環境中跋涉的隊友們只有一個目標,走下去。相對單純的環境中,他們形成了自己的圈子,感情深厚,互稱“戈友”。

新加坡一能源公司的老總王海榮就是“戈友”,他還參與了後來的南極探險活動。在和曲向東聊天時,提出他的祖籍山西是中國最早國家文明的發祥地,曲向東和他起了爭執。這導致了一個新項目的誕生,“發現最早的中國”文化考古項目。這個活動帶領人們深入晉南豫西的考古現場。

缺乏商業的自覺性

沒有沙漠,也沒有極地,“發現中國”之旅安全很多。20xx年10月15日,在山西運城,通往考古現場的路上。曲向東像護着一羣小鴨過馬路的鴨爸爸那樣小心翼翼,帶着考古團隊過街。他聲音略微沙啞,不時喊着“過街小心,過街小心”!他的員工走上來勸説:“曲老師,別老喊,嗓子有點啞了。”他扭過頭哈哈一笑:“我發現我是天生的導遊。”

幫助專家辦理入店手續,在營地裏早上招呼大家起牀集合,機場搬運行李的勞動力。他很放下姿態。但是始終,他有一種距離感,這他自己也承認。公司考核他成績最差的一項永遠是“外部公關”。幾乎不主動約戈友吃飯,和他們保持距離。“微博救了我,不用吃飯也能跟大家溝通交流。”

他只做他覺得該做的事情。“玄奘之路第一屆賽事,我拿着電話本,一個商學院再加一個商學院地打電話,邀請人家參與。往後我再也沒打過電話邀請誰了,公司發展還是要靠自己,不能什麼都靠關係。如果事事都靠我,萬一我生個病住個院,公司怎麼辦呢?”

跟那些野蠻生長起來的、出身貧寒、性格粗糲的老闆相比,曲老闆人生就像一條鋪滿鮮花的道路。他從小就很少爭,中年成名,也沒有改變家庭命運的負擔。他崇尚老子“水利萬物而不爭”。“我是開會盡量往後坐的人。”骨子裏,他是文人。

所以,儘管在經營一家公司,他仍然不願意説自己是商人。

在他看來,他追求做事的“趣味和價值”超過商業價值,只不過要把這件事情做好就必須通過商業手段來實現。“不是我對商人的階層有什麼看法。我缺乏商業的自覺性,對數字缺乏天生的敏感。”

很簡單,他要自由。錢會説話,強勢的金主會指手畫腳。曾有企業找他,要求贊助冠名“發現中國”的活動,他沒答應。“贊助這個模式並不是特別好。”他説,“先走一步看一步。”

Tags:勵志 商人